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五”期间,莲都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十一五”期间,莲都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丽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全区各级各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优化服务,狠抓重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过程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全力控制违法生育,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人口计生工作一直走在丽水市前列。五年来,莲都区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群众满意率98%以上,年年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任务,2009年成为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2002年至2010年连续九年蝉联全市计生工作优胜奖。
一是计生工作保障水平得到全面加强。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推进人口、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全力保障计生工作开展,扎实做到“领导、人员、经费、技术”四个到位;二是计生奖励补助力度得到逐年加大。近年来,我们从区、乡、村各个层面整合资源,加大计生利益调节力度,引导激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三是实施“双创”工程,乡村计生基础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对各村、社区进行分类评定,建立了乡村干部计生责任和管理制度,着力完善了计生村规民约,推进了计生工作重要管理环节的落实,乡村干部计生工作意识整体有了全面增强;四是强化机制建设,干部齐抓计生意识明显增强。加强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末位检讨制、黄牌警告制、同奖同罚制等制度。加强计生奖惩机制建设和责任追查机制建设,严厉实行“一票否决制”,执行党员干部从严追究制,村两委干部候选人资格计生审查制;五是计生依法管理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多部门联动,坚持从严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最高单额征收一富人超生社会抚养费60万元,被称为“丽水计生第一单”;六是计生流动人口管理得到逐步完善。构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区“一盘棋”管理服务模式。理清城区人户分离人口管理主体,尝试构建社区楼道属地管理计生工作网络。强化外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健全外出重点对象联系制度,对重点对象落实点对点、一对一联系;六是计生各项基础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计生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做到“乡乡有生育文化园地,村村有计生宣传牌,户户有计生纪念品,人人有计生宣传单”。查环查孕查病和长效节育措施进一步落实。计生协会作用进一步发挥。开展了“独生子女夭亡家庭亲情牵手行动”、“微笑行动”以及开展计生困难家庭学生助学活动等,有力推进了计生和谐发展。
第二篇:在市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人口计生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民生问题,十分重要。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人口计生工作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市委梁书记对计生工作非常重视,今天亲自参加会议。等一下,梁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龚副市长传达了全省、南平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09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客
观地分析了存在问题,讲得很全面、很到位。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就做好2010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在提升认识上下功夫
2009,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突出导向、真抓实干,以总评南平市第一的成绩,实现“国优”五连冠目标,就单项工作而言,在我市是绝无仅有的。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各级各有关部门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为规划启动“十二五”创造良好条件承上启下年。市委、市政府的预期目标是:通过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推动“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的六个机制,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2%以上;村民自治率达7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落实率达90%以上,在保持“国优”六连创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新跨越。要实现既定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须提升认识。从刚才龚副市长通报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不少,形势不容乐观。客观地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我认为主观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对计生国策的认识不到位,对形势判断有偏差,对人口计生工作有所放松。二是工作断层。当前是一个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的时期,但部分工作者仍然按照原有的传统观念、模式和工作方式工作,持等待观望态度,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求创新,导致工作难以取得实效。特别是一些乡镇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视不够,有问题不解决,弄虚作假、不负责任,造成计生工作不扎实、有些地方存在“水份”等问题。三是责任没到位。虽然每年都有签订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但在追究责任时常常从轻处理,达不到“一票否决”的震撼效果。一些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力度减弱,分管领导思路不清、业务不熟,计生干部热情减退、精神不振;成员部门配合不力,考虑部门自身利益多,立足全市、顾全大局少,全市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人口计生工作的大联合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国策意识,继续把人口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克服厌战情绪,再接再厉,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锲而不舍地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
二、创新机制,在突破难点上下功夫
当前,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是统筹解决人口和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流动人口管理难、出生人口性别治理难、长效节育措施落实难等问题是我市人口和计生工作的难点。各级各部门必须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认真总结基层创造的新经验、探索内在规律,通过落实“过硬、过细、过实”的举措,有效突破难点。
一是低生育水平务必确保稳定。对政策符合率这个衡量计生工作好坏的结果指标,各乡镇、街道必须保持92%以上这个底线,深入开展清理摸底,把人口底数、已婚育龄妇女数、孕检对象、孕情监测等基础工作摸准摸实。力争无漏管、漏统,努力提高统计准确率;继续以孕环检为龙头,全程监控婚、孕、育行为,重点抓好孕情监测,注重把孕情监测与提高服务、预防孕情消失、落实补救措施相结合,特别是政策符合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2个乡镇,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千方百计遏制政策外生育。
二是打击“两非”务必有新突破。在“两非”综合治理上,卫生部门要牵头,纪检、监察、公安、计生、药监等部门要联合办案,真正做到“从孕情失踪中找、从超生人员中跟、从医疗单位中抓、从毗邻地区中追、从揭发举报中查”。计生及乡镇、街道加强孕情监测,实行孕情消失追究,提供线索;卫生部门要全面推行出生人口、孕妇b超检查和新生儿出生及14周以上终止妊娠信息登记和报告制度,做到关口前移,堵塞漏洞。一旦发现案件就要实行部门联动,揪住不放。
三是节育措施务必即时落实。坚持落实“一孩上环,二孩结扎”,努力提高“双查”到位率,狠抓长效节育措施,特别是要落实二女结扎工作,严格按照时效要求即时落实相应手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一男超生和二女超生的比例。在依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要突出机制和举措的创新,对拒不落实相应“四术”的对象,特别是有意对抗国策、负面影响较大的对象,乡镇、街道要敢于
碰硬,计生、公安、卫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合力攻坚。对在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各级组织要给予承担责任,避免因个人怕承担责任,而延误工作,导致互相跟风超生羊群效应。
四是流动人口管理务必标本兼治。逐步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机制。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在完善“
一站式”管理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党政领导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流入地和流出地互补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格局。做到“暂住申报、计生审检、劳动就业、卫生管理、维权咨询、社区服务”的工作新机制。要依托社区,发挥计生理员作用,以房管人,坚持孕前管理,杜绝以罚代管。
五是违法生育行为务必严厉查处。对违法生育的对象,都要进行依法处理。并依法按新标准上限征收社会抚养费,决不能让超生者占便宜。各成员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解决征收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名人富人按其经核实的经营性收入水平征收社会抚养费,切实改变现行处罚偏轻的状况。国税、地税、工商、统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提供收入证明。法院要加大执行力度,公安要维护好征收秩序。对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更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纪检监察、公安、司法、民政、卫生和人口计生等部门要与乡镇、街道互动联动,互相配合,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达到征收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突出导向,在深化服务上下功夫
一要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以严重多发的致愚、致残和可以防治的出生缺陷为突破口,以农村为重点,建立完善出生缺陷干预防治体系。今年,市委、市政府拟将“优生促进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确保资金投入,由市计生服务站为新婚前后、准备怀孕或怀孕3个月内的妇女,进行弓形虫、风疹、巨细胞、单纯疱疹等四种病毒的免费优生检测,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儿出生缺陷率。这是我市在推进免费婚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要依托市托幼中心,积极开展人口早教工作,抓好学前教育,着力提高全民素质。
二要着力发挥利益导向作用。继续落实好面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救助和免费等各项政策,让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实惠。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在推行的“新农保”试点中,对农村独生子女、二女户参保对象由政府增加补贴,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的家庭成员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按照重度残症人员的优待政策,由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继续安排小额贷款贴息,用于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在实施“造福工程”中对计生户增发一个人补助资金。我们要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政策的同时。注重搞好普惠性政策与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政策的衔接,在制定出台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合作医疗、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养老保障等惠民政策时,最大程度的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原则,乡镇在农村分配集体福利中,要继续抓好“多一人份额”制度的落实。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对政策外生育,在严格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先执行计生国策,后享受国家优惠待遇。探索通过村民自治等方式,让超生者暂缓享受普惠政策,体现计生政策导向。
三要着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密切配合,围绕生育、节育等重要环节,开展生殖保健服务。要全面推行免费婚检、妇科病普查、出生缺陷干预等工程。要按照国家人口计生计划生育示范服务站标准,打造一批“四优一满意”示范站所,建成当地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的优质资源,成为当地群众计划生育服务的首选单位。同时,广泛开展创建计划生育自治合格村、模范村活动,总体合格村、模范村比例应占75%,其中优质服务乡镇、街道自治模范村达4个,合格村率达80%;一类乡镇、街道自治模范村达1个,合格村率达75%;对合格村、模范村荣誉要实行动态管理。
四要着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当前,“两节”临近,大量外出人员将返乡过节,要抓住契机,集中加强计生宣传。采取多种形势,利用报纸、电台、宣传队等形式,大力宣传现行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和利益导向;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慰问困难计生家庭,特别是二女结扎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家庭,把党和政策的关心送进千家万户,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氛围。
四、强化领导,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
全面推进我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完成人口和计生工作任务,全面实现创“国优”目标,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责任。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强化责任,形成合力。
一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票否决”,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人口计生工作成效作为考核乡(镇)、街道和部门工作实绩、干部政绩和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乡(镇)、街道的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人口计生局制定的责任追究奖惩办法办法执行,实行“月通报、季点评、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对每季排名后三位的进行约谈,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及组织部副部长代表市委、市政府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对连续两个季度倒数第三的进行预警告。继续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其中主要领导个人各承担30%;计生成员部门押金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第一责任人个人承担1000元。
二要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一要齐抓共管。要整合有限的行政资源,充分发挥成员部门作用,重点解决政策兼容问题。在研究国民经济、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等方面政策时,充分考虑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因素,努力解决部分经济社会政策和管理办法与计划生育工作不兼容问题。对计生成员单位实行目标责任量化考评,要求每个成员部门每年至少出台一件以上与计生工作相挂钩措施。公安、法院、卫生、教育、财政、民政、建设、劳动保障、药监等重点成员部门要充分履职尽责,严格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做到“暂住申报、计生审检、劳动就业、卫生管理、维权咨询、社区服务”;卫生部门严格终止妊娠审批,加强b超执业人员管理及加强出生信息通报、公安要加强与人口计生办部门人口信息反馈通报等等。今年,我们要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并严格兑现奖惩。二要形成合力。要借鉴兄弟县好的做法,以领导小组文件出台《关于全市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处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干部职工协助履行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的义务,干部职工对其亲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必须暂停工作负责做通工作,末能主动协助有关方面工作,促进纠正的,由所在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行政处理,所在单位必须对该干部、职工进行督促,采取举措促进落实,否则也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责任。协助义务主要包括:政策外怀孕、四术落实、抚养费征收。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先以乡镇人民政府文件发函,再以领导小组文件通知所涉及的部门,要求履行协助义务,直至落实。
三要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市下达乡(镇)、街道的指标在2009年“6-1”的基础上,将按照省上要求,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确定指标;坚持分类指导,结合乡(镇)、街道工作基础和工作实际有所区别,不搞“一刀切”,分街道、近郊乡镇、山区乡镇进行量化,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今年为体现考评的公平,将由结果考评,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为杜绝弄虚作假,将实行实名制考评,对政策外生育、独生子女领证、“四术”、征收均要求乡(镇)、街道要有对象的姓名、身份证、户籍地及居住地、联系电话等详尽信息;同时,要求乡(镇)、街道对村(居)的责任书明确挂点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职责,明确政策外控制目标、“四术”及人口变动信息等重要指标。做到简约明了,科学合理,实效管用。
四要进一步强化经费保障。国策要用国库保”,市里将根据省、南平市委、市政府责任书要求,2010年计生经费投入按人均30元安排,其中市公共财政人均投入不少于17元。各乡镇、街道严格执行省和南平市有关规定,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人口计生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经费按标准足额到位,确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专户、专款、专用,足额预算,及时拨付,保证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五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创建创新型服务站建设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要求,增加服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编制,对市服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缺编人员及时进行公开招聘,补充到位。同时,为调动计生专职干部工作积极性,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对各乡(镇)、街道专职干部将采取竟聘等方式进行调整交流,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六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凡是人口计生工作弄虚作假、干扰严重的地方,工作就经不起检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在治虚假、治干扰上转变作风、加大力度。对于虚报人口统计数据、瞒报超生人口等问题,发现一起通报批评一起,第一次通报整改,第二次实行黄牌警告,直到“一票否决”,决不姑息迁就。
七要进一步做好协会工作。切实抓好《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和实施;进一步提升基层计生协会“三联创”活动质量和水平;进一步积极筹集生育关怀行动项目资金,深化生育关怀行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做好做大幸福工程,坚持治穷、治愚、治病的“三治”并举,不断扩大救助面。加强协会组织建设。继续抓好企业协会组建工作,争取明年组建率达85%以上,切实发挥协会作用。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为海西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十一五”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为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构建和谐**,按照上级计生部门有关精神,结合**县计生工作实际,制定以上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实施综合改革,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形成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服务优质、人民满意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按照**县“十一五”时期总体规划,到2010年我县人口总量要控制在8.5682万人以内;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并取得实效;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育龄群众能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初步形成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建立多层次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协调、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有较大改善,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有明显提高。
三、工作新机制:
充分结合**现有实际,重点建立领导决策、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村(居)民自治、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领导决策机制
1、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各乡(镇)场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人口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本辖区内的人口计生工作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
⑵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情绪,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亲自抓,负总责。
⑶建立人口理论学习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要把人口计生政策及法律法规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制定完善学习计划和制度,强化人口理论学习,提高领导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⑷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本辖区范围内的社情民意,随时掌握基层人口动态。
(二)建立宣传教育机制
1、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基层各族人民群众,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形成新闻媒体宣传、社会舆论宣传、理论知识宣传的新格局,建立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等婚育新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营造宣传大格局。各乡(镇)场要把人口计生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广泛造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把人口计生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在党员干部职工、农民群众中宣传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要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对人口计生理论、政策进行新闻宣传;要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咨询服务;要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新型婚育观念和科普知识。
⑵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基层党委要牵头,各基层站所要配合,依托各村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进一步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推向深入,广泛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力促各族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⑶强化人口文化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乡村人口学校阵地作用,乡村两级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固定式的宣传板报、标语广泛进行宣传,要利用“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等重要纪念日,把人口计生宣传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宣传中,营造多层面、立体化的人口计生宣传新格局。
(三)建立优质服务机制
1、总体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技术服务为重点,以巩固“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为载体,实施“三大工程”,为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达到“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的标准。
2、目标与措施:
⑴计生服务网络稳定健全。各乡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设施要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配置,能有效承担起“技术服务、宣传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四项功能,达到“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各村计划生育服务室要逐步达到自治区定标准并能按要求充分发挥作用。
⑵计生技术服务规范。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要依法取得相应资格,并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执业;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准和技术法规,建立健全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⑶全面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有效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经常及时地为育龄群众开展咨询、随访、环情孕情监测等技术服务。坚持完善生殖健康检查制度,提高已婚育龄妇女服务率、避孕措施落实率、及时率和健康检查质量。开展规范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村达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保持在90以上,育龄妇女接受规范的生殖健康服务率达85以上。
⑷出生缺陷干预服务趋于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提供优生咨询、婚前教育、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诊断、病残儿鉴定等服务,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检测和更年期综合症诊治服务。
(四)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1、总体要求: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龙头,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免、扶、助”,通过政策助推和利益激励,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认真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定标准,确立奖励扶助对象。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要保证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安全地发放到对象手中。
⑵兑现独生子女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落实率要达到100;认真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优惠证》规定的优先优惠政策,确保独生子女家庭真正得到实惠。
⑶建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必要的经济救助,出台并落实可行的扶助政策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扶持救助,确保农村计生家庭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
1、总体要求:以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为核心,依法建章立制,调动各族群众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各村组。
2、目标与措施:
⑴村级计划生育网络健全。村级要成立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机构,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要充分担负起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责,将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切实落实到基层。
⑵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健全。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符合法律法规和社情民意,充分体现群众的民主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健康检查制度、生育证发放制度、培训制度、议事制度等管理与服务制度,同时要有合适的宣传阵地和服务场所,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1、总体要求:建立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体制,规范计生经费转移支出,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投入机制。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月均衡拨付到位,无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并按标准逐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要高于本地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⑵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预算执行,确保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工资报酬等专项经费足额发放到位。
(七)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1、总体要求: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人口计生考核评估监督体系,正确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目标与措施:
⑴强化督导检查。县计生办要做到每一季度对各乡(镇)场督导检查一次,各乡(镇)场计生办要做到每月对包村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
第四篇:“十一五”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为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构建和谐**,按照上级计生部门有关精神,结合**县计生工作实际,制定以上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
口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实施综合改革,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形成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服务优质、人民满意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按照**县“十一五”时期总体规划,到2010年我县人口总量要控制在8.5682万人以内;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并取得实效;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育龄群众能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初步形成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建立多层次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协调、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有较大改善,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有明显提高。
三、工作新机制:
充分结合**现有实际,重点建立领导决策、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村(居)民自治、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领导决策机制
1、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各乡(镇)场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人口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本辖区内的人口计生工作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
⑵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情绪,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亲自抓,负总责。
⑶建立人口理论学习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要把人口计生政策及法律法规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制定完善学习计划和制度,强化人口理论学习,提高领导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⑷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本辖区范围内的社情民意,随时掌握基层人口动态。
(二)建立宣传教育机制
1、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基层各族人民群众,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形成新闻媒体宣传、社会舆论宣传、理论知识宣传的新格局,建立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等婚育新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营造宣传大格局。各乡(镇)场要把人口计生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广泛造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把人口计生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在党员干部职工、农民群众中宣传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要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对人口计生理论、政策进行新闻宣传;要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咨询服务;要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新型婚育观念和科普知识。
⑵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基层党委要牵头,各基层站所要配合,依托各村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进一步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推向深入,广泛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力促各族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⑶强化人口文化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乡村人口学校阵地作用,乡村两级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固定式的宣传板报、标语广泛进行宣传,要利用“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等重要纪念日,把人口计生宣传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宣传中,营造多层面、立体化的人口计生宣传新格局。
(三)建立优质服务机制
1、总体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技术服务为重点,以巩固“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为载体,实施“三大工程”,为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达到“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的标准。
2、目标与措施:
⑴计生服务网络稳定健全。各乡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设施要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配置,能有效承担起“技术服务、宣传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四项功能,达到“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各村计划生育服务室要逐步达到自治区定标准并能按要求充分发挥作用。
⑵计生技术服务规范。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计划生育
技术服务人员要依法取得相应资格,并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执业;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准和技术法规,建立健全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⑶全面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有效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经常及时地为育龄群众开展咨询、随访、环情孕情监测等技术服务。坚持完善生殖健康检查制度,提高已婚育龄妇女服务率、避孕措施落实率、及时率和健康检查质量。开展规范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村达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保持在90以上,育龄妇女接受规范的生殖健康服务率达85以上。
⑷出生缺陷干预服务趋于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提供优生咨询、婚前教育、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诊断、病残儿鉴定等服务,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检测和更年期综合症诊治服务。
(四)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1、总体要求: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龙头,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免、扶、助”,通过政策助推和利益激励,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认真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定标准,确立奖励扶助对象。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要保证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安全地发放到对象手中。
⑵兑现独生子女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落实率要达到100;认真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优惠证》规定的优先优惠政策,确保独生子女家庭真正得到实惠。
⑶建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必要的经济救助,出台并落实可行的扶助政策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扶持救助,确保农村计生家庭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
1、总体要求:以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为核心,依法建章立制,调动各族群众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各村组。
2、目标与措施:
⑴村级计划生育网络健全。村级要成立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机构,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要充分担负起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责,将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切实落实到基层。
⑵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健全。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符合法律法规和社情民意,充分体现群众的民主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健康检查制度、生育证发放制度、培训制度、议事制度等管理与服务制度,同时要有合适的宣传阵地和服务场所,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1、总体要求:建立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体制,规范计生经费转移支出,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投入机制。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月均衡拨付到位,无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并按标准逐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要高于本地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⑵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预算执行,确保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工资报酬等专项经费足额发放到位。
(七)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1、总体要求: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人口计生考核评估监督体系,正确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目标与措施:
⑴强化督导检查。县计生办要做到每一季度对各乡(镇)场督导检查一次,各乡(镇)场计生办要做到每月对包村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宣传员进行检查考核一次,确保各项人口计生工作措施得以全面落实。
⑵强化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乡村两级严格按照制定的各项计划生育督导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综合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对各乡(镇)场计生办主任、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宣传员分别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⑶完善考核办法。实行平时调研、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入户调查与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平时掌握情况与群众反映问题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力求考核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切实反映基层工作实际。
第五篇:“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确立。人口的有效控制,为鹰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较为宽松的人口环境。突出表现在: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在全市逐步推开。“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全面建立,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新进展。
——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积极稳定基层计划生育机构和队伍,基本做到了人员、任务、报酬“三落实”。基层技术服务装备状况进一步改善,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深入开展。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等活动,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积极推进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殖健康计划。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德政善举,民心工程”。为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围绕“奖励、保障、优惠、扶助”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各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二、“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正逐渐上升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新时期人口数量调控产生重大影响。“十二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我市经济欠发达,低生育水平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实现的。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任何政策偏差、工作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回升。特别是2011—2020年,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出生人口高峰,生育水平稍有反弹,出生人口将大量增加。
(二)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人群生殖健康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每年约有400名畸形儿出生。婴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还比较高,分别为46.3/10万、22.7‰。50%—60%的农村育龄妇女患有至少一种生殖道感染,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并治愈的不足5%。
(三)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呈持续偏高之势。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49.84,2010年计生部门统计达112。重男轻女观念、社会性别歧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健全,相关法律和政策措施不配套,对违法案件查处不力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局面尚未形成。
(四)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足,奖励优惠措施难以兑现。农村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养老保障问题严重。我市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入城镇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困难将非常突出。
(五)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对新形势下人口问题认识不足。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后,部分党政领导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及人口问题多元化带来的新挑战认识不足,存在盲目乐观情绪,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渐弱,对解决数量以外的人口素质、人口结构问题缺乏思想准备。
三、“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与重大建设项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理念,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线,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
“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出生性别比在110以内。总和生育率继续稳定在1.8左右,避孕节育率达到85%,优质服务普及率达到60%以上,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末,人口总量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8‰。
(三)重大建设项目
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凸现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关注“人口安全”;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大人口观”;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宜将(1)兴建鹰潭市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综合大楼;(2)育龄妇女信息化带动工程;(3)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工程;(4)生殖健康促进工程;(5)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建设工程;(6)基层基础网络建设工程;(7)经费保障工程等纳入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库,以规划带动项目,实施项目管理。
四、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要继续坚持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推进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变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和处罚多生并举,变行政手段为主为经济、法律、教育、科技手段和行政手段并举,建立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的新型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
(二)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以机制建设为核心,构建工作运行、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公共投入等机制。加快建立“二十字”方针的工作运行机制步伐,综合改革工作逐步在全市推开,努力把市人口计生委的工作职能切实转到制定规则、创造环境、依法行政上来。全市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率先实现部门工作法治化。
(三)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切实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和行为,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头。一是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切实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在全社会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新风。二是加强对B超、终止妊娠手术和药物的管理。三是严肃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进行选择性别引产、溺弃女婴、虐待妇女的案件,使出生人口性别有明显改观。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一是扎扎实实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二是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三是着手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困难家庭、手术后遗症家庭等的救助制度。
(五)加强和完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与社会团体“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组织及运行机制。一是在确保“机构、编制、人员、待遇”落实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功能,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机构在辅助决策、提供服务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二是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和村(居)民自治组织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三是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开展宗旨教育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活动。
(六)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逐步建立完善以“县站为龙头、乡(镇)中心所为骨干、乡镇服务所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一是把投资和技术力量集中到县和中心乡镇服务站,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对县站进行改建、扩建,使全市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服务机构都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要求。二是利用市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乡镇服务所基建装备项目。全市规划建设25个乡镇服务所。并为每个乡镇服务所配备计划生育服务设备,以提升乡镇服务所的服务能力。三是县级服务所所有技术人员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专业结构合理,配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占到技术人员总数的30%以上;乡级服务所技术人员达到医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水平,所有在岗技术服务人员均应按照有关法规取得执业资格和证书;乡级中心服务所配有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四是与教委协调建立学历教育渠道,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进修计划,加强科技管理人员培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及有关配套文件,并推行相应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评估体系。五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计生服务机构能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具备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活力。六是全面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认真实施“三大工程”生殖健康推进计划,满足群众在生育、节育、不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使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
(七)实施“数字计生”建设,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市形成“数字计生”信息网络,搭建人口信息平台,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健全以公众网、政务信息网,办公网为基本构架的信息化网络与应用体系,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办理行政事务审批电子化,实现与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建立市级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
(八)深化统计改革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建立科学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评体系。一是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服务观念和质量观念,不断改进、完善统计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为领导决策和基层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1)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社会公信程度。(2)建立和完善定期报表、专项调查、工作记录、信息共享、综合分析“五位一体”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3)设立统计监测网点,建立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信息监测系统。(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动态监测制度,改善影响统计数据外在环境,建立真实反映人口基础数据的内在机制。(5)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满意程度为重点、全面反映人口数量质量分布结构及相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二是总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经验,探索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的落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实际工作水平、有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的考核机制,推进考核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1)进行分类指导,不同地区实行不同工作内容与考核指标。(2)对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分线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决做到“五个不动摇”,即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不动摇;坚持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不动摇。
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人口发展宏观调控体系,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综合治理,统筹协调人口战略、规划、政策及人口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度和实施,形成多部门通力合作、综合治理人口与发展问题的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度。三是切实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统一领导,把各级党政领导落实人口发展目标纳入政绩考核,切实做到认识、责任、措施、投入“四个到位”。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备案制度,对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坚决落实“一票否决”。
(二)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继续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及《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促进干部正确执法、文明执法,公民自觉守法。
(三)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属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要切实予以保证。“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增长幅度,确保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需的政策性、服务性支出需求,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必需的经费支出。把资金投放的重点放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服务网络,增强技术服务和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市级财政、发展改革、扶贫开发等部门应不断提高对农村、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