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云南之行

时间:2019-05-13 10:3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云南之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云南之行》。

第一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云南之行

社会实践报告

时尚XXX XXX 0000000000

社会实践报告(蔡健青)

一、前言

寒假如期而至,这个寒假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三个寒假了。回想了下自己以往的实习经历,都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进行的。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决定在大学所剩为数不多的这个寒假里踏出城市走出上海,在景色优美的云南完成了我这次社会实践。在这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中,我感受了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情,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精细雅致的人文景观,饱览了体现宗教文化生活的城镇规划、民居、寺庙,同时还领略了绘画、工艺、市井民俗等蕴涵在内的文化精神。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综合分析,对云南的市情、社情、民情有了进一步了解。

二、基本情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调查主要走访了云南大理、丽江、宁蒗这三个地方,以及参观了云南博物馆,大理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本次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走访、查阅资料等的方式针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展开调查,并进行分析总结。

三、调查分析

1、喜洲——白族

喜州镇是大理与丽江之间的一个镇子,它坐落在苍山脚下,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保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被称为“滇西的一颗明珠”。有浓厚的历史,这里的白族文化积淀浓郁醇正,镇子中居住着祖祖辈辈的白族居民。据史料记载,喜洲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距今3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及其他民族的先民就在喜洲西南的苍山五台峰(即圭山一带)台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西汉置叶榆县,原治所设在喜洲。隋代称为“史城”,南诏时称为“史赕”或“大厘城”。大理国时期称为“喜赕”。

喜州白族有浓郁的民风民俗,婚丧嫁娶礼仪独特,节庆众多,传承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喜州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特别是历代形成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在我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其古朴典雅、大方实用而著称于世。喜州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白族人自古就很看重建筑的形式,建筑的实用性。在喜洲能见到的是见到一幢幢青瓦石墙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一进四院”等院落,除少数是明代建造的外,其绝大多数都是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白族民居、整齐、大方,白墙青瓦跃人

社会实践报告(蔡健青)眼目,民居建筑大量运用石头。石材不仅用于墙基、墙角,也用于门头窗头的横梁。墙面全用石灰粉刷,洁白光亮,山墙屋角以图案装饰,典雅大方。

在喜州除了观赏其建筑群外我还品尝了“三道茶”。白族的“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点。实际上,“三道茶”本身并非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茶”,更无法与龙井茶相提并论,但是它的泡制和饮用过程几乎始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白族人充满了喜迎嘉宾的兴致和亲热的感情。

喜州是白族社会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白族的昨天和今天。

2、宁蒗——彝族

走在宁蒗的大街上、公路间,穿着美丽的百褶长裙的彝族妇女随处可见。彝族传统崇尚和喜爱黑色。彝族男女服饰皆以黑色为主,男子全身皆穿黑色,加之造型的阔衣、肥袖,显得浑雄、豪放;女子则以黑或青、蓝等深色布料为底色,再镶以各种花边,显得浓郁、绮丽而不失庄重、典雅。妇女百褶裙边镶以黑布条装饰纹样。在服饰的装饰配色中,红、绿、黄、白、紫等原色被姑娘们大量使用,彝族服饰红、黄、黑三色最为常见,三色相间使用,形成色调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颇具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山地民族,绚丽多姿的彝族服饰艺术及服饰文化习俗,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彝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彝族服饰是民族工艺美术的一面镜子,其穿着、制作、面料、色彩等习俗,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特色鲜明,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是彝族文化的载体,由彝族服饰可以看出年龄、性别、婚育等差异,还能看出节庆、婚礼、丧葬、崇尚、信仰、礼仪等。彝族服饰体现着彝族民间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情趣,同时也折射出宗教、信仰、伦理、工艺技艺、民间审美等民俗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美学价值、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3、丽江——纳西族

在纳西古城的阳光里,常常能看见这样的文字。在门楣上,在蜡染里,在画中。它们像是纳西风景的一枚别致胸针,点缀着这里的美丽。这,便是纳西文字。纳西文字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纳西族独有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是东巴文明的文字载体。东巴文,在纳西话里是“森究鲁究”,可直译为“木迹石迹”。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也可以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传说中,纳西始祖丁巴什罗,“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东巴文字不是几个写着给游人看的摆设品,而是深深扎根于民间吸取着民间文化给养的一种文化。其中以经书最多,如创世史诗《创世纪》(《崇搬图》,又名《人类迁徙记》)、英雄史诗《黑白争战》(《董埃术埃》)、悲剧长诗《鲁般鲁饶》并称为纳西族“三大史诗”,是东巴经中最为璀璨的“三颗明珠”。以蛮荒年代开天辟地为背景,讴歌了纳西族祖先创造世界的丰功伟绩和征服自然的大无畏精神.东巴文当然不全是抓住珍贵的纸张而生存下来的,它是

社会实践报告(蔡健青)一种民族的东西,是阳春白雪也下里巴人,每到年关,丽江纳西人家的门楣上都会出现用东巴文写成的对联,看那飞翔着的鸟与盛开着的花,看那游走着的鱼与舞蹈着的蝶,一幅很古老而又非常现代的画便在民间展开。

纳西文字的笔画是粗犷的,犹如纳西人的豪放性格;纳西文字的姿态是柔美的,一如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纳西文字是缴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总结

通过本次为期半个月的云南参观调查中,云南少数民族浓浓的民族风情深深地撼动了我。喜州的白族民居、宁蒗彝族美丽的百褶裙妇女、丽江的纳西文字„„身在灯红酒绿的繁华大都市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民族文化积淀远远不及云南浓郁纯正。民族文化似乎正悄悄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从我们身边流走。现代文明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忽略、甚至遗弃了文化的传承,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有的甚至已经失传,文化一旦灭失,带来的损失正如大自然许多已经消失的物种一样将难以再生。一个没有自己民族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先进民族的。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文化是无疑是断裂的,其文艺也将是残缺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在加快脚步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利用意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

时尚XXX

000000000000

XXX

社会实践报告(蔡健青)

第二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之行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敬老院看望老人

学校:陕西科技大学 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班级:包装 091 姓名:杨楠 学号:200909030115 时间:2011.2.2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父母把儿女含辛茹苦养大,而 当儿女们雏翼渐渐丰满展翅之时,却忘记那个曾经把爱和一 辈子时间奉献给自己的人,留下那个佝偻的身影在敬老院徘 徊。或许有人说“敬老院多好,管吃管住,有人伺候,有人 说话”。但是父母的那颗心毕竟是孤独的,没有亲情的温暖 再好的环境,心都是凉的,况且中国目前的社会福利不是很 高,敬老院的环境也不会太好 2 月 26 日我和两个舍友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出于学校社 会实践的目的,但更多也是想为老人做点什么。进入敬老院 我们找到院长,看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院长把我们领到 老人房间,我们边打扫卫生边和老人聊天。老人特别和蔼,看我在擦墙壁,就说“姑娘我把电视给你开开吧”,我说“不 用了,我还要劳动呢。“没事,我把电视开开,你听着,干 ” 活就不无聊了”老人的细心体贴让我的心暖暖的。他们已习惯了为他人着想,可谁又会为他们着想呢?如此一想心便空 落落的,我们要多多爱护老人。随后我们聊了好多老人在这 里的生活,她告诉我她和老伴都有病,她还好,老伴行动都 有点困难。她问我在哪里上学,以及一些家里情况。在打扫 卫生的过程中,老人一直叮嘱着“累了,就休息一下”,临走 出她的房间,老人对我说“姑娘,好好念书,将来不像我们 这样,肯定有出息”我深深的点点头。

接着又去帮一位瘫痪在床上的老人打扫房间,房间光线 比较暗,还有点难闻的味道,老人见我走进来吱吱呀呀地说 着,眼神里透着孤寂与落寞,对着老人,我深深地点点头然 后仔仔细细打扫起来,从墙壁桌子到马桶地板。心里想着能 为她做的就只有这点,就越干越起劲。离开的时候对她笑着 示意地走开了!然后和同学会合,共同打扫了两个空房间,听说还有老 人要住进来。屋子里灰尘很大,似乎好长时间都没人住了,擦窗、抹桌、拖地、挂窗帘· · · · · ·我们花了好像时间才打 扫干净,看到焕然一新的房子真的很高兴。楼道里也被我们 拖了好多遍,做事应该有始有终,做到最好,这是我们现代 大学生应该有的做事原则。一切就绪很开心,是成功的喜悦,是助人为乐的幸福。一上午忙忙碌碌,骨头都快散架了,在 家都没干过这么多的活,但心里特别高兴,做好事是一种幸 福。老人脸上开心的笑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最后来到院中和老人聊了一会天,我们向院长告别,她 说“今天你们辛苦了”

“没事”心里暖暖的。在敬老院我感触很深,老人确实很寂寞。特别渴望能够 亲情的滋润。而我自己也有爷爷奶奶,他们开明、热心、勤 劳、视子孙为自己的一切。我得到爷爷奶奶无穷无尽、无微 不至的爱,爸妈在外打工的这七八年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我 们,这爱比山高比海深,是我这辈子也还不了的。幸运的是

他们现在身体都特别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加倍地爱他 们,不会因为放假要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而放弃回家陪他们 了,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复叮嘱而感到啰嗦,而就此不理。我还能陪他们多久呢?所以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子欲 养而亲不待”那时候就欲哭无泪了!我想这也是现在年轻人 该做的。想一想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们怎样教 我们系鞋带、扣扣子、穿衣服、梳头发· · · · · ·所以当他们 想不起来,接不上话的时候,我们能等一下;当他们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我们能宽慰地说句“爸您慢点吃” ;当他们梳 头发手会不停地抖时,我们能上去搭把手。古人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现在也一样。我们首先应 该孝敬自己的老人,常回家看看,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 碗,帮老人洗头洗脚,铺床叠被。更不要让现在吃老啃老的 不良习惯影响着自己。我们是以后孩子的榜样,也一样是这 个社会文明风貌的缔造者。相信爱是可以传承的。要真正拥 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感觉。小爱可以温暖一个家庭,大爱可以温暖整个社会。记得 在我们物资丰盈的时候,拿出一俩件买奢侈品的钱为一两个 老人送去温暖。献上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将变得更美好· · ”让这首歌永远在我们的心底流淌。·· “最 美夕阳红”希望全社会的老人都能够安度晚年。


第三篇: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跟着院里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聊城冠县的两所乡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教育及心理状况”实践调研。一路下来,感慨万千……

(一)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这是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社会上用“弱势群体”来定位他们,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他们从小就对 “家”的概念极为模糊。

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近几年,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甚至有人说,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确实,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不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不能彻底实现,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和谐社会建设,就是关注社会发展。

然而,以前只是知道这样的一些概念。当我亲临其境,真正走到他们中间,才知道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过着怎样的生活。而这些人,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二)冠县之行 震撼我心

一座以“富不上学不长久,穷不上学不除根”为标语的小学:古老的砖房,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凳……

这个小学叫“刘村小学”。

一群脸上充满渴望又略带无奈的孩子:单薄的衣衫,冻僵的双手,麻木的表情……

这群孩子叫“留守儿童”。

…………

刚到学校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是学校吗?走进教室,看到那些孩子,又是一阵心酸……

他们的眼神有些麻木,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呆滞无神的,当他们拿到调研问卷,想到他们的父母,表情愈加凝重。我们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最贫困的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精神生活。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父母的爱,需要有人关心和照顾。

清楚记得,一个孩子在问卷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有种被遗弃的感受”。我从心底,深深被震撼了…… 那种辛酸,是十几岁的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有的事情,有些感受,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吧……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永远都不能体会那种阴影下的感觉,即使是亲临其境,又怎能彻底走进他们的心里?

(三)留守儿童: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

在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状况调研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出乎我们的意料,大对数孩子选的都是“同学”而不是“父母”。

出于好奇,我随机询问了一名同学。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本站原创 作者:大学生校内网整理 点击量:

“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

“同学。”

“为什么不是‘父母’呢,难道跟他们在一起你不开心?”

“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

“我不知道跟父母在一起什么感觉,他们都不在家……”

…………

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寄宿在叔叔家,叔叔婶婶有自己的小孩,平时只是照顾他的食宿,对于其它问题一概不问。长期以来,这个孩子开始对家淡薄了感情,只能跟同学在一起玩。

为了不让他继续伤感,我试图跟他交流另外一些话题。可当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时,他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留守儿童,到底跟谁在一起最开心?……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只能跟同学一起玩,部分孩子可能因此觉得跟同学在一起很开心。可是在他们心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一直是一个梦想,只是因为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他们才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开心。

今天,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怀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梦想的留守儿童都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因为和父母在一起,他们才是最开心的。

(四)心理问题 谁与倾诉

在这次问卷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多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或烦恼时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交流,而是和同学一起解决或自己保留问题。有人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他们锻炼自理和自立能力,但对于一群小孩子,没有父母的教育指导,更多的,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滋生。

在一份问卷中,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好多事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可我不想问别人”。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怎样的不可替代。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为孩子更好的发展,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但这些孩子因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关爱,遇上问题没有父母在身边可以倾诉,导致更大程度的心理问题,造成了他们思想教育上的缺失。这何尝不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遗憾呢?

经济上的困难要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样不容忽略。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健康成长,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们,是该思考了:到底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他们需要一片蓝天可以自由飞翔;他们需要一个港湾可以放心停靠;他们需要父母在身边,第一时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本站原创 作者:大学生校内网整理 点击量:

(五)面对留守儿童,我们该做些什么

“你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吗?请说明原因。”(调研问卷题目)

“希望。因为可以挣钱,没有钱就没有衣服穿。”(一个留守儿童的答案)

“父母在外打工,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调研问卷题目)

“很想爸爸妈妈,做梦都想,严重的时候想哭”(答案)

…………

还有个孩子在我们的调研问卷中这样写:“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可以买好多好东西,但我很想他们。”

平实无华的语言,透漏最真实最淳朴的感情,也最让人心碎。留守儿童,他们其实是生活在尖锐的矛盾中:一方面,他们渴望父母在外打工赚钱让生活条件改善,渴望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父母在身边,渴望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下成长。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代替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家的感觉。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受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度。我记得孩子们看到我们时那种期望的眼神,记得他们跟我们聊天时透露出的喜悦。他们需要有人问候和关爱。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他们温暖,驱除他们身边的寒冷。“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应成为我们共同的意识。

真心希望,阳光普照,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温暖起来!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第四篇: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

跟着院里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聊城冠县的两所乡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教育及心理状况”实践调研。一路下来,感慨万千……

(一)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这是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社会上用“弱势群体”来定位他们,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他们从小就对 “家”的概念极为模糊。

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近几年,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甚至有人说,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确实,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不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不能彻底实现,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和谐社会建设,就是关注社会发展。

然而,以前只是知道这样的一些概念。当我亲临其境,真正走到他们中间,才知道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过着怎样的生活。而这些人,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二)冠县之行 震撼我心

一座以“富不上学不长久,穷不上学不除根”为标语的小学:古老的砖房,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凳……

这个小学叫“刘村小学”。

一群脸上充满渴望又略带无奈的孩子:单薄的衣衫,冻僵的双手,麻木的表情……

这群孩子叫“留守儿童”。

…………

刚到学校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是学校吗?走进教室,看到那些孩子,又是一阵心酸……

他们的眼神有些麻木,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呆滞无神的,当他们拿到调研问卷,想到他们的父母,表情愈加凝重。我们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最贫困的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精神生活。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父母的爱,需要有人关心和照顾。

清楚记得,一个孩子在问卷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有种被遗弃的感受”。我从心底,深深被震撼了…… 那种辛酸,是十几岁的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有的事情,有些感受,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吧……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永远都不能体会那种阴影下的感觉,即使是亲临其境,又怎能彻底走进他们的心里?

(三)留守儿童: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

在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状况调研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出乎我们的意料,大对数孩子选的都是“同学”而不是“父母”。

出于好奇,我随机询问了一名同学。

“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

“同学。”

“为什么不是‘父母’呢,难道跟他们在一起你不开心?”

“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

“我不知道跟父母在一起什么感觉,他们都不在家……”

…………

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寄宿在叔叔家,叔叔婶婶有自己的小孩,平时只是照顾他的食宿,对于其它问题一概不问。长期以来,这个孩子开始对家淡薄了感情,只能跟同学在一起玩。

为了不让他继续伤感,我试图跟他交流另外一些话题。可当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时,他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留守儿童,到底跟谁在一起最开心?……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只能跟同学一起玩,部分孩子可能因此觉得跟同学在一起很开心。可是在他们心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一直是一个梦想,只是因为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他们才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开心。

今天,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怀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梦想的留守儿童都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因为和父母在一起,他们才是最开心的。

(四)心理问题 谁与倾诉

在这次问卷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多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或烦恼时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交流,而是和同学一起解决或自己保留问题。有人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他们锻炼自理和自立能力,但对于一群小孩子,没有父母的教育指导,更多的,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滋生。

在一份问卷中,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好多事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可我不想问别人”。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怎样的不可替代。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为孩子更好的发展,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但这些孩子因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关爱,遇上问题没有父母在身边可以倾诉,导致更大程度的心理问题,造成了他们思想教育上的缺失。这何尝不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遗憾呢?

经济上的困难要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样不容忽略。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健康成长,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们,是该思考了:到底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他们需要一片蓝天可以自由飞翔;他们需要一个港湾可以放心停靠;他们需要父母在身边,第一时间倾听他们的心声……

(五)面对留守儿童,我们该做些什么

“你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吗?请说明原因。”(调研问卷题目)

“希望。因为可以挣钱,没有钱就没有衣服穿。”(一个留守儿童的答案)

“父母在外打工,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调研问卷题目)

“很想爸爸妈妈,做梦都想,严重的时候想哭”(答案)

…………

还有个孩子在我们的调研问卷中这样写:“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可以买好多好东西,但我很想他们。”

平实无华的语言,透漏最真实最淳朴的感情,也最让人心碎。留守儿童,他们其实是生活在尖锐的矛盾中:一方面,他们渴望父母在外打工赚钱让生活条件改善,渴望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父母在身边,渴望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下成长。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代替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家的感觉。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受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度。我记得孩子们看到我们时那种期望的眼神,记得他们跟我们聊天时透露出的喜悦。他们需要有人问候和关爱。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他们温暖,驱除他们身边的寒冷。“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应成为我们共同的意识。

真心希望,阳光普照,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温暖起来!

第五篇: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

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

跟着院里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聊城冠县的两所乡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教育及心理状况”实践调研。一路下来,感慨万千„„

(一)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这是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社会上用“弱势群体”来定位他们,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他们从小就对 “家”的概念极为模糊。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近几年,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甚至有人说,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确实,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不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不能彻底实现,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和谐社会建设,就是关注社会发展。然而,以前只是知道这样的一些概念。当我亲临其境,真正走到他们中间,才知道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过着怎样的生活。而这些人,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二)冠县之行震撼我心

一座以“富不上学不长久,穷不上学不除根”为标语的小学:古老的砖房,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凳„„

这个小学叫“刘村小学”。

一群脸上充满渴望又略带无奈的孩子:单薄的衣衫,冻僵的双手,麻木的表情„„

这群孩子叫“留守儿童”。

„„„„

刚到学校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是学校吗?走进教室,看到那些孩子,又是一阵心酸„„

他们的眼神有些麻木,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呆滞无神的,当他们拿到调研问卷,想到他们的父母,表情愈加凝重。我们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最贫困的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精神生活。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父母的爱,需要有人关心和照顾。

清楚记得,一个孩子在问卷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有种被遗弃的感受”。我从心底,深深被震撼了„„ 那种辛酸,是十几岁的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有的事情,有些感受,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吧„„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永远都不能体会那种阴影下的感觉,即使是亲临其境,又怎能彻底走进他们的心里?

(三)留守儿童: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

在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状况调研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出乎我们的意料,大对数孩子选的都是“同学”而不是“父母”。

出于好奇,我随机询问了一名同学。

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fanwen.glzy8.com整理 点击量:

“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

“同学。”

“为什么不是‘父母’呢,难道跟他们在一起你不开心?”

“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

“我不知道跟父母在一起什么感觉,他们都不在家„„”

„„„„

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寄宿在叔叔家,叔叔婶婶有自己的小孩,平时只是照顾他的食宿,对于其它问题一概不问。长期以来,这个孩子开始对家淡薄了感情,只能跟同学在一起玩。

为了不让他继续伤感,我试图跟他交流另外一些话题。可当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时,他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留守儿童,到底跟谁在一起最开心?„„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只能跟同学一起玩,部分孩子可能因此觉得跟同学在一起很开心。可是在他们心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一直是一个梦想,只是因为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他们才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开心。

今天,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怀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梦想的留守儿童都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因为和父母在一起,他们才是最开心的。

(四)心理问题谁与倾诉

在这次问卷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多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或烦恼时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交流,而是和同学一起解决或自己保留问题。有人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他们锻炼自理和自立能力,但对于一群小孩子,没有父母的教育指导,更多的,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滋生。

在一份问卷中,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好多事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可我不想问别人”。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怎样的不可替代。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为孩子更好的发展,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但这些孩子因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关爱,遇

上问题没有父母在身边可以倾诉,导致更大程度的心理问题,造成了他们思想教育上的缺失。这何尝不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遗憾呢?

经济上的困难要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样不容忽略。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健康成长,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们,是该思考了:到底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他们需要一片蓝天可以自由飞翔;他们需要一个港湾可以放心停靠;他们需要父母在身边,第一时间倾听他们的心声„„

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fanwen.glzy8.com整理 点击量:

(五)面对留守儿童,我们该做些什么

“你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吗?请说明原因。”(调研问卷题目)

“希望。因为可以挣钱,没有钱就没有衣服穿。”(一个留守儿童的答案)

“父母在外打工,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调研问卷题目)“很想爸爸妈妈,做梦都想,严重的时候想哭”(答案)

„„„„

还有个孩子在我们的调研问卷中这样写:“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可以买好多好东西,但我很想他们。”

平实无华的语言,透漏最真实最淳朴的感情,也最让人心碎。留守儿童,他们其实是生活在尖锐的矛盾中:一方面,他们渴望父母在外打工赚钱让生活条件改善,渴望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父母在身边,渴望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下成长。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代替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家的感觉。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受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度。我记得孩子们看到我们时那种期望的眼神,记得他们跟我们聊天时透露出的喜悦。他们需要有人问候和关爱。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他们温暖,驱除他们身边的寒冷。“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应成为我们共同的意识。

真心希望,阳光普照,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温暖起来!

下载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云南之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云南之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

    跟着院里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聊城冠县的两所乡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教育及心理状况”实践调研。一路下来,感慨万千……(一)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之行

    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之行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愈来愈明显,老年人人口较多,一些社会负担也随之而来。老年人的供养问题,健康问题,精神孤单的问题,都亟待年轻人和整个社会共同......

    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之行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我寒假的敬老院之行 一、实践时间:2012年1月30日至2012年2月3日 共5天 二、实践单位:****市爱心护理院 三、实践经验总结: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如期而至,......

    敬老院之行社会实践报告

    敬老院之行社会实践报告 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院盛诗嘉12401010101 今年暑假的7月26日早晨,我与我的小伙伴一起去了江岸区一元街同福社区的敬老院慰问那里的老人,那是一幢老房子......

    寒假实践报告:西安之行

    寒假实践报告:西安之行 西安是个历史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去西安游玩一下。终于,在这个寒假达成了这个愿望。1月5日晚上,怀揣着对西安的好奇,坐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之行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之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奉中庸之道的中国,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贯穿于我们的成长。在我......

    养老院之行社会实践报告(合集五篇)

    社会实践报告 ——养老院之行 实践时间:2012.7.18—2012.8.20 实践地点:养老院 实践目的:提高实践能力,了解社会,切身体会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生活,为改善养老院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提出......

    2012寒假敬老院之行

    2012寒假敬老院之行 2012年一月十八日,我去善营居敬老院做了半天的志愿者,早上出门时,尽管寒风呼啸,但是我的心情异常激动,非常期待将要开展的义务活动。 八点,我准时到达敬老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