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有效的论证必须遵循一定的论证规则
一个有效的论证必须遵循一定的论证规则,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犯相应的逻辑错误,论证就是无效的。可以从概念、语言、论点(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查看论证的有效性。
1.概念的有效性——切忌“偷换概念”
如果在一个论证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的情况,这样的论证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所以,对于一个论证来说,在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是否清楚、正确和前后一致显得尤为关键。
偷换概念的错误经常在结论型题目中出现,有些迷惑性选项就是通过偷换概念来设置的,考生一定要仔细辨别,避免误选。
2.语言的有效性——语言必须清楚明确
在论证过程中,词或短语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个词项不可能在前提中具有一种意义,在结论中却是另一种相当不同的意义。一个正确的论证要求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清楚明确的,违反语言明确性的要求,通常容易出现“非黑即白”、“稻草人”、合成谬误等逻辑错误。
3.论题的有效性——论题应当清楚、明白并且保持统一
为了使论证正确而有效地进行,论题就必须清楚、明白。否则,就无法找出适当的论据和正确的论证方式来进行论证。在一个论证过程中,论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任意转换。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这类错误常出现于评价型题目中,多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4.论据的有效性
(1)论据应当是已知为真的判断
论据是用来确立论题真实的理由。因此,论据的真实性是证明具有论证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条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论据虚假”或“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①论据虚假
“论据虚假”指在证明过程中使用了显而易见(已确认)的不真实理由作论据。
例如:研究表明,在大学教师中,有90%的重度失眠者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张宏是一名大学教师,而且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所以,张宏很可能是一位重度失眠者。
上述论证是错误的,已知“90%的重度失眠者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但是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的到底有多少是重度失眠者就不一定了,题干以“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的大学教师有90%是重度失眠者”这个未经证实的假设为前提得出结论,犯了“论据虚假”的逻辑错误。
②预期理由
“预期理由”是指以真实性尚未被证实的判断作为论据来进行论证。在公务员考试中,这类错误多在削弱型或评价型的题目中出现。
例如:有人为了证明“火星上是有人的”,而提出论据“用望远镜观察火星,可以发现上面有不少有规则的条状阴影,而这就是火星人开凿的运河”。
这个证明就犯了“预期理由”的错误。因为“火星上的有规则的条状阴影是火星人开凿的运河”的真实性还未确定。
(2)论据的真实性不应当靠论点的真实性来论证
论据是用以支持论证的,论点能否成立主要依赖于论据的真实性。因此,论据的真实性应当独立于论点的真实性,即不依赖于论点而成立。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5.论证方式的有效性
在论证中,论证方式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只有合乎逻辑的论证方式,才能保证从论据的真实性推出论点的真实性。因此,论证方式的规则只有一条,即论据和论点之间应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这类错误经常出现在可能性推理题中,其主要表现有:
(1)违反推理规则
要使论据和论点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保证从论据合乎逻辑地推出论点,必须遵守有关的推理规则。凡违反推理规则而进行的论证,必然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这类错误通常出现在评价型题目中,结合必然性推理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查,考生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推理形式,从而发现其中的错误。
(2)无关推论
凡在论证过程中,用与论点毫无联系的论据去推论论点,就叫“无关推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论据是真实的,仍然推不出论点。
这类错误一般出现在削弱型、加强型和结论型题目中,经常会出现论证中没有出现的新的概念,比较容易区分。
(3)以偏概全
以有限定条件的原则为论据,错误地推论出一个超越这一限定条件的结论,把在一定条件下的真实判断当作无条件的真实判断,或以片面的论据推出全面的结论,这就是“以偏概全”的错误。这类错误多在削弱型题目中出现。
(4)论据不充分
在论证过程中,有时提供的论据虽说不是与论点不相干,但却不足以推出论点,即仍不能从论据合乎逻辑地证明论点,这样的错误称为“论据不充分”。
(5)以人为据
在论证过程中,不是以事实和已经证明的科学原理为依据,而是以与论题有关的人的权威、地位、品德、人格等作为论证这一判断真假的依据,这就是“以人为据”。具体表现为“诉诸权威”、“诉诸无知”等。这类错误一般出现在结论型、削弱型、加强型等题目中。
①诉诸权威
“诉诸权威”是指在论证中以权威作为论据的根基,而不是以逻辑或事实来支持论点。
例如:地心说是不能怀疑的,因为亚里士多德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这个例子中,对于地心说不容怀疑这个论题,紧紧依靠亚里士多德的言论来证明其为真,是典型的“诉诸权威”。
例题
一般认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在45岁时和他在30岁时相比,运动水平和耐力都会明显降低。但是在已退役与正在服役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中举行的一场马拉松比赛结果却是:45岁的退役足球运动员和30岁的正在服役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据此,认为一个职业球员到了45岁时运动水平和耐力都会明显降低的观点是错误的。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以上调查分析是由专门研究足球运动员体能的科研机构进行的B.科学研究证明,人的青年时期可以延续到45岁,因此运动水平和耐力应该能够保持
C.以上调查中的退役职业球员都是长期担任足球教练的人
D.年龄在一定限度内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运动水平和耐力的下降
中公解析:即使不看题干,就单纯看A项,就可以判断这是个错误的选项,通过调查分析机构的权威性来加强论证,是犯了典型的“诉诸权威”的逻辑错误。这种选项在很多加强型题目中经常见到,一般来说都是不正确的。
B项则说明不仅在实验上而且从科学理论上也可以证实题干的结论,这样就加强了题干的论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科学归纳法;D项有一定的干扰性,容易误选,事实上,“不必然导致”不等于“必然不导致”,只等于“可能不导致”,支持的强度不如B项;C项是无关选项。因此,答案选B。
②诉诸无知
“诉诸无知”是一种以无知为论据而引起的谬误,即辩称一个命题为真,其依据仅仅是该命题没有被证明为假,或者辩称一个命题是假的,仅仅因为没有被证明为真。即以人们对某一个命题的无知为依据,从而断言该命题的真假。例如:鬼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人能证明它是不存在的。
作者用“没有人能证明鬼是不存在的”来证明“鬼是存在的”,就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对某些知识的无知,与它是否存在是没有关系的。
③诉诸众人
诉诸众人则是指援引众人的意见、见解、信念或常识等来进行论证,以被广泛接纳为理由服人。
例题
某市教育专家建议,可以采取按照年龄、教授科目和职称等级将教师平均分配的办法来配置教育资源,这样就能实现教育公平,解决目前因上重点中学引起的社会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观点?
A.很多原来重点中学的教师对此表示支持
B.普通中学纷纷要求增加拨款加强学校硬件建议
C.一些重点中学教师要求到该市以外中学任教
D.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表示反对
中公解析:专家认为将教师平均分配就可以实现教育公平,解决上重点中学引起的社会问题,但如果引起上重点中学的原因并不是教师的问题,而在于学校硬件设施,即B项,则削弱了专家的说法。A项加强了专家的观点,D项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反对并不能说明“将教师平均分配不能实现教育公平”,犯了“诉诸众人”的错误。因此,答案选B。
(6)数据不可比
“数据不可比”谬误指用不可比的两个数据所进行的错误相比论证。这类错误在各种题型中都有可能出现,需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一个人从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和脂肪越多,他的血清胆固醇指标就越高。存在着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中,二者成正比。超过了这个界限,即使摄入的胆固醇和脂肪急剧增加,血清胆固醇指标也只会缓慢地有所提高。这个界限对于各个人种是一样的,大约是欧洲人均胆固醇和脂肪摄入量的1/4。
第二篇:有效技能课题设计论证
有效技能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年轻化。我区小学、初中教师队伍年轻化。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热情高涨,责任心强,肯学习,但学科带头人不多,缺少在市里有知名度的教师。
(2)教科研活动逐步正常化、规范化,教科研氛围较为浓厚。各校能根据省市教研室的部署,针对本区的实际,认真组织各自学科的教科研活动,计划周密,活动扎实,及时总结。(3)教科研意识逐渐增强,教科研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学校和教师认识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付诸行动。
(4)教学观念未能及时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相对落后。走进我区中小学课堂,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采用“灌输--接受”模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机械训练,心中无人、胸中无书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死记硬背,缺少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和时间、空间。大多学生学习兴趣索然,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没有养成。(5)教学中普遍存在 “教”认真、“研”不够的现象。大多教师忙于日常事务,缺少学习、研究的主动性,改革的意识不强,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6)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没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心选择教法、学法,导致课堂气氛普遍沉闷的现象非常普遍。
从现代社会及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看,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需要教师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必须在行动中研究,加强教学技能与技巧的艺术性。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主要观点
(一)研究目标:
1、提升教师的有效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构建适宜的、良好的、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4、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探索提出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有效技能的具体要求。
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3、本课题并不排除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鼓励教师教学创新,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
(三)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关注有效教学技能在实践层面上的积极意义。首先,有效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教学技能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有效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专业化水平。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布置作业,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在追求教学的路途上,也会成就自己。
(四)创新之处:
我们的研究围绕的是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的,通过深入开展研究和探索,做到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完成,实践活动在理论指导下完善。以用为本,以有效为目标,立足教育教学一线优势,致力于各学科实践运用的研究。
(1)激发广大教师渴望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强调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强调终身学习,关注不同教师在专业上有特点的、有各自风格的、有区别的成长,绝不整齐划一。
(2)切实解决学校教育现存的问题、困难、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以课堂实践为基点,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以及主动参与教改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3)通过教学反思架起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开展教师读书工程,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4)通过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的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与途径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应遵循理论先行、注重实践的思想,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第一、让教师对有效技能正确理解,把握如何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第二、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明白课题组成员的任务,掌握研究的策略与思路;第三、制订好研究计划,领略教学过程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经常反思;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相关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在一线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终实现有效技能,打造教学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1、团队学习
2、自我积累提升
3、课堂教学实践
4、信息共享
5、鼓励创新
(三)技术路线: 课题组将遵循“优化——应用——再优化——再运用,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实验研究相结合,采用调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不同学科进行个案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和手段。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预备研究阶段(2007年10月-11月)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将课题的研究工作纳入学年整体工作计划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葛守稳为负责人、教导主任张道玉为联系人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使课题小组获得强有力的支持。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涉及语文、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并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保证。
2、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前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对课题题目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和论证,最终确定为《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并撰写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规定了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3、组织课题成员集中学习有关文件,重点是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课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4、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色,分别制订具有学科特色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网和教研网上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展示活动内容和成果。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11月)
1、全面总结教师自身工作近年来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为指导,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把学习、讨论、反思、改进融为一体。
2、研究小组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
3、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练兵、竞赛等方面的情况。
3、组织考察外地先进经验、校内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教学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
4、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针对课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5、聘请本校外校等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充分发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垂范作用,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
6、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三年内每人至少学习和阅读十本书,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
7、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应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座谈、定期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交流,研讨学习体会,教学体会。
8、认真学习有效技能与实践的相关理论,搜集相关信息,对参与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并进行初步地尝试。
9、开展“有效技能与实践”为主题的一日教研研讨活动。
10、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采取“先训后赛,以赛代评”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开展“三字一话”、教学设计和信息基础等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参加区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1、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及反思的评选活动。
12、开展优秀课件评选活动。
13、定期召开研讨座谈会;
第三阶段:中期反思交流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1、收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相关材料,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2、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积极探索有效技能与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教学实践的有效 和模式,构建初步理论模式(运行与管理机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
3、召开研究汇报会,课题组每个成员对本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和整体评价。主要总结前三个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分解课题中的任务,将课题的研究方向纵深推进。
4、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1月——12月)
1、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课件制作,完成学科教学专题网站的设计制作、撰写实践课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2、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育博客或优秀科研成果等评选活动。
3、进行课例研究,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讨论如何让实践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4、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课题组对教师的技能再次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的专业发展情况。
5、定期召开家讨论会和其他座谈会。互相交流研究进展情况,主要总结前三个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分解课题中的任务,将课题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6、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推出信息技术的研讨课,提炼经验共同分享,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调整完善有效技能与各学科整合的策略和模式。收集有效技能与实践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论文等文本材料,编辑成册。如《数学学科教学设计集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集锦》《综合学科教学设计集锦》等。
7、与教研员共同学习、探讨,并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的研讨培训活动。
合肥市胜利路小学:李素侠
第三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行动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2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行动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大丰市白驹镇中心小学 陈晓芳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的目的
1、探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评价方法。
2、使教师树立有效评价也是课程资源的意识,通过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师生的发展,从而形成民主、主动、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3、构建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改进教学实践。
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科学认识课堂评价,制定符合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总结有效的评价方法,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有效机制,克服传统评价制度的诸多弊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发展。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
1、小学各学科教学评价的现状调查和有关教学评价的理论学习,总结概括出现阶段中各学科教学评价的可取之处和存在问题。
2、研究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如与目标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材因素,教学方法和管理因素有关的指标研究。
3、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评价语言的案例研究。
4、符合新课标的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以评促学式”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5、课堂教学评价与相关因素的研究,如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关系。
6、对新课标下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标准及相关因素研究,形成课堂教学 1 评价量化表的研究。
7、小学生综合学力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研究,重点探索日常教学中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形式,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中有哪些评价主体,各自起什么作用。
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和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更新了教育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和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指导作用。
2、本课题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师资、生源、设施等方面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课题组人员的研究能力和人员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陈晓芳同志是小学高级教师,英语组教研组长,大学本科学历,大丰市英语学科教学能手,多次在市级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多篇论文在省、市发表或获奖,具有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其他研究人员多数曾参与过省级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发表过论文,有数篇论文获奖,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均能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4、保障条件
课题组主要成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完成课题研究的实施,不会额外增加负担。
在资金上,学校将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资金,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汇总与整理工作将采取专人负责的办法,建立详细的资料汇总、上交制度,做到定时总结、定时上交、定时检查,根据资料的具体内容,采取光盘刻录、图片、电子文档、文本等形式整理保存有关资料。
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 2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教学效能核定,否定教学是教师一种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尝试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其中山东省青岛市对教学评价改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对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还没有形成体系和具体的符合各地教学的评价标准出台。我们这个课题重点围绕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这个小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教学评价的规律、方法和原则等。新课程中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文献法旨在广泛了解学习教学评价的有关理论,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调查研究法旨在调查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发现研究中存在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行动研究法旨在教师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通过一个个案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经验总结法旨在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所思所获,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五、该研究项目的特色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 3 标体系,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体现开放性。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
5、坚持可行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六、“研究项目计划”实施的步骤设计(含完成工作指标)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制定方案,修改完善,申报立项,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1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案,添置书籍设备,学习理论,调查现状。总结提炼,撰写论文,推广经验,研讨完善。
3、结题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撰写结题报告,结题鉴定,出刊专集,课堂教学展示,推广运用。
第四篇:《指导规则》修改论证 业委会工作将有规可循
《指导规则》修改论证 业委会工作将有规可循
[日期:2009-12-07]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2009年第十一期作者:杨萌 [字体:大 中 小]9月26日至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在沈阳召开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草案)》(以下简称“《指导规则》”)修改论证会。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王玉平,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物业管理处处长陈伟,来自北京、辽宁等11个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处分管物业管理的领导,上海、成都等12个城市的物业管理处处长,以及部分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共55人参加了此次修改论证会议。
会上,各地代表就如何规范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活动,加强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日常运作的指导,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沟通和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指导规则》亮点多、创新多;相关规定具体,可操作性强;对于改善物业管理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就《指导规则》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基于业主大会规程又兼收并蓄各地经验
修改论证会上,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王玉平首先介绍了起草《指导规则》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目标。王玉平指出,物业管理活动当中,主管部门如何指导监督,如何发挥业主的作用最为重要和复杂。目前,业主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实践证明将物业管理活动中业主的行为规范好了,物业管理就做好了一大半。天津、深圳探索建立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等多方参与的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业主大会成立数量增加了30%,物业管理的投诉减少了30%。而《指导规则》就是在原来业主大会规程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各地好的做法和行之有效的经验起草制定的。此次修改论证,旨在使《指导规则》更加完善,更好地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物业管理处处长陈伟主持会议并对《指导规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做了说明。陈伟表示,在制定《指导规则》的过程中,坚持了如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以《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为依据;
2.切实保障业主的共同权益;
3.强化《指导规则》的指引和导向功能;
4.加大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力度;
5.注重相关程序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6.注重总结、归纳地方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7.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制度创新。
沈阳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处长陈全表示,《指导规则》法理清晰、系统完整,最大限度地对《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相关条款的可操作性很强。其中,第五章的内容十分精彩:明确了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管。通读《指导规则》全文后,感到它是一部兼具普法性与实操性的文件,而最大的遗憾是《指导规则》为照顾全国的普遍性和各地实际,部分内容写得略显原则化(比如总则第八条)。因此,建议将第八条分市、区、街、社区四个层面来写。具体而言,即市里制定政策,区里负责具体指导,街道负责监督,居委会组织实施业主大会的建设工作。
业主大会、业委会工作宜纳入社区管理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刘春藏表示,当前业主自治管理不到位,所以要全方位保证政府部门的介入。《指导规则》对业主自治管理和政府介入的相关规定应当予以明确,比如明确业主的自治管理工作在街道办事处指导下开展,并具体由居委会组织实施。保利(广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加河建议在《指导规则》中明确:由街道、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定期召开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沈阳市房管局副局长李强表示,目前沈阳共有3300个住宅小区,其中老旧小区2700个,居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0%以上。这些小区物业管理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涉及的各种关系非常复杂,简单地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难以解决问题,必须对业主组织给予必要的指导。据此李强认为,《指导规则》抓住了物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于促进业主大会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副处长张学军表示,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天津市目前的做法是交给了街道和乡镇政府,从当前看来,运行状况很好,新成立的业主大会工作比较规范,业主委员会运作也良好,各类矛盾纠纷的处理也很及时。因此,他建议《指导规则》规定业主大会会议首次召开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同时,《指导规则》还要增加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的相关内容条款。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宅产业处李海洋表示辽宁正在探索把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当中,并研究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如何协调,因此,他建议《指导规则》就居委会如何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加以明确,以帮助解决目前各地在规范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
要发挥居委会在具体操作层面的职能
上海市房地局物业管理处处长忻一鸣表示,业主大会是社会管理问题,不是单纯的物业管理问题,业主委员会运作的好坏,影响到经济建设和小区的和谐。因此,政府部门如何对业主大会和业委会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就愈发显得重要。例如,如何发挥居委会在具体操作层面的职能,居委会如何帮助业主选举业委会,居委会如何对业委会的日常工作指导监督,如何督促业委会按规定履行程序,等等,都应该在《指导规则》中规定得更详细一些,更具有操作性一些。
成都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处长蔡任重认为,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应借鉴居民委员会的选举,要建立鼓励机制,组织业主有序参与;选举方式上还要纳入网络、短信投票等手段;此外,还要对业主代表和业主委员会委员实行信用监督,设立计分程序。安徽省建设厅张宇洁建议,首次业主大会的筹备工作由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同时,《指导规则》中应该进一步明确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活动当中的定位。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元申表示,《指导规则》最重要的是规定业主大会成立后如何运作发挥作用,以及未成立业主大会的如何形成决议;在思路框架上,要将业主大会和业委会设立、运作、接管等作为重点;在操作方法上,要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的作用,他建议,由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或者由建设主管部门与民政部门合发文件,以利于实践当中的工作执行。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卢伟生表示,业委会工作的关键,一是要把好业委会入门关;二是要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的作用,因此,《指导规则》要尽量在引入基层政府力量指导、参与业委会工作方面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规定。
《指导规则》指导什么、如何指导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王颖认为,《指导规则》要进一步明确业主议事规则的内容,同时,要明确业主委员会委员的任职资格,以及业主委员会到期之后原委员资格是否应当自动终止等问题。长沙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处长刘凯建议,《指导规则》对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财务制度、维修资金的使用程序等问题应加以明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林玉灿认为,《指导规则》对不交物业费的情形,其时间的确定要明确:是一年未交费,还是半年未交费?同时,对业委会委员不履行职责和谋取私利的情况也要明确界定。
呼和浩特物业管理处处长陈巴特尔表示,《指导规则》的“指导”两个字宜改为“活动”,这样,既利于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发挥其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又能做到不越位,做好裁判角色而不是运动员角色。湖北省城乡建设厅彭显廷建议,各地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的现实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指导规则》对于地方物业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要给出一个准确定位,同时,《指导规则》的内容不宜过细,要给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留有余地。四川建设厅简乃
军也建议《指导规则》应考虑对地方规定多一点授权,一些具体标准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比如,分期开发的物业,成立业主大会的具体标准由各地自己制定。
深圳物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陈蔼贫认为,《指导规则》主要目的是明确从政府层面指导、监督和管理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定义一些法律概念。因此,他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指导规则》内容不宜过细。比如,一些《物业管理条例》、《物权法》司法解释上的内容不需要融进来,要把着眼点紧紧放在“指导”上。另外,业主是个体概念,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是组织概念,《指导规则》要规范的是组织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建议把《指导规则》名称中的“业主”两个字去掉。
大连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处长方恒联表示,目前,组建业主大会的难点是筹建时组建筹备组的人选,小的人选失误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后患。因此,《指导规则》重点要解决的是业主、业主大会、业委会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规范。比如,建议筹备小组人员组成上,由建设单位、社区和业主三方派代表(由街道选定),并由街道和社区进行指导。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吴雪琳建议《指导规则》要加强对违反建筑规划擅自改变套内房屋建构用于出租、群租房现象,以及堵塞消防通道等行为加以限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厅张沁元建议《指导规则》要考虑物业服务企业的代表能够参加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哈尔滨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处长许建华建议在《指导规则》中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业委会的权利,不能凌架于业主之上,而且应增加一些惩罚性条款。南昌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处长邓长水提出欠费业主不宜作为业委会委员的候选人。西安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处长濮斌锋建议《指导规则》对业委会的工作经费加以明确,以保证业委会委员真正投入业委会的工作中。
黑龙江建设厅于迎选建议《指导规则》关于“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要告知物业服务企业”的内容,能否再增加“与物业服务企业重新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规定,这样,利于实行新的物业服务标准。此外,就业主大会的筹备工作,要考虑现有的旧小区,这些小区没有开发建设单位,因此其业主大会筹备程序、参与筹备组的人员和经费来源等问题应给予明确。西安锦江物业服务公司总经理杨新昌建议对于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不按规定召开业主大会的情况下业主可否自行召开业主大会,以及罢免业主委员会的程序等内容进一步明确。
业主作为物业管理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业主大会、业委会工作却一直以来是物业管理的难点之一。甚至业界有人将“业委会、居改非、维修资金”列为物业管理三大难点。其实,从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到《物权法》,再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草案)》,关于业委会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同时,近些年,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引入基层政府力量和社区力量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动工作机制等实践来看,都在积极探索业委会的工作如何开展,并且初步总结出了一些良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草案)》经过论证修改终将出台,业委会工作将有规可循。但是,作为业主自身,也亟待进一步增强物业管理的消费意识,提高自治管理的水平,并紧随社会经济和物业管理的发展,切实从过去的“居住者”身份转型为现代业主——这也是《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草案)》最深刻的本义。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定稿)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大丰市刘庄中学 蔡慧梅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课题名称上即可看出,那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教学策略。因为无论是素质教育也好,课程改革也好,其实施的主渠道都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自觉运用和总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从“教学策略”这个概念上看,我们既要研究教师“教”的策略,也要研究学生“学”的策略,把“教”与“学”统一在“课堂”之中。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
(1)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作业布置等方面。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2)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教育的高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听课、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3)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探索当前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让课堂“活”起来;将重点探究:情境创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实现有效“互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对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研究课堂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我校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化学教师走出误区,使我校化学教师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理念,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明确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研,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全面发展,促进我校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把课堂上原本老师的“独角戏”变成师生的互动,让 2 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国内外同类型课题研究状况:
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就国外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通过对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的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给处在迷茫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02—2012.04)
1、进行课题立项申请;
2、调查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二)实施阶段(2012.05—2012.09)
1、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实践研究;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根据研究进度,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 3 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2.10—2012.12)
1、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
2、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3、进行结题申请。
课题研究的方法:我们拟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科研方法。要求参研教师围绕课题,深入学习和钻研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专著、经验文章等文献资料,作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处处留心观察自己的教学过程,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总结、记录和提炼自己的教学心得,撰写与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系方式的转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我校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参研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