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6.保险合同应当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订立保险合同应当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当事人订立险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我国民事法律中有关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的规定都应适用于订立保险合同的活动,如订立保险合同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等。除此之外,根据保险合同的特点,为充分保障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险法特别对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还应当遵循的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作出明确规定:第一,公平互利原则。公平互利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等价交换原则在法律中的体现,是市场经济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公平就是等价和平等;互利就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取得各自的利益。遵循公平互利原则也就是要求订立保险合同应当公平和兼顾双方利益,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公平,不得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保险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要对等,在保险合同中应当公平合理地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到互惠互利。
第二,协商一致原则。遵循协商一致原则要求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通过协商的方式,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就订立保险合同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且都应当尊重对方的利益,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最终就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的意见,共同决定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签订保险合同。第三,自愿订立原则。遵循自愿订立原则要求保险合同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自愿的基础上自主订立,也就是由双方当事人以自己的意志来决定是否参加保险关系。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他人订立保险合同,更不得强迫他人订立保险合同。第四,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遵循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要求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尊重社会公德,承担社会责任,不得作出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约定,而且保险合同的标的本身也必须是合法的,即合同标的不能是非法所得或占有,也不能是国家禁止参与民事流转的物品或行为,否则所订立的保险合同不仅是无效的,当事人还要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培训开发应当遵循的原则
培训开发应当遵循的原则
1.战略原则:(1)企业培训要服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2)要以战略的眼光去组织企业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需求。
2.长期性原则:员工培训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企业的当前工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正确认识智力投资和人才开发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要用“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来搞好员工培训。企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态度,坚持培训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3.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原则:企业组织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完成规定的工作,最终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因此,在培训项目实施中,要把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使用衔接起来。
4.全员教育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全员教育培训,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在职员工进行的教育和训练,它的对象应包括企业所有的员工;重点教育培训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工作骨干,优先教育培训急需人才。
5.主动参与原则:要调动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就要促使员工主动参与。
6.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严格考核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培训考核合格,才能择优录用或提拔。激励是调动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的主要动力
7.投资效益原则:员工培训是企业一种投资行为,和其他投资一样,也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效益大小及远期效益、近期效益问题。
版本2:
1.服务组织发展战略的原则
2.因人施教原则
3.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
4.目标性原则
5.主动参与原则
6.激励原则
7.注重实效原则
8.注重效益及投入产出原则。
第四篇:9-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合法、公平原则。
第二,平等自愿的原则。平等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双方当事人都是以劳动关系主体资格出现的。协商时,双方都有平等的利益要求的权利,不存在命令与服从关系。自愿的含义是,劳动合同订立必须由双方当依照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决定,他人不得强迫命令。而且,劳动合同的期限、内容的确定,必须完全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志相结合。第三,协商一致的原则。协商一致,是指劳动合同的全部内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由双方当事人共同讨论、协商,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后确定。如果订立劳动合同时,双方当事人虽然经过充分协商,但分歧仍很大,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表示,合同就不能成立。协商一致的原则是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本要求。
第四,诚实信用原则。
第五,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就是劳动合同的合法原则。合法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即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对用人单位来说,主体资格是指必须具备法人资格,个体工商户必须具备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对于劳动者来说,必须具备法定的劳动年龄,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即劳动合同中设立的权利义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例如,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则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者每工作日时间就不能高于八小时。
(3)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形式必须合法。在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规范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的规定前,应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和合同制度的一般法则来订立劳动合同。具体的步骤为,先起草劳动合同书草案,然后当事人协商,协商一致后签约。形式合法,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签订。根据我国《劳动法》第19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形式是书面协议。如果当事人以口头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则属形式上的违法合同。
第五篇:调查询问笔录应当遵循的十条原则有哪些
调查询问笔录应当遵循的十条原则有哪些
1、合法。证据必须依法取得,违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执法人员在向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行使调查询问职权时应当遵循法定的程序,如表明执法人员身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讲被询问人的权利、义务等。
2、全面准确。询问笔录应当记录与案件有关的全部情况,采取一问一答式,用“问”、“答”表明,把违法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动机、手段、过程、结果、目的等情况询问清楚,以反映违法行为的全貌。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经过或其内在规律进行询问。所为准确是指用语严谨明确,不得含混不清,尽量少用或不用大概、可能一类闪烁其辞的字句。同时,不要问与案件无关的问题。
3、个别询问。一份笔录只能询问一个人。询问的对象不同,询问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如果较为复杂的案件,就同一个问题一份询问笔录表述不完,可以分成若干笔录,不要硬将所有内容写在同一份询问笔录上。一个案件如果涉及数个当事人,应当分别进行询问,分别制作笔录。多份笔录之间不能相互矛盾。
4、一事一问。一份询问笔录只能就一个违法行为进行询问。如果一个案件涉及多个价格违法行为,应分别制作询问笔录。
5、略记提问,详记陈述。进行询问,就是记录被询问人的陈述内容。因此,提问易简,陈述应详。只有略记提问,详记陈述,才不致主次颠倒。提问与回答应当相互衔接,避免答非所问。
6、如实记录,正确综合。记录内容要真实具体,尽量如实地记录被询问人陈述的原话,不随意取舍。记录原话并非记录废话,对当事人凌乱的陈述,可准确的综合后记录下来,但要符合被询问人的本意。
7、当场纪录。询问笔录的制作应当在询问过程中进行,不得事后追记和补缺,否则就会影响其原始真实性。应使用钢笔或其他不退色笔书写,避免错别字和删、增、涂改。做到文字清楚、书面整洁。
8、交由被询问人确认。询问笔录的内容是被询问人真实意思的表示,没有被询问人签字确认的询问笔录就会在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存有异议,留下隐患。因此,交由被询问人确认是调查询问笔录制作的原则之一。询问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无误后,应由其签注“本记录我已看过(或已向我宣读过),与我讲的一致”,并逐页签名、盖章。发生删增、涂改的地方,应加指印或盖章。执法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签署的姓名和日期应当在文字记录的后一行,以免造成空白地段,节外生枝。
9、不对事件的合法或违法进行评判。调查询问的目的在于证明当事人违法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询问笔录只是就事论事,调查事实真相,反映事实过程,通过询问发现线索或者佐证证据。如果在询问中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判,容易导致被询问人不能自觉配合,使询问陷入僵局,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不要出现“对你单位的上述违法行为,我局将作出处理。你有什么意见?”、“你单位的上述行为属于乱收费的违法行为”等定性的词语。
10、严禁诱供。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是无效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力求避免提示性或诱导式的笔录。有的执法人员为图省事,把被询问人的意思通过自己的语言整理成文字作为询问内容,然后问被询问人是不是这样,或者是
限制做好一份询问笔录直接交由被询问人,这些询问方式很容易构成提示性或诱导式询问的嫌疑,是经不起质证的。
询问笔录的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010-11-15 16:18
询问笔录是国土资源执法办案调查取证期间,在勘验检查笔录的基础上,对勘验检查未能查明的人和事进行的进一步调查,这是行政处罚案件最常用的重要证据之一,直接影响办案的质量,是日后案件是否经得起复议、诉讼等考验的书面材料,也是考核办案人员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但是,在实践中,一些执法监察人员对这项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不重视运用技巧,制作出的笔录质量往往不尽人意。为此,笔者谨就在执法办案中询问笔录的制作技巧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探讨。
总的来说,询问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切忌简单粗暴,主观臆断。在询问时,承办案件的执法监察人员一定要先理清思路,突出主题,紧紧围绕被询问人的违法事实展开询问。如果是重大或复杂案件,执法监察人员可以先开一个碰头会,确定由谁询问、询问什么内容、切入点在哪里、可能碰到什么问题等,拟出一个可行的询问提纲,以免询问时遗漏、重复问题。询问必须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并尽量按照被询问人的表述如实记录,切忌自问自答或由询问人叙述事实,然后征求被询问人意见。
询问中应该掌握的技巧具体包括:
一是询问时不对该事件的合法或违法性进行评判,只对具体的事情进行调查,就事问事,以免当事人避重就轻或隐瞒真相,甚至拒绝回答。
二是对当事人比较敏感的某些问题,适宜采用迂回战术。如果在询问时直截了当问核心问题,当事人往往有所戒备,会想方设法自圆其说,从而使办案人员不易调查到事实真相。
三是要避免把询问笔录做成提示性或诱导式的笔录。有些执法人员在对当事人询问时不得要领,认为被询问人讲话啰哩啰嗦,条理性不强,于是干脆把被询问人的意思通过自己的语言整理成一段文字作为询问内容,然后让被询问人认可,其实这种询问方式很容易构成提示性或诱导式询问的嫌疑,这种询问笔录在听证或法庭上是经不起质证的。
询问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对当事人的询问要个别进行,不能同时询问多人,这一方面是法律的要求,同时又可避免当事人互相串通。如果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实施违法行为的案件,应避免做片面笔录,有的办案人员仅对其中一人作笔录,而对其他合伙人的违法行为不闻不问,这样的笔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以此为依据实施行政处罚,在当事人违法事实的确认上会造成不准确、不全面。
询问内容一般限于与案件有关的人和事,紧紧围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情节五要素开展问答,允许被询问人辩解、更正。
询问必须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场,询问完毕,询问人、记录人和被询问人要及时签名确认;如果被询问人隔日有情况需要补充的,应当另行作询问笔录。
笔录一律使用钢笔或毛笔,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更正、修改、涂改的内容应当由被询问人按上指印确认;笔录末页注明被调查人认可的“以上记录看过,记录没有错误”,或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当事人应当记录向其宣读笔录的文字说明等字样;笔录案情的被询问人应当逐页签名。
笔录必须字迹清晰,标点正确;笔录要用第一人称记录被询问人原话;单位和地方的名称都要记录全称;对被询问人讲的模棱两可的话,如“大概”、“可能”一定要核问出具体、确切情况后载入笔录;涉及到货币金额、面积或重量时,其数额应当大写,并标明度量单位。
劳动监察执法中调查笔录制作技巧
《调查笔录》主要应用在调查取证上,是调查取证的重要手段,是查清案情的有效途径。做好《调查笔录》是办案的基础,是办案质量的保障。要做好一份笔录,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很多技巧,要具备一定的法学知识、专业法知识和对文字的综合概括和判断能力,同时还要熟悉基本案情,在熟悉案情的基础上进行笔录,这样才能达到查清案件的目的。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谈谈劳动监察调查笔录制作技巧。
1、熟悉案情,拟好询问提纲。
熟悉案情,拟好询问提纲是调查取证做好笔录工作的第一要务。案件的发生不外乎一是举报投诉;二是日常巡查中发现。这两类获知形式,办案人员都有时间熟悉案情,对案件的性质有起码了解和作出判断,针对不同性质的案件,明确构成违法的要件,拟好询问提纲,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取证,查实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对那些当场查获的案件,执法人员在发现案件的同时,要对案件进行定性,其构成违法的要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头脑中打好询问提纲,有针对性地开展询问,以免措手不及。
2、应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
调查笔录的目的是收集证据,收集证据要求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1)全面收集证据主要指:在证据的种类上既要收集证人证言,又要提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还要做好现场笔录、当事人陈述等。现场笔录的证明力强,要重视这方面的证据收集,把证据固定下来。在证人证言的收集上,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知道案件真实情况人的证言,防止证据未穷尽,而原有证据又缺乏证明力而无法定案。因为《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都规定在提起诉讼或复议后,行政机关不可再调查取证,可能因证据不足而导致案件的败诉。所以说证据多了无妨,证据少了则无法补救。
(2)收集证据要客观、公正。所谓客观地收集证据,是指调查取证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因为证据是客观存在事实的反映,要按照证据本来面目如实地收集证据,不能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偏听偏信、弄虚作假、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所谓公正地收集证据,一要遵循分别取证的规则。面对众多的证人及行政相对人,在调取证据时,不宜采用集中询问、共同讨论,相互提示的形式,而应当分别单独进行,防止证人之间和当事人之间相互影响,降低证据的可信程度。二要遵循及时取证的规则。只有及时取证才能及时作出处罚,这是行政效率的要求,也是对证据真实性的要求,有时候证据可能随时灭失,就应当及时取证,比如拖欠工资案件,取证稍迟,可能工资已经支付了,支付的时间不明确,拖欠工资的证据很难取得了。三要遵循听取双方证言、不偏袒一方的取证方式。这是指有多个纠纷主体的情况下,不能只取甲的证言或甲提供的证人证言,而不取乙的证言或乙提供的证人证言,这样一来易造成事实不清,处罚缺
乏公正性,同时也不能只提取对认定违法事实有利的证据,而不提取能反映行政相对人有从轻、减轻或不受处罚的证据,或者对当事人陈述从轻处罚的情节不予记录。四要遵循行政执法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主动回避规则。
3、要注意调查笔录的形式。
一份笔录要起到证据作用,不仅要求在程序上合法、在内容上真实,还要求在形式上合法。形式上的合法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记明调查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
(2)要记明调查询问人员的姓名和记录人姓名,姓名要全称,与执法证件上的一致。
(3)要记明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身份证号、所在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内容。
(4)要一人一笔录,即每份笔录只记录一个被调查人情况。在笔录过程中,其他相关人员应当回避。但是在调查童工本人时,最好由其监护人在场。
(5)在笔录正文开头要写明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的内容,例如:“我们是蒲县劳动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员某某(二人),现在向你出示我们的执法证件,证号为******。我们依法对你进行调查,请予配合”等内容。
(6)在笔录的最后要记明被调查人对笔录的意见,内容为:
“问:你以上所讲是否事实?
答:我以上所讲都是事实。
问:以上笔录经你本人看过(或者经记录人向你宣读),与你所讲是否一致?
答:以上看过,与我所讲一致。(这句话要被调查人本人书写,并接在下面签字,注明日期。)“
(7)被调查人对笔录核对后逐页签名并盖指模,对笔录中修改和涂改的地方都盖指模,在页号上盖指模。
(8)被调查人拒签的,要在笔录上注明情况并由调查人员签名证实,有在场人的最好请在场人也签名证明。
(9)笔录最后一页由调查人员对笔录内容签名确认。
4、调查笔录的基本内容。
除了上面的形式要件外,要查清一个案件真相,主要在笔录内容上下功夫,结合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实际,在制作调查笔录时,对一些基本内容应当查清:
A、对于调查劳动者应查清的内容:
(1)到该用人单位工作时间,是以何种方式到该单位打工的;
(2)劳动关系建立及存续情况: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有何其他有约定;并了解是否还在该单位打工和辞职的原因等,以此来了解导致纠纷的原因;
(3)工资情况:包括工资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有无存在拖欠、克扣工资情况,拖欠、克扣的数额等;
(4)工作时间:至少记录一个月的工作时间情况,能证明该月是否存在超时加班情况;
(5)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其他违法情况。
在举报投诉过程中做笔录,要对举报投诉内容作重点了解。
B、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应当全面彻底,但对违法情况要有针对性,要把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固定下来。全面了解用人单位执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招用工情况、劳动合同订立及备案情况、工资支付情况、工作时间安排情况。同时又要结合举报投诉的内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查清举报投诉内容是否属实、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5、制作调查笔录应注意的事项。
(1)要注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提问技巧运用得好能使案件顺利查清,而不注意技巧和提问艺术可能导致相对人不配合。一般不要对某一行为性质直接进行定性,而是收集其中的特征和构成违法行为的要件,通过特征和要件最后来确定案件的性质。因为直接的定性可能导致当事人不配合,可能出现拒绝签字等情况。
对个案的调查不要太直接,不要直奔主题,而是从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情况全面调查开始,表明要检查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情况。比如某劳动者投诉其拖欠6月份工资,我们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6月份的全部工资支付记录,而不是要求提供投诉人的工资支付记录;再如非法使用童工案件,我们要先了解该单位在录用职工时是否有登记材料,然后核实确定该童工嫌疑人是否被该用人单位录用,是何时录用,有无录用登记材料,并取得工资支付凭证和考勤记录等材料,而不需要询问用人单位是否知道该是童工。当这样一份笔录制作完毕后,再结合该童工嫌疑人的身份证明就可以认定了用人单位存在非法使用童工行为。案例:一童工嫌疑人投诉某用人单位拖欠其工资,我们立即对该嫌疑人拍摄照片,随后对该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调查,由该负责人确认是否录用了照片中的人,什么时候录用的,是否拖欠其工资等等,但没有表明该投诉人是童工嫌疑人,该负责人对调查笔录予以签字确认。事后我们取得了该童工嫌疑人的户籍材料,证明确实属童工,我们马上对该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再次进行
调查核实,并表明该用人单位存在非法使用童工行为,但该负责人不予配合,也不予认可,并拒绝在笔录上签字。我们依据第一份笔录材料和该童工的户籍证明对案件予以定性,并按规定进行了处罚。设想一下,如果刚开始就向该用人单位摊牌,该案件的调查取证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2)要注意调查人员合法。必须是二名以上监察员参加询问,询问人和记录人都必须持有监察证件。写调查人员姓名时应当准确,不要有别字,不要用职务称呼。在联合执法时,不要把其他部门的执法人员的名字写在调查人员栏上。
(3)要抓住矛盾的焦点。对于举报投诉人反映的情况与用人单位表述不一致的地方要仔细核查,并尽量收集相关证据,确定哪一方说的是事实。
(4)记录时一般应采用一问一答。一问一答是制作和记录笔录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提问方式表述明确,回答也明确。而全问全答会导致表述不清,有时候提问时是几个问题一起提问,由当事人回答后,记录时应当分开记录,否则会导致表述不清。比如提问劳动者时,问“你是否填写过招工登记表,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回答“没有,是的”,这样就表述不清了,分成二个问题就明确了。当然,如果记录成“我没有填写过招工登记表,但签订过劳动合同”应该是可以的。全问全答的一般针对当事人的身份时可用。
(5)相关内容要通过被调查人的回答来反映。有的笔录上,被调查人的回答只有二种:“是”与“不是”,这样显然不行,相关内容要通过被询问人回答出来,才能反映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这是一个记录的技巧的问题,提问时被调查人也许回答“是”与“否”,但记录时要把提问的内容变成被调查人的回答内容。例如,我们提问当事人是否与某某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当事人回答“是”,记录时,我们可以把当事人的回答记录成“我与某某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这样的表述就更直接明确了。
(6)要注意调查笔录的记录方式。采用一问一答,并不意味着提问一句记录一句,这样容易导致条理不清,全文缺乏连贯性,也容易出现遗漏,还可能导致被调查人不耐烦、不配合,使调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为了确保调查笔录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作调查笔录时,要注意记录的技巧。在询问被调查人时,调查人员可采用平常的交谈方式,并向被调查人询问是否可以录像录音,如果被调查人同意的,在笔录开头部分注明“为了保证调查的公正,经被调查人同意,对调查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交谈过程中,把想要提问的问题都提问一遍,在提问过程中不要记录,只对一些涉及数额、日期等难以记忆的内容及时记录在草稿上。提问结束后,再对交谈的内容一次性记录完毕,记录时也要求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记录,必要的时候可向被调查人核实一下相关内容,记录完毕后把调查笔录交被调查人核对签字,被调查人拒签的,可在笔录末尾处上注明拒签的原因,由调查人员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