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新教育年会学习体会
2013年新教育年会学习体会
炎炎夏日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我奔往萧山的激情!期待已久的聚会就在眼前!
全国千万个新教育追梦人于7.13日终于相聚在了萧山歌剧院。大家心情激动,会场气氛热烈,当和蔼睿智的朱永新老师带领与会领导出现在会场时,或许兴奋所致,所有追梦人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两天的年会时间虽然短暂,但让我感受了精彩纷呈的卓越课程。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各地的追梦人的艰辛、幸福、执着,正是因为“艰辛、幸福、执着”,才有了被擦亮的无数颗的小星星。
下面我把两天学习到的收获做简单总结。
第二篇:新教育年会有感
相约齐鲁大地,缔造完美教室 相聚临淄教育,共叙新教育十年
随县安居镇第三小学:史洪涛
(一)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年会
7月14日,全国第十二届新教育年会在临淄中学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教育专家、实验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等共计约1000人汇聚齐国故都,共商新教育发展大计。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山东省人大副秘书长、民进山东省委专职副主委骆宝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淄博市人大副主任王树槐、淄博市政府副市长韩国祥、《中国教育报》总编辑、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翟博、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淄博市高校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新法、淄博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范桂君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中国教育报》总
编辑、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翟博致辞,中共临淄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宋振波致欢迎辞,并介绍了临淄区概况,区教育局局长孙林涛作了《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新教育实验区主题报告,之后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临淄区新教育主题展演节目汇报表演。下午,开展了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专题引领活动 10位全国优秀教师演绎了“缔造完美教室”的成果。
(二)最美常丽华 感动于常丽华
常丽华老师以“晨诵、午读、暮省”的方式,引领学生穿越古今,广采博集,开发了《农历的天空下》儿童课程,并进行了“童心悦读”实验,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孩子的生活方式。她相信,在生命的黎明,琅琅书声如同清亮的鸟鸣,会让一个人免于沉沦和庸俗,会提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境界。在由诗歌和故事编织而成的生活中,孩子们完成了从毛虫到蝴蝶的成长。2011年,常老师两次带着她的“小蚂蚁班”的学生走进中央电视台,现场展示儿童阅读课程和“晨诵”成果,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1.坚持,才有收获。
常丽华老师在年会的汇报中,介绍了自己与毛虫们的成长经历,从实验之初到学生毕业,整整5年的时间,常老师从开展经典背诵到现在的农历诗词背诵,经历了相当的时间,自己的女儿也跟着妈妈一起长大了,孩子们也长大了,数学、音乐、英语老师也跟着长大了,组织成了一个优秀的共同体。他们在成长,在健康的成长,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信念,相信毛虫一定会变成蝴蝶。常老师说,孩子和自己有个约定,即使小学毕业了,也会在新的日子里相聚,坚持他们的成长与追求。多么值得敬佩的坚持!2.创新,造就奇迹。
和多数老师一样,常老师也经历了枯燥的背诵,干涩的理解,无趣的工作这样的痛苦。可后来,在干老师以及各同仁的指导下,她为孩子们从中国古代农历的天空下挖掘诗词的素材,还将绘画、音乐、表演等融合到一起,创新带来了活力,吸引了孩子们,同样,他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朱永新老师说,常丽华的这一做法,将会写入新教育的历史,可贺!3.实验,需要勇气。
常丽华的做法在开始也是得不到家长的支持的,因为家长可以买书,让他们读书就有困难。可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一点做到了,很好的坚持了下来。教学的分数是最重要的,若分数降下来,很可能要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可他们的成绩上来了,而且很好的分数,这一点也是有些人不敢实验的。还有其他方面如资金等等方面的困难,常老师都很好的顺利解决,这里有个人的魄力,也有学校的支持,家长的支持,真的为他们有这样好的合作庆幸!4.成果,需要积累。
书中的图片资料、文字材料相当丰富,可以看出常老师的耐心与细心的。当然,其他方面的体会也很多,不在列举。这里项重点强调的是,我们的教育很无奈,我们的现实很不精彩,但是,“我虽然很痛恨这个世界,可我依然爱他”,所以作为一名新教育人,我们要有常老师的坚持、信念和勇气,更要有自己的目标,相信种子,更要相信岁月,让改革带给自己成功。
(三)醉心的教育 养心的教育
------稷下小学参观记
第一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稷下小学因“稷下学宫”而命名,在稷下学宫开放、包容、争鸣精神的滋养下,稷下小学生机盎然、卓然而立。
怀揣着新教育的共同梦想,我们相聚在稷下小学;践行着新教育的理念,我们行走在追寻新教育的幸福路上。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感受稷下小学践行新教育的点点足迹„„
载歌载舞庆年会,丝竹声声迎同仁
第二篇:承古训以文化治校 新教育创稷下新篇
新教育同仁参观稷下小学教师设计、制作的“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巨型浮雕,领略并品味了稷下文化的久远魅力。
第三篇:用文化缔造教室 让心灵朝向完美
新教育同仁们参观了稷下小学六个典型教室,它们分别是:疏香院、华罗庚班、心竹班、葵花园、精艺苑、小蜜蜂班,他们在小讲解员的带领下欣赏了班级的环境文化、品味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现场观看了校本课程开设情况。
第四篇:葵花朵朵童心意 劲草依依师生情
新教育同仁齐聚阶梯教室,共同听取了翟兆霞老师和张爱玲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
稷下小学翟兆霞老师给大家讲述了在“小葵花班”一起成长的故事。
最后,教育同仁们观看了稷下小学的“放飞童心超越梦想”的演出
(四)我眼中的完美教室
1、一间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没有生命绽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生命,是新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词汇。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构建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叙事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志、英雄与榜样,或者说,一套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系统。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形象、学校历史一样,教室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的集中整合与体现。命名只是教室文化建构中的一个事项,和它相关的事务包括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班训、班级承诺(誓约)等,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班徽,是班级的图腾,班级的象征物,一般是围绕班名展开,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共同绘制而成。班徽确定可以采取全班征集评选、在优胜方案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班歌,是与班级愿景、名称的精神气质吻合的歌曲,可以是自己创作、请人创作,也可以是选用现成的歌曲,或者根据现成的歌曲稍加改编的歌曲。如李镇西的未来班,是学生们写信请谷建芬老师作曲的;而山西绛县的“山水人家”教室,则选用了《我爱你中国》。班歌歌词和旋律不应成人化,应该符合儿童的志趣。班诗,与班歌相同,也是与班级愿景、名称等和谐协调的诗歌,可以由班级师生共同创作,也可以选用现成的诗歌。如山西绛县的小蜗牛教室的班诗就是《小蜗牛》,激励孩子们不怕慢,只怕站,只要心怀梦想,执着前行,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风景。班训,与学校的校训类似,是用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的语言,阐明班级的价值追求。班训的文字可以
成为班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可以印制在班旗上。班级承诺,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对未来的一个美好的约定,它往往是以誓词的形式出现。如马玲老师在给自己教室的父母第一封信中就提出:“我是教师我承诺: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优秀”,“我是学生我相信:我将在这里品尝到知识的快乐,生命的尊严”。班级承诺在重要的场合和时刻由教师和学生宣誓,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震撼力。
2、一间教室,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追求,有一种基于生命自由的信仰;
3、一间教室,应该是传统文化习俗与孩子生命天性之间的缓冲带——既是训练场又是庇护所,孩子们既能够体认这些传统又能够有资格对这些传统加以审视与反思;
4、一间教室,应该以民主的方式生成自己的游戏规则;
5、一间教室,应该有自己的道德人格系统,以及相关的一些用来理解人性的理论工具,并引导我们去理解整个世界,同时以此指导我们在教室中的共同生活。
(五)记下那温馨的点滴
年会期间,每天准时收到实验区的短信:
相约齐鲁大地,缔造完美教室。欢迎莅临齐国故都临淄,共享新教育盛筵,共叙教育情缘。祝您在临淄期间健康愉快、收获更多精彩。【临淄新教育实验区】2012年7月13日09:28 大公故里纳四方宾客,千年故都迎教育庆典。明日白天多云高温摄氏29度北风,微风;夜间晴低温摄氏20度北风,微风。天气较热,注意防暑。【临淄新教育实验区】2012年7月13日14:31 “古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创中华文明典范,新教育实验千人聚首掀中国教育新潮。”明日白天晴高温摄氏32度,夜间低温摄氏22度,注意防暑。【临淄新教育实验区】2012年7月14日07:00 新教育盛筵,我们共享,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有缘。在这夏日温馨的时刻然我们同向往桓公台生态园,共同举杯,共叙新教育情缘。【临淄新教育实验区】2012年7月14日17:47 “乘稷下学宫遗风,究教育发展之道”新教育盛会内容丰富、收获无数精彩。明日白天晴高温摄氏32度,夜间低温摄氏22度,注意防暑降温。【临淄新教育实验区】2012年7月15日07:00
两天来,我们与新教育完美相遇,与新教育同仁相知。感谢年会,带来永恒与感动,我们相约,朝向完美,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临淄新教育实验区】2012年7月15日17:00 怏怏齐风,执手难留宾客;悠悠韶韵,伴你一路顺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相距遥远,新教育把我们连在一起,共同发展。【临淄新教育实验区】2012年7月16日07:00
(六)心动、感动、行动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次临淄之行,让我真正了解了新教育的天地之广阔,力量之巨大,收获颇丰,感受颇多。
在临淄的日子,我无时无刻不被感动着,激励着。亲眼所见新教育的美妙神奇,亲耳聆听新教育的感人故事,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色彩,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在感动之外,同时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1、有榜样,才有力量
朱永新教授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需要引领与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临淄年会的短短两天中,处处感受到来自榜样的强大力量。
发生在“十佳教室”里的故事,让人感动,更令人鼓舞。尤其是以常丽华老师为代表的一群卓越教师,他们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教师,因为新教育实验而走到了一起,怀着一种宗教般的执著与坚守,“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朝向明亮那方”,坚持不懈地付诸实践。他们的信念和行动,为我们所有新教育人提供了光辉的榜样。
2、有阅读,才有成长
新教育实验极力倡导教师专业阅读。在这次年会上,自始至终始终都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人精神的成长,离不开阅读。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与阅读须臾不可分离。“学不可以已”,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方能铸造持久的教育智慧。
3、有梦想,才有行动
几年前,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教育蓝图,构想了新教育的理想境界,展现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梦境图画。如果说,彼时的《新教育之梦》还只是梦想的话,那么此时此刻,朱教授的梦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变为现实。
有梦想,才有行动;有美好的理想,才会有无数人为之奋斗终身。十年来,在朱永新教授的倡导下,遍及全国的新教育实验如火如荼。朱教授点燃的“新教育之梦”为无数教师提供了毕生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指南,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
4、有行动,才有收获
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 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这犹如一盏明灯为每一位新教育人指明了奋进的方向,激励着人们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职业之天命),让生命的叙事在每一年,每一个学期,每一季每一星期每一天,都开出一朵花来,让每一段叙事在回首之际不成为无意义的空白。让自已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在学生中间,在我们自觉的省察和专业发展中书写自已的职业生命,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的传奇。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追求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只要坚持,必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庆典
第三篇:新教育年会有感
新教育,完美地践行着素质教育
——感动于鄂尔多斯新教育年会
一年半前,我第一次听到了“新教育”一词。一年半来,我也眼见过我县的新教育实验,欣赏过新教育实验的成果。感觉中:我县的新教育实验成绩显著,效果喜人。
九月十三日,我随着县新教育人的代表团队到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东胜区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新教育年会。两天的路程,我总感十分地困乏,渐冷的天气让我觉得不适;而鄂尔多斯的市容和建筑却出乎我之意料——我国的西北竟有如此美丽的现代城市。
可是一下车,我就打了个寒颤,太冷了。但更令人心寒的是不完备宾馆设施、不称心的宾馆服务和刚入夜那冷清的街道,一个疑问不由地涌上心头——这样的地方能办出优质的新教育?
十七日清早,我们在冷风中踏上了参观学校的大巴,一路上是车多人少。二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目的地——东联现代中学。车子一进校门,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宽敞的门前广场、醒目的大型雕塑、鲜红的欢迎标语、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等等,无不透露出这是一所管理严格、办学品味极高的学校,迎宾的乐曲更令人兴奋和愉悦。所到之处,合理的区域划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充满新教育理念的校园环境、生动到位的学生介绍、大课间的跑步和表演、众多开放的课堂都向我们诠释着新教育让我们多年痴痴以求的素质教育,在东联现代
中学得到了很好地实施。这一新教育的成果着实令我无比地震憾。
两天的年会紧张而充实。整个过程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参观东胜区中小学幼儿园新教育实验成果展示。我参观了东联现代中学。参观后,大家一致赞赏着鄂尔多斯新教育人的坚守、穿越、系统、创新、特色、高效。我们欣赏着他们的优点,也反思着自己的不足。
第二阶段是在著名的鄂尔多斯恰特举行的本届年会开幕式。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主持开幕式,朱永新教授、朱小蔓会长、鄂尔多斯市的有关领导和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魏智渊、干国祥、马玲等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第三阶段是分三个会场进行研讨。我县代表按工作情况被分到三个会场,所有人都能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及时交流,不断总结。
第四阶段是总结研讨。朱永新教授在总结会上做了《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的主题报告。朱教授从“迷失了精神的中国人”、“显现与遮蔽:文化中的真理问题”、“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文化中已经存在的‘他者’”、“新教育的文化使命”和“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等六个部分,论证了“文化即教育,教育即文化”的思想,提炼出新教育的精神意义。同时表彰了2010新教育实验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我县XX中心小学被评为“先进单位”,XXX等人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参加新教育年会,我有两点感受:一是东联现代中学教育思路明晰,学校管理严格:大到学校教育目标,中到班级教育目的,小到学生仪容学校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我们很多学校所无法相比的。二是新教育也能在中学进行。在我的意思中,一年多来我都认为新教育只是在小学进行实验的,实在没有想到她还能在中学进行实验;更没有想到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同时,我还有一个震惊:这就是东联现代中学的学生在接受新教育后所具有的全面而极高的素质。引领参观学生们那准确的语言、生动的解说,开放课堂中学生主动积极的表现,课间学生的表演都堪称养成有素,教育有方。
再者,我还有一个打算:我要向中心校的全体班子成员认真而全面地介绍新教育,以争得中心校对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的支持,甚至争取中心校本部也能进行新教育实验。
最后,我还有一点疑虑:新教育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上具有着极强的作用,重视着语文的教育教学功能;但是数学等自然学科,我们如何在新教育中进行实验呢?
2011年9月25日
第四篇:“新教育”学习体会
“新教育”学习体会
仰望星空
脚踩大地
语文组
吴孝梅
用“仰望星空,脚踩大地”来形容新教育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课堂、理想的学生„„同时,新教育又是一种扎根实践,用行动来实现理想的教育创新。这种教育理想,正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热情,成为众多教师创造教育、享受教育、提升生命质量的动力。读新教育,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众所周知,近年中国正在全方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一些教育探索如“主体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实验也方兴未艾。其实无论哪种教育,它们的指向都是教育的本原和终极关怀,愿景都是理想而美好的,关键是怎样找到一条通往理想教育的适宜的实践路径。
在这方面,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是值得我们关注与实践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在这六项行动中,我们可以实践与探索的还有很多很多,怎样才是有效的?怎样才是成功的?在不断的解构与重组中,我们提升的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质。
1、营造书香校园
我们语文老师也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复习的时候,[]生怕漏掉某篇课文、某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可是考试总有遗漏,还考察课外的东西。我们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受益终身的东西,尤其是在他们的宝贵的青春岁月里。我想,读书就是最好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学校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有书,也可以成为一个学校。足可见,营造书香校园是一种终极追求。
我们可以尝试的行动有:
⑴推荐阅读书目。新教育推荐了张中行先生审定的《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本》,还有《英文名篇诵读本》,这些都是很好的借鉴。我们学校也可以推出《古诗文一百篇》、《散文一百篇》等等。在新生入学前和毕业生毕业时,我们应该发送推荐阅读倡议,做好衔接,宣传学校。周六可以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自发到校读书。
⑵开读书课程。仅仅依靠家庭读书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将读书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语文课程可以压缩,可以调整。另外,中午的时间,也可以开发利用。开放学校图书馆,或者增设读书自修室,都是一种环境的创设。晚上睡前半小时,也应该配合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的习惯。
⑶开展读书节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为期可以是一个月,发读书倡议,搞诵读、演讲、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评选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
⑷创办文学社。文学社,可以展开读书指导活动,可以邀请名家入校交流,可以创办刊物等,成为文学爱好者的活动。
2、师生共写随笔
优秀教师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优质课上、领导的表扬上,而是在学生身上,从孩子身上找到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他们一起相互编织有意义的教于生活,才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我们真的应该从原点——学生出发,践行作为教师的理想。无尽的岁月不会给我们无言的结局,我们的教师一定会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传奇,我们的教室也一定会诞生出卓越的学生。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班级博客、班级日记、个性随笔、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叙事、班主任笔记等,只要我们的老师拿出火热的激情,铭记下我们的教育历程,我想一定会留下丰厚的痕迹。
3、聆听窗外声音
窗外的声音,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邀请社会名流、企业家,甚至普通劳动者到我们的学校作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接触社会,让学生多通道地听到成功的声音。我想,只有开阔视野,才能激发激情,让学生学有榜样。惟有打开校门,走出封闭,我们才能领略更多的精彩,学校才是师生成长发展的动感地带。
在组织聆听窗外声音时,我们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利用家长委员会这个平台,联系实践基地,让家长关心教育。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或纪念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进行专业引领。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社团,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合作。
4、构建理想课堂
曾经有人把传统的“老师苦教”比做插秧。多年来,农民把秧苗插的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的越多。可是这样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他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这个最后的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试想,一层楼面,十几间房子内,集成了各类学科的各种图片、实物、仪器、模型,学生们在这边可以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以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可以动手制作各类航模。或看,或听,或思,学生知识与能力、实践和操作将得到全面的培育。
因此,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学校教育是为了一时之需还是终生之用?可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在校学的很多东西一辈子都用不上”?学校教育应多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地思考哪些是一个人一生需要的。我想,除了上述的行动外,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第五篇:参加新教育年会心得
参加2016新教育年会感悟
浞景学校褚云龙
该论坛是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主要载体,旨在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自2010年起成功举办六届,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同仁分享智慧、展示风采的全国性舞台。
从互联网到教育,从人文学者到学科教师,从政策创新到制度变革,从经济视角到产业模式,从价值观到方法论和工具箱,从国际视角到校本立场,年会带给您的将是宏阔的视野、行动的智慧和思想的启迪。
新教育,是教育史上一场新的变革,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新教育,这次的学习使我在理论方面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我了很深的感触,新核心理念的提出,是想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样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身,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长期应试教育的主导下,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新教育的横空出世,使我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希望。
现在的教育,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在繁多的作业、在家长所灌输的成才论下,他们的学习更象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更象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更多的人是在疲于奔命,更多的人成了牺牲品,也使孩子们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份童真与快乐。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中对服务于学生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思想。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生活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教师,要想使新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顺利地、不打折扣的有效开展下去,就首先需要教师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改变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学习新的知识架构。基于这些,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专业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就这一点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有新的突破,仿佛是很难实现,最起码我认为在我们学校很难。似乎在以往的观念里面,小学的教师就应该是“全能型”的,不存在什么专业发展,每个老师不管什么专业,学校里所开设的每门课都可以胜任,用“通吃”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而这本身又与新教育中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相背离的。
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在实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变得更加的清晰、立体。虽然新教育还没有在我们学校正式得到开展,但我想很快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但愿当它真正走进我们的时候,不再只是成为一种形式。不管怎样,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新教育中得到快乐,体会到新教育带给我们的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