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台梭利家庭实施方案
“感官教育”把宝宝感觉经验的重要性置于高等智能活动之先,是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第二篇:家庭蒙台梭利教育-感官
家庭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感官
1. 分类游戏
目的:
通过品尝,对干果和水果食品进行分类。
道具:
干果拼盘(开心果、榛字、杏仁),水果拼盘(草莓、葡萄、橘子),眼罩一个,牙签若干。
要点:
1、讲干果、水果拼盘放在桌子上,引导孩子分类品尝,并说出味道和名称。
2、戴上眼罩,家长任取一种干果或水果,放入孩子口中。让孩子品尝后,说出干果或水果的名称及类别,如:“我吃得是橘子,橘子是水果”。
提示:
要积极帮助孩子认识事物,并适时予以鼓励。
蒙氏心语:
感官训练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者,适应现在的文明时代,更能实现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 认蛋游戏 目的:
通过味觉,识别各种蛋的味道及认识名称。
道具:
鹌鹑蛋、鸡蛋、咸鸭蛋各1个,盘子3个,刀子一把。要点:
1、鹌鹑蛋、鸡蛋、咸鸭蛋各1个,分别放在三个盘中。向孩子介绍每种蛋的名称。
2、分别剥开三种蛋进行品尝,感知蛋的味道。
3、把三种蛋切块并混放在一盘中,请孩子任取一块品尝,品尝后请孩子说出蛋的名称
提示:
进行品尝蛋与认识相应字下的活动。
蒙氏心语:
我们不能回到生命的初期,而在敏感时期获得的知识、能力将永远留在我们的生命里。
3. 吃饼干 目的:
通过味觉,辨认不同味道的饼干,并能够说出名称认识相应的字卡。
道具:
牛奶饼干、巧克力饼干、咸味饼干各一盘,相应字卡各一张。
要点:
1、请孩子品尝牛奶饼干、巧克力饼干、咸味饼干后,引导孩子认识饼干的名称。
2、请孩子品尝三种饼干,并说出名称。
3、混放三种饼干,请孩子任取一种。品尝后,说出饼干名称病认识相应字卡。
提示:
增加或更换饼干的品种进行活动。
蒙氏心语: 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其实就是一种不断习得能力的过程。这个周期性的刺激,将带给儿童无限的欢乐与乐趣。
4. 找牙膏
目的:
通过嗅觉,能在几种物品种中找出牙膏。
道具:
牙膏、护肤霜、洗发膏的瓶盖各一个,眼罩一个。
要点:
1、拿出牙膏的萍钙,让孩子闻味儿并记住名称。
2、把装有牙膏、护肤霜、洗发膏的瓶盖同时放于桌子上,让孩子带上眼罩,逐一去闻三种物品,并找出牙膏。
提示:
1、牙膏、护肤霜、洗发膏最好为同一颜色。
2、变换物品的种类,让孩子通过嗅觉去辨认。
蒙氏心语:
当我们把羁绊孩子的人为事物,以及自以为是用来教导孩子规矩的暴力放置一旁时,我们就会看见孩子崭新的一面。
5. 水果与写字 目的:
通过嗅觉,识别水果并记住名称及相应字卡
道具:
菠萝、苹果、桃、橙子等果肉若干,果盘4个,字卡一套。
要点:
1、分别把菠萝、苹果、桃、橙子等果肉放在盘中,引导孩子逐一去闻,并根据水果的味道说出名称。
2、引导孩子通过嗅觉认识相应字卡。
3、通过嗅觉引导孩子进行水果与字卡的对应练习。
提示:
增加或更换水果种类。
蒙氏心语:
必须容许孩子自由选择物品,它可以让原来的发展得以持续,沟通孩子和孩子尚无意识的心智之间的障碍。
6. 辨认调料 目的:
通过嗅觉认识几种常见的调料,并说出其名称。
道具:
大料,花椒,姜(切片),蒜(去皮),小沙布袋4个,盘子1个。
要点:
1、把大料、花椒、姜、蒜放在盘中,引导孩子逐一闻味儿,并记住其名称。
2、闻味游戏:把以上四种调料分别放入纱布袋中,逐一让孩子闻,通过嗅觉辨认病说出名称。
提示:
增加调料的种类,让孩子闻味辨认。蒙氏心语:
利用不同的感官刺激,有条不紊地将注意力引导他们的活动里,即便是嗅觉也可以被理解的方式来训练,而成为他们探索环境的器官。
7. 嗅觉游戏 目的:
发展孩子嗅觉的灵敏性。
道具:
醋、茉莉花茶水、橙汁各一杯,眼罩一个。
要点:
分别取来醋、茉莉花茶水、橙汁各一杯,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去闻。并告诉孩子名称。
让孩子戴上眼罩逐一闻杯中的液体。根据闻到的味道说出液体的名称。
提示:
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增加品种。
蒙氏心语:
在我们的方法里,导师最重要的责任是将物品的正确名称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
8. 闻水果 目的:
培养孩子初步的嗅觉能力,通过嗅觉了解水果,记住水果的味道。
道具:
苹果、橘子各一个,果盘一个。
要点:
1、取苹果、橘子各一个,放在果盘里。
2、家长取苹果闻一闻说“这是苹果”。然后放在孩子鼻下,让他闻一闻,告诉他说“这是苹果”。
3、以同样的方法闻橘子。
4、同时拿出两种苹果,引导孩子用嗅觉辨认何是苹果、何是橘子。
提示:
可根据孩子的认识能力,增加水果种类。
蒙氏心语:
导师必须做双向学习:他必须对他要做的工作很熟悉,又要了解教材的功能——发展的工具。
9. 尝菜汁 目的:
通过味觉辨认不同菜汁的味道。
道具:
胡萝卜汁、黄瓜汁、西红柿汁各一杯。
要点:
取胡萝卜汁、黄瓜汁、西红柿汁各一杯,放在桌子上,请孩子品尝。
请孩子品尝胡萝卜汁后,告诉孩子菜汁名称。
3、以同样的方法认识另外两种菜汁。
提示:
将菜汁与相应的蔬菜配对。
蒙氏心语: 如果孩子的心灵火花被忽略了,它很可能就此熄灭,永远再没办法点燃。
10.尝味游戏
目的:
增强孩子的味觉能力
道具:
牛奶、米汤、糖水各一杯,小勺三把
要点:
取牛奶、米汤、糖水各一杯,放在桌子上。
取一勺牛奶送到孩子口里说“这是牛奶。”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米汤、糖水的尝味。
提示:
对稍大的孩子可以利用尝味与子卡进行。
蒙氏心语:
孩子好比一个继承者,他对自己所拥有的宝藏毫无知觉。他殷切的希望用职业鉴赏家的知识去赞叹、分类和编录那些宝藏。
11. 猜歌名
目的:
1 欣赏歌曲,说出歌名。
2 增强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道具:
录音机、歌曲磁带五首熟悉的歌曲,字卡歌
曲名字。
要点:
猜 歌 名
提示:
孩子可独立听歌曲,找歌名。
蒙氏心语:
旧式的教学法好像用大拇指压在已经停摆的齿轮上要安开始起动。
12.找声音 目的:
增强孩子的听力,学会辨认声音的方向。
道具:
小铃一个,眼罩一个。
要点:
找 声 音
提示:
可用其他的发声物代替铃铛和孩子进行此项游戏。
蒙氏心语:
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技巧会适时和有效地融入孩子的活动中。
13.什么乐器在唱歌
目的:
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道具:
手铃、木鱼、铃鼓各一件,眼罩一个。
要点:
什么乐器在歌唱
提示:
1. 可增加乐器种类。
2. 可使2~3种乐器同时发声,让幼儿说出乐器名称。
蒙氏心语:
导师的职责是指导孩子的智能活动和他的心理发展。
14. 倒水听音
目的:
1认识音的长、短。
2发展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道具:
装有不同色水的茶杯、空杯各两个,色水水位
分别是黄色1/4、红色1/2。
要点:
倒 水 听 音
提示:
装色水的杯子最好是透明的。
蒙氏心语:
听力及视力是开启心智之门。
15.猜动物 目的:
1 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 通过听动物的叫声辨认动物。
道具:
1 动物玩具或图片猫、狗、鸡、羊、牛。
2 录有以上动物叫声的录音带。
3 录音机一台。
要点:
猜 动 物
提示:
长可教小朋友唱不同的儿歌,最好选用那些
能描述某种动物叫声的儿歌。
蒙氏心语:
所有幼儿教育都必须以促进孩子的自然发展为目的。
16.听音瓶
目的:
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
道具:
矿泉水瓶3个,其中一个不装物品,另外两个分别装有豆子和水1/3瓶。
要点: 听 音 瓶
提示:
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让他她把听到的声音
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进行比较,并表达出来。
蒙氏心语:
教育幼儿的目的是在帮助他发展而不是拿知识来填充他。
17.图形分类
目的:
通过触摸,给几何图形分类。
道具: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卡片若干,布袋一个,贴有三种图形标记的小筐各一个。
要点:
图 形 分 类
提示:
增加图形的种类进行活动。
蒙氏心语:
感觉的训练能增长孩子的智能,加上持续和影响很大的练习,会使孩子变得更为成熟。
18.玩水
目的:
通过玩水让孩子感觉水的特性,如: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
道具:
清水一盆,瓶子一个,海绵一块。
要点:
玩
水
提示:
增加更多的玩水工具,进一步让孩子感觉水的特性,如:水的浮力等。
蒙氏心语:
无意识的心智必须通过工作,以及通过在外部世界获得的生活经验才能转变有意识的。
19.触觉板
目的:
通过触摸感知粗糙与光滑的不同。
道具:
粗糙的砂纸板一块,光滑的木板一块,洗手盆一个,毛巾一块。
要点:
触 觉 板
提示:
引导孩子说出与摸砂纸,木板感觉相同的日常用品。
蒙氏心语:
新生儿用手摸嘴,表示他正经验一个重要的个人参照点。
20.摸水果 目的: 通过触摸,让孩子辨别不同种类的水果。
道具:
苹果、橙子、香蕉、洋桃、小西瓜各一个,布袋一个。
要点:
摸 水 果
提示:
用同样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摸干果、摸蔬菜。
蒙氏心语:
对小朋友而言,自由选择是一个有趣的新活动。如今他们可以依据本身特殊的偏好,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1.摸球 目的:
用手感知球的大小,发展触觉。
道具:
大小不同的球三个,布袋一个。
要点:
摸
球
提示:
加入大、小字卡,进行实物与字卡的对应练习活动。
蒙氏心语:
照儿童自己的喜好挑选特定的材料这样能增加他们的分析能力增进他们的动作技巧。有这些材料的帮助,他们能学会做事的专一性。
22.抓悬挂玩具 目的:
通过触摸物体,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
道具:
支架一个,悬挂玩具若干不同软硬、大小的玩具。
要点:
抓 悬 挂 玩 具
提示:
低龄幼儿不适合抓玩悬挂毛绒玩具。
蒙氏心语:
尽管小朋友的行为不受任何约束,但他们给人的印象,却是非常有纪律。他们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安静地走来走去取放物品。
23.滚球 目的:
通过滚球让孩子观察球的滚动速度和方向。
道具:
大、小球各一个,长丝带一根终点线。
要点:
滚
球 提示:
此活动适合户外进行。
蒙氏心语:
美学和道德教育必须和感官教育密切的配合。
24.印手印
目的:
通过印手印的活动,增强孩子分辨颜色的能力。
道具:
广告色三种,盘若干,抹布3块,白纸若干。
要点:
印 手 印
提示:
引导孩子把印手印的颜色与身边日常用品的颜色进行比较。
蒙氏心语:
母亲对婴儿感觉及需求的反应,是互相了解的结果。
25.色水游戏
目的:
分辨三种颜色,并学会配对。
道具:
透明杯子分别装上三种颜色的水每种两杯,滴管3支。
要点:
色水游戏
提示:
在孩子认识水色的基础上,进行调色的活动。
蒙氏心语:
声音、微笑和眼神成为彼此间沟通的特殊载体。
26.认衣服 目的:
区分不同颜色的衣服。
道具:
5件不同颜色的衣服红、黄、蓝、绿、黑。
要点:
认 衣 服
提示:
随孩子辨别颜色能力的不断加强,可换成其他物品玩游戏。
蒙氏心语:
孩子能独立活动时,父亲可带领孩子一同认识世界。
27.找光 目的:
锻炼孩子视觉的灵活性。道具:
手电筒一个。
要点:
找
光
提示:
1 户外阳光强弱适宜时,带孩子玩找影子的游戏。
2 手电光柱不能直接照射孩子的眼睛。
蒙氏心语:
儿童首先发挥功能的器官是感觉器官。
28.认气球
目的
分辨颜色(红、黄、蓝)
道具:
红、黄、蓝气球各一个
要点:
1取来红色气球,家长说:“孩子你看,红气球多好看”。边说边轻拍气球,吸引孩子去看。
2以同样方法认识黄、蓝两种气球。
提示:
当孩子熟悉三种颜色后,可把这三个气球挂在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吸引孩子用视觉寻找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蒙氏心语:
新生儿需要感觉
第三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简介
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 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 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 蒙氏教师的素质 1.谦卑的态度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的中心点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9.机警、思维敏捷
5.是家长的沟通者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9.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第四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 台 梭 利 教 学 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工作,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幼儿的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蒙台梭利教育发妥善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通过儿童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满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意识也获得共同成长。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是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
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及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阅读、书写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期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是这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就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蒙台梭利教学法乃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Maria 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在教室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而孩子来到学校也只是从自己的家庭到另一个“家”、养成孩子喜欢上学、喜爱学习的态度。
一、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习性。
二、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练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使孩子五官更敏锐、进而更聪明有智慧。
三、数学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较,最后引入加、减、乘、除等具体操作,而进入四则的运算、建立教学基础。
四、语文教学:蒙台梭利博士发现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之前;因此我们不但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五、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玩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第五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地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创造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蒙氏教法非常好地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通过儿童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满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意识也获得了共同成长。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但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氏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间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这一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