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定稿]

时间:2019-05-15 07: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定稿]》。

第一篇: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定稿]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时间:2010-06-13 11:39:17 来源:中国煤矿安全装备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

第一节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

第二十条 当矿区或者矿井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时,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矿区或者矿井未进行过水文地质调查或者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应当进行补充水文地质调查。

第二十一条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范围应当覆盖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第二十二条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除采用传统方法外,还可采用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

第二十三条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资料收集。收集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及其历年月平均值和两极值等气象资料。收集调查区内以往勘查研究成果,动态观测资料,勘探钻孔、供水井钻探及抽水试验资料;

(二)地貌地质的情况。调查收集由开采或地下水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人工湖等地貌变化、岩溶发育矿区的各种岩溶地貌形态。对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和基岩露头,查明其时代、岩性、厚度、富水性及地下水的补排方式等情况,并划分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查明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性质、规模、破碎带(范围、充填物、胶结程度、导水性)及有无泉水出露等情况,初步分析研究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三)地表水体的情况。调查与收集矿区河流、水渠、湖泊、积水区、山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历年水位、流量、积水量、最大洪水淹没范围、含泥砂量、水质和地表水体与下伏含水层的水力关系等。对可能渗漏补给地下水的地段应当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渗漏量监测;

(四)井泉的情况。调查井泉的位置、标高、深度、出水层位、涌水量、水位、水质、水温、有无气体溢出、溢出类型、流量(浓度)及其补给水源,并素描泉水出露的地形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

(五)古井老窑的情况。调查古井老窑的位置及开采、充水、排水的资料及老窑停采原因等情况,察看地形,圈出采空区,并估算积水量;

(六)生产矿井的情况。调查研究矿区内生产矿井的充水因素、充水方式、突水层位、突水点的位置与突水量,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开采水平、开采面积的关系,以往发生水害的观测研究资料和防治水措施及效果;

(七)周边矿井的情况。调查周边矿井的位置、范围、开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柱以及与相邻矿井的空间关系,以往发生水害的观测研究资料,并收集系统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

(八)地面岩溶的情况。调查岩溶发育的形态、分布范围。详细调查对地下水运动有明显影响的补给和排泄通道,必要时可进行连通试验和暗河测绘工作。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径流方向,圈定补给区,测定补给区内的渗漏情况,估算地下水径流量。对有岩溶塌陷的区域,进行岩溶塌陷的测绘工作。

第二节 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第二十四条 矿区、矿井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进行气象观测。距离气象台(站)大于30 km的矿区(井),设立气象观测站。站址的选择和气象观测项目,符合气象台(站)的要求。距气象台(站)小于30 km的矿区(井),可以不设立气象观测站,仅建立雨量观测站;

(二)进行地表水观测。地表水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相同。一般情况下,每月进行1次地表水观测;雨季或暴雨后,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相应的观测次数;

(三)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观测点应当布置在下列地段和层位:

1.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 2.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强径流带(构造破碎带); 3.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 4.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

5.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

6.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

7.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者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

8.疏干边界或隔水边界处。

观测点的布置,应当尽量利用现有钻孔、井、泉等。观测内容包括水位、水温和水质等。对泉水的观测,还应当观测其流量。

观测点应当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并标绘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观测点的标高应当每年复测1次;如有变动,应当随时补测。

第二十五条 矿井应当在开采前的1个水文年内进行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在采掘过程中,应当坚持日常观测工作;在未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前,应当每7-10日观测1次;待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后,应当每月观测1-3次;当雨季或者遇有异常情况时,应当适当增加观测次数。水质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丰、枯水期各1次。

技术人员进行观测工作时,应当按照固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测完,并注意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钻孔水位观测每回应当有2次读数,其差值不得大于2 cm,取值可用平均数。测量工具使用前应当校验。水文地质类型属于复杂、极复杂的矿井,应当尽量使用智能自动水位仪观测、记录和传输数据。

第三节 井下水文地质观测

第二十六条 对新开凿的井筒、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应当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当井巷穿过含水层时,应当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或者岩溶的发育与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和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遇含水层裂隙时,应当测定其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等,观察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定岩石的裂隙率。测定的面积:较密集裂隙,可取1-2 m2;稀疏裂隙,可取4-10 m2。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KT

式中KT--裂隙率,%;

A--测定面积,m2;

l--裂隙长度,m;

b--裂隙宽度,m。

遇岩溶时,应当观测其形态、发育情况、分布状况、有无充填物和充填物成分及充水状况等,并绘制岩溶素描图。

遇断裂构造时,应当测定其断距、产状、断层带宽度,观测断裂带充填物成分、胶结程度及导水性等。

遇褶曲时,应当观测其形态、产状及破碎情况等。

遇陷落柱时,应当观测陷落柱内外地层岩性与产状、裂隙与岩溶发育程度及涌水等情况,判定陷落柱发育高度,并编制卡片、附平面图、剖面图和素描图。

遇突水点时,应当详细观测记录突水的时间、地点、确切位置,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等,并测定涌水量、水温、水质和含砂量等。同时,应当观测附近的出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和水位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各主要突水点可以作为动态观测点进行系统观测,并应当编制卡片,附平面图和素描图。

对于大中型煤矿发生300 m3/h以上的突水、小型煤矿发生60 m3/h以上的突水,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域和矿井被淹的,应当将突水情况及时上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按照突水点每小时突水量的大小,将突水点划分为小突水点、中等突水点、大突水点、特大突水点等4个等级:

(一)小突水点:Q≤60 m3/h;

(二)中等突水点:60 m3/h<Q≤600 m3/h;

(三)大突水点:600 m3/h<Q≤1800 m3/h;

(四)特大突水点:Q>1800 m3/h。

第二十七条 矿井应当加强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工作和水质的监测工作。

矿井应当分井、分水平设观测站进行涌水量的观测,每月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对于出水较大的断裂破碎带、陷落柱,应当单独设立观测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1-3次。对于水质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丰、枯水期各1次。涌水量出现异常、井下发生突水或者受降水影响矿井的雨季时段,观测频率应当适当增加。

对于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一般应当每日观测1次。

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当每隔1-2 h观测1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穿过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接近老空积水区时,应当每日观测涌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

对于新凿立井、斜井,垂深每延深10 m,应当观测1次涌水量。掘进至新的含水层时,如果不到规定的距离,也应当在含水层的顶底板各测1次涌水量。当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时,应当注重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浮标法、流速仪法或者其他先进的测水方法。测量工具和仪表应当定期校验,以减少人为误差。

第二十八条 当井下对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时,在涌水量、水压稳定前,应当每小时观测1-2次钻孔涌水量和水压;待涌水量、水压基本稳定后,按照正常观测的要求进行。疏放老空水的,应当每日进行观测。

第四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第二十九条 矿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一)矿井主要勘探目的层未开展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

(二)矿井原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的;

(三)矿井经采掘揭露煤岩层后,水文地质条件比原勘探报告复杂的;

(四)矿井经长期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原勘探报告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

(五)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组)或者扩大井田范围设计需要的;

(六)矿井巷道顶板处于特殊地质条件部位或者深部煤层下伏强充水含水层,煤层底板带压,专门防治水工程提出特殊要求的;

(七)各种井巷工程穿越强富水性含水层时,施工需要的。

第三十条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程量布置,应当满足相应的工作程度,并达到防治水工作的要求。矿井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时,应当对包括勘探矿区在内的区域地下水系统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在矿井井田以外区域,应当以水文地质测绘调查为主;在矿井井田以内区域,应

当以水文地质物探、钻探和抽(放)水试验等为主。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当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和具体条件,综合运用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地下水动态观测、采样测试等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应当编制补充勘探设计,经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后实施。补充勘探设计应当依据充分、目的明确、工程布置针对性强,并充分利用矿井现有条件,做到井上、井下相结合。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完成后,应当及时提交成果报告或者资料,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验收。

第五节 地面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第三十一条 矿井进行水文地质钻探时,每个钻孔都应当按照勘探设计要求进行单孔设计,包括钻孔结构、孔斜、岩芯采取率、封孔止水要求、终孔直径、终孔层位、简易水文观测、抽水试验、地球物理测井及采样测试、封孔质量、孔口装置和测量标志要求等。钻孔施工主要技术指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以煤层底板水害为主的矿井,其水文地质补充勘探钻孔的终孔深度,以揭露下伏主要含水层段为原则;

(二)所有勘探钻孔均进行水文测井工作。对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流量测井、超声成像、钻孔电视探测等,配合钻探取芯划分含、隔水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据;

(三)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采用清水钻进。遇特殊情况需改用泥浆钻进时,经钻孔施工单位地质部门同意后,可以采用低固相优质泥浆,并采取有效的洗孔措施;

(四)钻孔孔径视钻孔目的确定。抽水试验孔试验段孔径,以满足设计的抽水量和安装抽水设备为原则;水位观测孔观测段孔径,应当满足止水和水位观测的要求;

(五)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

(六)钻孔取芯钻进,并进行岩芯描述。岩芯采取率:岩石大于70%;破碎带大于50%;黏土大于70%;砂和砂砾层大于30%。当采用水文物探测井,能够正确划分地层和含(隔)水层位置及厚度时,可以适当减少取芯;

(七)在钻孔分层(段)隔离止水时,通过提水、注水和水文测井等不同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不合格的,重新止水;

(八)除长期动态观测钻孔外,其余钻孔都使用高标号水泥浆封孔,并取样检查封孔质量;

(九)观测孔竣工后,进行抽水洗孔,以确保观测层(段)不被淤塞。水文地质钻孔应当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其技术要求参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对没有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钻孔,应当降低其质量等级或者不予验收。

水文地质观测孔,应当安装孔口装置和长期观测测量标志,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保证坚固耐用、观测方便;遇有损坏或堵塞时,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 生产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抽水试验质量,应当达到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当根据设备能力达到最大降深,降深次数不少于3次,降距合理分布。当受开采影响导致钻孔水位较深时,可以仅做1次最大降深抽水试验。在降深过程的观测中,应当考虑非稳定流计算的要求,并适当延长时间。对水文地质复杂型或者极复杂型的矿井,如果采用小口径抽水不能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面岩溶塌陷)条件时,可以进行井下放水试验;如果井下条件不具备的,应当进行大口径、大流量群孔抽水试验。采取群孔抽水试验,应当单独编制设计,经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同意后实施。大口径群孔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当根据水位流量过程曲线稳定趋势而确定,一般不少于10 日;

当受开采疏水干扰,导致水位无法稳定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为查明受采掘破坏影响的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或者地表水体等之间有无水力联系,可以结合抽(放)水进行连通(示踪)试验。抽水前,应当对试验孔、观测孔及井上、井下有关的水文地质点,进行水位(压)、流量观测。必要时,可以另外施工专门钻孔测定大口径群孔的中心水位。

第三十三条 对于因矿井防渗漏研究岩石渗透性,或者因含水层水位很深致使无法进行抽水试验的,可以进行注水试验。注水试验应当编制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包括试验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及套管下入层位、深度及止水方法;采用的注水设备、注水试验方法,以及注水试验质量要求等内容。注水试验施工主要技术指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根据岩层的岩性和孔隙、裂隙发育深度,确定试验孔段,并严格做好止水工作;

(二)注水试验前,彻底洗孔,以保证疏通含水层,并测定钻孔水温和注入水的温度;

(三)注水试验正式注水前及正式注水结束后,进行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的观测。第三十四条 物探工作布置、参数确定、检查点数量和重复测量误差、资料处理等,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物探作业前,应当根据勘探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测地质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目的等因素确定勘探方案。进行物探作业时,可以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物探工作结束后,应当提交相应的综合成果图件。物探成果应当与其他勘探成果相结合,经相互验证后,可以作为矿井采掘设计的依据。

第六节 井下水文地质勘探

第三十五条 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采用井下物探、钻探、监测、测试等手段;

(二)采用井下与地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三)井下勘探施工作业时,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十六条 矿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井下进行水文地质勘探:

(一)采用地面水文地质勘探难以查清问题,需在井下进行放水试验或者连通(示踪)试验的;

(二)煤层顶、底板有含水(流)砂层或者岩溶含水层,需进行疏水开采试验的;

(三)受地表水体和地形限制或者受开采塌陷影响,地面没有施工条件的;

(四)孔深或者地下水位埋深过大,地面无法进行水文地质试验的。

第三十七条 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钻孔的各项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钻孔施工设计,经矿井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施工并加固钻机硐室,保证正常的工作条件;

(三)钻机安装牢固。钻孔首先下好孔口管,并进行耐压试验。在正式施工前,安装孔口安全闸阀,以保证控制放水。安全闸阀的抗压能力大于最大水压。在揭露含水层前,安装好孔口防喷装置;

(四)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并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

(五)进行连通试验,不得选用污染水源的示踪剂;

(六)对于停用或者报废的钻孔,及时封堵,并提交封孔报告。

第三十八条 放水试验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编制放水试验设计,确定试验方法、各次降深值和放水量。放水量视矿井现有最大排水能力而确定,原则上放水试验能影响到的观测孔应当有明显的水位降深。其设计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

(二)做好放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固定人员,检验校正观测仪器和工具,检查排水设

备能力和排水线路;

(三)放水前,在同一时间对井上下观测孔和出水点的水位、水压、涌水量、水温和水质进行一次统测;

(四)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放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当涌水量、水位难以稳定时,试验延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0-15 日。选取观测时间间隔,应当考虑到非稳定流计算的需要。中心水位或者水压与涌水量进行同步观测;

(五)观测数据及时登入台账,并绘制涌水量--水位历时曲线;

(六)放水试验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提交放水试验总结报告。

第三十九条 对于受水害威胁的矿井,采用常规水文地质勘探方法难以进行开采评价时,可以根据条件采用穿层石门或者专门凿井进行疏水降压开采试验。

进行疏水降压开采试验,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专门的施工设计,其设计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

(二)预计最大涌水量;

(三)建立能保证排出最大涌水量的排水系统;

(四)选择适当位置建筑防水闸门;

(五)做好钻孔超前探水和放水降压工作;

(六)做好井上下水位、水压、涌水量的观测工作。

第四十条 矿井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采用直流电法(电阻率法)、音频电穿透法、瞬变电磁法、电磁频率测深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地质雷达法、浅层地震勘探、瑞利波勘探、槽波地震勘探方法等物探方法,并结合钻探方法对资料进行验证。

第二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水工环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1、各项目开工前或调绘范围变动过大时必须进行“GPS”坐标校正,野外调绘过程中宜采用手持“GPS”与现场地形地貌相结合定点,力求坐标“误差”最小化;

2、调绘记录文字应与剖面示意图、地质照片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条理清晰、文图相符,观测点要素(编号、位置、方位、标高或相对高差等)不能遗漏,对地形地貌等共性记录可适当简化;重要的地质观察点需(地层分界、断层、褶皱、矿井、滑坡、岩溶漏斗、地下河进出口等)附地质照片,照片文件名称与地质点名称一致,当同一地质点有多张照片时,建立文件夹,具体文件用加上-

1、-2等标明(地层分界、构造、滑坡、地下河、溶洞及工点地段必须有照片);

3、在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对重要地质点,应绘制剖面图示意图;当小范围内地质构造较为强烈或存在地下河、连通溶洞时,应绘制多点剖面示意图;

4、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各工作小组须现场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界标绘于野外用图上,并且连线;地层分界、断层、向斜、背斜、地下河等应追索;

5、在地质点记录过程中,须注意沿途地质现象、并适当描述记录;

6、对断层描述要详细,应描述其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

7、沟谷深切、地形聚变、岩溶漏斗及落水洞串珠发育、井泉带状发育等地段应引起重视,这一般是强构造发育地段(多为断裂、褶皱所致);

8、各工点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地质观测点,并且详细记录观测点内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层、节理产状、地质构造、表层土类别、厚度、观测点附近植被、水文地质情况等,隧道进出口及各类桥地段适当描述人文、交通等概况)

9、当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各小组须当天对野外观测点的坐标、照片、井泉流量等电子文档化;

10、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办理。

起草人:湖南地勘局416地质队刘声凯

水工环地质野外调查基本格式

1、地形地貌:以区域地貌与微地貌相结合,描述自然坡度、植被发育情况等,适当描述边坡稳定情况;

2、地层岩性:地层的时代、岩石性质要详细(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厚度)、坚硬程度、产状等)及第四系物质;

3、地质构造:断裂(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岩层节理:编号、性质、发育程度(即密度,以便节理统计,做节理玫瑰花图――应力分析)等;

4、水文地质情况;井泉、水库(山塘)、地表水、地下水发育情况,并测流(深)(地表水测流仅对沟谷、小溪而言,大江大河无法测流),测流要实测,杜绝目估;

5、灾害地质:描记录述滑坡、危岩、落石、崩塌、塌陷等,若无时可不记录;

6、各小组可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增减记录内容;

7、本格式未尽事宜参考“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要求”及有关规定办理。

起草人:湖南地勘局416地质队刘声凯

第三篇: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附: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管理,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是指以投资补助方式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

第三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资金筹集,以煤矿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条

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大型煤炭基地内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深部接续区勘探、被兼并重组及资源整合煤矿项目补充勘探,重点面向负担较重、经营困难、接续任务紧张的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施的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适当兼顾其他煤矿企业的发展。

第五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按统一申报,集中安排。

第六条 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地质勘探实际需要,安排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配套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第七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监督管理,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参与相关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审核与批复

第八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本地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省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5年。省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是申报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基本依据。

第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重点方向、补助方式和标准等,发布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申报公告或者通知。

第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公告或者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煤矿地质补充勘探规划及上实施情况,对项目进行备案。煤矿企业编制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经省级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备案权限已下放到市级的,由市级发展改革委进行备案。

省级发展改革委对审查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包括: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勘探背景、勘探内容、总投资 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勘探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主要原因和依据;

(四)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附以下文件:

(一)项目备案文件;

(二)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或者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第十三条 对申报材料不齐备的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通知省级发展改革委在要求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

(二)符合有关公告或者通知的要求;

(三)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安排原则;

(四)项目的主要实施条件基本落实;

(五)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六)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审查资金申请报告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委托 有关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受委托的机构和专家应当与项目无利害关系,遵照“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独立开展评估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评审意见,对同意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资金申请报告做出批复,确定补助金额。

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是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依据。批复文件可以单独办理,也可以集中办理。

第十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提出本地区本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投资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省级发展改革委上报的投资计划、项目进度和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等情况,可以一次或者分次下达投资计划。

第十九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三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是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应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使用的稽察、检查和审计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和项目备案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补助资金的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管。省级发展改革委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十二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勘探内容和勘探标准。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要专款专用,不得转移、侵占或者挪用。

第二十三条 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应严格按照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招标内容和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招标工作。

其他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也要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招标工作。

第二十四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监理单位受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单位委托,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业务,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等实行全过程监理。

第二十五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单位应当每季度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当在每季度末,以正式文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主要包括项目进度、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处理意见、竣工验收情况等。

第二十六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单位应当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加快完成的措施。项目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经专家评估论证,项目单位可以提出调整建议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十七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完成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有关档案和验收材料。

第二十八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竣工验收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估。

第四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规定对煤矿地质补充勘探项目进行稽察。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者停止拨付中央预算内投资,视情节轻重可以提请或者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投资补助;

(二)违反程序未按要求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的;

(三)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的;

(四)擅自改变主要勘探内容和勘探标准的;

(五)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实施或者完成的;

(六)企业配套资金无法按计划到位的;

(七)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指令或者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查不严、造成投资补助损失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省级发展改革委在无特殊情况下,不按时提交上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其本报送的资金申请报告。

第三十二条 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提出的评估意见水平低下、严重失实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降低咨询资质等级等处罚,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整改,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二)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批准资金申请报告的;

(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点

●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 水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 地球外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环境:地壳、地幔、地核。● 地质作用:这种由于自然引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各种作用。

● 地质作用的形式: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

● 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

化合物。

● 矿物的光学性质:自色、他色,假色。●矿物的光泽:玻璃、油脂、珍珠、丝绢等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机械作用的能力。滑石方莹磷,正石黄刚金指甲>2.5>石

● 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 岩浆岩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结构

按晶质大小→隐晶质、显晶质、玻璃质结构

按颗粒大小→等粒、不等粒结构

● 岩浆岩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破坏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固结成岩阶段。● 沉积岩结构:碎屑、泥质、晶质、生物结构。

● 沉积岩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 变质岩:地壳中先成岩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 变质岩结构:变晶、变余、碎裂结构。

● 变质岩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块状构造。

● 地壳运动:使地壳内岩石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

● 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升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 相对地质年代:地壳上地层或岩体的形成顺序。

●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学方法或古生物学方法。

●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

● 岩层产状:岩层层面的空间状态。

●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 倾斜构造:原来水平状态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倾斜,造成岩层层面与水

平面只见具有一定的倾角,成为倾斜构造。

● 褶皱构造:刚性的岩石在千百万年缓慢的水平挤压的作用下,由原来水平平展的形态变

成一系列连续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

● 褶皱要素: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

● 断裂构造:岩体在地壳运动的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但是当变形超过岩石的变形极限

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产生断裂。岩层断裂后,如果断裂面两侧岩体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裂隙(节理);有相对位移,则称为断层。

● 风化:在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遭受

破坏和分解的作用。

● 风化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岩石性质。

● 河流侵蚀作用:河流在运动过程中对河谷中岩石进行破坏。

● 河流侵蚀方式:磨蚀、冲蚀、溶蚀。●河流侵蚀作用类型:下蚀、侧蚀作用。● 河流搬运作用:河流将其携带物质向下游运送的过程。→机械搬运(悬、推、跃运)、溶运。

● 河流沉积作用:河流搬运物从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 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的综合地

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

● 岩溶发育基本条件:可溶性岩石、水的溶蚀力、岩石的透水性、水的运动特点。

● 地震:是弹性波在地壳岩石中传播所引起的快速颤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震级:是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过程。● 地震成因类型:构造、火山、陷落、诱发地震。

●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特点:(1)潜水面以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层,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通,所以大

气降水和地表水直接渗入而补给潜水,成为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2)潜水面埋藏深度及含水层的厚度是经常变化的,他们受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形最显著。(3)潜水具有自由表面,为无压水。(4)潜水的排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泉的形式排除,这是潜水的主要排泄形式,称为水平方向的排泄。另一种是消耗于蒸发,为垂直。● 承压水:是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间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的地下水。● 承压水特点:承压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不一致的。地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非自由面。

承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及水温等受气象水文因素季节变化的影响不显著。任一点的承压含水层的厚度稳定不变,不受降水季节变化的支配。

● 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性:各类工程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在同地下水接触时,由于物理和

化学作用,使硬化后的混凝土逐步遭受破坏,强度降低,最后导致影响建筑物安全的现象。

● 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表现形式:分解性、结晶性、结晶和分解复合型侵蚀。

● 渗透系数K:表示岩石透水性的指标。

● 岩体结构分类:整体块状、层状、碎裂、散状结构。

● 边坡:岩石表面的天然地质和工程地质的作用范围内具有露天侧向临空面的的地质体。● 边坡变形破坏的类型:

(一)变形:松弛张裂、蠕动。

(二):破坏:崩塌、滑坡。

●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与地质构造、地下水作用。● 不稳定边坡防治措施:防渗和排水,清除危岩、削坡减重和反压,支挡工程,锚固。● 自重应力:是由岩体自重而产生的内应力。

● 构造应力:是指由地质构造左右而形成的地应力。

● 保障洞室围岩稳定的措施:合理施工,施工监控、信息反馈和超前预报,支撑、衬砌与

支护,固结灌浆。

●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阶段: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个勘察阶段。

●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阶段:普查、详查、开采阶段勘察。

● 工程地质测绘:它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勘查区的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将它们填绘在地形图上,为下一步布置勘察、试验及长期观测工作打下基础。

●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

第五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 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对工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二是由工程活动而引起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从而形成的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新的地质问题。地球的构造: 地球的层圈构造

固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图 地球层圈构造图 地质作用的类型

A.内力地质作用a.构造运动b.岩浆作用c.变质作用d.地震

B.外力地质作用a.风化作用b.剥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e.固结成岩作用 C.工程地质作用

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天然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但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仅30余种,这些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岩石: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

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岩浆:位于地壳深部和地幔中,以硅酸盐为主和一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水蒸气及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侵入岩:岩浆通过地壳运动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凝,侵入到上部岩层中形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

喷出岩:岩浆沿着一定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岩浆岩的结构:指岩浆岩中矿物结晶的程度,晶粒大小,以及他们彼此间相互组合关系。岩浆岩的构造 :是指岩石中的矿物在空间的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所形成的特征。常见的构造有:1.块状构造2.气孔构造3杏仁构造4.流纹构造 按SiO2 的含量: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根据岩浆冷凝环境:分成:喷出岩、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由风化产物、有机物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1.风化阶段(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2.搬运阶段3.沉积阶段4.硬结成岩阶段.变质岩的概念: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称为变质岩。

变质作用:地壳中原已形成的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和新的化学成分加入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改变岩石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因素:高温、高压、新的化学成分加入

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地层:一定地质时期内先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层位的层状和非层状岩石的总称。相对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位法2.古生物化石法3.岩层接触关系法(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侵入接触)4.岩性对比法

构造运动: 由地球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变化。是一种机械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垂直运动也称为造陆运动。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运动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和节理。断层和节理又统称断裂构造。

产状要素: 走向、倾向和倾角

褶皱构造:是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形成的连续弯曲变形。褶皱有两种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褶皱成因: 水平侧压力作用下的岩层褶皱.垂直力作用下的岩层褶皱.力偶作用形成的褶皱

断裂构造:地壳中岩层或岩体受力达到破裂强度发生断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节理也叫裂隙,是岩体中岩块沿破裂面没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层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断层。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 1.正断层2.逆断层3.平移断层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1.地貌标志(1)断层崖通常是挽近活动断层面形成的陡崖。正断层相对容易形成,发育于盆地、平原与山地(脉)之间(2)断层三角面通常是活动断层面形成的陡崖受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形成的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也发育于盆地、平原与山地(脉)接合部(3)错断的山脊通常是平移活动断层相对平移错动,造成某一方向的山脊发生突然的、有规律的错断(4)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地的接触带(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7)错断的水系、河流2地质标志(1)错断线状、面状地质体(2)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擦痕和阶步.牵引现象.伴生节理.构造透镜体.断层岩.断层泥)(3)地层重复和缺失(4)线状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5)岩相和地层厚度的突变

活断层:是现今仍在活动或者近期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活动的断层。按活动性质分:1蠕变型活断层2突发型活断层 地震: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构造地震:它产生于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构造带,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产生构造变形积蓄应变能,一旦达到岩体强度极限,就会发生突然的剪切破裂或沿已有破裂面产生突然错动,积蓄的应变能就会以弹性波的形式突然释放使地壳震动而发生地震。水库地震:水库蓄水后,使库坝区及其临近地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加的现象。

水库地震的特征:(1)高坝水库发震机率高:坝高越高、库容越大,发震机率越高(2)水库地震与库水位升降有关,无明显规律性(3)震中密集于库坝区附近(4)震源浅,震级低,烈度高(5)前震多,余震长。

风化:岩石经受水、气、热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岩石逐渐破碎、疏松或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风化。

风化作用: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1.气候因素2.地形因素3.地质因素 岩石风化的防治: 1.挖除法2.抹面法3.胶结灌浆法4.排水法

河流的侵蚀作用分类:1.按照侵蚀方式分:机械侵蚀,化学溶蚀2.按照侵蚀方向分:下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水流的搬运作用

搬运形式:机械搬运(碎屑物)、化学搬运(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碎屑物的搬运形式:推移质,悬移质(根据流速变化相互转化)河流的沉积作用: 山口沉积作用.谷底沉积作用.河口沉积作用.阶地:在河谷发育过程中,由于地壳上升或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河流下切,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床或河漫滩相对抬升,高出一般洪水位,形成顺河谷呈带状分布的平台,这种地貌形态称为阶地。

阶地类型: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上迭阶地.内迭阶地)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

最小,但分布最广)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1)可可溶性的岩石)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等氯化盐类岩石(盐石等)育透水性愈好,岩溶愈发裂隙是否发育(2)岩层的透水性 透水性决定于孔隙是否发育风化程度如何CO2含量(主要是侵蚀性CO2)溶解力取决于水中的(3)水的溶解能力 CO2含量越高,溶解力越强CO2水中CO的来源雨水溶解空气中的2生物化学作用指水的循环交替(4)水的运动状态溶越发育交替循环条件越好,岩岩溶形态的垂直分带

水位以上位置:地表以下、最高(1)岩溶垂直发育带水流特征:垂直运动岩溶特点:岩溶连通性差和最低水位之间位置:地下水最高水位(2)岩溶水平、垂直交替发育带水流特征:水平、垂直两向流(分期

岩溶特点:岩溶连通性较好下,下限为地方性侵蚀基准面位置:最低地下水位以(3)岩溶水平发育带主水流特征:水平方向为岩溶特点:发育大量岩溶、暗河、地下湖泊位置:水平岩溶带以下(4)岩溶深部循环带蚀面的控制,在构造控制下向更远更低的排泄区流动水流特征:不受基准侵岩溶特点:岩溶主要为溶隙和溶孔

图 岩溶垂直分带示意图

1—上层滞水;2—地下最高水位线;3—地下水最低水位线;4—地下水流向;5—分带编号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或土层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

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称上层滞水。上层滞水埋藏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以蒸发的形式或向隔水底板边缘排泄。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潜水等水位线图有以下用途:1.确定潜水流方向2.计算潜水的水力坡度3.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4.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

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埋藏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即孔隙岩层中的地下水称为孔隙水。裂隙水:埋藏在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称为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地下水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地基沉降2.流砂3.潜蚀对建筑工程的影响4.地下水的浮托作用5.基坑突涌6.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 岩土体:指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石和土的综合体

岩(土)体的结构特征

软弱夹层:力学强度低.泥炭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厚度较薄的软弱夹层 结构面:岩体中的各种物质分异面.破裂面及软弱夹层

结构体:岩体中被各种成因的结构面所围限的相对完整的块体 结构面的成因类型:1.原生结构面2.构造结构面3.次生结构面

压缩变形导致坝体破坏的岩体失稳形式

坏形式)滑动破坏(最主要的破坝基不均匀沉陷的地质因素

一,弹性模量相差悬殊坝基或两岸岩性软硬不断层破碎带因素坝基或两岸岩体中有较大的裂隙密集带

全强风化带有溶蚀洞穴或潜蚀掏空现象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类型:1.表层滑动2.浅层滑动3.深层滑动

潜蚀:在岩层中由于渗透水流的冲刷作用,将其中的细小颗粒冲走带出的现象。坝基处理

散软弱、风化破碎的岩层及浅部的软弱夹层开挖清除,清基:指将坝基表部松整的岩体或较致密、坚实的土层上的工作使坝体放在比较新鲜完主要涉及裂隙岩层的处理软弱破坏带的处理固结灌浆裂隙岩层的处理接触灌浆

帷幕灌浆陡倾角:混凝土塞、拱 软弱破碎带的处理明挖或洞挖缓倾角预应力锚固或混凝土键边坡岩体的破坏与变形

1.松弛张裂

2.蠕动:深层蠕动.表层蠕动

3.崩塌:陡峭边坡崖壁上,由于陡倾裂隙的切割,导致岩体突发倾倒崩落,堆积与坡脚的过程。

4、滑坡:边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

滑坡分类

顺层滑动:顺层面、片理面等结构面滑下片理面相切的软弱切层滑动:沿与层面或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结构面滑动均质滑动:滑动发生于岩性均一的岩体中牵引式滑坡 滑坡分类按滑动的力学特征推动式滑坡平移式滑动浅层滑坡(滑动面埋深仅数米)数米~20米)中层滑动(滑动面埋深按滑动面埋深20米~50米)深层滑动(滑动面埋深极深层滑动(滑动面埋深大于50米)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地貌、坡形条件2.地层和岩性条件3.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条件4.地下水活动

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1.防地表水入渗2.削坡减重3.修建支档建筑4.锚固措施5.喷射混凝土护面

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所影响到的那一部分岩体 山岩压力(围岩压力):围岩的强度适应不了围岩应力而产生塑性变形或破坏时,作用在支护或衬砌上的力。弹性抗力:一般指有压隧洞充水后,围岩在内水压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的同时对衬砌所形成的反力。

提高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采用先进的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NATM)(1)尽量少扰动围岩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开挖(TMB)尽可能采用控制爆破和(2)用连续支护(柔性支护)代替传统支护(刚性支护)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可划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四个勘察阶段。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特征等。

坑探是用人工或机械掘进的方式来探明地表以下浅部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探坑、探槽、浅井、斜井、竖井、平洞等

计算

例题: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在宽为200米的河岸流向河流的潜水流量,并确定离钻孔1为110米处的潜水位标高。河岸钻孔2的隔水层标高为10.52米,河水标高为50.12米,距钻孔2为500米的钻孔1揭露的隔水层标高也为10.52米,潜水面标高为50.82米。岩层渗透系数10.00米/天。

解:求h1和h2

22hh2qk1

2lx222hxh1(h1h2)

l

滑动面为单一平面的一般计算(底库仑定理)垂直于滑动方向上取一个单位宽度计算假定条件

向摩擦力只考虑自重,不考虑侧计算公式

KK-----安全系数

GcostgcLtgcL GsintgGsincKtg4c tghsin2

读图

(a)直立褶皱 P—横剖面上的轴迹

(b)斜歪褶皱 P—横剖面上的轴迹

(c)倒转褶皱

(d)平卧褶皱

(e)翻转褶皱

P—横剖面上的轴迹 P—横剖面上的轴迹 P—横剖面上的轴迹

图 侵入岩形成年代的判识示例

δ—闪长岩形成于二叠纪以后,白垩纪之前;白垩系与侵入岩为沉积接触,其他地层与闪长岩为侵入接触

地表水与潜水之间各种不通关系的等水位线图

A—潜水补给地表水;B—地表水补给灌水;C—左岸为地表水补给潜水,右岸为潜水补给地表水

请确定A、E点处的: 1.地面高程 2.承压水位 3.含水层埋深 4.水头大小 5.承压水位埋深

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 地形等高线;2 — 含水层顶板等高线;3

— 等水压线; 4 — 地下水流

下载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一、名词解释: 1.洪积物 暂时性洪流流出山口以后,由于断面突然变宽,坡度急剧减小,水流发生分散,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固体物质在沟口沉积下来。这种由暂时性......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试题

    河北农业大学2011级函授试题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专业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20分) 1.洪积物 2.承压水 3.构造地震 4.抗剪强度 5.地下水: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题,40......

    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五篇材料)

    实习报告 专业:工程地质勘查 学制:三年 班级:地质0931 组别:第六组 姓名:钟雅丽 实习动员 一、 实习名称:水文地质实习二、 实训性质:水文地质概论是工程地质勘查专业......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言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1、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为后继课程做准备。实习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使我......

    关于申请小牛煤业补充勘探的请示报告[大全]

    关于申请小牛煤业补充勘探的请示报告 江煤贵州公司: 小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型由30万吨/年变更为60万吨/年手续办理工作只剩下采矿许可证换证工作未办理到位,目前按照初步设计......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地貌实习

    一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地点:馒头山 (一)、实习基本介......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二、填空题 按地下水的赋存空间类型,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_拉裂、蠕滑_和_弯曲倾倒_。斜坡破坏的主要方式有_崩塌__和_滑坡_。 2、斜......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地貌是指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而使地壳表面形成了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2.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