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形势下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论新形势下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深度变革和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党群关系的好坏。因此,充分认识警民关系的内涵,认真分析产生警民矛盾的不利因素,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寻求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对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警民关系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特定时期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烙印。只要国家存在,犯罪尚未消灭,警民关系就一直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警民关系一方面以平等互助为基础,以感情交流为纽带,具有人际关系的种种属性,另一方面是警察在执行各种警务活动中与公众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以法律为基础的,又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警民关系的外延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一、目前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警民关系较为和谐。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治安管理、交通安全、刑事侦查等工作,几乎没有妨碍公务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利益矛盾日益多元化,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主力军的人民警察逐渐处于风口浪尖上。以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为主导的警务方针,弱化了中国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磨蚀着公众对警察的公信力;警民关系出现了信任危机,执法活动不配合、交流沟通不密切、涉警舆情不支持等不利因素大量存在,阻碍着警民关系的发展。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警察道德建设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不可否认,一部分民警未能消除长期形成的以人治人为主要特征的专制思想,沉溺于治人者和治于人者的传统关系格局,“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是这种态度的真实写照。部分民警在实行管理时总是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毫无感情,服务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耍特权,抖威风,以权代法、以权敛财、乱搞创收、以情代罚、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等与民争利、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在公共生活中耍特权,向服务对象搞摊派,行“吃、拿、卡、要、报”等违法乱纪之事。据公安大学一项社会调查,群众对警察最不满意的首项因素是态度不好,耍横。1
(二)警民相互支持的力度不够。随着历史的进步,我国的社会关系由封闭转为开放,农民对土地依附关系的松动、政企分开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因素,弱化了公安管理和执法的凝聚力和控制力,部分群众的正义感和维护治安的自觉性下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消极心理较为普遍,有的甚至发展到连“门前雪”都不肯打扫的地步;人民群众不愿协助,不愿作证,隐瞒、包庇违法犯罪,甚至抵制、对抗公安机关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公安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管理还是执法,都需要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三)警民相互理解的程度不够。每位群众都希望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都希望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有一些群众看到有人打架,就会认为社会治安太乱了;看到街面发生了盗抢案件,就会质问警察都干什么去了。群众不理解就会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导致警民关系恶化。当前公安机关对群众的期望和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过高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落差。据有关调查中显示,53%的民警希望群众无条件支持配合公安工作;76%的群众希望民警有求必应,有的甚至希望警察是万能的。(此论据的出处?)群众都希望公安部门比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办事效率要高、节奏更快、服务更优质;希望刑侦部门能及时侦破各类刑事案件,迅速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尽可能挽回损失;希望公安机关构筑更加健全、更为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保障平安。与这些期望和要求相比,尽管公安机关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还是力不从心,难以让群众全面满意。
二、新形势下和谐警民关系的内涵
基于目前警民关系中的种种问题,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同志在第六期全国县级公安局长“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安工作上新水平”专题培训班结业上强调,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从人民群众最急需的1 《论和谐警民关系之要素》http://bbs.tiexue.net/
事情做起,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在一点一滴中体现公安机关的爱民之心,在一言一行中累计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2
简而言之,和谐的警民关系,就是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和谐警民关系在政治上是一种对等平衡的民主关系。和谐社会要求构建平等友爱的社会人际环境,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警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社会和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因此,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但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平等属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特征。
(二)和谐警民关系在法律上是一种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和谐社会要求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只有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和群众都严格按照法律这个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杠杆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形成事实上的配合支持,才能使整个社会关系得到有效调节,社会秩序达到协调有序。警民关系要达到和谐,必须找准各自的法律定位,在法律框架范围内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双方有各自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要树立警察的执法权威,即警察应严格执法、为民服务;另一方面公民要自觉支持警察执法,即人民有服从和支持警察执法的义务。,(三)和谐警民关系在感情上是一种理解包容的亲情关系。社会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真诚、理解和信任,全社会之间有一种宽容的氛围和宽容的精神,即使有了摩擦和矛盾,也能进行善意的化解,包容对方的过错,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反之,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的理解、缺乏足够的信任,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冷漠、对立甚至矛盾冲突,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和谐警民关系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之间深厚感情之上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
三、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提出的新的必然要求。着力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对于强化公安职能、提升公安工作水平、2 2009年5月31日《人民公安报》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新型警民关系,人民警察应树立警民平等的观念。为了避免警民这种对立,实现每个人在法律和政治权利上的平等,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始终牢记人民警察的权力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懂得如何运用人民交给的权力去履行职责,以良好的服务积极回报人民的需求。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视角,必须予以破除障碍,重视不同阶层群众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平等的服务,通过平等服务来赢得群众对人民警察的尊重和信任。平等地对待所有人,平等保护所有人的自由、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坚决摒弃警察高于人民的特权思想,不得以管理者自居,盛气凌人,歧视人格,以此搭建起公道的平台,这是实现警民关系和谐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人民警察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工作方式。坚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依靠群众、取信群众,组织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加强群防群治辅助力量建设,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把“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落到实处。坚持多措并举发动群众,通过有奖举报、悬赏追逃等措施,挖掘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内在驱动力。通过警民双方的努力,最终达到在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的基础上,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同时广大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共同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应建立健全有效的警民沟通机制。变单向传达为双向沟通是促进警民相互理解的有效途径,公安机关一方面要认真、广泛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公开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这既便于群众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又可以使群众有目的地参与一些防范、打击犯罪的活动,还能监督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活动,避免违法违纪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人民警察产生于人民群众,职权来源于人民,工作是为了人民,对人民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使命和宗旨。总而言之,和谐的警民关系建立在安全信任、执法信任、互动信任、情感信任的基础之上。一方面,人民警察要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群众对警察在感情上应关心和
爱护,在行动上更应理解和包容。从而形成相互默契、亲如一家的警民和谐局面。
第二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中的任务之一,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世情、国情、社情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公安部提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求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努力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国公安机关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要不断深化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的防止脱离人民群众。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犹如鱼儿和水的关系,鱼儿离不开水,公安机关离不开人民群众,公安工作更不能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离开人民群众,公安机关就如失明的瞎子,失聪的聋子。
第三篇: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三大有效途径
和谐警民关系,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的社会关系。公安机关如何清醒分析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深入剖析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努力采取措施、全力打造和谐的警民关系?笔者认为,用好四大平台、抓住四个载体、拓宽三个渠道是构建好和谐警民关系的三大有效途径。
一、用好“四大平台”有效了解群众需求
公安机关要把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深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重点要用好以下“四大平台”:
1、通过接警处警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接警时,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群众所想、所需、所求,详细记录报警群众最迫切、最希望公安机关解决的问题。处警时,要争取群众理解和配合,第一时间收集了解群众的报警原因、目的等需求信息。警情研判时,要认真分析研究,在群众需求信息中发现规律、把握趋势,为领导决策和回应群众需求提供依据。
2、通过网络媒体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搭建网上三个平台,利用互联网搭建网上交流平台,拓宽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开辟网上警务栏目,直接倾听社会民众的呼声;建立网上互动论坛,了解网民关注的警务工作重点和热点。建立网上三支队伍,通过建立舆情导控队伍,及时收集掌握网民的情绪变化和实质意图;通过建立网评专兼职队伍,掌握网民的言行举止,了解其真实观点和真实需求;通过建立舆论领袖队伍,帮助网民多角度看问题,引导网民的需求方向。
3、通过来信来访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接访时,广大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拉下面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仔细倾听群众呼声。处理中,要通过换位思考,认真倾听信访人的情况反映和诉求,让其把话说完、把事情说透、把诉求讲清。问题解决后,要主动上门了解信访人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准确掌握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通过社会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要重视警风警纪监督员的反映,通过他们了解掌握群众对公安工作、公安队伍的意见和建议、期盼和想法,建立起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重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反映,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过程中,采取电话沟通、上门走访、联合调研等形式,认真领会群众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及时了解掌握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抓好“四个载体”巩固警民关系建设成果
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为民”这个重心和主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成果。重点要抓好“四个载体”:
1、抓好打防体系建设这个载体,立足破大案。结合各级公安机关部署的一系列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暴力犯罪活动,及时公布案情;立足破小案,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件,以小民安促大和谐。要集中整治,针对影响群众安全、群众深恶痛绝的治安问题,开展“黑窝点”、“城中村”、藏污纳垢、秩序混乱地区场所的集中整治。要严密防控,充分发动群众,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治安防控;要定期向群众通报辖区治安特点和趋势,不断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要加强辖区内保工作,指导开展治安防范。要重点管控,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整治力
度,加强警车规范化管理;结合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大对消防隐患的排查整改;做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严防因监督不力、管理不当发生伤害群众的安全事故。
2、抓好公安“大调解”这个载体,切实化解民怨。确立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把调解工作放到与执法办案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做到调解规定、调解场所、调解队伍“三个规范化建设”。树立调解优先的理念,积极利用各级调解中心、警务室、调解室,充分发挥专职、协助、特邀调解队伍的作用。拓宽对“大调解”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公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公安机关与党政部门,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之间的“三个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
3、抓好行政效能发展提升建设这个载体,切实服务民生。要坚持首问责任制,认真承办属于自己负责的事项,及时引导移交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坚持限时办结制,清理现有行政审批项目,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缩短群众办事时间。要坚持责任追究制,实行部门首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
4、抓好公正廉洁执法这个载体,切实维护民利。要规范执法源头,健全公安执法制度制定、清理和评估机制,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执法评价和奖惩机制,细化量化公安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款,探索推行“执法工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执法制度和管理规范。要规范执法程序,深入推进网上办案,实行办案程序网上流转,开展“说理执法”、“阳光执法”。要规范执法结果,增强规范、公正、廉洁执法意识,建立案件审批告知、执法回访、执法结果即时测评等制度,全面推行执法警示教育和执法过错诫勉谈话制度,缩小执法民警的自由裁量范围,确保执法结果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拓宽“三个渠道”加强警民沟通交流
广辟警民沟通渠道,加强联系、深入交流,努力形成警民互动互信、和谐与共的大好局面。重点要拓宽以下三个渠道:
1、打开警营知公安,不断拓宽沟通联系群众渠道。广泛开展“警民恳谈”、“警营开放日”、“当一天警察”等活动,通过法律咨询、装备展示、参观展览、角色互换等形式,让群众近距离了解公安工作;深入开展公安“大走访”,通过“领导干部大走访”、“功模大走访”以及网络、短信、电话、QQ群走访等有效方式,仔细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纾危解困;积极培育警察艺术团体,打造公安文艺精品,深入人民群众进行慰问、汇报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公安英雄模范人物,宣传真实感人的警民故事,展示公安民警恪尽职守、牺牲奉献的高尚情操。
2、跳出公安识公安,不断拓宽塑造公安良好形象的渠道。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积极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辟公安频道或栏目,扩大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加强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能和取得成绩等方面的宣传,唤起群众对公安民警的理解;加强公安队伍模范典型的宣传,教育感染群众,要强化引导塑造形象,深入推进警务公开,采取开设警方提示专栏、网上政务中心等形式,提供规范化的办事公开内容、流程、要素和收费标准,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公安机关阶段性工作、社会治安和重大案件侦破情况等人民
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执法服务行为的透明度,树立起公安机关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
3、邀请公众评公安,不断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结合行风评议活动,定期开展“开门评警”活动,逐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始终坚持把执法依据、执法过程和执法结果置于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和谐。要加强民意调查,完善监督机制,采取聘请群众担任执法、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开通群众信箱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对群众投诉举报事项要及时查办,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第四篇: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初探
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初探
2007年12月29日
撰稿人:威海支队 袁强 签发人:谷昭彬 签发日期:2007年12月
29日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摆在交警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传统的理解中,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公安机关就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公安工作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但现形势下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民群众对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的正处于社会各种矛盾“风口浪尖”上的警察队伍的执法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彻底根治过去的野蛮执法、粗暴执法,代之以文明执法、“温柔执法”、说理执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机关不仅要做好传统意义上的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而且要提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警察与人民、警察与社会、警察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句话,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就应当是:和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并非一朝一夕,最根本的在于从计划经的时代走过来的执法思想、执法理念的转变。
必须看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警察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执法为民.推行法治,建立长效信访机制,开辟警民沟通渠道,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一、加强管理职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29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我国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我国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36%上升到“十五”时期末的43%,城镇人口从4.59亿增加到5.6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我国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就业方式日趋灵活,已有60%以上的城镇从业人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工作,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从一定意义上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促使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客观现实要求我们人民警察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
二、转变管理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加强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
公安队伍必须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把加强服务和管理放在同样高度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推动建立警察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民警察管理服务理念。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从根本上说应该着眼于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重要论述,是加强和发展公安工作的旗帜和方向。而当前人民群众心中的警察如何?警察心中到底有没有人民群众?这是我们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安工作的最高追求,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努力当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在加强人民警察对社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社会困难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安问题的管理。
(二)加快推进人民警察职能的转变,更加注重履行社会服务职能。转变对人民警察的传统理解中,把公安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领桎梏中走出来。尤其是转变哪些从计划经济的时代走过来的一些民警思想理念,转变他们那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有时为了抓住一个坏人,不惜惊动许多人,反正抓住就行。此外,还要转变特权思想。要彻底根治过去的野蛮执法、粗暴执法,代之以文明执法、“温柔执法”、说理执法。要搞好警民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针对现多发袭警事件,寻求事件内在本质关系,构建警民和谐的基点——执法为民,推行法治。
据公安部统计,2006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阻碍牺牲23人、负伤1803人,分别占牺牲、负伤人数的13.5%和56.1%。
造成民警伤亡的原因很多,但袭警频发,不能简单归咎于治安形势恶化、打击惩治不力。究其根源,也许袭警多发仅是表,警民失谐才是根。根据政治学观点,公共权力的设立,无不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民众与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先是“需求—责任”关系,而后才是“管理—服从”关系。公权尽职尽责,能充分满足民众的温饱、安全、尊严、自由等需求,官民自然就和谐。否则,就会出现紧张、冲突,使“管理—服从”演变成“压制—对抗”。警民关系也是如此,只有警察尽职尽责、有效维护公共秩序,民众才可能认可和服从警察权威,警民和谐才有前提和保障。
当前,我国治安大局基本稳定,民众安全感尚有保障。为何会出现警民失谐呢?依我看,这仍是“需求—责任”关系失衡、甚至冲突所致。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权利观念普及,导致民众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在温饱、安全之外,民众对公正、自由、人权、尊严的诉求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警察执法尚未根本改观,滥用职权、刑讯逼供、执法不公、作风粗暴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这必然导致“需求—责任”关系失衡,并进而使“管理—服从”关系日渐演变成“压制—对抗”,警民失谐由此酿成。
因而,寻求警民和谐的基点,仍在于平衡“需求—责任”关系,根据民众需求层次的变化,加强权力制约,提升人权保障。而要做到这一点,惟有执法为民,推行法治一途。法治的精义在于约束公权、保障人权,并在二者之间创造一种平衡与和谐。所以,厉行法治,以法治来确保公平正义。
四、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开辟警民沟通渠道消除误会增进理解互信,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一)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公安部决定自2005年5月开始,在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大接访活动以来,本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努力为民排忧解难、化解信访矛盾,落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接访活动营造更加融洽和谐的警民关系。作为基层公安机关的一把手,通过接访,聆听群众的诉说和渴求,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展此项活动,集中处理公安信访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更加地密切警民关系。通过开门接访,上访群众大多数是有理或部分有理的,通过妥善地解决处理信访问题就会得到群众的深厚感情,就能实现心灵的真正沟通、警民互动,用关爱融化冷漠,用热情温暖人心。
(二)开辟警民沟通渠道消除误会增进理解互信。开辟警民沟通的渠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好多东西在我们队伍内部司空见惯,而在社会上却鲜为人知。改革开放以来警察队伍共有8000多人牺牲,负伤14万多人。可以说“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党的十六大报告说,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三个时期”和公安工作是什么关系?在“三个时期”里面有警察的奉献和牺牲,就是这么个关系。警察当中确实有害群之马,但那是极个别的。群众当中也有违法犯罪分子,这也只是个别情况。二者都不能反映主流和本质。如果不沟通,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全盘否定,那不是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对于警察队伍如果多接触,深入了解,有些误解可以消除,有些看法可以改变。同样,老百姓的民情民意怎么样,我们也有了解不深入不透彻的地方,这就需要沟通。比方说农民工,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城市高楼是谁盖的?鲜花绿地是谁种的?然后再看看他们吃的什么、住的什么?有了这种感触之后,我们警察在管理农民工时心态就会不一样。所以说,沟通是前提,不沟通就不了解,不了解就不理解,不理解就无法形成互相支持和依靠的和谐警民关系。
五、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和重塑警察形象。
公安机关应当持续不断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四个能力”建设,把大练兵等活动引向深入,使广大民警进一步根植执法为民的思想,掌握应知应会的法律和公安业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战术,提高体能素质,练就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执法为民的本领。着重实施“三基”工程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以切实打牢公安工作的根基。“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要有与“不同于”相适应的公安监督工作,我们要大力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完善具有中国公安特色的惩防体系,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使监督融入到执法活动的全过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凡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都要竭尽全力去做;凡是失民心、背民意的问题,都要雷厉风行去改。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化解、消除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和谐因素,改善形象重塑警魂。
总而言之,就是说现形势下人民警察应当居安思危,为构建社会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警民和谐相处的警民关系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二
毛泽东同志关于军民关系建设的重要论述
1、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论持久战》(1938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01页
2、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7页
3、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团结广大人民,团结得越多越好。——《关于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61页
4、在解放区,一方面,军队应实行拥政爱民的工作,另一方面,民主政府应领导人民实行拥军优抗的工作,更大地改善军民关系。——《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1页
5、军队中应当从每个指战员的思想上解决问题,使他们彻底认识拥政爱民的重要性。只要军队方面做好了,地方对军队的关系必会跟着改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1945年12月15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73页
6、在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的运动中,彻底检查军队方面和党政方面各自在一九四三年的缺点错误,而于一九四四年坚决改正之。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再三再四地宣读拥政爱民公约和拥军优抗公约,再三再四地将各根据地曾经发生的军队欺压党政民和党政民关心军队不足的缺点错误,实行公开的群众性的自我批评(各方面只批评自己,不批评对方),而彻底改正之。——《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16页
邓小平同志关于军民关系建设重要论述
1、……是由于我们今天征调壮丁的方式,还不无强迫的错误,这种错误的继续,造成了动员新兵的极大困难,且使入伍者缺乏坚定的意志与作战的勇气,甚至还可造成民众与政府、军队的对立,给日寇、汉奸以活动的口实与机会;最后,也由于对抗日军人家属的困难,没有切实实行政府所颁布的优待办法,给以最低限度的解决,使前线战士能够抛开家庭的顾虑而安心作战,并以这样的影响提高民众加入军队的决心和勇气……这种结果,将使民众不能充分认识前线官兵的艰苦奋斗与国与家的关系,而热烈地拥护和慰劳军队,实行大革命时代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来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反会增加部分民众厌恶军队不愿点兵的观念。
……(这些动员较好的区域)进行了抗日军人家属的工作,召集了各军军人的家属开会,有可能时甚至举行会餐,向他们宣传解释各种抗日的问题,说明他们的光荣,给以光荣牌匾,并征询他们的意见。对于他们的困难,已在可能的范围内,向当地政府或民众团体提出意见,求得部分的解决。这些工作的结果,给了一切人民以抗日军人家属光荣的榜样,创造了不少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哥哥送弟弟参加军队的新模范。
在那里,动员了政府和民众团体,来协同地进行这一工作,推动了这些组织进行了宣传、慰劳与欢迎新兵上前线的工作。在那里,驻扎的军队,首先起到了模范的作用。军队本身有了模范的纪律,与民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举行军民联欢晚会,请民众吃饭(常以连队为单位每家请一人代表)。这些工作给了民众以最切实的影响,使他们从经验中改变了惧怕军队的心理和“好子不当兵”的观念,给了政府招募新兵以便利。——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1938年1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4页
2、骄的问题我们军队历来就有。战争年代军队出力大,牌子硬,名誉好,就容易骄。这种情况,经过多年纠正,比较好了。但是应当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军队支左,权力大得很。大权在握,加上其它一些原因,在军队一部分人中,滋长了骄气。有的甚至不只是骄气,而是骄横。有的人喜欢指手划脚,把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也丢掉了。现在,军队的团结,军政、军民的团结,都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部队内部相互关系也很 紧张。……如果认为这些都无关重要,没有警觉,那是很危险的。军队内部的团结问题,军队和地方的团结问题,军民关系问题,都要研究。——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页
3、军队每年有上百万的战士复员,怎样使他们到地方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战士的教育训练要做到一兵多能。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外语。我所说的这些,并不是要求每个战士都要学到。如能调配适当,组织得好,学到那幺一点知识,就很有用处。如果在服兵役期间,经过训练,水平提高了,作风又好,到地方就会发挥很大作用,地方上也就比较欢迎。
……我们军队要搞得生动活泼些。只着眼于军队本身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到地方的需要。
要学会多种知识。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
……军队每年有上百万的战士复员,怎样使他们到地方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我们军队要搞得生动活泼些。只着眼于军队本身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到地方的需要。
要学会多种知识。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77年12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0页
4、军民一致,这个原则不能变。但现在我们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有了不同的内容。在农村,过去是个体经济,现在是集体经济;部队过去在农村,现在不少部队进了城市,住了营房,这就是新情况。现在搞好军民关系,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一个军要研究是不是可以帮助一两个公社,附近有工厂的也可以研究如何帮助工厂。我们就是要按照新的情况,从各方面搞好军民关系,正确地解决军民关系问题。——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1978年6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9-120页
5、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军队内部团结,加强民兵建设,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邓小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1981年9月19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5页
6、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也是个顾全大局的问题。现在军队这方面工作做得不错,有成绩,这个很好。军队培养两用人才,地方是欢迎的。这方面工作真正做好了,部队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就容易了。——邓小平:《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0页
江泽民论军民关系
1、搞好军政军民团结,地方要爱护、理解军队,支持部队建设;部队要拥政爱民,模范地遵守地方政府的政策法令。当然,军政军民之间不可能没有一点矛盾,比如军民之间房地产纠纷,少数战士违反群众纪律等,这类问题还是有的。有了矛盾怎幺办?我认为应该用友好协商的办法,妥善地加以解决。我们要把军民团结搞得更好,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江泽民:《在视察广州军区部队时的讲话要点》(1990年6月18一日至27日)《军内情况通报》1990年第11期
2、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军政军民团结。军队要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尊重政府,热爱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设好人民军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这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团体,关心和支持军队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对鼓舞士气、稳定军心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要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要经常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军队的舆论和风气。要积极支持军队的建设和改革,妥善安臵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离退休干部,继续做好优抚工作,切实帮助烈军属等优抚对象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深信,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坚如盘石,前进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江泽民:《庆祝建军六十三周年电视讲话》(1990年7月31日)《解放军报》1990年8月1日
3、做好军民和民族团结的工作,还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拥活动、军民共建活动等各种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新疆军民开展的创建军民团结、民族团结模范县的活动,是加强军民团结特别是民族团结的一个好形式、好途径,应当继续坚持,不断巩固和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各族军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做民族团结工作,人人同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的良好风气。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稳定,而只有把经济真正搞上去了,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驻疆部队曾为奠定新疆现代工业基础,发展新疆经济做出过重要贡献。今后要继续牢记毛主席关于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教导,积极支持和参加新疆的开发建设,为新疆经济的振兴,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做出新的成绩。——江泽民:《在视察驻疆部队时的讲话要点》(1990年8月31日)《军内情况通报》1990年第13期
4、大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十分珍惜这种好的局面,继续把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工作做得更好。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军队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要建设巩固的国防,保证边境安宁,仅靠部队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就是部队平时的工作和建设,也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边防是人民的边防,广大人民群众都有一双警惕的眼睛,保卫国防的力量就大了,就能形成真正的铜 墙铁壁。正如一些干部战士说的,“战士守边防,人民是靠山”。所以,无论什幺时候、在什幺情况下,都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工作。
……现在,我们就是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把军政军民关系搞好。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要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重要的一环。我在新疆等地讲过,各个民族之间、军政军民之间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每一次国家发生什幺灾害,我们部队都在抗灾第一线。军队支持地方搞建设,人民群众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江泽民:《在视察驻内蒙古部队时的讲话要点》(1990年9月28日)《军内情况通报》1990年第15期
5、在多民族居住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还要注意加强军队与地方政府和少数民族的团结,搞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两个文明的活动,表彰在“双拥”、“共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与先进人物。——江泽民:《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携手前进》(1992年1月14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1846页
6、……这些年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工作做得很有成绩,促进了军民团结军政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和两个文明的发展。今后,地方要继续关心爱护部队,帮助部队解决困难;军队要继续尊重地方,积极支持地方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江泽民: 8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4月25日)《中办通报》1992年第16期
7、部队的调整,必然会有部分同志要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我相信地方党委政府会积极支持的,对军队转业复员的同志,一定会热情欢迎,妥善安排。我们军队的同志素质是好的,党的观念是强的,组织纪观念是强的,有些人也是有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的,这些同志到地方工作一定会大有作为。
……我们这支军队,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军队有本质的不同,除了要保卫国防,还要参加和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哪里有重点工程,哪里就有部队;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解放军。事实说明,只要军政军民紧密团结,同心同德,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我们国家所以能在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稳步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坚如盘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必须有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这样一个环境和局面,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绝对不可能的,不仅是中国,不仅仅是现在,所有国家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我深信,只要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军民团结一心,国家的稳定就有了坚实的根基,无论遇到什幺风浪,出现什幺复杂情况,我们都能从容应付。——江泽民:《在接见济南军区和北海舰队部分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要点》(1992年7月23日至31日)《军内情况通报》1992年第6期
8、各级党组织、政府和全国人民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国防建设,支持军队完成各项任务。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广泛深入持久 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发展军政军民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的大好局面。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江泽民:《加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办法,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32开本第41页
9、军队的团结,包括军内的团结,军政之间的团结,军民之间的团结。这几方面的团结都要不断加强和巩固,这是我们军队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军队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和胜利基础。
……加强部队内部的团结,是搞好军政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基础。应该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十四年来,五年的军政军民团结搞得是好的,而且在增进这些团结的方式、途径和经验等方面,有不少新的创造、_新的发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军政军民同心协力抢险救灾,就是军政军民团结一致的生动说明和突出表现。希望各个部队、各个部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不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上,军队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发挥主导作用。——江泽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10月19日),中央军委文件[1992]-12号
10、这些年,在增强军政军民关系上,军地双方做了大量工作,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增强。我们要十分珍惜军地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亲密关系,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特别要重视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大力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要重视在全体人民中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扬光荣传统,关心、支持军队的建设和改革,努力为军队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都要爱护我们这支军队,维护军队的声誉。任何损害军队形象的行为,都是不能允许的。——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的发言要点》(1993年3月22日)《军内情况通报》1993年第3期
11、我们的军队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发扬“双拥”工作的光荣传统。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也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各个部队都要带头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廉洁奉公。要切实做好拥政爱民工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做出新贡献。在这方面,省军区的责任更大一些,一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和密切军地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江泽民:《在视察二十一集团军和接见驻西安地区部队负责同志时的讲话要点》(1993年6月10日、14日)《军内情况通报》1993年第9期
12、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还要加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党政团结、干群团结等等。总的说来,青海的军民团结、军政团结、党政团结、干群团结是好的。拿军民团结来说,你们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军民关系很好,是全国最早实现无军民纠纷的省份。希望你们在加强民族团结和其它方面的团结上,继续发扬成绩,并结合新的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总之,在各民族人民中,团结固则社会安、百业兴;反之,团结亡则社会乱、百业衰。这是一条社会历史发展的定律。——江泽民:《听取青海省委工作汇报后的讲话》(1993年7月20日)《中办通报》1993年第21期
13、我们这支军队,历来有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军性质、宗旨的体现,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形势下,这个传统要很好地坚持和发扬。——江泽民:《在视察驻晋部队时的讲话》(1994年1月29日至2月3日)《军内情况通报》1994年第3期
14、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军靠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军民一致,官兵一致、三大民主,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优良传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解放上海时,我军为了不扰民,露宿街头,秋毫无犯。就是这样一个行动,使群众认识了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可以说,我军的优良传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历久而弥新,永远都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传家宝好好地坚持住,传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不被灯红酒绿所腐蚀;才能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江泽民:《在全军第二期正军职以上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轮训班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1994年6月8日)《军内情况通报》1994年第11期
15、紧急危难的关头,党政团结、军政团结、军民团结的作用和力量显得特别重要和突出。这个光荣传统我们要始终发扬下去,这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哪里发生了灾害和危难,我们军队的同志就要奔向哪里,要让群众看到我们确确实实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人民子弟兵。——江泽民:《在广州军区党委常委会议上的讲话要点》(1994年6月15日)《军内情况通报》1994年第15期
16、要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队的同志要继续在保卫海防,支持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更好地发挥坚强柱石和生力军的作用。地方的同志要进一步关心部队的建设,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子女入学、家属安排和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安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只要全党坚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强团结,军政军民坚强团结,我们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国家安全就有了可靠保证。——江泽民:《在考察福州时的讲话》(1994年6月26日)《中办通报》1994年第15期
17、必须搞好军政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军队内部团结。拥政爱民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是部队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军委、总部和各大单位党委对此历来十分重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讲过,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他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建国以后他又指出,军民团结如一人,13 试看天下谁能敌。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军队内部团结,是军队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郑重地希望军队的同志,一定要从政治上看待和处理军政军警军民关系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服从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出现矛盾和纠纷,一定要从大局出发,采取协商的办法妥善解决,要高姿态,千万不要感情用事,使矛盾激化。——江泽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12月17日)《军内情况通报》1995年第28期
18、地方各级党政机关要关心和支持部队建设,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尊重军队和军人,自觉维护军队的形象和军人的合法权益,对非法侵害军人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涉及军队的政策规定,应当有利于部队战备、训练和减轻部队社会性负担。军地双方都要珍惜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江泽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12月17日)《军内情况通报》1995年第28期
19、要永远坚持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要自觉尊重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参加地方的经济建设,并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争取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要热爱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还是毛主席那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江泽民:《在接见驻唐山部队 14 团以上干部时的讲话》(1996年7月26日)《军内情况通报》1996年第15期
20、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关心和支持军队建设,帮助军队完成各项任务,妥善安臵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和离退休干部,做好优抚工作。军队要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只要我们军政军民团结一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江泽民:《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7年7月31日)1997年8月1日《人民日报》
21、要继续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和发扬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抗洪斗争的胜利,是军政军民大团结的胜利。抗洪部队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舍生忘死的英勇行动,感动和教育着群众,群众像战争年代那样支持部队,像爱护亲人那样爱护子弟兵,到处呈现出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场面。军队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空前加强,这是抗洪斗争取得的一个宝贵的政治成果。面对群众的赞誉之声,军队要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我军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的一切成绩都应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更离不开人民。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军就会失去发展的深厚根基,就会一事无成。全国人民学解放 军,解放军更要学全国人民。这些基本观点,任何时候都要牢牢记住。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只要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盘石,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江泽民:《在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0月8日)
22、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军政军民的坚强团结极为重要。它对我们促进国家发展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战胜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的作用。
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需要广大军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继续深入扎实地做好双拥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全军和武警部队要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贯彻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方针,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与建设事业,为民造福,为国兴利。军队和国防建设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关心和支持军队建设,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认真抓好拥军优属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积极配合部队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等各项任务。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优良风尚。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江泽民:《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的贺信》(2000年1月1日)2000年1月1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