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后感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
(一、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那么要写好一篇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写观后感的方法)
第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
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2、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3、“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
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4、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第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二、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
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二篇:作文指导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作文教案
写作目标:
1、明确什么是观后感:把观看了电影及视频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观后感。
2、知道怎么写观后感:首先要看懂影片,可以就整部电影写感想,也可以就电影的某一点,如人物、情节、场面等来写。
3、了解写观后感的好处:经常写观后感,可以提高阅观和写作能力;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写作重点:知道怎么写观后感 写作过程:
一、明确观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影片有关内容。如人物、情节、场面、年代等,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看影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最好采用开门见山,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观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以上四点是写观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二、写观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重视“观”
在“观”与“感”的关系中,“观”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观”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观”而后“感”,不“观”则无“感”。因此,要写观后感首先要看懂影片,要准确把握电影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影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影片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看完一部影片或一段视频,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部影片或一段视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
一篇观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三、写作要求:
1、抓住某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2、有真情实感。
3、注意叙述和议论的适当结合。
4、字数600字左右。
第三篇:观后感、读后感作文指导
“观后感、读后感”作文指导
一、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那么要写好一篇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写观后感的方法
第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1、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2、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3、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4、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第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
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
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范文欣赏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观《长江7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也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对比小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后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家长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样重视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电影院人头涌动,因为22日是我盼望以久的大片《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日期。1976年7月28日,上帝说,给他们一次小小的惩罚,让他们清醒一点。地表的震动,惊醒了茫然无措的人类,也不知道自己曾经犯下的错。地平线上几乎就没有一丝静谧的地方可言,民不聊生,放下自己的尊严去求救。
徐帆饰演的那个母亲,说实话,在我把整部电影全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忏悔其实可以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化成爱。那个母亲,在救孩子的时候,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可是,人类之前对上帝犯下太过于严重的错误,救一个孩子是应得的。
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冯小刚导演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救人的时候,母亲毅然选择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时候,为什么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时候?
把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时间,十年,九年,十三年,时间过得太快。我才猛然感觉,电影取名为唐山大地震,讲述大地震的时间连一半都没有。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问,他在放映完毕之后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这部片子的主旨在于:亲情撕裂以后,怎样去挽救,怎样去抚平伤口。
电影本身的特技效果让我很震撼,可能阿凡达都没有这样的效果。内容也不能说不好看,只是在我眼中,能够让我有所感触的就是海云台。海云台中的情感元素比较到位。
在大地震之后,痛苦流涕,向死去的人忏悔。忏悔之后,就开始清醒,要将自己的家重新建成,重新发扬光大。
这部电影中,最感动我的是那个母亲无时无刻想着自己的罪过,无时无刻不感到心痛。整整三十二年,她说了二十年,回家的路怎么走,这可能是导演发掘了人心最温暖的一面。回家的路怎么走,这个母亲真的很伟大,女人的青春没几个三十年,她却宁愿孤守清寡,不愿离开。
希望大家能在看完之后有所感触,拥抱一下身边的亲人,这是放映员最后说的话„„
《十一枝康乃馨》读后感
昨天看了作家蔁苒写的《十一枝康乃馨》,读后令人感动。故事讲的是蔁苒弟兄俩为了在母亲节来临时给母亲送上一份特殊礼物——十一枝康乃馨,而到花店打工的故事。我想,当他的的母亲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一定会很惊喜,而且知道花的来历时,还会流下感动的泪水。我想起脍炙人口的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一枝康乃馨,传递的是孩子对慈母的浓浓爱意。
“母爱如水”,母亲的爱很细小,有的时候表现在一根针,一杯水。我们渐渐地长大了,而母亲却渐渐老了,有了皱纹和白发,我们关心她们关心得很少,而母亲的目光依然一如既往地注视着你,伴你成长。
我们出生出来,母亲就把爱倾注在我们身上,一点一滴,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就像我的妈妈,每天第一个起床为我准备早饭;变着花样烧我爱吃的菜;当我生病的时候,她总陪在我的身边;我考试不好受委屈的时候,她总是安慰我、鼓励我;当我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得意洋洋的时候,她总是提醒我要继续努力。而我从来都没有对妈妈说过一声“谢谢”,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想到这,我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儿时的童谣:“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我灵机一动,不经意间看到刚买的豌豆还没摘呢,于是我连忙开始剥豆子。渐渐地,我的指甲剥疼了,我并不气馁,想到妈妈为我的病能很快好起来,天天陪在我的身旁,我立刻又充满了力量,继续剥下去,终于大功告成了。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已经剥好的豌豆,欣慰地笑了:“我们的凯月真的已经长大了。”
我们其实应该经常关心父母,感恩父母呀。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著名的童话故事,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新年的夜晚,一位小女孩光头赤脚地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痛苦地忍受着,她几次点燃火柴,眼前出现一个又一个幻像,最后带美好的幻想,脸带微笑,冻死在墙角的故事。
读着这篇故事时,我的鼻子酸了,眼泪就像断线的风筝不停地往下流。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人们合家团圆的那个新年的夜晚,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而不敢回家,最后被冻死在那又冷又硬的墙角。
想想那时,看看现在,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带来如今幸福安逸的生活。生活在党的阳光下的我,从小就在爸爸妈妈呵护下长大,好似一朵朵温室的小花,灿烂夺目,却经不起一丁点风吹雨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每天吃饱穿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有时常常会因为饭菜不合口、衣服不好看而与家长耍脾气,比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挑食、不偏食,不任性,学习之余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争取做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
第四篇:读观后感作文指导
读观后感
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百草园的话,那么,读后感就相当于那株美丽的三叶草了。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它一般由“引”“联”“结”三片叶构成。
叶片一:引——围绕感点,亮出感点;叶片二: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叶片三: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达人支招】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不管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所谓的“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斗志,也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要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一、叙述简单
读后感和观后感既然由读(观)产生“感”,那么在作文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观)后感中少不了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观)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可以有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但在一篇读(观)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
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最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观)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三、表达方式
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一篇作文中有两个点,就是“读(观)”和“感”的关系,在处理这两个点的时候,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作文中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时提示“读(观)”,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观)”。【佳作赏析】
真正的强者 陈鸣
我坚持了一个星期,读完了《老人与海》,合上书本,我深深佩服小说中老
渔夫的意志: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打倒,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简单叙述书本的主要内容,突出老渔夫的精神品质)一个人的真正胜利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美文赏析】
真的好感动
——读曹文轩的《草房子》
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既是对老渔夫精神的概括,也是自己读了这本书最真切的感悟)
回想以前,无论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想一想老人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刀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就用舵把。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一个反问句扣问自己的心灵,表达自己读书后的收获)
老人说:“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对啊,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 这也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书是一匹骏马,带你挑战人生。”《老人与海》就是这么一本书,就是这么一匹高大的骏马。(再次引用格言,把《老人与海》这本书比喻成一匹“高大的骏马”,显得形象生动,意蕴深厚)【名师点评】
通过《老人与海》这本书,小作者认识了一名真正的强者——老渔夫。他虽然老了,可是他的精神不老,他是永不言败的。作文不局限于对一名强者的描写,还插叙了自己如何对待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表明自己崇拜“老渔夫”的原因。
严明轩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桑桑一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再见了桑桑,我也和你一样,油麻地的草房子让我感动。
手捧《草房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大笑,让我哭泣,让我的心为之颤抖!
陆鹤,你怎么就不长一根毛发呢?秃顶给你带来多少伤心,你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屈辱,但又用自信赢来了秃顶人的尊严。在你成功地扮演《屠夫》中的伪连长时,我真想冲上去拥抱你。我真的为你高兴,也为认识你而感到自豪。
杜小康,我心中的偶像。富裕的日子里,你能做大家不能做到的事:劳动课上,你一人带来十几把镰刀,解了蒋老师的燃眉之急;断桥前,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你叫来了毛鸭的大船,让大家踏上归途;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你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全家人的重担——到荒无人烟的草滩中放鸭,去拾回爸爸失去的从前……你没有丝毫的卑微,你在向那个时代示威;你让同龄人敬佩,也让我汗颜。
桑桑、细马、纸月、秦大妈……《草房子》中人们的生死离别、悲悯情怀都让我感动,而他们厄运中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情和殷殷情爱,如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心灵的污垢,似一炉烈火锻造着我的灵魂。
以前,只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少年时代的贫困、学习的艰辛,他们和《草房子》中的人有着同样的经历,而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比父辈们要辛苦得多,我们真的不快乐,这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一代人的感受。可是现在,我感觉到了,我是幸福的人,我们是幸福的一代。《草房子》里人们的遭遇我们无法体验,他们的幸福居然是如此简单——能填饱肚子,有机会上学。而我们食品种类繁多,上学受法律保护,比起他们,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之前我怎么就没感受到呢?
《草房子》,是你拯救了我,是你帮我找到我本拥有但从未感受到的幸福,是你让我真正了解昨天和今天的意义!【赏析】
作者用心在读《草房子》,也用心在诉说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文列举最让“我”喜欢的人和最让“我”感动的事,也让读者明白:幸福很简单,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全文抒情色彩浓厚,犹如一朵浓艳的感染之“花”,很有感染力。【我手写我心】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使我们学会思考,读书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你一定也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要求:题目自拟,500字左右。附录:作家的故事
我的菜园 孙幼忱
作者简介:孙幼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联专业作家,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出版有长篇传记文学《擎起我的双拐》、中篇科学童话《小狒狒历险记》、儿童科学文艺自选集《“小伞兵”和“小刺
猬”》等19本书。
大约50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写了一篇作文,题为《我的菜园》。这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在东北大学任教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被人民政府安排到吉林亚麻厂当了工人,家由市区迁到郊区一个叫哈达湾的地方,母亲整日操劳,除了上班和忙家务,无暇顾及其他。
春天,几场小雨过后,我望着院里那黑油油的泥土,非常高兴,决心在上面种点什么,并要获得丰收。因为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站立和走路离不开拐杖,不能像别人那样干活,便坐在地上“耕耘”。我先在靠近秫秸(高粱秆)篱笆的地方,挖出一个个小坑,埋进菜豆种子。我想起菠菜又鲜又嫩,便又在菜园里种满了菠菜。
不久,菜豆的两片叶子出土,菠菜也使菜园一片新绿。这时我却想,还是黄瓜和茄子好吃,便将菜豆的小苗和长得还不大的菠菜全拔去,沿篱笆种上黄瓜,其他地方全种上了茄子,一高兴,还插空种了十几株玉米。我想起一首儿歌里说的“黄瓜爬上架,茄子打滴溜”,便相信,这正是我的菜园未来的写照。
后来我发现,黄瓜秧上生了不少卷须,但它却不像豆角秧那样,用茎缠绕篱笆,旋转上升,必须专为黄瓜秧搭上架子,供它的卷须去“抓”,这太麻烦了!这时我又想起西瓜。西瓜又甜又水灵,多可口啊,而且西瓜秧可以自己沿地面向前爬。我就拔去了黄瓜秧和茄子秧,玉米苗也没留下。我在菜园里清一色地种上了西瓜。“菜园”此时已成为“瓜园”了。
结果,当秋天来临时,我的西瓜秧爬满了菜园,却连一个小西瓜的影子也没见到。我忙来忙去,全部收获只是一堆干枯的西瓜秧。《我的菜园》写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结尾,我写到我接受了教训,并提醒自己说:“我的一生可不要这样度过。”
老师在这篇作文的评语中指出,能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并从中有所思索,便有可能写成一篇好作文。
成年以后,我越来越懂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不行的。我还以自己童年的这段趣事,为今天的孩子写出一篇童话,题为《狗熊种地》。真的,小时候的我,多像一头傻乎乎的狗熊呀!
第五篇:作文指导__如何写电影观后感
作文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
(一、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那么要写好一篇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写观后感的方法)
第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要“会看”电影
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第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
2、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方法是作比较: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
1、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