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档案袋评价”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档案袋评价”
南浔横街小学李 强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中存在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重学习结果评价,轻学习过程评价;重学习水平评价,轻情感态度评价等弊端,探索并实践了学生“档案袋”评价。通过学生“档案袋”的收集整理对学生实施真实性的过程评价,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网络评价,把情感态度评价、操作技能评价、计算机学习过程评价融于“档案袋评价”的全过程。
关 键 词:兴趣激励档案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小学信息技术虽是一门新学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少,但它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评价方面显得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
1、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的评价过于简单、含糊,较为普遍的为教师的口头评价,评价语大多是“你真棒!”等。
2、教师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够及时,往往是在学期结束时,教师给学生一个期末学习成绩,如优秀、良好、合格,使学生难以明白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侧重于操作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和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致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着眼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表现一般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以上这些是与《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背道而驰的。因此,如何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了。笔者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中存在的弊端,探索并实践了学生“档案袋”评价。
一、档案袋评价的策略
1、以赛激励,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为现实和最为活跃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希望与目标变成有形的事实。课上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可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巩固课本知识的竞赛,如制作漂亮的课程表、贺卡等;有激发集体荣誉感的竞赛,如小组制作竞赛,班级擂台赛等。
教师对参与的学生给予奖励,采用小红花等形式丰富学生档案袋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成功中形成对学习计算机的稳定兴趣。
2、无形分层,关爱全体
关心学生心理,设计“无形分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分层教学的关爱。做好无形分层,关键在于:
1、辅导分层。关于辅导我经常使用“教师巡回辅导”、“金点子”帮助、“任务精灵”、“智能型辅导”和“分组辅导”的方法。
2、任务分层。基本任务要求全班学生能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在任务中所花的时间、所做的操作次数和得分来综合评估学生,拓展任务可多设几个层次,由基本任务的综合得分自动进入相应的拓展任务,以此类推。这种方式既完成了教学大纲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3、奖赏信任,培养习惯
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在学生学习中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则更会起推动作用。
“信任是最高的奖赏”、“信任就是力量”。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信任的力量,通过教师的信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信任,用教师的关爱与信任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强烈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
4、评价交流,体验成功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果进行交流、展示是“档案袋”评价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发挥激励功能,展示学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安排从小组中的交流,到班级中的展示,到学校中的展览等。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喜悦和成功的收获,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
(1)学生在每节课后根据自己的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各个方面参照各项条款(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成长日志【附1】)进行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自我反思。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与学习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以日志的形式记录计算机学习的成长历程。
(2)学生在进行了一个月的学习后对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信息技术》小组活动评议表【附2】),并且展示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主要采用网上交流的形式。小组之间找一找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与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以朋友忠告的形式指出需要努力的地方。根据同学之间交流的情况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月评价。
因此,学生的“小组活动评价建议”是学生对自己在这个月的学习情况进行总体反思,同时又是本月入选精选文件夹、精品档案袋的材料汇编。
(3)一学期结束时展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作品,采用“我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档案(学期总结报告)”及“我的特色报告”【附3】、【附4】的形式,进行一个学期学习的反思以及展示自己一个学期中所收集的自己认为值得展示的作品。有形作品如奖品、小礼物,一些打印稿等,并进行统一编号,自己认为值得展示的作品选入学生个人的精品档案袋用作学期展示用,其余的作品在教师的帮助下统一收集、装订并且进行存放。学生的无形作品,让学生进行自由整理分别放入各自的精选文件夹与一般文件夹中,精选文件夹用于班级之间的网上交流。
二、“档案袋”评价的措施
1、优化评价语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
(1)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计算机的操作,不可能是正确无误的,教师在鼓励的同时还应当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2)给学生写一些简单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些简单的评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同时也是增进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好手段。为此笔者通常采用一些写有简单的评语的奖励卡片与小礼物,如“奖给一位有创意的学生!”等。
2、采用多维评价方法
综合运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全员评价的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方式的优点,起到扬长补短的优势。
(1)自我评价——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对自己学习计算机所掌握的内容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进行简单的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安排在每节课结束时和某一模块学习内容结束时进行。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模块学习的情况,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哪些方面还要努力等。评价时安排的人数不一定要太多,关键是从中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各小组成员间进行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同时可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其着眼点在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与成长之处,而不在于找缺点,对于同学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采用小组寄语的方式,以朋友忠告的形式加以指出。小组评价以月评价为主,时间的间隔为四周左右,主要围绕“小组学习活动评价建议”表开展。
(3)全员评价与网上交流——在综合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后,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全员评价。其目的是“人人进步”,教师应尽量去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奖励。教师的奖励有:有形的物质奖励如卡片、奖状等;有无形的精神奖品,如口头表扬,把学生的作品在班级中展示,优秀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想。
三、档案袋使用的注意点
1、档案袋的外观个性化、人性化
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封面和包装,档案袋的外包装要尽量体现个性化,封面要人性化,不求风格的统一,怎么新奇活泼就怎么做。目的是让学生喜欢。
2、珍爱自己的档案袋
档案袋中存放的是学生自己亲手挑选的作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任务,他才会有一种“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和成功感、自豪感。
3、学习档案的分类整理
横街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档案类别表
参 考 文 献
1、《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小学部分)
2、张春莉《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问答》《小学青年教师》2002年10期
3、李白坚《走向素质教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12期
5、汤仙月《课程内容表征多样化探析》《教育科学》2001年3期
6、潘菽《教育心理学》
7、周为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评价
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小学黑英林
科学课评价是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课改的深入,评价的“瓶颈”作用日益显露,逐渐成为约束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难题。构建科学合理的科学课评价机制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了解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要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们在科学课的评价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现代教学评价思想认为,目标的判定是必不可少的,带有决定性意义。在研究“如何评价”之前,必须先 弄清要“评价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评价。小学科学的评价目标从过去的“双基”发展到“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不仅是“双基”,还包括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行为、习惯的改变与养成等方面。这些因素的拓展就不是原先的教学评价能完全体现的,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和科学课评价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科学知识、技能的评价。
主要评价各单元各课时最基本的、对学生今后发展有较大意义的知识。比如:了解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及保存形式;知道气体、液体、固体的主要区别;掌握植物种植的方法和过程;探究植物的生长周期等。
2.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能力,即评价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制作、创造的能力。如学习《垃圾》一课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哪些垃圾会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会自然降解;收集家里一天中的垃圾并称出重量,估算我镇及苏州市的每天生活垃圾量;组织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每个家庭对生活垃圾中可再利用的垃圾处理方
式,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评价学生能否积极地完成收集一天垃圾的任务;能否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能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的担忧,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待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态度。比如:学生对待科学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纯正,学习是否认真;对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与问题是否有兴趣,是否充满了想知道的欲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是不是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能否采纳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学习与探究等。
4、行为习惯。主要评价学生在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外显的信息为主。比如: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否注意安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协助,是否愿意对原有认知进行自我否定,修正错误,要求进步等。
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评价真正发挥出调节教学活动的机能。
二、评价时机全程化
评价时机全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这是科学课的新教学目标内容所决定的,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
1、前置性评价: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例如:(1)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2)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就?(3)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4)评价是否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等等。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同时,注意平时积累的形成性评价的相关内容。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即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应该参与评价,充分依靠这些评 价主体的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教师评价:教师是所有评价活动的发起者、主持者、协调者,仍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当评价发生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及时恰当处理,进行总体把关,及时记录在案,留待学期结束时总评每个学生该学科总成绩时使用,同时又作为随时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依据参考使用。
2、学生评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1)、参与评价:教师必须尽力创造条件,消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告诉学生,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懂得的比老师还多,并且书本上的也不是绝对正确。例如:在学习苏科版自然十一册《光的颜色》一课中时,学生通过做用镜子斜放在水里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的实验发现,书上的彩虹的光谱图和
我们做出的不相符合,我就鼓励他们质疑书本,并通过选用不同形状的镜子,不同的液体,镜子斜插不同的角度等实验来验证结果。
(2)、自我评价: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价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3)、学生互评: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对同学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议。但互评时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划等级或打分数上,这样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谈化等级和分数,强调自我的反思,以建立一种新的互帮互学式的伙伴关系。
3、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
无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还是家长评价,都要努力体现学生个性,做到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1)科学知识和技能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分析以及必要的测验和专题考查。
(2)科学探究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现场作业、课堂提问和观察记录、作品制作、活动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表现性评价,应该以观察记录、面谈、随访为主。
(4)“行为习惯” 评价的方法多采用现场观察、行为记录、作业分析。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在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如果资料不充足或者主观意识太强,那么评价的基础就不牢。取得评价资料之后,要对评价资料处理、分析和利用,评价结果的数据不能过分要求精确,而且必须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全过程。
五、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多元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不能有效地达到科学教学目的,因此,在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和平时评价的权重,有些内容如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应参考平时评价。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简单进行定量评价是不恰当的,如用65分或80分作为对学生的合作精神作评价。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纵观全局,用准确、简洁的质性描述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
(3)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评语不仅起到点评学生的作用同时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使学生真正“活”起来,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尽管科学课的评价尚处于实验探索之初,但我们要看到科学课评价发展的新趋势,改革现在的科学评价方法,实行新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断探索、实践,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第三篇:《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学习体会
《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学习体会
丽水市实验学校 李 剑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教育飞速发展。因此,对教师及学生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如何对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却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新课题。新课程标准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共同创建信息技术教育的美好未来?如何开设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课?如何按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评定?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我们信息技术工作者和管理者面前的新问题。
《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这门课是通过樊式录教授的视频教学进行学习,其内容典型丰富,并且实用。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帮助并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培训中我理解到教学评价首先要做好评价前的准备。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就是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借鉴其他学科,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并且评价要及时准确。最后我们评价应当展示学生成功的一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团体共同进步。我们也要明白总结性的评价结果是一种静态的结果,不利于学生发展。我们应淡化评价的结果,注重过程,要知道亲身经历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获得。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按照评价的标准来对照自身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上好信息技术课。
第四篇: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的学习体会
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的学习体会
碧湖中学 胡文璟
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认真组织,使我能够系统地学习了教学评价,通过学习使我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并能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重视综合评价。
要从对学生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对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要从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习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理解了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会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以前的评价只有老师评价学生,而没有学生评价老师,而在新课程评价里既有教师自我评价,也有学生参与评教。学生参与评教可以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再就是实行同行评议,领导评价。教师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地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中的合理成分,对自己的评价要客观一分为二,要多学习,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和自我的认识水平。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时,庶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出针对学生的以下评价方式。
1.作品评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论文,可以是几个学
生为一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
3.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文件夹评价。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自我评价,并进一步制作成个人和课题组的网上学习主页(包括学习计划、学年论文、学习体会、读书笔记、调查报告、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动画和资料库等),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总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完善和密切配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第五篇:信息技术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新的课改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且努力做好课程整合的大胆实践者和改革者。文章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方法与注意事项,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新的课改途径。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图画、色彩、绘图等功能在创设情境中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许多语文教师也努力地尝试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期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于是,唯美的课件、视频渗透到每节公开课中,以致近几年总会听到课堂评价的一种声音“课件制作太精美,教师的课上得不实”,初听起来似乎一切都是信息技术惹的祸。事实是否如此?笔者认为科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积极促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并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整合,笔者将从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来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在几种学习中,采用传统填鸭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是最低的,而采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与机械记忆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的整合提供了依据。现实情况的确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教学手段。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整合策略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新生的事物,可能有很多教师不适应,尤其是老教师,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维来审视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自己能恰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有全面提高课堂效率的觉悟,自觉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和主要的教学媒体,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语文课堂对信息技术的灵活处理
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因此,教师应对信息技术进行灵活处理,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内容适时选用。
首先,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如用《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来导入《孔雀东南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视频来引出《小狗包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
其次,课堂中间针对文章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也可以穿插视频资源,来突破重点,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笔者播放了小说戏剧情境性片段《宝玉摔玉》,让学生在文本和视频的双向冲击下有效地把握形象。教学《声声慢》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知人论诗,笔者利用cctv-3关于“李清照诗词朗诵”的视频,让学生明白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精彩的视频、精彩的演绎使学生深受感染,有效地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联想,提高了课堂效率。
此外,高中戏剧单元的教学困扰着很多教师,有限的课时使学生只能蜻蜓点水式地了解剧本的大概意思。针对戏剧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对戏剧认识的模糊性,笔者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给他们播放自己选取的精彩戏剧视频,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一节课后,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进入剧本,而且避免了戏剧学习的枯燥。注重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契合点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
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涉及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要想使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教师必须思考“为什么要整合、怎样去整合、整合之后优点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笔者曾听过一名教师教学《春江花月夜》,但发现该教师一开始就展现“春江花月夜”中唯美的画面。的确,对学生进行“有像可想”的想象思维能力训练没错,但这种过度、不适时的运用却使学生失去了最初的、最美的想象,充满诗意的诗歌没有品出诗意,不能不说是课堂的一大败笔。其实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准则,整合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自身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传播工具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他提到整合的一个基本点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引导学生广泛搜集信息,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书本知识、网络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联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判断、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