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尽管只有短短12周的教授时间,我却受益匪浅。
本门课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政治课上填鸭式的教学,而是采取以教为主,视频为辅,并且将国家政策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与同学们开展讨论,达到很理想的效果。课上,老师经常举一些恰当的例子,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理论知识。比如说,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这一讲中,老师就以南街村为例,讲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含义,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而,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老师在课上放的京剧《锁麟囊》。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国粹”,但是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年轻人并不对它感兴趣。通过课上的观看,我不禁对京剧产生了兴趣,它的唱腔婉转细腻,伴奏渲染得当,情节紧凑曲折,尤其是故事中流露出的真善美,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希望看到的。相比之下,课上放的《家有四凤》的访谈节目中,九旬的老妈妈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却无人愿意抚养自己,凄凉的晚年让现场嘉宾和观众不禁动容。实际上,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多有非真善美的情况,类似“我爸是李刚”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这些平民子女凉透了心,不停再现的潜规则让我们对公平公正冷漠,毒奶粉事件更让我们对生活的现状划了个问号„„我们似乎对现存的社会无可奈何失去希望,然而这是消极和的不可取的。年度的感动中国让我们眼泪盈眶,感动不已,那些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这些平凡的人,感动了大家,感动了我们,使我们相信了还有真性情在,让我们重拾了对社会的信心。我们应该在欣赏别人感动的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努力感动自己,幸福快乐生活。
授课的时间太短暂,但是老师仅利用有限的时间就从宏观微观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并且安排课堂开放式作业,积极促进我们的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考。我深知,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并不能停止,我在平时应该多关注国内外新闻,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不人云亦云,也应该努力学习以期尽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净化社会,使得“净土”处处存在。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
心得
2014200580 苗春萌 材研1410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从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还提高了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尤其是对于我们研究生而言,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起到很大帮助。首先,说一下在课上学到的几点内容。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也是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实现中国梦,一是必须走中国道路,二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是围绕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展开的。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我国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制度共存的生产资料分配制度。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运行方式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者具有如下关系: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并且,着眼现实我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30年里,GDP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事实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一真理。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一名研究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意识到首先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次要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最后是要把握好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如此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科研的条件,充分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感谢八位授课老师,虽然授课方式不同,但是可以看出每位老师都尽职尽责的讲好每一堂课,让我们理解好每个知识点,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最后的两周讨论课,感觉形式特别好,既能够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整理完成ppt的讲解,又能多方面、多角度的、并且与当今时事相互结合的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不仅仅是这一学期,将来我也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本学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上课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当然,不光是学到了一些简单的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自己应该怎样树立一个更好、更科学的人生观,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接下来3年的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此,我简单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本科的时候,大多数思想政治老师都是以读PPT的方式来给我们上课,很少与学生互动,一味的给我们灌输一些思想和理论,感觉课堂已经不是那个原本不属于学生的课堂了。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雷鉴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前的授课方式,老师课上经常结合实际例子和不少反应过去和现在社会百态的视屏,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比如说,雷鉴老师给我们看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并让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让我们了解到在世界的眼中现在中国人的样子,也许夹杂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的羡慕和嫉妒的色彩,或者说他们所宣称的“中国威胁论”。但是,中国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强大是必然的,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联和东欧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学完了这门课也使我深深的明白,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从建国前我国的经济现状到现在全球经济中备受瞩目的大国,其中的经济成就不得不归功于我国的几场伟大的经济改革。建国后,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也完成了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将我国与国际连接,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搞活,将经济现状上的一潭死水变为一簇活泉,我国的经济又被重新注入了活力,经济事业蒸蒸日上,直至令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实体之一,经济情况对世界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首先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要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最后是要诚信科研、把握好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如此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科研的条件,充分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当然,也要学会和朋友、老师处理好关系,充实并且带着收获和感恩完成学业。
最后,向本次授课老师雷鉴表达诚挚的谢意,你不辞辛苦,为了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有滋有味,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政治课中的理论思想,为了让我们真正地有所收获,每次课上都会给我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会利用视屏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认识世界。同时让我们发辫自己的观点,使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和在面对很多人时的讲话的能力。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当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比如懒惰、粗心、比较优柔寡断、不够主动等。不过我会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正缺点,积极进取,扎实我的专业修养,加强自己实际操作能力,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为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能够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的机会是难能可贵的,我非常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上课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明显感觉自己对国家建设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的思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原有的一些错误认识也有了改善。不同于本科时候灌输形式的教学方式,本学期老师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为我们播放一些从国外角度来看待中国社会建设的教学视频,这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得枯燥乏味的政治课也变得生动有趣。
社会主义理论自诞生以来,很多国家在实践中奉行之,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遭遇了重大挫折。我国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吸取了深刻的教训。但是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国际时局更新很快,在这样的形式下,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基本问题是顺利解决各种棘手问题的基本前提和要求。
学习完这门课程,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更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所以顺利推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种种历史和现实事件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步,与我们始终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不可分。我们观看了关于俄罗斯史上改革的视频,20世界后期震惊世界的苏东巨变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以及体制建设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未能结合实际国情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困难会进一步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所以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同时,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官员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观看了关于官员财产公示问题的视频。现阶段,国内有些官员以公谋私,榨取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果实,出现了所谓的“房叔”、“表叔”,社会各界“反腐倡廉”的呼声很高。我们的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认识、把握和运用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是生死攸关、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因此,保持领导官员队伍的清廉就显得至关重要。官员财产公示这一政策实行起来是有相当的难度,会遭到相当大的阻力,比如官员们会想方设法转移财产至亲戚名下及国外账户等等,但不可因此就不作为,因为目前这一现状已相当严峻,再不加制止会严重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速度。在实行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作出相应调整,比如有一位评论员提出,这项政策必须执行,但为了减小阻力,可以保证公示以后官员以前的财产不予追究,自公示之后开始加以考核。
关于这一点,我从中获得的启发很大。以前存在很多的思想误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遭遇到较大的阻力,预测到执行方案可能不会带来显著效果的时候,往往会放弃自己的初衷和想法。现在则改变了看法,意识到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争取,应该加以坚持,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找到更切合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另外,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个人的意识、能力和思想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观看了普京的视频后,我深深为普京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他坚毅、刚强,但又不乏灵活性和柔情的一面,这种多元化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性格还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有更好的弹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并从中求得较好的发展。此外,我们还观看了《中国人来了》的视频,深入了解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我们一直觉得自己的民族是善良友好的,我们国家在非洲的很多贸易和建设事业都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很大的活力,但在当地人眼中却可能成为他们的威胁,并被其他国家也视为一种垄断。这启示我们有时候要跳出固有的模式,站在新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和思考。
我还认识到国家的建设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家的很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动态都关涉到我们生活模式和状态的调整和变化,因此要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这样才能及时抓住相应的机会,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身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我更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学会以微观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突出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的建设,必须在各个方面都长足发展,齐头并进:(1)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坚持喝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各项制度;(2)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提高全民的生活满意度;(3)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4)在生态建设方面,要逐渐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模式,并使再生能源比重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最后,向一直不辞劳苦为我们上课的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因为有您的努力,才有我们的进步。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上课并未非常积极地思考,课后未能及时搜集相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总之,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需要用一生去不断地学习和丰富,所以这门课程虽然结束了,我的学习却不能因此而中断。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就业问题颇感兴趣。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是我们应当具备的意识。关注民生的首要就是关注就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大学生就业更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用时代和发展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与结构不合理,二是教育体制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一)经济体制与结构不合理对就业的影响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双规制,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同时存在的一种制度。这种体制在某些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对宏观经济的有力调控,避免陷入资本主义式周期性经济衰退。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国家部门仍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并垄断能源、电信、运输、机械制造等重要行业;第二,各级政府握有重要经济资源流向的巨大权力;第三,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官员对企业活动进行频繁干预。这种靠政府强化行政管制和大量投入资源实现的粗放式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其次,我国现行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贸易,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则比较弱。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再到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持续下滑。我国经济增长率更是连续两个季度低于8%。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出现下滑?因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政府投资,而政府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房地产,由于中央政府实行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
政策,导致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最后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其仍滞后于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不稳、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不足。按不变价格计算,第三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虽由2000年2.9%上升到2007年5.1%,但相应年份,第二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却由5.1%上升到6.5%。
以上三点导致经济发展态势下滑,使得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同时,很多企业进行裁员,宏观上阻碍了就业率的提高,为大学生尤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教育体制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对就业的影响
中国现行的教育是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重视分数,忽视素质;只看学历,不重能力。很多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获得更好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教育走向了极端的一面,一切围绕着分数做文章,对学习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考上大学,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考大学,考哪些大学,学什么专业等等,而只是盲目地去拿一张大学毕业证,然后去就业。这样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眼高手低,心里素质及专业能力较差,很难与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相适应。
其次,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供求出现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难以赶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可能就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要想从宏观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律基础,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是,加速推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变,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适应,实现专业人才的供需平衡。
当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把理想与现实相结合,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以上就是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心得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