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划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记分办法
廊坊市2011年度
规划统计工作考核记分办法
为及时掌握全市规划统计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经常性业务工作完成情况,进一步强化规划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使全市规划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确保2011年度规划统计各项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特制定此记分办法。
一、记分原则
记分采取百分制。按照工作过程与工作质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即按照2011年度规划统计工作要点要求,对规划统计经常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经常性规划统计工作制度执行情况、阶段性工作完成时限和完成质量、工作创新等。
二、记分内容
1、参谋作用发挥(20分)。充分发挥规划统计的职能作用,广泛进行人口形势分析、专题调研、人口调查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及时监控人口计划执行情况,积极为领导谏言献策,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1篇以上,人口形势分析2篇以上,专题调研1篇以上。完成任务记满分,每少1篇扣5分每,多1篇加2分,市转发1篇加5分)
2、创先争优活动开展(20分)。树立创先争优意识,按照规划统计工作要点要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锐意创新,为规划统计工作上档升级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有安排部署5分,有具体措施5分;经市人口计生委认定,每出1个亮点10分)
3、全员人口信息数据质量(40分)。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PIS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覆盖率达到97%以上(达到标准记15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5分,不记负分);主要数据项(具体数据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现居住地代码、户籍所在地代码、公民身份号码、出生日期、户口性质等7项内容)准确率和逻辑关系准确率分别达到95%以上(达到标准记15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2分,不记负分)。平时抽查情况10分(根据平时抽查结果与数据库核对情况记分)。
4、日常工作(10分)。每月上报报表及时准确(满分3分,每迟报一次扣0.5分,每错报一处扣0.1分,不记负分),报表质量高,尤其是出生上报及时、准确,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检验。(5分,通过逐月纵向回顾分析,月报表数据前后逻辑关系出入较大,迟报较多的,酌情扣分);及时准确维护国家PADIS系统(2分,没有及时正确维护的记0分)
5、其他工作(10分)。按时、保质完成省、市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根据任务数量和完成情况按比例记分)
三、特殊加分。
1、规划统计工作获得省奖励的,加10分;
2、在省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全市争光的,加5分。
四、特殊扣分。
1、在省调查中出现重大失误的,扣10分;
2、报表弄虚作假,数据严重失实的,扣10分;
五、结果的运用。
1、作为规划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评选的依据;
2、按一定权重记入市对县级年度考核结果。
2011年3月4日
第二篇:阳江市阳东县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
阳江市阳东县”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统计信息作为经济、社会和科技信息的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越发展,政府决策对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的依赖度就越高,而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又使统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计信息化,成为改革、创新、发展现代统计事业的必然选择。国务院领导同志曾特别指出:“统计部门在信息化方面应当先走一步”,“要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并把它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点”。因此,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是我县统计部门”十二五”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根据国家统计局《”十二五”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和阳东县统计系统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划纲要。
二、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阳东统计信息化建设,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的十年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构建了本县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构架。连接州县的统计信息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网络化工作方式已成为统计部门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统计信息网站建设逐步展开,并成为统计部门信息交流和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公开发布的统计信息在数量、质量和及时性方面有显著提高;县级统计局在重大县情县力调查及常规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促进了统计业务工作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统计政务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总体上讲,统计业务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已具有一定的基础,统计信息技术应用推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当前统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统计应用系统的规划、开发不够统一,水平较低;统计数据资源的管理、共享服务机制仍不健全;对统计信息缺乏有效整合,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不够;广域网线路带宽跟不上业务发展需求;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障仍有不足;系统建设投资、运维经费供给与实际工作需要不平衡;信息技术人才短缺、信息技术技能还不适应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阳东建设的总目标,从阳东统计信息化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流程,以信息化推动统计体制、制度方法的改革创新,使”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纲要成为统计系统各部门履行职责、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推进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全面提高统计信息为政府、为社会服务的水平。
2.建设原则
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是:
(1)统一规划、协同实施。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州统计局规划和阳东县政务中心网建设要求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特别是共享共用的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还要与统计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协同配套,相互促进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部门和统计业务部门的分工合作、协同实施、二者融为一体,使信息系统真正符合统计业务发展的要求。
(2)需求主导、强化服务。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提高统计整体功能为目标,以统计业务和政务管理的应用需求为导向,强化统计数据、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强调和突出信息服务,在管理上要建立面向服务的机制,技术上要建设面向服务的架构。
(3)突出重点、资源共享。以整合、管理信息资源、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为重点,兼顾综合统计和行业统计特色,与各有关部门统一标准、分工合作,使统计信息开发建设成为阳东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重点领域,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提供优质服务。
(4)统一标准、规范流程。从宏观经济全局需求出发,规范统计制度方法,强化统计设计的“龙头”作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建设和资源整合,提高业务工作流程和应用规范的标准化水平,制定相关业务、应用、网络、安全方面的标准规范。
(5)注重实效、安全可靠。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的建设,要始终把成本、效益作为重要的尺度,同时注重系统安全保密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阳东统计信息资源和运行环境的安全。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电子统计”工程(以下简称“111”工程)为主线,通过统计设计的标准化、系统建设的网络化、资源整合的共享化、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系统建设和资源开发,完善“111”工程项目,即建成一个网络(县与乡联网),建成一个统计数据中心,实现网上直报。在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方面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确保统计整体功能高效、有序地发挥和实施。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1-2012年。争取项目资金,采购县乡网络等硬件设备,并分配到各乡(镇),县统计局微机专业人员对11个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安装调试好各乡(镇)计算机,并学会用计算机操作处理农业报表等简单的数据处理,为县级建立网站准备好硬件设施。
第二阶段:2013年。建成阳东统计内部信息网,及时准确更新网页内容,做到准确、及时、快捷、方便。着手筹建统计信息外网,并争取在年内实现试运行。
第三阶段:2014年。联结县与乡(镇)之间的统计内网,在本年内实现县与乡(镇)联网的正常运行,并能通过网络传输统计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率。
第四阶段:2015年。在县级建立一个统计数据中心,并逐步推行企业、乡(镇)进行网上直报,以及办公自动化的运用,保证网络的正常传输。
五、重点任务
1.统计数据库。在巩固已有的综合月度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基础上新建一系列专业的主题数据库,形成统计数据库体系,一方面用以支撑“阳东县宏观经济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提供权威、丰富的统计信息及多样、方便的检索查询功能。同时,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统计数据电子档案管理。
2.标准化
利用“111”工程应用软件,从标准规范角度出发,加大对包括统计指标、分类编码、统计报表设计、数据录入、编辑、汇总、整合等工作流程的管理力度,通过统计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统计工作全过程中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微观与宏观数据的一致性。
3.网络平台
(1)巩固和推广统计报表网上直报。以网络平台和安全保障为基础,以规范的统计报表制度为依托,全面推进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在基层单位和乡(镇)统计部门的应用,推进统计设计、发布、报送、催报、处理、综合管理等统计工作网络化,推动统计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服务。
(2)统计外网、统计内网。按照国家统计局外网、内网整合管理的规定和县委政府的部署,建设好与国际互联网逻辑隔离的外网以及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内网。在对统计数据和办公信息准确定密的基础上,理清数据和应用并各就各位。对内网的使用和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局的规定执行,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要在内网上运行。同时要解决好两个网络平台之间数据交换的技术问题。
4.统计信息门户网站
按照信息门户的基本规范,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建设好面向社会的外网门户网站、统计系统内部网站和外网上的涉密网站。县统计信息网站要突出阳东统计特色,内容新鲜、板块丰富、功能完整、管理完善、界面友好,支持公共服务、统计业务、政务管理。
6.信息安全系统
要严格遵循国家有关安全保密法律法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明确并完善统计信息的安全域划分,逐步实现分等级管理;完善统计信息的监察、安全审计等保密系统建设;从制度建设、管理措施、技术手段等方面逐步健全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系统。
六、组织实施
”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拟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
2011-2012年是关键时期,争取项目资金,采购县乡网络等硬件设备,会用计算机操作处理农业报表等简单的数据处理,建成阳东统计内部信息网,及时准确更新网页内容,做到准确、及时、快捷、方便。着手筹建统计信息外网。
2013年-2015年联结县与乡(镇)之间的统计内网,在本年内实现县与乡(镇)联网的正常运行,并能通过网络传输统计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率。在县级建立一个统计数据中心,并逐步推行企业、乡(镇)进行网上直报,以及办公自动化的运用,保证网络的正常传输。
七、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阳东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重点领域,是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统计部门的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也是统计改革创新的成果体现。统计系统各级领导应当提高对”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整体性考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统筹安排,落实措施,要主动争取县乡政府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将其纳入本地区信息化重点规划项目之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同时发动全体统计人员,积极参与加”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
2.抓紧、抓好“111”工程
“111”工程的竣工验收、长效维护和完善是”十二五”规划能整体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加强“111”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切实保证项目按时完成,确保各项统计业务上线运行。
3.人才培养
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保证本系统有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和统计分析复合人员,并培养建立一支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经济分析能力的信息服务策划人员队伍。
统计事业要发展创新、统计信息化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需要大量熟悉统计业务和懂信息技术的两用人才。”十二五”要大力加强统计和信息技术复合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年轻人才的培养,采取专门进修、普及培训和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努力建设一支掌握信息技术能使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专业队伍。乡(镇)信息技术人才是统计信息化的基础力量,要加强乡(镇)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
4.技术保障
”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统计科学、信息技术、科学管理等多方面技术保障。各级统计干部都要关注统计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部门要始终不断地把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运用到统计业务发展中来。
对于信息化建设中的共性需求,县统计局将请省州统计部门集中给予解决。
5.经费保障
必要的建设经费是本规划实施的重要保证,多渠道筹资是统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筹措的主要策略。本着县级事权、财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安排资金的使用。应当规范相关科目,努力将统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费用纳入各级统计事业费预算。
第三篇:统计信息化建设总结
演技县统计局2011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理念,紧紧围绕自治区、自治州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将统计信息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围绕演技县统计工作的亮点来进行,大力宣传统计工作的新成就。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做好统计工作以及“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的基础,紧紧围绕各阶段的中心工作,扎实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信息工作
我局信息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需求,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真实”的原则,突出重点,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有力地宣传了统计工作。
(一)抢抓统计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部署
今年我局高度重视信息、分析撰写工作,年初就将今年定为“写作年”,将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明确一名领导具体分管,并确定一名专职信息员,同时把信息作为对各专业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发动全局人员撰写信息。写作要求上,把提高信息质量,贴近领导决策作为工作目标,以围绕县委、政府和统计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作为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收集情况、反映信息。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加强信息保密工作,制作“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保密审查)卡”,信息上报,必须经领导同意后才可上报。今年来,我局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
性的决策建议,共撰写统计分析、信息500余篇,撰写的《2010年演技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演技县“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2011年上半年演技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1年演技县1-9月经济运行情况》等分析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保密审查)卡
(二)通过多样化信息渠道,大力宣传统计工作
今年,我局共出版《演技统计月报》11期,发行1650余份;共向县广播电视局报送新闻14篇,全部采用,其中《自治区“三上”企业检查工作组到演技县调研》、《演技县举办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暨企业一套表操作培训班》等与统计业务相关的新闻共有8篇,对统计工作进行了大力的宣传
二、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两大亮点:一是根据《自治区统计局
关于开展2011年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演技县统计局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局统计人员的辛勤努力,演技县“企业一套表”数据首次上报工作顺利完成。为了切实做好此次“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演技县统计局成立了由高敏同志任组长,李鸿飞同志任副组长,各相关专业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7月22日在县党校阶梯教室召开了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培训会议和法规工作会议,并邀请州局法规科的焦科长和工业科的杨科长授课。当天对全县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房地产、建筑业企业,5家商业企业和170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全面建立起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工作体系,全县“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办公条件又上新台阶。在自治区统计局、州统计局和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局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场及规模以上企业实行统计数据网络报送工程,为我县11个乡镇场各更新了一套办公设备(1台电脑、1台网络打印机、1套档案柜、1套办公桌椅)价值55000元。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日常工作
一是加强网站建设,扩大对外服务与统计宣传的影响力。网站内容进行了及时的更新,有效地宣传了我局工作的新气象,为社会各届了解统计工作、查询信息提供了便利窗口,使其成为宣传统计工作的又一阵地。
二是维护软硬件系统,保障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每台微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定时进行漏洞扫描安装、木马和恶意软件的清除,保证系统环境的干净稳定。协助各专业安装调试程序,使其数据处理工作可靠有效。定期维护软硬件系统,及时排除软硬件故障,保障微机和网络安全运行。
三是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应用水平。利用闲暇时期由局计算机专业人员为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讲解网络安全、常用的操作、常见问题的解决等内容。利用为计算机排查故障的机会,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网络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要求大家保守业务秘密,尽量不进行与业务无关的操作,对用途不明的软件不轻易安装使用,有问题及时报告解决。各专业人员也积极通过自学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处理水平。
四、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局将按照州局信息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快演技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完善演技统计信息网。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全面、准确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经济信息和统计政策法规;稳步推进统计综合数据库建设,强化统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开发利用。二是扎实推进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继续完善网上直报平台,巩固规模以上工业、劳动工资和服务业企业网上直报成果,进一步扩大网上直报范围,做到网上直报全覆盖;加强对乡镇场报表系统的应用指导,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
力度,确保网上直报工作顺利推进;进一步加强督查和审核,确保报送统计资料的准确、真实、可靠。
2011年,我局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巩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使之更好地为我局的发展服务、为我县的统计服务工作添光彩。
第四篇: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参评统计分析论文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货运车间 杜伟
(2011年4月29日)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是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目标包括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铁路企业目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为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铁路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经营业绩和运输畅通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现统计监督,为各级铁路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统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提高铁路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的时效性。就目前信息技术水平而言,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实现网络化统计,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完成统计设计、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递、储存和发布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统计部门作为铁路收集社会信息的主要机构,它承担的最基本职能就是信息职能,即利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信息,并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管理好,开发好,为铁路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更优质的信息产品。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之一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数据生产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运输畅通发展服务。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铁路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
模,特别是最近几年,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统计信息网基本通达到各级站段,统计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各级统计部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也普遍有了很大提升,统计系统内网络传输方式已基本实现了数据报送。统计信息内部网已成为统计部门间信息交换的主渠道,网络化服务正在成为统计部门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方式。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统计职能设置、法律法规、制度方法、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还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统计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装备水平较低;统计信息化管理相对薄弱,统计应用系统仍然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开发,统计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服务共享机制仍不健全;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运行维护经费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障仍不足,没有建立存储备份机制;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网络通道不够通畅,资源不能高度共享;多重视硬件建设轻视应用软件投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等,这些都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要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简化统计指标,将其与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努力实现基本统计数据到统计信息的自动实时加工。第二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化,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第三完善统计计量方法,在原有统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引人数理统计的方法,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测定,尽可能使统计计量方法规范化,标准化,以便于各级铁路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与对比分析。
2.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不实现信息化的统计分析,就无法领悟到统计数据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含义。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和分析,是统计分析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要实现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调查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第二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网上统计信息的在线处理、查询等,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工作模式。第三推动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丰富统计信息为各级铁路部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第四借助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网络环境完成信息传递和信息管理,优化统计资源配置,提高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4.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是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化为源头,利用统计服务网络子系统,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和综合信息反馈服务的统计数据库体系,开辟统计服务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领域,实现统计服务的网络化、快速化。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1.构建科学的信息化决策机制。要推进管理一体化,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组织和集中领导;要推进业务一体化,对统计业务进行优化,建立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要推进技术一体化,统一相关数据口径、技术标准,建立规范的技术基础平台。要牢固地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实现信息工程建设的整体协调推进,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统计工作的促进作用。
2.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统计业务的紧密融合。统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探索统计业务建设与信息技术之间一条融合的发展道路,是超越单纯技术、融入统计业务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是让信息技术帮助统计业务部门提高核心竞争力,改进调查流程,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资源建设,真正成为统计改革发展的战略推动力之一。
3.加强网站建设。统计信息网站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统计业务知识密切结合的产物。统计信息网站的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的依托,是铁路统计部门自我宣传的窗口。统计信息网站应成为数据采集、信息发布、政务管理的平台,所以统计网站建设的好坏,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直接
关系到统计信息化的成败。网站的建设还应实现基层单位数据直报系统。
4.做好统计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主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信息发布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工作库、发布库、宏观经济数据库、铁路经济运行情况进度数据库、铁路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职工数据库及相关的综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
5.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统计信息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6.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统计信息应用的各级铁路部门,需要大量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现阶段,应加大在职员工的各类信息化培训力度,以提高统计员工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等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类培训,为统计系统造就一支既懂现代化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只有通过全员统计信息化教育,提高系统内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为铁路经济的发展服务。
随着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数据采集、统一软件平台、数据库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统计信息资源建设,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使统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贺兰县统计局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区市统计局计算中心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统计信息化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来展开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领导
2008年在自治区统计局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局开通了贺兰县统计信息内网,2009年年初,贺兰县政府网站正式开通,我局作为成员单位也开通了二级网站,从今年开始的统计“双基”建设也要求逐步达到“四级联网”的目标。为此,成立了局长亲自挂帅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专业负责人为成员,具体业务由计算机人员负责操作,各股(室)负责提供信息资源,以此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
二、职责明确、分工明确
我局为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提高整个统计信息网络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指派专人负责统计信息化建设日常工作,并按照区市统计局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考核要求和细则认真抓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7月14日,贺兰县10个基层单位外网全部接通,并在区市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专门指派相关专业人员对各个乡镇统计站的微机进行调试安装,已顺利连通区局内网。目前各乡镇、街道办、两个园区的统计人员可以浏览全国、全区统计
系统信息内网,这标志着贺兰县乡镇统计四级联网已全部开通,为下一步开展统计联网直报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局以计算机人员为主,着力做好统计信息内网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经相关人员的努力,截止6月底,统计内网共发布信息109篇,其中:分析类13篇,政务信息78篇,统计信息28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发布87篇。
下一步,我局将对乡镇统计网络的建设及管理制定出发展规划及目标考核责任制,以此加强对乡镇网络畅通运转管理及维护,使之真正成为实现资源共享的载体平台。
贺兰县统计局二00九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