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西柏坡精神助力中国梦
以西柏坡精神助力中国梦
2014-07-28
王玉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战略决战期,是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推进的重大转折期。在西柏坡,党中央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既“圆”了争得民族独立之梦,又“源”起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梦。这段不解之缘使得西柏坡精神必然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一切为了人民,是“赶考”的不竭动力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续“赶考”面临的重要问题。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让亿万农民翻身做了主人;紧紧依靠广大民众,发动人民战争,终将千千万万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了革命与建设的无穷源泉,开启了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农村走向城市、由革命走向建设的“赶考”之旅。
西柏坡时期,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群关系达到融洽无间的境界。毛泽东在1950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总结解放战争成功的经验时说,有了土地改革的胜利,才有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因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为人民解决最根本的利益问题,所以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封建皇帝李世民也懂得“民为邦本”,水可以载舟,水也可以覆舟。但封建皇帝倡导重民、亲民,其目的是单一的——就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共产党人与其有着本质的不同,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面对远未结束的“赶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更加艰巨。要在新的“赶考”中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共产党人“赶考”的不竭动力。
“两个务必”,是“赶考”路上的永恒课题
“两个务必”既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也是不懈“赶考”、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说,“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任何一个政党,如果不能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能艰苦奋斗,就会滋生腐败,腐败不能遏制,就会走向衰亡。正是因为强调和坚持了“两个务必”,我们党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应对“四大考验”,抵御“四大危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常怀忧党之心,恪守兴党之责,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严谨的态度作出决策,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矛盾,毫不懈怠,与时俱进。
牢记“两个务必”,一方面必须强化忧患意识。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讲了十七条困难,要求全党一定常怀忧患意识。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讲,夺取全国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有常怀忧患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面对新的“赶考”,我们必须强化
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永不停滞、永不懈怠、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一方面必须加强自律意识。“两个务必”,作为一种主体要求,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修养和思想境界。共产党人必须将“两个务必”的精神要求转化为政治品格。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道德修养,用理智和意志遏制自己内心深处的私欲,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做一个真正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要加强知识修养,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克服“本领恐慌”,从而实现“赶考”能力的全面提升。西柏坡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为了实现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整整奋争了28年。这期间,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永不磨灭的英雄史诗,他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光辉的业绩,留下了不朽的革命精神。经历了大决战硝烟的洗礼、直面了建设新政权的挑战,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西柏坡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西柏坡精神既是我们党“进京赶考”的精神支撑,也是在新的时期继续“赶考”、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的“中国梦·赶考行”宣传教育活动,是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凝聚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强大力量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这一活动,既需要先进思想理论的引领和指导,又需要脚踏实地的躬身践行。恰如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将最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最能战斗的群体(农民革命军)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国梦和继续“赶考”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在新的“赶考”中,我们要考出让人民更加满意的好成绩,必须继续弘扬西柏坡精神。
时光荏苒,西柏坡时期固然成为了“历史”,但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却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实现中国梦要靠脚踏实地的行动,靠坚韧不拔的毅力,靠众志成城的力量。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目标和鼓舞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理想和信仰的时代,理论的导航、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实现中国梦需要西柏坡精神的传承与践行,因为它不仅仅是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思想戒律与清醒剂;不仅仅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还是社会主体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律、开拓创新、不懈进取的永恒动力;不仅仅映照着昨日的辉煌,还将构建起新的精神高地,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来源:《河北日报》2014年06月25日)
第二篇:助力中国梦
助力中国梦 策
划
书
班级宣言:
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令人振奋,所以为学习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开展“学习总书记回信青春助力中国梦”主题教育
一、主题
学习总书记回信 青春助力中国梦
二、活动时间、地点
2017年9月—2018年2月 地点待定。
三、活动内容
1.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
2展开一次,班级会议。
(1)请一位同学演讲总书记的回信。全班同学,以班会的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座谈、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看记录片。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书籍,组织观看《初心》《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专题片。
(3)最后,由班干部,及各位同学总结发言,班会结束。
3.开展主题班级文化活动。以“我印象最深刻的总书记知青岁月故事”“我最喜爱的总书记一句话”等为主题,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演讲等;以总书记知青岁月为背景,以书画、音乐、等为载体,课后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创作。
4.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围绕以“感悟总书记知青岁月 绽放大学生青春风采”为主题,组织同学追寻青年习近平成长历程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培养优秀信念的习惯,并制定相应的学习锻炼计划。
5.总结经验。撰写活动后的感悟言,并执行计划,最后验收成果。
第三篇:青春助力中国梦
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习主席提出的中国复兴之梦,也是全国人民的梦想。作为新一代的大学青年,我们要有一颗强烈的报国之心,为了祖国的复兴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热血来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月17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身正装,声音铿锵有力,与全国人民一同播撒梦想。这一梦想表达了习主席宏伟远大的报复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远大梦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未来的支柱,中国大学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名积极分子,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学习两会精神,更要在行动上,切身体会两会精神,为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首先,在思想上,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以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政治、对国家发生的大事不是很关注,就算到了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热心,多么有素养,但是我知道自己在慢慢改变,慢慢进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经常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其次,在生活中,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以这个理念为学校、为学院、为班级多做些事情,学校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以学校的利益作为出发点,起到一个先锋模范作用。最后,在学习上,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此外,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及时的为自己充电,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中落伍,以便更好的发挥潜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关注两会,关注民生,为社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素养与能力,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蓄力以望将来能够为建设更富强民主的国家尽一份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量!为“中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没有梦想的人成不了大器;没有梦想的国成不了大国。我有梦,中国也有梦。中国正在一步步朝着发达国家前进着。若中国是一棵树,我则是一片树叶,但是,我还是希望为中国献上一份力量,毕竟只有千千万万个人梦想的实现,才是中国梦想的实现。在前进的路途中,地震来了,中国不怕,人们互帮互助,使中国又一次挺起了胸膛,继续向前走去;山洪来了,中国不惧,人们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国建造一双山一般的臂膀,挡住了汹涌的洪水;冰雹、洪涝来了,中国不恐,我愿为中国建造出一把伞,再由人们一起撑起,就像一片天空隔开了宇宙。中国为了实现梦想,每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着,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当我们的梦都实现时,中国的梦,才会实现。我的梦,便是中国的梦;中国梦,便是我的梦!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了中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那样,中国的梦才能实现。每次提到这个中国梦,我都特别的心潮澎湃,可以说是我努力进取,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动力。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庆幸自己有一个“中国梦”,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理想。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为我的“中国梦”充电,踏实学习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发展好人际关系,多多宣传我国的国情、当前任务、国内外大事等,帮助更多的同学们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中国梦。中国梦不是一句空谈,它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为之奋斗,我们要敢于担当,敢于创造,以青春的力量践行中国梦,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化学化工学院化工(4)班王 坦
第四篇:爱岗敬业征文:以敬业精神助力中国梦(推荐)
以敬业精神助力中国梦
文/树下哲学
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还要在自己的小花园里种上一株小苹果树。”言外之意便是:即使明天天崩地裂,我也要毫不迟疑的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毋庸置疑,这就是德国人的敬业精神。
德国人的敬业精神和勤奋程度是世界闻名的。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德国人都非常敬业,都能体现出对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一丝不苟。这种敬业与进取精神,也正是德国文化的精髓。正是这种敬业精神,虽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重创,德国依然能很快恢复元气,并很快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来自农业科技推广一线的我们更需要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职业追求、朴素的价值观念、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是一位农业技术干部最重要的素质,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有人携手并肩却能创造奇迹。我们无需好高骛远的非要做一些大事,有影响力的事儿,脚踏实地,立足岗位,以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最大的事儿。一滴雨水成不了气候,但亿万水却能汇集成涓涓细流,这涓涓细流最终将会成为万马奔腾的黄河长江,成为让世人瞩目的中国力量!
明白了这个道理,作为农业人的我们便更多了一份自信,一份从容,一份根植于土地,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的决心和担当。因为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这便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柴加薪,这便是为民族复兴的大厦增砖添瓦。
于是,养殖场的牛病了,农户一个电话,农业部门的畜牧师火速赶往农户家里诊断病情,提出对策;秋播、夏播时间到了,农艺师第一时间站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播种,防虫防病;农户买到了假冒化肥、种子,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火速前往事发地,全面展开调查„„这些都是小事,但每件事儿都能体现出农业人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农业是一个基础行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它不仅包括种植业的粮食、蔬菜、果业,还包括养殖业的猪、牛、羊、鸡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这就要求农业人不仅要立足岗位做好服务,还要勤加学习逐类旁通,比如你是农技站的技术人员,你不仅要懂得如何选种,如何栽培,你还得有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土壤肥料方面的知识;你是畜牧师,你不仅要懂得如何给生猪育肥,你还应该知道什么样的养殖场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怎样建设养殖场符合循环经济的准则。所有的这些知识,要学起来都不容易,但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农业人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学好,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敬业体现的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做人的品格。当我们今天立足岗位,以一个农业人的责任和担当去服务三农,农业人的价值便跃然纸上,农业精神便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让我们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团结拼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为美丽中国、美丽咸阳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梦、咸阳梦的早日实现再立新功!
第五篇:学校德育助力中国梦需要弘扬长征精神
学校德育助力中国梦需要弘扬长征精神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中国梦”的构想,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学校教育要保证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政治过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长征精神是我党以巨大的牺牲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构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学校教育以长征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当前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德育 中国梦 长征精神 教育
一、长征精神是学校德育的现实需要,是学校教育助力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出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教育,关键是人才。学校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伟大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核心课题。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过硬的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内外分裂势力对华进行的冷战模式的意识渗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把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与我党争夺人心、争夺群众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作为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渠道,很自然地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他们通过媒介传播,编制、印刷和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千方百计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分裂宣传和渗透,把争夺下一代作为其积蓄力量、与我党进行长期较量的一个战略性步骤。近年来,社会上时有发生的质疑雷锋、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英雄事迹、丑化革命英雄形象的事件就是其毁灭我党道德标杆,颠覆国人信仰,妄图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的典型手法。敌对及分裂势力的思想渗透,危害极深,一是毒害了青少年的思想,扭曲了他们的心灵;二是严重侵蚀了一部分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广大青少年中造成了特别恶劣的影响。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少年志存高远,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如何有力抵制境内外反华势力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渗透、侵蚀和干扰,把三尺讲台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彻底瓦解敌对势力与我党争夺下一代的幻想,是摆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前的一个极为紧迫的课题。破题的关键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对各类思想流毒的“免疫力”。而长征精神就是我党以巨大的牺牲积聚起来的精神宝库,其核心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这些红色资源都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获得人民群众支持、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也是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宝贵资源”。以中国共产党舍身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和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可触可感的鲜活事迹为素材来教育、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可极大程度的震撼其心灵,重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由于三十余年的独生政策、应试教育以及生活条件大力改善等原因,当前的青少年往往缺乏乐于吃苦,不惧艰
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缺乏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缺乏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重于求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创新精神,而这些恰恰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所以,发掘、研究长征精神的德育价值,将其用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二、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一)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伟大创举,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彰显了崇高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是我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革命前辈徐向前、杨尚昆、张震、张爱萍等曾对长征精神作过多方面论述,其文字表述各不相同,提炼出的内涵各有千秋。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长征精神作了系统的概括: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这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和核心。长征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广大指战员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一切为了苏维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信念。聂荣臻元帅曾回忆到,问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你“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战士们开始还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他们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很多烈士临终前深情地说“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一方面军干部杨定华自豪地写道:“红军队伍中不仅有文学家、军事专门家、政治家,同时还有许多留学德、法各国的工程师、化学师。„„他们的确自动自觉地舍弃了他们富裕的潇洒的生活。他们的革命人生观是确定了的„„他们这些人对于人类解放的革命事业,是抱定了宗旨的,有一定主义的。”邓小平也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2.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这是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的胜利。长征前,“左”倾路线者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根本不考虑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日寇侵略中国后全国形势的变化,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并使红军在长征初期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从指导思想上看,造成中国革命失误的一切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教条主义,就是不实事求是。长征的过程就是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左”倾教条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过程,是实事求是战胜并最终取代教条主义的过程。遵义会议因破除了“左”倾,在事实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地位而成为长征的分水岭。遵义会议后,实事求是成为新的领导集体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如军事路线的实时转变、统一战线的充分运用、对敌策略和党内斗争策略的实事求是等。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必然体现。长征初期,中国共产党失去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湘江战役的严重失利使红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完全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伟大成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在未取得斯大林认可的情况下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在斯大林时代各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前所未闻的事件”。长征结束后不久,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影响下爆发了西安事变,党中央对西安事变做出了和平解决的正确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内重大问题上第一次独立自主的伟大尝试和成功范例。从此,独立自主就成为党正确处理本国革命事业和国际革命事业、本国革命力量和革命政党同国际革命力量及组织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3.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这是长征精神的基本特征。长征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战胜了各种困难,野菜、草根、皮带、老鼠,甚至连粪便中没有消化的青棵粒,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都吃了。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如在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为了掩护全军顺利渡过湘江,最后全军覆没。长征途中,仅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就达200多名,师职干部40多名。蒋介石曾扬言:红军过不了金沙江,过了金沙江过不了彝族区,过了彝族区过不了大渡河。红军是英雄好汉,没有他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在从安顺场向沪定桥进军途中,红军官兵在敌人的阻击下,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这样的速度和意志力、战斗力,达到了人类体能的极限。敌人没有想到红军会如此之快,更被红军这种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所吓倒:红军竟然敢冒着枪林弹雨、沿着没有木板的光溜溜的铁索向前,慌乱之中,枪也打不准,吓得烧掉没有来得及拆的木板,最后仓惶逃跑,所以守敌虽有两个营,且占据天险,但都失败了。
4.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这是长征精神的内在要求。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增加凝聚力和战斗力。长征的胜利是全党全军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的胜利。邓小平在长征胜利几十年后还对子女说,“过了雪山后,傅钟送了我三件宝:一匹马、一件皮大衣、一包牛肉干。这三样东西可真是顶了大事呀!”。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每人都领到一件毛衣或一双毛袜子。指导员说:“这是四方面军慰劳我们的。人家怕我们到草地受冻,全军上下几天几晚没睡觉,剪羊毛、洗净,捻成细细的毛线,又一针一针织成的。”也正是这种友谊和温暖,鼓励和支撑着红军战士走出草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这种团结精神还体现在各部队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虽然独立进行,但在长征这一全局中,各部队又是密切配合的,如红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对中央红军长征的配合、支援以及中央红军对其他主力红军长征的配合、指引作用。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真正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如懋功会师时,刚翻过雪山的红五军团第37团,为了执行上级命令,他们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翻夹金山,为会师部队担任警戒。由此可见,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
5.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长征精神的内在根据和外在表现。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长征中群众路线的贯彻和实施,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更是长征中的严酷环境所决定的。虽然群众路线的提出是在长征前,但也只有在长征这种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长征与根据地斗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是无根据地、无后方、无依托,甚至最终的目标都不确定的战略大转移。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去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就显得更为重要。长征前,党没有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而长征所经过的地区,往往又是我们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些地方,不但人烟稀少、物资匮乏,而且语言、风俗习惯都有着极大差异,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和对红军的反动宣传,致使他们对红军抱有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因此,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至关重要。
长征中,党和红军利用有限的时间,所到之处一如既往地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发动群众,建立革命的地方政权;在民族问题上,十分重视同各族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把群众路线贯彻于民族政策之中,积极宣传和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真保护群众的利益。正是由于执行了正确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党和红军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全力支持。毛泽东同志曾经对国民党军和红军作过一个比较,他说:“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就很勇敢。”这个道理十分清楚,那是因为白军是为少数剥削者利益服务的,而红军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力量的抗衡,更是战斗精神的拼搏。为了人民利益而战,红军就有了无敌的勇气和挑战人类生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因此,“为人民利益而战”作为一种信念,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成为激励广大指战员奋勇向前、有进无退的最强大的精神动力。长征的历史表明,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深情的生动历史。
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由此构成了一个整体。其中,对党、对革命无比忠诚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和核心;红军战士为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长征精神的内在要求;革命为民、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是长征精神的内在根据和外在表现;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是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
(二)长征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1.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国内大众传媒不负责任的误导、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重智轻德背景下学校德育的落伍和失位,导致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滑坡,在道德认知及行为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自我价值只存在社会中才能实现。现在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脑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哥们义气”、“金钱万能”等思想,强烈的腐蚀青少年的思想。有的,把勤劳、俭朴、正直、爱国、讲究民族气节、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丢弃,把讲究吃穿享受,当成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象征。道德认知出现偏差——不知不行,一部分人对个人、家庭、公共生活等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而不行,大部分人对一些道德规范是知道的,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遵守;知而不完全行,这主要表现在有人在和无人在不一样。比如,有些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却是蛮横无理。以上现象归结起来只说明一点,青少年中存在知与行的不一致,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良好品德形成,甚至形成虚伪、自私、懒散等不良品德,严重的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动力;责任意识差,有些人做事缺乏认真负责态度,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和社会少,对集体和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热情;公道意识差,在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
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等方面均做得不够。把自己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之外,总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长征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1)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长征的历史表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坚强的信念、伟大的精神,铸造了我们的军魂和党魂,创造了伟大的奇迹。长征中的理想信念并不是空泛的,而是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梦!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指引中国人民前进方向,昭示着华夏儿女价值归属的旗帜!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当代青年要学习红军长征中战士那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将个人的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巨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际是对集体主义教育的高度概括。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此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起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复兴结合起来,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理论内容讲解抽象化、教师教育方式刻板化等问题,学生难于接受!因此很有必要改进思想教育形式!如何让学生倾听、接受,可用长征中的红色经典故事、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等形象化表达方式,使之感到亲近和美好,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接受。
(2)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树立三个自信
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全国组织部长工作会上指出:要切实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我们党的自信是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只有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引导青少年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受市场经济大潮中西方价值观念影响,青少年中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取向功利化、奉献精神弱化等现象,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评价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它
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为此,很有必要利用长征精神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并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牢固的政治信念,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认识,确保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
(3)弘扬长征精神,能够锤炼青少年学生的意志,为青少年学生追求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说,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长征的历史表明,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顽强拼搏、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遇到的困难世所罕见,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牺牲。据统计,长征中平均每天走37公里,平均每前进70米就牺牲一名红军将士。因为红军将士面临的是:前有荷枪实弹的堵军,后有铺天盖地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脚下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无际的草地„„就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艰难跋涉25000里,翻越18座高山,渡过24条江河,转战10多个省,攻占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战斗,终于从几十万敌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国梦的未来,依靠广大青少年,青少年是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之一。2013年,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勉励全国青年时讲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每个青少年越是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宽广!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社会多元化利益诉求反映的多种思潮出现。弘扬长征精神,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能够为青少年学生追求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4)弘扬长征精神,能够培养青少年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培养新一代民族栋梁之材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当前,青年学生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思进取,甘居平庸,缺乏诚信,考试作弊等现象。运用长征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当代青年,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途径
学校德育如何利用长征文化、长征精神积极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通过学生自身对长征精神的积极思维过程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引导学生主动动接受,培养其自律品质,让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真正发挥长征精神的养德功效呢?以下途径值得探索。
1.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及其周边的红色旧居遗址实地参观学习,通过现场点评,现场讲解,现场互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优良作风、树立理想信念。
按照“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的标准,努力探索和完善现场教学模式,力求做到“围绕一个主题、讲述一个典型、设计一个活动、营造一个氛围、受到一次震撼、得到一次启迪”。
2.专题教学。专题的内容可涉及党史、党建、国情等学科,努力打造一些诸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程、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长征与长征精神、中央苏区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红军长征与民族工作、长征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毛泽东在长征革命时期的领导艺术和方略、从诗词感悟毛泽东伟岸人格、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毛泽东农村调查的理论与实践及启示等等。
3.体验式教学。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再现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真实情景,并由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角色并亲身体验、实践、感悟,开发出体验式教学点,诸如:重走长征路、翻雪山过草地、自做红军套餐、挖野菜、体验“金色的鱼钩”钓鱼活动等。通过体验式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艰苦奋斗、为人楷模、紧密依靠群众的理念。
4.案例教学。开发一系列反映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在艰苦岁月里与敌人斗争为主要内容的案例组织教学。如:《革命传统教育经典案例》、《口述历史》、《张国焘与西路军》、《红军三过阿坝》等。
5.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街道等社会基层,进行实地社情民意和民风民俗的观察、考证、分析,通过零距离接触社会,获得一手的国情资料,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可采取社会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入户调查和到工矿企业、农村、牧区、街道、学校、医院等基层参观考察等形式。
6.激情教学。编写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教材,传唱红色经典歌曲。可以组织教师编辑并演出《红军长征史诗》、《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等话剧或音乐舞蹈史诗,组织学生观看,还可用教唱革命歌曲、创作红色题材的剪纸作品等形式,把学习长征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7.访谈式教学。一是请健在的老红军与革命后代讲长征故事,外聘长征文化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二是利用长征纪念日召开座谈会,畅谈长征历史文化。
通过座谈互动,让学生对红军长征革命斗争史、红军长征精神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更为深刻的感悟,通过革命先辈及其后代自觉践行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的平凡举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红军长征精神代代相传。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更加深刻地了解红军长征斗争史和革命先辈的高风亮节,了解革命先辈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增进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怀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
月17日)[J].新华月报,2013.4/上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18日)[N].人民日报,2012.11.18
[3]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6.10.23
[4]毛泽东选集(1-4)[M].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1-3)[M].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