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局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市教育系统行政工作效能,促进科室及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根据市纪委、监察局有关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教育行政效能工作实际,特制定市教育局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教育局以及履行行政职能的二级单位各科室公务员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对市教育局和二级单位公务员和工作人员行政效能监察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各科室公务员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廉洁从政情况;
(二)各科室公务员和工作人员完成市、局及科室重点工作目标情况;
(三)机关和各单位科室及公务员、工作人员履行行政审批职责的情况;
(四)机关和各单位科室公务员、工作人员管理与队伍建设情况。
第四条: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的工作要求为:
(一)机关和单位各科室应对依法从政、政务公开、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廉洁从政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管理制度,并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二)机关和单位各科室要按照局机关年度目标考核的有关要求,明确任务、责任,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三)履行行政审批职责的科室,应严格按照政务和行政审批事项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四)机关和单位各科室要按《国家公务员条例》和有关局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要求,加强对公务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促进科室及公务员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第五条: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督机制。由局机关领导和有关科室组成呼市教育局行政效能监察评估考核小组,对科室及公务员履行行政职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通过下列办法实施对机关和单位各科室及公务员、工作人员进行监察:
(一)、在市教育局党办、行政办公室和监察室设立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反馈电话(********、********);
(二)、实行基层单位、服务对象,对机关和单位科室及公务员、工作人员行政效能评议制度和意见反馈制度。每年年终由局党办、行政办公室和监察室组织评议;
(三)建立监督档案。主要包括评议情况、投诉情况及其他情况。
第六条:接投诉后,由市教育局监察室会同党办、行政办等有关科室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对机关和单位各科室及公务员、工作人员行政效能的监督,以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为基本要求,以上级部门、基层单位、社会群众评价为重要依据。
按照《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细则(试行)》,凡被投诉,经查实有以下情形之一或虽无投诉,但经认定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追究有关科室责任,并按规定视情节给予有关责任人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一)违反廉洁从政规定,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的;
(二)工作态度冷淡、生硬、蛮横及擅离职守的;
(三)对基层单位、社会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和意见置之不理,工作推倭、扯皮或者故意拖延的;
(四)办事敷衍了事,不负责任及行为不文明,影响机关形象的;
(五)上级部门、基层单位、社会群众认为工作态度不好和行政效能不高的;
(六)因工作失职,致使行政审批工作出现问题,造成影响的。
第八条:行政效能监察评估考核结果将作为对科室及公务员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履行行政职能的各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样执行本办法。
第十条:本办法由局监察室负责解释,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
第二篇:荆门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荆门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8号 【发布日期】2013-04-12 【生效日期】2013-04-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
荆门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荆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
《荆门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已经2013年2月26日市八届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2013年4月12日
荆门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保持政令畅通,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湖北省《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和《湖北省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监察机关对行政效能监察对象(以下简称监察对象)履行法定职责的效率、效益、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监察对象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等行政效能过错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活动。
第三条监察对象包括:
(一)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受行政机关委托依法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
第四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效能举报、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布受理举报、投诉的方式、方法。
对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者的处理结果,有明确检举人、控告人或者投诉人的应当告知其处理结果。第五条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视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特邀监察员参加,注重发挥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第二章行政效能监察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由本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接受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和上级监察机关的指导、监督。各级监察机关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级行政效能监察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向本级监察机关和上级行政效能监察机构报告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情况;
(二)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效能有关的检举、控告和投诉;调查处理与行政效能有关的违规行为;
(三)监督、检查、考核评估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情况;总结、推广行政机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的经验;
(四)履行监察机关确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监察机关在行政效能监察过程中,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监察对象提供与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材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二)要求监察对象对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监察对象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四)责令监察对象对其违规行为造成的损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五)责令监察对象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
(六)根据检查、调查结果提出监察建议或作出监察决定。
第三章行政效能监察范围
第九条监察对象在行政决策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行政决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或干扰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的;
(二)不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决策的;
(三)不按照集体研究决定决策的;
(四)违规干预下级行政决策的;
(五)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被依法撤销的;
(六)其他在行政决策时造成工作失误或不良影响的行为。
第十条监察对象在执行行政决策或作风建设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和交办的工作任务或者因单位内部管理不善导致工作目标任务不能完成的;
(二)在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中,作风不实、效能低下,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包庇、袒护、纵容、指使、暗示下属部门或者工作人员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行政决策的;
(四)虚报、瞒报、误报、迟报、拒报工作情况,造成重大损失的;
(五)作风纪律涣散,不遵守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影响单位工作和机关形象的;
(六)公务不节俭,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公款旅游、公款娱乐、公款吃喝、工作日午餐饮酒、公车私用的;
(七)精神不振,工作不在状态,责任心不强,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遵守公务活动、会议等工作纪律和不落实干部驻勤制度规定的;
(八)在抗御自然灾害、处理重大安全事故、防治重大疫情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工作中,消极对待,推诿责任,贻误处置,致使矛盾激化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征地拆迁、控违查违工作不力或参与违法建设的;
(十)其他执行行政决策或作风建设中贻误工作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第十一条监察对象在政务服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不落实行政效能建设基本制度,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塞责、推诿拖延,增加行政相对人办事成本或者难度的;
(二)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违规转移、委托给中介机构,搞有偿服务,从所管理的中介机构获利的;
(三)在办理行政许可、审批、登记、认证、裁决等事项时,违规要求行政相对人接受中介服务或指定中介机构为其个人或特定对象服务的;
(四)不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职能,导致中介机构严重违规违法操作或弄虚作假;或利用监管职权、影响力授意、指使、强迫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提供虚假证明的;
(五)在招商引资及对外合作工作中,对依法承诺事项不兑现落实,服务不积极主动的;
(六)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故意刁难管理服务对象,吃、拿、卡、要的;
(七)利用职权强揽工程、强揽劳务、强迫交易的,或者对强揽工程、强揽劳务、强迫交易等行为打击不力,致使社会治安和企业周边环境混乱的;
(八)其他违反政务服务管理规定,贻误工作的行为。
第十二条监察对象在实施行政审批和办理公共服务事项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对已明令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不按要求取消、下放的;
(二)擅自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增加审批前置条件和环节的;
(三)对符合审批和办理条件的事项,不予审批和办理、超过承诺时限或法定时限审批和办理的;对不符合审批和办理条件的事项,违反规定进行审批和办理的;
(四)利用单位职能或个人影响,越权干扰、影响行政审批的;
(五)对应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未做到应进必进或授权不充分,导致中心窗口和部门两头受理的;
(六)违反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相关规定,应登录电子监察系统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未及时登录,规避电子监察和不按规定办结的;
(七)未按规定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条件、办理时限等信息,或者政务公开内容不真实、不全面的;
(八)其他违反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三条监察对象在实施行政征收、行政征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不履行或者消极履行法定征收、征用职责的;
(二)无法定依据或者主体资格实施征收、征用的;
(三)应当公示而不公示征收、征用项目、标准、依据的;
(四)不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实施征收、征用的;
(五)未按规定范围、时限和标准实施征收、征用的;
(六)实施征收不按规定出具合法票据的;
(七)管理不善造成征用财物遗失或损坏的;
(八)被征收、征用单位或者个人对征收、征用有异议,不告知法定依据、救济权利和途径的;
(九)其他违反行政征收、征用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监察对象在实施行政收费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主体资格实施行政收费的;
(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
(三)不按规定出具合法票据的;
(四)不按规定实行收缴分离,挪用、坐支行政收费的;
(五)下达行政事业性收费指标或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指标与单位或个人待遇挂钩的;
(六)在年检或各项管理服务过程中搭车收费,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七)违规要求企业提供无偿劳务或者廉价劳务、违规向企业征收财物、摊派或者索取赞助费的;
(八)违规向企业借款借物、推销商品或者强迫企业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和贷款的;
(九)要求企业出资、陪同外出旅游观光的;
(十)强迫企业订购报刊、杂志、图书、音像制品以及参加经贸洽谈会等摊派活动的;
(十一)强迫企业购买指定商品或者接受指定检验、检疫、检测等服务并收费的;
(十二)违规向中介机构收取管理费,或者巧立名目变相向中介机构收费、摊派费用的;
(十三)为谋取单位和个人利益,接受被收费对象钱物,抵扣应征款项的;
(十四)被收费单位或者个人对收费有异议,不告知法定依据、救济权利和途径的;
(十五)其他违反行政收费规定的行为。
第十五条监察对象在实施行政检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不按法定程序、规定、职责实施检查的;
(二)不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实施检查的;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四)违规对企业实施检查,违规举办涉企培训、评比、达标、考核等活动的;
(五)违规设卡对过路车辆进行检查的;
(六)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的行为。
第十六条监察对象在实施行政处罚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处罚主体资格或者没有法律依据和违法事实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擅自设立行政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三)下达或变相下达行政处罚指标或将处罚指标与单位或个人待遇挂钩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进行行政处罚的;
(五)不按规定出具合法票据的,收取罚没款物不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或坐收坐支、违规使用的;
(六)违规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或者查封、划拔企业财产、资金和冻结银行帐户的;
(七)不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细化而不细化,或者实施行政处罚时滥用自由裁量权的;
(八)行政处罚行为不公开、不透明,处罚方式不当,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九)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
(十)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十一)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第十七条监察对象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过法定时限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规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失的;
(四)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封存财物的;
(五)其他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
第十八条监察对象在实施行政确认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无法定职权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实施行政确认的;
(二)无法定事实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确认的;
(三)违法向他人提供、泄露在行政确认中获知的行政相对人的个人隐私或者商业秘密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确认的行为。
第十九条监察对象在实施行政给付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不履行或者消极履行行政给付职责的;
(二)不按照法定程序、范围、标准等实施行政给付的;
(三)滞留、截留、挪用救助资金、物资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给付的行为。
第二十条监察对象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使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财政专项资金的;
(二)滞留、截留、克扣、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
(三)违反规定超概预算投资的;
(四)未经批准改变项目计划或者资金用途的;
(五)违反规定扩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标准的;
(六)虚列投资完成额或者隐瞒、挪用项目节余资金的;
(七)因项目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或者资源浪费的;
(八)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或者发生环境污染以及安全、质量事故等问题,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九)其他违反财政资金或者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监察对象在行政复议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对行政复议申请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答复的;
(二)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
(三)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
(四)其他违反行政复议规定,贻误工作或者损害行政复议申请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监察对象在委托执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对受委托执法组织监管不力或指使、纵容、暗示受委托执法组织滥用职权的;
(二)违法与受委托组织订立利益分配协议或者发生财务往来的。
第二十三条监察对象在处理内部事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一)对来文、来电、来函、电子邮件、来访等,未按规定签收、登记、审核、提出拟办意见,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报送领导批办的;
(二)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移送,置之不理的;
(三)公文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部门协商或协商未取得一致意见,不报请上级领导机关裁决,擅作决定的;
(四)未严格执行保密和文件管理规定,致使文件、档案、资料泄密、损毁或者丢失,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对外发文,未严格核对文种、文号、格式、文字等,造成不良后果或影响的;
(六)其他违反内部事务处理制度,贻误工作的行为。
第四章行政效能监察程序
第二十四条行政效能监察应当按照立项、受理、调查和处理的程序进行。监察机关可以采取检查、调查、电子监察、考核评估和公众评议等方式进行效能监察。
第二十五条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决定,确定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任务并立项。
第二十六条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受理: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投诉的;
(二)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批示的;
(三)新闻媒体曝光的;
(四)工作检查、电子监察和考核评估中发现的;
(五)其他需要进行效能监察的。
第二十七条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和受理,应当报本级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涉及全局性重大效能监察事项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二十八条行政效能监察的检查、调查,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查清事实,并提交检查或者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监察机关开展检查前,应当向监察对象送达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但不宜提前通知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电子监察和评估、评议的结果,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并督促落实,或者作出其他相应的处理。
第五章行政效能监察责任追究
第三十条行政效能监察责任追究的方式为:
(一)批评教育;
(二)诫勉谈话;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通报批评;
(五)责令公开道歉;
(六)停职检查;
(七)调离岗位;
(八)引咎辞职或者责令辞职;
(九)免职;
(十)辞退或者解聘。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合并使用。
监察对象受到第(四)至第(七)项处理的,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第(七)项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第(八)、(九)项处理的,考核为不称职,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受到调离岗位及以上处理的,同时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
受到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追究并且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单位,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并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直至停职检查或者调离岗位处理。
对已经违反政纪或者触犯国家法律的,依照政纪或者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具有本办法第九条至第二十三条所列情形,且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责任追究:
(一)干扰、妨碍责任追究事项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拒不认错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一年内被追究责任两次以上(含两次)的;
(五)有其他从重或加重责任追究情节的。
第三十二条具有本办法第九条至第二十三条所列情形,且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责任追究:
(一)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挽回损失或者消除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责任追究事项调查,并主动承担责任的;
(三)有其他从轻或减轻责任追究情节的。
第三十三条具有本办法第九条至第二十三条所列情形,且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免予责任追究:
(一)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监察对象难以识别,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致使监察对象理解错误的;
(三)因不可抗力致使行政效能过错行为发生的。
第三十四条监察对象对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追究不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湖北省《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6月26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荆门市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荆政发[2006]18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青海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青海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2013年5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5月10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97号公布自2013年6月15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提高行政效能,增强行政机关执行力和公信力,规范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依法对监察对象履行法定职责的效率、效益、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支持监察机关做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上级监察机关应当对下级监察机关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的安排,编制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确定行政监察工作重点,并组织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六条监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监察机关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行政效能监察、政务督查和目标考核联动工作机制。
第八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效能举报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妨碍行政效能的行为,有权向监察机关举报。监察机关应当受理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监察机关应当将查处情况向举报人回复。行政效能投诉依照《青海省行政效能投诉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监察机关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制度;
(二)检查、调查处理影响行政效能的事项和行为;
(三)组织开展行政效能考核评估;
(四)受理行政效能举报、投诉;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监察机关依法对下列对象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一)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人员;
(二)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
(三)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四)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管理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五)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县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还对本辖区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的公务员以及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第十一条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下列事项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决定、指示、命令情况;
(二)落实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情况;
(三)遵守行政程序规定、合理行政情况;
(四)提供公共服务情况;
(五)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情况;
(六)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要求情况;
(七)需要监察的其他行政效能事项。
第十二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立项制度。
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时,监察机关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应当填写《监察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申请表》,报行政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
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确定的行政监察事项,以及其他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应当填写《监察机关重大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备案表》,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行政监察机关在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时,应当组织两人以上的检查组或者调查组。检查或者调查人员开展检查或者调查时应出示相关证件。
第十四条行政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或者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检查、调查工作。
第十五条监察机关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暗访、考核评估等方式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鼓励监察机关采取电子监察方式实施行政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能监察效率。第十六条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时,有权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监察对象提供与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和其他有关材料;
(二)要求监察对象就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采取摄像、拍照、录音、复制等形式调查收集相关行政效能监察的证据;
(四)责令监察对象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规定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七条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听取监察对象的陈述和申辩,查清问题及原因。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作出监察报告,监察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监察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行政效能监察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四)监察对象应当承担的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
(五)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等意见。
第十九条监察机关根据监察报告,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并以书面形式送达监察对象。
重要的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
第二十条监察对象应当自收到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监察决定或者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通报监察机关。
监察对象对监察决定不服或者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监察机关应当对监察对象执行监察决定和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十二条监察对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说明情况,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人民政府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不力的;
(二)违反程序作出行政决定或者实施行政管理的;
(三)违法、违纪行政,损害群众利益的;
(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引发社会矛盾的;
(五)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处置失当的;
(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办事拖沓的;
(七)不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要求的;
(八)其他影响行政效能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监察对象拒不配合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依法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处分。
第二十四条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3年6月15日起施行。
第四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效能监察办法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效能监察办法的通知
阿府发〔2011〕11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卧龙管理局: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效能监察办法》已经十届州人民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健全监督机制,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阿坝州辖区内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监察机关依法对监察对象的工作效率、效果、效益等进行监督的活动。
第四条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应当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行政效能监察与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根据工作需要,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办理下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
第六条 监察机关重点对下列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和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不遵守和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规定的;
(二)不贯彻执行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的;
(三)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
(四)不按照规定实行政务公开,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知情权的;
(五)不落实“三项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增加行政管理相对人办事成本或者难度、不按照时限和质量要求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扯皮的;
(六)应当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而未纳入的;
(七)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者配合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工作,造成工作延误的;
(八)不文明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九)其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损害行政效能的行为和事项。
第七条 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监察事项涉及人员进行询问;
(二)列席与监察事项有关的会议;
(三)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进行查阅以及予以复制;
(四)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五)责令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六)对监察事项涉及的有关场所、物品和行为进行实地勘查、调查或者监督,根据工作需要提取现场的文字资料、图片或者进行摄像;
(七)责令被监察部门和人员对其违法违纪行为造成的损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八条 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采取日常监察和专项监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 监察机关开展日常监察应当包括下列方式:
(一)随机监察。通过明查暗访、查阅资料、现场监督等方式对监察对象的行政效能情况进行随机监察;
(二)电子监察。运用电子监察系统对监察对象依法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实时监察;
(三)评议评估。组织社会各界对监察对象行政效能情况进行评议评估;
(四)现场监督。对行政机关依法实施的重大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实施过程进行现场监督;
(五)跟踪督查。对监察对象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推进中的行政效能情况跟踪督查;
(六)例行监察。对行政机关可能影响行政效能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例行监察,督促整改和建章立制;
(七)受理投诉。采取多种形式,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监察对象在工作中影响行政效能的问题和行为的投诉,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条 监察机关按照下列程序开展行政效能专项监察工作:
(一)确定监察事项;
(二)制定监察工作方案;
(三)发出监察通知书;
(四)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实施监察,提交监察报告;
(五)根据监察结果,进行责任追究、作出监察建议或者监察决定。
第十一条 监察机关根据下列情况确定行政效能专项监察事项:
(一)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三)本级人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专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行政效能的问题。
专项监察事项的确定,应当经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重要监察事项的确定,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 监察机关制定的行政效能专项监察工作方案应当包括时间安排、具体步骤、工作要求、人员分工等内容,经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监察机关向被监察单位发出行政效能专项监察通知书,应当载明专项监察的主要内容、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由监察机关负责人签发。
第十四条 监察机关组织实施行政效能专项监察,应当组成两人及两人以上的监察组,可以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以及民主党派、社团组织、专家等有关人士参加。监察组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查清问题及原因。监察组应当提交专项监察书面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五条 监察机关应当根据行政效能专项监察结果,进行责任追究、作出监察建议或者监察决定等处理。作出重要监察建议或者重要监察决定,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第十六条 实施行政效能专项监察,采取以下方式依法追究责任:
(一)责令公开道歉;
(二)停职检查;
(三)引咎辞职;
(四)责令辞职;
(五)免职。
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责任追究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实施,提出监察建议涉及组织处理的,按照有关规定
执行。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责任追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理:
(一)受到行政责任追究后一年内,又因行政效能问题应当受到责任追究的;
(二)干扰、阻碍调查处理的;
(三)对投诉举报人打击、报复的。
第十八条 主动发现错误并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责任追究对象依照有关规定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对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起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申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有关部门无正当理由的,应当采纳。
第二十条 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时,监察人员应当向监察事项涉及的单位或者个人出示《四川省人民政府监察证》。
第二十一条 对阿坝州辖区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阿坝州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第五篇:甘肃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 93 号
《甘肃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已经 2012 年 10 月 25 日省人民政府 第 116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省 长 刘伟平
2012 年 10 月 30 日
甘肃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总
则
为了规范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
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效能监察。第三条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领 行法定职责的效率、效果、效益情况进行的监察活动。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政务 服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优化政务环境,提升工作效率,保障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有效开展。
—1—
本办法适用于对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机
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监察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领导下,负 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监督,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应当坚持依法有序、实事求是、纠建
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促进机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并举、惩教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第八条
职责和权限
监察机关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制度;
(三)受理行政效能投诉;
(四)调查处理影响行政效能的事项,依法作出监察建议或者监 察决定;
(五)组织开展行政效能考核评估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进行监察:
(一)对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决定、指示、命令执行不力,影响政令畅通的;
(二)违法决策或者决策失误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三)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力,反应迟缓,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 化的;
(四)不按国务院、省政府要求,明确、集中行政审批职能,精 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影响或者阻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
(五)在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中,推进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 市场建设不力,影响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的;
(六)在政务环境建设上,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创新审批服务方 式不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
—2—
(七)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拖拉推诿、敷衍塞责、效率 低下,损害群众利益、政府形象的;
(八)不按规定实施政务公开、履行告知义务和服务承诺的;
(九)执行公务态度蛮横、故意刁难,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 正当利益的;
(十)违反法定条件、程序和时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十一)无法定依据、不按法定范围和时限,擅自增设项目或者 违反财政票据管理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征收的;
(十二)不按法定依据、权限、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 行政给付,损害公民、法人和组织合法权益的;
(十三)在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和大额资金使用、政府采购 中,违反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的;
(十四)未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 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的;
(十五)其他影响行政效能的情形。第十条 监察机关在行政效能监察中,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监察对象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 目等,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二)要求监察对象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监察对象纠正或者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 纪律的行为,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三章
第十一条
监察程序和方式
监察机关根据下列情况确定行政效能监察事项:
(一)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三)本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专项财政资金使用;
—3—
(四)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效能问题;
(五)其他需要监察的事项。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对重要事项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按照规定立项,并 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制定工作方案。方案包括监察 监察机关在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前,应当向有关单位发 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目的、对象、内容、步骤、方法、措施等。出监察通知,但不宜提前通知的除外。监察通知应当载明监察的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第十五条 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 行政机关、社团组织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及有关社会人士参加,可以设立监测点、聘请 监察员进行监督、评议。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监察机关可以采取日常检查、专项监察、受理投诉和 日常检查可以采取例行检查、现场监督、跟踪督查、专项效能监察主要适用于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建 案件调查等方式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考核评估、电子
监察等方式。设、专项资金和大额资金的管理使用、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效能突 出问题、突发事件处置等。第十九条 的反映渠道。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 监察机关调查涉及行政效能方面的案件时,应当有两 行政效能监察结束后,一般应当提交工作报告。报 人以上参加,并出示行政监察证。告内容应当包括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处理意见及依据、改进工作意见建议等。第二十二条 监察机关应当根据行政效能监察的情况,提出监察
—4—
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效能投诉制度,按照属地
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
建议或者作出监察决定。重要的监察建议或者决定,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上级监 察机关备案。对不属于行政效能监察的事项,监察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移送有关 职能机关或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对举报人、投诉人的情况应当保密,不得泄 露举报人、投诉人的情况。
第四章
第二十四条
责任追究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第九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对单
位领导班子按照下列方式追究责任:
(一)行政效能告诫;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通报批评。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第九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对有 关责任人员按照下列方式追究责任:
(一)行政效能告诫;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停职检查;
(六)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七)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六条 资格。工作人员一年内被追究责任两次以上的,考核应当确定为基 本称职以下档次。
—5—
被追究责任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
第二十七条
有关责任人员拒绝纠正错误,干扰、阻挠行政效能
监察工作,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有关责任人员积极配合调查,主动发现并纠正错误、因不可抗力或者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导致行政机 减轻损失或者未造成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责任追究。关工作人员作出错误判断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可以不追究责任。监察对象对责任追究中的处分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 政处分决定之日起 30 日内,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监察机关应当在 60 日内依法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第三十一条 刑事责任。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 职守、泄露秘
密的,依法依纪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