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假实践报告:西安之行
寒假实践报告:西安之行
西安是个历史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去西安游玩一下。终于,在这个寒假达成了这个愿望。
1月5日晚上,怀揣着对西安的好奇,坐上了火车开始了西安之行。经历了9个小时的煎熬。终于在早上到达西安。一出站口,就发现了西安的不同。与其他地方的火车站不同的是,西安站建的古色古香。貌似一座城楼。给人的印象很深刻。出了火车站,就发现西安古城墙在附近。巍峨的城墙仿佛承载着西安千年的文化沉淀。将这千年中国的风风雨雨深深刻在身上。本来昏昏沉沉疲惫的我,不禁精神一震。
到了西安,得找个落脚的地方。经历一次转车后,来到同学所在的一所大学。白天在那休息好了之后,就开始打算着去西安的哪些地方转转。
第二天早上,去了西安市区,到陕西师范大学找表姐让她当我的免费导游。在它的大门上,看到了一点问题。本来一位陕西师范大学的英文名字是ShanXi Normal University。不料却看到校门赫赫写这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查了一下才知道,陕西的拼音是ShaanXi。经过这一个小插曲后,我们首先到老校区转了一圈,这个学校还没有放假,我在老校区除了领略到了师范名校的风范外,还吃到了正宗的陕西羊肉泡馍。呵呵,这也算是西安之行比须要做到的事情了吧。
吃完饭,我们首先去了大雁塔。这算是西安的标志性古建筑之一。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又于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我很好奇为什么这座塔叫做大雁塔,与大雁有什么关联呢?查阅资料后得之: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大雁塔与玄奘有关,那么塔的附近必然有与玄奘有关的事物,果然。在塔的南方位,有一个玄奘的塑像。游人与塑像合影的络绎不绝。我也拿起相机拍了几张瑾作留念。
大致的游玩完雁塔广场后,又去了西安一个著名的商业小街:小寨。在小寨买了些衣服玩物后,乘车返回住处。
到西安的第三天,按照计划,该去看必不可少的秦陵兵马俑了。以前曾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有关兵马俑的图像,和有关兵马俑的资讯。如今,我要看到真正的兵马俑了,心里些许的兴奋。乘车出了西安东行,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才到了临潼。谁知道来到临潼的第一站不是兵马俑,而是上骊山。骊山是一个典故的发生地:烽火戏诸侯。到了骊山第一峰,导游指点我们看到了曾经周幽王为博爱妃褒姒一笑而举烽火戏弄诸侯的烽火台。并由此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在骊山第一峰的歇脚处往下看,便可以看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行宫: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唐朝的繁华可以想象,可这个时代也算是唐朝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
从骊山离开,又随车到了鸿门宴遗址。鸿门宴遗址只是旧地所在之处,里面并没有什么古建筑。而是人工搭造了几座帐篷。便是当时项羽刘邦鸿门宴之处。还没看太仔细其附近的布局构造,又进入了一座旧庙里。导游极力宣扬烧香许愿。我正在纳闷中,一个和尚向我说,求签需香火钱。我恍然大悟。心中不禁好笑这商品社会真是无孔不入。连这样的无人问津的旧庙都开始了收费服务。
郁郁的盼望中,离开了旧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心想,总算能去最想去的秦陵兵马俑了吧……中途又停至秦陵地宫博物馆。进去参观了一番秦始皇陵墓地宫的构造模型,与外界流传的地宫模样神似型不同。秦陵内部非常繁琐,四周的布局,上下的装饰,都象征着皇权的尊贵与始皇帝的不可一世,当然,还有秦朝鼎盛的气势。后来查阅资料后我得知:秦陵地宫展览馆位于“千古一帝”秦始皇帝陵西侧,占地25亩,是国内第一处立体再现秦汉时期帝王陵寝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展馆依据大量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所提供的资料,结合现代旅游需求,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和雕塑、美术、古建等多种艺术手法,模拟秦始皇帝陵地面陵区和地宫上下两层的形式,在4000余平方米的内部空间,浓缩表现了秦始皇帝陵的历史全貌,使游客置身其中,亲眼目睹秦陵“千古之迷”,如影如幻,观赏秦汉建筑风彩,浏览秦代民风民俗,祭祀礼仪,领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看着地宫的模型,我想到了当时正热映的电视剧:神话。我在神话热正盛的时候来到了秦陵,心里把电视剧里的艺术效果与根据历史文献所模拟出的地宫比对,感觉有些充实,也有与他们不同的感觉吧。胡乱想中,在秦陵布局沙盘上,我看到了兵马俑的方位。心想:这次算是离兵马俑越来越近了吧。
果然,秦陵地宫的下一站,就是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号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照片描述:想到神话了
匆忙进入最大也是最详细的一号坑,上千具陶俑秦军将士呈现在眼前。挺激动的,拿起手机开始一通拍摄。可惜的是,手机很快没电了,只能望俑兴叹,徒手无所施。由于去的时候正处旅游淡季,游客很少。我也可以随便在一号坑周围转来转去看那些形神皆威武的秦俑了。资料中说,秦兵马俑各自长相不同,没有重复的脸庞,果然,虽然看得模糊,但仍然可以看得出陶俑各自的特殊。听了讲解,得知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世人惊叹不已。而且,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看过兵马俑后,我才觉得来这次西安不虚此行。终于第一次看到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兵马俑了。
回到西安市区,已经是晚上八点。在外面找了住处后,看着电视剧神话,再回味着这一天来的行程,感觉很充足。在这种充足中,很快睡着了。第二天在西安著名的骡马市又逛了逛,明清时此街为牲畜交易市场,故名骡马市。现在成为西安著名的商业街,专卖服装。也有些西安的小吃,在那转了转,吃了些东西,回到同学学校。在学校将手机冲满电后,翻看照的照片,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
时间好像过的很快,转眼就已经过了四天了,看到的东西不少。西安这个千年古都,文化沉淀似乎比洛阳、开封等地要多的多。在跟表姐聊天时,听她说西安至今未修成地下铁的一个原因是:在工程队进行地下隧道开凿时,没多少进程就挖到一座古墓,在不停的发掘出古墓并考察古墓的同时,西安的地铁工程一直这么搁浅着。不知道这是事实还是噱头,我们可以看出的事实是;西安作为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都,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它在秦、汉、唐三代,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并在我国的考古发现、历史研究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安之行的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收拾一些行装,乘车去市区,在西安市区进行最后的游逛。看着西安的现代化城市中,掺杂着极其浓厚的中国古典韵味,高楼的顶层,很容易就看得到飞檐的翘首;公园的围墙,也是如同古代达官贵人的园林一般。在感叹其设计的同时,又对西安人对历史保护的重视敬佩。正是由于他们对历史的重视,才能造就西安旅游的发达。
坐上火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望西安,感觉五天的游玩生活匆匆而过,颇为不舍。在回味紧凑的行程中的一个个片段时,心中默念:西安,再会!
第二篇:西安之行感想
西安之行感想
走进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城西安,我的内心为之震撼,这是我做梦都想到达的城市,我梦想过很多种到达西安的理由,唯独没有想到,自己是因为公司组织的活动、是和同事一起开始西安的旅程,我在庆幸之余,更多的是提醒自己珍惜这次机会,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受。
旅程的第一站是法门寺。跟随导游进入法门寺,不得不被其气势所震惊。听完导游的介绍,我对佛教文化也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虽然自己并非佛教信仰者,但对佛教的一些思想是认可的,甚至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佛教的思想之一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受苦受难、体验人间疾苦的,我们要敬畏生命。联系到我们的生活,很多人并无法真正做到敬畏生命。因为感情挫折而伤害自己甚至他人生命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诚然,也有很多坚强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有的因为先天的原因让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有的因为后天的种种原因,让他们饱经挫折,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通过自身努力和奋斗,成就了超越常人的事业。这些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游行过程中,我看到了大家对佛祖的虔诚,我们怀着莫名的感动拜完了佛,并和师傅进行的交谈。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师傅教导我们要多行善事,不能有太多妄想。我想,虽然自己并非十足的佛教信仰者,但师傅的指点,是受用终身的。
游完法门寺,我们继续参观了永泰公主的陵墓,虽然陵墓被盗过,但出土的壁画、陶俑、木俑等珍贵文物姿态生动、线条流畅,壁画丰富多彩,不得不让人佩服唐代绘画的技艺之高超。
到达雄伟壮观的乾陵,阙楼、碑亭、石雕无不记录和渗透着历史的辉煌、厚重与沧桑,我的思绪也被带入亘古千年的时空隧道穿梭游荡,仿佛听到了盛唐鼓乐之音和战马嘶鸣之声。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里,男尊女卑一向被视为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皇权世袭一向被视作天纲伦常和天经地义,而武则天却以其超凡的胆略和才干,冲破了传统思想道德的思想束缚,承继了其夫李治的皇权,登上权力之巅,执掌天下几十年,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冲击,而且对中国文化血脉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乾陵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无疑可以堪称为无价的宝贵财富。
到了西安,必须参观的景点无非是兵马俑,本次游行也不例外。我们怀着游览兵马俑、感受秦文化的心情,到达了目的地,沿途首先看到的是小篆书写的“兼并天下”大字,反映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接着进入博物馆,讲解员如数家珍般的讲起了一件件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讲到古人乘车出行的讲究、马车的布局构造,古代工匠的精湛技巧。古代文明、先人智慧,无一不让人惊叹。之后去了1、2、3号坑参观人俑和马俑。每个坑中都放着人俑和马俑,让人惊奇的是那么多的人俑没有一个表情重复,没有一匹马俑姿势雷同,若他们出土时的颜色尚未褪去,看到的该是千军万马奔腾的雄壮景观吧。参观完展馆,我激动的心情始终无法平复,秦人震惊世界的文明只揭开神秘的一角,由于科技还不够发达,无法保存兵马俑原本的面目,所以还有大面积的遗址未曾开发,人们所看到的还只是大面积坑洞中的空旷,这不免有些遗憾。
旅程的最后一站是华清池,一千多年以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罗曼史和上世纪三十年代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进入华清池,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美,这样的景观之前只有在电视上才见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身临其境了。跟随导游走完华清池,我仿佛看到了杨贵妃在这里沐浴嬉戏的景象,又仿佛看到了蒋介石逃亡时被捉的窘状。
本次出游,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听到了很多历史传说,同时也深刻感受了许多历史文化及陕西人的风俗习惯,真正体验到了古城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思以及各种古迹留给人们的思考与探索。我相信,古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物体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活在当下,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对于古人留下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只看它究竟值多少钱,而要看它在当时究竟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所反映的时代文化。
第三篇:西安之行有感
西安之行有感
李慧萍
今年五月,在馆里的组织安排下,我们赴西安参加为期五天的参观学习。
五天来,走过西安的很多地方,古城墙,曲江池,华山,骊山,华清池,秦陵地宫,兵马俑,省博,汉阳陵,世园会……五天的时间,要领略西安这座古城的全貌,就像要解读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一样,显然是不够的。然而走马观花般参观过几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依然是心满意足地感叹着不虚此行,收获颇丰,也感受颇深。
西安,与中国的大多数古城一样,远去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所刻下的印记,只是隐隐约约地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夹缝里残存着,不同的是,那些可供追寻凭吊的遗存格外多了一些。好似一部书写了千年的古籍,在世事变迁中遗留下零落的断简残章,慕名寻古而来的我,隙中窥月般,一行一行读着它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厚重与沧桑。
西安的博物馆很多,有综合性的历史博物馆,也有单一的遗址博物馆,规模或大或小,文物或多或少,却无一不体现着自己的特色,没有一座博物馆是相形逊色的,没有一座博物馆是淹没在他馆耀眼光芒之下的。
比如,秦陵地宫里,“水银为河,龙涎为烛,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当这段史书中所载的文字具象化呈现在眼前时,我记住了恢宏庞大震慑心灵的复原场景,还有虚拟地宫中沉眠的始皇带给人无限的思考;兵马俑遗址博物馆,当亲眼目睹列队整齐的千军万马时,我记住了那
种摄人心魄的气势所带来的深深震撼;陕西省博物馆,我记住的是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般丰富的文物;汉阳陵博物馆,我记住的是繁复的随葬形制和仍然鲜活的出土场景,还有幻影成像的生动解读。
由此深感,作为博物馆,如果要发展,一定要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哪怕只是一处让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就足以让人印象深刻。这与馆藏文物的价值高低或丰富程度无关。一直都以为,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特定的一段历史,都是不容轻忽的存在,他们的价值不是简简单单就能为世人所定出的尺度衡量的。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做到引人入胜的地步,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表现方式。我想,我们很有必要认真思索那个最佳的契合点,一种最能将本地历史和文物的特色完美展示出来的途径和方式。这样,既是对文物的尊重,也能为博物馆的更好发展寻找出最适合的道路。
第四篇:西安之行观后感
西安之行观后感
2011年12月21日我和办公室的同事一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去西安参观的车,一路上大家都在想象他们的物业是如何做的,我们这次去都要问些什么?学习哪些东西,总之想的很多。
第一站就是“白桦林居”,进门的时候就感受到他们的安防员很有职业素养,我们进去的时候他们给我们行了一个礼,当时我的感觉就非常好,他们是那样的尊重每一位业主和来客,当时我就想领地的业主也应在我们的服务中能受此尊重。再说小区里面的环境、卫生、植物、景观、残疾人车道、小区道路的雨水闭子上面都加了铁网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还有铁丝电网、监控器等都是那么到位。
第二站去的是“兴乐园”客服主管给我们介绍了档案管理以及钥匙管理,人员分工等。在他们客服主管的引导下,我和李宁,张云去了客服中心,我看到他们的工作人员都是统一服装,办公桌上摆放有序,档案柜管理的也是非常的正规。
第三站是“兴盛园”我们去了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分了几个区,有A区、B区、C区、一个区停三百多辆车、车进车出都要刷卡,每到拐弯处都有返光镜。
第四站是“御锦城”看了他们的会所,这一家是最接近我们的,他们也是交房仅仅四个多月,可是他们的各方面都做的有条有理,他们对小区里的老人住院,带水果去看望,对一些装修业主运料准备了小推车、还有业主购物多的,拿不动的,还预备了小推车,同时安防员帮业主把东西送回家。
第五站是“沁水新城”我们客服的三个人随同他们的客服主管看了他们的档案管理以及钥匙管理,着重看了他们的入住协议和入住流程、接管验收等。
这次参观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把各项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条理分明,这次参观学习,对我触动很大,看来物业工作的确难度很大,要想做好这份工作,就像“御锦城”的那位丁经理说的,在天然气点火期间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多天了,真的是很辛苦,到交房时,也要做到掉皮掉肉不掉泪,我们要以后要发扬他们这种精神,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为此一定要努力学习,为日后能够更好的投入工作而努力奋斗。
2011年12月21日王春萍
2011年12月22日王春萍
第五篇:西安之行学习体会
西安之行学习体会2004年10月16日至10月24日,我们C类培养对象随展秀婷导师一行8人赴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西安,进行了为期9天的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是由陕西省教育学会主办,主题是陕西省小学语文、数学、思品学科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交流表彰会。内容包括经验交流讲座、省级优秀教师现场作课其中2节语文课,3节数学课,2节思品课。此外还有幸考察了省一级示范小学——西安市育英小学,观摩校级研讨课4节其中1节语文课,3节数学课,并听取课改老师的经验交流会。通过本次学习,颇有感受,现把一些粗浅的感受说一说与大家共勉。
一、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点变化是师生关系的变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在这次观摩的所有课中做得最好的是育英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让我第一次真正的体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她所执教的内容是《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老师示范教、小老师模仿教、小伙伴一起学习。按照编口诀——读四声——交朋友——说生字——作比较的方法有目的、有顺序的学习,学生人人参与,教师变成学生的好帮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可以向老师求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买文具》一课中学生通过扮演售货员、顾客买卖文具,体会做售货员、顾客应注意什么,进而使学生养成讲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的优良品质,课间活动师生边唱《一分钱》边做律动,即放松了心情又将思想教育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课后作业,回家了解1度电,1度水多少钱,又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三、重视评价的作用我们知道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所听的课中,无一例外的每位老师都注意把握这一点。如在《统计》一课中,最后调查了解全班对整节课的满意程度,分不喜欢、喜欢、非常喜欢三个程度来评价。在《观察物体》一课中,学生自我评价这节课的表现,如果觉得自己的表现真棒就把长方体红色的面作为正面,如果觉得自己的表现还可以就把长方体黄色的面作为正面,如果觉得自己的表现还要再努力就把长方体绿色的面作为正面。
四、重视合作与交流我们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这种封闭的工作方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所观摩的学校,经了解同年级实验教研组的老师们能从每堂课的情境创设到每道练习题的讲评,大家都要经过反复交流、共同切磋,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一带一”的师徒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例如:我们观摩的三节数学研讨课都是由青年教师作课,课前师徒共同研讨教材、设计教案、备课,上完课后师傅立刻评课,评得非常详细、到位,指导性强。他们的领导介绍这三位上课的老师是经过一年的传、帮、带以及学校一系列的激励评价体系培养出来的。他们信奉这样一句话:有时点破一句话,胜似低头忙一年。他们提倡:要搞好课改,就必须学会合作,不仅要很好地与同一学科的同事合作,还要学会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家长合作。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