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工作会暨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7:5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建设工作会暨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建设工作会暨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建设工作会暨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对建设工作的要求,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建设工作。刚才,厥中同志对过去五年建设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今年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天上午,还要套开全省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讨论,请大家一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重点强调三个问题。

一、适应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

规划问题是近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反复强调的重要问题。为什么今天还要讲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点:

(一)新的形势对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积极支持贵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100个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运录书记、秀诗省长再三要求,各地在抓城镇和景区建设时,一定要把规划的编制和依法实施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好抓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近年来,各地普遍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不断加大,各种项目纷纷上马,对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务必倍加重视规划。此外,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旅游大省,近两天省政府正在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进行部署,这对景区规划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二)我省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省规划建设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省规划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已通过专家审查论证,各级城镇和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均取得了进展,还编制了一些专业规划。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失误不少,败笔也不少。前不久,厥中同志给了我一份全省城市规划违规典型案例材料,看过之后,感觉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天天讲规划,逢会必讲规划,竟然还有那么多随意修改调整规划、乱拆乱建、盲目追求大广场、超标准建设政府大楼、脱离实际建设市政设施等违反规划的行为发生。看来,我省规划工作要做的事还很多,规划的修编和执行监督管理必须继续强调,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前一段时间,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到我省考察工作时说,希望今年在贵州开一个规划方面的现场会。这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督促,是一件好事。2月21日省长工作会研究提出,要抓住这一契机,认真查找、整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各级政府对城镇规划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把我省城镇规划工作切实抓好,推上一个新的水平,减少失误,少留遗憾。

(三)规划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思路还需进一步理清。规划的认识和思路问题不解决,规划工作就难以做好。我们一些干部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对规划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城镇建设的规划思路仍不清晰,城镇建设质量自然也得不到保证,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理顺思路。搞好规划工作,关键是要把握好“三性”:

第一,要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我省一些城镇和景区建设水平低、质量差,规划编制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缺乏科学性的规划一旦通过合法的程序批准实施,危害性更大。因为这些城镇和景区的各项建设都是按规划实施的,无法查处。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有几点请大家必须认真把握:一是规划所需的资金必须到位。秀诗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财政要安排规划编制专项资金,并列入预算,重点搞好以县城为重点的100个小城镇建设规划和20个民族村镇保护建设规划”。据此,省财政决定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规划补助。各地也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相应安排落实规划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二是规划编制质量一定要高。要进一步开放规划市场,请有资质、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来做,该花的钱要花,切忌在规划工作上实行部门或地方保护主义。对一些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资源,要找有实际经验的规划设计单位来编制规划,切忌照搬照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质量并不是追求大而洋,而是指规划的科学性、特色性和前瞻性,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不能要求近期一定要大投入,规划的执行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三是规划编制要明确强制性内容,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文物遗产、城镇风貌等不可再生性资源,要合理划定生态敏感区和建设控制区,切实加强保护,要把

历史的文脉保留下来。四是规划要体现地方特色,避免千城一律、五洲皆同。我省在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文物古迹等方面都有突出特色和优势,这是我们的巨大财富,要通过规划体现出来,充分展示我省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真山真水、原汁原味、纯朴自然的独特自然景观风貌,千万不要轻易丢掉,搞短期行为。五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城镇和景区基础设施总体上十分薄弱,编制规划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合理布局城镇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市场以及环保等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地下管网等设施,要科学布局,留有余地。六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省山多地少,工程性缺水比较严重,土地、水等资源十分宝贵。要重视节约用地,既要合理控制容积率,规划路网和必要绿地,又要防止盲目扩大建设规模,不切实际地追求宽马路、大广场、大绿地;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建设用水;切实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源,解决好排污和垃圾处理等问题;高度重视环境的美化、绿化,因地制宜搞好绿地建设。

第二,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规划没有科学性不行,有了好的规划执行不好也不行。如果花了大量人力、财力做出来的规划都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那还做规划干嘛?因此,一定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一是要严格实行规划“一票否决”制度。今后,凡没有编制总规和详规的城镇,省里一律不再安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凡没有编制总规和详规的风景名胜区,一律不得从事开发活动,也不得将其列为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旅游区。这一点,请省各有关部门从严把关。二是要抓紧修改和调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坚决禁止脱离实际的建设项目。从今年7月起,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不得批准项目建议书,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三是要强化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制度,变更规划必须依法评审、报批。各类专门性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市一级规划的行政管理权不得下放,城市各类开发区以及科技园、度假区等的规划,必须由市城乡规划部门统一管理,坚决纠正随意下放规划管理权限的行为。为了加强对全省规划工作的领导,省长工作会议已原则同意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省城镇规划委员会,统筹协调解决城镇规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城规委办公室就设在省建设厅。请省建设厅抓紧研究,尽快提出组建方案,制定工作制度,按程序报批。各地州市政府(行署)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规划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四是要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资源。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珍贵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必须加强保护。要做好对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和历史性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构成从点到面的保护体系。审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前,必须进行论证,其中涉及拆除旧建筑和建设新建筑的,应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再按程序审批和备案;风景名胜区内的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和近期建设详细规划,必须符合批准的总体规划。五是要依法加强对以县城为重点的100个重点小城镇规划编制的指导,逐步实行重点小城镇规划省级备案核准制度;合理布局乡镇企业,防止城市污染工业向小城镇转移。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城乡结合部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力度,重点查处解决城乡结合部乱圈土地、建设混乱和违法建设等问题。六是要严格执行规划责任追究制度。规划一旦批准下来,就要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更改和调整。对此,去年国务院下发的13号文件已经规定得非常严格:“对于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违反规定调整规划、违反规划批准使用土地和项目建设的行政行为,除应予以纠正外,还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于造成严重损失和不良影响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外,还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必要时可给予负有责任的主管领导撤职以下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希望大家对这一规定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要增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公开性。目前,我省城镇和景区规划普遍缺乏社会公众监督,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些建设行为容易引起市民怨气、得不到群众支持和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都将规划的公示公开纳入了规划编制审批的法定程序。我国上海、深圳等城市,规划的公开制度也执行得比较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两年,我省贵阳、遵义等城市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就全省而言,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还要加大力度。搞规划工作,随时都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我们的规划是为群众做的规划,只有最大限度地将规划内容、规划审批程序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向群众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才能真正得到保证。今后,凡是经法定程序审定的城镇和景区建设规划,都应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并随时提供查询;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城镇和景区建设项目、批准开发企业建设或与开发企业联建的城镇和景区项目规划,以及对严重影响城镇和景区规划的重大违法建设案件的处理结果也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二、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不断改善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质量

明天上午,这次建设工作会还要套开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会。为什么套开这个会?主要有两点:一是符合党中央和省委精简会议的要求。二是城市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行业能否顺利推进改革,实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经营,关键在建设部门。城市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属市政管理范畴,在现行体制下,这个行业的多数单位隶属于建设部门。套开这个会,就是要把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牵头任务交给建设部门。这一点,务必请计划、环保、物价等部门的同志理解、支持和配合。

多年来,城市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基本靠财政,运营相当一部分也靠财政。这种体制越来越维持不下去了。为什么?一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有要求。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用水安全和卫生;越来越无法忍受生活在“龙须沟”中,迫切要求改变污水横流、垃圾围城的生活环境。解决老百姓用水安全卫生和生活环境问题,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也是省委、省政府将其纳入“十五”规划和每年“十件实事”的主要原因。二是发展旅游必须有一个好的环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我省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就在于真山真水、青山绿水。如果不搞好污水和垃圾处理,从源头上加强环境治理,把真山绿水都变成了秃山污水,那还搞什么旅游?三是社会公德也不允许我们以邻为壑,嫁祸下游。有的同志认为,排放的污水主要是污染下游,何必花那么多财力、人力去治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既不是中国人的品格,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最终只会害人又害己。四是我国财政体制决定在这一领域不可能实行“福利社会主义”。目前,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35%以上,高的超过了50%。但是,这些国家在这一领域基本都采取市场化的建设和运营办法,水费的构成一般是清水一半、污水一半。而我国去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仅为18%,加上各种基金、专项资金也只占25%左右,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发达国家的财政尚且无力承担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用,我国财政就更没有能力承担。尽管如此,近几年国家仍对我省城市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给予了很大支持。但是,从我省各类国债项目和去年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的实施情况看,供水和垃圾、污水处理项目仍属完成较差的,在建项目拖欠建设资金比例普遍比较高,问题主要在于各地拿不出配套资金。去年,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普遍低于其他国债项目。下一步,随着国债逐步淡出,有限财政逐步向“三农”倾斜,国家对这个领域的补助比重还会进一步下降,这是大趋势。因此,我们不能仅指望国家和依靠财政,必须从改革现行体制入手,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在这次会上,我请建设厅印发了新华社记者关于河南污水处理设施调查的文章,大家都看到了。温家宝同志在这份材料上作了严厉批示:河南这种情况,建起来运营不了的,河南有多少?全国有多少?污水处理这种项目关键是投资体制和运营管理机制问题。国家计委不能只管批项目,要加强项目实施中的检查和监督,要研究办法。实际上,我省的情况并不比河南好多少,只是由于项目安排比河南迟,建设进度比河南慢,多数还未建成投产,矛盾还未充分暴露出来;个别已建成的,情况也差不多,如遵义高桥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面临不少困难。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实行产业化。怎样产业化?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抓好两项工作。需要切实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第一,降低投资成本。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压缩非功能性投资。非功能性投资比重过大是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一个通病。有些项目非生产性占地占了一半以上,厂区建设确实很漂亮,像个大花园,但问题随之也来了。由于这些非生产性投资最终要摊入成本,必然造成项目折旧、还贷、运营成本很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上不去。因此,今后要严格控制这类企业的非生产性占地,不许再要求建“花园式”企业。同时,要尽量依靠社会化服务,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供水、污水等设施基本都在城市里,食堂、机修车间这些配套服务设施都可以利用社会上的,完全没有必要什么都建。否则,我们的“三产”怎么发展?我们不能再用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去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去养一群人;更不能用老百姓的钱在厂区里建游泳池、灯光网球场等消费设施。二是不得超规模设计建设。按规划,到2005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率为30%,贵阳为60%,并没有要求达到100%,所以没有必要超过现有需求规模设计建设。三是要采用实用技术,尽量不用进口设备。现在,国外有些污水、垃圾处理技术的确比较先进,但是设备售价和运行费用也很高,我们要考虑承受能力,不应盲目追求最好、最高。为什么在目前条件下尽量不用进口设备?这是全国的教训。目前,国内采用进口设备的污水处理厂,运营都不太好。原因很简单,投资、运行成本太高,承受不起。搞垃圾堆肥成功的也不多。因此,建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一定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目前在我国特别是我省这样的中西部地区,垃圾处理能够达到卫生填埋,就已经不错了。

第二,改革体制,理顺机制。下面提出几点明确要求,不是供讨论,而是要认真执行,抓出实效。一是要政企分开。今后,不管是隶属于建设口的,还是水利口的,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单位都要与政府脱钩,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企业法人。二是要实行水污合一。全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合的好管理,分的矛盾多。三是要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竞争方式,选择经营主体。四是要实行目标管理,加强行政监督。政企分开以后,政府部门包括建设、计划、物价、环保等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有的同志担心,实行市场化经营、政企分开后,现有单位的富余人员怎么办?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向新企业分流,这比工业口好处理多了,有很多企业可以吸纳。

第三,合理收费。目前,国家和省都已出台了收费办法,并把定价权明确给了各市县政府,关键在落实。有几个基本原则,请大家务必认真把握:一是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因为污水和垃圾处理是低风险行业,市场波动小,只要收费机制健全,就是盈利率低也有人愿意干。降低盈利率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据了解,前不久国家计委上报的具体办法,已提出了不同地区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标准:东部不得低于05元/吨,中西部不得低于0 3元/吨,达不到标准的,不批项目,不给补助。我理解,国家有关部门之所以这样定标准,是由于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率普遍不高,东部地区不到50%,中西部地区不到30%,用收费标准除以处理率,折实际处理污水的收费为1元/吨左右。按此标准,不仅应可保证管网、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费用,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合理利润,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这个行业。随着体制、机制理顺,投资成本控制,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单位投资、运营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但随着处理率提高,均摊少了,收费标准也要逐步提高。二是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列收列支。建设部门不能自行坐支,那样很容易出问题。三是要严格减免程序,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投资者利益。对此,国务院已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产业化运作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收费。目前,全国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率普遍不高,能达到45—50%,算比较好的,有的只有20%,基本都被免了。我省的情况也差不多。因此,一定要严格依法执行减免程序,切实保证征收率。凡是减免的,都要将减免对象、减免原因、减免金额等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避免暗箱操作,以保证投资者利益。我省已出台了一些办法,凡是与国家新政策不符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国家新规定及时予以修改完善,以确保产业化的顺利推进。需要着力抓好的“两项工作”是: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在合理征收自来水费和污水、垃圾处理费问题上,有的地方政府担心,居民承受能力有限,怕引起社会不稳定。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是观念问题。按国家要求,一吨自来水加收三毛钱的污水处理费,只相当于接听一次手机的费用,如果一户一个月按10吨用水计算,不过多交3元钱处理费,只是养一部电话的几十分之一。大家总觉得用水、购物要花钱是应该的,接打手机付费也心安理得,但收污水处理费就有意见了。显然,这不是承受力的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水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商品属性。用水、购物是消费,打手机是消费,排污弃物也是消费,是消费就要交钱,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因此,各级政府和新闻单位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把群众的观念转变过来,要让“排污弃物也是消费,消费就得掏钱”的观念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只要把这项工作抓好了,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收费、环保机制自然也就好解决了。第二,对困难居民特别是城市特困群体要给予适当救助,这样可减少很大阻力。但各地在操作中一定要与前面讲的严格减免程序结合起来,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把该补的钱补到真正需要救助的群众手里,严禁暗箱操作、借机搭车。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积极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市场化工作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开展“黄果树杯”竞赛活动等手段,深入推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是要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运行效率入手,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治理脏、乱、差,坚决清理拆除违法违章建筑。严肃查处挤压各类管道、挤占道路的行为。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能力,解决失修失养问题,保证设施运行安全。要配合“文明大道”工程建设,重点抓好贵遵、贵新、贵黄公路沿线城镇“脏、乱、差”治理和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抓好旅游示范县城建设,为加快建设旅游大省和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创造条件。二是要重点整治“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违法违规建设及“脏、乱、差”问题。三是进一步抓好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建设,提高使用率和覆盖面。四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建立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继续做好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提高我省城镇和景区的绿化水平,严禁各种挤占城镇绿地的行为发生,严格限制大树进城等不讲科学、得不偿失的做法。

三、深入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和建筑市场

建设市场的整顿和规范问题是省委、省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的问题。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今年我省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重点是,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建设和交易活动各个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这个问题,刚才厥中同志已作了具体安排。在这里,我着重强调几点:一是要严格控制自有资金不足、行为不规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新的项目。强化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制度和项目手册制度,实行对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对资本金达不到规定标准、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工程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关部门不得同意其新开工项目。二是要切实加强土地供应的规划管理和监管,严肃查处假借各种名义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私下协议圈占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要切实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建立房地产预警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投资、住房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房地产项目的审批管理,防止“半拉子”工程;加大空置商品房的处置力度,严格控制新建高级公寓、别墅、高档娱乐设施等项目。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份省企业调查队有关贵阳市房价的调查材料,感觉到贵阳的房价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太高的城市,房价在全国排第7,的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秀诗省长对这个材料专门作了批示。后来,省物价局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据他们统计,目前贵阳市房开项目涉及的各项收费共84项,其中属于乱收费的34项。今天,贵阳市的领导和建设、房产部门的同志都在,希望你们认真研究,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四是要进一步深化房改,继续完善房改方案,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切实改善普通老百姓和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建立起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住房供应体系。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也是我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建设部门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省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在招投标、建筑民工工资发放、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市场统一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年,各级建设部门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一是要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其中,要把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政府投资工程业主作为重点。对于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在招投标中弄虚作假等行为,要在依法追究违法当事人责任的同时,追究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企业行为的监管,严禁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加强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计价行为的监督。三是要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凡是资金不落实的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已完工程项目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不准新开工项目;要加大力度推行《贵州省招标投标条例》明确的业主履约保函制度,支持并鼓励企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拖欠问题,维护企业、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是要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封锁,开放建筑市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交通、水利、铁道、信息、民航等部门,加强市场执法检查,对各行业队伍履行合同、工资发放、工程质量安全、企业信用等情况进行跟踪,建立(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企业信用档案,将信用情况与企业资质审查挂钩,实行严格的准入清出制度,净化建筑市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的关键之年,全省各项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几乎每次重要会议,都将城镇和景区规划、市政公用改革、城镇化推进、小城镇建设、房地产和建筑市场培育等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可以说,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工作寄予了厚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工作的要求,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省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市有关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区社区建设试点以来的情况,进一步动员和部署下一阶段社区工作,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同志回顾总结了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街道、++社区、++社区、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了发言,“九进社区”其他责任部门及试点社区也作了书面交流。上午,我们还实地参观了几个社区。一天下来,我感觉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有特色、有成效,走出了新路子,做出了新贡献。参观的几个社区都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工作有特点,有亮点。刚才各位同志的发言和书面交流材料也很好,内容丰富,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操作性强,比较切合实际。而且,大家的思想统一,认识一致,规划具体,措施到位,信心十足。这对于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深刻认识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全面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是省委为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树立福建新形象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三明市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事关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省、市、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下足决心抓社区建设工作,绝不是心血来潮,头脑发热,而是深思熟虑,深谋远虑的。社区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走向文明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工作。因此,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开展社区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老百姓的吃饭、穿衣、住房问题解决了之后,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卫生环境、医疗环境等,对所居住的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府,如何为社会、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文明进步、祥和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政府在这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基层问题全部包揽下来。要达到这个目标,过去,企业办社会的那—套行不通;今后,政府也不可能包揽一切,而只有通过开展社区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出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开展社区建设,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深入到社区这一城市最小的单元,去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既具体又实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且发动社区社会力量去解决诸多社会矛盾,使社区真正成为广大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因此,不仅要把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探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环境优美、秩序稳定、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的大事来抓,而且还要作为新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人民政府如何全心全意去为人民服务,如何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任务去完成。

第二、开展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促进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社区建设的目的是服务群众、造福社会,因此社区建设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社区建设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密切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不该管或管不好的事情正逐步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寻找它新的承载体;而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弱化了。“单位人”开始向“社会人”转变,社区成为居民群众的重要活动场所,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和落脚点,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前沿。通过开展社区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发育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使居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在社区得到解决。把社区建设成为广大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改善居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就会缓解诸多社会矛盾,就会得到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提高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会促进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第三、开展社区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保障。街道和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的基础和细胞,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和依托。开展社区建设必然要全面加强街居建设,加强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使城市管理中的许多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社区居民自治行为,以更加顺应广大居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同时有效地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推进基层民主,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第四、开展社区建设是我区加快迈进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区委五届八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提前三年翻两番,在全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明确,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惠及农村又惠及城市。从当前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来看,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居民救助、计划生育管理、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治安管理、改善生活环境等等社会问题都还不同程度影响着发展。搞社区建设就是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发挥出来,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工作出现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创建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为我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二、全面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在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宋德福书记对全面建设新型社区提出了五项目标任务,指明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必须按照省、市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来开展工作。我区的社区建设已有了初步的成效,如何全面推开,应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基础性工作。

1、完善组织体系,实现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当前要注意理顺三个关系:一是区、街与社区的关系。社区居委会是自治组织,要实现社区自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各部门要端正思想观念。社区居委会不是基层政府的“腿”,也不是政府部门的办事机构。要清理附加给社区的不合理任务,努力减轻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负担。我们讲政府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工作进社区,就是要求政府把基层管理与服务的职能落实到社区,服务到居民,而不是把工作推给社区,更不是建机构、挂牌子、占房子。反过来说,社区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基层政府对社区事务负有管理的职责,社区居委会具有自我管理的任务,要研究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的衔接。要特别强调尊重居民的自治权利,发挥居委会自治功能,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地位。社区内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论社区管理体制怎样改革,社区居委会都应坚持三个不变:自治的性质不能变,自治的功能不能变,政府与居委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不能变。二是社区居委会与驻区单位、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社区与驻地单位要加强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前者是以做人的工作为主,是居民利益的法定代表,后者是以管物为主,是企业行为,决不能用物业公司代替社区居委会。目前,我们物业管理工作方面还不成熟,外地有较好的经验,我们要根据梅列的实际认真进行研究探索。三是社区内四层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是自治组织,社区议事委员会是监督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决策机构。社区居委会要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定期述职,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同时,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建立开放式、参与式的社区管理框架,加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社区干部和基层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

2、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社区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社区服务,就是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要充分挖掘社区服务资源,大力开发服务设施和项目,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今后,要让居民群众自己来评判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他们真正感受社区、享受社区,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要积极探索社区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区委提出了“优

三、壮

二、精一”的发展思路,其中“优三”就是要优化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优化。为此,社区服务要考虑公办民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合作制等办法,对那些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的服务项目,如托老幼服务、家政中介服务等,应根据居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引入市场的经营机制,独立核算,独立经营,逐步实现实体化,从社区服务中心直接经营管理下剥离,使其成为社区服务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对于那些已有市场需求又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逐步返还扶持资金并对其他服务项目有所帮助;对于那些纯粹公益性、福利性的服务项目,则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维持正常运转;对于特困群体,则通过资金转移支付的方式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服务。三要创新服务方式。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社区服务项目,促进社区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同时,要建立社区民意记录本、社区政策宣传本、服务网络告之本,促使社区建设过程中底子清、群众明。

3、创新共建体系,共创社区文明。社区文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各部门都要围绕这个重点,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体育、科普、教育等工作尽快进社区,促进社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区氛围,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一要抓教育,重点是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抓好思想道德、科学普及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要在社区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大力倡导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二要抓活动,重点是抓好各种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社区深入持久开展“社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活动,努力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开展社区单位与社区贫困家庭结对济困活动,特别要坚持开展“九进社区”活动,因地制宜,精

[1][2]下一页

第三篇:李鸿忠在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讲话

李鸿忠在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强调

继往开来 改革创新 务实求真 团结奋斗 共同开创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王国生主持 杨松宋育英等出席

湖北日报讯 图为: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现场。(记者田悦 摄)

(记者黄俊华、蔡朝阳)正值我省发展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关头,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昨日上午,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武昌洪山礼堂隆重开幕。省委书记李鸿忠代表省委常委会,作了题为《继往开来、改革创新,务实求真、团结奋斗,共同开创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的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国生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省政协主席宋育英等出席会议。

李鸿忠在讲话中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是统帅,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当前,湖北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完成繁重任务、再创新的辉煌,第一位的是要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上、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维护中央的权威,确保中央的政令畅通,确保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湖北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全省各级党委在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上,态度一定要坚决,必须毫不含糊,不能有丝毫犹豫;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防止将政治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淡化于日常事务和应酬之中。

李鸿忠指出,进一步加快湖北发展,必须尊重历史,牢记革命先烈和老一代领导、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广大干部群众,为湖北发展做出的历史性、开拓性的贡献,延续根脉;认真继承历届省委、省政府关于湖北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思路和方针政策,抓好“两圈一带”战略、思路、决议的具体化和项目化,抓好贯彻落实,真正抓出成效,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针对我省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新期待,在发展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围绕《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确定“十二五”时期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以跳起来摘桃子、不断实现弯道超越的良好精神状态,展现湖北干部群众不凡的作为追求,提升创业创新的能力,真正担负起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任,不辜负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湖北 1的殷切期望;不丧失重大战略机遇期、难得黄金发展期的历史性惠顾,收获春天里的耕种;发挥湖北的优势条件,把条件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李鸿忠强调,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主线,把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落脚点;正确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促进,统一于湖北又好又快的发展之中;着力在“三个任务”上下工夫,即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永恒任务,把坚决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作为硬任务,把加强自主创新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的软任务。他指出,我省与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时期,但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一样、标准一样。客观条件、大环境已不允许,也不可能让我们再走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这恰恰是湖北发展既要高速度、更要高标准和高质量,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促进绿色繁荣和生态文明的倒逼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发展方式总体上对湖北发展又是一次“弯道超越”的机遇。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升“抓转变发展方式工作”的能力,坚持“三个防止”,即防止只注重届内、任内,忽视长远;防止只注重“十二五”,忽视“十三五”、“十四五”;防止只注重简单做好事,不注重做大好事。“四个着眼”,即着眼于产业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眼于结构优化,持续不断地抓结构调整;着眼于长远,抓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发展的综合性,抓好两大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四大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统筹、综合、协调、共进发展建设。做到“三个舍得”,即舍得投入,虽不能短期见效,但重在长远;舍得时间,忍得住寂寞,不求短利求长效;舍得面子,顶住因为牺牲某些指标而被误解的压力,培育提升湖北的综合竞争力。李鸿忠指出,实现民生共享,既是我们党的执政宗旨、理念和目的,也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没有群众的富裕,发展就失去了目的;没有群众的参与,发展就失去了依靠。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密切相关的,分不好“蛋糕”,也会影响到做大“蛋糕”。实现民生共享,既是政治,也是经济。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民生工作。要坚持重在发展为民,建立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同步共进、发展成果与人民共建共享机制,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上,要牢记“六民”要旨,即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保障,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民群众的疾苦上,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深刻理解当好新时期“父母官”的内涵,真正做到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体谅自己的父母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李鸿忠强调,解放思想是关乎湖北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面对即将开启的“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大幕,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核心,开拓更远、更大、更多的发展空间、视野、资源。要抢先抢快,奋起直追,做到敢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思维、开放大脑;真开放,破除老观念,树立新理念;先开放,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全开放,全方位开放、全面开放。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为核心,继续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强化市场经济的意识理念,市场经济的文化、理念、机制,强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向。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众志成城,形成合力,建立发展的统一战线。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建设发展文化,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人文软环境,打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投资环境。要以解决湖北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破解难题,突破条条框框,敢闯敢试,注重实效。

李鸿忠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要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党员的“先”、“优”意识;强化党的领导核心意识,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权威;强化党要管党意识,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深刻认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讲原则、讲纪律,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要构筑更加牢固的团结工程,把团结作为湖北第一号软实力工程建设,巩固发展业已形成的团结干事创业的氛围;搞好各级班子的团结,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整体合力;从主要负责人抓起,不断提高抓团结的能力,强化维护团结的措施。他强调,各级领导班子居于领导组织系统的首要层次,是要中之要,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各级党委书记的配备,更加重视抓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加强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群众工作,以为群众谋利益为出发点,敢于做群众工作;把群众视作父母,与民同心,乐于做群众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勤于做群众工作。

李鸿忠强调,要加强作风建设,勇于担当、以为立位,强调责任重于泰山;科学理性,求真求效,强调尊重规律,不求机巧;务实落实,踏实扎实,强调力戒虚华;富于激情,奋发有为,强调精神状态问题,以良好的作风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总开关”入手,抓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教育;从源头抓起,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要把对党政一把手、主要负责干部的监督作为重点;利剑高悬,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建设精神家园,抓反腐倡廉源头的源头。他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中央要求把加强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普法宣传工作,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为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王国生在主持会议作总结讲话时指出,李鸿忠同志的讲话思想深刻,导向正确;视野开阔,重点突出;语重心长,互动性强,既紧密结合湖北实际,讲出了思想和方法、压力和动力、信心和决心,又跳出湖北谋划湖北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出席会议的还有: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

察院领导同志。

省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中央在鄂大型企业、党的关系在我省的在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我省重点国有企业、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第四篇:在城市郊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了农业农村问题,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年前胡锦涛同志来我市考察工作,对。全市工作特别是郊区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和落实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表彰郊区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分析郊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研究部署郊区的各项工作,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郊区的现代化步伐。刚才,有成同志对郊区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加以落实。

近年来,全市改革与发展的势头很好,郊区的形势也很好。抓机遇、求发展的热情十分高涨,找差距、赶先进的氛围十分浓烈,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牢牢把握富裕农民的工作主线,郊区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代农业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退耕还林和综合开发取得新的成效,山区建设出现新的可喜局面;城镇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郊区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郊区的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结果,是郊区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全市各条战线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表示祝贺!向在郊区工作的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郊区的各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巩固工农联盟、加强国家的政权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系统阐述了党的十六大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基本纲领和主要任务,深刻剖析了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的突出位置、客观要求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需要把握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这篇重要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大纲。胡锦涛同志春节前在北京考察工作时,要求我们发挥好首都信息、技术、市场、人才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做好郊区工作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胡锦涛同志的这些重要讲话精神。

一是要深刻认识做好郊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北京是特大型城市,郊区农业的规模、份额不大,农村人口相对也不多,但郊区面积很大、资源很多、发展潜力很大,随着首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充分发挥郊区在首都经济中的作用越发急迫,发挥郊区支撑首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地位越发重要。从郊区发展的水平看,长期以来,郊区农村围绕着服务首都、建设首都,为保证首都人民的吃粮、吃菜、喝水等基本生活需求,满足首都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为提高首都城市道路、交通、能源等承载能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郊区社会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郊区现代化建设的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人均GDp从11000元到24600元之间),城乡之间的种种差别还存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郊区。加快郊区的发展是郊区群众的迫切需要,是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全市上下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郊区的发展,自觉地支持郊区的建设。从全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全市1.68万平方公里面积,规划市区只有1040平方公里,郊区的面积占到90%以上。郊区广阔的发展空间,较低的投资成本,丰富的发展资源,蕴藏着加快首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发展区。抓住奥运机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好郊区的诸多优势,是缓解首都人口、交通、环境压力,提高城市运行质量,解决城市运行中诸多难题的重要出路;也是发展首都经济,加快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从首都发展的需求出发,必须把郊区作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形成“新北京、新奥运”投资建设的热点、亮点。首都的现代化起步在城区,实现在郊区;没有郊区的现代化,首都的现代化就无法完结,只有把郊区更快的发展起来,首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才能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二是统筹协调,加速郊区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中央农村工作会对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做了具体部署,胡锦涛同志到北京考察工作时特别强调,要突出抓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统筹协调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推动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城乡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我市郊区具有许多发展优势,包括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区域优势。市区则集中了更多的智力、资金、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优势都是首都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城乡协调发展就是在更高层次上的资源集成、整合,通过统一规划,同步推进,提高优势要素的发展空间,促进社会财富的更快涌流。如,把城区的教育、科研资源与郊区的产业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高新技术的发展空间;发展现代制造业、城区工厂搬迁,在城乡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可以发挥出有限资源的更大潜力;各区县的发展,通过打破城乡禁锢,跳出区域束缚,推进优势互补,产生新的发展优势,可以形成最佳的经济布局。要充分发挥好市区与郊区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发挥好市中心区的辐射作用,运用好郊区的承载能力,使首都的各种资源优势在郊区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要运用好首都的科技智力优势,不断地提高郊区经济的科技含量、发展水平和产业档次。要用好首都的开放型优势,更多地吸引外商投资、更多地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要充分利用好郊区的优势,为发展现代制造业,调整改造传统工业,奥运场馆的投资建设和旅游休闲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要研究这些优势,挖掘新的发展潜力,开拓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论是城区工作的同志,还是郊区工作的同志都要跳出地区、部门的局限,探索新的出路,在城乡结合中寻求新的发展,依靠统筹协调,实现新的跨越。

三是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推进郊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把关心农民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核心是收入增长缓慢。郊区工作要特别注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第一是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这个问题上各级党委政府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当前,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随着郊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而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不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不解决好农村征地补偿问题,不解决好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计问题,就难以保证郊区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这个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给予高度的重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认真研究郊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首都发展需要、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使用的规划、管理和征用制度。第二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要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市财政状况,逐步减轻以至完全取消一些不应当或不需要再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认真搞好专项治理工作,强化减负工作的责任制。要根据北京的特点,在减轻农民直接负担的同时,认真研究减轻农民间接负担的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第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郊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和鼓励农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广开农民的就业门路,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活跃和繁荣郊区经济。在加快郊区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郊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郊区的社会进步。

二、努力实现郊区经济的加速发展

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键是认清形势,找出不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加快发展。最近,农工委、农委的同志通过分析研究,概括出了郊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提出郊区经济存在“不足、不强、不活、不深”八个字。他们的概括是准的。北京郊区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如何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出差距,看到不足,认清奋斗的目标,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农工委、农委的同志在胜利的时候、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没有沾沾自喜,这种精神应当肯定。我们在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上确定了加快发展的总的基调,并且把郊区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原因就是郊区有潜力、有条件,可以发展的更快一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郊区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农业落后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郊区农村稳定和社会进步问题。加快发展,目标就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郊区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最终实现郊区的现代化。为了加快实现这个目标,农委的同志把郊区的工作概括为: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建设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形成四个产业带,即以中关村一区五园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汽车城、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四大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产业带,以绿色生态农业为标志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以人与自然高度和谐为特征的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等四大产业带;建立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中心城区——卫星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四级城镇体系,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郊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郊区工作的重点: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新跨越。农业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要围绕着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线,不断加大调整农业结构的力度,要调整种植业的结构,养殖业的结构,种养业的结构,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要不断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要按照农业生产的规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行区域化生产,形成林果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带。从北京的发展看,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点是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的力度,运用工业化的管理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靠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靠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程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改良品种、提高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靠农业产业化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改变农业生产传统落后的生产组织、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抓好龙头企业。要落实好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市和区县都要研究相应的办法,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特别要注意扶持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的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推进郊区工业化的新突破。发展二、三产业是扩大郊区经济总量的重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市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振兴现代制造业的要求,最近,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振兴现代制造业的规划。振兴现代制造业,郊区大有可为。郊区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为首都现代制造业服务。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过程中,完成郊区工业化的任务。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改进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到郊区落户,使郊区成为首都的制造业基地。要进一步加大乡镇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的力度,通过资产重组、企业转制,实现引进资金、引进产品和技术、引进管理人才的目的,增强郊区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在发展大企业的同时放手发展中小企业。要围绕现代制造业的大型龙头企业,扶持和发展一大批服务配套的中小企业。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无论什么所有制形式,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都要鼓励发展。要把发展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作为解决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事来抓。每个区县都要完善政策,让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能够充分地享受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一切应当由企业享受的政策。

三是推进郊区城市化的新发展。郊区城市化是九次党代会确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郊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郊区面貌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相比,郊区城市化的差距仍然很大,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工作重点还不够突出,分散投资、分散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标准不高、水平不高、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跟不上,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投资政策、户籍政策、就业政策等等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北京的实际出发,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在卫星城与中心镇的建设中要突出卫星城的建设,在14个卫星城建设中,也要注意突出重点。要组织力量,搞好卫星城建设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考虑卫星城的道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集中力量,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卫星城能够成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并且有一定数量二产、三产企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成为首都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郊经济实力比较强,应当加大力度,加快改革,使城市化的速度更快一些。要重点支持有一定规模、基础条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建设,发挥好小城镇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就业、推进郊区非农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现郊区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工作上要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工作部门一定要切实关注郊区,研究郊区,把发展郊区的各项工作做实。要逐步理顺郊区农村工作的管理体制,加大郊区工作的力度。农委作为市委市政府主管郊区工作的部门,要成为市委市政府郊区工作的参谋部,研究问题,反映情况,提出决策建议,组织协调各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郊区工作的各项决策。搞好郊区工作不仅是各区县的事、农委的事,各个部门都有责任。教委要对郊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负责,科委要对提高郊区经济的科技含量负责,规委要对郊区的建设发展规划负责,各部门都要对郊区相应事业的发展负责,加强对郊区的支持力度,主动与郊区的同志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各区县在相互支持和分工中,实现郊区的快速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实力。

加快发展要注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各区县资源条件不同,发展优势各异。市委市政府在发展郊区工作中不搞一刀切,允许各区县在加快发展总基调的要求下,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近郊、平原地区、山区,不同的区县都应当认真研究自己的优势、劣势,找出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论是农业、二三产业还是城镇建设,都应当力争形成自己的特色,增强本区县经济的竞争力。

三、营造促进郊区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首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完成“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市各条战线的同志都要按照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的要求,按照加快发展的总基调,加倍努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当前,制约发展的瓶颈是投资环境还不如人意、不够宽松。土地价格过高,收费项目过多,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一些大企业在这里感觉有诸多不便,想投资的一些企业觉得其他地区的条件可能更好,正在办理投资的一些企业常常反映办事效率低、政策不透明,甚至存在吃拿卡要,有意刁难。这些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是它打消了许多企业的投资意向,干扰了许多企业的投资信心,损害了政府的信誉和形象,破坏了首都的创业环境,影响极为恶劣,问题极为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大力量加以解决。

优化环境的内容很多。从全市工作看,当前亟需加强五个方面的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强政策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企业投资、创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目前,各部门积极性都比较高,许多区县、委办局都提出了优化环境的一些措施。要在这个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优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要综合研究,防止出现新的政策部门化的现象。同时要加大各项政策的落实、执行和督促、监督力度。二是要加强服务环境建设。必须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规范政府行为,完善“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进一步研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三是要加强法制环境建设。要加强社会治安治理,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地方法规规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要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不断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规范有序的治理环境。四是要加强市场环境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的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健全中介体系,形成符合资本运行规律的、有利于发展的市场氛围。五是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增强首都的文化教育科技氛围,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搞好绿化美化,完善生活设施,创造更便利的生活条件。

优化环境的主体是各级党委政府。主要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合理配置各种环境要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工作上要三管齐下。一是要深化改革。积极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发展创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二是要用好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电子政务、网上审批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三是要转变作风。要通过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学习教育活动,从转变作风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很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亟需解决的是,规范市和区县的职能和权限,改革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项目,解决政府机构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多头执法等问题,不断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在放权上还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最近看到新华社的一篇文章,讲浙江的发展。其中几个观点引人深思,提出来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观点是,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让区县、乡镇、村发展起来,全市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第二个观点是,特色就是优势,个性就是竞争力。北京郊区各区县的特色是什么,优势在哪?如何把特色、优势发挥出来?第三个观点是,放权就是解决生产力。萧山区委书记讲,政策是发展的“加速器”,放下来的权力就是生产力。放权的直接效应是,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使萧山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萧山从2000年到2002年9月工业技改投入高达200多亿元,没有“扩权”,报批拐来拐去,肯定没有这么快。现在,萧山乡镇都可以批1000万元的项目。把这些观点归纳起来,加快郊区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放权,解放区县的生产力,让区县放开手脚发展,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自的特色,把城区那些长期没有得到很好配置的资源,在郊区重新集成,产生新的效益。希望全市上下在这个问题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拿出具体办法。

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重要任务,但是必须从现在开始,找出一个突破口,确定阶段性的工作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使首都的发展环境能够在近期有一个较大的改善。郊区发展的形势很好,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发展相对充分,具有政策操作便利的优势。全市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要以郊区为切入点,力争取得更多的突破。郊区在环境建设方面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鼓励郊区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政策。加大引进大型外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力度。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引资办法,鼓励更多的外资企业在郊区落户,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郊区的建设,鼓励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参与郊区企业的重组转制。要在市场准入、税收、土地使用、上市融资、进出口、引进人才等方面,使民营企业享有与其他类型企业同等的待遇。调动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性,让他们为郊区的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加强对引入企业的各项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投资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特别注意加大对投资企业的后续服务。决不能只关注企业是否投资,不管企业能否正常经营、能否取得合理的收入。各区县都要制定相应的办法,帮助企业尽快投产运营,帮助企业解决投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由于我们现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十分规范,因此各级政府都有责任主动地去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要根据各区县的实际,对重点企业,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出面,亲自帮助企业协调各方,排忧解难。一定要树立主动为纳税企业服务的意识,决不允许出现刁难企业,吃拿卡要,“关门打狗”(企业投资前怎么都行,企业投资后到处刁难)的现象。

二是下放一切可以下放的审批权。审批手续复杂、周期长、透明度低是影响发展环境的一大难题,也是基层和企业反映最为强烈、又长期没有能够得到解决的顽症。特别是在土地审批、规划审批、建设项目的审批方面尤为突出。许多审批办法所耗时间之长,涉及部门之多,程序之复杂,内行都不一定能够清楚,许多企业、外商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对这种只增加企业负担,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繁琐的审批办法必须坚决改革。要进一步明确市区县的管理分工,把更多的权限下放到区县,由区县负责审批,市里负责监督。改变不了解情况盲目审批、乱审批的现象。规划部门已决定公开已审定的郊区规划图则,对已批准的郊区卫星城和工业园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下放审批权力,并公布限建区的范围。市级主管部门要管宏观、管规划,行使监督权。把权力与责任最大限度地一致起来,谁审批谁负责,实行责任追究。

三是解决好企业在郊区发展的用地问题。吸引大企业到郊区投资,除了要提高办事效率外,我们还必须给企业必要的创业空间,让这些企业有用武之地。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必须在节约使用土地的前提下,改革现行的管理办法,把土地资源用活、用好。今年要在土地使用和管理方面有所突破,要尽快拿出土地流转和异地置换的办法。要认真总结通州、大兴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出租等形式解决建设用地的经验,逐步推广这种农民欢迎、投资者满意、又符合国家土地使用政策的办法。

四是切实帮助投资企业降低投资成本。许多企业不愿在北京投资、在北京发展,原因是北京各方面的成本太高。应当说,北京的投资成本高是有客观原因,但是不能说没有改善的空间。今年在降低企业投资费用方面要研究一些政策。可以研究采取减、免、缓的办法,先把费用降一些,企业发展起来后,再采取其他形式补上。总的原则是蓄水养鱼,降低门槛,从长计议。

五是加快郊区基础设施建设。郊区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加大力度,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郊区基础设施有明显的改善。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各卫星城与市中心区的路网建设,使郊区交通畅通起来。加强郊区水、电、气、热等设施建设,提高供应能力,改善郊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郊区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搞好郊区卫星城、小城镇的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打破部门垄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资、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管理基础设施。采取多元投资的方式,加大盘活资产存量的力度,优化配置资源。引进竞争机制,探索新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权力与义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和费用。

六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郊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最大差距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大财政对郊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比重。针对目前郊区社会事业建设明显滞后的情况,把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作为工作重点,每年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郊区农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今年在郊区农村的教育、卫生和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上要有新的突破,确立发展目标,研究发展规划,增加必要的投入,尽快改变郊区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落后的面貌。

七是研究农村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呼声很高。这项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复杂,解决起来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石景山区搞了全区非农化的试点,要认真总结经验。今年开始,先从减少增量入手,农民新生子女可以登记为城镇户口,18岁以下各类在校学生也可以办理农转非手续。要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途径,逐步把农民转为非农人口,通过减少农业人口来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

八是制定郊区吸引人才的政策。加快郊区发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要下力量帮助郊区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市作为全国的教育中心,每年有大批学生毕业,组织部门要拿出一个办法,采取一些政策,安排一批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郊区、到乡镇、到村里去,发展生产,锻炼自己。具备条件的可以安排在乡镇中挂职。让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在郊区这个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各级党委政府要注意安排好他们的工作生活,使到郊区工作的青年学生能够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

另外,还有一些重大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如农村低保问题,城区与郊区不同,郊区各区县之间条件差距也很大,一个政策显然不合理,应当尽快调整。又如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拆迁政策严重地制约着郊区的发展,都要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做实,要采取“折子工程”的办法,每项任务都有责任单位,任务要求,完成时间和督促检查单位。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加快郊区的发展,实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一是围绕着加快发展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郊区干部群众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跳出狭隘的部门、地域限制,跳出小农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改变“人上楼,思想上不了楼”,“富而土”、“穷而土”的落后观念,落后现象,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区域发展意识,现代化意识,在郊区干部群众中牢固地树立起加快发展的观念。要把发展的观念融入郊区各项工作之中,研究问题、制定规划、部署工作都要把加快郊区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找差距、谋思路、定目标、立措施、抓落实,深化改革,优化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郊区的大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把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创业热情和不懈奋斗的积极性引导、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和“三个坚决”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形成有利于干事,鼓励干事,保护干事,能干成事的发展环境,使郊区成为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进发,一切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大舞台。

二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郊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郊区农村基层组织是国家政权的根基。农村工作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组织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完成。实践证明,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必须成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郊区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郊区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来开展工作。

要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要按照十六大精神提升创建活动标准,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创新创建工作载体,增强创建工作实效,坚持创建和整顿并举,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更多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进入“六好”、“五好”行列。

要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党的建设要根据郊区工作的特点,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今年,要在继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以及社区、机关、学校党的建设的同时,注意加强合作经济组织中党的组织建设。宣传党的政策,发挥党员作用,推动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搞好村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的各项工作,要积极推动“村帐乡管”的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不断加强民主监督。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在郊区形成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发展氛围。

要加强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活力的要求,在干部引进录用、培养选拔、教育管理、监督激励上大力创新,有所突破。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帮助郊区干部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金融知识、依法办事的知识和群众工作的知识,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要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开辟郊区人才的“快车道”,鼓励和选派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改善基层干部结构。今年各区县都将开始换届的准备工作。要结合区县换届工作,选好班子,配齐干部,把政治上强、懂业务、熟悉农村工作、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郊区工作的领导部门。

三是以好的作风来促进发展。一个地方的工作好坏,干部的作风至关重要。郊区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的第一线,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一个村、一个乡镇的发展与稳定。

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做好工作就要扎扎实实地抓落实。各级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定决策、做规划、干工作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要和现实条件;要克服浮躁情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郊区的农民群众手中的钱更多一点,致富的速度更快一点,生活环境更好一点。要建立健全“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要健全各项工作的责任制,通过责任制的形式,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地区、单位、岗位,落实到人头。

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吃苦实干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切实加强“两个务必”的教育,不断提高郊区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水平、政治水平,抵御铺张浪费、挥霍奢侈的歪风。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做到顶得住歪风,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

要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对每一个党的干部来说,忽视了群众就会迷失工作方向,忘记了群众就失去了生存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一事无成。要坚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千方百计地为广大群众谋利益。要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的自觉性,提高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能力。要继续在郊区开展“民心”工程和“便民”活动,多花一点时间研究群众的需要,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要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切实加深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调动农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同志们,做好郊区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加快郊区的大发展,开创郊区的新局面,实现郊区的现代化。

第五篇: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总结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研究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把城镇化和城市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城镇化和城市工作取得的成就

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城市功能,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放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谋划推动,积极探索符合商丘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城市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有效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紧紧围绕“四位一体”的总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城组团发展为主体、小城镇和新农村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2015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355.7万人,比2010年增长12.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25万;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2平方公里,永城达到55万人,夏邑、虞城超过30万人,柘城、睢县、民权超过20万人。24个重点镇建设不断加快,夏邑会亭镇、梁园谢集镇、虞城利民镇、宁陵柳河镇等4个镇入选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二)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产业为基,以产立城,以业兴城,加快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建设,民权制冷、柘城金刚石、睢县制鞋、夏邑纺织服装、虞城五金工量具、宁陵农资化工等主导产业特色突出;睢阳区针织服装、梁园区生物医药、开发区电动车和环保装备产业,都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商丘、民权、柘城、虞城产业集聚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区域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即将封关运行,电商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传化物流港开工建设,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已入驻企业1018家。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99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07.2亿元;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带动转移就业35万人以上,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三)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2015年,全市综合交通线网里程达到2万公里,居全省第六位。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9公里,国省道通车里程达到1180公里。随着郑徐高铁通车、商合杭高铁建设、京九高铁进入国家“十三五”高铁规划,商丘成为“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节点城市,商丘进入高铁城市发展新时代。郑民、商登高速建成通车,连霍高速商丘段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商丘机场正在加快报批,沱浍河航运工程有序推进,集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航空、内河航运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形成,客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日益集聚,枢纽经济蓄势待发。

(四)城镇功能不断增强。

中心城区以高铁商贸区、商务中心区、古城文化区三大区域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打通和升级改造城区道路100多条。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提标改造、第五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实施了第六、第八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推进康林河、忠民河、包河等6条城区河道的综合治理、清淤扩容,完成日月湖引黄调蓄和蔡河、运河、中水河3条河道的贯通工程。新建改造供水、供气、供热管网1320公里。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医专新校区、一中新校区等开工建设,中心城区普通中小学达到100所,医疗机构达到298所,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县城以新城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实施了夏邑天龙湖综合开发、民权庄子文化馆、柘城容湖综合开发等一批县域重点工程。有序推进道路、通信、文化、卫生、物流等向重点镇和农村延伸,完成3160个行政村“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整治任务,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建设成效明显。

(五)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探索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环卫机械吸尘、冲洗、清扫“联合作业”,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实施城市扩绿工程,开工建设汉梁文化公园、华夏游乐园及包河、运河沿岸景观带,完成了应天公园建设和两个火车站广场、金世纪广场升级改造,建成了一批道路和街头精品绿地,中心城区新建改造绿化面积33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米。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扭转了空气质量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推动县级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永城、夏邑荣获国家园林城,夏邑入选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县,永城、夏邑、宁陵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持续开展“六城”联创,先后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和省级卫生城,勇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考评,连续举办了六届国际华商节,“华商之源、通达商丘”正在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不容忽视。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存在十个方面的问题,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省城市发展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更为突出:一是城镇化水平处于低位。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区域性中心城市首位度低、服务功能较弱,节点支撑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县级城市现代化水平低,新城、老城反差较大,多数新城建设尚未完善,老城改造任务繁重。多数乡镇看起来像“集市”,城镇功能亟待提升。城镇化水平低,归根结底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优、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带动就业能力小造成的。同时由于各项配套改革不到位,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进城务工人员还不能很好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市民化进程较慢。二是经济总量偏小。2015年,我市生产总值1803.9亿元,居全省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居全省倒数第2位;总量与周边的徐州(5319.9亿元)、济宁(4013.1亿元)、菏泽(2400.9亿元)相比,差距较大,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发展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是产业结构不优。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0.9:42.2:36.9,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占比较大,工业不够强,服务业水平低,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四是城市功能存在短板。在城市建设中重外延轻内涵,重地上轻地下,重开发轻配套,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大班额”、就医难、城区内涝、垃圾围城、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五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城镇规划体系不完善,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不强,规划即法意识不强,随意变更,被动跟着项目走,不按规划实施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乡镇由于没有或缺少系统规划和设计,一味模仿、照搬照抄,土不土、洋不洋,体现不了地方特色。城市管理标准较低、方式粗放,存在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等问题,未批先建、批少建多等“双违”现象屡禁不止。六是要素保障能力不强。土地综合整理没有破局,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越来越困难,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方式少、资金少、总量小,特别是县级投融资平台少而小,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生态环境欠账多,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商丘要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就必须破解这些难题,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站位、更有效的措施,出实招、求实效,奋力推动我市城镇化和城市工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

二、准确把握当前做好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新要求

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的必然途径,城市工作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两者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

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都超越了以往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赋予城市新的职能,丰富和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新要求。一是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提出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发展目的,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二是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倡导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强化生态资源和经营方式的集约,更加突出绿色环保技术在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是更加突出统筹协调。统筹城市发展的结构、环节、动力、布局、主体,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总揽发展全局、兼顾各方利益、有序安排时空、协同推进进程,为新型城镇化实践提供了城市协调发展的现实遵循。四是更加突出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进一步明确了城市规划法律定位,提出“刚性”要求,强化一张蓝图干到底,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对城市建筑提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八字方针;强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推行人性化管理服务,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五是更加突出集中集约集聚。切实转变城镇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中集聚人口、资源、人才、科技创新等要素,更加注重节约、高效使用各种资源,更加注重加快城镇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型,并为全社会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六是更加突出生态文化文明。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进程,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城市历史文脉延续和传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致力走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镇化发展新路。

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要求,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可以更好地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让更多新市民和创新创业人才愿意来、融得进、能发展。注重向心发展。向心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要途径。向心发展的优点在于能够大大提高效率,通过集中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强化城市间的合作与联系,努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和县城。注重错位发展。错位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各地要根据空间形态、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文化特色、资源禀赋等,决定自己的建设与发展道路,各寻其位,扬长避短,培育各自的比较优势,构建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梯次协调的城镇布局。注重协同发展。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调整优化总体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产业合作与升级,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中,要以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城市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要用好用活中原经济区等五大发展战略机遇,确立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在与周边地市对接中,要形成政策沟通、道路连通、民心相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注重文脉传承。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注重文化传承,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方特色,保护城市肌理和文脉。要充分发掘商丘独有的文化内涵,站位全局进行思考、谋划、推动,使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规划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形成古老文明、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

三、全面提高我市城镇化和城市工作水平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要按照市委确定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战略思路,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的带动作用,围绕“一主两区五组团”的空间布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治理能力,建设城市精美、乡村秀美、城乡统筹、宜居宜业的美丽商丘。我市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以上;永城市城区人口达到70万;夏邑、虞城城区人口超过40万,民权、柘城、睢县城区人口超过30万,宁陵城区人口达到20万;建成一批3~5万人的小城镇,划定和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特色村,建成一批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最终实现7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中心城区、县城和镇(集镇)区,3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镇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特色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好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商丘实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抓好落实,牢牢抓住城市工作这个关键,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城乡总体规划为引领,构建全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路径。构建全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就是要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以5个县城组团为卫星城向心发展的紧密型城市群。一是加快形成“一主两区五组团”城市群发展形态。“一主”即商丘市中心城区;“两区”就是中心城外围的虞城和宁陵,与中心城区共同构成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核;“五组团”为永城、夏邑、柘城、睢县、民权,作为5个卫星城,是对接和联动周边城市的重要节点。做到功能上互补、产业上协同、信息上互通、交通上便捷、重大基础设施上统一布局等。二是加快形成城镇化发展的新格局。中心城区重点打造高铁商贸区、商务中心区、古城文化区,形成引领城市发展的三大复合型中心。虞城和宁陵主要作为中心城区功能外溢区、产业转移地,与中心城区共同形成发展支撑。卫星城发展要完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与中心城区协同发展,形成集约紧凑、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镇区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节点等专业特色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划定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的前提下,通过合村并点、合村并镇、合村并城,与镇区融合发展。未来在商丘市域形成“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框架结构,构建起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有序、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环境优美舒适的城乡统筹、同步发展、竞相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完成“四个合理”的目标任务。合理的城镇体系,即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卫星城-百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合理的产业布局,即中心城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县城发展产业集聚区,中心镇区发展农民创新创业园区,中心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合理的人口分布,依据产业发展现状,吸纳集聚更多的人口在县城和中心城区居住;合理的就业结构,争取7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的也要有一部分成为农业工人。

目前,住建部正在牵头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拟形成“十百千万”全国城镇体系(即布局十个全国中心城市、一百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一千个地区性中心城市、一万个重点镇)。商丘以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综合交通条件,在中规院提交的一百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方案中位居前列,这将为我们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区域性城市群,强化城市的功能与作用提供了又一个有力支撑和重要机遇。

(二)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为动力,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区位优势要通过综合交通枢纽来彰显,综合交通枢纽能力使区位优势成为支撑发展的资源优势。为此,我们要努力打造“一线三网六中心”的枢纽新格局,巩固和增强枢纽地位。为加快枢纽建设、畅通市内交通,一要积极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加快商合杭高铁及商丘新区站建设,实现2019年底通车的目标;力争尽快全线开工建设京九高铁,确保郑徐动车所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京九动车所早日完成可研报告,尽早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双十字加放射线铁路枢纽优势,南部积极谋划郑睢柘永城际铁路,加快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二要延伸“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西部积极推动已进入省“十三五”高速线网规划的阳新高速早日开工,北部加快启动商丘至济宁高速(商周高速延长线)建设,向东规划建设商丘至砀山高速,开工建设连霍高速商丘至豫皖界拓宽改造工程,提升商丘高速公路通达能力。三要加快市域快速通道建设。城市群的发展,交通务必先行,需要我们加快“三环九放射”、六个城市出入口市域快速通道工程建设,为加快市域城市间客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便捷联系创造条件,构建40~60分钟无收费交通经济圈。四要启动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快速路系统是提高城市效率、改善居民出行条件的重要工程,作为建成区面积已超过120平方公里、人口超120万,未来规划建成区面积超200平方公里、人口超200万的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快速路系统的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主干道连通为目标,规划建设黄河路、北海路、平原路、中州路与环城高速共同构成“井”字加环线的快速路系统。力争一期开工建设黄河路、中州路高架工程,使黄河路、中州路与归德路、凯旋路高架及火车站落客平台、出站通道共同构成火车站中心区的快速集疏系统。五要加快城市主干道建设。规划实施神火大道南延、归德路北延、华商大道东延、北海路西延等主干道工程,实现向北与曹县、单县,向南与亳州、鹿邑,向东与砀山等快速联通。六要加快次干道支路网建设。坚持“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以组团和片区为单位,整区域实施支路网工程,畅通微循环,引导均衡出行。七要强化静态交通体系建设。严格大型公共建筑及居住区等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在火车站、商务中心区、古城旅游景区等重要公共场所,规划建设一批停车设施。充分利用绿地、广场等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库。八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着力构建四级公交网络,逐步提高居民出行的公交分担;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区域性步行交通系统,倡导绿色出行。

同时要加快沱浍河航运一期工程建设,力争商丘机场明年上半年完成批复工作,着力打造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新优势,通过枢纽等基础能力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三)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构建层级分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基石,城市是产业发展的依托。现阶段我们务必聚焦产业发展,构建特色突出、层级分明、结构合理、互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要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双创”综合体,以科技引领发展,打造3个千亿级、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一区一主业、一区一特色的产业新格局。一是打造中心城区产业增长极。以商丘、虞城高新区为主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商丘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加快规划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使之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产业支柱;以日月湖商务中心区为载体,引进金融保险、创新创意、总部经济、结算中心、会计师事务所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对全域的服务带动能力,提升产业层级;以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和正在申报的铁路一类口岸为平台,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强力推进以跨境电商为主的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发展,到2020年,中心城区基本建成枢纽经济服务平台;以未来商丘机场建设为机遇,推动以航空物流为主的临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二是突出高新产业集聚区引领发展的作用。民权、柘城包括商丘、虞城在内的高新区要当好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发展以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工量具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做强做优产业集聚区。紧盯晋星升级目标,通过主导产业延链补链聚链强链,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迈进。持续叫响中国制冷设备产业基地、中国超硬材料基地、中国钢卷尺生产基地、中原纺织服装加工基地、中国知名针织内衣服装加工基地、中国制鞋产业基地、中国新型优质复合肥产业基地等品牌,巩固和提升在全国、全省生产基地的地位。四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商丘是农业大市,农业是商丘的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在商丘大有可为,农业产业化应该成为推动商丘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为重点,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行业地位领先的龙头企业。借助产业扶贫政策,规划一批种植养殖单元,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形成一批相互配套、环节相扣、联系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带动农民增收。力争到2019年,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7家,其中国家级5家以上、省级56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45个。

(四)以区域河流、水系、黄河故道为主脉,构建全域生态体系。

生态系统是个生命体,必须以全域的理念,构建渠相通、湖相连、林相接的绿色(水系)网络系统,使动植物相互滋养、互为修复,努力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处处鸟语花香,具有浓郁平原特色的生态功能区和连绵带。以全域的河流水系为主脉,编制商丘市域生态水系规划,建设水系景观和生态廊道。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围绕“九河两湖”,实施中心城区内河水系截污清淤、水面扩增、河岸绿化美化等综合治理,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营造安全舒适、文明健康、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要始终坚守黄河故道生态屏障功能。加快推进三义寨东坝头提水泵站、渠首闸引黄移动泵站和闫谭引黄提水工程建设,确保日引水量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积极推动引江济淮工程,对接南水北调入商等水源建设工作。以森林城市为基底,巩固创建成果,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充分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河道护坡和未开发用地,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量,因地制宜推进道路、水系、农田及农宅林网化建设,沿环城79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生态隔离廊道。各县(区)要结合各自的水系特点,对接中心城区水系,构建互联互通、相互衔接、生态互补的全域水系生态体系。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发电项目,促进垃圾收集、清运、回收与利用一体化发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有条件的县(区)可以论证、包装一批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五)以提高“四率”为目标,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速供水、排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北海路、平原路等地下综合管廊为主体,与新建和大修道路同步,2017年要开工建设各类管网724公里,全面提高自来水普及率、供热覆盖率、燃气供给率和污水处理率。重点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公园绿地建设、公厕中转站建设、水气暖公用事业建设、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停车场早夜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八大工程。加快民生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确保2017年采暖季前部分投产,提供2000万平方米热源,最终具备4000万平方米供热和冷链物流供冷能力。全面推进道南道北均衡发展,力争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建成区内规划道路的新建和老旧道路的升级改造,2017年要新建改造道路50条。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至30万吨处理能力,年底前第八污水处理厂一期10万吨具备运营条件,使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5万吨,率先实现具备中心城区污水全处理的能力。

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市建设。利用平原地区雨水地面径流水速低的特点,借鉴500年前归德府城雨水自然收集排放、达到城湖共生的做法,将城区划分成若干个收水单元,在每个单元中形成雨水沿路排放、绿地(湖面)收集过滤,就近流入水系的商丘特色海绵体。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地上收集、净化和综合利用,既有效解决城区逢雨必涝的问题,又解决园林、环卫、消防用水和内河水系的调蓄、稀释问题。县城、镇区(新型农村社区)要结合中心绿地,广泛采用生物质能源,建设适合5000人左右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解决镇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在镇区和农村社区更要倡导利用新工艺从污水处理和地下采取热源,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建设房屋,要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科学先进的理念设计建筑,真正走低碳、节约、绿色、循环的发展道路。

(六)以大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大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国务院三次出台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意见,明确要求设区的城市3年内基本完成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城郊村、城市规划区内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大棚户区改造。大棚户区改造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扩大居民就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带动房地产、大型城市综合体等项目的开发建设。2017年全市要启动35个大棚改项目,共11.5万户,其中中心城区共21个项目,安置10.24万户,货币化安置率63%以上。安置区是未来城市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心城区12个安置片区26个安置项目100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中,要按照现代化城市要求、绿色建筑标准、配套功能完善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依托中心城区12个游园公园建设,结合教育、卫生三年倍增计划,同步配套学校、医院、便民服务中心设施建设,构建10分钟便民生活圈,创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要抓住大棚户区改造的机遇,降低城市建筑密度,增加水面、河岸绿地、公园游园、小型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注重城市重要节点、重点路段、出入市口、风貌控制区、河湖水岸的空间组织,形成视觉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七)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载体,全力推进县城提质扩容。

县城是承接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工作的重要层级。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工程,可以有效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结构合理的城市群。首先要坚持产城融合、功能复合的理念,走好集约集聚、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紧凑发展、精明增长的发展之路。要坚持在产业集聚区配套建设基本生活设施,在主城区内完善文化、娱乐、休闲、体验式购物等更高需求的服务设施,增强县城的吸引力。其次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强化县城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要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以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为载体,引进更多的好项目落地,以产业吸纳人才、聚集人气。第四要带动中心镇发展。每个县要选择2~3个产业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重点镇,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予以扶持。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人口规模3~5万、配套完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镇。第五要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开工建设309个新型农村社区,但普遍存在手续不完善、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建成率不高、入住率低等问题,还有89个半拉子工程。要树立变问题为资源、变被动为主动的观念,一区一策、积极主动,用足用活政策,分类妥善解决遗留问题,2018年要基本完成整改任务。

(八)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主脉,构建特色鲜明的魅力商丘。

文化是城市的魂,展现着城市的特质,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商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我们要把独具特点的商文化、火文化等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传承好、展示好,讲好商丘故事,提升其在华夏历史传承区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要站位全域,编制商丘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全域整体文化定位和重点片区文化特色,构建历史文化展示与旅游体系,使之成为过目难忘、内涵丰富的文化胜地。第二,在商丘古城保护性修复与展示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商丘古城保护条例》,保护好古城肌理、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人文轶事、美丽传说、城市精髓、建造经典,使之成为城池建设的活教材、人文荟萃的博物馆、家族文化的展示区、休闲娱乐的不夜城,打造商丘版“世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第三,各县(区)也要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把汉梁文化、孔祖文化、木兰文化、葛天文化、庄周文化等充分挖掘好、展示好、传承好,使之成为“名片”、符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

(九)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抓手,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围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河道管理、园林绿化等主要任务,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与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目标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一是完善目标责任机制。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市级重点是政策制定、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监督考核;区级全面负责辖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街道负责辖区内一般性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社区重点是加强住宅小区管理,建设文明社区。科学划分管理网格,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每个网格都要定人、定岗、定标、定责。二是完善依法管理机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城市。坚持依法决策,真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作为城市管理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推进城市工作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问题。三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推行建管分开、管养分离,把市政园林、道路保洁、河道养护、垃圾收运处理、户外广告等全面推向市场,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维护管理。四是完善全民参与机制。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导公众、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动员更多的市民关心、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燃煤污染防治、建筑施工扬尘、机动车污染控制、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为重点,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绿色生产、低碳生产、无尘生产,尤其要落实好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六是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以提升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为目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全市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统一云平台。到2020年,将商丘建设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为城市管理提供信息化、现代化保障。

四、不断完善推动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保障机制

实现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城市工作体制机制,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强化规划意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规划是推进城镇化的遵循,是城市建设的蓝图,也是城市的“成长坐标”。城镇规划工作主要有组织编制规划、依法按规划审批各类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依法监督检查三项职能,要严格按照法定职能,抓好组织实施。一是强化城市规划意识。当前,我市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城乡建设任务重、矛盾多,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强化规划意识,注重规划编制,发挥好规划的作用。规划要按程序评审,建设要按规划执行,增强规划即法的严肃性。二是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确保《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商丘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商丘中心城区“六线”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在12月底完成并进入评审程序。要尽快全面启动各县域的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本次规划,整合以前编制或正在编制的各类规划,实现多规合一。通过规划,在全县域范围内明确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划定农田保护红线、生态(河湖、水系、山体、林地等)保护绿线等,确定县城、镇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期限目标,框定城镇发展边界和增长空间等。三是要强化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设计是规划管理由平面二维空间管理向三维空间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营造宜居舒适空间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城市特色形成独具个性魅力空间的重要抓手。我市将出台《商丘市城市设计编制暂行规定》,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历史文化底蕴,把握好产业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推进城市设计编制,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符合人文生态要求的街道、社区等,彰显城镇特色。四是严格执行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委会职能作用。市规委会要对城市规划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论证和审议,对各县规划编制进行审查和指导。各县也要成立规委会,对各类规划严格审查把关,确保各类规划科学合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非法定程序不得随意修改。切实加强规划执法,大力开展城市违法建筑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拆除存量违法建筑,坚决遏制违法建设增量。

(二)加强综合治理,破解土地瓶颈制约。

土地既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载体。要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做好土地储备工作,发挥好土地的融资功能。要通过挖潜,集约利用土地,破解土地瓶颈。加强土地整理,严格执行“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市场化开发建设”的原则,对原有村盘进行开发整理,通过拆旧复耕,解决好布局零散、开发不配新不拆旧、重开发轻安置等问题,为城镇建设用地腾出指标。加快土地增减挂钩,结合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解决“空心村”、“摊大饼”现象,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综合治理低效用地,对村办企业、乡镇周边的仓储和“五小”、“十五小”企业低效利用土地、违法利用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鼓励和引导使用闲置地、废弃地,提高城镇建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要统筹兼顾,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涉农项目的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等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完善投融资体系,解决资金难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特别是对商丘这样财政困难的地方来讲,更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强土地资本运作,在县域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人地挂钩工作,通过拆旧复垦,为城镇建设用地腾出指标,对多余指标进行异地交易,用交易收益解决城镇建设资金需求问题。要利用好各种融资平台,市里要重点培育建投、财投、市政投资三个一级法人公司,尽快形成三足鼎立、互相支撑、优势互补的投融资体系。各县(区)都要改革投融资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为承接和争取省里即将出台的“百城提质建设工程”金融支持政策做好准备,切实解决好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行市政债券,发挥政策性和股份制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作用,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权、PPP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全面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广泛吸收各类资本进入大棚户区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安置房建设、海绵城市、水系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建立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健全价格调整和政府补贴、监管机制等各类支持政策,做好中央信贷支持的政策对接,消除政策障碍,让各类资本运作顺畅。

(四)善于借智借脑,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绿化园艺等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紧缺,不是商丘一市面临的困境,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借智借脑是我们寻求城镇化建设人才支撑的现实选择。要用开放的胸怀,放眼全省全国,以各种资金政策和奖励措施吸引省内外专业人才,实现“借智借脑”。一方面要围绕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采取“星期六工程师”、专家咨询、院校专业团队合作等行之有效的柔性人才引进模式,逐步建立人才智库,打通人才流通渠道,形成长效的、可操作的人才利用机制。另一方面要悉心培育本地人才。提高领导干部知识化、专业化水平,鼓励系统内干部职工自学进修,强化对市政管养、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园林绿化等行业一线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能干活的干部队伍和专业工程队伍。

(五)构建政策体系,确保城镇化进展规范有序。

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坚持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认真落实好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基本形式的户口迁移登记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实施居住证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使已经在城镇就业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平等的子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就业等基本服务。围绕维护进城农民土地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完善统一的中心城区拆迁补偿和人口安置政策,为有序开展大棚户区改造,创造良好环境。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落实居民出租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存量住房租赁市场。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

同志们!做好城市工作,人民满意是根本。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贯彻好中央、省委城镇化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大的担当、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为实现商丘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全面决胜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在建设工作会暨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建设工作会暨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省建设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国建设工......

    在全县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全县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刘县长对去年全县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明确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和重点。会议还对去年招商引资......

    在全县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大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 努 力 构 建 和 谐 新 石 泉 ——王彪同志在全县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4月 20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县扶贫开发......

    在全县招商引资暨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招商引资暨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紧接着三干会之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第一个专项工作会议就是这次招商引资暨园区建设工作会,充分表明县委、县政府对此项......

    在电网建设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切实做好电网建设和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为全市经济稳步增长提供电力支撑 ——在全市电网建设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5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电......

    在全区“双文明”建设暨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双文明"建设暨党建工作会议,其目的就是,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新一年的工作,表彰奖励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动员......

    在全县政法暨平安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县政法暨平安**建设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政法暨平安**作会议,是县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顾总结了去年的政法和平安建......

    在2021年党建工作会暨职代会上的讲话

    在XX2021年党建工作会暨职代会上的讲话党委书记、董事长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XX2021年党建工作会及职工代表大会,这是辞旧迎新之际总结盘点、谋篇布局、开启序幕的一次重要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