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小结

时间:2019-05-15 07:5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小结》。

第一篇:政治小结

一、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

a.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

b.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a.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为什么?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绿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样?

a.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整理。

c.要注意实际情况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变化性

d.要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

人的意识既可以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通过实践可以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

所以,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六,真理的(客观性相对性具体性)要求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更要求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二篇:政治理论学习小结

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结

离开企业来到学校工作已有三个多月,在这三个多月的工作中,渐渐的体会到教师这份职业所肩负着的重要使命。为了能胜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因此对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在企业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校工作,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了国家在201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

《规范》全文虽然只有几百个字,但可谓字字珠玑,它凝聚了无数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自身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包含了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年轻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要求。

首先,爱国守法是对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教导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因为这是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要很好地完成这项使命,首先自己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丰富的法律知识。这就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知识的学习。另外,《规范》明确要求高校教师“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抵制有损国家利益和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敬业爱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师的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统一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还要以自己的道德言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学生思想上、生活上的益友。高校教师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更要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还要注重科研,使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积极发挥科研成果对生产的推动作用。针对部分高校教师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甚至一些高校教师学术科研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规范》明确提出高校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要“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的职能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发展的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各高校都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尽最大努力为社会提供服务。我院作为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方式就更为直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树立“清廉从教”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为学生做表率,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以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的形象去影响、熏陶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体现价值。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看到学生的成长、成就,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这种幸福感是很多其他职业不能比拟的。

第三篇:考研政治小结

唯物史观

1、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其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3、生产力中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最具有决定性力量是是劳动者

4、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6、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

7、唯心史观特点:只看到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未看到其背后的物质根源;把历史看成是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错误地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8、只有当上层建筑“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它才是先进的,否则就是落后的,而任何上层建筑都要帮助自己的经

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不能以此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还是落后的。

9、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都由经济基础决定。但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建立起来,一旦建立就作为巨大的政治力量制约影响着思想上层建筑。

10、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上层建筑本身有不完善的地方,必须改革;上层建筑形成后具有相对独立性,变化缓慢,必须改革;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有矛盾,不能完全同步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必须改革。

11、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任何历史时代,人们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都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还要看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第二位的,是从属于并受制于人们群众作用的。

12、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的,主要体现为经济关系,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性。可以总结为,人的本质具有多方面性、是不断变化的,主要有经济关系决定。

认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哲区分于所有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哲学的根本观点就是实践。

2.在认识论中,分别对立的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即两条根本对立路线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3.认识起源于经验,这种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4.人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有所差别,这说明感性中渗透着理想认识;黑格尔说,对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

涵是不同的,这说明理性中渗透着感性认识。

5.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重要性;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重要性,认为感性经验最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6.汉代杨雄说“万物纷坛,则悬诸天;众言混乱,则折诸圣。”这种观点是一种主观真理观。是唯心主义真理观,并没有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存

在的关系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8.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持反映论原则;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都持先验论原则,唯心主义认识论割裂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关系。

9.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是所有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共性。能动的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

及认识过程的辩证法。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以及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识论也承认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1.※马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而实践决定认识表明实践高于认识。如果认为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把实践等同于认识,是知行合一观,是错误的。

12.“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这句名言,闻之,见之是感性认识,知之是理性认识,行之是实践,学至于行是说认识的目的是实践。这句话在认识论上具有辩证法思想,看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并且明确理想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实践高于认识,看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因为真理的相对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具有不确定性。

14.真理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承认客观真理,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1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种观点抹杀了是非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

16.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是完美无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种观点是教条主义、绝对主义真理观。17.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②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另外,价值不是

自然、现成的关系,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主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主体性表现在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18.追求真理和取得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强调主观符合客观规律,价值原则强调客体满足主题的需要(有用性)。价值原则体现主体性,真理原则体现客体性;价值原则体现了人活动的目的性,真理原则体现了人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的多样性,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的统一性。价值和真理原则都具有历史性。19.认识的至上性是指人类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无限的、绝对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类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有限的、相对的。所以,人类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分别是人的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表现,是真理的不同性质而非不同部分。这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关系比较全面的表述。20.感性认识是理想认识的基础,理想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唯物论

1)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是指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2)哲学家杜林曾经提出过一个论断,即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观点是试图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折中主义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以前,在理论体系上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5)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6)“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运动是一种精神运动。

7)“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时间的一维性;“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天不变,道亦不变”否定了运动,为形而上学观点。“风定花犹落”也是指静中有动。

8)“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是相对主义运动观。另外,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不能说两者既是绝

对的,又是相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体现时间的一维性。

10)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在于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性也可以是意识活动的特征。

11)“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意识就是一块白板,可以画最好的蓝图(否认了意识的主观性),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12)拔苗助长,无中生有。是在不尊重客观规律条件下谈意识能动性,错误。

13)鬼神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虚幻反映,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它的“原型”,不是头脑自生的。

14)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这种相互作用既不同于一般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是既限定又超越的关系。

15)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由实践决定的而不是简单由人决定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物质的产物,是由物质派生的,但它又不是物质本身。

辩证法

1)我们必须通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这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2)矛盾的转化是向各自对立面的方向转化。3)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都表现本质,真象正确地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

4)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5)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说明只有在经济上有了大发展,才可以带动其它方面更好的发展,因此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6)独立自主是内因,对方开放是外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马政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部门内部的竞争决定的,部门与部门间的竞争形成的是平均利润。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即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其价值量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的缩短只能增加商品总数量。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不变。商品价值总量等于商品数量与单位商品价值的乘积,在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数量增加,则价值总量增加。而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增加。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当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但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那么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则不会变化。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为条件的,这就决定了生产劳动同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性质,这样就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价值形式发展四阶段:第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第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三,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第四,是货币形式,是用货币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即劳动力商品,劳动力不仅能再生产出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所以,劳动力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的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与此同时,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即把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中。在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另一部分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新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价值是借助于抽象劳动形成的。资本家所预付的资本,一部分用于购置生产资料,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劳动力。依据资本的这两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依据是在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劳动力价值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超过这一定点时间就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是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这三部分构成,其中后两部分是工人在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剩余价值量会相应增加,因此资本积累数量也就越多。资本家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劳动效率,促进资本技术构成提高。而结果是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增长速度相对加快,个别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引起部门及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业资本循环三阶段执行三种职能。第一阶段购买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的职能;第二阶段生产阶段,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生产的阶段,价值增值就在此阶段产生,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发挥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第三阶段销售阶段,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已经产生的剩余价值通过商品销售而得以实现。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和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来表示。机器人作为生产工具,是生产资料的一种,属于不变资本,同时作为机器其价值是逐渐投入,逐渐转移到新商品中去的,所以又属于固定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属于流动资本。加快资本的周转就使预付可变资本在单位时间内周转次数增加,从而相应地增加了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使剩余价值量增加了,相应地剩余价值率也提高了。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之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原本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格开始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垄断统治是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基础。金融资本在经济上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其统治的。“个人联合”培植代言人是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的统治方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是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物质基础、前提条件。自给自足的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那么就不能实现其价值。只要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价值是以使用价值为物质基础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是说它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本身的属性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商品交换所体现的关系是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的关系、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的关系、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和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总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而作为抽象劳动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如8小时所创造的价值量不因劳动数量变化而改变,因为生产单个商品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小,单位商品价值量越小。所以,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使用价值成正比,和商品价值成反比。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会随其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的消失而一起消失或不发挥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波动而实现的,即通过市场机制而实现的。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是①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②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导致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有①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导致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②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形成债务链;③私人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表明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扩展。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区别在于①是否是价值增值的载体;②是否体现剥削的社会生产关系;③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资本的本质是物背后所掩盖的生产关系。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是属于资本家的,因为它必然会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全部属于资本家。与不变资本相比,可变资本的特点是①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②在剩余价值产生中起决定性作用;③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在于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②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高了科学依据③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④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的同时意味着超额剩余价值的消失。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取是通过各个资本家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其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产业资本循环在购买阶段为价值增值的产生做准备;在生产阶段产生价值增值;在销售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是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做准备的那部分资本,通常以货币的形式存在。产业资本循环总是从货币资本开始,货币资本的购买是产业资本循环的开端。产业资本要保持其连续性,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相互继起。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必须有两个物质前提:①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作为两大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之用;②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作为两大部类追加的可变资本之用。在质的方面,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在量的方面,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全社会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是一致的。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分之间自由流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就不能按照价值出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出售。这时,生产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变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不等于成本价格,成本价格是资本家预付的资本,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生产价格则是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生产价格也不等于商品的价值。商

品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而生产价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平均利润构成。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全世界生产和商品的交易。47.科社

1、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2、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工业和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脑力和体力劳动差别。

3、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目标的国家政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核心。

4、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

十八大:道路、理论、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让人振奋,相信其必将为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注入更大力量,将开辟人民福祉的新境界。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在一些地方,涉及环境问题的上访、信访量居高不下,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

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美丽中国:执政理念新发展】

“三个公平”十八大报告提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各届代表大会主要成果

22年二大主要是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35年的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地位。45年在延安中共七大制定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8年在延安桥儿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69和73年的九大十大都是错误的指导会议 56年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4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依据是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现实依据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49.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5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52.不能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因为毛邓思想和理论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和任务是不一样的。53.邓小平理论不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才是

5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5.邓小平对“解放思想”的阐释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6.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5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

错误和教条式的理想中解放出来。“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主要是指一种工作作风和工作路线,为干扰项。5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59.社会变革的动力在于社会的矛盾发展。

60.在理论与实际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错误倾向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政治路线方面的错误倾向有机会主义,包括投降主义和冒险主义。6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62.实事求是强调的是尊重实践,尊重实际,人民群众是实践党的主体,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63.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1929年毛首次使用“思想路线”;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我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64.“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接混和,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但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主要错误是混淆了民主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65.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而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属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66.旧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时期要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67.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党的组织建设。

68.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建立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共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注意两大武器和三大法

宝的区别。

69.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矛盾革命态度,既需要革命又怀疑革命;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政治主张是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

70.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国情的集中体现。

71.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7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泛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73.毛泽东提出中国红色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

据地为重要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74.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75.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

熙、陈立夫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76.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77.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8.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作为一场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9.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

80.1952年,土改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81.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表现为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②个体经济的存在;③民族资产阶级作为

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④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

8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

渡的形式。

8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①在土改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③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人民公社体制的特征。

84.建国后,国家在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利润分配方式有“四马分肥”和定息。而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级形式。

85.建国初期,国营经济除了各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外,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国家把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二左右的官僚资本收归国有,建立起的国营经济掌握了经济命脉。

86.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鲜明特点,体现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8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88.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土改的完成仅表明在中国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是,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并没有被消灭。8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9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目标与途径的统一。

91.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归根到底,在于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9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果关系颠倒了。94.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95.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分清目标和政策的不同。

96.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97.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涵义有①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③没

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还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是特征非涵义。

9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原因在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永远不背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99.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0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01.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敌我矛盾和人民

内部矛盾。

10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是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

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是三者关系,而不是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103.实行改革开放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资本国家也可以实行改革开放。104.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此,这里不存在“对外开放新的基本立足点”的问题,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

立足点。

105.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而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改革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10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所有制基础

107.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08.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方式涵盖经济增长方式。10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生活宽裕。政治保证是管理民主。

110.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加强水利、牧业、草原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着力做好的工作。111.多种所有制结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决定的,不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112.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减小。

113.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可以容纳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具有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区别,但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没有“公”与“私”的区别的。

114.在我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股份制是所有权和经营区的分离。

11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的“两个坚持”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11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1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118.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19.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121.对于发展中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122.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共有的,不属于“中国特色”。

123.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124.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各民主党派虽然是参政党,但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125.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长期并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12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127.“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国家兜售的人权论调,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跟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21世纪基本实现现代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6、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重要保证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条件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新世纪党执政的三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是①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②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③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①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③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④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

祖国统一 关于台海局势,胡锦涛①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②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江泽民①提出“文攻武备”总方略;②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

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一条线”是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为对付苏联霸权而提出的外交战略。

3、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准则是独立自主。

4、十七大必须坚持的外交布局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依靠力量

1、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问题。

2、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

宿。

3、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4、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维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加强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组织建设的重点是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加强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6、当前完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

思想体系的核心,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2.《黄埔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法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虎门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于1843年在虎门签订的;《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雇农转化。地主和富农属于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手工业者是指城市中的手工业者。

4.无论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王韬、郑观应等人还是19世纪40年代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都反对外国侵略、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不希望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不过到70年代以后,王韬、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

想,这是林则徐他们不具有的。

5.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6.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开展维新宣传,制造变法舆论,建立了一些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学堂、梁启超任总教

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立的,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创立的军校。

7.为了宣传变法主张,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而《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是孙中山1904年发表的文章。

8.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时务报》。《国闻报》和《湘报》是严复在天津和湖南主办的。《新青年》是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杂

志。9.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强学会是戊戌维新期间创立的学会,中华革命党是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反袁的政党。

10.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11.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个政治纲领包含了推翻满族贵族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提出了资本主义土地纲领等,但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提出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

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写的。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的地价,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它是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炮制的巩固专制统治的法律,《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颁布的君主立宪方案。

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共同历史功绩是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西方列强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腐朽,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人阶级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是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官僚、买办不属于阶级划分,不能选。

甲午战争战败后,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而胶州湾是德国强租的的地方。

《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并不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因为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使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企图发展军事工业,并“稍分洋商之利”。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是因为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批判了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宣传了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而没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做到了)。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是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维新派的成员康梁等人后来成了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改良派人物。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是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拉开戊戌变法序幕的是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革命阵营也混入了一部分旧官僚,在对外关系上又试图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下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之前的黄花岗起义由黄兴领导,护国运动由蔡锷发起;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运动有“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挽救共和所作的努力是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组织中华革命党。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政纲。

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中共党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他又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即兴国土地法,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在土改运动期间,1947年7-9月,在河北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一度侵犯了中农的利益。1927年12月广州起义领导人是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的有周恩来、贺龙和朱德。

1931.1—1935.1长达四年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抗战时期又是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会议上规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前期,毛撰写了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包括《<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主要任务。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夜,即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同时提出“两个务必”思想。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中国共产党努力促成这种要求。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揭开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出动,进入外线作战。

1949年9月通过的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分化;蒋、汪集团加入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讲,是由于中共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领导。经验教训包括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特别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包括李大钊、陈独秀等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董必武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但不包括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是通过建立庞大的军队;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和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1927年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了三件大事:准备南昌起义;组织秋收暴动;召集中央会议。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大革命即北伐战争时期;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再度携手组成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观点,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阐发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抗日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城市小资产阶级坚决要求抗日、赞成民主,属于进步势力,不是中间势力。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和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中共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

“三反”运动与“五反”运动都发生于51年底至52年,但前者是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后者是在城市私营工商业者中打击不法资本家违法活动的斗争。

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在中国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对资产阶级进行赎买,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设想。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公方代表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部分。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按照清产核资所确定的股份实行“定股定息” 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1949年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解决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这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国的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非经济特区。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中日双方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0年代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国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是规模大,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思想道德修养

1、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理想的实现具有过程性,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4、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5、是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精神基因”,是民族个性和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文化传统。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是改革开放。

7、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存在着共产主义道德。

8、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包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全体社会主义人民不是其范围。

10、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新的表现有井冈山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

11、我们不能树立民族优越感。12、13、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14、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所以,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15、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人条件有从个人的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出发、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社会条件是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17、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道德手段和法律手段。18、19、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享乐主义人生观主张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和人生的全部意义。20、互助原则、诚信原则、平等原则、宽容原则都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其中平等原则是其他三个原则的先决条件,故平等原则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1、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2、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2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体体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的体现。

24、人类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25、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26、社会公德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27、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28、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29、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30、31、离婚的方式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

法律基础

1、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首先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非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4、“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5、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7、属于保证法律实施的力量的有国家强制力、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纪律观念。

8、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则只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9、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和物质帮助权。

10、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才能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即可生效,不过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另外,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仅限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其地方的人民法院

与人民检察院不在此列。

11、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12、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13、《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驱逐出境。《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14、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15、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属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等。

16、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民事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

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权利被侵害是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

17、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有:自愿原则、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18、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当事人自行和解不属于制度层面。

19、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权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0、依法治国根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作为法治社会建设最基础也最经常的目标就是“有法必依”。

21、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讲情理可不是。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23、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第四篇:政治学习小结

2011下半政治学习小结

邯郸部

本学期,围绕着学期初制定的学习计划,以构建本园“快乐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树立为人师表、爱生敬业的师德形象:

一、通过寻找师爱故事和班组讨论,感悟为师的幸福

10月份,我们通过讲述普通一线教师、名师们的故事交流“师生挚爱的幸福”,感受到了原来孩子把老师深深的放在心中,老师能把孩子放在心中。这是最幸福的。所以老师需要把孩子放在心中,在关注和回应孩子的行为过程中,学着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孩子的“诗性逻辑”。孩子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孩子的言语有自己独特的呈现方式。孩子在老师的心中,能拉进孩子和老师的距离,和孩子交流,也能使老师学会关注孩子,更有效地实施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们才会更喜欢老师。

11月份我们进行了“校园快乐文化之我见”的讨论,根据我们老中青三代的齐全模式,对其核心、宗旨、特征、内涵各抒己见,最后汇总为:

对于青年教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熟悉、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家长工作的经验积累、得到鼓励、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

对于普通教师:有精力兼顾工作与家庭;能尊重与被尊重、认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健康、物质条件的不断完善

对于有年限的教师:身体健康、能兼顾工作与家庭、工作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的良性发展、乐意与同事分享、合作、助人、12月份,我们进行了“你的成功有我的功劳”征文活动,在活动中大家纷纷找出了身边同事数不清的“亮点”,通过发现这些亮点,让我们大家感受到了原来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自己不为知的光环,而且,一个真正和谐的集体对我们大家来说是那么重要,它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学习”的最基本、最不可缺的元素。所以,我们要珍惜彼此相处的每一天,让每一天繁忙的我们能用最快乐的心情去共同面对一切困难和矛盾。

1月份,我们针对小班部“规则意识”的环境创设暗示,参与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摄影展,我们从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挑选和拍摄,如运动环境的隐含、角色游戏的设置、自然角的暗示、生活活动的暗示等,从而显现出“环境说话”的意义。

二、重视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

由于本学期适逢区和市的调研、复验工作,大家的教学工作非常繁重,怎样保证政治学习的展开呢?我们尝试进行了自学的方式,无需固定的地点、无需围坐的讨论,自己寻找、打印《未成年人保护法》、自己复印《学校发展与教师的幸福》人文素养材料,并对其中的重点部分进行了圈住和重抹。这一灵活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都把自己的资料好好保存着,需要时随时都能查阅到。

三、本学期工作的反思:

1、要加强自己对事物的辨别能力:用法规来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利于自己专业的成长,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2、多进行自学、灵活的方式,让政治学习也能充满快乐感,不再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

“孩子是天,我是云”,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祈盼我们大家都是一朵朵美丽的云儿,把孩子这片湛蓝的天空映衬得更纯净!

2011.12

第五篇:幼儿园政治学习小结

幼儿园政治学习小结

1、幼儿园上半年政治学习小结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想理论素养,我园严格按照理论学习有关制度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先将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师德建设

二月份,我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宣传和学习中央“七一”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形成学习先进、勇于争先、弘扬正气、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组织全体教师们观看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里的两个内容——《板凳妈妈许月华》、《大山里的火把赵世树》。该系列片通过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电视精品,是对广大教师们师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四月份,我们旨在“结合师风师德,增强教师的师德观念,提高教师阅读的兴趣,使校园充满书香之气”的教师朗诵比赛。本次活动室全园教师参与撰写文章,并且最后由幼儿园中的青年教师参加比赛,年长的教师担任评委。文章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真实的例子,反映教师们的师德和师爱。,所以大家的情感特别真切,这次活动不仅仅提高了教师朗诵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对于师风师德的理解。

二、法制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0XX年是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人才优势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内容系统深入、形式生动多样、效果扎实显著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与氛围,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教、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与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四月份,教师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推过测试的形式反映出教师的学习情况,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五月份通过我园382博客《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六月份教师们自学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三、精神引领

为“进一步落实普陀区教育系统创建区级文明行业标志性举措,我园在二月份学习了教育系统实施的“三要三不”的具体内容。通过学习教师明确了要关心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行为;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要不违反规定收费;不歧视、侮辱、体罚学生;不收礼金或贵重礼品。其实这也是师德的一种体现。

三月份我们重点学习了普陀教育精神,只有精神的引领,才能推动教育事业更加科学地发展。因为教育精神是教育的魂魄,是教育的实质和韵味。“强内涵,知难而进;重合作,协力同心;求优质,务实践行”这短短的12个字囊括了普陀教育精神的精髓所在。通过学习和测试,教师们不仅仅知道了普陀教育精神的内容更联系实际交流了在工作中是如何落实的。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政治学习,教师们在思想建设上都有了不少提高,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在未来的日子我们将继续通过不断学习让孩子们的明天更加美好。提示:使用模板工具“”(第一行第四个按钮)提高信息录入的效率。

2、幼儿园下半年政治学习小结

本学期,我园继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想理论素养,按照理论学习有关制度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政治学习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现将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师德建设

开学初,我园进行了新教师入职宣誓与退休教师畅谈事业的活动。这些新教师们都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多新工作充满了激情、向往和好奇。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从事幼儿事业的热爱和今后努力的目标。对于美墅幼儿园来说是新的力量。

二、法制教育

在幼儿园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法制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0XX年是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通过内容系统深入、形式生动多样、效果扎实显着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与氛围,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教、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与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十二月份,我园教师在382博客上自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三个法律法规。教师们围绕:

1、在幼儿园中,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你是如何保护、尊重班上的幼儿的?

2、《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必要性。

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哪些事情?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这三个法律法规有了更加深入和具体的认识。

三、精神引领

十月份,我园深入学习把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要求。了解到上海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也是需要进行重大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要深刻了解上海基础教育实现重大战略转型的背景和要求;要学习把握“教育价值取向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尊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评价;教育质量评价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而多样的综合评价;学生培养要改变高度统一的标准化模式。回顾这一学期的政治学习,内容少而精,教师们学习地更加深入而透彻,不流于表面形式。

3、幼儿园上半年政治学习小结

随着本学期即将接近落下帷幕,20XX第一学期的政治学习活动也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在本学期中,所有老师一如既往地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积极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想。本学期的政治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话,中国共产党党史,胡锦涛在中国20XX世博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等。在本学期,各位学员们依旧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本学期第一次政治学习,大家就认真学习了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通过各位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表达的想法,大家对于纲要的内涵有了显然更加深入的了解,各位老师也纷纷表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以此为起点多多思考,能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位老师都有义务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尤其是青年教师,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这此学习不失为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在学习胡锦涛在中国20XX世博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的过程中,大家又不禁回忆起去年那个令我们久久难忘的5月到10月,举世瞩目的世博盛会在上海徐徐拉开帷幕,作为上海人,大家都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世博梦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展示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令人振奋。而最近的一次学习胡锦涛在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更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毅力,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让我们每一个人更有力量投入我们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本学期的政治学习圆满结束了,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悟着教育的力量,同时体会到国家的蓬勃发展,每一次学习都给予了大家无限的感染力和前进的动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从下个学期开始,我们仍然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更要积极认真地参与每一次的政治学习,相信通过学习与交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凝聚力会不断地增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知识方面等也都会有更加进一步的提高。

4、幼儿园第二期政治学习小结

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工作,我园全体教师在五角场幼稚园联合支部和园长的领导下,以学习中央十七大精神、学习新劳动合同法为主线,开展了教工政治学习活动。

一、深入学习十七大,提高教工思想意识:

中国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明确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内涵、民生问题上升党的施政方针、强调和谐新世界、推动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这是十七大报告的是大亮点,而优先发展教育是作为改善民生问题中的第一方面提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人民幸福安康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对待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家体会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干教育,踏踏实实育人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实践观,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在每位教工个的平凡工作中去诠释十七大的精髓。

二、学习新劳动合同法,掌握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于这部法律与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因而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劳动合同法在集体合同效力规定、劳务派遣、经济性补偿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维护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和利益的平衡。

为了准确理解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通过学习,使教师们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制度,也增强了教师们的责任意识。

三、人间自有真情在,地震无情人有情,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这次地震强度大、范围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灾区群众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每一个三门人的心。灾害无情人有情!为了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我们行动起来,我们伸出双手,奉献我们的爱心,以捐款方式为灾区困难群众提供关怀和援助,为灾区生活秩序的重建贡献我们的力量。我园22名教职工在校领导积极带动下,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共捐款2950元,加上名党员积极交纳的特殊党费500元,充分体现了奉献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结合幼儿园和工作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多探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热点新闻,调动每一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把工作做的更好。

5、幼儿园政治学习小结

随着第二学期临近结束,我园本学期政治学习工作已完成,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指导思想明确。

政治学习对于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师德师风水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幼儿园非常重视。学期初,领导就开始着手安排,研究布置了幼儿园第二学期政治学习工作。园长在学期初例会上就次政治学习的目的、学习实践、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做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并布置了学习内容,强调了学习纪律,为政治学习的顺利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合理安排,内容具体。

在本学期政治学习中,全体教职工一起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内容。为了方便教职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幼儿园提前准备好了学习材料,学习时采用讲座互动、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力求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反思体会。学习结束后要求每位教职工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把政治学习效果切实落到实处。

三、学习效果显著。

通过集中学习讨论和自我反思,我园教师的师德水平明显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明显提升,学习效果显著。在学习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坚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结合幼儿园实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明确自身肩负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不断增强“爱事业爱学校爱幼儿”的职业情感,做到淡泊名利,甘当人梯,扎根教育,无私奉献。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加强党的执政建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应大力弘扬“学高为师,行为示范”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努力做到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能干、实干、干好,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

总之,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我们受益匪浅,今后将按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实施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树教育的典范。

下载政治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暑期政治业务学习小结

    暑期政治业务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现把这五天来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

    小学政治学习小结

    xx小学政治学习工作小结 我校本年度政治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精神,积极推进和谐社会校园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

    政治教研组工作小结

    政治教研组工作小结 (2006~2007) 政治组的老师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全面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的要求,聚焦课堂教学,狠抓教学质量,寻找闪光点,努力把政治教研......

    五月政治学习小结

    91年前的五四精神,61年前的建国奇迹,模糊的记忆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从来不曾忘却,当我们得知五月活动主题为......

    政治备课组工作小结

    半学期政治备课组工作小结 一、 本组基本情况 本组有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这为本组顺利完成半学期教学教研工作任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半学期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高三政治备课组小结

    高三政治备课组工作总结 胡鹤鸣 本学期高三政治备课组在学校、年级的正确领导下,秉承教师本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大教研力度,加强与高一、高二政治老师的......

    政治复习自然辩证法复习小结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 来源: 张召昕的日志一.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高一政治备课组小结

    本学期的备课组工作根据市备课组室和学校教科处工作计划,以“三个面向”、“xxxx”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全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