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报告团主持词

时间:2019-05-15 08:4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报告团主持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报告团主持词》。

第一篇: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报告团主持词

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报告团主持词

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和博湖县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当前在全县开展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大讨论活动广泛开展,配合今冬明春形势教育,促进*县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扎实发展,根据县委的要求,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联合组织了这次*县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报告团深入全县五乡两镇作巡回宣讲报告。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此次宣讲报告活动,(来自fwsir.com)切实组织好所属人员不要随意走动,不要大声喧哗,共同保持一个良好的大会秩序。下面由我就宣讲团的成员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团长:

副团长:

成员:

下面报告会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做报告。大家欢迎!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做报告。大家欢迎!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做报告。大家欢迎!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做报告。大家欢迎!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做报告。大家欢迎!

同志们,这次报告会自始至终洋溢在催人奋进的气氛中进行的,刚才我们的几位同志分别就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宣讲,(来自fwsir.com)极大地增强了学习宣教活动的亲切感、说服力和教育力,会场秩序井然,取得了良好的宣讲效果。宣讲活动之后,各党委、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各族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和bohu县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当前在全县开展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大讨论活动广泛开展,配合今冬明春形势教育,促进博湖县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扎实发展,把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纳入全县第三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全县迅速掀起一个的热潮,推动我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今天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十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绩

我国成功应对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法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

“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有利因素: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对来说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

不利因素: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兑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

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翻;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险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要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在我党历史是第一次,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把环境保护摆上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为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大命题,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措施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党同志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要求。和谐,已经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谐,已经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

一、企盼社会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

在古人看来,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左传》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社会和谐的图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翻开中国古代的典籍,随处可见对于“和谐”的描述。《礼记·礼运》中描绘了一个令人为之神往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提倡“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都表达了盼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也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家和万事兴。”

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把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命名为“新和谐公社”;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发展和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共生。人心思变革,人心思发展,人心思稳定,人心思和谐。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一战略思想,着眼于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出现的深刻变化,着眼于国际局势发展的风云变幻,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的新把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且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显示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智慧和理论勇气,体现了我们党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开拓未来的能力。

二、伟大的实践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强调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5年2月,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

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六条基本特征,内容十分丰富,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给我们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共同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理论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其更加充实、更加完善。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旋律正在神州大地回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促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亿万华夏儿女的生动实践。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切实体现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落实到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之中,才能促进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持续迸发,促进各种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有效实现,进而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

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体制上、措施上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全党全国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和处理好各类矛盾,必须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地发展。同时,我们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立足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提高质量;就要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要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放慢改革步伐,也不是改变改革方向,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就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倍加珍视、切实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促进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要不断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执政意识和政权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亘古梦想正在我们手中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辉煌历史正在我们手中谱写;

构建和谐社会,千秋伟业正在我们手中成就!

回顾以往,企盼社会和谐之梦启迪良多;展望未来,构建和谐社会之路前程似锦。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战略机遇,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奋力开拓进取,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科学发展

福泉市财政局 罗润琼

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着力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的本领,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五”的5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5年,也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5年。5年间,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这一切,使得我们在新世纪有了良好的开局,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们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前进道路上也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的矛盾和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譬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体制创新任务艰巨;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长

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要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综合分析,今后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对于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必须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既要充分把握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更要认清和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也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应当强调,这种发展不是片面追求速度或片面追求GDP,而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我们立足科学发展,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就是要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从思想上、体制上、措施上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全党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

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努力把这些要求落到财政工作实处的同时,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还应抓紧解决关系发展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扩大国内需求,更好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坚持统筹区域发展,推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坚持节约优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保护环境,促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昭平县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徐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温家宝同志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结束时还发表了公报。全会通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认真学习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温家宝同志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的说明,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学习必须完整、准确地领会全

会的精神;通过学习全会的各项文件,明确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明确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明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中央的重大部署,在思想认识上切实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要抓住关键。要明确认识,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发扬优良学风。要以全会的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分析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事求是找差距,定措施。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努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处理利害关系的能力,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00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下载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报告团主持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报告团主持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2005年11月8日-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扎扎实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世纪之初,"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了新的画卷,创造着新的辉煌。 据统计部门预测,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5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三)

    踏着"十五"的脚步,我们迈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乘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风,古老华夏开启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纪元。5年......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三)

    踏着"十五"的脚步,我们迈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乘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风,古老华夏开启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纪元。5年......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圆满结束,一个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迅速兴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机遇、加......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扎扎实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