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时间:2019-05-13 03:1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第一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世纪之初,“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了新的画卷,创造着新的辉煌。据统计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5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1万元,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分别比5年前增长了6万亿元和4400元;近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7%的“十五”预期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历史记载

了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实足音。

经济社会发展又上新台阶

这几年,中国经济规模在全球排名步步前移,升至第六;人均GDP于2003年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跨过一个大台阶。粮、棉、油、钢、煤、水泥、肉、禽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即将梦圆,在雪域高原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2万公里,可环绕地球赤道一周;在东部30多个大中城市,有450多万户家庭用上了远道而来的“西气”……

百姓消费,最能直接体现民富国强。5年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亮点层出不穷,人们逐渐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进入一个以教育、买房、购车为主的新“三大件”消费时代,高等教育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至近25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一大手机用户,并建成世界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网民数以亿计。每逢黄金周,假日旅游火爆,市场购销两旺,文化、休闲、保健、餐饮、信贷等相关消费全线飘红。尤为喜人的是,农村消费前景无限,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一个民族兴旺腾飞,离不开思想的升华;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的成熟。新世纪新阶段,呼唤着新思路新举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面对资源和环境约束,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野,从政府部门到广大企业,从一、二、三产到东、中、西部,越来越多的人在思索:增长是不是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不是等于社会进步?发展是不是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发展不动摇,思路要调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正是对现实需求的高度提升和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快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健康发展,那种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换取高增长的怪圈再也不能钻了。江苏人说:“发展要立足于快,服从于好”;广东人说:“有序发展才是最快的,高质量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益的,向空间的发展才是最无穷的”;中西部人则说“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发展是本,走出一条新路”。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年,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和谐社会……这些清新的字眼伴随科学发展观的春风渐入人心。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广大干部的政绩观也在悄然改变,“功成不必在我,发展着眼长远”,较之跃动的统计数字、具体的政策措施,这种认识上的提高、思想上的统一,收获更为珍贵,影响更为深广。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一个重大实践就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粮食减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煤电油运日益吃紧……面对复杂局面,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事实证明,果断的决策,得力的举措,灵活的手段,熨平了经济波动,避免了大起大落。

放眼大局,有抑有扬,适时适度,标本兼治,是此轮宏观调控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所在。加强宏观调控,“三农”最先受益。“两减免,三补贴”,彻底结束了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今年全国农民将进一步减负220亿元。农业生产呈现可喜转机,粮食大丰收,去年增产388亿公斤,增幅9%,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之势。另一方面,把好信贷和土地两大“闸门”,在“银根”和“地根”上做足文章。

同时,巨资投入煤电供应,不失时机推进改革。此外,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在调控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之光处处可见。在许多地方,一个个“三高”项目被淘汰,一项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出台,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转贴牌生产为自主创新,化调控压力为发展动力……沿海地区的许多民营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加强宏观调控是“点刹车”而

第二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世纪之初,“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了新的画卷,创造着新的辉煌。

据统计部门预测,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5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1万元,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分别比5年前增长了6万亿元和4400元;近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7%的“十五”预期目标。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历史记载了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实足音。经济社会发展又上新台阶

这几年,中国经济规模在全球排名步步前移,升至第六;人均GDP于XX年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跨过一个大台阶。粮、棉、油、钢、煤、水泥、肉、禽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即将梦圆,在雪域高原xz,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2万公里,可环绕地球赤道一周;在东部30多个大中城市,有450多万户家庭用上了远道而来的“西气”……

百姓消费,最能直接体现民富国强。5年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亮点层出不穷,人们逐渐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进入一个以教育、买房、购车为主的新“三大件”消费时代,高等教育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至近25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一大手机用户,并建成世界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网民数以亿计。每逢黄金周,假日旅游火爆,市场购销两旺,文化、休闲、保健、餐饮、信贷等相关消费全线飘红。尤为喜人的是,农村消费前景无限,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一个民族兴旺腾飞,离不开思想的升华;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的成熟。新世纪新阶段,呼唤着新思路新举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面对资源和环境约束,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野,从政府部门到广大企业,从一、二、三产到东、中、西部,越来越多的人在思索:增长是不是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不是等于社会进步?发展是不是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发展不动摇,思路要调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正是对现实需求的高度提升和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快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健康发展,那种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换取高增长的怪圈再也不能钻了。江苏人说:“发展要立足于快,服从于好”;广东人说:“有序发展才是最快的,高质量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益的,向空间的发展才是最无穷的”;中西部人则说“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发展是本,走出一条新路”。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年,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和谐社会……这些清新的字眼伴随科学发展观的春风渐入人心。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广大干部的政绩观也在悄然改变,“功成不必在我,发展着眼长远”,较之跃动的统计数字、具体的政策措施,这种认识上的提高、思想上的统一,收获更为珍贵,影响更为深广。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一个重大实践就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XX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粮食减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煤电油运日益吃紧……

面对复杂局面,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事实证明,果断的决策,得力的举措,灵活的手段,熨平了经济波动,避免了大起大落。

放眼大局,有抑有扬,适时适度,标本兼治,是此轮宏观调控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所在。加强宏观调控,“三农”最先受益。“两减免,三补贴”,彻底结束了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今年全国农民将进一步减负220亿元。农业生产呈现可喜转机,粮食大丰收,去年增产388亿公斤,增幅9%,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之势。另一方面,把好信贷和土地两大“闸门”,在“银根”和“地根”上做足。

同时,巨资投入煤电供应,不失时机推进改革。此外,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在调控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之光处处可见。在许多地方,一个个“三高”项目被淘汰,一项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出台,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转贴牌生产为自主创新,化调控压力为发展动力……沿海地区的许多民营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加强宏观调控是“点刹车”而非“急刹车”,是“切一刀”而非“一刀切”,消除了他们“调控是打压民企”的疑虑,也给民营企业以深刻启迪: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民企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实效,深化了各地各部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不少省市领导由衷感到“调控绝非应急之策,而是长久之计”,“不仅是中央政策的要求,也是地方 自身发展的要求”。

矛盾不止,难题常在,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远未消弭。科学发展,绝非旦夕之功;宏观调控,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十一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根本的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巨轮一定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继续风正帆扬,破浪向前!

第三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十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绩

我国成功应对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法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

“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有利因素: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对来说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

不利因素: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兑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

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翻;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险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要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在我党历史是第一次,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把环境保护摆上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为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大命题,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措施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党同志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篇: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昭平县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徐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温家宝同志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结束时还发表了公报。全会通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认真学习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温家宝同志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的说明,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学习必须完整、准确地领会全

会的精神;通过学习全会的各项文件,明确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明确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明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中央的重大部署,在思想认识上切实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要抓住关键。要明确认识,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发扬优良学风。要以全会的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分析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事求是找差距,定措施。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努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处理利害关系的能力,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00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五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四)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和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尽管规划的具体内容尚在讨论和制定之中,但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

信号一:“计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大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目前,中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说:“由计划向规划转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规划将主要运用市场机制,由企业自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效益将成为引导资源流向的决定性因素。在发挥国家规划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信号二: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将被淡化,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以往的五年计划,各类指标的具体程度超出现在很多人的想象。“七五”计划中,仅规定了产量指标的工业品就有28种。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准备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明确提出,不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

从“计划”到“规划”,体现了从微观向宏观、从直接向间接、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的突出转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专家预测,“十一五”规划将凸显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为谋划中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信号三: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与竞争性行业各项具体指标的消失形成对照的是,“十一五”规划将增加人文和社会指标,如扩大就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尤其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要有自我约束,要对百姓有所承诺。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如此评价这种变化。

那么,“计划”让位于“规划”,是否意味着政府工作更轻松?显然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是政府的四大职能,这后两项任务是政府极为重要的职责,也恰恰是当前政府最为薄弱的环节。如何使政府真正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应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下载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圆满结束,一个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迅速兴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机遇、加......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三)

    踏着"十五"的脚步,我们迈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乘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风,古老华夏开启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纪元。5年......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三)

    踏着"十五"的脚步,我们迈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乘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风,古老华夏开启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纪元。5年......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文章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文章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 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想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具......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科学发展福泉市财政局 罗润琼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想心得体会[5篇材料]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