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7:2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一、导语

进来,有些国外基督徒在高校进行某种程度的传教,进而出现了高校大学生受到传教影响的个别现象,引起了高校师生和社会的注意和重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出现了世界观的缺失,信仰的空洞,价值观的紊乱?就此引发一连串的思考,为了更确切,更清晰,更真实地理解这一情况,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在XXX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有关信仰和价值观的社会调查。

此次社会调查我们XXX为调查对象,以年级、民族作为参照进行系统抽样,于2009年3月11日在XXX对抽样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和访谈方式的调查。调查组成员团结互助,认真负责,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此次调查活动。下面就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此次调查的问卷部分主要是调查大学生对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含公共课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对将来的打算;调查的访谈部分主要是考察大学生对幸福、宗教、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并调查其关于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理想与现实的态度和关系。调查的问卷内容和访谈内容既有交叉有所不同侧重,能较全面、典型地反映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

二、调查结果

综合两部分的调查结果,总的来说,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一)绝大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我国现状持肯定态度。据问卷结果,8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学习《马哲》、《毛、邓、三》;51%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个人生活有一定联系,30%认为联系非常密切;0%认为马克思主义完全没有价值;7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0%完全否定社会主义。

(二)共产主义信仰较明确。在对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考察中,47%坚定共产主义信仰,30%给予肯定,还在认识中;访谈的结果反映被调查者对共产主义有较科学、深入的认识。

(三)对中华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关于中华文化圈的认同,有73%的被调查者认同,11%完全认同;0%对民族传统文化、特殊民族政策一点不了解;在对于一个国家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访谈中,被调查者强调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四)看待问题趋于现实、理性和具体;个人的主体意识较强;认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径有待完善的地方。问卷调查结果反映,60%的被调查者的理想是找个好工作,7%是实现共产主义;访谈结果反映被调查者都突出了现实的重要性;在对最幸福事情的访谈中被调查者更趋向于具体事情,而不是抽象境况,比如被调查者认为考上大学、过汉语水平八级、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菜为最幸福的事情。

三、分析

在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和研究后,主要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一)具有XXX特色,受到XXX多民族等特色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个人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此次调查的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来自新疆,一定程度上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并且认为在科学,伦理,政治,精神领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从宗教里面寻求答案;对事物和现象的不了解为宗教的存在腾出了空间。此外,被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XX作为谈论对象,提及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以及双语教育等等。

(二)思维、视角多元化,观点各异,认识不同,但不乏主体倾向。在这里映射出了价值观的多元,也是文化多元的表现形式。费孝通先生曾经讲过这么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可以用《论语·子路》所载孔子的一句名言:“和而不同”。这种“和而不同”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一是每个人之间的和而不同。由于个人的出生、经历等不同,造就一个人为其自身的特殊性,个人间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内容、价值取向等千差万别。二是民族层面的和而不同。这里不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成员共用了一个大脑,并且大脑的构造与别的民族有什么区别,而是因为(由于历史、环境等原因)这个民族的每个人,或至少是大多数人各自都有某些价值偏好(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在形而上层面),而这些偏好恰好又有共同之处。换言之,所谓的“民族偏好”是其每个成员个人偏好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有些人说“西方人尚能,而中国人尚贤”就是这个道理。就此次调查而言,我们看到了虽然被调查者在价值和信仰问题上认识、观点有差异,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作为新疆的一份子,作为新疆大学的一份子,总体上都有一些“偏好”倾向,有一个贯穿大多数人的主体倾向。比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科学的肯定以及主体意识的凸显、中华文化的认同等,无不打上历史、现实和时代的烙印。

(三)看待问题,认识事物不会过于极端、偏执,能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问题。在访谈对于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奉献与索取、得到的重要性问题调查中,不难看出,被调查者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如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性,但并非肯定教育方式),辩证地认识不同利益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联系起来,力图寻求不同要素间的结合点,即“共赢”(或者至少是互不损害)。随着社会分工与协作的加强,以及在系统教育过程中自身素质的提高,过分突出其中一个要素的发展而忽略甚至否定其他要素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四、看法和建议

(一)价值多元出现具有其客观条件,即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引入、全球化深化等大环境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培养主导的科学的核心价值观,防止西方不良文化、价值的渗透。

(二)循序渐进地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课堂讲授、时事讨论、模拟情景、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多样化形式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对于此类关于价值观、信仰观的调查,可继续深入调查,对非大学生群体和他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以对比研究,更好探究人们价值不同和变更的原因。

第二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今天的中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是保证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

因而,本着对中国社会的深切关注,通过我们小组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们,能够通 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以得出 21 世纪初的重庆市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二是通过对西南政法大学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西南政法大学全体在校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分为网络问卷(以邮件形式发送)和打印的问卷,共有100位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其中包括了大一到大四所有年级,尽量保证了其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2位男生,58位女生,其中,女生对马克思主义更为了解和关注,专业以文科为主(可能有政法学校的影响),但也有22%理工科,12%的生物、医学类,8%的农学类 和 12%的艺术类;其中76%来自城镇,而经调查,这些城镇学生的信仰也较为丰富;66%是团员,25%是党员,只有9%是群众;调查以上问题是想知道这些因素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其中,58%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但32%的人认为其没有说服力,已过时,另外10%表示不了解,但所调查的人全部都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到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可以看出,信仰对学生很重要,但学生们的信仰已不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了。问及当今,许多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表示认为是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及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没有学生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或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可以看出,学生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还是有其现实性,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不一定成为学生们的第一信仰。当然,问到如果非必要,你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吗时,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不会,这令人感到遗憾。在谈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的态度如何时,只有6%的学生充满信心,38%的表示对其前途比较有信心,56%的学生表示态度一般,好在没有人表示对其前途不看好。学生们认为怎么对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最有效呢?只有2%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有20%认为是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途径,大多数占36%认为是加强自身修养,另外42%认为是通过其他途径,这些其他途径包括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等,具体将会在下面的建议中指出。

三、问题总结:

1.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自己的政治意识淡漠。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不坚定、不明确。

2.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足,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是很感兴趣,没有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学校老师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并未切实与实践相结合,教育脱离实际,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也力不从心。

4.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方式单一,学生们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也很单一。

四、原因分析:

1.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学生的感染力不够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因而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喜欢马克思主义、愿意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在取得举世瞩 目成就的同时,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和矛盾,如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导致在一些人中出现了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论,以及政治中出现一些收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再加上近年来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随着高校学生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长期影响着学生等等。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化解,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因而对部分大学生产生 了错觉,使他们轻信马克思主义不可能解决这些 问题、马克思主义没用等错误思想。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讲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对马克思主义讲解不深、分析不透,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不够,直接导致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引导不到位,因而不能有效地向学生分析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历史发展 的重要作用,以使学生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

3.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渠道单一。从目前的高校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看,主要平台还是课堂教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分析在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几个主题的调查中发现真信马克思主义的仍然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没有用的问题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其现实意义,这说明各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和灌输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信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学生中的主流。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既反映出了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不足,也说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去武装更多大学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不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不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去武装这部分学生,将有可能被其他不良文化或西方腐朽价值观所占领。

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中,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的形式、方式和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落后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学、宣传手段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和宣传中“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戴理论高帽。空话、套话多,其结果往往使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风不够端正,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5.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不适应。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与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适应;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相对来说受到的重视不够。民间舆论往往把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看作“万金油”,甚至认为是专业能力不行的才去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给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者在评职称、晋级晋职,对外交流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受“歧视”的现象,机会往往不如其他专业课教师。

6.相关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多年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大专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除了明确规定的课程考试之外,其他形式的理论学习得不到落实。教学、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相关的教学和学习工作计划虽有提及,但是具体任务、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等都相对模糊。

五、改进建议

1.真正解决好各级领导重视的问题。高校应把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客观评价工作状况,及时发现突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主动支持“两课”教学。学校的上级领导机关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应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和可测量的评价标准。

2.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体系。第一,一些教师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究竟是作为一门课还是作为两门课设置,是编一本教材还是两本教材,还有不同看法。如果是一门课,是分为两部分讲,还是一起讲,有不同意见。这应当解决。第二,课程设置体系只从文科、理科的类别和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大专生的层次来区别,是否缺少针对性。至少应当强调各校要在执行基本设置规定的同时,一定要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有所调整。第三,一些教师对大专生的“两课”不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不同看法。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讲哲学,不讲政治经济学会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得不全面。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感到,由于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就显得缺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3.认真抓好基础理论教材建设工作。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难免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二,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据以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而且在内容安排上,政策内容讲得偏多;其三,有的教材中,理论内容本身和编写者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阐释的区别不明显。

4.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要严把“入口”关,不能让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登上“两课”讲台;二是要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同时,又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四是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中去。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理论教材应侧重实际。其一,应彻底改变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最终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应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使基础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二,对于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的现象应加以区分,并在内容安排上,不应将政策内容讲得过多,而应把重点放在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使得马克思理论能够更好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6.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没有任何信仰的学生是不存在的,那些号称什么也不信的学生,常常是放弃了精神卜的信仰与追求把某种有限的物质事物神圣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信仰趋向,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因此,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教书与育人切实地结合起来。

附:调查问卷: 1.性别是:

A.男

B女

806040200第一题AB5842 2.您的专业类别是:

A文科

B理工科

C 生物、医学类

D.农学类

E.艺术类

***080第二题ABCDF

3您来自: A.城镇

B.农8076604024200第三题AB

4.您的政治面貌为:

A.党员

B.团员

C.群众

村80604020025669第四题ABC 您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到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吗 A是

B不是

C没想过

***1000第五题ABC0

6.认为马克思主义

A有说服力,没有过时

B没有说服力,已过时

C不了解

806040200第六题ABC583210

7、当今,许多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 B、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 C、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 D、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

8060402000第七题ABCD04060

8.非必要,你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吗? A会

B。不会

806040200第八题AB5941

9.你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的态度如何? A充满信心 B比较有信心 C一般 D不看好

***386第九题ABCD0

10.您认为对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有效途径是 A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 B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途径 C自身修养的加强 D其他途径

50403020100第十题ABCD2203642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指导人们创造美好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信仰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如果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或者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就不会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所吸引、所折服,也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信仰的形成不仅建立在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只有在实践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同时,科学信仰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意志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历困难、曲折和失败的磨难,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因此,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反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人们的行动,用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着重认清它们的思想实质。在分析和鉴别的基础上,摈弃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反对传统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真理的辩证法,反对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必要张力与平衡,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与灵魂。

信仰体系持续存在的规律性要求是:神圣性与现实性必须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信仰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具有神圣性、超越性和抽象性以及自然性、社会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信仰动摇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人们主观地、实用地割裂了这个矛盾统一体。共产主义信仰是神圣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信仰的三级态即生活信仰、道德信仰和终极信仰,要求我们把共产主义终极理想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并在这一实践中渐次达到、不断跃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现实信仰目标和可把握的方式方法,使共产主义崇高而神圣的信仰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认真领会、贯彻执行,就能保证信仰的神圣性与现实性的平衡。

二、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反对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坚持民主执政,加强制度建设,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与保障。爱因斯坦说:“信仰是绝对的动力来源,但却是很糟的调节器。”马克思说: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3页)坚实的制度基础,为信仰提供最好的调节器。拥有制度规范的神圣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题中应有之义。

制度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基本内核,执政党的至上价值目标是制度正义。因此,要使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三、倡导科学和谐,树立科学精神

倡导科学和谐,树立科学精神,反对专断主义、愚昧主义,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条件。应坚持以科学系统的和谐发展与和谐运用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工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真理体系蕴含了自然科学真理、社会科学真理及哲学和思维科学真理。我们必须用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包括科学成果武装自己,加强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文化修养,做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浩大工程也才会牢不可破、坚如磐石。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艺术性;严格区分政治问题、信仰问题、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注意发挥理性与非理性在认识和解决信仰问题中的不同作用。不空谈思想觉悟,以避免陷入道德万能论或信仰万能论或政治万能论的误区。脱离理性的单纯的信仰绝不是万能钥匙,因为信仰系统的存在及其复杂性,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理性的探索与追问。

1.充分发挥理论解释现实的功能,并致力于理论创新,使理论跟上时代的需求

要充分发挥理论解释、指导现实的功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正如资本主义经历了较长时间与封建势力的反复斗争才确立自己的统治一样。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适应性、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社会主义国民生活的共同富裕性、社会主义对剥削和战争的消灭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优越性,使社会主义能成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行动。

3.教育方式上富于人性化,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强调以人为本

信仰教育是以人为对象,它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是建构人的精神家园的教育活动。因而,教育方法上必须体现出关心人、尊重人的原则,以人为本,遵循人的思想特点,变被动的灌输为主动的践行。由于新世纪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具有很强的价值评判意识,教

育者要敢于面对问题。以情感感化、理论说服的方式使他们体会到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而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4.引导学生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实践信仰的信心

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一种源于现实生活,奠定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的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迈进的。根据这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向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在彼岸世界,而是在现实的世俗的此岸世界,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具体的超越,共产主义实践虽然不长,却已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因而,大学生应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把个人的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

编者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攻关重大时代问题。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了解国情社情、体察民情民意,在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科研硕果颇丰,四年来共完成50多个社科调研课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日,在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中心召开的课题总结会上,我们了解到该中心“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2004年以问卷以及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山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调研。在对问卷结果、访谈信息以及搜集的其他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课题组认为,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特编发“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成果的核心部分,以飨读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在课题组的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72份,收回269份,从数据比例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主流是积极的:1.多数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例如,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的看法时,有76.2%的学生作出了否定回答;有84.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2.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感兴趣。例如,有57.4%的学生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越来越明白了;而认为理论学习有一定效果的也达到了32%。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上,有78.3%的学生赞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3.多数学生积极向上,拥护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例如,在社会多样化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条件下,有78.4%的学生认为应该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94.3%的学生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要“让国有企业增强实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61.7%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4.多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例如,有80.2%的学生反对“真正‘西化’了对我们有好处”的说法;有89.7%的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所谓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了,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问题的原因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的倾向。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的看法时,有个别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而有些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又比如,存在着以非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倾向。主要表现是:(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割裂和对立起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种套话,仅仅是作为口头宣传之用。(2)以非科学的态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地位。部分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缺乏正确理解,甚至有少数学生不知道“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再如,存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及基本内容认识不清的倾向。有的学生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持怀疑态度。根据一些教师反映,有相当一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一些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认识模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的认识上,有的学生弄不清中国特色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还有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一些学生还提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主要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那么,我们现在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尤其是在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否趋同这一突出问题,就有个别学生认为趋同论正确,也有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这说明,在一些学生中关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还是较为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学生中存在着政治意识淡漠的倾向。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不坚定、不明确。例如,对于

第五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

编者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攻关重大时代问题。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了解国情社情、体察民情民意,在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科研硕果颇丰,四年来共完成50多个社科调研课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日,在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召开的课题总结会上,我们了解到该中心“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2004年以问卷以及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山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调研。在对问卷结果、访谈信息以及搜集的其他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课题组认为,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特编发“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成果的核心部分,以飨读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在课题组的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72份,收回269份,从数据比例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主流是积极的:1.多数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例如,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的看法时,有76.2%的学生作出了否定回答;有84.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2.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感兴趣。例如,有57.4%的学生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越来越明白了;而认为理论学习有一定效果的也达到了32%。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上,有78.3%的学生赞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3.多数学生积极向上,拥护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例如,在社会多样化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条件下,有78.4%的学生认为应该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94.3%的学生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要“让国有企业增强实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61.7%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4.多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例如,有80.2%的学生反对“真正‘西化’了对我们有好处”的说法;有89.7%的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所谓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了,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问题的原因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的倾向。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的看法时,有个别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而有些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又比如,存在着以非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倾向。主要表现是:(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割裂和对立起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种套话,仅仅是作为口头宣传之用。(2)以非科学的态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地位。部分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缺乏正确理解,甚至有少数学生不知道“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再如,存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及基本内容认识不清的倾向。有的学生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持怀疑态度。根据一些教师反映,有相当一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一些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认识模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的认识上,有的学生弄不清中国特色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还有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一些学生还提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主要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那么,我们现在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尤其是在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否趋同这一突出问题,就有个别学生认为趋同论正确,也有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这说明,在一些学生中关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还是较为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学生中存在着政治意识淡漠的倾向。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不坚定、不明确。例如,对于在社会多样化发展的条件下,是否还应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就有少数学生认为“说不清楚”;而对于“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管理阶层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不再是先进的、不再是国家的主人了”的观点,有些学生表示赞同或感到说不清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看,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如调研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什么用处。诸如此类的认识,极大阻碍了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

下载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

    编者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攻关重大时代问题。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三信)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1世纪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环境下,我国人民的精神信仰状态也在不断变化......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我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我们是时代的象征,我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我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我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我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我们是时代的象征,我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我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我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然......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价值观是人的观念的一种,它是关于客观对象的作用、意义的观点和看法,是反映某类客观对象对于人或人类的意义和作用。价......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经历了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之后,有着许多新的特......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1)你所崇拜的对象:A崇拜伟大政治家(注:以下数据均四舍五入为整数) B崇拜商界成功人士C崇拜文体明星D崇拜科学家E崇拜普通人F崇拜自己G没有崇拜对象占(2)你认为哪......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调查背景: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 社会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