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窦娥冤教学案
励志箴言: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能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
必修四No.1《窦娥冤》教学案
教学目的:设计人:张景艳崔景素1 了解作家作品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3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杂剧的结构一般为
3.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4.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元杂剧的曲牌四个:
6..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二、给加点字注音:
缥缃禁受提防盗跖罪愆湛湛亢旱古陌荒阡前合后偃 ............
三、分析第三折
(一)本折可划分为三层,各用四字概括层意。
(二)读【端正好】【滚绣球】
1窦娥是被昏聩官吏冤枉而治杀人罪的,她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2《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三)读【倘秀才】至【鲍老儿】
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励志箴言: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能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
(四)读【耍孩儿】至【煞尾】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 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3.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4.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答:
5.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四、自助餐 :阅读《牡丹亭·惊梦》中的两只曲子,回答问题: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从第一曲可以看出杜丽娘怎样的心理活动?
2.第二支曲子中,杜丽娘面对着怎样的春色?她有怎样的心里活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第二篇: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整理 崔现丰
审定 邵先锋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梳理课文结构 ,品味台词,分析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摆脱黑暗的愿望。学习重点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戏剧主题和窦娥形象。学习难点
窦娥的指天斥地和临刑三愿的理解,认识社会的黑暗。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
预习案
一、了解常识
(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元代杂剧和关汉卿
元曲分散曲和元杂剧。散曲分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杂剧由散曲+“科”+“白”构成;散曲只有唱而杂剧是“唱+演”。
1、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京剧主要是有四个行当:生、旦、净、丑。生行中有老生、武生、小生、红 生、娃娃生;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净行中有正净(重唱功)、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丑行中有文丑、武丑等。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戏剧角色背着舞台上其他人物对着观众说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附: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
“生”:就是生疏的意思。过去老生是各行当之首,也就是整出戏的台柱,要求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意为“生”。“生”有“小生”(书生)、“武小生”、“须生”(文的挂黑胡子,武的挂红胡子)、“老生”。
“旦”:指旭日初升,也是阳气最上升的时候,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旦”有“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亦名婆旦)。
“净”意为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满面涂彩的大花脸,看起来极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净,因而名“净”。“净”有“花脸”“架子花脸”“铜锤花脸”“小花脸”等。
“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因此,丑就是笨的代名词,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所以反其名为“丑”。“丑”有“文丑”“武丑”“小丑”,“丑”有一类丑(表演正面人物),二类丑(表演花花公子,半洋半土),三类丑(表演小市民)之分。
2、了解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1956年,关汉卿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3、《窦娥冤》剧情简介: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剧情梗概是:贫穷的书生窦天章由于借了高利贷者蔡婆婆的四十两银子,便把自己年仅七岁的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自己从蔡婆婆手中另取得十两银子,只身一人上京赶考。
窦娥来到蔡婆婆家之后,十七岁时,与蔡婆婆的儿子成婚,不想婚后两年,丈夫去世,窦娥便与婆婆相依为命,一直到她二十岁的时候。
这一天,蔡婆婆出外讨债,欠债者是一个“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的赛卢医。赛卢医没有钱,便欲将蔡婆婆骗到荒郊勒死,不想被路过此地的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逃跑。但张驴儿父子救起蔡婆婆之后,听说她家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便要蔡婆婆答应她们婆媳二人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否则,就要将蔡婆婆再勒死。蔡婆婆没有办法,只好将张驴儿父子引回家中。但遭到窦娥的竭力反对。
一天,蔡婆婆病了,张驴儿的老子去看望她,问她想什么东西吃,蔡婆婆说想吃一碗羊肚儿汤。于是,老头子便让窦娥去做。
再说赛卢医因为勒死蔡婆婆未遂,准备逃走,但这时张驴儿找上门来。说:“你给副毒药与我,否则,我便告官,说你想勒死蔡婆婆。”赛卢医受到威胁,只好照办。
张驴儿拿到这副药后,在窦娥做好羊肚儿汤并由他送去的途中,张驴儿放下毒药——原来,他想毒死蔡婆婆,进而霸占窦娥。不料这时,蔡婆婆呕吐,便将汤给了张驴儿的老子吃,这老头子吃下汤后,便一命呜呼。
这下,张驴儿便叫了。他说,窦娥毒死了他老子,并且问窦娥是想公了还是私了。所谓公了就去见官,所谓私了就是让窦娥嫁给他。窦娥不愿嫁给张驴儿,再说她根本没有毒死那个老头子,并且,窦娥还对封建的衙门存有幻想。于是,便与张驴儿一同来到衙门。
昏庸的楚州太守桃杌,因为得了张驴儿送来的银子,他没作仔细调查,便以重刑加于窦娥,但窦娥始终屈不认招,于是桃杌便下令毒打蔡婆婆,想让蔡婆婆招认是窦娥毒死了张驴儿的老子,蔡婆婆没有招认。而孝顺的窦娥为了使婆婆免遭毒打,便承认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的老子。
于是,窦娥便被押上了刑场。这就是课文中出现的情景。
窦娥死后,过了三年,她的父亲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正二品),兼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朝廷派往各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官)。窦天章到楚州巡视时,晚上,窦娥的冤魂前来哭泣。于是,窦天章便重审此案,撤职桃杌,永不录用;处死张驴儿,充军赛卢医,使窦娥的冤案得到了彻底的平反。
二、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盗跖()罪愆()暄()前合后偃()苌弘()
.....亢旱()杳无音信()甘霖()亲眷()古陌()荒阡()......嗟怨()应验()尸骸()负屈衔冤()....
2、研讨疑问字词。
①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只应该。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更:还。李白《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孔雀东南飞》:“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③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
只:单一,单独。李密《陈情表》:“形单影只”。④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空:白白地,徒然。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当:判罪《史记.李将军列传》:“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死,赎为庶人。”
⑥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
休:不要,如“休想”。
三、文本初探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①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可概括为:指斥天地; ②“刽子云”至“负屈街冤”,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可概括为:诀别婆婆;
③“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可概括为:三桩誓愿。
探究案
一、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1、分析窦娥的形象特征
2、结合剧情思考并讨论:窦娥一个善良的女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的?
3、分析蔡婆婆的形象及意义。
4、学生思考:既然蔡婆婆间接参与了对窦娥的迫害,为什么窦娥还要替她顶罪呢?这不是“愚孝”吗?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塑窦娥这一形象要表现的主题。
二、赏析“三桩誓愿”
1、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2、这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同学们,请想一下,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课文写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这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试就这种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4、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三、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本文体现了戏剧“本色派”的特点,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质朴无华,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1、《滚绣球》一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赏析《快活三》《鲍老儿》二曲,分析其语言上的特征及作用。
3、课文中的说白也同样不带半点加工痕迹,请赏析下面这段说白: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蹇不了的浆水饭,蹇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巩固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A.错勘(kān)
戡乱(kān)
斟酌(zhēn)
难堪(kān)
桑椹(shân)
湛湛青天(zhàn)
B.前合后偃(yǎn)
围堰(yàn)
暑气喧(xuān)喧闹(xuān)
煊赫(xuān)
邹衍(zhóu yàn)C.甘霖(gān lín)
变徵(zhēng)
埋怨(mái yuàn)冤枉(yuān wang)
D.提防(tí fǎng)
殡葬(bīn zàng)
正旦(dān)罪愆(yǎn)
亢(kē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来由:缘故,原因。刑宪:刑罚。生:甚,深。
B、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则:只。纽:通,“扭”,这里是“拘束”的意思。行:宋代和元代口语里,有时加在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的后边,意思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C、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屈:这里是委屈自己的意思。法场:旧时执行死刑的地方,刑场。
典刑:这里是受死刑的意思: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葫芦提:随便提起的意思。
干家缘:干家务的缘故。
3.《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点词,选出与现代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二、课内阅读
阅读《滚绣球》一曲,完成5—6题。
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5、对有关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有日月朝暮悬”的意思是:都说天地间自有公理在,如日月当空,对人间善恶分得清清楚楚。
B.“有鬼神掌着生死权”的意思是:都说鬼神无私,主持正义,能依人善恶来定生死,不会使好人蒙受冤屈。C.“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是说天地鬼神放弃原则,顺从和助长恶势力,却不肯帮助善良蒙冤的人。
D.“两泪涟涟”的意思是:面对这善恶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我哭得泪流满面又有什么用呢?表现窦娥的反抗心理。
6、这段文字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阅读下列选段,回答7—11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7.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言表现了窦娥什么要求?
8.曲中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请从每桩誓愿的目的角度说明理由。
9.窦娥的三桩誓言中引用了哪些传说?引用这些传说有什么作用?
10.在【滚绣球】那节中,窦娥对天地鬼神进行严厉的抨击,可这节窦娥又发三桩誓愿,要靠天地留些“灵圣与世人传”。如何理解她这一矛盾?
11.这出戏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延伸
阅读《窦娥冤》第4折(节选),完成12—15题。
【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12、【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13、【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课文简析之。
14、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15.【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
第三篇: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感悟悲剧美
2.剖析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把握作品的主题及进步意义 3.欣赏浪漫主义的写作,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旨。【教学难点】
通过窦娥的抗争精神,了解中国古代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教学过程】
导入:【成语】:对天发誓:对着苍天发出誓言。【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又肯着你远来请我?
日常生活中,你对别人发过誓吗?你的誓言灵验了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窦娥冤》,看看她发下的三桩奇誓灵验了没?
一、温故知新
1、作家其人其作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全名_______。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2、杂剧知识回顾
杂剧从结构上可分为_四折一楔子_,折相当于现在的_折_。从内容上可分为曲词、宾白和科介。曲词,即_主人公的唱词,分为_旦本和_末本_。宾白是_曲词外演员说的话_,包括__对话_和_独白_。科介指_唱、白以外的动作说明_。元杂剧角色上一般分_末、旦、净、杂__四大类。
3、字音字词复习
缥缃 恓惶 恁的 当垆 绣闼 盗跖 提防 罪愆
4、故事情节回顾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主要情节:窦天章欠蔡婆高利贷,不得已将窦娥送与蔡婆作童养媳,自己应试去了。十三年后,窦娥也成为寡妇,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他骗至野外意图杀害,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逼迫蔡婆招赘他们,蔡婆无奈领二人回家,窦娥怒斥张驴儿的纠缠。张驴儿从赛卢医处索来毒药,要毒死蔡婆,反毒死了其父。张驴儿贿赂桃杌太守,将窦娥屈打成招。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巡查地方,窦娥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二、学有所思
1、知其人
问题
一、窦娥是个什么样的人?
(梳理窦娥的言行心理活动,整理归纳其性格特征,了解其悲惨遭遇)学生默读、勾画、思考、回答、明确。总结:窦娥是一个善良孝顺、性情刚烈、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摆布、富于反抗精神的女子。——人性之悲 对联:
(1)不嫁张驴儿——安分守己,性情刚烈。
(2)不受胁迫,对簿公堂;不怕酷刑,淫威不屈——刚毅坚强,决不妥协。(3)怕婆婆受刑而屈招;担心婆婆伤心走后街——心地善良,关心婆婆。(4)指斥天地,发下誓愿——反抗精神 善良的窦娥——心痛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被送上了刑场,白白丢掉了性命。着实令人心痛惋惜且愤恨。心痛那是一个多么善良美好的女子啊,就像鲁迅笔下的刘和珍一样,作者四次强调“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死了,不仅是杀害而且是虐杀,刘和珍越是善良就越反衬了反动政府的凶残之至。因此在这里剧作家越是刻画窦娥的善良,也就越发显示其冤屈,她的反抗与抗争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就更加有力和深刻。
所以,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晓其冤
问题
二、窦娥受了哪些冤屈? 冤,即无辜受屈。
(1)怕连累婆婆而屈招
(2)官府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3、明其因
问题
三、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窦娥的悲剧命运?
(找出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探讨悲剧根源,把握悲剧主题。)善良孝顺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窦天章卖女——蔡婆放高利贷收她做童养媳——丈夫夭折——蔡婆引狼入室——张驴儿设计陷害——梼杌贪赃枉法——黑暗的封建社会。总结:
(1)高利贷的剥削(2)恶霸的横行(3)官吏的腐败(4)元代社会的黑暗 ——社会之悲。反抗的窦娥——愤恨
我们愤恨,窦娥恨不恨?恨,所以,陷入绝望境地的窦娥唱出如下台词:(端正好、滚绣球两节齐读,稍加解析。
三、疑义相析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哪三桩誓愿?善良的窦娥为什么会发这样的誓愿呢? 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人们了解她的冤情; 六月飞雪——用雪花表明她的清白,冤情深重;
亢旱三年——个人冤屈得到伸张,上天也能惩治邪恶。
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让上天为之落泪,大地为之动容,因此称《感天动地窦娥冤》。
2、然而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誓愿是不可能实现,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那么剧本为什么还要这样写?
明确:她发下三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结果。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吏治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剧作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合乎人情,有力地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雪洗天下冤屈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我们目睹窦娥无辜被打,听到她内心的冤屈,认识了她的正直善良,感受到她指责天地时的怨恨,也见证了她含冤而死时发下的誓愿,正如剧中的窦娥所言“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诞”。在那样一个不公平的时代,代表正义善良的窦娥,她面对强权与恶行的抗争软弱无力,她在备受恶的摧残与欺凌时奋起反抗,不惜以死相拼,在被恶势力毁灭的过程中不断散发美丽的光彩、动人的力量。永恒的正义在窦娥的痛苦和毁灭中得以保存和升华。
我想,剧作的悲剧魅力和价值也就在这里吧!
五、畅所欲言
谈谈你对中国具有反抗精神女性的看法。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莎士比亚
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妇女长期于男人,没有地位,没有自我,成为一个长久隐忍沉默的群体。然而在女性思想被父权同化的同时,始终有一股反抗潜流,在历史长河的底部涌动宣泄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品格,几千年来,这些女子的反抗,有共性,也有差异,反抗的方式和程度也各有不同,但她们都同样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以我们中学课本为例子,面对使君的诱惑,罗敷没有回避,跟他展开正面的斗争,勇敢机智,义正言辞; 面对婆婆的刁难,刘兰芝主动遣归,回娘家前精心打扮,自尊自重,柔中带刚; 面对丈夫的变心,《氓》中的女子不顾别人的讥讽嘲笑,毅然离开,清醒决绝; 面对恶霸的欺凌,窦娥情愿对簿公堂,也不肯委曲求全,刚烈不屈,震撼世人。
她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见的光辉的女性形象,虽然经历和命运不同,思想意识和内心世界亦有不同的,但相同的是在她们的性格中,既有中国传统女性善良贤淑、勤劳安分的“柔”的一面,更有反传统女性不屈从,不顺从的“刚”的一面。她们坚决而刚强地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光辉而完美的女性形象,是古代人民群众对女性完美性格的审美理想。
她们是历史长河中的暗流,涌动千年的澎湃; 她们是漫漫夜空中的火花,闪耀生命的光芒!
六、布置作业
请以“窦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附:课外阅读
一代名流:关汉卿
谁让六月的大地飘起了漫天雪花?谁敢责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谁是那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他的名字——关汉卿。
在安国市城南13公里处,有一座名叫伍仁村的小村庄,磁河于村南静静流淌,关汉卿就出生在这里,清清的磁河养育了这位伟大的戏曲家。贾仲明的《录鬼簿》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玉京书会、燕赵才人”的领袖人物,可见他在元曲中的地位,后人将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安国市伍仁村村西北角为关宅遗址,俗称“关家园”,面积九亩九分。另有关家渡、关家桥、普救寺等遗址,现存“蒲水威观”石匾,传为关汉卿手迹,其轶事传闻在故里世代相传,老少引以自豪。村西北500米远的一块农田为“关家坟”,黄土堆起一座坟茔,坟头上衰草萋萋,一块风雨侵蚀的墓碑伫立在坟前,碑上刻着“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之墓”,几棵苍松环绕着,四周是荒芜的农田,和迷蒙的云烟,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多才多艺,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当时,元朝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他亲身感受到挣扎在生活底层人们的痛苦,所以创作丰厚,流传至今的有杂剧60多种,散曲小令57首,《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拜月亭》等名剧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关汉卿非常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他辞去官职,进入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生活,借助元杂剧这种艺术形式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的作品中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典型形象。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互相映衬,显示了作家思想深度及伟大的艺术成就,《窦娥冤》在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早三百年,剧作多一倍,经过七百多年历史的考验,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已被大家所公认,他的创作遗产已成为民族艺术的瑰宝,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关汉卿故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因《窦娥冤》一剧,关汉卿得罪了一些地方权贵,遭到官府的悬赏通缉。有一天晚上,关汉卿遇到一名捕头,捕头问他:“你是干什么的?”关汉卿笑答:“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军。”捕头见他如此口气,心中不快,拉近火把一照,看他面熟,又问:“你是唱戏的?”关汉卿不卑不亢地答道:“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捕头听得此言,终于明白:“莫非你就是关„„”关汉卿哈哈一笑说:“看我非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捕头本是戏迷,本想放关汉卿一马,但一想到那笔诱人的奖金,正在犹豫,关汉卿看出他的心思,吟诗一首:“抬头莫逞强,纵使得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弃甲,下榻还是普通人。”捕头闻听,若有所悟,便放关汉卿走了。他的睿智和聪慧使他免于牢狱之苦。
关汉卿淡泊名利,嘻笑怒骂皆文章。七十五年人生路,活得怡然自得,他在小令《闲适二首》里这样写道:“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瓮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南耕亩,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从他的词里可以读出从容和淡定。
第四篇: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
哈巴河县高级中学 仲慧
【学习目标】
1、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画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2、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3、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的现象。
4、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知识链接】
(一)古代戏曲的特点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二)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关汉卿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嬉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元末熊自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元杂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
元杂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北曲各宫调的声情虽与南戏基本相同,但由于北曲比南曲多变宫、变徵两个半音,故从总的音乐风格来说,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
与南南曲相比,北曲用韵较严,每套曲只押一韵,中间不换韵,而且韵脚密,几乎每句都押韵。
元杂剧的结构:一本杂剧一般分为四折,或加“楔子”。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一折不等于现代戏剧的一场,而是以唱完一套曲子为标准。也就是说,一本杂剧要唱完四套曲子,而且只能由主角一人唱曲,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脚色只能念白。
“套曲”是与“只曲”相对而言的,把许多“只曲”(至少三只,多的可达二十只左右)连缀起来成为“套曲”。这种连缀有两个条件:一是“只曲”的次序,什么曲牌在前、什么曲牌在后,基本固定;二是“套曲”中的“只曲”彼此属于同一“宫调”里的曲牌。用四套曲子以上的杂剧极少见的。偶尔有的题材,作者认为写一本四折不能容纳和完成主题思想,就以多本的形式解决。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用了五本二十一折。
元杂剧的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等。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元杂剧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了这一点。
(四)时代背景
元王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汉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元世祖死后,元成宗时期,这种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五)《窦娥冤》内容简介
《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一 【课前预习】 1.标音
楔子 缥缃 罪愆 错勘
看觑 刽子手 秀闼 邹衍 造蘖 孛老 桃杌 瀽 提防 浣纱 恓惶 勒死 怜悯 田畴 讼庭 当垆 衔冤 前合后偃 鳏寡孤独 蓦过隅头杳无音信 苌弘化碧 湛湛清天燕侣莺俦 无捱无靠 古陌荒阡
2.思考:课文第三折出现 个曲牌,都属于 宫调。
二 【整体把握】
1、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2、讨论:窦娥一生的遭遇。
3、讨论: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4、讨论:从窦娥的遭遇看元代的社会背景。
昭障 哥哥行 披枷戴锁
三 【深入理解】
研读第三折,回答问题。
1.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4.【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6.三桩誓愿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发这三桩誓愿?三桩誓愿能否互换?这三桩誓愿反应了窦娥怎样的情感性格。
7.作者设计三桩誓愿,并写两桩誓愿当场应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四 【语言特色】
1、通俗生动的戏剧语言
关汉卿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王国维称赞他“一无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史》)所谓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行,这就是关汉卿戏剧语言的自然,准确精炼,“不工而工”,如《滚绣球》《叨叨令》都汲取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口语质朴明快,富有音乐节奏之美。说白部分,对话多而独白少,曲白部分偏重于叙事说理。这一折的曲词“激烈而少蕴籍“(明•何良俊《曲论》),作者不是间接含蓄委曲婉转地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直截了当慷慨激昂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思想性格得到淋漓痛快的表现。
如《窦娥冤》全戏的高峰第三折,是一场唱工戏。开始的[正宫 端正好][滚绣球]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
2、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鲍老儿》一曲唱词,把窦娥和唯一亲人婆婆生死离别的痛苦心情,表达得准确入微,既反映出几年来两代寡妇相依为命的苦难生活,也写出窦娥对亡夫的深切怀念。只有这种生活和这种心情,窦娥的宁死不肯嫁给张驴儿和甘心替婆婆承担全部苦难的行为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关汉卿的戏剧语言“本色当行,作品真实感人,”快者掀鬓,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懋循《元曲选序》),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内容。
高考链接:
1.[2013•广东惠州4月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鲁迅是明治维新后建立了极不成熟的“民主制度”的日本留学生,而胡适则是在被马克思称作“天生的现代国家”的美国的留学生。
B.各位乘客,本次航班飞往广州,经停长春。到达长春机场时,前往广州的乘客请随同所有旅客下机,在候机大厅等候通知。
C.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D.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变得紊乱,从而促人早衰和引发某些疾病。
2.[2013•南昌二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10年,耗资约30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
B.个人住房信息查询是否规范,关系着备受关注的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能否加快适应,社会信任度能否得以提升。
C.成功后,她并没有到处诉说这段苦难,而是感谢它使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厚:是乐观还是悲观地对待苦难,体现了人的境界和品位。
D.布多昂表示:庞巴迪公司是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见证者,自己对中国市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希望在交通设备的制造、研发和管理等方面深化与中方的合作。
3.[2013•太原五中模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往往因人而异,但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却是每个想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必须具备的。
B.日前,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驻“新家”——青岛某军港,标志着由中国海军组织设计施工、历时四年建成的这座军港已具备航母靠泊保障能力。C.据某报社组织的一项关于学生媒介使用及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受应试压力和流行文化的 影响,学生课外纸质阅读时间呈减少趋势。
D.游客来到这个农庄,不仅可以坐牛车、采摘水果、打年糕、挖野菜,还可进行竹竿舞、采茶舞、插秧舞等与农活相关的文娱活动,所以人气特别旺。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 ”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 ②班固 ③屈原 ④苏轼 B、①韩愈 ②司马迁 ③屈原 ④李清照 C、①欧阳修 ②司马迁 ③贾谊 ④苏轼 D、①欧阳修 ②班固 ③贾谊 ④李清照
第五篇:《窦娥冤》学案-教学教案(小编推荐)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品味戏曲的语言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三、预习点拨
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
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有、、、等。《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4.正音 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问题探究 研读第一层
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研读第二层
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3.讨论: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不替婆婆认罪,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课外延伸:把讨论内容写成一段小文字,阐明自己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研读第三层
1.窦娥临刑时发出了哪三桩誓愿?为什么要发这三桩誓愿?
2.这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什么性格?
二、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中会这样安排呢?(提示:可从作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社会现实等角度考虑)
三.趣味探究 窦娥与哈姆雷特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学史中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此关、莎二人的戏剧作品常被用于比较研究。窦娥与哈姆雷特,这两个著名的悲剧形象分别诞生于13世纪的中国和17世纪初的欧洲,在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的叔父克劳迪斯毒死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老国王的鬼魂显现,把自己被害的经过,告诉儿子哈姆雷特,要他报仇。他弄清真相后,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就在下决心动手时,不幸错杀了恋人的父亲。奸王把他送往英国,在去英国途中他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劳迪斯安排的比剑中死去。他在临死前总算刺死了克劳迪斯,但他改变现实的重大理想并未实现。
哈姆雷特的主要对手是克劳迪斯,克劳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恶德。从这一点看,窦娥与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都在社会。但窦娥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能选择,哈姆雷特则不同。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因苦苦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而迟迟不能采取积极行动,最后只能凭一时冲动,抱着宿命论观点行动起来,以至于最终和所爱的、所恨的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不仅仅在社会,还在人性本身。
课外延伸:通过这段文字的阅读,或许会使你对刚才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有了很大启发,那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刚才各组讨论的结果求同存异进行归纳整理,写成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