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调查(大全)
宝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调查
市计生局
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支撑,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对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现状及成效
1、服务机构设置及建设情况。全市县乡计生服务机构共148个,县级12个,乡镇136个。建筑面积61833.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56240.43平方米,行政用房5593.17平方米。配备B超、心电图、电子阴道镜、乳腺检查仪、乳腺治疗仪、红外光治疗仪、优生检测、检验等检查治疗设备783台件,微机243台,服务车84辆。
2.技术服务人员情况。全市148个计生服务站共有772人(县站275人,乡镇站49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97人,占总人数的64.4%。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9人,占1.81%;中级职称64人(县区站59人,乡镇站5人),占12.88%;初级职称269人,无职称155人,分别占54.12%和31.19%。技术人员中有执业资格证的247人,占技术人员的49.7%;大专以上学历的286人,中专181人,其他30人。
3.优质服务开展情况。一是县乡计生服务人员常年进村入户宣传计生法律法规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生殖健康五进(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初见成效,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基本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二是每两年免费为全市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及治疗,农村“母亲健康工程”惠及广大育龄群众。全市已有106万人次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得到免费健康检查,53.8万人次患病妇女得以治疗,46.2万人次享受到计生系统的免费治疗,2.43万农村患病妇女享受到医疗补助及救助,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下降3.3%,治疗率上升11.5%。三是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出生缺陷干预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筛查,做好优生咨询指导和孕产期跟踪随访服务,并为新婚夫妇发放优生优育“健康大礼包”,群众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下降。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底,全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4190人,孕前优生筛查15507人,优生健康教育3.4万人,咨询指导1.8万人,发放“健康礼包”5万多份,二胎孕产期跟踪随访服务率达90%以上。四是免费提供避孕药具以及相关的指导、咨询和随访服务,避孕节育优质服务成效显著,知情选择全面推广,避孕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2010年县乡计生服务站共免费完成各类手术28208例,开展“三查”服务92万多人次,术后随访服务率达98%以上。
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在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统筹解决
人口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着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
1.技术服务人员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县乡计生服务站技术服务人员达不到80%,部分县级站不足10人,乡镇站只有1人。技术服务人员缺乏高学历人才,县级计生服务站中第一学历为本科医学专业人员及学科带头人少,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较低,无职称人员较多,检验专业人员缺乏。取得执业资格证人员比例低,一半以上乡镇计生服务站无执业(助理)医师。部分县区乡镇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现象较为严重,董技术的解决不了报酬待遇问题,成为制约我市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
2、认识不到位,优质服务理念不强。部分县区乡镇对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不明确,对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还不够了解,乡镇计生服务站技术服务人员大部分在乡镇计生办兼任工作,注重行政管理,忽视优质服务,过分关注人口计划,忽视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咨询指导等服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需要。
3、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优质服务开展。计生服务机构是公益性服务机构。近年来实施的农村“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市、县财政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部分县区财政投入不足,上级拨付的基本技术服务经费,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单位,导致承担技术服务任务的单位资金短缺;个别县区未将县、乡(镇)服务机构人员经费和免费技术服务基本项目经费等纳入全额财政预算,严重制约了我市优质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思路及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涉及到千家万户,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才能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才能保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扩面。各级要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格局。发挥考核的指
挥棒作用,改革现行考核办法,合理设臵考核指标,建立稳定低生育水平与优质服务并重的政绩考核体系。在考核方法上,要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开展问卷调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县区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引导基层工作朝优质服务的轨道上发展。
2.充实人员,强化培训,提高优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技术服务人员短缺是制约我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是当务之急。要将具有医学专业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充实到县乡计生服务站,每个县区站有2名以上副高、4名以上中级职称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每个镇中心站有2名以上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普通镇站有1名以上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探索市县联合为镇中心站招聘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技术人员。加强对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支持鼓励业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岗位练兵活动和组织专业培训。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进修培训,坚持学以致用,防止盲目“镀金”。市、县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培训资金,解决培训经费困难问题。
3、加大投入,配齐设备,确保优质服务深入开展。各级要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标准,足额落实县、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将免费基本服务项目经费、公共服务经费、发展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预算,保证计生免费技术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施术单位。要落实“两项工程”所需经费,经费即到即转,严禁截留、挪用。要尽快配齐县区计生服务站优生检测和相关生化设备,确保优质服务深入开展。
4、创新管理,推行改革,为优质服务实施创造良好内部环境。一是将县、镇计生服务站用人权收归市上管理,县区统一使用调配,保证县镇服务站技术人员队伍相对稳定。探索县镇两级服务机构协调配合、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技术资源的纵向整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人员的准入机制、建立考试制度,公开招聘补充技术服务人员。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县、镇计生服务站逐步实行全员聘用制,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规范管理,通过定岗、定编、定责,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工作任务采取目标责任制;四是加强对县镇计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完善聘用后管理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五是县镇服务站配备有医学学历、具有较强业务管理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站长,实行站长负责制。
5、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实现优质服务新突破。县镇计生服务站要立足于计划生育,发挥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一是扎实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全面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筛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是积极探索计卫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殖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县、镇计生服务站医疗设备优势和医疗卫生单位人员技术优势,组织专家进行生殖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查、治、防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把计生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开发推广使用项目管理软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认真做好“三查”和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作。认真研究正视“三查”不到位、一些地方流于形式,节育措施落实率不高、及时率低等问题,加强指导和考核,落实孕前管理服务,做到主动、跟踪、全程、零距离服务;
五是做好随访服务工作。做到随访服务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提高优质服务效率。
第二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汇报发言
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汇报发言
尊敬的艾县长,各位领导:
根据日程安排,下面我就七星泡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2011年七星泡镇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计生工作目标任务,科学发展,不断创新,积极开展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11年荣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第一批示范乡镇。工作中针对28个行政村9个自然屯,17101名育龄妇女,12172名已婚育龄妇女围绕三个方面开展服务工作。
一、创新“三项”机制,提高服务意识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理念贯穿于计生工作全过程,为了突出出生缺陷干预、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避孕措施知情选择三大工程的优质服务。我们创新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创新春秋“三查”服务机制。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生医疗设备、技术和计划生育基层网点较健全的优势,建立了计划生育“三查”服务机制,仅在2011年的春秋两季“三查”工作中就为8412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了免费“三查”,占应查人数的93%,查出妇科疾病1046例,治愈978例,免费发放避孕药具2896盒。二是创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登记机制。制定了我镇的《计划生育知情选择个性化服务工作方案》。对超出常规性服务范围的特殊需求都逐项登记在册,及时落实服务措施。近三年来已有5829名育龄妇女享受到了知情选择的个性化服务。三是创新需求干预服务机制。本着“以人为本,面向群众,服务到人”的工作方针,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镇计生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育龄群众对提高自身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多样化需求,开展了围绕生育、节育、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服务需求的各项技术服务工作。目前,为全镇已婚育龄妇女体检达14800余例,共检出各类妇科疾病达3201例,指导治疗3012例,治愈2966例,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二、依托“两个”载体,突出服务主题
为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我们从两方面突出服务主题。一个是依托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活动为载体突出服务主题。一方面多渠道宣传。2011年我们利用5.29协会成立纪念日、7.11世界人口日、9.25公开信发表纪念日等重要日子出动宣传车88台(次)发放宣传手册9426套,宣传单26000张,发放自己编印的生育文化手册1200多册,并在村屯党团员和群众中开展了座谈、走访,我们还自己主办了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简报》月刊,订阅各种宣传挂图,免费发放到群众手中,形成了浓厚的计生宣传氛围。另一方面大力气投入。在镇内西广场安装了18块图文并茂的标语牌,镇东西两侧设立两块大型计划生育标语牌。**村等4个村都建起了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有醒目的标语牌和计划生育广播室,图书角和人口学校。另一个是依托“龙江幸福宝贝”、“生殖健康促进”、“计生关怀关爱”、“阳光计生维权”惠农工程为载体突出服务主题。进一步拓展镇计生服务工作的优质服务领域,免费为农村符合政策,有生育意愿的已婚育龄妇女服用叶酸和出生缺陷筛查提供服务。去年以来已经免费下发优生优育知识读本1342套,发放叶酸124盒。出生缺陷筛查106人次,免费金额8600元。
三、建立“一套”奖惩,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兑现了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奖励。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做到奖惩兑现及时,物资帮扶到位,对象照顾全面。全镇受到奖励的对象有110人,总奖金额达到79200元,特扶人员15人,特扶奖金额达到18000元,总人数以达到125人。在惠家工程活动中,开展了对计生家庭、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2011年发放慰问品、生活物资共计4800元;镇政府在扶贫救济上对计生家庭给予了大力倾斜,与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家庭建立帮扶对子,为发展经济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各位领导,计生战线上的各位同仁:虽然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许多未知的困难需要克服和战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加力度,再上措施,为促进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第三篇:巴东县妇联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实施方案
巴东县妇联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健康、和谐发展,我们针对我县妇女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结合妇联工作实际,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本县妇女满意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妇女组织的职能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推进工作规范与创新,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为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贡献力量。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工作小组,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履行本单位作为计划生育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成立由主席任组
长,副主席任副组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计划生育专干,具体负责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二)以宣传教育开路,大力建设新型生育文化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的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宣传“关爱女孩行动”的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宣传“少生快富、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等现代婚育观念,宣传计划生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我们要积极配合计生部门开展的优质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和人员切实做到想服务、会服务、服好务。我们妇联在针对妇女同志开展各项培训时,可以分阶段分层次的采取集中和入户等多种形式对育龄群众进行一次普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节育知识、生殖保健知识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知识的知晓率。同时加大紧急避孕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避孕措施的及时率和有效率,降低人工流产率。拓宽避孕药具发放渠道,逐步增加避孕药具品种,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
(三)认真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积极实施生殖健康推进计划,认真落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和随访服务工作,加强乡镇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我们要紧密协助计生局和卫生局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
工作,争取有关部门的财力支持为各社区、各乡镇的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体检人群范围。通过生殖健康体检做好孕情、环情监测,摸清育龄群众底数,掌握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情况,了解群众每种避孕措施使用的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使每一名应避孕的育龄群众都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村妇代会专干要联合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加大对更年期妇女和男性公民的服务力度,及时对患病群众进行病后导医治疗和随访服务。
(四)依法维权,切实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的基本职能,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实行计划生育妇女和违法生育妇女的合法权益。我们要切实履行妇联职责,将生育政策、奖惩政策、行政执法的依据、权限、程序、期限、收费标准、办事结果及办理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等程序和材料,以及办公地点、举报电话等内容及时提供给需要的群众,使群众清楚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三、考核评估
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查找薄弱环节,及时改进。
考核结果列入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实绩和领导干部计划生育工作实绩进行评定,并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奖惩。
巴东县妇女联合会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第四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自查活动实施方案
三角线社区居委会人口和计划生育
优质服务自查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努力构建“和谐计生”,全面开创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居实际,具体做到“六个好”
1.领导重视好。
三角线社区居委会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对人口问题实施有效的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2.政策导向好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要求,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和社会经济政策等利益导向的长效机制。实施“幸福工程”和“少生快富工程”,做好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
3.依法行政好
全面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正确执法,文明执法。无行政侵权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4.服务质量好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综合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程序科学规范,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机制,育龄夫妇普遍享受免费的基本生殖保健服务。
5.民主管理好
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落到实处,组织育龄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广泛开展群众评议计划生育工作的活动,基本实现计划生育居民自治。
6.队伍作风好
我居计划生育机构、人员稳定,通过计划生育用人制度改革,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敬业奉献、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队伍。
三、主要内容
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合法权益。
2.深化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
3.健全技术服务网络,提供规范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
4.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营造有利于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环境。
5.健全考核评估机制,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6.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机制。
7.加强基础工作,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机制。
8.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干部能力素质。
四、实施步骤
响应锡办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街道)自查活动,根据我居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1.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4月
集中传达和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部署自查活动。深刻领会自查活动的重要意义,掌握自查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自查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
根据我居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各片长及时入户登记,保证新生小孩以及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
3.总结阶段:2011年10月
我居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三角线社区居委会
第五篇:宝鸡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宝鸡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加快建设和谐新宝鸡的关键阶段。根据《陕西省“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市政府《关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重要步伐,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呈现全面健康发展的态势。
(一)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预计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75.2万人,出生率为11.9‰,自增率为
5.6‰。2006至2010年,全市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0.34‰,年均自然增长率为4.63‰,分别比“十一五”人口规划低1.66和1.37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初步遏制。“十一五”期间,我市开展综合治理,实行住院分娩、出生实名登记和孕产期全程服务制度,加大对“两非”打击力度,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初步遏制,基本达到正常范围。
(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断加强。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稳步推进,与全国27个省64个县区签定了双向管理协议,初步建立起“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双向考核”的服务管理机制。截止2010年底,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录入13.2万流动人口个案信息。33个社区获省级人口计划生育先进社区,92个社区获市级人口计划生育先进社区。
(四)基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层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末,全市12个县区晋级省级及以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其中5个县区受到国家命名表彰,有58个行政村获省级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76个行政村获市级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五)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初步建立。中省计划生育“五项奖励扶助”制度建立实施,“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奖励扶助金2523万元,使38万人受益。落实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制度。各级政府在落实普惠政策过程中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多。在扶贫开发、林权改革、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对计生家庭实行优先优惠,实施“计生家庭创业工程”。
(六)人口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成宝鸡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存储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达376.3万人。2008年市本级达到省级信息化项目市建设标准。至2010年,有7个县(区)达到省级信息化项目县区建设标准。
(七)优质服务上了新水平。在坚持“三查”服务的基础上,启动农村“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截止2010年底,全市己投入2000万元,使99万人农村育龄妇女接受免费健康检查,查出患有各类妇科疾病53.2万人,治疗49万人,其中计生系统免费治疗40万人。确定3个县为优生促进试点县,开设遗传与优生咨询室,开展优生检测,婚前教育与检查、孕产期保健。
(八)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共投入628万元完成28个国债建设项目,投入1224.2万元完成21个2008年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投入321万元建设11个2009年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投入2216万元开工建设19个灾后重建项目。
“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确保了人口增长低于全省水平。2009年,全市人均GDP达到21525.5元,城镇化水平上升到42%,森林覆盖率为53.78%,人口与资源、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主要特征和困难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呈现新的特点,统筹解决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问题,统筹解决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相互交织,政府宏观调控人口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首先,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由于人口发展惯性作用,“十二五”时期,将跨越我市第四次生育高峰,全市初婚人数逐年上升,生育人群高于“十一五”时期;随着新修订的《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落实和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期,出生人口将出现政策性回升;稳定低生育水平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群众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差距仍然存在;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这些因素客观上加大了对人口总量控制的难度。
其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格局等诸多矛盾相互交织,面临新的挑战。形成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性因素还未根本改变,要使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降低,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的困难和阻力仍不可低估。2010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出生缺陷发生率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儿童早期教育、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人口道德素质、心理卫生、社会诚信亟待加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人口比重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流动人口主体,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迫切;城镇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严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
再次,增强家庭发展能力成为着力点、人口工作亟待变革。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多样化、居住离散化和关系松散化,家庭的教育、情感交流、保护与照顾、养老等传统功能弱化,独生子女家庭面临较大安全风险,迫切要求政府关注家庭的发展能力,把家庭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着力点,建立以家庭福利为切入点的社会政策体系。目前,人口管理服务体制不健全,权责不明、职责交错、缺位较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存在机制体制瓶颈,部门协作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惠民政策没有充分体现计划生育家庭的特惠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手段不足,降低出生性别比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不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基数低,免费服务经费标准低,基层服务阵地建设不适应工作要求,投入不够,人员素质需要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均需正视和解决。
三、“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十二五”时期中央对做好人口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为目标,深化人口战略研究,完善政策体系,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实现我市人口均衡发展。推进人口发展思路和方式的转变、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利益引导、服务关怀、宣传倡导、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口与发展相协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促进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
坚持综合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向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工作体制向调控人口发展的“大人口”体制转变,工作机制向资源整合、政策协调、科技支撑和公共服务转变,工作方法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人文关怀和综合施治转变。
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均衡发展。坚持人口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坏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末,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390万人以内,年平均自增率控制在6.5‰ 以下。
提高生殖健康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降低,出生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群众基本享有优质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深化“母亲健康工程”,建立“查、治、防”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全面开展婚前检查和孕前筛查。应对人口老龄化政
策体系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获得较好的养老保障。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协调,流动人口享有市民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比例达85%,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形成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建立和完善多层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风有较大改善,人民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十二五”主要任务
(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十二五”期间,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执行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城区及建制镇要严格按照省《条例》规定,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的政策。对政策规定照顾生育二孩的对象要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只给一次生育机会的规定,实行全程随访服务和定点分娩,确保二孩生育有关政策规定的落实。抓好“三查”服务,加强孕情监测,做好出生实名登记,重点对象“三查”率达到98%以上。切实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查处违法生育问题,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深入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完善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机制
围绕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这一主线,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突出统筹协调、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宣传倡导、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体制机制的建立,强化县级党委政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职能,将人口管理服务纳入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不断完善人口发展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以国家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为契机,认真推广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全面开展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活动。到2015年末,力争全市各县(区)基本建立起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85%以上的村(居)基层群众组织达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标准。
(三)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新型人口文化
以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活动,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务实高效、群众参与、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改革创新工作。到2015年末,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活动普遍开展,70%以上的县达到人口文化县的规范化要求。
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严禁非医学需要中止妊娠。集中开展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和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非医学需要的中期以上引产审批制度,推行定点分娩、出生实名登记、二胎全程随访服务,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监测系统。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系列奖励扶助制度,积极实施 “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帮助计生家庭发展致富。
(四)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分类排队、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纳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新建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13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115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在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下,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市计生服务站(室)标准化。加强技术装备配置,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持续发展的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大力增强为广大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能力。
全面推进农村“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 县级全面建立婚前检查和孕前筛查室,开展婚前检查、孕前筛查、孕期保健等规范化服务,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和优生科学知识,农村育龄妇女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健康检查和治疗,计划怀孕的夫妇普遍享有科学规范的孕前优生指导服务,努力降低出生人口
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努力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和“窝巢”老人的社会抚养和养老机制的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五)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服务全局工作
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推进战略,提高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管理和应用水平,以提高源头信息质量为核心,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以制度规范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网络资源,形成数据传递安全、运行成本合理的网络体系。以建设高质量的全员人口信息资源为核心,健全信息采集共享、动态监测和科学预测三大机制,建立业务上报、公文交换、信息流通、信息协同四大支撑平台,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应用,形成运转高效、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信息化体系。
推进省级信息化项目县区和市级信息化先进乡镇、街创建达标工作。所有县区均达到省级“人口信息化先进县级”标准;三分之一的乡镇达到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先进乡镇”标准。抓好市县人口网站规范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计生服务站建设,坚持信息引导服务。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设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依托省级人口数据库,在县乡两级建立人口信息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多部门一厅式办公,建立人口信息交换共享制度和人口统计协调制度。
(六)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一盘棋”格局
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及有关政策规定,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一盘棋”格局。进一步完善以房管人、企业管理、开发区管理、住宅小区管理、双向管理、警计联防等管理模式,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社区合作机制,建立“两证双合同一承诺”的新型管理机制,实现流入人口服务均等化。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单位、集贸市场等新型经济组织中建立计生协会达到90%以上。重视和加强城中村、城边村及新经济组织的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改进城镇社区计生工作考核办法,努力促进城乡计生工作均衡发展。
(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真正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深入宣传贯彻“一法两条例”,普及人口计生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广泛开展“阳光计生”活动,办好12356计生服务热线,拓宽民主渠道,研究解决重点信访案件。加强计生监督和信访规范化管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信息发布制、违法违纪有奖实名举报制等,提高工作透明度及信访案件办结率。加强对违法生育情况的调查研究,研究制订对影响较大的违法生育案件的通报和曝光方法,努力形成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制约名人富人违法生育的氛围。深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计生服务站活动。到2015年末,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科普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
(八)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
科学合理解决基层人口计生机构设置、编制和人员配备等问题,基本形成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综合执法、宣传咨询、信息技术等职业化工作队伍,逐步完善职业准入机制、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人员退出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监督评估机制。
实施“强基工程”,加强基层服务管理网络建设,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基层队伍,落实村专干的工资待遇。全面推动县乡级技术服务人员进修实习工作,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015年末,全市人口计生公务员学历均达到大专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不低于60%;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70%、30%以上,取得相应人业或执业资格的达到8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实施的领导
各级要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票否决”,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分解到县级,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引导基层把重点放在落实规划、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上。
(二)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
成立各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职责,相互配合,定期协
作。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制度要统筹考虑,确保出台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的优先优惠,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将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全市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市、区两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以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设备和服务车配备、服务信息化为重点,以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构建科技支撑平台为突破,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健全服务体系。2015年末,实现优质服务基本覆盖,年均创建50个省级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0%的城镇社区达到省级计划生育先进社区标准,村级(社区)以上信息网络初步健全,流动人口“一盘棋”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推行“一证(卡)通”优质服务和管理。
(四)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发展领域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力度,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增长幅度,确保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人均达到80元,确保人口计生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