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
湖北省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
第349号
《湖北省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已经2011年12月5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国生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保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以下简称监察机关)依法对监察对象履行法定职责的效率、效益、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支持监察机关做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监察对象应当自觉接受监察机关的行政效能监察。
第四条各级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上级监察机关应当对下级监察机关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监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不受其他任何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机关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或者其他人员参与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第七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效能举报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任何妨碍行政效能的情形,有权向监察机关举报。
监察机关应当对举报事项和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实名举报的,监察机关应当将查处情况向举报人回复。
第八条监察机关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行政效能监察、政务督查和目标考核联动工作机制。
第九条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的安排,确定年度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条监察机关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和各项制度;
(二)检查、调查处理影响行政效能的事项和行为;
(三)组织开展行政效能考核评估;
(四)受理行政效能举报;
(五)总结、推广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经验;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监察机关依法对下列对象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一)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人员;
(二)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
(三)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四)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五)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县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还对本辖区所属的乡级人民政府的公务员以及乡级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第十二条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下列事项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一)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的情况;
(二)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行政管理活动中遵守行政程序的情况;
(四)其他需要进行行政效能监察的事项。
第十三条监察机关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调查、考核评估和电子监察等方式,对监察对象进行行政效能监察。
第十四条监察机关在行政效能监察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监察对象提供与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材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二)要求监察对象就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监察对象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四)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十五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制度。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前,监察机关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工作机构应当填写立项申请表,报本级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
重大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的立项,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监察机关开展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前,应当向监察对象送达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但不宜提前通知的除外。
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应当载明检查的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并由本级监察机关负责人签发。
第十七条监察机关开展检查或者调查时,应当成立由两名以上检查或者调查人员组成的检查或者调查组。检查或者调查人员开展检查或者调查时,应当出示相关工作证件。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和考核评估结果,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并以书面形式送达监察对象。
重要的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监察对象应当自收到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监察决定或者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通报监察机关。
监察对象对监察决定不服或者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监察机关应当对监察对象执行监察决定和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十一条监察对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说明情况,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程序进行行政决策的;
(二)对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执行不力的;
(三)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四)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作为、乱作为的;
(五)未能按时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的;
(六)对有关举报应当受理而不受理,或者受理后不及时处理的;
(七)其他影响行政效能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效能监察(试行)办法
XXX分公司 效能监察(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效能监察工作,完善管理,促进经营管理者正确履行职责,提高企业效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XXX分公司。
第三条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以下简称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第四条 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以下标准:
(一)合法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规定接受监督;
(二)合规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
(三)合理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在职责权限内的合理裁量,必须符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
(四)时限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对有特殊时限要求的管理事项不得擅自延长或者缩短时限。
第五条 效能监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围绕企业经营中心,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促进建立节约型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效益。
(二)依法监察原则。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执纪必严,激励守法合规行为。
(三)实事求是原则。重调查研究、重证据,客观公正。
(四)协调统一原则。监察与纪检、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相协调;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与服务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促进制度建设与提高企业效能相统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教育与奖惩相统一。
第二章 效能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体系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人事管理权限或者企业产权关系,依据“统一要求、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工作责任体系,形成在企业党政领导下,由主要经营管理者负责、监察机构组织协调和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效能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七条 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负责本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主要责任是:
(一)明确效能监察的分管领导,建立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经营管理中的综合监督作用,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二)按本企业人事管理权限确定本企业效能监察的范围和应当接受检查的经营管理者,批准效能监察立项、工作报告、监察建议和决定等重大事项,定期听取本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三)建立健全企业监察机构,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配置与监察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察人员,为本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第八条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部署并指导和组织检查所属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协调效能监察工作关系,处理与效能监察工作有关的重大事宜。
第九条 企业监察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本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本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有关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提出效能监察立项意见,负责本企业的效能监察日常工作;
(二)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与效能监察工作,与审计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综合监督力量;
(三)根据选定项目,建立相应的效能监察项目检查组,实行效能监察项目负责制;
(四)受理对效能监察决定有异议的申请,并组织复审;
(五)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理论研讨、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六)完成本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企业相关部门在效能监察工作中负有参与配合、通报相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的义务;并负责落实针对本部门的效能监察建议或决定,以及向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意见、建议。
第十一条 效能监察项目检查组具体负责效能监察项目的实施。
第十二条 效能监察项目检查组成员负责效能监察项目的检查。效能监察项目检查组成员应当熟悉效能监察业务,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公正廉明。
第三章 效能监察的任务、权限和方式
第十三条 效能监察的主要任务是:
(一)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完成经营管理目标任务的情况,促进企业加强执行力,维护指令畅通;
(二)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现行为偏差和管理缺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会同相关部门提出监察建议或决定的意见,加强内部管理监控;
(三)按规定参与调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造成资产损失的问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避免和挽回资产损失;
(四)按规定参与调查处理企业发生的重大、特大责任事故,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五)按规定及时将发现的违法违规违纪线索,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督促企业依法经营和经营管理者廉洁从业;
(六)督促监察建议或决定的落实,纠正经营管理者行为偏差,总结推广管理经验,健全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完善企业
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四条 企业监察机构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有下列权限:
(一)要求被检查管理者报送与效能监察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对效能监察项目的相关情况作出解释和说明;
(二)查阅、复制、摘抄与效能监察项目相关的文件、资料,核实效能监察项目的有关情况;
(三)经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批准,责令被检查的管理者停止损害企业资产、企业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四)建议相关部门暂停涉嫌严重违法违规违纪人员的职务;
(五)效能监察人员可以列席与效能监察项目有关的会议; 第十五条 效能监察可以采用下列监察方式:
(一)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点、难点,针对资产管理的风险因素和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等,开展单项或者综合事项的效能监察;
(二)针对企业业务事项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或重点环节,开展事前、事中、事后或全过程的效能监察;
(三)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第四章 效能监察基本程序
第十六条 效能监察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效能监察项目、实施准备、组织实施、拟定监察报告、作出监察处理、跟踪落实、总结评审和归档立卷等。
第十七条 效能监察项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一)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效能监察项目;
(二)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直接指定效能监察项目;
(三)监察机构调查分析,研究拟定并报批效能监察项目。
第十八条 效能监察实施准备的主要过程是:
(一)成立效能监察项目检查组,检查组成员以效能监察人员为主,相关部门派人参与,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员参加,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效能监察项目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不得作为检查组成员;
(二)对效能监察项目检查组成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制度的培训;
(三)收集整理监察依据,理清监察项目的主要业务流程和关键岗位权限,找准主要监察点,明确监察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制订实施方案;
(四)向被检查的经营管理者所在部门(单位)发送效能监察通知,相关部门(单位)应当提供效能监察必需的工作条件。
第十九条 效能监察组织实施的主要内容是:
(一)向被检查的经营管理者所在部门(单位)通报实施效能监察的目的、要求和相关事宜;
(二)依据效能监察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有关经营管理者进行检查;
(三)检查效能监察项目有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完成管理目标任务的情况;收集与监察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和事实陈述;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现行为偏差和管理缺陷;
(四)向被检查的经营管理者及其所在部门(单位)通报检查情况,听取其意见,并予以确认;
(五)会同相关部门对发现的行为偏差和管理缺陷进行分析,并查找其在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的存在原因,研究提出监察建议或决定的意见。
第二十条 效能监察项目实施后,效能监察项目检查组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拟定效能监察报告,并报本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批准。效能监察报告内容包括监察依据、检查过程、发现的行为偏差和管理缺陷、管理控制制度分析和监察建议或决定意见等。
第二十一条 监察机构对监察中发现的需要追究党纪处分或者法律责任的问题,按权限报批后,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对涉及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问题,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对需要进行监察处理的,经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批准后,下达监察建议或者监察决定。
第二十二条 监察机构应当对监察建议或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整改意见的落实,及时将效能监察结果及整改情况抄送给企业各监督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使用。
第二十三条 企业每年9月底要对全年效能监察工作进行总结,报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和上级监察机构。
第二十四条 已经完成的效能监察项目资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第五章 监察建议和决定
第二十五条 监察机构在效能监察工作中,对查明的下列尚不够作出纪律处分的行为偏差事实,报批后,下达整改监察建议:
(一)不执行、不正确执行或者拖延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以及重要决策、决议、决定等,应予纠正的;
(二)不执行、不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或存在管理缺陷的;
(三)经营管理决策、计划、指令以及经营管理活动不适当,应予纠正或应予撤销的;
(四)违反本企业选人、录用、任免、奖惩工作原则和程序,决定明显不适当的;
(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相关规定,需要予以经济赔偿的;
(六)其他需要提出监察建议的。
第二十六条 监察机构在效能监察工作中,对查明的下列尚未涉嫌犯罪的违规违纪事实,报批后,作出监察处分决定: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应当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的;
(二)不按规定追缴,或者不按规定退赔非法所得的;
(三)已经给企业资产或企业利益造成损害,未采取补救措施的;
(四)其他需要作出监察处分决定的。
第六章 奖励与惩处
第二十七条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对效能监察工作中发现的下列机构和人员,可以按规定建议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正确履行职责,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和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
(二)监察机构认真开展效能监察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三)监察人员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有效制止违法违规违纪行为,避免或挽回重大企业资产损失,贡献突出的;
(四)控告、检举重大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有功人员;
(五)其他应当奖励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八条 被检查的经营管理者及其所在部门(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企业按人事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主管负责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拒不执行监察决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
(二)阻挠、拒绝监察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
(三)拒绝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四)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五)利用职权包庇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
(六)其他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
第二十九条 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企业根据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玩忽职守,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二)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的;
(三)利用职权包庇或者陷害他人的;
(四)滥用职权侵犯他人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
(五)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
(六)其他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安康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试行)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康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安康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称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监察机关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本级人民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影响行政效能的问题和行为进行检查或调查,并根据检查或调查结果,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的活动。
第四条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 市监察局负责市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市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人员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各县区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各自行政辖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各行政机关效能监察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监察、督查、人事、审计、统计、法制、目标管理等部门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第六条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应当遵循行政效能监察与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行政效能监察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 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行政效能建设情况;
(三)受理涉及行政效能的行为或事项的投诉举报;
(四)检查、调查监察对象在行政活动中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和问题;
(五)根据检查、调查或评议考核结果,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行政问责或提出处理意见、建议;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监察机关对检查或调查行政效能事项所涉及的人员有权进行询问,有权要求监察对象就检查或调查事项作出解释和说明或提交自查报告,有权查阅、复制与检查或调查行政效能事项有关的文件、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资料,必要时,检查或调查人员可以列席被检查或调查单位的有关会议,了解有关情况。
第九条 不配合或阻挠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监察机关可以责令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依纪依法处理。
第三章 行政效能监察内容
第十条 监察机关应突出重点,区别不同情况,对监察对象的下列行为或事项进行效能监察。
(一)贯彻落实中、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不力的;
(二)不执行或者不正确执行上级的决定、指示、命令,贻 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完成工作目标责任不力的;
(四)政府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不力的;
(五)不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决策的;
(六)在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浮躁、懒散作风,影响工作和损害群众利益的;
(七)不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塞责,工作质量差和效率低的;
(八)涉及多个部门工作,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相关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工作,贻误工作的;
(九)虚报、误报、拒报、瞒报、迟报工作情况造成重大损失的;
(十)对于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疫情以及其他突发性事件,未按有关应急处置方案的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有效进行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一)执行公务不文明,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十二)不按照规定实行政务公开,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知情权的;
(十三)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事项而未纳入的;
(十四)无法定依据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幅度罚款、收费的;
(十五)强制、误导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依据的前置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费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
(十六)违法实施行政征收以及不履行或者消极履行行政征收职责的;
(十七)实施罚款、收费、征收不开具或者未按规定开具合法票据的;
(十八)不按规定将罚没收入和征收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
(十九)无行政检查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二十)其他损害行政效能的行为或事项。
第四章 行政效能监察程序和方式
第十一条 监察机关根据下列情况确定行政效能监察事项:
(一)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及重大投资项目、专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等情况;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行政效能问题的投诉。
第十二条 监察机关采取下列方式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一)对监察对象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二)对监察对象履行某项职责、开展某项工作、作出某项行政行为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对行政效能投诉反映的问题和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严重影响行政效能的案件进行调查;
(四)对监察对象进行考核评议;
(五)通过建立监测点和聘请监督员对监察对象进行监督、测评。
第十三条 监察机关初步确定行政效能监察事项后,填写《监察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申请表》,提请监察机关负责人审批。
重要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后,应当填写《监察机关重要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备案表》,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前款所称重要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是指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确定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以及其他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
第十四条 行政效能监察分为立项、实施、处理等阶段,可以采取受理投诉和检查、调查、电子监察、评估、评议等方法。
第十五条 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制定方案,并经行政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的;
(二)对象和内容;
(三)方法、步骤和措施;
(四)人员组成;
(五)时间安排;
(六)工作要求;
(七)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十六条 行政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前,应当向被监察单位和监察事项涉及的单位送达行政监察机关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但不宜提前通知的除外。
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应当载明检查的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对涉及范围较广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监察机关可以视情况将检查方案一并通知被检查单位。
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应当由行政监察机关负责人签发。
被检查单位必须认真配合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第十七条 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查清事实,实事求是地提交检查或者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检查或者调查报告应当同时对被监察部门和相关人员提出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检查或者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或者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三)有关机关及人员的责任;
(四)处理依据、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十八条 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和评估、评议的结果,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作出重要监察决定或提出重要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
对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构应当跟踪了解,督促落实。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监察对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行政效能的,对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领导班子诫勉谈话或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建议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处理;对有关责任人员,应当视情节轻重按照下列方式追究行政效能责任:
(一)行政效能告诫或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限期调离工作岗位;
(五)停职检查;
(六)免职或者责令辞职;
(七)辞退或解聘;
(八)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本款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使用,并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主管机关作出。
监察机关在实施效能监察中发现有违法违纪事实需要给予党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程序办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 监察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受到行政效能责任追究一年内,又因影响行政效能行为应当受到追究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或调查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有其他从重、加重处理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 监察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主动承认、陈述行政过错行为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主动承担责任或主动纠正行政过错行为的;
(四)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五)有其他从轻、减轻处理情形的。
第二十二条 监察对象主动发现并纠正错误、未造成或者减轻损失及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行政效能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应当在作出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决定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决定书送达监察对象,并依照管理权限,抄送相关的部门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有明确投诉人的,还应当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四条 监察对象对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对复查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复查、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五条 监察机关对受理的不服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决定的申诉,经复查、复核认为原决定不适当的,可以在职权范围内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或者建议原决定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第二十六条 监察人员在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效能监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至2013年10月1日失效。
第四篇:成都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成都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成都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第160号
《成都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已经2009年7月9日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葛红林
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成都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推进依法行政,改善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能,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和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术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监察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行为的效率与质量情况所实施的检查、调查、纠正、问责等活动。
第四条(遵循原则)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应当坚持行政效能监察与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监察职责)
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机关行政效能和软环境建设情况;
(三)受理涉及行政效能和软环境问题的投诉举报;
(四)检查、调查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和问题;
(五)根据检查、调查或评议考核结果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行政问责或提出处理意见、建议;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监察重点)
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时,重点检查、调查下列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和事项:
(一)不按规定贯彻落实或违背上级政策、决定的;
(二)不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对管理事项不按规定制定执行措施、做出行政决定的;
(三)不按规定实行政务公开,损害行政相对人知情权的;
(四)不落实首问负责制度,增加行政相对人办事成本或难度的;
(五)不落实限时办结制度,推诿拖延的;
(六)不落实工作制度,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按时限和质量要求完成的;
(七)应当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而未纳入的;
(八)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等不按规定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的;
(九)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配合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工作,造成工作延误的;
(十)不文明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十一)其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损害行政效能的事项。
第七条(工作方式)
行政效能监察以日常监察和专项监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监察包括受理投诉和检查、调查、暗访、评估,以及运用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控等方式。
监察机关可以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以及民主党派、社团组织、市民代表等有关人士参加行政效能监察。
第八条(行政效能投诉)
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效能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布受理投诉、举报的方式、方法。
第九条(行政效能评估)
监察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效能考核评估制度,与社会评价和软环境测评一并进行,促进行政机关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第十条(专项监察立项)
监察机关主要根据下列情况确定行政效能专项监察事项:
(一)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三)本级人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专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损害行政效能的问题。
第十一条(专项监察批准和备案)
行政效能专项监察事项的立项由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重要专项监察事项的立项,还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专项监察实施)
实施行政效能专项监察应当制定方案,并经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专项监察通知)
实施行政效能专项监察,应当向被监察的单位发出行政效能专项监察通知书。通知书应当载明主要内容、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通知书由监察机关负责人签发。对涉及范围较广的行政效能专项监察事项,监察机关可以视情况将专项监察方案一并通知被监察的单位。第十四条(专项监察报告)
实施行政效能专项监察,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查清问题及原因,听取被监察的单位和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实事求是地提交监察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
监察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检查或调查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被监察的单位和人员的主要责任,处理依据、意见,以及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的建议。第十五条(效能监察结果处理)
监察机关根据效能监察结果,开展行政问责,作出监察建议、监察决定等处理。作出重要监察建议或重要监察决定,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第十六条(行政问责方式)
依据《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
制度》、《四川省行政效能告诫办法(试行)》等规定,由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采取以下方式实施行政问责:
(一)行政效能告诫或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公开道歉;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五)调离工作岗位;
(六)停职检查;
(七)免职、降职或责令辞职。
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监察机关实施问责提出监察建议涉及组织处理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问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从重或加重处理情形)
有下列情形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受到行政问责后一年内,又因行政效能问题应当受到责任追究的;
(二)干扰、阻碍调查处理的;
(三)对投诉举报人打击、报复的。
第十八条(从轻或减轻处理情形)
主动发现错误并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行政问责。
第十九条(行政问责救济)
被问责人员对行政问责不服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审、复核和申诉。
第二十条(行政问责结果运用)
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应当将行政问责结果抄送同级公务员主管机关,任免机关作出的行政问责结果还应当抄送同级监察机关,作为公务员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2004年4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成都市国家公务员行政效能投诉和告诫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青海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青海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
(2013年5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5月10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97号公布自2013年6月15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提高行政效能,增强行政机关执行力和公信力,规范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依法对监察对象履行法定职责的效率、效益、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支持监察机关做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上级监察机关应当对下级监察机关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的安排,编制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确定行政监察工作重点,并组织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六条监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监察机关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行政效能监察、政务督查和目标考核联动工作机制。
第八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效能举报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妨碍行政效能的行为,有权向监察机关举报。监察机关应当受理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监察机关应当将查处情况向举报人回复。行政效能投诉依照《青海省行政效能投诉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监察机关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制度;
(二)检查、调查处理影响行政效能的事项和行为;
(三)组织开展行政效能考核评估;
(四)受理行政效能举报、投诉;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监察机关依法对下列对象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一)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人员;
(二)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
(三)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四)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管理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五)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县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还对本辖区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的公务员以及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第十一条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下列事项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决定、指示、命令情况;
(二)落实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情况;
(三)遵守行政程序规定、合理行政情况;
(四)提供公共服务情况;
(五)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情况;
(六)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要求情况;
(七)需要监察的其他行政效能事项。
第十二条监察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立项制度。
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时,监察机关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应当填写《监察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申请表》,报行政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
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确定的行政监察事项,以及其他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应当填写《监察机关重大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备案表》,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行政监察机关在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时,应当组织两人以上的检查组或者调查组。检查或者调查人员开展检查或者调查时应出示相关证件。
第十四条行政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或者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检查、调查工作。
第十五条监察机关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暗访、考核评估等方式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鼓励监察机关采取电子监察方式实施行政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能监察效率。第十六条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时,有权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监察对象提供与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和其他有关材料;
(二)要求监察对象就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采取摄像、拍照、录音、复制等形式调查收集相关行政效能监察的证据;
(四)责令监察对象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规定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七条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听取监察对象的陈述和申辩,查清问题及原因。
第十八条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作出监察报告,监察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监察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行政效能监察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四)监察对象应当承担的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
(五)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等意见。
第十九条监察机关根据监察报告,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并以书面形式送达监察对象。
重要的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
第二十条监察对象应当自收到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监察决定或者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通报监察机关。
监察对象对监察决定不服或者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监察机关应当对监察对象执行监察决定和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十二条监察对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说明情况,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人民政府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不力的;
(二)违反程序作出行政决定或者实施行政管理的;
(三)违法、违纪行政,损害群众利益的;
(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引发社会矛盾的;
(五)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处置失当的;
(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办事拖沓的;
(七)不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要求的;
(八)其他影响行政效能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监察对象拒不配合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依法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处分。
第二十四条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3年6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