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师素养大赛英
小学英语教师素养大赛英、美文化题及题签
1、在西方国家中,人们最忌讳的数字是哪一个?(13)
2、在西方国家人们最忌讳的是一个星期中的哪一天?(星期五)
3、西方人的新年是哪一天?叫什么?(12月25日,叫圣诞节)
4、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的谈话经常会提到什么?(天气或报纸)
5、与美国人交朋友切记什么?(注意避开诸如年龄、薪水、婚姻状况和长相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6、英国人喜欢喝茶,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红茶)
7、在英国,如遇到朋友有伤心事,递上(),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一杯好茶)
8、英语中,一周的第一天是哪一天?(周日Sunday)
9、WTO是什么的缩写?(世界贸易组织)
10、IQ是什么的缩写?(智商)
11、EQ是什么的缩写?(情商)
12、在西方国家,当别人夸奖你的时候,你说什么?(谢谢)
13、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美国人的饮食以()为主。(肉类)
14、吃西餐时,主菜若是肉类就搭配(),鱼肉则搭配()。(红酒、白酒)
15、吃西餐使用刀叉,基本原则是()手持刀或汤匙,()手拿叉。(右、左)
16、ABC代表什么?(美国广播公司)
17、BBC代表什么?(英国广播公司)
18、CBA代表什么?(中国篮球协会)
19、PC代表什么?(个人电脑)
20、SOS代表什么?(求救信号)
21、VIP代表什么?(重要人物)
22、IOC代表什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23、西餐礼仪中,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入座。(左侧)
24、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总结认为,吃西餐应讲究以下6个“M”Menu(菜单),(),Mood(气氛),(),Manner(礼俗),()。(Music音乐,Meeting会面,Meal食品)
25、吃西餐过程中,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就把刀叉以()形状摆在盘子中央。用餐后,将刀叉并排摆成()方向即可。(八字、四点钟)
26、英国人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但英式()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早餐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学习心得
关于参加“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会的心得体会
能去南京观摩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直是我的希望,这次学校能派我去,我非常感谢校领导的支持
众所周知,江苏的教育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这次大赛的举办地就选择在江苏南京举行,各省分别派一名教师参加,一共三十名选手,分两个组在两个比赛场馆同时进行,由于我省代表杨波老师被分在B组,所以我们是在南京林业大学的体育馆观摩此次比赛。
“大赛”分“朗读展示、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才艺表演及课堂教学展示”五部分,设特等奖、一等奖及书写特长奖、朗读特长奖、才艺特长奖和优秀教态奖(特长奖从一等奖中评出),所有项目的评审均现场打分,现场亮分,总分为100分。朗读15分,书写15分,知识素养现场答题15分,才艺5分,课堂教学50分。
3月27日上午是朗读展示,选手是提前10分钟抽取朗读篇目,下面我就举例谈谈选手的比赛情况。比如三号选手的《新年的礼物》这是一位男老师,音色很好,语气掌握得当,但神态与文本文意有些出入,当然只是一两句,可能是紧张的缘故。杨波的《天安门广场》吐字清晰,音域宽广,语速略快,语调度把握很好,段、句停连略快。最高分是《放风筝》各方面都好,就一点眼神中没有内容,一直看台本。从朗诵中我总结了几点:
1、要吐字清晰。
2、语调要准。
3、停连把握得当。
4、语感要强。(语气要抑扬顿挫)
5、眼神中要有内容。
6、会运用鼻腔发音、胸腔发音及颤音。
紧接着是书写展示,三分钟书写4个4字成语,最高分时13号选手,他的布局很好,笔画粗细分明,字架漂亮。杨波的笔画不连贯、字架有点硬。
下午是才艺展示,真是打开眼界啊!我想一一细说,一号是语言艺术展示,也就是给动画片“狼和小羊”、电影“简爱”及“话说长江”配音,声音效果及态势语极其精彩。二号选手是歌曲、器乐、书法串烧。三号选手是竹笛独奏,技艺精湛,有几位评委出示了满分。杨波老师是给动画片《宝莲灯》配音,一人分饰多角。五号选手是唱《好运来》,很有范儿,音色、台风好,但节奏、音有点跑。六号选手是表演新疆舞,节奏感很好,有点偏台。七号选手表演朝鲜舞,她先是单纯跳朝鲜舞,后来将朝鲜舞和武术动作融合在了一起,刚柔并济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八号的展示是给我映象最深刻的,《成语新说》分别用京剧、歌曲、书法展示龙,这位选手是南京本地的,曾受邀参加过天天向上的录制。接下来就是川剧变脸、诗词朗诵,尤其是朗诵李清照词的时候,颤音展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一位是吉他弹唱。看的出,这些老师都是非常有才华的。
3月28日一整天是课堂教学展示,本次大赛的课堂教学内容选自各版本阅读课文,授课时间为30分钟。纵观今天的九节课,有这样一些共通的特点: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回归
十五节课跨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位选手均强化了写字教学。观察字形、掌握书写要点、教师范写、学生当堂练写等传统写字教学手段重新回归课堂。这也体现了2011版本课标强化写字教学的指导理念。当然,从具体的实施策略来看,依然是有课前的重点识写,有随文识写,有课尾的专门训练写字。另外,朗读的指导,师生、生生的对话与合作、直指理解文本的表演等传统教学理念全方位回归落实在每节课堂。重视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这也是对昨天柳老讲话要求中的“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回归朴素,回归朴实,回归童真”的体现。
二、注重学法指导的贯彻
十五节课也不约而同的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如9号选手执教《狼牙山五壮士》,锦囊妙计就是“四部曲”,分别是熟读成诵、理清顺序、体会表达、感悟情感;4号选手执教《画杨桃》,教给了学生借助课题了解课文大意的方法;8号选手执教《日月潭的传说》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性复述课文精彩片段„„这些课堂里有的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有的注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传授,有的教给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文本用词精妙的诀窍„„总之,用教材教,授之以渔这是课堂教学的真理。
三、学生生活体验的调动 语文来源于生活,扎根自生活。教者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其奥秘就在于在文本和生活间架设桥梁。换言之,就是能够通过创设情境或者通过实际的生活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境界。4号选手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表演发问“我们为什么会吞吞吐吐?”“老师为什么变严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等问题,环环相扣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不断调动生活体验,在生活体验中又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朗读自然有声有色,表演也是惟妙惟肖;5号选手执教《要下雨了》,学生抽取生活体验,理解“闷”的意思,老师带着学生再“伸了伸腰”,体验那舒服的感觉,巧妙引出小白兔与燕子的对话,各种形式的角色朗读,带着学生痛痛快快地在文本里徜徉;7号选手执教《小柳树和小枣树》课堂中,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贯穿始终,一遍一遍地对话表演与感悟文本交替深入,相映成趣,可谓妙哉;10号选手执教《与众不同的麻雀》、11号选手执教《水》、12号选手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也都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咀嚼着文本,演绎着文本。
一边听着课,一边回味着柳老的讲话。如此普遍和大范围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回归,加之新的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否意味着小学语文课堂对课改以来的变化的“拨乱反正”?不可否认,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官方的和权威的声音往往就是风向标,也是审美标准的界定,必然会掀起语文课堂教学的“风”。对于传统课堂和课改后的课堂,我们不妨也来一次简单的分析:
一、传统课堂的利弊
传统语文课堂之所以饱受诟病,在于其“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调机械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但是其利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因为训练而较为突出。试想,大量的背诵怎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会写诗也会吟”?大量的写字怎不会“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二、课改课堂的利弊
轰轰烈烈的课改确实带来了课堂的变化。尊重个体、飞扬个性,崇尚合作、注重发现„„应该说,这些对于培养现代公民来说,是必由之路。然而诵读和书法带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质的两项能力在学生身上却持续退化,以致很多有识之士惊呼,要传承国学、要回归“本真”。
三、理想的现代课堂
随着“回归”的呼声日渐高涨,随着对课改的不断批判,加之新的课程标准的拟定,课改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估计会逐渐淡化,又或者说,难脱时代烙印的语文课堂,总是会一直朝着“理想”“课改”下去的。姑妄称我们现在追寻的课堂为现代课堂或许较为准确。我以为,唯物辩证的观念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理想的现代课堂,我们既要把童真还给孩子,既要致力培养具有个性、自由、合作、探究精神的现代公民,又要从传承的角度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素养的训练;既要在训练的强度上有所强化,又要在训练的技巧和方法上予以改进。如此的融合与平衡,我想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由于知识问答题的偶然性成分很大,所以今天的赛场也是跌宕起伏。能够有这样一次经历,对于参赛的选手来说,就已经是一次蜕变和飞跃了。晚饭席间,戏言,这知识问答既然如此偶然性太大,让各自选手的粉丝们几家欢乐几家愁,不若全部统一一张试卷答题,不是相对要公平一些吗?仅是戏言,祝愿明天最后三位选手好运。
在知识素养答题这部分,我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这些题目包含了地理、生物、历史、文学、电影、戏剧、歌曲歌词的作者等等。特别是答客观题的时候最考验选手了,题目非常活。
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我应该好好看书、看视频、听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的知识素养,向前迈进。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做为一名参赛教师,能亲自参加本校举办的素养大赛,亲身体验比赛的全过程,可以说我是幸运的。而作为观众,能亲眼看到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全过程,我更是幸福的。
因为参赛,所以对比赛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亲临比赛现场观摩,所以对比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因为这次比赛,让我有了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的机会,在多年的教学中,一直把自己封闭在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中,随着岁月的流逝,进取心在慢慢消退,懒惰思想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好久都没有练过基本功了,一下子全副武装真有些吃不消,静下心来潜心练习才发现差距,在紧张的比赛中,让自己受到了洗礼,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必须扎根心底,否则真要被社会淘汰。
观看了众位选手的精彩表现,不禁叹为观止。光复小学的粉笔字,如出一人,雪松小学的朗颂,如沐春风,精彩的快板,琅琅的评书,扎实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既是比赛又是课堂,既为选手紧张又为自己的不足而汗颜,更激发自己再学习的信心,让我知道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努力发展。
素养大赛指明了我们年轻教师的不足之处,及时让我们认清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在盲目自大,不在自我满足,而是趁年轻重头积累,下功夫精心备课,常反思改进教学。做一个老师不易,做一个语文老师很不易,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不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诗句虽平常见,但要做到却是不易。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能努力去做一个较优秀的语文老师!语文教学是一座莽莽的高山,是一片无边的海洋,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发展自身,语文教师都要在一生中树立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读书,读书,终身读书。“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才能弥补自己的种种不足,才能成就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才能!
第四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梅街中心学校
殷满苗
2017年11月23日,,我非常幸运地观看了池州市第五届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来自3县1区的9位年轻老师给与会教师奉上了一道精彩“视听盛宴”,这过程给了我极大地震撼。
接下来我谈谈学习后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要扎实、平实、真实。
总以为,展示课、比赛课都是绚丽多彩、热热闹闹的。这次,9位参赛老师的课却比较自然、本色,不雕琢、不做作,一字一画、一音一语,老老实实地教,老老实实地写,课堂教学扎实、平实、真实。不是热闹过后趋于静寂,归于虚无;而是平静之后的深思和顿悟。我总感觉,我们的课就应该这样上的,只不过是我们教材处理得还不够到位,只不过我们对细节关注的还不够,只不过我们对教学流程处理得还不够自然.总之,也许你我只要再多一点童心,再多一点努力,再多一点敬业,也许课就能上得和他们一样精彩.其次,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代表着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正所谓“字如其人”.教师给学生以榜样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通过这些参赛老师们的板书,可以看出他们写的字行笔流畅、运笔自如、有顿有挫、布局合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她们持之以恒,不畏劳苦,刻苦训练的结果.虽是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了,但在写字方面真的自愧不如。
2、朗读――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此次素养大赛,所有的参赛老师们都能声情并茂的对文本进行诵读.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诵读的指导,把握情感基调,读出层次,读出韵味.在我平常的教学中可能只注意到了断和连、轻和重、缓和急、抑和扬等基本的技巧,并未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深入作品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气韵、节奏,用自己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韵味.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做到“低吟而体其味,诵读而达其情”,真切动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本表达的特色,读出文本的价值.教师充分表露自己通过解读文本所感受到的惊讶、赞叹、失望、伤心、愤怒等情感,并通过自己情感的表达,不断地给所教的知识加温,激发渲染课堂气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感,这样语文教学就能够水到渠成。
3、钻研教材――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
可以说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只有钻研教材,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法;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所以说,研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是核心、是灵魂、是首席.唯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的对话,方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此外,教师还要关注一下文本的背景,写作的情境下行,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写作心境,这样的解读也才会更为真实、丰满、深刻。
4、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读史使人睿智,读美学使人高尚,读哲学使人深刻.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因此,教师就必须读书.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是一个没有希望的老师,读书就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所有的参赛教师都有着丰厚的文学积淀,因此,他们在教学中的引导语、过渡语、小结语以及以及问题的设计都非常准确,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在这次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素养,多学习相关知识,学习名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习他们对细微之处处理的技巧,学习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等等,积极思考,精心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上出有价值、有质量的课。
第五篇:教师素养大赛观后感
教师素养大赛观后感
儒林中心小学
谢红黎
第五届“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活动在六朝古都南京举行。这是一次小语界隆重而热烈的聚会,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都将汇聚在这里观摩这场盛会。十一月八日,我也有幸与他们一起来到了分会场南京林业大学体育馆,和他们一起置身于两天半的火热的比赛现场,观看了十六位选手的精彩展示,聆听了各位专家们精彩点评,真是让人如沐春风,感受颇深。
感受一:诵读比赛悦耳动听。
首先比的是诵读部分,诵读的内容是选自现行语文各版本的教材,题材各异,风格不同,但十六位选手却能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将每一篇文章读通顺,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每一位选手都努力使自己读时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有的不小心读错了,没有心慌,却能沉着冷静地继续表演,一点也没有影响到发挥,这就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我真是佩服啊。他们读得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情感充沛,抑扬顿挫,有的激情四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袋麦子》的读者读出了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猴的机灵,那神情那语气都得在场的我们哈哈大笑。《蒲公英的梦》的读者读得让我仿佛就成了文中的一员,回味无穷,遐想连篇。朗诵结束后,中央广播电台的佟雅坤老师做了精彩点评,让我感受到朗读不是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就可以的,而是要根据课文的段落,理清层次,将句子合理组合,利用语气的变化,发挥想象与联想,这样才能将感情发挥得更饱满,让听者也能够轻松地听出文章的意思,最后佟老师那充满情感的朗诵引得现场掌声雷动。
感受二:书写比赛尽显功力。
第二项比赛项目是书写展示。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十六位选手在三分钟的时间里写下了这四个成语,分别是:程门立雪、一心求道、春风化雨、孺子可教。这些字中有的字特别难写,如“心”、“道”等,彰显了扎实的书法功底,有的刚劲有力,有的修长柔美。在比赛的空闲时间,我和同事特地去下面观摩了,有的选手的字写得确实好,让观看的人发出啧啧赞叹声,我也不禁拿起了手机拍了起来,最后雷实老师做了中肯的点评,他说写字要给人一种平稳感,不能过于死板,横平竖直之间要有退让、穿插变化,而且排列也要与章法,这样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些建议为写字不好的我来说也是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的字确实不好,自从教了一年级之后才知道要想写好字就要首先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每一笔的位置,才样才能把字写好。感受三:才艺展示各显神通。
第三项是才艺展示。十六位选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动画配音、乐器演奏、书法舞蹈、朗诵、说唱,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自叹不如。令我影响深刻是3号选手《大山深处的美丽》创设了一个摄制组去大山深处寻找最美老师而展开的,一人演绎三个角色,各个角色之间发差很大,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还有《千里婵娟》这个节目,娴熟的画画技巧,最后撒上银粉,一副嫦娥奔月图尽显眼前,在场观众无不为这精妙绝伦的设计鼓掌叫好。可爱的15号演绎的《鸭妈妈找蛋》把糊涂的鸭妈妈演绎得栩栩如生,让在场的我们忍俊不禁。
感受四:阅读教学精彩纷呈。
第四项是课堂教学,是所有比赛中最能彰显实力的项目,每一位选手都各尽所能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能力。每一位选手面对的都是陌生的学生,提前一天备课,在这么短的时间要将教材解读到位,制作课件等一系列教学准备做好来参加这么一场大型的比赛是多么不易啊。每一个老师的教态优雅,非常有亲和力,在和孩子交流时都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们交流,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能够耐心地去帮助他们,真的是把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在语言上也是做到了简洁,亲切,特别是那一句“孩子们„„”几乎每一位老师这样说,而不是像我们会说:“同学们„„”或者“小朋友„„”这样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我还发现在揭示课题时大多数都做到简洁明了,通常我们喜欢在揭示课题时卖点关子,有时学生理会得好,就会顺利,有时学生理解得不好就会浪费好多时间,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每一位选手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和与学生一起碰撞出的精彩瞬间是可圈可点,令人难忘。令我最为难忘的是4号选手的《老人与海》那条理清晰的引导,那充满感情的熏染,让听课的我俨然成了那海鸥的一份子,再为老人的逝去而感到悲伤,再为失去这么一位好人而感到惋惜。张聪老师《最后一头战象》板块分明的教学,将我们带回了历史,感受最后一头大象的情感变化。
感受五:素养答题一决高低。
每一位选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有最后一项比赛那就是知识素养答题,这一项比赛拉开了差距,也可以看出老师们知识的储备和心理素质。反思自己,对有些题目也是似曾相识,但也不能确定,模棱两口,原因是没有温故。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忙于工作与家庭忽略了看书,连报纸也难得买了,各种消息很闭塞,如井底之蛙。是该看看书了,专业的、教学的、资料的、咨询的、文化的都应该成为我们老师尤其语文老师,要让他们来充实自己,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要给自己装满水才行啊。
两天半的赛程一眨眼就过去了,受益匪浅,这真是一场激情与智慧碰撞的盛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