第一篇:社会实践表范例
社会实践表范例
默认分类 2010-05-27 13:30:06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课题关于农村中学生补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XXX教育层次本科
学号051150196分 校沧州电大
专业小学教育教学点XX电大
指导教师XXX日 期二OO七年十月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单位(基地)实践活动时间实践课题
XX乡第一中心小学2007年5月15日-2007年8月15日关于农村中学生补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指 导 教 师 情 况
姓名工作单位学历专业专业技术职务
XXX沧州电大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副教授
社会实践报告(由学生填写):
关于农村中学生补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7年5月—8月,我们就中学生补课现象,对XX中学的12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张,收回117张。
一、中学生补课的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有63名中学生在补课。众所周知,初二学生要参加地理、生物的会考,初三学生要参加中考,因此,有些学生透露说,一进中学就要“充电”,要不以后就跟不上了。
参加补课的同学成绩一般的占44.2%,平时考试即轮不到好名次,也坐不了倒数的位置,有些成绩还有点“悬”,于是大多有了向上挤的念头。成绩较差的同学占41%,他们面对的是能不能升学,能不能跟上班的问题,用补课来调节成绩上的差距,也是一个普遍的方式。成绩较好的占14.8%,他们为有更好的成绩也去参加补课。
据了解,现在补课时间每一科每次约2小时,调查结果显示50.5%的学生每周补课时间在4小时以上,说明一半学生补课每周在两次以上。以此类推,每周补课1—2次的学生也有1/3,只有不到1/5的学生每周补课一次。更有些学校的学生以从高一起每周六到少要到校上半天的课,有些甚至要上一天的课。
将近一半学生的补课内容都局限于书本,无非是指导老师上课的东西再复习一遍;另外的学生都是在深度、广度上作文章。前者是要及格,后者是要高分。
补课的原因,有62.8%的学生自愿通过补课提高成绩,有27.7%的学生是受父母的安排,还有9.5%的随大流,说明学生及家长都对补课的效果十分信任。
补课关键是要看补课的实质效果。由调查来看,补课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因为72.6%的同学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达到了目的。
我们在问卷中作了一个假设,如果补课后成绩没提高,同学们会怎么办?85%的同学将会更加努力,继续补课。他们对补课是非常信任的,而且对成绩也是非常重视的。放弃补课但更加努力的那同学,和放弃补课失去信心的同学为13%,也就是说,如果补课没有什么成效,这一部分人将首先放弃补课,但这是极少数人的选择。
最后一题,是同学们对理想补课环境的设想。普遍的答案都是环境安静、舒适,老师能认真讲课,同学能认真听课,即营造良好的补课环境要老师学生两方配合。也有一部分同学提到了补课人数的问题,说到人数少一些更好,2—3人一起补课,即有比较,教师又能进行个别辅导,还便于教师管理。大家也强调了课堂气氛要轻松。同学们希望不要考试,不要站起来回答问题等等。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环境无所谓,只要能提高成绩就行。还有几个初二的同学在问卷上写道:没想过什么环境,老师让我们都要补课。他们看来显然是不赞成补课的了。还有的干脆写“不要补课”。
在我们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向身边的同学发问卷时,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接受问卷,有些同学对补课避而不谈,有些成绩好的同学正在补课,却不愿协助我们完成问卷。看得出补课对中学生来说是件非常敏感的事。
同时,我们以一些当今的大学生进行了询问,了解到他们的中学时期很少有同书法家补课,而且补课的同学也一般是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补的科目较少,补课时间也不长,我们又询问了一些年龄在30—40岁的人,他们中大部分说那时根本不知道补课这回事。
另外,我们调查到的资料也显示,现在学生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各种节假日来补课,一次补课的人数一般较多(10人以上),地点是在老师的家中。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描述:补课的同学挤满了老师的家,客厅、卧室、阳台……
以上内容都是我们对中学生补课现状的调查结果。当今中学生补课的总体趋势令人深思。因此,我们应对补课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学生补课的根源
如今,“补课”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必备大餐,刚进初中,学习上较大的跨跃无疑会让一些同学难以适应,于是“补课”便成了他们适应学习的催化剂。
读到二年级,大家的学习基本上步入了正轨,竞争越来越激烈,“补课”自然成为他们的课外充电器。到了毕业班,“一考定乾坤”的形势步步逼近为了增强战斗力,大多数同学拿起了“补课”这种锐利的武器。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学生补课热与以下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一)现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繁重
一进中学,主科猛增为七门,且每个科任老师都将本学科视为重中之重,就向学生下达了具体任务,如某单元考试80分以下请家长,60分以下补考等。同时,一些副科如修自行车、缝纫、打柳钉等也搬上了考场,并规定不达多少分便会在评优秀时被一票否决,面以这样的要求,不少同学失去方向感,丝毫不敢厚此薄彼,于是开始了补课。
同学四说:“进初一的第一天,家庭作业有五门课的基础训练以及三门课的书上练习题。小学时半个钟头可完成作业的我,第一次学习到了晚上十点。我感到焦虑,担心是不是自己的成绩太差,更不敢想象如果这样下去会是个么样子。后经人介绍,补习能够提高成绩,于是我二话不说,加入了补课的行列”。同学乙打趣地说:“要期中考试了,七个科任老师都说每天至少复习其所教学科一小时,不然必定失败。可是我一寻思,一个小时虽然不长,但七个小时就难安排了。我从七点开始,也得学到凌晨两点呀,这可不行,得找个老师提取点精华,不然,我是非败不可的了”。同学丁说:“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去补课。老师拓宽加深了不少知识,这些内容学校里虽不能接受到,但考试时必不可少。看样子补课不真有必要!” 现将当代中学生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相比,补课人数比率悬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眼里,补课是极不正常的,只有个别个同学因学习跟不上才会适当进行补习。当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教师基本上按部就按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不像现在,光学完课本上的知识很难应付那高难度的试卷。
这也难怪老师,他们为了三年后的一博,只好快马加鞭地赶着学生跑。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速度是存在极限的,过了最大值,必然就会出现一些不自然的东西。
(二)中学生的学习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知识难度不断加深,没有谁能够轻易地将知识彻底弄通,于是成绩好的同学也学不完内容。补课能让他们比别人知道得更多,理解得更深,精益求精的道理使他们也热衷于补课。基础好的同学都补课,那些不如他们的人不没了不补的理由。大家都全力投入到学校中,加上城市里优越的学习环境,竞争力便日益增强了。而竞争力的增强又加大了获得优势的难度,补课便成了不少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动力。但更多的动力总是与更强的竞争力相统一的。于是补课,竞争力增强;竞争力再增强,再补课。如此反复,看得出补课与竞争力的增强是相互推动的。
同学甲说:“现在竞争可强了,稍不留神就会落得很远,这期段考与期考的前十名中,有五名都是不同的人,我段考没进前十名,被爸妈拖着去补课,效果还不错,期末到了第八名,爸妈将功劳归于补课,看样子我得一直补下去了!”教师乙说:“有十人学生在我这儿补课,他们的成绩都不错,听说在班里也排得上前十名,超过别人当然是越远越好。”家长丙说:“又不是没条件,咱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学得少。别人都补习,我们的孩子不补也不行。反正看形势,竞争嘛!”
归根结底,由竞争而引起的补课热主要有两种情况:程度较差的希望消除差距,而程度较好的希望扩大差距,这两种矛盾的意识统一于同一种事,中间必然就会产生一些强制性的环节以减少两种矛盾的冲突。
(三)分数高低是衡量中国中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尺度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于中国民间的话道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华民族可以算得上是考过千余年的国度,不少状元,大学生都诞生于考场。也正是一考,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古人希望高中状元,给未来的道路铺上金色的地毯;今天的人们期待一个好的大学,以便今后能找个好工作。说到底,古人的十年寒窗以及现代学生的小学、中学都是为了最后的考场一搏。
于是,中国学生都对考试十分重视。哪怕是为了一分,他们也愿意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无非就是加倍地刻苦;或挑战题山题海,或聘请家教。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聘请家教似乎更让人觉得比较高效。高一补高二的课,高二补高三的课,到了高三就得一心为高考而进
一步大补了。反正题是做不完的,补课自然也是无止境的了。
同学甲说:“每学期评先进,三好标兵得各科90分以上,三好学生各科80分以上,文明学生也要60分。于是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目标。毕竟走出去别人看重的是分数跟名誉。我虽然成绩不好,但讲文明应该是做得到的,可不能因分数连文明学生都落选。没办法,只好补课!”家长乙说:“我们的孩子上次期考英语没及格,听同事介绍可让孩子去补补课,效果不错。于是我们四处打听,为孩子找了一位知名家教。半年下来,孩子的英语考了70分,咱们都尝到了补课的甜头。看样子,这课还得长期补下去。”教师丙说:“学生成绩的好坏是衡量老师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也不想让学生整天补课,但达不到那个分数就是失败的。还不如暂时吃点苦,有洞补洞,无洞提高,分数是不嫌多的。因此,我十分支持自己的学生去补课。”
如果将中国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较,就会发现中国的学生更加刻苦。只是这里的“刻苦”是狭隘的啃书本,如为一个单调的物理公式而翻来覆去地做题、补课。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国家中学生的路似乎要比中国中学生的宽,因为他们的教育推崇的是自由发展。也就是说他们的人才不是单纯地从考场上脱颖而出的,他们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西方的中学生不必背上考试决定一切的包袱。他们有精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甚至脱离书本的有意义的事情。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料想应该没有谁会整天抱着均衡教科书“补得浑身是伤”吧。但中国学生正是有了考试的压力,才不得不将一门心思放在补课做题上。
三、对目前中学生补课现状的反思
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补课经历中抽象出一条线索:当考试没有达到某定分数时,就表明你的成绩有所欠缺;为了弥补这个欠缺,你便开始了补课;等到第二次考试分数出来,如果达到了预定分数,就说明你的成绩有了提高,你若想保住这个成绩,就必须补下去;如果没有达到预定分数,则说明你的成绩仍然很差,那么你得别无选择地继续补课。在这条线索中,人们的出发点是为提高成绩,而成绩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分数,提高分数的最佳办法便是去补课。可见,分数是补课的原动力。
同时,我们能够学习的负担以及竞争最终为是分数,而它们的产物就是补课。
随着补课热潮不断升温,有的地方教委出台了一些禁止中学生补课的规定,可是规定下的对策便是对补课的遮掩,而并没有使这一现象发生质的改变,因为高考是摆在中学生眼前最迫切的问题。对120名中学生的随机调查中,有57名中学生认为学习说到底就是为了拿高分,为此他们不得不补课。只要有了分数,补课热就不会因某种规定而降温。
研究表明,补课的根源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决定了中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的许多小环节也不得不顺着应试的大方向去发展。补课的畸形发展就是其中的缩影。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应该体制,单纯地依靠一些很难执行的规定规范这一问题,是行不通的。因为目标没有变,那么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在短期内我们无法改变应试教育的的模式,因此我们只能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提出一些方案,尽可能地规范这一问题。
教育部门为了把握全局,提出了不补课的主张。有关人士认为,补课的普遍性是极不正常的,我们应该尽早扭转这个时局。
许多老师认为,补课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要对内容进行规范。当补课学生限定一成绩较差的同学后,补课内容就应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充分体现“补”的特点。如果将补课内容不断提升,就会使学生的程度普遍提高,超过常规水平,使按部就班的课堂反而成了“辅助品”,补课就不能缩短学生成绩差距。
大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应该让补课公开化,透明化。不要以补课遮遮掩掩,而应将它当成一种平常的学习方式,以轻松的心情去进行,这样才不会因自己是“补习生”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同时可以交补课与学校授课联系起来,加强“补”与“学”的贯通,包括补课老师与学
校教师的沟通及补课内同学和没补课同学的交流,进而,掌握“补”与“学”的特点,才能对补课学生因材施教。而这个过程需要“补”与“学”中各环节的透明化。
第二篇:社会实践表
社会实践报告
2012的暑假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最后一个暑假,我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方向,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我的学生是一名即将步入初一的学生。
暑假的前几天,我就认真的思考了这个暑假的实践活动该怎样进行。也就是如何确定实践的性质以及类型。经过慎重的考虑,我决定在辅导学生的基础上达到自我的提高。同时我深知不能做没准备的事的道理,在进行家教活动之前,我就在网上了找了关于现如今家教活动中的一些注意点以及难点,还有就是家教学生的个性类型和对症的要求等等。同样,作为一名经历过中考,高考的大学生来说,我也了解初中课程的特点,在抓住课程特性的基础上对个体的学生对症下药,我想以这种方式加强相适应的强度,在教学方面会取得相应的成果。首先我跟家教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进程以及在学习上的态度。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我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方面属于懒散状态,对于学习没有太大激情,基础较为薄弱。学生是一名即将步入初一的学生,要帮她补习初一的数学,对我即将迈入毕业的学生而言,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把她教好,要真正的让她在暑假这一次的学习中学到东西,而不仅仅是消磨时间。这便成了我对这份工作的最终目的。
第一次上课的内容,我花费了大半的时间来讲一些与课本无关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我学习期间遇到的趣闻趣事。不久后,我发现在我讲一些课外小故事,尤其是关于各式各样的大学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大学
生活以及自由无拘无束的课堂的时候他非常开心,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不过在说道学习上的事的时候他就有点精力不集中,不那么注意听讲了。于是我就从我自身找问题,我想也许可能是我在讲解的时候不够生动形象没有吸引力,于是我就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讲解方式和语气,用像讲故事的方法为他设置悬念,并让她给我提出意见,还有的时候为了加深她的记忆,给她信心要她相信自己,我会故意讲错,让他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觉的去深入理解它,让他对课本感兴趣,并且主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而不是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我的目的是为了叫他自己学习,而不是只为了暂时的提高他的成绩。我的任务是要教他懂得他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何去学习、怎么学会去学习。
针对几天教学的情况,我开始制定学习计划。鉴于学生的现状,我知道在除了学习态度方面以外,我要帮他补习的就是关于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说到基础知识,我首先想到了书本也就是教材上的语句,因为在我们所接触的学习资料方面,教材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有它的旗帜性,它是一个蓝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教材,认识到教材的逻辑性。
于是,第二天我就带了以前我所学过的数学教材,首先带他翻看了目录,其次介绍大概这个暑假我所要教学的内容。他缺少一定的自信心,这时候我的角色就变成了他的朋友来鼓励她,激励他是一个很好的学生。然后我就对于教材目录的编排进行了有序的讲解,从我的讲解以及我的鼓励中,学生已经有了问问题的想法,对于这样的机会我当然要抓住,认真详细的对她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他对我的回答也是相当满意。为了
确定他是真正了解了教材的实用性以及知识性,我对他提出了几个引申的问题,尽管回答的不是很到位,但是从他回答中我已经了解到他对课程编排的了解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实属不易。而且,鉴于我本人比较年轻,这自然就使得我和他比较容易亲近,更容易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通过大概一周的教学,该学生的掌握量和拼写能力都产生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进步。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接下来三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家教进行的很顺利,我的家教生活也是苦中有甜,喜忧参半。由于是每天早上进行家教,这就改掉了我爱睡懒觉的毛病。尽管前几天确实很累,但是后面几天已经觉得是自然的事了。也有的时候,我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再过几天来提问时,又不知道了,这时觉得自己特无力,觉得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但是转念一想,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以前在学习的时候不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吗?只要这样一想,又觉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很值得的。也许讲解一次不是很理解,但是只要我再接再厉,这样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学生会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
经过十几天的家教生活,不仅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了提高,就是我自己在学习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知道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有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也许学生先前出现的所有问
题在这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里不能全部得以改正,但是我坚信只要坚持住,锲而不舍的努力一定助以成功。一定要把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这三个方面合理得处理好,学生学习才能得到飞跃。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每天的自我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月的家教生涯,使我懂得了老师的责任和学生的需求,我总结出来了四点: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用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初中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12岁的即将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我以前的高中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家教生涯,虽然我不敢
以老师自居,但真的希望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同样我也学到了一些作为一名老师所拥有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将是我在踏入社会后需永远铭记的。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一个月的家教工作,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教师这个职业真的不是那么轻松的,既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我明白了站在那三尺讲台上,我肩上担着的是什么样的责任,我的职责是什么。这次家教,我学到了也懂得了很多,有许多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第三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
关于社区实践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 实践主题:发声亮剑:文化辉映民族情 携手共唱团结曲;发声亮剑:坚定立场 用行动浇筑民族团结之花;及其他各项社区安排活动。时间:2018年8月 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发声亮剑:文化辉映民族情 携手共唱团结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是中国辉煌文化底蕴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中华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在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频繁接触,密切往来,彼此渗透,互相融合。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凝结着民族文化的精华,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意识。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
文化的多样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但并不是彼此分立、相互脱离。文化的同一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这一共性是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难分难解的关系,并在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上形成一般的东西,即共同的、普遍的属性。所以说,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各民族相互联系的文化。
在我在读的大学校园里,各民族亲如兄弟姐妹,让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宿舍中少数民族和汉族同学一同住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歌舞弹唱,在这之中文化就开始了交流。在校园艺术节上表演的民族舞蹈充满欢快的特性,使我们感受到他们民族文化中快乐的氛围,其中就有很多汉族同学的身影,在一起载歌载舞。在各项活动中能歌善舞的民族同学教会汉族同学他们的歌舞,带动着汉族同学一起加入载歌载舞的生活当中,在文案上汉族同学帮助民族同学运用词句,理清楚文段衔接,合理地搭配词句。在宿舍很普遍就可以看到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在一起交流。
前不久的世界杯期间,热爱足球的同学们就在一起看球赛,讨论足球,不分民族与年龄,共同热爱着同一项运动时的他们早已经亲同兄弟,他们一起熬夜,一起看球赛,一起共同喝彩,一起共同叹息。哪怕是在世界杯没有开始的时候也会为昨天的比赛亮点津津乐道,也会为明天的比赛怀有期待充满猜想,他们的侃侃而谈,丝毫没有因为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而减少。
共同的爱好使得他们成为了兄弟,不同的文化在悄然之间架起了团结的情谊堡垒,离开时他们百般不舍,你会看到他们用彼此的语言道一声再见,握手拥抱,好像一次暑假变成了他们彻底的离开。亲如兄弟的我们早已接受了彼此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充分说明了当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时,使我们更加团结一致,不因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而有任何生疏感,让我们像石榴子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彼此都用心守护着这一份珍贵的民族团结情谊。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勇于担当,敢于表达自己,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我们更要珍惜现在民族团结的好氛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在我们年青一代的身上发光发热,让不同的民族文化为新时代唱响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的经典之声。
发声亮剑:坚定立场 用行动浇筑民族团结之花
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56个民族欢聚一堂,相亲相爱一家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让我们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得讲也讲不完。
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强的美好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新疆“十大杰出母亲”清河县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的事迹依然铭记。先后收养了维,汉,哈,回4个民族的10个孤儿,高龄的他们不在意民族不同,不怕工资拮据,不在乎生活艰辛抚养这些孩子长大。从最开始领回的三个领居家的孩子开始到现在的大家庭,是什么让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坚持了下来。当问到她是,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说“我从小也是个孤儿,深切感受流浪的辛酸和孤独,这三个孩子,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将来咋办?只要我们有饭吃,就能给这三个娃娃一口饭。”一点一滴的坚持,夜以继日的努力让阿力马洪一家坚持了下来。现在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的十几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了,有的当干部,有的当工人,有的经商,看着孩子们的成功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说“在我心里面,不管什么民族,所有孩子都是我的亲生孩子,他们能成家立业过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不管什么都是我的孩子,都是一家人,民族团结在一起就是应该如同一家人,就要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牢牢的抱在一起什么也无法分开我们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的故事告诉我们各民族亲如一家人,互相守望,互相扶持,没有民族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一家人。真正实现了三个离不开,真正做到了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牢记总书记的领导,贯彻总书记的思想,从最开始的三个离不开,到现在的新疆总目标,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着,一直都在奋斗着,维护着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让56个民族牢牢的联系在一起,让民族的团结之花开满各处,让新疆更加繁荣昌盛。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秉持着坚持到底不断前进、不断奋斗的态度,通过身边的活动,身边的小事浇灌团结之苗,培养团结之株新疆能够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稳定,各民族之间不再存在不同的差异,各民族之间不再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大家都发一个声,都向一个目标出发,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让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落实在我们新疆。当我们实现长治久安和谐稳定时,新疆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世界面前。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中国梦将在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身上实现,坚定中国梦的目标,付出我们的行动,挥洒我们的汗水,让中国梦因我们而更加辉煌。
参加社区安排活动走访入户活动调查居民信息,并协同计划生育完成超生家庭调查情况以及登记上报。
活动内容如下:
代表金山社区走访楼栋户,登记居民信息完善网上信息备勤,并通过这次的走访入户排查计划外超生的家庭,对其宣传学习奇台县镇府,奇台县计划生育的新政策,新决议;普及计划生育新政策,落实计划生育新举措,清缴计划外超生的超生费用。力求做到每一个群众公平公正,让每一个群众居民享受到金山社区的服务和帮助。参与社区夜校学习,学习了解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及社区的群众真正意义上了解到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和领悟到:总书记提出的崭新伟大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全面深化改革认识体系,包含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动力具有无限广阔性理论。总书记提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动力具有无限广阔性理论揭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为人民而改革、让人民在改革中获得利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动力最本质的特征。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真正明白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差距。校园毕竟是太小了,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我们必须要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才会发现它的价值。我们总以为在学校上课枯燥无味,总向往那些自语自在享受生活的人,总有着别人不知到的理想,总想着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我现在开始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会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目标。在实践后才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多么有用,自己是多么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其实实践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少次说过这句话却不去想它所包含的真正意义,直到实践后才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也明白了人的潜力是需要自己去发掘的,太多的不自信只会把机会一次一次地从身边赶走。通过实践你可以发现自己从未发现的方面,或许是需要改正的习惯,更或许是某个被掩盖的亮点。这次实践也让我坚定了坚持不放弃的信念,放弃就等于否定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几乎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强于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这对一个人来说是相当可怕的。自己不去接触社会就永远不会知道社会的规则,依此类推,任何东西不去接触就永远不会了解它。
第四篇:社会实践鉴定表
社会实践鉴定表模板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社会实践鉴定表模板。
2005年7月11日至7月26日,我作为校级社会实践小分队的一员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半个月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现实,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真实的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的确,感性认识到只右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知道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鉴定材料《社会实践鉴定表模板》。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耕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社会实践,可以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让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加深和巩固原来在理论上的模糊认识,使理论上的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从而加深了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消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社会实践告诉我,在新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有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在严密的思辩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学习好知识、运用知识,时刻牢记,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与此同时,多多与社会接触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想接受时代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欢迎,就抓紧时间好好地充实自我。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广泛的汲取各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表
努力就有收获
今年暑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第一次参加了工作,虽然很短暂,只有一个月,可我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我所从事的是餐饮行业的服务工作。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而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他内在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技巧,不是随随边边都可以,马马虎虎的就能完成的。
作为一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要想在以后社会激烈竞争中获得成功,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吃苦也是必须的!
在学校工作的一个月中,我发现虽然是在暑假,但人员的进出还是很多的,工作人员,施工人员等,这为学校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把住人员进出登记这关至关重要!进出必须登记讲明事因或者出示相关证件。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学校因某种原因而损失的机率……
社会是魔鬼,它吞食了多少稚幼善良人的心,它刺穿了多少平白无辜人的心,他伤痛了多少志宏远大人的心,它利诱了多少狡猾诡诈人的心。社会亦是天使,它缔造了多少不同性格事业的人,造就了多少成功人,培养训练了多少懂得倾听他人心声、懂得慰藉人心、懂得体味生活爱家敬业的人,他亦锤炼了多少如钢铁般意志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挖掘了多少失落亦在后来看遂成社会佼佼者的人。若不藉着社会,我们很难辨明孰优孰劣,很难认清别人和自己到底有何优缺点,自己到底有何实力与长处。
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自己更进一步地了解了社会。通过与社会零距离接触,把自己从校园带到社会中,亲身体味社会生活,使我学到了真本领,让我明白了社会并不像我们在校园里所想像的那样美好。社会是残酷的,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次社会实践还是很成功的,很有用的,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次社会事件所经历的,已经清晰的刻在了我青春岁月的壁廊里,成为生命中的财富,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化工092 姜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