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9:0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

第一篇:浅谈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

浅谈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培养学生记者是校报编辑部工作之一。针对学生记者流动性大的特点,校报教师应注意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记者队伍整体的梯队化建设。关键词高校校报 学生记者 梯队 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1 校报培养学生记者的必要与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记者对高校校报更好地实现电力论文发表/dllwfabiao/人才培养功能和完成自身工作十分必要。

从人才培养职能角度看,培养学生记者是校报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虽未参与直接的课堂教学,但高校校报同样承载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学生记者参与到校报新闻采编工作中,可以使他们视野得以拓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从校报自身的需要看,学生记者是为校报提供稳定稿源、扩大校报影响力的中坚力量。专职编辑、记者少,工作任务重是校报普遍状态,需要建立学生记者队伍,以扩大新闻来源。另一方面,学生记者本身来自学生,最了解广大学生的生活。由他们组织文字形成的报道更更容易引起校内受众的共鸣。

对学生记者进行培养是校报诸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但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学生记者的培养需要面对以下两个挑战:

一是非专业,业务水平基本零起点,人才培养周期长。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能为校报提供更贴近校园生活的素材,但绝大多数来自非新闻专业,缺乏专业知识。因此,要保证办报质量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以保证他们的稿件有较高质量。高校校报往往出版周期长,容量也有限,这使人才培养周期也较长。

二是流动性大,这对校报质量的稳定影响非常大。新成员一般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成为合格的学生记者,较成熟的学生记者往往集中在高年级,但他们又面临外出实习、工作、毕业离校等情况。主要通过实践获得的新闻采写技能很难在记者间传承,因此他们离开团队后,低年级的记者又往往仍处于成长中,这容易造成学生记者团青黄不接,校报质量不能稳定发挥。从选拔开始建设人才梯队保持校报质量稳定及稳中求进,离不开高素质的学生记者队伍,他们是高校校报稳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减少人才流动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将校报记者团变成一个人才济济之地,随时都有能提供高质量稿件的学生记者。

学生记者团人力资源丰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形成人才磁场,能够吸引那些爱好文字工作的同学参与校报实践。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广为宣扬校报是汇聚人才之地的形象,这样才能招到一流的人才。二是记者人才顺利交接无断层,当高年级者离开后,要做到保证至少有两到三名合适的低年级记者具备顶替老记者的实力,成为新主力。这两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形成了一个有吸引力的人才磁场,才能保证人才无断层;人才丰足,办报质量稳定才能展现出校报汇聚人才的实力。

校报若想形成人才磁场,建立一支合格的学生记者梯队,首先需形成一定的招募、甄选机制。据实践经验,选择的学生记者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具有一定写作基础和社会活动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考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通过校报刊登启事招募记者,报名者多数为有报刊阅读习惯者;要求附上自己的文字作品,通过他们的报名文稿了解其文字能力等,完成初步筛选;面试中,一方面了解其思想素质、思维能力以及对记者工作的喜爱程度,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初步获得对校报的必要认识,重新对是否进入校报团队进行确认,使那些真正热爱校报事业者脱颖而出。

要建立梯队,选拔时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记者培养周期长。为避免他们刚成为熟练记者就离队,选拔需向一年级新生倾斜。二要根据备选者所长,实现团队中个体互补。我们尽量使学生记者素质全面,客观上每个学生记者都有各自较为擅长的题材和体裁,短短时间很难达到全面。

因此,同批记者需形成互补,同时也需教育论文发表/jylwfabiao/与往届记者形成互补。校报学生记者人才梯队的培养要形成人才磁场,还应根据人才梯队建设需要,对新进记者进行有效的培养。他们大部分缺少新闻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进行系列培训指导,确保他们正式接触采写时已有一定的技巧和决断能力。

高校校报的党报性质要求这种培训首先是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其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学生记者例会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分析各种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在新闻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判断。当然,因个体差异存在,这种培训既包括集中培训,也包括日常的个别指导。

在建设和培养学生记者形成梯队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设定较明确的培训方向,对其长处加以扶持,使其长处更长,弥补短处,在校报这个平台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出个人潜力。基于此,要减少人才流动带来的问题,就有必要有计划地针对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记者各体有区别地进行培养和指导,尽量使各年级间形成体育论文发表/tylwfabiao/优势互补。有这样的人才培训指导作基础,校报人才梯队才有大有潜力的记者不断补充,才能真正建成一个人才荟萃之地。另外,定期评估他们的能力,把他们放到实践中加以实战锻炼,让整个梯队保持良好的状态,不出现人才断层。同时,要利用各种绩效管理工具、评估方法等对他们进行考评,通过稿费、奖励、加分、表彰等方式鼓励他们。

第二篇:浅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的具体措施

浅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的具体措施

校报是高校内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向青年人灌输正确思想的桥头堡。同时,校报为大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培育友谊的平台,是直接培养学生记者的大课堂。而校报也需要一支得力的学生记者队伍,确保及时完成繁重的采访任务,并将新闻触角延伸到能反映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态和高校科研、教改状况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因此,培养一批业务精、干劲足、充满新闻理想的大学生记者,是树立一个优秀校报品牌的关键。校报编辑虽然不是专职教师,但对于培养学生记者来说,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招新是基础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生记者队伍,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一个社团的优劣和其成员的素质息息相关。特别是高校校报,代表了一所大学的形象,因此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更为严格。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是哪个社团培养出来的,而是他本身就具备优秀的品质,这种优秀的品质就体现在责任心和兴趣上。不具备这样品质的学生招进来越多,就越会阻碍整个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招新阶段一定要严格把关,把“具有新闻热情、有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强”这样的招新要求放在首位,力求让新学生记者们及时达成一种共识——“我们汇集在一起是因为同样的职业名称,我们凝聚在一起是因为共同的新闻理想。”以这种理念招收新学生记者不仅便于培养和开展工作,而且对形成整个大学生记者团团队团结上进、快速高效、严谨灵活的良好风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操作可以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张贴海报、设置展板、现场设点宣传、分送校报等方法进行招生宣传,经笔试、面试等方式考查应聘者的新闻敏感性、文字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初步定为实习记者(实习期为一个学期),通过量化考核之后才正式聘为记者。此外还可以通过各个院系推荐一些适合人选进行遴选。

经营校报是一门艺术,需要博采众长。因此学生记者招新应尽可能顾及不同的专业,这样做不仅拓宽了校报的视野,有利于开展相应的采访工作,还最大程度的展现了学校的风貌。并且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本学业之外的第二舞台,让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学生产生良性互动,激发彼此学习的意识,拓宽视野,尤其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此过程中建立的真挚友谊,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享用终生。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学生们不管参加什么社团,他们的天职还是学习。而素有“学在哈工大”之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学生们更是如此。所以,记者团的新成员必须是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才能参加校报编辑部布置的各项采访任务。这项要求也增强了学生记者们的自律性。

二、培训是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的业务素养,调动他们的潜能,成为建设一支一流记者队伍的重中之重。新学生记者的培训,除了要他们精准地掌握一些新闻常识外,还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们总是在谈创新、创新、创新,而校报的创新,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创新,更要有观念上的创新。

新闻不该是“泡沫文化”,新闻稿也不能只流于表面。好的新闻稿件里面自有一种思维的张力,一种真诚的力量。所谓“法无定法”,掌握了基本的新闻写作技巧之后,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突破套路的瓶颈才是最需要做的。这方面学生队伍是一支生力军,他们要做的而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及时捕捉年青人的思想动态,从最直接的感受出发将它表达出来,不拘泥于形式,更不局限于套路。因此培训学生记者就不光是“追踪实事热点,传递校内新闻,访谈名师风采,抒发青春情怀”那么简单了。

志在半山腰就无法到达山顶。培养学生记者,不能仅仅将他们定位在学校层面,只求多出好的新闻作品乃至文学作品。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呼声是时代的最强音,“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精神在当今时代还是要有的——今天学生记者在学校是学生,明天他们走出校园就要担负起民族的兴旺。古人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又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作为大学生,尤其是优秀的校报学生记者,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心中有丘壑,以天下为己任,努力让自己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而对于学生记者而言,也应该通过以前学生记者成功的具体实例让他们明白,学生记者阶段不仅仅是在为校报、为学校服务,更是一个丰盈而扎实的成长过程。一方面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校报提供优质稿件;另一方面,校报大学生记者团是很广阔的平台,是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在校学生记者能够珍惜大学时光,充分利用记者团这一平台,加强自我锻炼,定会受益匪浅。

三、团建是生命线

团队建设是学生记者队伍培养的生命。“不依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做保障,再崇高的理想也是空洞无物的,再高亢的激情也早晚有耗尽的一天。因此,明确责任、加强纪律、完善文责机制是记者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让学生记者从心里流淌出对团队乃至对社会的纪律感和责任心,让他们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同时成为一名心怀天下的合格公民。

首先,必须完善记者团的管理制度。除了正常的例会外,还要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问责制度、激励制度。既为记者团的活动留出充裕的自由操作空间,又要让全体人员有规矩可循,提高整个团队的行动能力。让真个团队在保留平等自由的同时,不至流于散漫,确保成员各尽其职、赏罚分明。因为纪律感和责任心是一个人受益一生的财富,但并不能说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时就需要规章制度的出现。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记者团内部章程

明确规定:例会是记者团最重要活动,特殊情况必须亲自向团长请假,每学期三次无故不到或五次事假、病假者,视为没有余力承担成员义务,予以劝退。

其次,制度如果不执行,不遵守,就永远是空中楼阁。除了“有法可依”,还须贯彻“有法必依”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执行记者团条例就应该严格执行。坚持不懈地向成员灌输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办事情要让别人放心,答应了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做好,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要动脑筋想怎么能做到最漂亮,写稿子不要有依赖感,总想着会有人给你改„„” 试问?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想,那这个团队还能错的了?有这样觉悟的学生记者别说做新闻了,做什么能做不好呢?

对于这种原则性的规矩应该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而对于其他无关原则的事情应该采取更加灵活性的策略,尽可能地为记者团成员们谋取福利和创造更优越的条件。鼓励和奖励是校报编辑部同学生记者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需要指出的是,要让学生们明白,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去做好才去奖励,而是他们做得够好才奖励的。奖励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认可,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记者们树立正确的荣誉感、自豪感,使之更好地成长。

四、交流是重点

大学校报不仅是一个组织,也是一个交流思想的舞台。只有在思想的互通有无中,才能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只有保持旺盛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则是报纸的生命。因此,校报一定要充分利用年轻人思维活跃的特点,给他们制造充分地沟通机会,让他们拓宽眼界、互相学习。因此,在大学生记者团招新之后,校报负责人除了要及时组织业务培训之外,还要尽可能多的与新成员交流。刚刚进入记者团大家庭的学生记者们往往有着“初生牛犊”的热情,勇于展现自己。然而,这股热情如果不善加引导,就可能扼杀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及时了解学生记者的特点、特长,识人、用人,将他们这种热情转化为成绩。不仅如此,专职编辑还要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实践社团内的自由、民主,做到“有专职编辑在场,学生记者照样畅所欲言的场面”。

此外,记者团成员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不同院系的记者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例会上畅所欲言、互通有无,不仅可以让记者自身学会更加全面地看问题,而且有助于大家了解彼此,成为今后工作的润滑剂,提高校报的工作效率。

因此,一定要切实有效地开展例会。有些记者团例会内容单调乏味,讨论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学生记者们就对此失去了兴趣。这就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借助例会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学生记者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为记者团自身的发展献计献策。

例会须遵循“有事说事,没事聊天”的原则,这里的“事”是指记者团的日常工作安排。“聊天”是指大家就校园热点,乃至社会动态一起讨论,在自由真诚的氛围中,找到新闻点和报道角度。

“只要进了记者团的门,就是记者团的人”作为专职编辑,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好这些学生记者。只有他们感兴趣,有上进心,就该尽最大努力“传道授业解惑”。平时可以通过QQ群、电子邮件、校友录、博客等现在通信手段交流沟通,深入学生记者,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甚至人生规划等,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帮助。

总而言之,带学生记者带的不仅是一份责任,还是一份感情。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培养人,以感情培养人,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专职编辑培养大学生记者的基本思路。

五、行动是核心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小社会。那么校报这个平台就是学生记者走向社会前的练兵场、试验田,是他们成长的基石。在这里他们付出劳动、获得友情、积累经验。

从大学生刚进校园有适应环境的考验,到高年级又需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间做出决断。掐指算来,真正能用来为校报服务的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两年。如何才能在这两年的时间利用现有条件发挥校报的平台优势,让学生记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闻工作是最典型的实践工种,招新、培训之后,有了团队建设、交流沟通,如果没有行动,那一切的努力都将归零。

青春短暂,韶光易逝。应该要让学生记者明白的是:在短暂而又宝贵的青春里,已没有更多的四年可供成长了。既然选择了记者团,那几年之后从记者团走过时,我留下了什么?我带走了什么?我有没有通过行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对于学生记者来说,这个支点就是校报所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平台。利用校报这个平台,校报编辑部除了聘请专业记者为学生记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延续老记者带新记者这种“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外,更要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有“撬起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尽量多的给学生记者制造各种行动的机会,去尝试、去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记者自行组织策划新闻专题、稿件修改前后对比、广泛阅读优秀新闻作品,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以哈工大大学生记者团为例,为了锻炼大一新的学生记者,达到培养目的,编辑部特地组织他们做了三个专题:

一、大学生责任心专题;

二、校园节约环保专题;

三、中国传统体育专

题。通过分组做专版,让他们经历了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团结协作能力的锻炼。策划专版主题先行,这需要他们掌握大量的资料,深入校园进行采访,理顺自己团队的思路和主线,并在不断丰富素材的过程中修正。而在此过程中暴露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也能及时发现,有效促进学生记者的迅速成长,同时也为记者团的下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上笔者从几个方面略谈了校报对学生记者教育与培养的具体措施以及校报编辑在此过程中的一些任务。当然,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中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而且校报育人功能也有待于校报工作者不断加以挖掘和拓展。拙作抛砖引玉,待大方之家斧正。

第三篇:校报学生作品

向雷锋学习——读《雷锋叔叔的故事》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雷锋叔叔的故事》这本书,认识到了雷锋叔叔短暂的一生中为人民所作出的贡献。我不禁联想到学校里好人好事,那些做好事的人不正拥有向雷锋一样的品质吗?而我,不正好也应该向雷锋叔叔学习吗?

雷锋于1960年1月8日参军,又在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他在部队里一共经历了951天,在这951天里,雷锋无时无刻都在付出,他将自己的生命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雷锋的童年也非常凄苦,他的家人在地主的压迫下相继去世,而我们的童年却是快乐的,每天和家人吃饭、散步,但我们却经常不满足,要大人给我们买这买那,我们从未想过大人的难处。而且我们也不懂得报效社会,做什么事都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从不考虑别人。雷锋叔叔与我们正好相反,他总是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或许雷锋叔叔做过的好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即使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做过?即使做过,又只做了多少件?雷锋为什么能名扬千古?正是因为他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而我们,虽然不能把一生都贡献给人民,但我们最起码可以放下自己的私欲,为社会多做些好事,让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雷锋精神是美好的,他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让我们向雷锋学习,让我们把社会变得更美好。

五(7)班田敏

哭泣的的上犹

三(1)班吴陈依娜

我们的家乡——上犹,原本是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市。可是,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上犹的环境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你看,居民小区里,人们乱扔垃圾,堆成了一座小山;原本洁白的墙面不知什么时候被涂满了牛皮藓广告;化粪池没有及时清理,污水成河。

再看看马路两旁,落叶飘零,尘土飞扬;汽车排放的尾气,刺人口鼻;饮食店门口,油污成垢;店主们随意倾倒残羹剩菜,臭气熏天;烧过的煤渣,使宽敞的街道面目全非;最为可恶的是,有些店主为了不影响自家的光线,竟然把马路旁的树枝砍个精光。

茗馨广场、黑塔山公园本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春天来了,杜鹃花开得正艳,吸引了不少的蝴蝶在花间飞舞。然而,牛奶盒、快餐盒、包装袋、烟盒随处可见,这与美妙的大自然是多么地格格不入啊!

漫步在仙人湖畔,放眼望去,两岸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可你细细观察,那星星点点飘着的竟然是红色的塑料袋、白色的快餐盒;湖边停靠的“大白鹅”小船的头上放着的是不知哪位巧手的“好心人”用随手折下的柳枝编织成的花环;船边滞留的水变成了可怕的黑色„„

面对这一切,我很伤心。我知道,有关部门也正在想方设法让家乡的面貌得以改观。你看,环卫局每天都安排了大量的环卫工人进行清扫、用洒水车给干燥的马路洗澡;林业局也在各个角落设置了爱护树木、禁止钓鱼的标语牌;社区还向居民们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上犹不再哭泣,为了我们的家乡山更青,水更绿,家更美,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文明市民吧!(指导老师:陈秀香)

我读书我成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五(8)班李长乐

指导老师:曾嫔

我在表姐的书柜里无意中看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书中的海伦〃亚当斯可真是可怜,出生19个月时一场大病使她丧失了视力和听力。

身体的残缺仿佛是一个恶魔跟随着她,一次次使海伦想向生命屈服。可就在6岁时,充满爱心的莎丽老师走进了她的世界,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莎丽老师教海伦学习手语与人沟通,莎丽老师还用她的真爱感动海伦的内心,帮助她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心灵窗口。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海伦凭着她坚强的内心,一次又一次走上了新的台阶。

我曾经参加过选拔查字典比赛,名额只有两名同学可以代表县参加市级比赛,在最后剩下我和其他两位同学时,我被陶汰了,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痛苦,哭着回家,还对妈妈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参加比赛了。”当时,妈妈听了后说我,“一次失败,就能代表你以后做什么都会失败吗?”这时,海伦〃亚当斯不服输、坚持不懈的精神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又振作精神,努力学习,为以后的各项比赛做准备。

海伦曾经说过: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海伦我敬佩你!尤其是你那永不屈服的内心!

我的好朋友——书

五(8)班王苑

指导老师:曾嫔

我爱读书,因为它可以使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书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智慧的大门,带给我快乐,带给我知识,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书成了我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从我识字开始,我就已经开始读书了。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所以,书成了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它那有趣生动的文字,仿佛带领我走进了童话的世界。在那里,我可以与拇指姑娘抢险,可以进入海底和鱼儿们一起嬉戏、玩耍。

如果你要问我最要好的朋友是谁。那肯定是《爱的教育》喽!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意大利小男孩子身边发生的感人的小故事。虽然这本书里的文字简单朴实,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这里面却流露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经常令我感动得流下眼泪。这种情感是最普通的,也是最美好的。这本书,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还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快乐的源泉。它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永远陪伴在我身边。

第四篇: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

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

团风县实验小学教研室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训重点,要把培养骨干教师作为重中之重。

二、培养目标

在2年内(12—13)培养出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的中、青年教师队伍。这些教师能在学校范围内,师德能起榜样作用;能为学科把关教师;承担校级科研课题,并能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研文章。

三、培养方式

采取“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让每位培养对象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显露身手的空间,鼓励引导他们立足本岗成才,在平凡中创新。学校积极为教师成名成家提供机遇,创造条件。铺设成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高速公路。

1、树典型。宣传我校不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敬业、爱生、勤奋、进取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

2、搭台子。积极周边兄弟小学学习,请县教研室专家指导,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听、说、做、评、选”活动。学校采取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信息反馈、展示成果、评议总结等形式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校级及以上的评优、竞赛等活动,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级竞赛评选活动,为他们展示教改成果提供舞台,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脱颖而出。

3、铺路子。选送培养对象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和研究生班学习,学校制定政策,在教育培训问题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4、压担子。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适时加压,让他们挑起教育教学重担,安排他们到把关年段教学,把他们推上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岗位锻炼。发挥有教学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作用,让他们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挑起教学科研的重任。同时,向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这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三、培养内容

1、提高理论水平。认真选择学习1—2本教育论著,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与专题讨论与研究。

2、提高学习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校级以上汇报课。

3、提高科研水平。承担一个校级或县级以上科研课题,并能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培养任务

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现有市级骨干教师 18 名的基础上,培养校级骨干 14 人,推荐骨干教师后备信息库20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2、建立以校长为首的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制订出有关培养计划及政策;建立定向选苗,培养和评价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3、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领导干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结对助教”活动,努力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等方面深入地进行研究、切磋,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于“结对助教”成绩显著的教师,学校将给予奖励。

五、激励机制

1、建立导师制。聘请教研室相关教师、名师作为导师,专人指导,分层指导。

2、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培养对象的考核和奖励。

3、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档案,制定骨干教师评价标准。

4、骨干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获国家、省、市、县科研成果的,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第五篇:某公司人才梯队培养方案

人才梯队建设及人员培养方案(草)

一、目的:

为保证未来在同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需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后备人才储备,为公司核心岗位培养人才,从而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培养方向与目标:

1、培养方向: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理论知识背景、较高素质与修养、有激情与创新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富有工作激情,认同公司的人才观、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理念的各岗位梯队人才。

2、培养目标:绩优人才半年内、潜力人才2-4年内成为公司业务、操作、管理等职能部门管理骨干。

三、适用对象:

1、绩优人才:

A、现有岗位的精英或骨干型员工(需重新盘点和评估);

B、新进具备良好职业背景及工作经验的员工。

2、潜力人才:

应届毕业或毕业1-2年有培养、提升价值的优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专业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国际经贸、商贸英语、工商管理等。

四、培养计划:

1、绩优人才:

2、潜力人才:

五、培养权责

六、后备人才核心胜任能力及胜任素质 胜任能力:

胜任素质:

1、踏实、敬业精神;

2、灵活性;

3、责任心;

4、使命感

人力资源部

2013-6-26

下载浅谈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报学习心得

    教师如何转化后进生 ----校报第七期学习体会 玉树临风之智者 最近几天我在百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了我校第七期校报,期中《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后进生》这一板块的内容让......

    六一校报

    晓义小学为孩子们送上的六一寄语: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又到了! 这是一个充满幸福和鲜花的节日!为了让这个儿童节过得更有意义,县直明德小学阳光大队特别出版了一期以六一为主题的校......

    校报作文

    主动 高一(15)班李慧 人人皆知,生活在当今的社会,我们要学会“毛遂自荐”,就是说自己要当自己的伯乐。其最本质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学会主动。 如今的社会,我们是应当学会主动的。不......

    校报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属于我们自己的报纸----红星海学报---从今天起就正式发行了。2012年,我们计划每月15号刊出一期,每期四版(特刊除外)。创刊伊始,百事待兴,诚邀全......

    校报作文选

    校报作文选 梦里花开 七(10)班:王焱 梦,是一个曼妙灵动的名词,引人入胜。梦,给人带来的是奇思妙想,是站在最高处眺望世界,是站在洞中听水滴的声音,滴答滴答。 小时候爷爷常对我说:“......

    校报作文

    那一次,我学会了节约 八年一班刘志强 节约,说出来是那么容易的两个字,但真正做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像说的那么容易呢?经过那一次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节约的重要性。 那是一个晴朗的......

    校报作文

    为友情喝彩 10级3班程学涛 友情是 世界上除了亲情以外最宝贵的财富,它似乎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带着被羁绊的心冲破黑暗,带着被麻木的灵魂冲破束缚,穿越一切世俗的喧哗。我甚至认为......

    校报作文

    母爱无限 七里中心小学 三年级 张依蕊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快宝„„”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会想到妈妈。我们的生活里到处有母爱,母爱是一弯黑夜里的明月,为我们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