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考新课标语文答案
语文答案
1.【B】2.【C】3.【D】4.【C】5.【D】6.【A】
7.(1)大禹、商汤归罪于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10.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答: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3)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4)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答: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
第1页,共8页
(3)答: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
(4)答: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13.【C】14.【D】15.【B】
16.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17.示例: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18、略
第2页,共8页
第二篇:2014高考语文新课标I答案及解析
2014高考语文新课标I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B
解析:文章中第三段指出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选项D的性质不符合这一项。
2.答案:C
解析:文章第四段指出“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以及“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C选项中“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有误,人们会有悲剧感,但是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3.答案:D
解析:文中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是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以悲为美”表现在于: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答案:C
解析:特别注重
5.答案:D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6.答案:A
解析:修烈回答肃宗的是关于“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的问题。
7.(1)答案: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解析: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和“归过”两处,译对各为一分。
(2)答案: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译对各为一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8.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的情绪;“小池”二句写雨霁天晴,情绪本应转为欢快,可是不然,凄凉的氛围并未解除,词的感情旋律仍然脱离不了低沉。所以词的上阕写景,奠定了全词低沉的情感基调。(答出作用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9.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任务思绪纷飞、无法排遣的愁情。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进行表现。回身整理成残棋并想继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答出纷乱愁绪2分,通过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4分)
(二)名句默写篇
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选项C中,渡夫没有开船也没有送“我”回岸上,主要是担心“我”的安危。选项E中,“我”先发现渡夫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才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2)答案: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解析:考察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概括能力。
(3)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时间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解析:考察学生对叙述方式及其作用的掌握。
(4)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考察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概括能力。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文章中指出波尔“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选项C中“波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表述不准确。
文章中指出波尔“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选项D中“试图经历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表述不准确。
(2)答案: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
(3)答案: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
(4)答案: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大批青年科学家,并未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答案:C
解析:做好此题的方法就是弄懂词语意思和彼此的区别。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义不容辞强调道义上不能推辞;责无旁贷强调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辞;当仁不让强调积极主动不推让。
14.答案:D
解析:选项A“充满着辩证法”搭配不当;选项B“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不合逻辑;选项C成分残缺,应为“就其……而言(来说)”。
15.答案:B
16.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的内容,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7.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六、作文
18.参考立意:合作共赢;学会变通,敢于创新;打破规则;运用智慧;遵守规则等。具体可以列出如下观点:
(1)我们为这对和平过桥的同学喝彩,因为他们懂得团结协作,合作共赢;(2)我们为他们的智慧赞叹,因为他们思维一转天地宽,换一个角度能实现目标。(3)要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打破非人性的规矩,过桥为什么非要竞争到“挤下桥”的地步?要敢于出来打破一个不合理的规则,创新地解决问题。我们为他们的勇气点赞,因为他们不墨守成规,能创新智慧地解决问题。(4)辩证思考,既要遵守规则,又要智慧的解决问题,合作双赢。
(5)我们不赞同他们的做法,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因为他们违反了游戏规则,规则还是要遵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此观点最好和其他观点结合着写,作为补充。
思路如:题目为“狭路相逢“和”者胜”,三个分论点为“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合作的意识”“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密切的配合”“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宽广的胸襟”。切中肯綮,井然有序,文采飞扬,不失为一篇佳作。
好的作文题目如:合作双赢,学会变通;让合作之花绽放;狭路相逢“和”者胜;敬畏规则;思维一转天地宽等。解析:形式上考查的仍是新材料作文,内容上暗扣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暗扣“双赢变通,团结合作”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要做书呆子,不要机械生硬地沉浸在书本知识中,而是要深入生活,关注热点,用心感知,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第三篇:2013高考新课标语文答案(word版)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
语文参考答案
1.B2.D3.C4.A5.B6.D
7.翻译(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答: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10.名句名篇默写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苏轼《赤壁赋》)
11.(1)E给3分,A给2分,C给1分;B、D不得分。
(2)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3)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4)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性;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事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的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的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的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12.(1)C给3分,D给2分,B给1分;A、E不给分。
(2)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报警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3)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都组织悼念活动。
(4)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了辉煌的顶峰;④率领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13.B14.A15.C
16.水是多种物质的溶剂才能被植物吸收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17.(网络信息,仅供参考)中国环境标志是一种官方的产品证明性商标,构图要素: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寓意为: “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获准使用该标志的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18.(网络信息,仅供参考)2013年,延续了近年来“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引导考生具有勇气,正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所说:“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因为他们虽然拥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因而也有更多的顾虑,年轻工匠却勇敢站出来并完美切割出两块宝石,虽然经验不足,却能做成大事。没有勇气和担当,不去实干,经验再丰富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可以立意为:“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等。写作素材也相当丰富,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素材俯拾皆是;再拓展国家现实,我国改革开放的魄力,反腐倡廉的胆气,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向H7N9决战的豪气等等。
好的作文题目,应该是所有的考生看完后,无论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人人都觉熟悉,似曾相识,这才是高考作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几年来的新课标考题都不错,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关注学生成长,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
第四篇:2013高考新课标语文答案评分细则
2013高考新课标语文答案评分细则
一.(9分)
1.(3分)B2.(3分)A3.(3分)B
二.(36分)
(一)(19分)
4.(3分)C5.(3分)A6.(3分)C
7.(10分)
(1)(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自”“滞”“冗”“竟”“引进”各1分,句意对酌情给分)
(2)(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牧守”“薄”“······者”“盖”各1分,句意1分)
(二)(11分)
8.(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2分)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3分)
9.(6分)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4分)
(三)(6分)
10.(6分)
(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6分)(每点2分,指出句子1分,分析1分)
1.“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2.“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
3.“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3)(6分)(每点2分,没有分角度论述要酌情扣分)
1.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
2.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3.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4)(8分)(每点2分,答对3点可得满分)
1.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内容;2.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3.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4.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2)(6分)(每点2分)
1.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
2.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
3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3)(6分)(每点2分)
1.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
2.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3.以北碚的实验作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4)(8分)(每点2分,答对3点可给满分)
1.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观点1分,分析1分)
2.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观点1分,分析1分)
3.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观点1分,分析1分)
4.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观点1分,分析1分)
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五.(20分)
13(3分)B14(3分)A15(3分)D
16.(6分)(每点2分)
1.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2.固定植株的位置3.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17.(5分)
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1分)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1分)手掌拖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1分)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1分)语句通顺,给1分。
六.(60分)
18.(60分)
材料解析: 材料给了多方面可以确定的立意:
1、同床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其它请参考《作文等级评分参考及说明》
第五篇:2017新课标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 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跪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 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为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 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①,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 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7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A 2.A 3.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B 5.①窗子象征了窗里窗外世界的隔阂。
②作者想表达窗外是劳作、奔波、挣扎、穷苦,而窗内是奢侈、悠闲、烦闷、无聊;这是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窗外的人固然不了解窗里的人,窗里的人,也可能不了解窗外的人。
③窗子对于人而言是将外部真实的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相隔离的一种障碍。6.①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相结合,作者既给了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抒情也更强烈更有感染力;
②窗子里面是安逸幸福的生活,而窗子以外,人们却在经历着痛苦和磨难,这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无能为力的一种心情,窗子以外的 世界和自己好像很遥远,却又看得那么真实,是林徽因对普通老百姓的深切关心,也呼吁窗内的人多关注窗外的世界,感受世间人情冷暖。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D 8.AC 9.①全民落实,全民参与
②坚持政府为主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③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4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政策措施 ○5各尽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共同进行一类垃圾分类 ○6污染者应当明确自身责任减少随意丢弃污染物和危害环境的行为 ○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A 11.B 12.C 13.(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才不会白费,你更换另外一个你想要的条件吧。赵王再也没有话说了。
(2)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入平原郡就死了,平原境内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赵憙。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BD 15.本诗首联展现了诗人乐观旷达,洒脱的人物性格。
首联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化用杜甫《南征》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名句,写出了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者描写了自己虽然与兄弟相隔云海,却无须因远行而泪沾衣襟。开篇点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16.名句默写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A 18.C 19.B 20.想变成什么颜色 这种看法并不科学 会受多种因素影响 21.上述所举两个城市并不具有代表性 我市经济发展快慢与市名无直接关系 22.七、作文
今年的作文题形式上比往年的更复杂了一些,因为这次直接给出的是古诗,需要考生先做一个古诗理解,再来一个古诗分类,最后从分好类的古诗中找出立意点,相当于完成古诗分类之后,才算拿到了一个普通的作文材料,再来进行分析。
本题6个古诗词分别强调的关键词:第一个是“自强不息”,第二个是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说明的是自己的“主观心情”,第三个是强调“个性,保持自我”,第四个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第五个是“敢于正视”,第六个是“现在,当下”。
接下来我们把所有的可以找到相同点的拿过来归纳总结,拿135/46这个组合来举例子。
135关键词为自强不息、保持个性,保持自我、敢于正视,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词为自己、自我,强调的是自我的价值,相当于对于如何保持自我,古诗给了我们答案,我们可以说要自强,坚守、坚持自己的个性,敢于正视自己,这篇文章就可以从这方面立意。
46关键词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当下”,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之前的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引发的对于诗和远方的追求,可 以写心有梦想何必远方,也可以写把握当下,才有能力追寻远方,不要醉心于远方而看不到当下。
当然我们做论证的时候要做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联系和深度的挖掘,注意诗句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延续之前单纯的举名人的例子,要有深度的挖掘,否则作文很难取得高分。以上只是两个组合的解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搭配,这次考题的主观性和开放度都很高,非常的考察孩子们的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