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8:0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

第一篇: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

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

在旧社会,当官者,一般都是为了个人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过着骄奢淫逸之腐朽生活。即使有清官,也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毛泽东的一生,大部为官。但他当官,从来不见为了个人发财,而是报国为民、甘作公仆。其清正廉洁,有口皆碑。

早在井冈山时期,身为井冈山最高领导者的毛泽东,就毅然废除中国数千年旧军队官兵不平等的腐败恶习,在红军中带头实行官兵一致。

瑞金时期,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个儿又高饭量又大,但他的粮食定量只及普通战士的3/4。长征道上过草地时,辣椒是个宝。警卫员设法为酷爱吃辣子的毛泽东多领了20个红辣椒,被毛泽东严令其如数退回。警卫员不以为然,毛泽东严肃指出:“我们是红军,作为领袖怎么能搞特殊?”警卫员没法,只好照办。

新中国诞生后,功高盖世的毛泽东,虽已进入人生暮年,但他依然廉洁如故,艰苦奋斗依旧,不仅吃穿还是那么省俭,而且在工作上,不分什么昼夜。

抗美援朝爆发,毛泽东带头送子参军。不幸老年丧子。女儿上学,不准用公车接送。礼品一律交公。对亲友从不循私。警卫

人员在外面多吃多占,毛泽东用私款退赔,并就此对警卫人员开展整风,一整就是半月。正因为毛泽东本人十分注意清正廉洁,为全党树立了表率,所以,在他当政时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党风军风政风,都十分纯正和清廉,受到中国人民的称赞。

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凡是大案、要案,他都亲自去抓,而且一抓到底。只要是腐败分子,无论是谁。不问亲疏,他都铁面无私、严惩不贷。

在瑞金时期,毛泽东严惩了于都县一个集团贪污案。将贪污数额最大的县委军事部长等4人,公审之后,执行枪决,余者一律依法严办。

延安时期,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壁,是个劳苦功高、体无完肤、身上有80多处伤疤的老红军。为给其治病,毛泽东在供给上给他以特别关照。但他出院之后,功高自傲,无视法纪,公然贪污大洋3000多元。案发后,毛泽东执法如山,严令枪决。肖犯一死,形势大变,陕甘宁边区政风明显好转。

红军旅长黄克功,为恋爱而杀人。为整肃军纪,申张正义,爱将如命的毛泽东也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建国后,刘青山、张子善。都是30年代入党,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青年领导干部。但他们经不起执政之考验,双双成了大贪污犯。毛泽东怒不可遏,不顾劝阻,将他们公审后枪决。震动了全国,教育了全党。

第二篇:清正廉洁故事

清正廉洁故事:唐朝宰相卢怀慎

403

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注:卢怀慎(?—716),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第三篇:清正廉洁小故事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建立我们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他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 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第四篇:王阳明清正廉洁的故事

王阳明清正廉洁的故事

(五则)

悲天悯人 圣人情怀

王阳明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明正德四年(1509)秋天,一吏目带其子和仆人,自京城来准备去南边上任。行至龙场(今修文县城),由于3人因长途跋涉,顶风霜,冒雨露,又饥又渴又劳累,加上筋骨疲惫,又被瘴疬侵袭,行至蜈蚣坡时,吏目、其子和仆人先后死于蜈蚣坡。王阳明听说后,想到三具暴露的尸体无人收殓,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便带领两个童子拿着畚箕和铁锸,亲自到蜈蚣坡将三具尸体掩埋,并作《瘗旅文》祭奠。文中对客死路旁的主仆3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限感伤。然王阳明认为,为人应该大义凛然,无私无畏,人生不应为升官发财去忙碌奔逐,为财丧身,不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应该忧心忡忡,垂头丧气,要力争自立自全。

贵州宣慰使安贵荣担心水西驿传为朝廷腹心,对自己不利,准备减去龙场九驿,王阳明致书给他剖析弊端,“夫驿,可减也,亦可增也;驿可改也,宣慰司亦可革也。”使安贵荣省悟,放弃了减驿的计划。水东苗族酋长阿贾、阿扎聚众造反,进逼贵阳,安贵荣不出兵阻挡,王阳明再次致书安贵荣,陈述利害:“今播州有杨爱,恺黎有杨友,酉杨、保靖有彭世麒等诸人,斯言苟闻于朝,朝廷下片纸于杨爱诸人,使各自为战,共分安氏之所有,盖朝令而夕无安氏矣。”劝其出兵,平息了一场大乱。使广大人民避免了一场灾难,维护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安定。王阳明谪居龙场期间,与地方官员关系融洽,和当地民族友好相处。他尊重、爱护龙场人民,龙场人民也因他的人品风范而十分崇敬他。

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王阳明在征伐龙南三浰时,深知造反的“乱民”是被官府所迫,或是被大户所侵,或是被豪强所夺,使得民不聊生,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才起来到山中造反抢劫。后来不敢出山,此等苦情,亦甚可悯。”于是采取“重抚轻剿”的方略,将造反的“乱民”包围在山洞中围而不剿,又派人送去米粮、酒肉、银钱、布匹等物品进行安抚。并张贴告示,对造反的“乱民”动之以情,陈之以利害,使很多“乱民”颇受感动,致多部头领率部投诚。

王阳明要求部属视民如子。在总督广西等四省军务时,作《行浔州府抚恤新民牌》云:“各官务要诚爱恻怛,视下民如己子。处民事如家事,使德泽垂于一方,名实施于四远,身荣功显,何所不可。如其苟且目前,虚文抵塞,欺上罔下,假公营私,非但明有人非,幽有鬼责,抑且物议不容。”正是从这样的思想出发,他处臵思田之乱,极力主张招抚,虽然他深知这样做,大拂喜事者之心,但他认为欲杀数千无罪之人,以求成一己之功,仁者所不忍为。

为民祈雨 诚感百姓

正德十一年(1516)末和十二年初,王阳明巡抚江西南安、赣州,福建汀州、漳州时,当地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了,王阳明作为地方的父母官,为了缓解罕见的旱情,为民所想,他也参与到自己一贯所看不起的求雨活动中来,他在《祈雨辞》中,焦虑之情也透诸文字。如像古代那些以一身承担责任的君主,他希望上天有什么惩罚的话全部降临到自己身上,不要为难无辜的百姓。

严重的旱情终于在王阳明剿灭匪寇,准备班师的那几天得到了缓解。一连下了三天的大雨,面对这场盼望已久的大雨,王阳明非常兴奋,为此作了《喜雨》三首,他的欢欣之情在这三首诗里得到完全的表露。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阳明爱民如子的高尚情怀。当然对农家来说,及时雨更是令他们兴奋,王阳明在诗里描摹他们的欢乐之情,与民同庆,喜于言表。

正德十二年三月,王阳明在上杭县屯兵之时,上杭大旱,田焦地裂,百姓正苦于无水耕作。王阳明应官民之请,在驻地(察院行台)率众祈雨,果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雨后,王即亲率军兵到各处清剿“余寇”,雨虽然下了,但却不能满足农业耕作的要求,“民以为未足”。让百姓感到惊讶的是,当他回军上杭时,竟又连降三日三夜的大雨,上杭仕民称之为“时雨”。他登上城南之楼观察农事,只见“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也许是百姓的情绪感染了他,他欣然将这次行军与祈雨的经过书写在察院行台墙壁上,本地官绅也请求把祈雨之堂命名为“时雨堂”。但他对于求雨的认识,终归于“民”与“诚”两字而已。若干年后,他在《答佟太守求雨》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古之岁旱,则为之主者减膳撤乐,省狱薄赋,修祀典,问疾苦,引咎赈乏,为民遍请于山川社稷,故有叩天求雨之祭,有省咎自责之文,有归诚请改之祷。……未闻有所谓书符咒水而可以得雨者也”。“仆虽不肖,无以自别于凡民,使可以诚有致雨之术,亦安忍坐视民患而恬不知顾,乃劳执事之仆,仆岂无人之心者耶”。“执事其但为民悉心以请,勿惑于邪说,勿急于近名。天道虽远,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体恤民情 不苛重赋

王阳明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作为统治者,应体恤人民生活的艰难,解民倒悬。正德十四年(1519)三至七月,江西大旱,又遇宸濠叛乱,民困极度,王阳明向皇帝疏请放宽租税,未获批准。十五年自春入夏,又遭水灾。三月王阳明上奏折《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因以弭灾变疏》云:“今岁额之催,交兑之促,皆其职之使然。但民者邦之本,邦本一摇,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要求武宗轸念地方涂炭之余,人民困苦已极,思邦本之当固,虑祸变之可忧,下令户部将正德十四、十五年江西省的税粮悉行宽免,以使人民渐回喘息,修复生理。在同年五月的《计处地方疏》云:“臣惟财者民之心也;财散则民聚。民者邦之本也;本固则邦宁。故文帝以赐租致富乐之效,太宗以裕民成给足之风。君民一体,古今同符。”王阳明又先后三上奏疏,请宽租税,均未获准。他便把朱宸濠侵占百姓的田地房屋归还本主,变卖余下土地财产救助饥民和替代灾民交税。

王阳明到各地平乱时,坚持反对朝廷调用大批军队进剿,以免杀伐过重,又因各地穷困极重,大兵一来,各种费用又要摊派到老百姓头上,给各地区带来新的灾难。奏请从实际出发,“一寨可攻则攻一寨,一巢可扑则扑一巢”,“量其罪恶之深浅而为抚剿,度其事势之缓急以为先后”,向上直言“若复加以大兵,民将何以堪命”。另外,在筹措军资方面,认为“贫民则穷困己极,势难复征”,建议请发内帑。在福建上杭时,并将上缴分派到州与各县衙的上杭河税作为用军之费。屯兵上杭,不劳民力,不取民财,不重累商人。

一身正气 刚正不阿

王阳明痛恨不走正道的人,即使在绝境里,也不会卑躬屈膝,而是靠坚持正义,靠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对方折服。正德元年(1506),年仅15岁明武宗继位后,当时为太监刘瑾、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等“八虎”专权,朝政紊乱。十月,明孝宗的顾命大臣,大学士刘健,谢迁等联合上疏,请诛“八虎”,却被刘瑾矫旨罢职。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四川道监察御史薄彦徽等二十一人,或独自具名,或几人联名,上疏请求保留刘等二十一人,或独自具名,或几人联名,上疏请求要求起用刘健、谢迁二人。又被刘瑾矫旨将他们解京入狱。最后皇帝将这二十一人全部逮捕,各廷杖三十。戴铣死于杖下,蒋钦三次被杖,三天后死在狱中,薄彦徽数被杖打后除名,不久卒。当时朝中文武百官无人敢言。是时任南京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浩然正气,冒死救援。他上《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提出希望皇上“宽恕赦免直言规劝的官员,罢免除掉弄权作恶的奸宦”的意见,将矛头直接针对刘瑾,因而触怒了当时把持朝中大权的太监刘瑾,结果被刘瑾矫旨当朝廷杖40大板,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又苏醒过来,然后被关进监狱中一个多月,后来又被刘瑾假传圣旨,十二月被贬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

王阳明在阳明洞创办龙岗书院期间,贵州都御史王质派差人到龙场,差人仗势欺人,凌辱王阳明,不料却引起当地苗彝诸乡民的公愤,与他友好相处的当地民族朋友看见后很气愤,他们把差人围困起来羞辱痛打,最后将差人赶出龙场。差人向王质告状,王质听说后大怒,向按察副使毛科告状,要王阳明认错谢罪,毛科从中调解,要王阳明去给王质道歉,王阳明不畏强权,拒不谢罪,写信给毛科说:“差人至龙场陵侮,此自差人挟势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自诸夷愤恨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太府,何所得罪而遽请谢乎?”王阳明义正词严地回绝,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气节。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阳明希望能够将已经擒获的宁王朱宸濠送到南京,在那里举行献俘仪式。然而正德皇帝朱垕照同意提督东厂江彬的意见,“千里迢迢带领大军到此,怎么能够空手而归!”叫王阳明把朱宸濠“放回鄱阳湖,陛下再抓一次!”以显皇威。王阳明认为“一旦皇帝和十万大军进入了江西,以战后的混乱局面,其给养必然无法供应。养兵要管饭,没饭吃了就会去抢,到时局势必然混乱不堪。”非常正直的王阳明坚决不同意,便把朱宸濠送到了稍微正直一点的太监张永那里,要张永把朱宸濠献给朱垕照。

品行端正 清正廉洁

王阳明一生不向当权者送礼,也不收受谁的礼物。贬谪在龙场住阳明洞期间,生活特别艰苦,贵州宣慰使安贵荣知道后,多次派人奉送衣食住行等所需物品和金银、布匹、鞍马等。王阳明再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简单的油、盐、柴、米生活用品,把金银、布匹、鞍马如数送还。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阳明把已经擒获的宁王朱宸濠带到杭州,提督东厂江彬为夺功绩,派遣一锦衣卫去杭州要人。王阳明已把朱宸濠送到了太监张永那里,锦衣卫来没人要钱,王阳明没有钱,即使有钱他也不想给,但是碍于面子,他还是给了五两银子。锦衣卫看着这点银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极为愤怒,把银子砸在地上,扬长而去。王阳明说“我怕阁下来去辛苦,特备薄礼,没想到阁下竟如此廉洁,居然分文不取!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会写文章,今后必定为阁下写一篇文章,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阁下的高风亮节!”所谓“阁下如此廉洁””是给他台阶下,顾及他的面子,这是软的。所谓“我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会写文章”,是在警告他,你要敢乱来,就写一篇骂你的文字,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恶行。这是硬的。王阳明清正廉洁,不愿送礼,但麻烦一样会自动找上门。面对着要么送礼,要么挨整的困局,王守仁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他坚持了原则,也躲过了麻烦。

王阳明多次上疏请求辞免皇帝的赏赐,正德十六年(1521),王阳明因平定漳州、赣州之乱和宁王朱宸濠叛乱有功,于六月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十二月封“新建伯”,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任两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并给与诰券,子孙世世承袭。皇帝特地派遣官员前去奖赏慰劳,赐以银币,犒赏以羊酒。派遣官员赏赐王阳明金银钱币、华丽的丝织物给予慰劳。并岁支禄米一千石,三代并妻一体追封。王阳明多次上疏请求辞免。

南宫策士问乡愿狂者之辨。王阳明曰:“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人尧、舜之道。”

第五篇: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大部分童年时光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和舅舅们都非常喜欢他。那时毛泽东生得高大结实,很懂道理,从不捣蛋惹事,很招外婆喜欢。毛泽东有一个舅舅开学馆教书。毛泽东闲着无事时,常跑到舅舅的学馆里去听课。他在这里接触到了一些识字、算术的知识,虽然算不上启蒙教育,但却培养了他的学习兴趣。

毛泽东8岁时被接回家。毛顺生接儿子回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儿子送入私塾,开始正规的学习;二是让他在课余干活。毛泽东开始入私塾学堂读书,只读了6年书。除了听课和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外,还要在每天的早晚做家务活,到了农忙季节,还要帮助父亲下地收割庄稼和翻地播种。14岁时,人手不够,活计又特别忙,毛顺生就让毛泽东停学下地干活了。尽管毛泽东不愿意中断学习,可是父命难违。

毛泽东天性好学,记忆力又好,在私塾的6年时间里,他学到了大量知识。尽管当时使用的课本都是诸如《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诗经》、《论语》之类的书籍,内容都很陈旧,可是,毛泽东却学得很认真,从这里获取了深厚的古文知识。

少年毛泽东在紧张的课程和繁重的劳动之余,不是去睡大觉,而是设法找书来读。在偏僻的乡村,书是不多的。但通过亲友,他还是找来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精忠岳飞传》、《隋唐演义》等书籍。读这些被私塾先生说成的“杂书”,毛泽东增长了文学和历史知识,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下载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 1、胆识过人的毛泽东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

    毛泽东的故事

    井冈山是个山多田少、原来人口只有一千多、产粮还不上万担的地方,红军来到井冈山后,人口激增,粮食不够吃,军民用粮主要靠山下宁冈供给。因此,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经常上宁冈运粮,毛委......

    毛泽东的故事

    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 三年级六班 杨显轲指导老师:皮玮 当背尖轻轻地滑过这本《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书页,读着一位位对中国有贡献的伟人,一个个孝顺,朴实的故事,心里不由得感慨万......

    毛泽东青少年故事

    (一)取名寓志 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毛顺生,母亲文七妹,共生育五男二女,前两个都不幸夭亡,毛泽东是第三个儿子,父母百......

    读清正廉洁小故事有感

    读清正廉洁小故事有感 廉洁——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做人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廉洁,那他就不配做人。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宁愿放弃金钱、地位,就不放弃廉洁。一句:......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文章标题: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唐朝兴盛是因为有圣德之君看到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再看看中共贪官污吏疯狂贪腐、盗窃国库的行径,真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的老祖宗是这......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外廓题目)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

    清正廉洁

    11月18日至19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欧泽高深入德阳市、绵阳市调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欧泽高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在坚决惩治腐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