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的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4 13:3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的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的工作要点》。

第一篇: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的工作要点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的工作要点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的工作要点

充分利用生产许可手段,加强后续监管,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对做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加强生产许可证的后续监管工作作出部署,本文摘取部分工作要点以飨读者。

意义

生产许可工作包括七个环节:受理申请、企业审查、产品检验、材料汇总、材料审核、审批发证、证后监管。这七个环节形成生产许可工作的闭环。生产许可工作有效性的体现,七个工作环节缺一不可,尤其是证后监管。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工作,切忌重发证、轻监管,后续监管对提高生产许可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强化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是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所在。作为质量监督部门,保证产品质量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而强化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一些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不是企业的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而是企业获证后不按规定组织生产,偷工减料,制假售假。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靠加强后续监管工作。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促进各类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强化获证企业后续监管,是“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这项重大决策,总局党组高度重视,抓得很紧。这既体现了中央对质量和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形象不可多得的契机。各级质量监督部门,一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的部署,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重大机遇、重大平台、重要抓手,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总局上半年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这项重大部署。措施之一就是突出重点,将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63类产品中的14类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列为今年“质量和安全年”的重点整治产品,严格企业生产条件审查,严格产品质量检验,严把生产许可准入关,特别是进一步加强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力度,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强化获证企业后续监管,是对广大消费者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体现。当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相比,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很突出。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企业不诚信,有的企业取证后擅自降低生产条件,为减低成本违规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和零部件,片面追求利润,偷工减料,违法生产,甚至制假售假,坑害百姓。

措施

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也是生产许可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有证不合格、无证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直是困扰生产许可工作的一个难题。认真做好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既是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督促获证企业持续保证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能否到位,还关系到生产许可制度能否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真正发挥作用。各级质量监督部门一定要将获证企业后续监管作为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强化责任,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有效性。

一要底数清,情况明。我们要做好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就必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今年第二季度国家质检总局与各省局共同开展了化肥的产品质量全国联动抽查,在抽查中,多数省局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化肥企业情况,很好地完成了联动抽查工作,但也有个别省份对化肥企业的底数不是很清,情况不是很明。要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各级质量监督部门一定要掌握辖区内获证企业的情况,包括获证企业的数量、生产情况、产品质量状况等。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监管制度。要严格实施获证企业的年度自查申报制度,督促获证企业主动提交自查报告,按规定比例对获证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依法处理;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定期监督,根据辖区内产品质量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对质量问题较多的行业、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要增加定期监督检查的频次;要严格执行巡查、回访制度,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质量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巡查计划和巡查频次,巡查要有重点和针对性,要做好巡查记录。

二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要突出重点地区,如获证企业监督抽查合格率低的地区,生产企业较多并且取证率较低的地区,以及制售假冒伪劣比较严重的地区;要突出重点行业,如复混肥、农药、电热毯、助力车、人造板、电线电缆等质量问题较多的行业;要突出对获证后恶意造假坑害广大消费者等生产行为的监督。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省级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提高检查的频次,必要时要组织召开行业整顿会议,加强对企业帮扶培训,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各省局要结合本省生产许可工作实际,加强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规划。要按照总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后续监管办法,指导本地区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认真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在做好建章立制、完善机制等基础工作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整治,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本地区的突出质量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三要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生产条件不能持续保证的,要督促企业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要撤销生产许可证;对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吊销生产许可证;对于无证生产的,要督促企业积极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达不到取证条件的,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依法予以取缔。对制假售假、恶意坑害广大消费者的,要立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收回假冒伪劣产品,依法从严处理。同时要提请当地政府依法取缔这些企业,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四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要将获证企业后续监管作为重点工作,明确责任,严格落实。要建立健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实行层级负责制,确保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到位。要实行层级督办制度,上级部门要检查下级部门证后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对失察、失职、不作为、乱作为或监管不力,造成质量问题严重,假冒伪劣泛滥的,要依照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第二篇:浅谈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浅谈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企业获证后在保持和改进必备生产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发证数量的不断增多,证后监管应从源头予以整顿和治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加强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后续监管是生产许可证制度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获证企业持续保持必备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更是基层质监部门从源头抓质量的重要手段。后续监管工作能否履行到位,关系到许可证工作地有效性,关系到从源头抓质量职责能否履行到位。本文浅谈一下山东省禹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市取得许可证的企业加强监管的工作措施。

一、突出重点,切实提高获证企业证后续监管的有效性。通过不定期进行巡查和回访,及时掌握辖区内新获证企业的情况。在监管中将企业的实验室作为重点,严格按实验室考核办法,检查企业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人员资质和配备、操作规范和检验记录等,将实验室是否符合要求作为监督检查的必须项目。其次是对获证企业的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然后是对企业产品包装是否符合表示标注规定,是否存在误导,欺骗消费者的情况。最后是对无证企业加强宣传,帮扶力度、督促企业积极申请取证。于此同时,该局将工作也放在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的社区和城乡结合部、村镇等管理力度较弱的区域,重点监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长期不稳定的高风险食品企业。

二、注重帮扶,引导获证企业规范化生产。帮扶企业,引导获证企业规范化生产,既能树立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又深受企业欢迎。帮扶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及时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把国家对获证企业的要求及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通知企业。二是当企业拟进行变更时,从国家的政策规定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规范生产过程,确保获证企业产品质量。

三、找准疑点,努力增强后续监管工作地针对性。列入许可证目录的产品数量较多,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条件、检验手段和具体要求千差万别,监管时必须要区别对待。意识查找关键质量控制点是否存在疑点。任何一种产品都有质量控制点,它控制的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在监督工作中需要重点检查。二是查找实际工艺流程是否有疑点。在实地检查时,对照质量手册中的工艺流程认真查找企业的实际工艺流程,看是否存在疑点,防止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简化工艺流程,或不按规定进行环保处理导致环境污染等。

四、切实做好审查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每年定期组织督促获证企业提交自查报告,结合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对获证企业进行审查。对于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争取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达到整治一类产品完善一个行业的目的。

五、建立监管信息报送机制。结合审查,要求获证企业定期报送本企业有关信息,以便准确掌握其产品质量、生产条件等情况,真正实现获证企业的动态管理。

六、建立许可审查、质量监督、证后监管联动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在生产许可证现场审核过程中,审查小组对该企业提出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该企业在各级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切实建立许可审查、质量监督、证后监管的联动机制。

七、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实行责任制。根据区域监管工作模式,落实三个责任。一是建档责任落实到分局。以区域监管分局为单位,分别将获证企业的产品名称、许可证编号、有效期、详细地址、法人代表、联系人及电话等内容建立档案。在此基础上,将获证企业的工业产品申请书、自查报告、许可证复印件、副本和检查报告等资料,按产品类别分别建立纸质档案和制作专门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二是年审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局指定专人牵头,主管年审工作。对获证企业自查报告的抽插、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统一提出意见,督促企业暗示进行年审,此工作实行“谁实施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生产许可证管理谁都想管,谁都不管的问题。三是目标考核,确保获证企业后续监管不留死角。对各区域监管分局进行目标考核,把各单位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地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八、加强培训,强化获证企业科学化管理。针对现在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但质量管理人才短缺的情况,要加强企业的人员培训工作。首先加强获证企业职工的全面质量教育培训;其次帮助企业加强计量检验人员的培训;最后要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学习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经验。

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仅是手段,而其根本目的是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持续稳定合格。作为质监部门,要在帮助企业加强制度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下功夫,才能确保“有为”“有威”。

第三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规定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以下简称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工作,促进获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80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程序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93号,以下简称《注销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获证企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的生产者。不包括加工食品、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等相关产品及化妆品生产企业。

第三条 获证企业应当按照本规定接受监督管理。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获证企业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第四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辖区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本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五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为获证企业后续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第六条 各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应当熟知生产许可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从事获证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行政、恪尽职守、热情服务、严格把关。

第二章 日常管理

第七条 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管理包括:对《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自查报告》的审查(以下简称审查)、建档管理、信息报送等方式。

第八条 审查是指获证企业每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生产许可证企业自查报告》(以下简称《自查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自查报告》进行审查,并从申报年审企业中抽取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检查,核实企业是否履行许可证相关法定义务并具备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第九条 获证企业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定期开

展自查,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原件;

(二)《自查报告》(附件1);

(三)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企业应当说明的其他相关情况。

获证企业应当对其提交的报告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提交前款规定的复印件应当加盖单位公章。

第十条 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自收到企业自查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初审,并从申报年审企业中抽取10%的企业进行生产条件实地检查。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实地检查时,应提前5个工作日下发《生产许可证证后实地检查通知书》(附件2),2个月内完成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列入实地检查对象:

(一)企业审查材料有不实之处或有所隐瞒的;

(二)获证企业在本年审期间被投诉、举报的;

(三)获证产品在本年审期间监督抽查被判定为不合格的;

(四)本发生质量、安全、环保等重大事故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情形的。

第十一条 开展企业生产条件实地检查,必须由2名以上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证件,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反许可证法律法规的行为,是否存在《生产许可证产品实施细则》中规定的轻微缺陷、不符合项以及企业自查报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检查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 在审查中发现获证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生产许可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做出处理。

(一)经查实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或获证后违反产业政策、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或建设国家严禁重复投资建设项目的;

(二)准予生产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生产许可被终止的;

(三)不符合该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的

(四)企业获证后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包括生产地址变更、生产线重大技术改造等)、企业名称变更的(包括企业名称、住所名称、生产地址名称发生变化的)、企业获证产品擅自增项的(包括增单元、增规格、产品升级、增生产基地)以及委托加工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或者委托加工擅自改变备案标注方式的;

(五)未按照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六)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变造许可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七)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

(八)在获证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严重违法行为的;

(九)在实地检查中获证产品经抽样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

(十)不按规定报送或者虚报年审材料的,拒绝接受审查的;

(十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第十三条 对获证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完成企业实地检查后,市级(地级市)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在获证企业提交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审查专用章。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许可证审查工作,由集团公司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所属单位的审查工作可委托其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关实地检查情况反馈至集团公司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汇总归档。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掌握辖区内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数量、生产规模、生产品种、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状况等信息,建立获证企业信息数据库和企业质量档案。档案应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证书文本、审查、监督抽查、日常检查记录等内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将证后监管情况和处理结果的各类记录及时整理,纳入企业质量档案,准确掌握辖区内获证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条件等情况,实现对获证企业的动态监管。

第十六条 获证企业应当定期向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企业生产及产品质量信息。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应向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证后监管信息。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应就本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情况向质检总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审查情况、巡查回访情况、定期监督情况、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处理情况等。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的方式包括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获证企业实施日常检查,日常检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回访。定期和不定期巡查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获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备生产条件进行的检查。回访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获证企业存在问题或违法行为整改情况实施的核查。县级以上质量

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巡查、回访工作做好记录(附件3)。

第十九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组织市(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质量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巡查计划,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辖区内获证企业的巡查频次每不少于1次。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核查现场、检验产品等方式,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对获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必须由2名以上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证件,对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在许可证副本上予以记录,其中《获证企业巡查、回访记录》由被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归档。

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索取或收受企业财物、谋取不当利益。

第二十一条 获证企业应当指定有关人员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回答相关询问,协助检查工作和抽取样品。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照以下内容对获证企业进行巡查:

(一)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

(二)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工艺是否已经发生变化,是否按照法定要求办理重新审查手续;

(三)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原辅材料的采购进货、入库验收、保管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四)产品出厂检验的实施情况,重点检查出厂检验记录和报告;

(五)企业产品包装是否符合标识标注规定,存在误导、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六)获证企业执行产业政策情况。

第二十三条 集团公司的许可证监督检查工作,由集团公司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的许可证监督检查工作由其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第二十四条 专项检查是指对获证企业违法违规较多的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重点行业开展的专项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可由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行组织开展,也可由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下列情况应当对获证企业进行专项检查:

(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举报的;

(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媒体曝光的;

(三)企业存在制假售假行为和记录的;

(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

(五)需要对实地核查组审查质量、获证企业持续保持生产合格产品能力、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证后监管质量进行抽查的;

(六)上级交办的检查。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获证企业在监督检查中存在问题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第四章 监督检验

第二十七条 监督检验是指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获证企业监督检查工作需要,对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验应按相关产品《实施细则》统一检验项目开展检验工作。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将生产许可证产品列入监督抽查工作重点。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根据本地区获证企业和产品质量状况,每年按要求定期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上报质量抽查产品和生产企业名单,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后实施监督检验。特殊情况下,需增补抽样检查计划的,另行上报。

第三十条 在审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确需对获证产品进行监督检验的,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将企业名单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后实施产品抽样检验。

第五章 生产许可证撤回、撤销、吊销与注销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撤回生产许可的决定:

(一)生产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导致生产许可项目依法被终止的;

(二)准予生产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生产许可被终止的;

(三)被许可生产的产品列入国家决定淘汰或者禁止生产的产品目录的;

(四)依法应当撤回生产许可的其他情形。

撤回生产许可,由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作出决定。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发现应当撤回的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提出撤回的意见,并按规定要求逐级上报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

作出撤回生产许可决定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告知被许可人撤回生产许可的事实、理由和处理意见,听取被许可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被许可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进行核实;被许可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成立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采纳。

第三十二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撤销生产许可的决定:

(一)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的;

(二)已经取得生产许可但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条件,且逾期未改正的;

(三)依法应当撤销生产许可的其他情形。

许可部门或许可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撤销生产许可的决定:

(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生产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生产许可的其他情形。依照前两款规定撤销生产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撤销生产许可,由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作出决定。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撤销下级部门决定的生产许可。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发现应当撤销的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提出撤销的意见,并按规定要求逐级上报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

作出撤销生产许可决定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告知被许可人撤销生产许可的事实、理由和处理意见,听取被许可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被许可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进行核实;被许可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成立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采纳。

第三十三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一)未按照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情节严重的;

(二)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情节严重的;

(三)产品经国家监督抽查或者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经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

(四)依法应当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发现被许可人存在应当吊销生产许可证的情形的,应当通报被许可人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作出吊销生产许可证行政处罚决定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办案程序的规定,提出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处理意见,听取被许可人陈述和申辩,并告知其听证权利。被许可人在规定期限内要求听证的,应当按照有关听证规则进行听证。

在听取被许可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活动结束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为被许可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应当将吊销生产许可证的书面建议和有关情况,按规定要求逐级上报至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作出批复。

被许可人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准予生产许可部门同意吊销的批复,向被许可人作出吊销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负责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

(一)生产许可被依法撤回、撤销,或者生产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

(二)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三)被许可人依法终止的;

(四)因不可抗力导致生产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生产许可证的其他情形。对生产许可被依法撤回、撤销,或者生产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由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手续。

对因其他情形应予注销生产许可的,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依据事实提出处理建议,上报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准予生产许可的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公告注销生产许可的被许可人名单或有关事项。

第三十五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企业证书注销材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注销材料由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汇总后报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审查,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企业取得的国家级证书被依法撤回、撤销、吊销的,由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办理注销手续。

其他情形应当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的,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注销企业证书的建议报告书,一次一份,并加盖公章。

(二)省级许可证办公室填写完整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申请书》及电子文档(见附件4),一个企业一份。

(三)企业生产许可证证书注销登记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5)。

(四)生产许可证证书正本、副本原件。

(五)企业证书遗失和企业不知去向等原因无法提供证书原件的,省级许可证办公室应当提交原因说明书面材料。

(六)其他需要书面说明的材料。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发证的产品,证书注销程序参照以上条款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法律法规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2014年获证组织检查工作要点

获证组织现场检查工作要点

一、企业提供材料:

(1)认证咨询合同;(2)认证合同;

(3)认证咨询合同收费发票;(4)认证合同收费发票;

(5)认证审核计划;(6)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7)认证审核时的不符合报告;(8)认证审核报告;

(9)监督审核报告;(10)认证监督复评报告;

(11)企业认证前的内审资料;(12)企业认证前的管理评审资料;

(13)认证机构的公开文件;(14)认证证书;

(15)体系文件;(16)生产记录。

二、重点关注事项:

1、认证机构涉及问题

认证机构的资质;

认证计划与审核人员的确认;

认证咨询一条龙的确认;

认证机构是否按规定时间对企业实施监督审核,是否办理暂停和撤销及公示情况;

判定认证机构是否存在增加、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

审核人员可能涉及问题

审核人员是否参与该企业的咨询活动。核对审核人员和咨询人员名单等;

审核人员是否持有CCAA(有效)注册证书。

按规范两次审核之间的间隔期不得超出12个月(前次的末次会议至后次首次会议)。当两次审核时间快到12个月,一般认证机构会及时通 1

知企业安排监督审核,有一种情况是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拒绝认证机构进行监督审核,这时认证机构应做出相关的处理意见,如放出暂停、撤销证书等处理决定,同时将决定按规定公示或通知企业。

2、获证组织涉及问题

企业内部审核和管理体系评审实施情况;

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计量检定等合规合法性文件);

企业名称、地址与企业法人变动 ;

企业管理人员的变动情况;

获证企业对证书的宣传是否有误。

三、对获证组织的检查重点和方法

1、检查获证组织的资质合法性

通过检查企业营业执照、行政许可文件等:

如获证组织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EMS),查必要的环境管理行政许可文件及相关法律文件,比如:

--危险废物处理运行资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环评批复意见;

“三同时”验收报告。

“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2、检查获证组织的体系管理文件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各种记录(包括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监测记录、培训记录。。)是否完整真实;

作业指导书是否受控并易于查阅。

3、关注获证组织的内审和管理评审

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

内审和管理评审输入输出信息(检查两个以上周期的输入信息是否是同样的内容)。

管理评审输入:是有效实施管理评审的基础,也是最高管理者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依据。组织的相关部门在管理评审前应分头准备输入材料。

4、观察获证组织的生产现场情况

厂区环境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如墙壁、屋顶、通风、防虫及卫生等设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和相关法规要求;

成品、半成品存放和标识情况;

现场生产、检验记录情况;

与工人、主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是否知晓管理体系的情况及他们的职责等。

5、关注认证审核时间

手册颁布实施时间、申请认证时间、现场审核时间、认证批准发证时间是否合理(核对时间先后顺序);

审核人日数是否与企业规模适应;

是否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审核,如是一次完成是否有合理的理由; 是否对多场所或临时场所进行了抽样;

6、认证实施的组织

开出的不符合报告是否进行了验证,验证是否有效。(重点核对有无严重不符合未关闭而发证);

证书及标志的使用情况,证书表达是否与识别的认证范围相一致; 认证证书覆盖场所、覆盖产品范围与企业营业执照是否一致。

认证证书覆盖场所、覆盖范围与企业应具有的法律规定要求是否满足。如:工业、食品等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许可证等。

如认证机构没有及时办理暂停和撤销、也没有公示,也没有将暂停通知寄给企业,则认证机构就存在问题。

检查方法:了解最近一次的审核时间,如超过12月,要企业提供暂停通知书,也可以查看认监委网站。

7、企业名称、地址与企业法人变动

按照认可准则要求,证书上应该有企业住所(工商登记的地址)和认证地址(具体的生产地址)。获证企业名称、地址、产品范围等出现变化,企业需及时向认证机构申请证书的变更,如发现企业名称、地址、产品范围有变,但相应的认证证书没有变更就有问题。

执法人员可以现场核对证书的认证地址是否和实际一致,如企业有多个生产地址且不在证书范围内,但都在使用同一证书,是企业违规。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变化住所和认证地址,是应该通知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确认后对证书进行更改,若认证地址变化,应现场审核后才重新发证。

检查方法:将认证证书的信息和企业实际进行核对。

8、检查获证企业对证书的宣传情况

按规定,获证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广告、媒体等宣传公司通过了管理体系的认证。如公司用于宣传通过认证,以此证明公司产品为合格产品是不允许的,或混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误导消费者也是不允许的。

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查看网站、广告、媒体或获证组织自己的相关报纸,或直接去获证组织的成品仓库查看包装上标识等方式验证对证书宣传的准确性。

第五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后续监管环节省市县三级职责分工

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环节省市县三级职责分工

一、企业建档

省局:负责全省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相关工作,主要包括:确定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的内容、载体、录入要求等;在市、县两级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全省获证企业质量档案并实施动态更新;对市县两级的建档工作进行部署、指导、督查、管理。

市局:负责全市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相关工作,主要包括:在县级局建立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全市获证企业质量档案并实施动态更新;及时向县级局传达省局相关工作要求,对县级局的建档工作进行部署、指导、督查、管理。

县级局:按照省市局要求,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辖区获证企业质量档案并实施动态更新。

二、审查

省局:组织部署全省年审工作,对市县两级年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管理;确定年审工作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对市局实地检查工作进行抽查;对实地核查存在否决项且逾期未改正的,在市局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撤销其生产许可证或上报总局撤销; 总结上报全省年审工作情况。

市局:在县级局初审基础上负责年审材料审查;根据省

局授权,制定年审企业的实地核查计划,报省局备案,并按时完成实地检查工作;对实地核查存在否决项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启动撤销程序,进行调查取证,提出撤销意见报省局;根据年审结果,在企业生产许可证证书副本上加盖年审印章;将年审情况按照要求报送省局;对县级局的受理和初审工作进行部署、指导、督查和管理。

县级局:受理年审材料;对年审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退回企业并限期其重新提供;对年审材料符合要求的,拟定初审意见后报市局;根据省局授权,对拒不提交或限期未提交审查报告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行政处罚;按照要求,准时向市局报告年审工作开展情况。

三、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

省局:负责组织部署全省获证企业的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对全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管理;明确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的开展形式、主要内容和最低频次要求。

市局:根据省局要求,组织部署全省获证企业的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对全市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管理。

县级局:具体负责辖区内获证企业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对获证企业监管进行分类监管,根据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的巡查频次;制定辖区内自查、巡查

和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组织“三员”进行自查和巡查;在“三员”自查和巡查基础上,组织机关人员或基础质监站所对重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处置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并保存好检查(巡查)情况;及时向市局报告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四、监督抽查

省局:负责对获证企业开展监督抽查;协调全省抽查计划,确保每家企业每年至少被抽查一次;组织实施省级监督抽查;对四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用专项监督抽查作为对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复查,对整改后经专项抽查仍不合格的企业,要求企业所在地县级局按照规定程序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对承检机构的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市局:负责对获证企业的市级监督抽查工作;负责省级监督抽查在本辖区的实施;对辖区内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对市县级监督抽查承检机构的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县级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县级监督抽查;根据分工,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后处理;对拒绝监督抽查的企业进行处理。

下载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的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的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商局2010年企业个体监管工作要点

    工商局2010年企业个体监管工作要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提升管理落实年”为主线,以“强监管、促发展,强素质、抓落实”为重点,以确保“主体合法、经营规范”为工作目标,认......

    获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合集5篇)

    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申证单元及产品名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印章)企业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 系 人:联系电话及传真:填报日期:年月日全国工......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 年,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将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以监......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

    二○○六年,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将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工作要点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工作要点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认真贯彻全省食品药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好范文,全国公务员......

    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

    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认真贯彻县委十一届十二次全委扩......

    2010年广告监管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广告监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提升管理落实年”为工作主线,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省工商局及市局的......

    2011年财产保险监管工作要点★

    2011年财产保险监管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会党委提出的“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要求,以推进财产保险行业科学发展为目标,以解决不利于财产保险业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