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比与我的认识范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比与我的认识
12023104 肖荷喆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即微电子专业术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级学科全国第六。
西安电子科大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首批9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科技部资助的5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其中“微电子学”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是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特色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现设有2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和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岗学科。
硬件环境过硬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的一大特色,学院现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即“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三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即“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电路可靠性技术”和“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另设有EDA实践中心、超净工艺实验室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最具特色的软件就是其优秀的师资力量过去有号称“四大金刚”的庄奕琪、杨银堂、郝跃、张义门老师,如今更有许多年轻有为的教授加入,从2007年的研究生招生目录上面可以看出,单就招生的教授和副教授的人数众多,研究的方向也非常广,实力不可小觑。
2、北京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该学科属于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北京工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点,是北京市批准重点建设的市级重点学科,也是北京工业大学211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的优势学科之一。
主要以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光电子学、超高速微电子器件、微波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系统为研究对象,涵盖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两个重要科学领域,拥有光电子技术实验室(教育部、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和微电子技术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VLSI设计软件,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两所理工类学校,虽然都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但是两所学校的研究方向却有所不同,主要因两校的优势特色所决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以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长,而北京工业大学却是以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光电子学、超高速微电子器件、微波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系统为专业支柱,其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更是主要优势所在。所以依个人之见,尽管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落后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且其并不是985国家重点大学工程,但就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却并不逊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大学,甚至我认为还略高一筹,相较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单一的教学内容,北京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更广泛,专业知识容量较大,加大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面,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社会问题,更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能更好地为国家多方位地输送IT科技人才。
4、我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
因为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零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所以它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就更高。我认为我们应该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且能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并且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且可以掌握文献检
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我们能真正地应用好大学4年的学习时光,而非虚度光阴。
第二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微电子学等。
专业实验:物理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实验等.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主要到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就业形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重点名牌高校就业率在90%左右.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毕业生面临“再学习”过程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微电子领域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比较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王志华教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工科学科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解决工业界期望解决而没有解决(至少是没有解决好)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这就是工科领域的创新。因此,大学中工科学科的研究水平一定与所在国家相关工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国家相关工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相关工程学科的研究水平整体上不可能领先世界,即便能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也一定是凤毛麟角。与此相关的是,高水平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与受教育者在大学中研究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在工业落后的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整体水平不可能领先世界。我国微电子产业与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恰好印证了王教授的这个观点。
在看清楚差距之后,加大对高校微电子专业科研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一定是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这必须是国家行为。”王志华教授强调说,“高校的科研不应该是与企业竞争,大学从事的创新性研究可能会面对失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常常要面临各种形式的失败,但这种失败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比在企业中失败要小得多,这是对全社会都有利的;当然,高等院校在国家支持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由全社会分享。”
在王志华教授看来,高等院校在工科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至少应该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基础学科的教育,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和工程知识等;第二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工程训练。对于研究型大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客观地讲,要完全达到上述目标难度非常大。”王教授略带遗憾地说。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已经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27万人扩大到2008年的近600万人,对于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精英教育,高校所培养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他们在大学里掌握的是从事各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继续学习所需要基础知识及思维方法。王教授认为,作为教学机构,高等院校不可能为各家企业量身定制他们所需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具有很强专业技能的硕士毕业生,在其进入企业以后也将经历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个任务,客观上需要企业自己完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学习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3.具有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可编程器件原理、DSP技术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等。
主要专业实验:
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就业单位:
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专业就业前景: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来越激烈。
主要到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理论基础,具备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子技术信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4.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文字语音视觉图象处理、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
预言半导体产业四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30年河“西”,30年河“东”。
回望晶体管诞生这60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半导体产业明显向东方迁移的趋势,特别是从80年代末开始。1987年台积电这个纯晶圆代工厂的成立,宣告着半导体制造业开始从西方向东方迁移;90年代初,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厂商,随后,再成为全球闪存的最大厂商;90年代中,台湾智原、联发科、联咏等一批IC公司从联电分离出来,吹响了东方IC公司挑战西方IC公司的号角;进入21世纪,中芯国际带动中国大陆代工业成长起来,成为另一个制造中心,并且也带动了中国IC设计业的成长;最后,德州仪器、飞思卡尔、英飞凌、LSI以及ADI等众多传统的IDM厂商转向轻资产模式,放弃独自建造45nm工厂,而分别与台积电、特许和联电等合作研制,2008年,在集成电路诞生50周年的这一年,这些传统IDM公司的45nm产品都将亮相,但是,不是在这些IDM自己的工厂生产,而是在以上亚洲的代工厂里生产。
90nm是一个转折点,当台积电等代工厂突破了这个节点后,它们已将先进工艺的大旗从IDM手中接了过来,未来,台湾晶圆代工厂在半导体工艺技术上将领先全球,并且成为全球IC产量最大的基地。虽然英特尔仍主宰着PC产业,并继续IDM模式和领导最先进的工艺,但是,半导体产业的推动力已由PC转向消费电子。展望未来,不论是在应用推动还是在技术创新上东方都将取代西方成为产业的领导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将演义30年河“西”,30年河“东”的历史大戏。
第二大趋势:有更多的私募基金加入半导体行业,且IC公司之间的整合加速。
半导体行业将会越来越遵循大者恒大的定律。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区域执行官叶昱良指出:“私募基金加入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源起于IC公司会有愈来愈多的整合需求,基于大者恒大的定论,在IC产业通常也只有前5强才能生存。” 在大者恒大定律的驱动下,会有更多半导体公司的整合。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台湾与大陆半导体公司之间的整合。义隆电子董事长叶仪晧指出:“因台湾没有具经济规模的市场,故不易培养出可以主导新应用的产品规格的大型OEM,而没有这些有品牌的系统厂商配合时,台湾IC设计公司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很自然地大多以跟随者为主。但中国大陆拥有广大的市场及具规模的系统厂商,所以台湾IC设计公司与大陆市场及系统公司合作是未来的趋势。” 促成更多半导体公司整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IP需求,随着半导体产业向高端SoC发展,对IP的需求巨增。但是,对于IP的获得却会越来越难。一些拥有丰富IP的半导体厂商并不希望将IP授权出去,正如NXP的叶昱良表示:“事实上,一个公司光靠授权IP是很难长期发展的,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如何加快我们自己的SoC研发,并且更加灵活的和partner合作。我们拥有大量优秀的IP,我们的挑战就是如何将这些IP最快地转化为IC。”(对于ARM来说可能是例外,ARM是只靠授权获取利润获得很好发展的公司)
因此,中小欧美半导体厂商之间整合也会越来越频繁。希图视鼎总裁兼CEO刘锦湘分析道:“和10年前相比,硅谷的公司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公司相互合并,或者大公司把小公司吃掉,很多公司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但公司数量越来越少,每一个市场最终生存下来不会超过三个公司。”
第三大趋势:欧美厂商不再轻易放弃低利润市场。
未来10年,半导体产业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一个微利的产业。半导体产业年增长率会从两位数降到单位数,IC总产量和总销售额会继续增加,但利润率会下降。
在利润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下,欧美半导体厂商不再轻易放弃低利润的市场。义隆电子董事长叶仪晧说道:“以前欧美日大厂IC的毛利率如果低45%时,他们通常会放弃而渐由台湾IC设计公司取代,他们会转移到更高毛利的新兴应用市场上。但这几年杀手级的产品并不多,那些大厂不再轻易放弃,且会进行各种Cost Down规划,以维持市占率及产品的毛利率,让台湾IC设计公司的竞争愈来愈辛苦。
未来,随着亚洲成为全球的应用创新与消费中心,欧美厂商在该市场将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众多IC公司争夺一些关键领域,而利润会越来越低。最典型的将是移动多媒体处理器,也称为应用处理器。此外,模拟IC的利润也会越来越低。圣邦微电子总裁张世龙表示:“在模拟IC领域,相对技术门槛正在逐年降低。越来越多的台湾和大陆公司开始涉足这一领域。随着模拟器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欧美公司在模拟器件市场上越来越难以维持其竞争力,只能向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发展。”
第四大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2000年前后,众多的半导体厂商从母公司剥离,包括英飞凌、科胜迅、杰尔、NEC、飞思卡尔以及NXP等。但是剥离出来后的独立半导体公司活得并不如预期的好,其中不少是连续多年亏损。最典型的是杰尔,不断出售产品线,最后被被LSI收购。虽然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技术积累与IP积累,但分离出来后,他们仍严重依赖每公司,在开拓新的大牌OEM客户方面做得并不好。其实,最重要的是,由于SoC向高系统集成发展,在开发大规模的LSI时,仍需要IC公司与OEM的紧密合作。
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CEO山村雅宏表示:“在开发大规模LSI方面,我们认为与大型OEM和服务商合作是一个方向。”瑞萨在开发3G手机芯片时就是与六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包括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和几家手机制造商。很明显,联合开发将带来IP、开发成本以及开发时间的优势。“目前半导体制造商难以独自开发领先的技术。我们必须利用过去的研发资本包括IP、与OEM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的关系。”
因此,展望未来,大型半导体厂商与OEM会再度整合,但可能是一种松散的组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远古的名言,用于半导体产业再合适不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时机,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决议,把新一代新意技术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明确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核心电子器件等集成电路细分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今年1月12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而且继续给予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基础地位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行业同仁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回首新旧世纪之交,国务院18号文的颁布,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历程,迎来了产业历史上最好的十年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所取得的成就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难能可贵的基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仅仅186亿元到2005年为700亿元,到2010年现在根据预估有望实现同比增长28%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同时,技术创新取得进展,产业结构改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迅速成长,以集成电路企业为例,2009年大家知道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由此深度下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设计业实现了近15%的正增长,0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设计企业有40家,最高的达到41亿元。刚过去的2010年,设计业又实现大幅度增长,过亿元的企业数量和整个设计业的销售额还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各种迹象表明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经历了成功与挫折,磨难与考验之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他们所积累聚集的能量正在迸发出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期待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完全有信息期待更多的公司在众多产品的工艺技术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秋季)
一、课程名称: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其应用Semiconductor Light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32/2
四、先修课程: 微积分、大学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
五、课程教学目标:
半导体照明是指用全固态发光器件LED作为光源的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寿命长、易维护等显著特点,是近年来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是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场照明光源的革命。本课程注重理论的系统性﹑结构的科学性和内容的实用性,在重点讲解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机理及其制造技术后,详细介绍器件的光电参数测试方法,器件的可靠性分析、驱动和控制方法,以及各种半导体照明的应用技术,使学生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对半导体照明有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六﹑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半导体照明简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要求 第一章 光 视觉 颜色(2学时)光的本质 光的产生和传播 3 人眼的光谱灵敏度 4 光度学及其测量 5 作为光学系统的人眼 6 视觉的特征与功能 7 颜色的性质 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度学系统 9 色度学及其测量 第二章 光源(1学时)太阳 月亮和行星 人工光源的发明与发展 4 白炽灯 5 卤钨灯 6 荧光灯 7 低压钠灯 高压放电灯 9 无电极放电灯 10 发光二极管 11 照明的经济核算
第三章 半导体发光材料晶体导论(2学时)
1晶体结构
2能带结构
3半导体晶体材料的电学性质
4半导体发光材料的条件
第四章 半导体的激发与发光(1学时)PN结及其特性 2 注入载流子的复合 辐射与非辐射复合之间的竞争 4 异质结构和量子阱
第五章 半导体发光材料体系(2学时)砷化镓 2 磷化镓 3 磷砷化镓 4 镓铝砷 5 铝镓铟磷 6 铟镓氮
第六章 半导体照明光源的发展和特征参量(1学时)发光二极管的发展 发光二极管材料生长方法 3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 4 照明用LED的特征参数和要求
第七章 磷砷化镓、磷化镓、镓铝砷材料生长(3学时)磷砷化镓氢化物气相外延生长(HVPE)2 氢化物外延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3 液相外延原理 4 磷化镓的液相外延 5 镓铝砷的液相外延
第八章 铝镓铟磷发光二极管(2学时)AlGaInP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通论 2 外延材料的规模生产问题 3 电流扩展 4 电流阻挡结构 5 光的取出 6 芯片制造技术 器件特性
第九章 铟镓氮发光二极管(2学时)GaN生长 2 InGaN生长 3 InGaN LED
4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几个重要技术问题 第十章 LED芯片制造技术(3学时)
1光刻技术
2氮化硅生长
3扩散
4欧姆接触电极 5 ITO透明电极 6
表面粗化 7
光子晶体
8激光剥离(Laser Lift off,LLO)9
倒装芯片技术 垂直结构芯片技术 11 芯片的切割 LED芯片结构的发展
第十一章 白光发光二极管(2学时)
1新世纪光源的研制目标 2
人造白光的最佳化 3
荧光粉转换白光LED 4
多芯片白光LED 第十二章 LED封装技术(3学时)LED器件的设计 2 LED封装技术
第十三章 发光二极管的测试及可靠性(2学时)
发光器件的效率 2
电学参数
3光电特性参数——光电响应特性 4
光度学参数
5色度学参数
6热学参数(结温、热阻)7
静电耐受性 8 LED可靠性概念 9 LED的失效分析 10 可靠性试验 11 寿命试验 可靠性筛选 例行试验和鉴定验收试验
第十四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2学时)OLED
4有机发光 5
6白光OLED发展趋势和实用化预测
第十五章 半导体照明驱动和控制(2学时)LED驱动技术 2 LED驱动器 LED集成驱动电路 4
控制技术
第十六章 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市场现状和展望(1学时)
1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开发原则 2 LED显示屏
3交通信号灯
4景观照明
5手机应用 6
汽车用灯 LCD显示背光源 8
微型投影机 9
通用照明 光源效率和照明系统整体效率 11 LED外延 12 LED芯片技术 13 LED封装技术 LED发光效率的发展 15 市场现状和预测 16 半导体照明发展目标 八﹑教材及参考书
方志烈编著,《半导体照明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九、参考书
1、史光国编著,《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及固体照明》,科学出版社,2007
2、陈元灯编著,《LED制造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肖志国编著,《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及应用》,工学工业出版社,2008
4、毛兴武等编著,《新一代绿色光源LED及其应用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十、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第四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你好,我们是的学生,耽误你几分钟,做一份关于我们专业的调查报告,在此承诺对于你的答案我们会做好保密工作,谢谢你的配合。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现在是?()
A.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B.正在工作的大学生
C.高中毕业或仍在高中学习的准大学生
3.您学的(想学的)专业是?()
A.理工科方面的B.商业方面的C.传媒新闻方面的D.医学方面的E.创意方面的F.其它方面
4.您对您所学(将学)的专业的未来信心如何?()
A.很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在该专业领域取得成就
B.不看好,可以以后会从事其它工作。
C.顺其自然,毕业后能找到专业工作就找专业工作,找不到不在乎快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5.你对电子科学技术有一定了解么?()
A.不是很了解B.有一定的了解C.很是了解
6.你身边是否有人从事通信或者电子产业的工作?()A有B没有
7.他们反响如何?(接上题,如果上题选B此题可以不解答)()A就业情况良好,薪水也较可观
B就业前景一般,薪水方面也一般。
C就业前景堪忧,推荐换份新专业或工作。
8.你认为如今的电子产品吸引顾客的方面是?(多选)()A外观B功能C品牌D价格E售后服务F辅助功能 G其他
9.电子科学领域毕业,你认为在当下从事哪项工作会更有希望成功?()A电子工程师 B软件工程师C项目主管D质量管理 E销售
10.你认为发展该专业需要哪些必备的能力?()
A 表达沟通技巧B英语水平C物理数学能力D动手能力 E创新能力 F逻辑能力 G其它能力
谢谢你的配合,祝你生活愉快!
第五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
姓名:王立龙学号:22131129班级:电科13-1班
摘要: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微电子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光电子技术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至今光电子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业、通信、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可以预言,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进步。因此,本世纪将是微电子和光电子共同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时代,是电子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关键词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习、科技
一、电子科与学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电子科与学技术专业发展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固体电子技术时代。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我国在1956年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将半导体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到了1970年前后,随着对半导体器件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大型电子计算机对集成电路需求的推动,促进了国内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很多高校都先后增加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还缺乏竞争力,受到进口元器件的冲击,很多半导体器件厂下马或转产,市场不景气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半导体专业被迫取消,专业萎缩。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微型计算机、通信、家电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对集成电路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几场局部战争让全世界接受了电子战、信息战的高科技战争的理念。微电子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半导体技术专业由此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为了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领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加大了对微电子技术行业的支持力度,并不断吸引外资,市场对微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迎来了微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新高峰。
1985年,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将激光专业和红外光谱学合并,更名为光电子技术专业。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和与国际接轨,教育部1998年4月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引
导性专业目录,将原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和电磁场与微波等本科专业整合为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11所,在校学生估计3~4万人。本专业设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着本专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总体来说是良好的,主要表现在:本专业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和招生人数都在增加;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这是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经济的稳步发展相适应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天,面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都竞相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引入国家发展计划。我国对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多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如“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中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都有立项;1995年,原电子工业部提出了“九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并实施了“909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996年底立项开展“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重大、重点和杰出青年基金中对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立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全国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科学研究领域,并在产业化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了也争得了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更大。这既有历史、体制、技术、工艺和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各个层次所需专业人才短缺的原因。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趋势
1、微电子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一般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新型技术学科,主要涉及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技术与工艺。由于实现信息化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集成电路。
1975年摩尔提出了关于集成电路集成度发展的“摩尔定律”,这个定律说,集成度(即电路芯片的电子器件数)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保持不变甚至下降。几十年的发展状况基本上符合了这个定律。由此可见这一领域发展速度之快
国家信息产业计划纲要指出:“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05年,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位居前列,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基础工业的微电子工业,“纲要”指出:“以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为
重点。集成电路设计要与整机开发相结合,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整机企业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设计开发市场较大的整机产品所需的各种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0.18~0.25微米,开发、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有条件地逐步设计开发通用集成电路(包括CPU)。扩大和提升国内现有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改造,加快现有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扩大产品品种,替代进口。实施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或投资机构在国内建立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提高国内集成电路的生产技术水平。积极支持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专用材料的开发与生产。”目前,随着信息产业的步入上升轨道,微电子技术产业就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2、光电子发展趋势
光电子技术涉及以下内容:作为光子产生、控制的激光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作为光子传输的波导技术;作为光子探测和分析的光子检测技术;光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光子存储信息的光存储技术;光子显示技术;利用光子加工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子加工与光子生物技术。
光电子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发展委员会从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光电子产业化专项光电子专项产业化目标是:根据我国在光电子研究开发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特点,重点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光电子产品,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并尽量形成规模生产。专项支持重点有:
光通信器件:①光有源器件:包括10Gb/s光发送接收模块,光放大器(宽光谱、高增益、低噪声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掺谱光纤放大器PFDA,拉曼光纤放大器,1.55微米波长半导体光放大器SOA),10Gb/s 1.3~1.55微米波长可调谐光纤光栅分布反馈式(DFB)激光器,共振腔Si基可调谐窄带探测器,1.3微米波长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②光无源器件:包括光连接器、光耦合器、介质膜干涉光滤波器、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布拉格光栅、阵列波导光栅(AWG),波导光开关阵列等WDM器件。③光交换器件:包括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波长选择器、路由选择器(模块)等。④光子集成器件:包括光路集成器件和实用化光电子集成模块等。
光存储器件:包括蓝绿光480纳米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和650纳米波长红光半导体激光器,高密、高效、高速的母盘刻录和新型光记录介质等技术。
大功率激光器:包括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DPSSL)及大规模集成组件,以及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交换器件、光子集成器件、光存储器件、大功率激光器。
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
(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要求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以及微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语言和算法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20周。
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社会需求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根据前面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我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我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因此,今后5年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我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目前,市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短缺。但是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发展变化较快,不同产品在不同时期受市场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另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不同单位在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从这一点来看,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层次结构之间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七、总结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信息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1世纪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满足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国家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激励机制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产生了关键的指导作用与深刻的影响,实习基地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科技人才培养也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总之,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付之与行动,并且取得成功,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然而现实是变幻莫测的,事事都难以预料,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
参考文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教育.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