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瓜枯萎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概述
1.1、项目提出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农作物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食物源,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则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的种植模式已多样化、多元化,近年来,尽管增加了对经济作物的病虫测报与防治技术指导,加强了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更新,但仍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
要,目前,在防治中,仍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综合防治水平不高,农药的使用量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仍有一定的使用量,给我**质量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带来不利的一面。并且农民对病害的防治重视不够,缺乏病害发生信息的指导,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机,防治效果差,使用农药品种单一,对新农药、新技术了解不多,而且市场上缺少高效、低毒、安全、环保农药新品种。
西瓜是我***播种面积大,产值高,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种植业,已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亮点。但是,从我***各大灌区自开发种植以来,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西瓜枯萎病,已成为西瓜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往往导致严重缺苗或断垄,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将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项目专门立项显得非常有必要,也具有重要意义。
1.2、西瓜枯萎病症状及防治现状
西瓜枯萎病也称西瓜美蔫病,就是大家常说的死秧子。西瓜枯萎病的主要症状是地上部瓜秧的枝蔓或全株萎蔫,茎蔓上流红水,茎蔓基部变褐凹陷或破裂,或无明显症状。剖开茎蔓维管束变黄或褐色,有时也伴随部分侧根腐烂死亡。瓜秧感染枯萎病后导管被堵塞,由地下向地上部运输的水分大量减少,地上部因缺水而萎蔫死亡。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土传病害,目前国内外尚无根治良方。此病有潜伏侵染现象,幼苗感病多数表现不明显,到成株开花结果期陆续显症,有的感病株终年不显症。据调查,发病瓜田一般减产约15%,严重的达80%,甚至绝产绝收。特别是重茬栽培,发病更为严重。
2、项目内容
2.1、项目实施地点: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2.2、项目实施时间:2008年
2.3、项目实施操作技术
一般情况下,瓜农多以多菌灵、敌克松等杀菌剂防治,但是由于逐年用药,病菌已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根据西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和西瓜种植专业户的实践检验,综合运用以下防治措施,即使在多年重茬地,效果仍很好。
2.3.1、农业防治措施
2.3.1.1、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提供西瓜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有效养分,同时改善土壤环境,使西瓜根系健壮发育,提高西瓜的抗逆性。
2.3.1.2、提倡配方施肥。西瓜苗期也是它的需肥临界期,在这个时期特别容易产生磷素和钾素缺乏。不论是苗床还是营养钵育苗,都要保证充分的磷钾肥供应,以培育壮苗。西瓜是喜钾作物,不要偏施氮肥,在整个生长期内保证钾素的充分供应,不仅可以提高西瓜的甜度,而且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3.1.3、选用抗病品种,提倡嫁接,一般砧木可选用南瓜或葫芦。合理安排茬口,尽量避免重茬种植,西瓜与豆类、禾本科作物轮作效果好。
2.3.1.4、轮作换茬是防治西瓜枯萎病最重要的措施,一般要求轮作4-5年。
2.3.2、生物防治措施 用抗枯宁喷洒、灌根或浸种。喷洒时每20毫升对水15-20于克,苗期至生育中期喷洒2-4次;灌根时用同浓度的稀释液于苗期及成株期各灌一次;浸种时每20毫升抗枯宁对水 15千克,溶液以恰好浸没种子为宜,浸种8-10小时后捞出清洗一次,晾干后播种。
2.3.3、化学防治措施
2.3.3.1、用高锰酸钾进行防治。山东省苍山县1999年4月上旬至5月中旬,保护地西瓜枯萎病严重发生,在兴明乡孙于沟村几个种植户中试用高锰酸钾,防治效果好,具体做法是:在西瓜幼苗和伸蔓期每株用250毫升的高锰酸钾500-800倍稀释液灌根,可使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在西瓜枯萎病始期,用此高锰酸钾溶液灌根,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治愈率可达80%-90%。
2.3.3.2、用地菌净灌根和叶面喷施相结合。在发病初期用25%的地菌净300倍液给病株灌根,每株用药液1-2千克,同时用50%的bt400倍液叶面喷洒,这样施用一次即可控制病情不再发展,7天后减半用量再施用一次,即可保证丰产。
3、项目投资预算
4、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发病瓜田一般减产约15%,严重的达80%,甚至绝产绝收。特别是重茬栽培,发病更为严重。我旗西瓜年种植面积 亩,总
产量 公斤左右,因枯萎病危害损失约在 公斤左右。综合防治的有效实施,预计每年可挽回 公斤(按每年挽回30%计),每公斤按 元人民币折合计算,每年挽回经济损失 元。可见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工作实施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4.2、生态效益: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生态学的观点指导有害生物防治。结合作物生产管理,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增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自控和调节作用,对有害生物进行优化管理,促进病虫害防治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植物保护的生态效益。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加强健身栽培,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其造成的副作用,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天敌繁衍,不利于有害生物滋长的农田生境,以增强作物抵抗能力和抑制有害生物。这样,有利于维持农田益、害动态平衡,环境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4.3、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对我旗种植绿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农牧民的增产增收,农牧业产业化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6:
兴化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促进全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首先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 不折不扣完成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任务,降低结核病的感染、发病与死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以乡(镇)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保持100%。
2、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初治涂阴病人完成治疗率保持在90%。
3、发现和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50例,其中涂阳病人255例,各乡镇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达6/万,其中涂阳病人应达2/万。
二、实施范围 全市各乡镇。
三、项目内容
㈠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结核病防治项目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结核病防治项目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免费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病报病管理、所有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工作补助、结核病疫情网络报告和追踪、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相关检查和规划管理工作。
⒈为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
对全市范围内的常住居民、暂住人口及特殊人群(包括大中专在校学生、管教人员和羁押人员)中所发现的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免费提供抗结核药品。
涂阴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以不住院化疗为主,采用国家标准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在当地结核病诊疗定点单位接受正规治疗,由疾控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负责落实病人的强化期督导治疗和全程管理。
⒉肺结核病报病管理
在全市范围内,对推荐和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以及承担有关公共卫生
工作的农村医务人员给予适当报病补助,激励农村医务人员参与肺结核病的报告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⒊督导治疗管理
为规范治疗肺结核病人,完成预定疗程,提高治愈率,项目对按要求已完成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包括涂阳和涂阴病人)工作的督导医生,发放督导治疗管理补助费。⒋疫情追踪
利用国家疫情监测系统,了解肺结核病报告情况,由市级疾控机构聘用专业人员,主要是经过相应培训的乡级防保人员,对已报告但还没有到结防机构就诊的可疑病人进行追踪。⒌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 ⑴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工作
Ⅰ、市级举办乡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查痰点痰检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肺结核可疑者的发现,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管理,痰涂片及镜检培训等。
Ⅱ、查痰工作补助: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即查痰人数)约为总人数的30/万,每个可疑者3张痰涂片,根据各查痰点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工作补助。⑵疫情报告
今年结核病疫情报告将全面实施网络专报。为各乡镇提供相应经费,以保障该项工作顺利开展。⑶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检查
动员已知的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尽早到结防机构就诊,是早期发现肺结核病人手段之一。因此,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其提供免费检查。⒍规划管理工作 ⑴健康促进
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开展综合性健康促进活动,同时举办三下乡活动;市疾控中心统一制作全市健康促进相关材料,发放健康促进材料;对健康促进活动进行督导评估。
⑵加强重点地区督导
通过增加市对乡的督导力度,提高重点地区结核病发现率和治愈率。重点地区分别按乡镇数的1/3估算。全市将1/3的乡镇作为重点地区进行督导。⑶耐药监测
设立市疾控中心为监测点,收集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㈡省财政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项目 ⒈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
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在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发现并登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包括新发涂阳病人、复治涂阳病人、重症涂阴病人)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抗结核药品以及常规诊断检查。肺结核病人常规诊断检查补助标准参照密切外接触者补助标准执行。
⒉肺结核病报病管理
在全市范围内,对推荐和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放报病管理费,激励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参与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工作。
⒊规划管理工作 ⑴督导和培训
市疾控中心每年对各乡镇督导2次,每次抽查1—2个村,走访肺结核病人。市疾控中心根据国家规划要求,完成内市级应举办的各类防治人员培训班。
⑵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积极配合泰州市开展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成因调查等工作,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为预防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提供科学依据。
四、组织实施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和监测工作,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控制。
2、肺结核病报病和督导管理费的发放按照《肺结核病报病奖和督导管理费补助办法》实施,做到发放及时、准确。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专人负责妥善保管抗结核药品,分发记录要清楚详细,便于检查;设备要由专人负责,及时维护。
4、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经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补助经费发放要与完成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挂钩。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及发放补助要有详细记录,便于监督检查。
5、所有项目将按照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明确分工和职责,落实责任,特别是要注意对诊断、实验室、督导治疗和登记报表的质量控制,保证项目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五、项目执行周期
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
六、监督指导与考核评价
采取平时工作督导、记录工作实绩和每年2次考核组评审的方式,按《考核细则》要求,对本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年终根据考核结果核发项目补助资金。
第三篇:2012年省级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
2012年省级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落实我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综合防治措施,深入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专业培训,组织病情调查、监测和督导检查,强化政府行为和组织管理措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范围和内容
(一)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在全省107个县(市、区)实施碘盐及儿童甲肿病情监测,并继续参与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外质控考核。在全省继续开展儿童尿碘水平监测,掌握我省人群碘营养水平现状,为科学补碘提供依据。
(二)按照我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开展大骨节病消除项目县自查工作。
(三)在安康市和汉中市开展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砷中毒监测;在榆林、咸阳和渭南市开展饮水型氟中毒监测。
(四)开展地方病综合防治工作。在地方病病种较多、病情较重的30个县(市、区)开展综合防治工作。综合防治是指根据各地区地方病的流行现状,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实施综合防控措
施,保证项目县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五)结合工作需要,开展我省人群硒营养水平监测、大骨节病病区主食粮食作物内生真菌污染与病情关系的监测等科学研究工作,为下一步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项目内容和范围见省级地方病防治项目目标责任书(详见附表)。
三、组织实施
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卫生厅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经费补助政策,制订本项目实施方案,由各级卫生局(地病办)和地方病防治业务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四、监督与评估
(一)各地要按照我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专项资金投入标准,认真落实市、县两级地方病防治专项经费,保证防治工作需要;管好、用好中央和省、市、县本级财政投入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
(二)省卫生厅委托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对项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日常督导,并对各项目实施单位开展不定期抽查考核工作。
(三)各地要将项目执行情况及时上报省卫生厅和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第四篇: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做好包虫病防治
项目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配合好我县卫生防疫防治工作,充分发挥水利资源在包虫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农牧民群众健康饮水工程,阻断包虫病的水源传播途径,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特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在国家、自治区及地委、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卫生疾控部门的指导,充分调动水利资源,完善水利措施保障,积极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提高防治管控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包虫病防治管理工作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加强农牧民群众健康教育为基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为目标,加大我县基层水利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农牧民饮水工程和区域水源保护工作,确保用水安全,发挥好水利资源在包虫病防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工作措施 包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传播,宿主可通过饮食被绦虫虫卵污染的水源(食物),在体内发育成囊型幼虫而感染。其中,水源被包虫虫卵污染而使宿主被感染是很常见的感染方式之一。被绦虫虫卵所污染的水源一般来自于感染包虫病的牲畜粪便,这些排出的粪便污染土壤、草地、水源等,人若误食被污染的水源和食品以及牛、羊在吃草时食入草或饮入被污染的水,这些虫卵就会钻入体内,在人和家畜的脏器中发育成包虫囊肿而发病。因此,控制好引用水源,做好引用水源防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做好饮用水源管理工作,是阻断包虫病水传播途径的有力保证。对所在村落选派专门人员负责水源监管工作,做到管理有台账、有报告;对选好址的饮用水源,做好水源防护工作,建立相应硬化措施,对饮用水源加盖保护;提倡科学放牧,倡导农牧民群众放牧远离保护区域的水源,防止牲畜粪便污染,亦是阻断包虫病水传播途径的有力措施。
(二)、强化饮水卫生知识宣教,是阻断包虫病水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以提倡农牧民群众“勤洗手、不喝生水”为重点,广泛宣传包虫病水传播途径的防治知识,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开展饮水质量检测工作,是预防包虫病感染、保障人群健康的重要措施。以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及年报的方式,加强对饮用水质量的检测工作,按时到点取水标本递交有关检测部门,定期检测农牧民群众饮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
(四)积极配合,加强协作,全力应对包虫病防治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卫生疾控部门的技术指导,加强与农牧、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充分调动各乡(镇)、村居的积极性,做好牲畜管控,以及利用国家对包虫病管控防治工作的政策与措施,做到上下一心,全面展开各项防治措施。
四、宣传到位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资源在包虫病防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各部门紧密协作,全面做好我县包虫病的管控,要及时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确保农牧民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包虫病预防知识和治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县安全饮水保障。
第五篇:油葵菌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概述
1.1、项目提出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农作物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食物源,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则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的种植模式已多样化、多元化,近年来,尽管增加了对经济作物的病虫测报与防治技术指导,加强了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更新,但仍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目
前,在防治中,仍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综合防治水平不高,农药的使用量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仍有一定的使用量,给我旗质量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带来不利的一面。并且农民对病害的防治重视不够,缺乏病害发生信息的指导,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机,防治效果差,使用农药品种单一,对新农药、新技术了解不多,而且市场上缺少高效、低毒、安全、环保农药新品种。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嗑食型向日葵籽需求量日益增加。向日葵是一种易管、省工、省事的经济作物。由于田间管理过于粗放,加之连片多年重茬,使得许多病害发生流行并逐年加重,直接造成向日葵产量下降,威胁其生产发展及农民的收益。油葵在我旗种植以来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亮点。但是,从我旗各大灌区自开发种植以来,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油葵菌核病,已成为油葵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往往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将油葵菌核病综合防治项目专门立项显得非常有必要,也具有重要意义。
1.2、油葵菌核病症状及防治现状
向日葵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俗称烂盘病,这种病害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发病率一般都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严重时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向日葵菌核病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间都能发生,病害症状有以下两种类型。
1.2.1、立枯型 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然后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色,边缘呈褐色,表皮破裂,由于茎内输导组织遭受破坏,影响了养分运输,叶片开始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而脱落,最后造成整个植株枯死。
1.2.2、烂盘型 这种病症主要在谢花期以后最重,当花盘受害时,在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花托变成褐色且软化。遇到多雨天气,病斑开始迅速扩大,可穿透花盘,由背面黑心向正面,并长出一种白色菌丝,造成花盘腐烂,使籽粒不能成熟,严重时造成籽仁腐烂或籽烂自行脱落。
2、项目内容
2.1、项目实施地点:*****生态移民示范区
2.2、项目实施时间:2008年
2.3、项目实施操作技术
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应以预防为主,从各方面设法不让病原菌进入土壤,故应抓好以下几点:
2.3.1 农业防治:
2.3.1.1、轮作倒茬:提倡进行区域性轮作,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不与豆科、茄科等作物轮作,浇水时避免打过水,以免菌核随水漂移。轮作年限要根据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而定。菌核病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3~5年,有的甚至达5~7年,因此至少要进行3~5年的轮作,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土壤中的越冬菌源。若要连作提倡食葵和油葵倒茬。
2.3.1.2、深翻深浇:试验证明菌核在土层 10cm 下就很难萌发或不萌发,并且在这种厌氧环境里还可以加速菌核的腐烂进程。所以深翻至少要达到 20cm 以上,在浇秋水前要将根茬刨出,以减少初侵染源。
2.3.1.3、调节播期:葵花对菌核萌发侵染最敏感的阶段在开花期,适当提前或延迟播种可以错开这一阶段,从而达到避病的目的。
2.3.1.4、种植抗病品种:如rh118、rh3708、dk119、等早熟品种。对菌核病防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3.1.5、合理施肥,培育壮苗:在追施氮肥时,配施磷钾肥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3.1.6、拔除病株,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将病株带土挖出深埋,尽可能地减少病、健植株之间接触传染的机会。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根落叶,破坏菌核的越冬场所。
2.3.1.7、进行覆膜种植,变等距为大小垅种植:早熟杂交花葵如dk119、rh3708等大行2.4尺(80cm),小行1.2尺(40cm),株距1.2尺(40cm),亩留苗掌握在2770株左右;晚熟常规种如星火等,覆膜种植大行3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