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讲座简报 - 副本
“家庭教育讲座”活动
为提高教师及家长的教育水平,增加家校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孩
子,3月12日下午,我校举行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我校校长丁一兵主讲,主要针对我校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家长。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讲座中,丁
校长用风趣的语言、丰富的知识、生动的事例就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打开潜能之门;建立孩子自信,打开天赋之门;培养良好习惯,打开成功之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讲解,帮助广大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整个讲座气氛热烈、形式多样,家长们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提高了教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也让家长意识到
儿童发育成长与家教质量的密切联系,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家庭教育讲座 简报
简
报
《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家庭教育讲座
为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健康成长,中国关工委家庭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郝艳华教授来到我校作了《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家庭教育讲座,学生家长和全体老师都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郝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有20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是中国青少年成长中心心理健康高级咨询师,曾应全国各地关工委和教育部门的邀请,做过“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等几百场专题讲座。
郝艳华教授围绕“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改变方法才能改变孩子;培养孩子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学会感恩”四个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来启发家长:教育现代的孩子不但要用现代科学的理念,更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学会感恩,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方法。郝教授的报告语言生动,抑扬顿挫,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家长、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不时博得家长的阵阵掌声。
本次活动,使学生家长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培养孩子的重要性,见识了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懂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受益匪浅。同时,郝艳华教授也给我校的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业务指导课,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感悟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会后,家长们纷纷就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请教专家,现场气氛热烈。此次活动受到家长们的一致称赞。
第三篇:家庭教育讲座简报 - 副本
“家庭教育讲座”活动
为提高教师及家长的教育水平,增加家校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3月12日下午,我校举行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我校校长丁一兵主讲,主要针对我校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家长。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讲座中,丁校长用风趣的语言、丰富的知识、生动的事例就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打开潜能之门;建立孩子自信,打开天赋之门;培养良好习惯,打开成功之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讲解,帮助广大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整个讲座气氛热烈、形式多样,家长们受益匪浅。
此次讲座不仅提高了教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也让家长意识到儿童发育成长与家教质量的密切联系,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家庭教育讲座活动简报
莎车县第三小学家庭教育活动
简 报
单位:莎车县第三小学
时间:2017年9月13日
莎车县第三小学开展《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讲座
为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健康成长,我校作了《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家庭教育讲座,学生家长和全体老师都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刘校长围绕“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改变方法才能改变孩子;培养孩子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学会感恩”四个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来启发家长:教育现代的孩子不但要用现代科学的理念,更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学会感恩,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刘校长的报告语言生动,抑扬顿挫,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家长、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不时博得家长的阵阵掌声。
本次活动,使学生家长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培养孩子的重要性,见识了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懂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受益匪浅。同时,刘校长也给我校的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业务指导课,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感悟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会后,家长们纷纷就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请教专家,现场气氛热烈。此次活动受到家长们的一致称赞。
莎车县第三小学
2017年3月1日
第五篇:家庭教育讲座
家庭教育讲座:假期孩子总是沉迷手机,家长该如何制止呢?
曾经听一个家长抱怨过:“我家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抱着手机不撒手,喊他吃饭都要三催四请。”
由于许多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去上课,所以在学校孩子还能勉强做到远离手机。
但是只要放假回到家就会“原形毕露”,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处理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呢?
一、家长要清楚两个要点
01玩手机≠沉迷手机
首先家长要明白,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手机是日常生活用品,想让孩子完全远离或者不使用手机是不可能的。
手机不是万恶之源,手机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有害,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监督与引导、孩子如何去使用。
02孩子沉迷手机的表现各不相同
①沉迷游戏。孩子整天拿手机玩游戏,这是家长最不愿意见到的,也是家长最重视的问题。
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在学习上难以获得成就感,因此会享受在游戏中升级打怪的乐趣;没有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除了玩游戏之外没有更好的轻松娱乐的方式。
②沉迷社交。有的家长为了杜绝孩子拿手机玩游戏,于是给孩子买了老年机。但是没有想到,孩子拿着手机和同学之间发短信、煲电话粥,依旧把时间耗费在手机上。
这类孩子往往在家庭中,与父母或者家人缺少交流与沟通,或者说父母只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但是却缺乏对孩子情感上的关怀。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些孩子远离手机呢?
让孩子远离手机的三大法则
01让孩子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玩手机,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孩子的手机没收,或者是根本就不给孩子买手机。
但是这种方式,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是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是想去做;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孩子越是有强烈的好奇心。
家长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不玩手机,孩子可以做什么?”因为可怕的不是孩子玩手机,而是孩子放下手机就不知道干什么。
如果说孩子放下手机之后,只能去学习或者是无事可做,那么手机对于孩子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很高。
父母一方面可以鼓励孩子多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或者在家阅读一些有趣的书籍、听听音乐……
有了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那么孩子对于手机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与转移。
另一方面,父母可以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能在业余时间找到自己的乐趣,既可以给孩子一定放松,也能培养孩子日后的一技之长。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上有太大的功利性。一旦有了功利性,孩子就很难在兴趣爱好中找到快乐,反而会变成孩子新的压力。
02与孩子约法三章
当然,在如何使用手机这件事情上,完全指望孩子“自觉”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自控能力、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都远不如成人,因此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的监督,在使用手机与孩子约定一些“底线”,要求孩子绝对不能违反,否则将会给予惩罚或者没收手机。
①在学习或者休息时禁止使用手机。有的孩子喜欢将手机藏起来,趁父母不注意或者是晚上休息后躲在被窝里,悄悄玩手机。
父母必须和孩子约定,在学习时、休息时将手机关机,并交给父母保管;父母也向孩子保证不会随意查看孩子手机里的内容。
②使用手机购物时必须告知父母。现在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办一张银行卡用来存压岁钱或者零用钱,或者有的父母会把自己的手机借给孩子使用。
而有时孩子在网上购买了什么东西,家长根本不知情,或者是过了很久查看账单才会发现。网上新闻就曾报道过很多相关的案例:·11岁孩子猜出姥姥手机密码,打赏主播10万元;13岁孩子玩手机游戏,1天内花光18万。
父母一定要与孩子约定,多少金额以上的花费必须要告诉父母,每周、每月要和父母核对自己的记账本。
③使用手机产生的费用需要自己支付。手机的话费需要孩子自己用压岁钱、零用钱支付,或者需要完成父母制定的任务来抵扣费用。
当孩子意识到玩手机也是一件有负担、有成本的事情时,使用手机时就会更加慎重,同时也能让孩子培养责任感。
03父母需要以身作则
①不要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时总是缺乏耐心,没有耐心陪伴孩子玩耍,也没有耐心解答孩子花样百出的问题,总是习惯性的会对孩子说:
没看我正忙着呢吗?你自己去玩手机……我上了一天班都累死了,你不要烦我,有什么不知道的,自己用手机去搜百度……
不可否认,手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不再打扰父母,可以解答一些父母不会的问题,但是这种做法会在情感上把孩子越推越远,也会让孩子逐渐养成依赖手机的习惯。
②父母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长总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自己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却要孩子发愤图强出人头地;自己天天看电视玩手机,却要孩子认真读书努力学习。
其实家长这种行为不仅在起到“坏榜样”的作用,还会给孩子提供一个随时被手机吸引的机会。
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远离手机,那么在孩子目所能及的地方就要降低手机出现的概率。
尤其是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时,都不要让手机出现在孩子的视野范围内。
家长是一心一意地陪伴孩子,还是三心二意,其实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家长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但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父母的习惯、父母的思想会随着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印刻在孩子的生命中,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父母们在陪伴孩子们时,既要珍惜时间,也要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