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8:5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

第一篇: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

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

关于议论文的复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从议论文中找出或提炼出论点,找出证明论点的论据,把握论证的过程。二是掌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等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三是正确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四是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并能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五是能正确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六是把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七是分析句子及文段的结构作用。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议论文阅读中常见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让学生掌握答题的基本格式,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这是复习的关键。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进行了温习巩固,对阅读中的常见题型有了一些了解,但在解题技巧和方法上掌握得还不是很好,应在阅读训练中进一步加强。

第二篇:议论文教学反思

议论文教学心得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需读懂浅显的议论文。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前半学期我将工作的重心定为: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水平。为了了解学生议论文学习情况,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议论文学习结束后,我对所教的九年级三、四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我及时地改变了教学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谈谈议论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夯实基础,为阅读作铺垫。

在讲议论文前,我先搜集、整理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每讲一课我都会三番五次地强调基本知识,使学生熟记于心。为了避免学生因死记硬背而遗忘,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设定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题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知识,降低了学习议论文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水平。

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恰当的方法却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方法的指导,我认为方法比

第三篇:议论文复习

一、成 功

季羡林

①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②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③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④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⑤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⑥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guǐ),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⑦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⑧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 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韩文公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⑨我认为,这三方面,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选文略有删节,此为第九段删节处: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二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提出的。(5分)

答:。

2.联系上下文,说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每小题2分,共4分)

(1)言简意赅:。

(2)羡慕:。

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⑦段的内容。(3分)

答:。

4.第⑥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具体 论据。(5分)

答:。

5.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5分)

答:。

二、(盐城)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7.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8.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分)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三、(日照)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10.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11.11、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4分)

1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3分)

13.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3分)

四、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

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 的 “纶”(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分)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3.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 ;第⑤段主要论述了。(8分)

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3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5.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4分)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失误。

揭晓:动词公布(事情的结果)。

第四篇: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篇一:关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如何提高我校议论文写作教学效率

王智斌

2013.7 如何提高我校议论文写作教学效率

高中学生比起初中学生生活阅历进一步成熟,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有了更多素材,写好议论文应该不是难事。尤其必修三四册后的8个写作单元,分别从论点确立、论据选择、如何进行论证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逐层逐项练习,会有利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提高。

我校作文教学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

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压缩饼干”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首先,指导学生建立“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

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2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篇二: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

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

【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15年至2015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

四、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 观点+材料 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

如:某同学在论证 信念 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 如果那么 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如:普希金说: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 拦路石 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 拦路石 知 难 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如: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 出 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篇三: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时间:2008-09-16 23:26:00 来源:语文芳草地 作者:吴爱红

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高考中要求提高作文分值的呼声也不绝于耳,但在现实教学中,语文作文常常遭遇冷板凳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固然与高考阅卷中学生作文分值不会拉开太大的“功利”现实有关,但更与作文教学的“无效、无法”有关。很多学生见作文就摇头,很多老师(包括本人)也是见作文教学就觉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它还是一种长期积累下的语感的再现,它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而它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或者说是一种比较自我的表达,它需要学生的主体努力和参与程度最高,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要靠学生的天分和后天大量的阅读与思考。我部分认同这一观点,鲁迅、郭沫若等大家以及韩寒这样的小将都可以印证这句话,但是语文教师就真的在作文教学上无所作为、袖手旁观吗?近几年教学中断断续续的尝试和反思,让我有了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探讨这一话题,我想必须先厘清一个前提,就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只有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实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谈及方法论层面的话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对于课程中的“表达与交流”板块提出了以下要求:“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5.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对照语文新课标,我想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首先应当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青年,而是要培养具有基本写作能力和思考力,具有真实而较为丰富的情感的“人”。据此,我将高中作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归为两点:1.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对社会生活有自我的思考和认知;2.训练他们基本的表达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的行为:

1.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如前所述,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虽然我苦口婆心的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俨然成了一口枯井,感情之水很难流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教师

口头上要求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脱离学生生活所致。治病要治源,我觉得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这一想法越来越有了实施的现实性。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本学期开学两周来,我给学生共布置过三次作业:1任选角度,合作探究《边城》及其沈从文的思想或风格;2.学完《归去来兮辞》后,结合陶渊明的作品,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陶渊明”或“我看古代的归隐现象”的文章3.专题写作训练: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我认为,高中语文作业不在多而在于有效果。

2.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活动。

学生在写作中的另一困难是缺少丰富的内容。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现尤为典型。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虽然课标要求学生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应不少于150万字,但实际情况则是除了少数学生外,多数高中生不愿或无暇读书。现实就是现实,一味的抱怨学生是于事无补的。既然多数学生阅读不足,既然作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学与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利用课前活动来做些弥补,力求使阅读和写作训练常态化。上学期,我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2篇小文章(源自于《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一书),所选文章侧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启迪,同时兼顾议论文写作时论据之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对部分学生而言,这一活动简直成了整节语文课的兴奋点。本学期,我将课前5分钟的活动重点放在了写作实践上。每周选出2-3名同学写同题作文,他们利用课前5分钟朗读自己的文章,然后同学评、老师评,一篇文章至少明确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使全班同学有所得、有所戒。因为要在全班宣读,被选到的学生都会很用心的写。例如纪石峰同学的《说“安”》,论据充实,文气贯通,语言畅达,赢得同学热烈掌声;刘恒同学的《感情亲疏与认知》用文言写就,文意通畅,少有语法错误,引得全班称奇。。。虽然这一活动才刚刚开展,但我认为已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吗?

3.作文训练课有的放矢。

既然作文教学还承载着提高学生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使其文章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等任务,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有条不紊的按步骤推进,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随意命题和训练。这一点高中新教材已经为我们铺设了框架,教师只需补充材料,使其更易为学生接受则可,在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还有运用“激励法”,重视学生习作讲评等其他的方法。我想,只要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只要清醒的意识到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语文教师应该会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地方法,在学生的写作中提供一些帮助,留下一些印记,实现其人格塑造和升学的双赢。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贵州 陈家彦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考察,从而匡正除谬,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正轨,并取得最大效果。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观念:抒写情感,见证生命。许多人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①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或者如一篇谈“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题目所言“写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学目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对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每一次作文,教师又都希望学生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既无计划也无教案。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

4.进行方式:就是“写”。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而为之。

5.作文题目:话题作文一统天下。随着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便一股脑地采用活题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话题作文从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连小学也在实行话题作文教学了。

6.作文批改:选优说劣。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本来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学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可读的文章,教师也会认为这是本次作文中的优秀篇章。这就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歪了,还会被认为是创新呢。7.教学效果:效果堪忧,能力不高。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④张志公先生也曾说:“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对上述七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1)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创作”,引导文学写作。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文学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它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作家诗人那样的“创作”能力才是写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理所当然的事,那只是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并非是写作能力高。2.它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在许多教师看来,“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时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感悟、表现等。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的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3.它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发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纯化学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作文——做人”论者等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成了一种手段——文学的塑造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学生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生活。

4.它还与高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爱偏重有关。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的生活,即使是写议论文,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学化。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办“文学社”,“写作兴趣小组”,等等。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甚至还应该强调的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从文章写作的动机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2.从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教养和审美能力当然好,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作家”。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报告、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等一类文章。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其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诗人,作文教学也没有必要主动地承担这一任务,任何文学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来产生。极少数写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当了作家、诗人的人也并不感谢中学作文教学。

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他们的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信和日记”、“生活和意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用性的特点显著。着眼于实用,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实用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

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作文指导,省去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之前的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样,就必然把多写(也即多创作)等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把结果等同于过程。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什么时间写仅凭教师的工作缓急或兴趣去决定,写多少就全凭教师的“经验”或“感觉”去决定。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无比简单和随意。

其次,“多读多写”的“感悟”“自得”式的传统方法论,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也就别无他路了,也就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学化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我们知道,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生,并非都是有感而发。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工作总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等等。朱光潜先生曾说:“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迫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由此可看出,“偶成”当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又如唐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显然也是“硬写”。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的探索。

可见,中学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

四、新的思考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1.必须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话题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检测学生作文能力的考试方式。平时的教学,作文最好单独设科教学、设科考试,这样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写作大题,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学科考试题,以便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特别是理科学生,他们几乎只在中学学习写作。可见,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广大语文教师及其写作教学专家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为作文教学做出崭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金新宇《倾诉与聆听》,《语文教学通讯》2002.6 篇四: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篇五:议论文写作教学反思

教 学 反 思

执教人:黄帮民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执教班级:高二(8)班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9日(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写议论文作为作文文体的首选,但很多作文有写议论文的意向,写出来却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叙。结尾不能够进行道理上的总结或引申,却出现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二是不重视段落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没有分段分层意识,对各段各层的功能、地位、长短没有固定看法,导致该简短的段落却冗长拖沓,该丰富完整的段落却支离破碎。

三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为此,写好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规范议论文写作(结合学生作文)

1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2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3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学生作文、范文)

(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学生作文、范文)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学生作文、范文)

第四步,总结:议论文是特别注重结构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结构上像样的像样的议论文了。

教学得失:

收获: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议论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和提高写作效率有很大促进。好的结构可以从直观上很好的显示议论的条理层次,使作文“面貌一新”

不足: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仍然难以根本纠正随意议议评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理论思考和解决方法:

学生论辩思维较差,对议论文写作缺乏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结构这种基本要求都不太重视。

所以训练写议论文,在提出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等基本意识已经养成后,如何提高议论文作文水平,应该从规范结构上做起。

一、总分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论据并列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结论(照应全文))“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

1、并列式模式结构(1):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第五篇: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

【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3、材料积累不够。举例不过那么几个:中国的屈原、项羽、司马迁、张海迪,外国的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即便列举出来也不会多角度寻找与论点的关系,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

四、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 观点+材料 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 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分析论述不能空谈抽象的道理,而必须摆出事实再讲道理,即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通俗地说,证明给人看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五种: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 为什么 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假设分析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运用几个假设复句要从实际出发,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假设,分析会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

如:某同学在论证 信念 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 如果那么 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如:普希金说: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 拦路石 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 拦路石 知 难 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如: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 出 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 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 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 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5、论据引申法: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论据,论据里面存在某种苗头,就着这个苗头引申出去,设想出某种结果。

如: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 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 天下所共传宝 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总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既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写作技巧,最终才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写出有思想内涵和独特个性的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三: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4057字)

执教人:周慕珍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写议论文作为作文文体的首选,但很多作文有写议论文的意向,写出来却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叙。结尾不能够进行道理上的总结或引申,却出现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二是不重视段落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没有分段分层意识,对各段各层的功能、地位、长短没有固定看法,导致该简短的段落却冗长拖沓,该丰富完整的段落却支离破碎。

三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为此,写好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规范议论文写作(结合学生作文)

1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2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3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学生作文、范文)

(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学生作文、范文)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学生作文、范文)

第四步,总结:议论文是特别注重结构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结构上像样的像样的议论文了。

教学得失:

收获: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议论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和提高写作效率有很大促进。好的结构可以从直观上很好的显示议论的条理层次,使作文“面貌一新”

不足: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仍然难以根本纠正随意议议评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

理论思考和解决方法:

学生论辩思维较差,对议论文写作缺乏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结构这种基本要求都不太重视。

所以训练写议论文,在提出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等基本意识已经养成后,如何提高议论文作文水平,应该从规范结构上做起。

一、总分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论据并列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结论(照应全文))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

1、并列式模式结构(1):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点并列 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2、并列式模式结构(2):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论据并列

三,对照式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1、基本结构

(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正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构模式:本论 对照

论点反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论(评析照应)

2、基本结构

(二)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

四、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设问导思,纵深拓展,要钻牛角尖

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为什么(原因)——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怎么办(方法)——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1、基本结构

(一)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

2、基本结构

(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下载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论文写作教学反思

    教 学 反 思 执教人:黄帮民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执教班级:高二(8)班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9日(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

    议论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复习课教学设计 (议论文) 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学思路: 按照议论文的教学要求和自己的教学体会编写......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讲义 (议论文阅读)(4课时) 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

    复习教学反思

    复习教学反思 复习教学反思1 今天,我上了一节数学复习课,这节课我们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

    议论文复习教案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一、 直接导入,明示目标 文章的阅读理解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今天我们针对议论文阅读进行专题训练。首先我们一起复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其次探讨中考常见出题......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梳理议论文文体知识。 2、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二、教学过程 一) 导语:同学们,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

    议论文专项复习-事实论据教学设计.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第 单元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时间: 授课教师:12月27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学生准备 议论文阅读——事实论据 课型 复习 知识与技能:能准确......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