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获证组织检查工作要点
获证组织现场检查工作要点
一、企业提供材料:
(1)认证咨询合同;(2)认证合同;
(3)认证咨询合同收费发票;(4)认证合同收费发票;
(5)认证审核计划;(6)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7)认证审核时的不符合报告;(8)认证审核报告;
(9)监督审核报告;(10)认证监督复评报告;
(11)企业认证前的内审资料;(12)企业认证前的管理评审资料;
(13)认证机构的公开文件;(14)认证证书;
(15)体系文件;(16)生产记录。
二、重点关注事项:
1、认证机构涉及问题
认证机构的资质;
认证计划与审核人员的确认;
认证咨询一条龙的确认;
认证机构是否按规定时间对企业实施监督审核,是否办理暂停和撤销及公示情况;
判定认证机构是否存在增加、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
审核人员可能涉及问题
审核人员是否参与该企业的咨询活动。核对审核人员和咨询人员名单等;
审核人员是否持有CCAA(有效)注册证书。
按规范两次审核之间的间隔期不得超出12个月(前次的末次会议至后次首次会议)。当两次审核时间快到12个月,一般认证机构会及时通 1
知企业安排监督审核,有一种情况是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拒绝认证机构进行监督审核,这时认证机构应做出相关的处理意见,如放出暂停、撤销证书等处理决定,同时将决定按规定公示或通知企业。
2、获证组织涉及问题
企业内部审核和管理体系评审实施情况;
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计量检定等合规合法性文件);
企业名称、地址与企业法人变动 ;
企业管理人员的变动情况;
获证企业对证书的宣传是否有误。
三、对获证组织的检查重点和方法
1、检查获证组织的资质合法性
通过检查企业营业执照、行政许可文件等:
如获证组织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EMS),查必要的环境管理行政许可文件及相关法律文件,比如:
--危险废物处理运行资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环评批复意见;
“三同时”验收报告。
“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2、检查获证组织的体系管理文件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各种记录(包括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监测记录、培训记录。。)是否完整真实;
作业指导书是否受控并易于查阅。
3、关注获证组织的内审和管理评审
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
内审和管理评审输入输出信息(检查两个以上周期的输入信息是否是同样的内容)。
管理评审输入:是有效实施管理评审的基础,也是最高管理者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依据。组织的相关部门在管理评审前应分头准备输入材料。
4、观察获证组织的生产现场情况
厂区环境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如墙壁、屋顶、通风、防虫及卫生等设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和相关法规要求;
成品、半成品存放和标识情况;
现场生产、检验记录情况;
与工人、主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是否知晓管理体系的情况及他们的职责等。
5、关注认证审核时间
手册颁布实施时间、申请认证时间、现场审核时间、认证批准发证时间是否合理(核对时间先后顺序);
审核人日数是否与企业规模适应;
是否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审核,如是一次完成是否有合理的理由; 是否对多场所或临时场所进行了抽样;
6、认证实施的组织
开出的不符合报告是否进行了验证,验证是否有效。(重点核对有无严重不符合未关闭而发证);
证书及标志的使用情况,证书表达是否与识别的认证范围相一致; 认证证书覆盖场所、覆盖产品范围与企业营业执照是否一致。
认证证书覆盖场所、覆盖范围与企业应具有的法律规定要求是否满足。如:工业、食品等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许可证等。
如认证机构没有及时办理暂停和撤销、也没有公示,也没有将暂停通知寄给企业,则认证机构就存在问题。
检查方法:了解最近一次的审核时间,如超过12月,要企业提供暂停通知书,也可以查看认监委网站。
7、企业名称、地址与企业法人变动
按照认可准则要求,证书上应该有企业住所(工商登记的地址)和认证地址(具体的生产地址)。获证企业名称、地址、产品范围等出现变化,企业需及时向认证机构申请证书的变更,如发现企业名称、地址、产品范围有变,但相应的认证证书没有变更就有问题。
执法人员可以现场核对证书的认证地址是否和实际一致,如企业有多个生产地址且不在证书范围内,但都在使用同一证书,是企业违规。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变化住所和认证地址,是应该通知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确认后对证书进行更改,若认证地址变化,应现场审核后才重新发证。
检查方法:将认证证书的信息和企业实际进行核对。
8、检查获证企业对证书的宣传情况
按规定,获证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广告、媒体等宣传公司通过了管理体系的认证。如公司用于宣传通过认证,以此证明公司产品为合格产品是不允许的,或混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误导消费者也是不允许的。
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查看网站、广告、媒体或获证组织自己的相关报纸,或直接去获证组织的成品仓库查看包装上标识等方式验证对证书宣传的准确性。
第二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要点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和省纪委三次全会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为实现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要按照省委和省纪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和纪检干部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所做的报告和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学习党章和中央纪委的工作报告,围绕主题,把握灵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精神上来。
(二)认真开展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按照省纪委的统一部署,今年要在省直机关集中开展权力观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党员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教育的目的是立党为公、勤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教育的内容要注意搞好四个结合:一要把权力观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针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堤防。二要把权力观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党员干部牢牢铭记“两个务必”,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制止奢侈浪费,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三要把权力观教育和示范、警示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张荣锁、杨正超等先进典型,尤其是通过树立和学习本部门本单位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弘扬正气;通过剖析大案要案、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参观职务犯罪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四要把权力观教育和党纪条规教育、普法教育结合起来,继续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和省直纪工委编印的《党纪知识150题》等为内容,抓好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省直各机关党委、纪委要结合本
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措施,把这次主题教育抓出实效。省直纪工委要对主题教育的开展进行督促检查。
(三)努力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按照省纪委三次全会关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机关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教育要贴近业务工作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充分运用本部门的行业报刊、闭路电视、宣传橱窗、电教设施、局域网络等手段和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以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为重点,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一)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继续落实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收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规定,严厉查处借节假日和婚丧嫁娶等事宜敛财的违纪行为;继续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大力精简会议,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禁止变相公费旅游和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小汽车;禁止利用住房制度改革以权谋私;禁止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和安排私人旅游、高消费娱乐;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要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一般的行为规范转到治本上来。凡是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都要逐步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各部门可本着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积极试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鼓励有条件的部门积极稳妥地进行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
(三)要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与纪检信访工作结合起来,对反映领导干部一般问题的信访件,要求其如实说明情况,主动纠正问题,否则一旦查实要从严处理。
三、以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加大查处案件的力度
(一)要着重查办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融、物资采购等领域和环节发生的案件;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及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司法领域中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案件,领导干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以及参与和庇护走私、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发票、制售假劣商品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案件。在重点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也要重视查处在基层发生的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二)加强信访举报工作。要继续落实省直纪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信访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不断拓宽信访举报渠道,主动发现案件线索,定期进行综合分析,从大量的信访件中归纳出倾向性、规律性的情况和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保证信访举报事项的核查,对移送、交办、转办的信访件,要及时督办,对上级纪委要结果的信访件,要认真办理,按时报告结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化解矛盾,维护部门和社会稳定。
(三)机关纪委要加大办案力度,努力提高办案数量和质量。要积极协助省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建立办案协作区制度,捆绑使用力量,增强突破案件的能力,切实解决省直机关办案总量偏少、不平衡问题。要认真执行条例法规,坚持依纪依法办案,严格案件审理工作程序,坚决执行处分决定,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违纪违法资金的追缴力度,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到查办案件的各个环节。
四、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机关纪委要配合有关部门从改革入手深化纠风工作。要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严格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继续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在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恶性竞争、药品价格虚高、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虚假药品广告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全面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切实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确保实现全省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工作目标;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工作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着重对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垄断性经营行业开展行风评议,促进部门和行业改进作风。
五、以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根本,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找准着力点,推动各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关纪委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主动配合行政领导,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机关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机关纪委要不断探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与党组(党委)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与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努力使纪检
工作深入到各项改革中去,切实为部门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二)强化监督,抓好制度建设。各部门机关纪委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体制的变化,逐步建立健全一套便于操作、有较强约束力的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使用的监督。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完善和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四项制度,进一步规范程序,加强监督。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继续贯彻落实省直工委《关于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监督的若干意见》,坚持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党内监督的成效。
(三)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助部门党组进一步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做到职责分解,责任落实。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的规定,对违反责任制规定的领导干部,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努力防止和克服责任追究力度小、追究不到位的倾向。
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
(一)增强党性,严明纪律。广大纪检干部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坚定性,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经受住腐蚀与反腐蚀斗争的严峻考验。要把严格遵守纪检工作纪律尤其是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纪检干部的严格管理和监督,努力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纪律上当模范,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健全机构,增强合力。要继续落实省直工委《关于在已设立机关党委的省直各部门相应建立机关纪委的通知》,凡设立机关党委的单位,都要设立机关纪委,选好配好纪检干部。机关党委要投入一定的领导精力和工作力量,加强对机关纪委工作的领导,支持机关纪委全面履行职责。机关纪委要加强同各部门纪检组、监察室的协调与配合,主动沟通,形成合力,协同搞好工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本领。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搞好对专兼职纪检干部的培训,各机关党委、纪委要抓好纪委委员和支部纪检委员的培训。省直纪工委将继续举办机关纪委书记培训班,继续实行纪检业务知识学习测试制度,从机制和导向上激励纪检干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提高监督检查和执纪办案的工作能力。
(四)改进方法,开拓创新。要不断改进纪检工作手段,逐步提高机关纪检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拓宽纪检工作领域。要根据纪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加强、改进机关纪检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新举措,针对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和机关纪检干部以兼职为主的特点,积极探索机关纪检工作的特殊规律,提高机关党的纪检工作的整体水平。省直纪工委要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加强对机关纪检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调研,通过分片召开省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座谈会,交流情况,总结经验,针对问题,研究对策,推动省直机关纪检工作深入开展。省直工委“七一”前夕将召开争创“五好党组织”、“五好机关纪委”表彰大会,各机关纪委要认真做好总结和考核工作,省直纪工委将于上半年配合省直工委对机关纪委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第三篇:大学生学生证获证感言
学生证获证感言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我们终于领到了梦寐以求的学生证。正是这一本小小的证件,证明了我们将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也就意味着知识的海洋正式向我们敞开怀抱。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想当初我们怀揣梦想、满怀期待地踏进了大学校园,一段崭新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感觉,但并不陌生的,这是一种亲切的、热情的、朴实的、让人温暖的感觉。大学是一个大舞台,它会为你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中丰富内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到几分新鲜,更多的是增添几分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播种下属于自己理想的种子,并努力奋斗去实现它。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步入新的起点,怀着新的希望,踏上新的征程。一切从零开始,让我们努力学习,拉近自己与理想的距离,使理想不再遥远。
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大学,珍惜这短暂的四年,让自己在这四年里长大成人,学会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生经历过,才能辨别出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很多事情,是在高中没有经历过的,很多道理,只有到大学以后才会明白,才能体会。
大学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也许存在许多的不公平,但我们无力改变现状。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大学四年将会认识许多新朋友,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上课,一起郊游,一起开会,一起排练节目,一起快乐,一起流泪,一起创建梦想,一起毕业......人生这样真的很美好。大学四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真的很短暂,作为90后的我,是坚强的一代。我相信我们会在大学里学会独立生活,珍惜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逝者如斯夫”我们不要留恋昔日的成功,也不必痛悔以往的失败。看成败,人生豪迈。现在应该重头再来!要丢掉成败的包袱,轻装上阵,享受学习的快乐,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将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从而真正做到:严于律己,遵规守纪,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勤劳俭朴,关心集体,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
最后,真诚的感谢学校领导以及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良苦用心。我们将用一颗感恩的心肩负起责任,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求索,用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第四篇:HSE获证方须知
获证方须知
HSE/OHS/E/QMS获证方须知
一、认证注册资格的审批
1.申请认证组织通过第二阶段现场审核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有关不符合项的整改资料报送中心进行验证。
2.中心对认证审核资料组织评定,作出“批准注册”的决定,报中心经理批准后,颁发认证证书。
二、监督审核与再认证
1.对于获得认证证书的组织在证书三年有效期内应接受监督审核。在认证证书三年有效期内,根据获证方的具体情况决定监督频次,通常情况下监督审核每年一次,两次监督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三年内覆盖获证方所有的场所和部门。对初次通过认证的获证方首次监督审核从第二阶段现场审核完成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
2.在发生以下几种情况时,中心可进行不定期监督审核:
a)获证方出现重大变更可能影响组织的活动与运行;
b)获证方发生了影响到认证基础的更改;
c)发生了较大及以上健康、安全、环境事故,或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处罚;
d)相关方的严重投诉、抱怨,或其它来自相关方的信息的分析,表明获证方不再满足本中心的要求。
3.获证方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如继续保持认证注册资格,应在证书有效期终止前六个月向中心填报《认证申请表》,并提供有关守法性证明资料,中心将安排再认证。
4.再认证一般只进行一个阶段的审核,当获证方管理体系、获证方组织结构或管理体系的运作环境(如法律的变更)有重大变更时,可能需要进行两个阶段的现场审核。
5.如EMS获证方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认证周期,可向中心提出高级监督和再认证申请。
三、认证注册资格的保持、扩大、缩小、暂停、恢复、撤销和换证
1.符合下列情况时,保持认证注册资格:
a)组织的管理体系持续符合标准要求;
b)针对审核开据的不符合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c)监督审核过程满足认可文件和中心有关规定要求;
d)按期接受监督审核;
e)获证方履行应尽义务,同时没有其它违反认证规则的行为。f)认证决定的结论为同意保持认证注册资格。2.符合下列情况时,扩大认证范围:
a)获证方的管理体系已覆盖扩大的业务范围,并通过文审;
b)扩大的业务范围管理体系运行符合标准要求;
c)对扩大的认证范围进行了有效审核并经审核组作出同意推荐扩大业务范围的结论;
d)认证决定的结论为同意扩大认证范围。3.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缩小认证范围:
a)缩小的业务范围未回避其主要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对缩小的认证范围经审核组确认且认证决定的结论为同意缩小认证范围;
b)获证方在认证范围的某些部分持续地或严重地不满足认证要求;
c)获证方没有在规定的时限内解决造成暂停的问题;
d)相关不符合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4.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暂停认证注册资格:
a)获证方不按期接受中心监督审核;
b)对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未按中心规定期限采取纠正措施的;
c)违反了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规定;
d)获证方被相关方投诉,经调查存在严重问题的;
e)审核中发现管理体系持续地或严重地不满足认证要求;
f)获证方未向中心及时通报重大变更等相关信息,并影响到认证资格;
g)发生较大及以上健康、安全或环境事故;
h)未按认证合同要求交纳管理费和监督审核费,经指出后未予纠正; i)获证方由于机构重组等重大事项向中心书面提出暂停认证证书和认证资格。
5.在下列情况下,可恢复认证注册资格:
对于被暂停认证注册资格的获证方,确认其在规定期限内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经验证整改措施有效,认证决定通过后,恢复其认证注册资格。6.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撤销认证注册资格:
a)认证标准或认证机构的要求变更,获证方认为达不到新的认证要求的;
b)认证证书有效期已满,获证方确认不再继续延续认证证书和标志的;
c)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短时期内无法符合认证要求的;
d)获证方在暂停期满后,还未进行整改或整改未能达到规定要求的;e)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f)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经指出未采取纠正措施的;
g)在获证期间体系运行达不到认证应具备的条件的;
h)严重不符合未在规定期限内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的。7.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重新更换认证证书:
a)认证标准变更经复审合格;
b)获证方名称、地址变更;
c)获证方申请变更认证证书覆盖的范围且经审核符合要求的;
d)证书有效期满前申请延续认证注册资格并经再认证符合要求的。
四、获证方的权利
1.获证方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2.获证方可在证书有效期内提出变更、暂停或注销认证资格的要求。
3.有权向中心提出申诉、投诉或争议。
4.对认为不适宜参加审核、增加或变更审核人员提出异议。
五、获证方的义务
1.获证方应在中心授权的情况下,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并填报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情况报表。
2.当管理体系标准或其它认证要求发生变更时,企业应按照新的认证要求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
3.在获证客户发生以下变更时,获证方应即时将变更事宜通知中心:
a)法律地位、经营状况、组织状态或所有权;
b)组织和管理层(如关键的管理、决策或技术人员); c)联系地址和场所;
d)获证管理体系覆盖的运作范围;
e)管体系和过程的重大变更;
f)其它影响管理体系持续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能力的事宜。
4.一旦认证资格被暂停或撤消,获证企业应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引用认证资格的广告材料。
5.认证范围被缩小时,获证方应修改所有的广告材料。
6.获证方应按规定交纳有关认证费用。
7.在需要时,应及时提供与相关方信息沟通的记录,以及依据标准或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所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
8.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审核组提出的要求予以完成。
9.当国家认监委(CNCA)、国家认可委(CNAS)因稽查、专项评审、确认审核等活动需要到获证方现场验证时,获证方应给予积极配合。
10.当获证方没有履行上述有关义务时,在随后进行的监督或再认证审核时,中心可能会暂停或撤销获证方认证资格或缩小其认证范围,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生效日期:2010年3月】
第五篇:票据业务检查工作要点
票据业务检查工作要点
票据作为企业间、银企间的融资工具,它兼具结算和融资功能。同时,票据以其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也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压缩信贷规模、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政策下, 票据业务成为企业解决资金紧张以及各金融机构实现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但不可忽视的是,不规范的票据业务同时也潜藏着较大的风险。2011年的烟台银行4.36亿元票据案、2012年的杭州900亿票据非法贴现大案再次让本就是检查重点的票据业务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
一、违规票据业务现状与链条分工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近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规模增长较快,但其中一些银行票据业务操作并不审慎。特别是把票据业务转向了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反映出票据业务的这些新问题与动向,随着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迅速发展,买入返售票据业务由于提供了规避存贷比限制的手段(买入返售票据是同业款项,不被纳入存贷比监管范畴),且具有降低对资本的占用、提升利息收入等优势,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业务之一。买入返售票据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摆脱传统的“负债支撑型”运行模式,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运用效率;但同时,买入返售票据业务会使银行信用杠杆放大、加大行业系统风险,应当引起重视。
主要现象表现为,开立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和通过办理票据“买断”类与“卖出回购”类业务转贴现销规模,规避信贷规模的问题.随着近年来票据中介的活跃,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特点,已串连起了一套规避监管的票据业务链条。通常,该业务链条从票据出票、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再卖出回购在交易时间上保持了高度一致,交易多方配合非常紧密。A通常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在业务链条中往往需要借助B或C的资金完成“贴现”业务;B一般为城市商业银行,充当“搭桥人”,搭桥的目的是赚取“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的利差,往往是交易当天同时完成“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在获得一定收益的同时,资产和负债实现“双升”;C基本是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个别C为票据的承兑银行),主要是其受到银行内部授信管理文件的约束,无法直接同A这种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机构开展业务,需要通过B搭桥完成整个业务链条。
在常规业务下,票据的所有权伴随着贴现而转移,但回购业务更类似于以票据为抵押的资金拆借.前者纳入银行信贷规模管理,后者则非信贷管理范围.虽然票据最近转移到了C。但是通过前面的一系列操作,相关票据仅会存在于B、C的表外科目并不占用信贷规模。但A所属的农信社等机构,将票据贴现和回购业务并入一个会计科目处理,即可以以转贴入账,以回购出账,从而令票据所占信贷规模“凭空消失”。简而言之,A做到了将票据从应纳入银行信贷规模管理的贴现业务,转为不被视作信贷业务的回购业务,即市场俗称的“销规模”。
二、检查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案例
(一)借助农村金融机构“通道”,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将贴现资产腾挪至“同业往来”科目
现场检查中发现,某行2011年票据转贴现交易量十分巨大,明显超出正常水平,其中票据“卖断”业务发生额高达5000亿元以上,与农村金融机构交易占比达70%;票据“买入返售”发生额为6000亿元左右,与农村金融机构交易占比32%;票据“买断”业务发生额也达5000亿元,与农村金融机构交易占比80%。商业银行交易对手多数为农村金融机构。
由于我省部分区域农村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买断”类与“卖出回购”类业务时,主要是与城市商业银行来发生业务往来,均在“贴现”科目下统一记账处理,导致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易在同一科目中发生抵减作用。一些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大量开展票据转贴现交易就是利用这一会计漏洞,隐性规避监管要求。其主要交易模式可分以下两种:
第一种模式--“卖断+买入返售+买断”
具体交易模式是:先将已在本行贴现的票据打包“卖断”给农村金融机构,交易同时再从农村金融机构以票据“买入返售”形式重新获得同批票据,到期后再进行票据买断交易进行托收。
在此模式下,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实际只发挥“通道”作用,并不承担任何票据风险,虽进行大量票据转贴现交易,但并不体现科目余额的增加;另一方面该行将原计入“贷款”科目的票据贴现资产成功转移至同业往来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科目,达到降低风险资产总量与贷款规模的目的。此外,在进行此类业务时银行通常采取“不离行”的交易操作方式,即票据实物不实际与交易对手进行交割,仅由交易对手业务人员在票据背书栏进行背书签章,由此可以看出,此类交易与真实的票据“卖断”交易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2011年7月某行向某县农村信用社“卖断”一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3笔,金额9068万元,卖出价格为9065万元;当天又与该农信社进行了同批票据的“买入返售”业务,买入价格为9066万元;7月8日,该行“买断”该批票据,买入价格依然为9068万元,在上述交易行为中,该行实际业务收益为负值,不符合正常业务交易规律,可视为一笔套利交易行为。
第二种模式--“卖断+买断”
具体交易模式是:银行先将已在本行贴现的票据打包“卖断”给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以“卖出回购”交易从他行搭桥融入资金;一定期限后,该行再“买断”收回同批票据。
通过此种模式,银行大量票据贴现资产可在一定期限内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蒸发”,此部分票据资产实际上已转化为搭桥资金提供行的同业往来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其他银行搭桥其实质是一种隐形的票据“回购”交易,双方很可能以私下方式约定了票据的远期回购。从操作手法上,银行也同样采取票据“不离行”式操作,由此可见,此种交易模式不符合审慎会计准则及“实质重于形式”的监管要求。利用“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票据业务虚增资产规模。
城市商业银行买入返售转贴现票据,卖出回购转贴现票,在业务的开展中主要是充当国有、股份制银行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搭桥人”,以“搭桥人”身份先买入返售再卖出回购。导致其年末虚增资产规模。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回购式票据业务,涉嫌利用“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票据业务虚增资产规模。
村镇银行业务操作过程中因村镇银行资金规模有限,要求买入行将资金先行划付到村镇银行的操作方式,村镇银行再将资金划出,为规避资金划付风险,保证业务的顺利完成。直贴的票据,卖出回购给城市商业银行,在表上不体现余额,体现发生额。所以,从农非处那看的报表,什么也没看出来,就没有数字。回购式转贴现卖出核算与买断式贴现卖出核算虽核算金额一致,但会计核算科目是不一致的。因此这种在不合规情况下,造成双方银行有的虚增资产规模情况。
例如,2011年3月,某行向某股份制银行分行卖断34笔银承贴现业务,票面金额共计43503万元,4月又从相同交易对手处将同批票据买断式购回,在上述票据转贴现业务中,两次交易的标的票据完全相同,利率价格相同,完全不符合正常业务规律。检查中发现,该行向相同交易对手先“卖断”后“买断”的同批票据共计224批次,发生额合计达2540.13亿元,交易对手也多为中小农村金融机构。
(二)发行票据类理财产品将已卖断的票据资产进行回购,达到票据资产“表外化”之目的
具体交易模式是:银行将持有的已贴现票据资产先卖断于其他金融机构,再以投资“银行票据资产”为名发行理财产品,将同批票据资产实施回购。
通过此交易模式,银行实质上是以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为已卖断的票据资产安排了隐性的回购承诺,与信贷资产“洁净转让”监管原则不符,而银行则能实现存量信贷资产从表内剥离,贷款规模得到释放的监管套利目标。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臵的规范性 检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状况表中,是否按照新会计准则设臵了“票据贴现(包括转贴现)”和“买入返售资产”科目。检查上述科目会计核算具体业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直贴、买断式转贴现是否在“票据直贴”科目核算;回购式转贴现是否在“买入返售资产”科目核算。
(二)中小金融机构办理票据业务核算的规范性
重点检查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互为交易对手的票据转贴现业务,即“回加买”业务。检查交易对手之间的回购式转贴现和买断式转贴现彼此之间的会计科目具体核算情况,结合检查转贴现资金交易合同、批量受理转贴现票据对应关系,检查认定是否存在规避信贷规模的问题。
1、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的 卖断+买入返售方式行为
首先,商业银行将票据卖断给信用社,双方记账情况如下: 商业银行――
贷记:票据贴现(直贴)、借记:资金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借记:票据贴现(转贴现)、贷记:资金
同日,商业银行再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签订买入返售协议(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回购式转贴现方式将票据卖出),将票据以买入返售的形式买回,双方记账情况如下:
商业银行――
借记:买入返售资产、贷记:资金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记:卖出回购资产、借记:资金
但是,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臵不合理或人为故意操作因素,可能会出现如下错误核算方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记:票据贴现(转贴项)、借记:资金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卖出回购+卖断方式 农村信用社办理企业直贴票据后(一般是当天),将直贴票据打包以回购方式卖给商业银行,并于商业银行签订回购式转贴现协议。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双方记账情况如下: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借记:票据贴现(办理企业直贴)、贷记:资金 贷记:卖出回购资产、借记:资金 商业银行――
借记:买入返售资产、贷记:资金
但是,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臵不合理或人为故意操作等因素,可能出现如下错误核算方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记:票据贴现、借记:资金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卖出票据到期托收时,再与商业银行补充签订买断式转贴现协议,真正将票据卖断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记账情况可能如下:
商业银行――
贷记:买入返售资产、借记:票据贴现(转贴现)贷记:票据贴现(转贴现)借记:资金(向承兑行委托收款)
(三)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办理的合规性 检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贴现、转贴现过程中,票据贴现跟单资料(重点是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合规性以及抽查大额度跟单资料的真实性),是否存在虚构贸易背景或贸易背景不真实情况。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贴现(大额度、和同一交易对手高频率交易)资金流向的合规性,是否存在直接流向前手、流向开票企业、流向房地产企业、自开自贴等行为。“买入返售”和“买断式”票据业务的交易对手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城市商业银行“买入返售”和“买断式”票据业务的交易对手主要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即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以买入返售业务为例,一家城市商业银行30家交易对手中,15家交易对手为农村信用社,12家交易对手为村镇银行。这类机构的注册资本仅为几千万元,但票据业务交易量却达到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这类机构进行“买入返售”业务时,容易受到银行资产规模小、资金周转不足等因素影响,存在回购到期日无法及时兑付的风险。并且,作为基础资产的票据均为农村中小商业银行直贴业务形成的贴现资产,其票据的贸易背景真实性无法确定。个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票据资产来源于“自开自贴”和带有票据中介性质的单一持票人贴现形成。抗风险能力较弱,业务不合规性。
(四)票据转贴现业务授信管理的规范性
健全的授信管理是防范业务风险重要环节。如果交易行仅对直贴业务进行了授信管理,而对票据转贴现业务未进行必要的授信管理,那么业务风险发生的几率将大大提高。
以买入返售业务为例,买入返售票据业务属于一种银行同业间的融资行为,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开展买入返售业务时,需要对其进行资金支付,并在回购到期日按票据面值收款。此项业务要重点考查交易对手的经营规模以及《商业银行法》对其的指标限制,还要重点考查其资金规模和实际支付能力,双方银行必须对其进行授信管理。按照《票据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和业务实际操作发现,该行尚未对交易对手进行授信管理。
(五)采用全方位的方式对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进行检查 一是通过承兑行会计部门留存的贴现查询查复书确定贴现行,在检查票据承兑业务的同时由贴现行所在地监管部门协查贴现业务;二是关注出票人,收款人,贴现申请人的关联关系,因为关联企业可以虚开购销合同,可以在不多缴税的情况下(进项税和销项税相抵)出具真实的但没有贸易背景的增值税发票,并且可以对开银行承兑汇票套取资金,也可以通过互相担保,把风险敞口留给银行;三是根据贴现资金的最终去向,如:回流出票人,进入楼市或进入“三方托管账户”后流入股市来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四、票据业务的常规化管理要点
(一)加强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数据监测
一是重视对本地区中小银行机构票据业务(含承兑、贴现、转贴现、票据质押业务等)总体融资规模、结构及变动情况,对相关数据应进行必要的合理性分析。
二是特别关注辖区内中小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间各类票据转贴现业务规模和变化趋势,对数据异动机构应给予重点分析和监管。
(二)督促中小银行提升票据业务尽职调查标准
应注意到银行对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的基础是其对应的真实物流和现金流,应督促各行提升票据业务的尽职调查标准,严格票据申请人资格、贸易背景真实性及背书流转过程的审查,从源头防止无贸易背景的票据融资泛滥。
(三)联合相关机构进一步净化票据业务市场
与本地区税务部门进行政策协调,争取税务部门加强对银行、监管机构对企业发票真伪的查询配合工作,对虚假发票建立联合打击与惩戒,对滥用虚假发票企业应及时向税务机构举报并追究相关责任。
(四)加强对各类票据业务违规问题的监管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注意对中小银行机构票据“自开自贴”、保证金来源不合规、贴现资金回流、发票虚假、利用转贴现进行监管套利、票据质押业务不合规等问题的监管,对相关违规问题应视情况加大监管查处力度。
五、违规票据业务的危害
(一)票据中介机构介入票据市场,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
1、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票据由于门槛低和作假容易成了犯罪分子和违规企业关注的领域。据调查,票据融资已成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房市、回流出票人的主要途径,严重威胁着金融市场的稳定。究其原因,一是银行热衷于票据业务,如某银行分支机构为快速扩大规模,票据保证金存款占存款总量比例高达69.56%,而这种情况在新开业的银行机构中尤为严重;二是票据中介参与其中,充当二茬掌柜,从中赚取利差,中介手中的票源大多为无真实贸易背景,但其可以弄虚作假,把假的做得像真的;三是一些企业通过关联关系在银行办理承兑和贴现,套取信贷资金。
2、增加银行风险。银行为了追求票据业务量和获得利润而与票据中介合作,违规办理承兑和贴现,往往忽视企业是否具备真实贸易背景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部分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企业或非实体企业办理承兑后而形成垫款,给银行造成损失,最终带来风险。
3、损害国家利益。一面是企业寻求资金,另一面是银行为了寻求贴现量而热衷于承兑、贴现和转贴现,而负责牵线的票据中介又能把假的贸易背景做的像真的。表面上多赢,其实损害的是国家的利益。不但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更会给金融市场带来隐患,严重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
根源:1贴现门槛过低。一是对同一企业的贴现额度无明确限制,这样企业就能够不受限制的获得超出其真实贸易能力的贴现资金;2转手难以掌控。多次转手是票据违规的祸根,在常规下银行只能控制住第一手和最后一手的真实贸易背景。而票据违规往往是钻了这个空子,通过多次的转手来摆脱银行的审查,进而达到资金回流出票人或流入房市和股市的目的。
(二)资金回流出票人 助长虚假贸易背景贴现
无论贴现资金是直接或交叉回流出票人,均系违规行为。违反了《票据法》第十条“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和第二十一条“汇票的出票人不得签发无对价的汇票用以骗取银行或者其他票据当事人的资金”。资金回流出票人,是虚假贸易背景贴现的重要环节,控制回流将有效打击违规贴现。
(三)关联企业担保 降低票据担保质量 放大信用风险 关联企业提供担保情况。关联企业间提供担保,降低了有效担保质量,加大了业务的信用风险。
(四)关联企业间对开银行承兑汇票 套用银行资金 某行为母公司,与子公司相互对开银行承兑汇票,而不使用其他结算方式处理集团内部账目往来,涉嫌套用银行资金。
蓬勃发展的票据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对我们监管也不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地下票据中介的滋扰,部分省分“销规模”等违规业务的抬头,不容我们回避和懈怠。同志们,让我们共同携手强化监管区域的常规管理和检查力度,多走基层,勤看市场,监管结合疏导共促我省票据业务的好发展、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