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评定和测量,就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过程。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教学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价学生,二是教学评价。)
(1)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
诊断性评价,是为辨别和寻找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以及了解学生在认识、情意和能力方面的水平、情况而进行的评估。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它是在学习形成阶段进行的掌握学习情况的一种措施。
终结性评价,是为给学生学习做一个结论。它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2)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分类
相对性评价,是一种相对标准的评价,它是以评价对象群体整体水平为参照系数,有评价对象的集体情况来确定评价的标准。
绝对性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以一种客观的,标准化的目标为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形式。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个体的自身状况作为参照系数,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学生个人的某种侧面相互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方式。
第二篇:团队的定义与分类
团队的定义与分类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如果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体,团体便是构成人体的各类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个人则是组织或团队的最基本的细胞。
(一)什么是团队
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的,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其重要特点是团队内成员间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彼此之间发生相互影响。
(二)形成团队的基本要素
1.成员们有着共同的目标。2.成员之间互相依赖。
3.各成员具有团队意识,具有归属感,情感上有一种认同感。4.责任心。
(三)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群体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
(四)团队的类型
1.问题解决型团队 2.自我管理型团队
3.多功能团队
威廉斯还归纳出团队与工作队的四点差别;(1)期望(2)沟通
(3)运行方法(4)亲近程度
团队建立的方法与发展阶段
团队建立的方法有五种:人际交往法、角色界定法、价值观法、任务导向法和社会认同法。
(一)组建期
1形成团队的内部结构框架(1)是否该组建这样的团队?(2)团队的任务是什么?
(3)团队中应包括什么样的成员?(4)成员的角色分配如何?(5)团队的规模要多大?
(二)激荡期
1.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激荡 2.成员与环境之间的激荡
3.新旧观念与行为之间的激荡
(三)规范期
(四)执行期
(五)休整期
1.团队解散 2.团队休整 3.团队整顿
第三篇:教学评价分类
教学评价有哪些分类
一、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一)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制订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评定,因而评价的概括水平一般比较高,考试或测验所包括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广,评价的次数不多,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学校中常见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或考查以及毕业会考都属这类评价。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
形成性评价有点类似于教师按传统习惯使用的非正式考试和单元测验,但它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利用测量的结果来改进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而不是强调评定学生的成绩等第。正因为形成性评价以获取反馈、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所以这类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一般在单元教学或新概念、新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测试的概括水平不如总结性评价那样高,每次测试的内容范围较小,主要是单元掌握或学习进步测试。相比较而言,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效果进行确定,属于“回顾式”评价;而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属于“前瞻式”评价。
(三)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形成一套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状态,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等。教师获取这些情况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常在教学前如某课程或某单元开始前进行测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已具备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发展水平。(2)确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通过安置性诊断测验,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调整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3)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用来确定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其成因的。
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根据评价所依据的不同标准与解释方法,可以将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重视个体在团体内的相对位置和名次,它所衡量的是个体的相对水平,因而又将这类评价称为“相对评价”或“相对评分”。常模参照评价以常模为参照点,常模实际上就是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以学生个体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就可以确定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知道他的成绩在团体中属于“差”、“中下”、“中上”还是“优”。常模参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优点,因而可作为分类排队、编班和选材的依据。它的缺点是在排队选优时,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及进步的程度不加重视,尤其对于后进者的努力缺少适当评价,例如,在几次考试中,某学生学习的实际成绩在提高,但他在班级里的相对位置(名次)也许仍没变化,因而缺乏激励作用。
标准参照评价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一种评价方法。标准参照评价是用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以及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而不是比较学生之间的相对位置。用来评定的所谓标准就是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编制测试题的关键之处是必须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这些题目的难易和鉴别力。为准确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客观测得学生的实际水平,必要时过难或过易的试题也应保留,不要轻易删除。评分时学生该得满分就给满分,该得零分就给零分,一切按既定的标准评分。因此,标准参照评价的评分方式又称为“绝对评分”,这种评价也被称为“绝对评价”。通过标准参照评价可以具体了解学生对某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哪些学得较好,哪些没学好需要补救。因此,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量,适用于形成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利用测验提供的反馈信息,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
三、标准化测验评价与教师自编测验评价
根据评价工具的编制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标准化测验评价和教师自编测验评价。
标准化测验评价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类评价是凭借专家或专业的测验发行机构编制的标准化测验进行的。由于标准化测验的试题取样范围大,题量多,覆盖面宽,因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它的试题一般难度适中,区分度高,施测有严格的要求,测得的结果有可资比较的标准作对照,评分客观、准确、迅速,从命题、阅卷到计分等各个环节都减少或避免了误差,因而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较强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标准化测验的编制难度较大,施测的要求、条件较高,建立标准化试题库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因而要广泛推行这一评价方式会遇到不少困难,需不断努力,逐步推行。
教师自编测验评价是依据教师自行设计与编制的测验,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检测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类评价的突出优势是自编测验的制作过程简易,使用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测试要求,因而,它是学校中应用最多和教师最愿意使用的评价方式。教师自编测验从试题类型来看,主要有客观测验和论文式测验。要编好测验,教师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测验应真实反映教学目标,测验要有效、可靠,测验应依据所预期的学习结果来选择试题类型,试题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试题的文字力求浅显简短但又不遗漏必要的条件,试题的正确答案应是没有争议的,施测和评分要省时,等等。在实践过程中,如能将自编测验和其他评价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则可以发挥出各类评价方式的长处,取长补短,提高评价质量。
四、系统测验评价与日常观察评价
根据评价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系统测验评价和日常观察评价。
运用各种测验的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与评价,是教学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评价方式,但是,实践表明,并不是教学中的一切情况都可以通过测验的手段测出来的,学生的许多复杂的心理机能是目前的测验技术所难以测量的。所以就有了日常观察评价。日常观察评价是借助于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观察而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的评定。这种评价在课堂内外应用的机会很多,教师实际上每天都在对学生进行着观察,这种观察是在没有受到如测验或考试那样的气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它往往可以得到一些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得到的有价值的真实的资料。
总之,教学评价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以上所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从评价的对象来分,还可以分出学的评价与教的评价,从评价的内容来分,可分出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等的测验评价,等等。本节将各类评价逐一列举出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学习和掌握。其实,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是很难将这些评价类型分得清清楚楚的,例如,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验评价,从测验编制的角度看,它可能是一次教师自编测验评价;从评价的标准来看,它可能是一次标准参照测验;而从评价的作用来看,它可能又是一次诊断性评价。所以,了解各类教学评价的关键,是要掌握这些评价方式的特点、作用和适用范围,以使它们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精细化工定义分类
精细化工定义、分类
精细化学工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简称“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的含义,国外迄今仍在讨论中。精细化学品这个名词,沿用已久,原指产量小、纯度高、价格贵的化工产品,如医药、染料、涂料等。但是,这个含义还没有充分揭示精细化学品的本质。近年来,各国专家对精细化学品的定义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欧美一些国家把产量小、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把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或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称为专用化学品(specialty chemicals)。中国、日本等则把这两类产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工与基础化工(如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不同,后者多生产基本化工原料,而前者生产的产品,多为各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辅助材料或人民生活的直接消费品。因此,精细化工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工业部门,它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
由于各国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精细化学品包括的范围也不完全一致。目前,中国精细化学品大体上包括:医药、农药、染料、涂料、颜料、信息技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记录材料等)、化学试剂和高纯物质、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催化剂、胶粘剂、助剂、表面活性剂、香料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领域将不断开拓,新的门类将不断增加。
精细化学品的品种繁多,有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生产技术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①品种多、更新快,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所以研究开发费用很大,如医药的研究经费,常占药品销售额的8%~10%。这就导致技术垄断性强、销售利润率高。②产品质量稳定,对原产品要求纯度高,复配以后不仅要保证物化指标,而且更注意使用性能,经常需要配备多种检测手段进行各种使用试验。这些试验的周期长,装备复杂,不少试验项目涉及人体安全和环境影响。因此,对精细化工产品管理的法规、标准较多。如药典(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英国药典》)、农药管理法规等。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往往国家限令其改进,以达到规定指标或禁止生产。③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生产不同,它的生产全过程,不仅包括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而且还包括剂型加工和商品化,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化学合成过程,多从基本化工原料出发,制成中间体,再制成医药、染料、农药、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香料等各种精细化学品。剂型加工和商品化过程对于各种产品来说是配方和制成商品的工艺,它们的加工技术均属于大体类似的单元操作。④大多以间歇方式小批量生产。虽然生产流程较长,但规模小,单元设备投资费用低,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⑤产品的商品性强,用户竞争激烈,研究和生产单位要具有全面的应用技术,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世界精细化学工业最发达的要推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其产品产量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二、三位。中国精细化工基础弱,近年产量增长很快。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定义与分类)
目录 1农业综合开发..........................................1
1.1定义.................................................................................1 1.2任务.................................................................................1 1.3项目.................................................................................2
1.3.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2 1.3.2项目管理............................................................................2
1.4投入.................................................................................4 1.5土地治理项目.................................................................4
1.5.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 1.5.2生态综合治理项目.............................................................5 1.5.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5
1.6产业化经营项目..............................................................7
1.6.1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的原则...........................7 1.6.2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分类设置和扶持对象...........................8 1.6.3扶持方式............................................................................9 1.6.4立项条件..........................................................................10 1.6.5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11
总目录
1.3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
1、土地治理 项目 包括: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土地复垦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生态林建设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2、产业化经营 项目 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的产业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双低”油菜、“双高”糖料、棉花、蔬菜、畜禽、名优经济林(果)、茶叶、名优花卉、蚕桑、水产等。1.3.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2、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
3、依靠科技,注重效益;
4、公平竞争,择优立项。1.3.2项目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自下而上申报。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是指项目正式申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开发规划、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应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各级农发机构应依据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正文
制定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及阶段性开发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治理项目库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库。
3、存入项目库的项目应达到项目建议书的要求。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治理项目 开发的必要性及条件,建设范围、规模及主要治理措施,投资估算及来源(含农民筹资投劳计划),效益预测。(2)产业化经营项目 建设条件,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项目建议书经省级或地级农发机构实地考察合格,可存入项目库,拟扶持项目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或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治理项目 1)项目背景,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现状; 2)水土资源评价;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治理范围、地点、规模; 5)工程量及主要工程、农艺措施; 6)项目区现状及工程平面布置图; 7)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8)经2/3以上农户签字同意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农民筹资投劳计划及自正文
愿开发证明材料; 9)综合效益评价; 10)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2)产业化经营项目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项目组织与管理。
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单位一般应在上申报下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扶持对象: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扶持方式: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经营采取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种方式,以贷款贴息为主。1.4投入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应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投资政策。1.5土地治理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农民。其主要特点是,按区域统一规划,按项目进
正文
行管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土地治理项目具体可以分为三类: 1.5.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着重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和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等; 1.5.2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以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为目标,着重改良草场、开展小流域治理和土地沙化治理等;
1.5.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着重结合中低产田改造,为不低于5万亩、不超过30万亩的灌溉面积提供水利灌排保障,直接改善项目区的水利灌溉条件。
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含以物折资)投劳。
用于土地治理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全部无偿投入。
财政部依据各地财力状况分别确定各省地方财政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配套比例。
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含以物折资)投劳,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分为四个阶段:
1、前期工作阶段
主要是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编制开发区的总体规划,进行
正文
项目前期准备,编制项目前期建议书,建立项目库,按照规定编报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由相关机构组织进行评估审定。
2、申报批复阶段
主要包括下达投资指标、编报项目实施计划、审批项目实施计划三个步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下达中央财政投资指标和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报通知,省级农发机构据以编制项目实施计划。
国家农发办主要批复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的开发范围、任务及投资额等。
省级农发机构根据国家农发办的批复向下批复项目实施计划,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3、项目实施阶段
该阶段项目实施管理工作与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同步进行,具体程序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规定执行。其中:
(1)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
(2)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由具备相应资质或能力的单位进行监理。(3)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及农村集体、农民自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应推行公示制。
(4)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财政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
4、验收管护阶段
主要包括项目验收和工程管护。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情况,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
正文
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到位及农民筹资投劳情况、资金使用和回收落实情况,工程运行管理和文档管理情况等。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般由省级农发机构进行验收。国家农发办对项目竣工验收每3年进行一次考评。
土地治理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管护主体应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1.6产业化经营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1994年开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切出一块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1.6.1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的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以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指导,突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按“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布局;
2、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
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依靠科技,注重效益
以科技为支撑,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正文
益的有机统一;
4、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完善竞争立项等市场机制,实现择优选项,提高产业化经营项目质量;
5、效益优先,兼顾公平
以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任务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提高沿海经济较发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等地区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比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保证其它地区必要的投入力度,实现共同发展;
6、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以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突出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同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要求,突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兼顾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较大的中小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7、集中投入,不留缺口
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严格选项,宁缺勿滥,同时,科学确定项目投入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保证项目需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发挥效益一个;
8、奖优罚劣,激励竞争
以创新投入和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奖惩政策,打破基数,克服平均主义,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6.2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分类设置和扶持对象
1、项目分类设置(1)种植养殖基地项目
正文
主要扶持建设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发展畜牧水产养殖等。(2)农产品加工项目
主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油、果蔬、畜禽等主要农副产品加工能力。
(3)流通设施项目
主要扶持建设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市场流通设施。
2、扶持对象
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审定的龙头企业),同时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确能带动农民致富、较小规模的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1.6.3扶持方式
现行的扶持方式有三种:
1、有偿无偿相结合
原则上对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资金需求量适中、经济效益较好、能够按期归还财政有偿资金的项目单位,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这是目前中央财政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主要方式。
2、投资参股经营
原则上对投资规模较大、企业基础较好、带动能力强、资金需求量大、愿意国有资本参股的项目单位,采取投资参经营的扶持方式;这种扶持方式从2004年开始起步,已取得明显成效。
3、贷款贴息
对融资能力较强、能够从金融机构取得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贷款、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要求的项目单位,一般采取贷款贴息
正文
的扶持方式。1.6.4立项条件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三种扶持方式,都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
2、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原材料供应有保障;
3、开发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销售方案切实可行;
4、技术方案先进可行,技术依托可靠,工艺路线合理;
5、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户数量多,加工项目向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
6、项目建设用地符合规划、合理节约、手续齐备;
7、低耗节能,符合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8、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9、预期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财政有偿资金还款有保障。
2、项目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愿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服务;
2、经营期在两年以上并连续两年盈利,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
3、近两年资产负债率小于65%,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
4、财务管理规范,资产状况良好,不欠税、不欠发工资、不欠社会保
正文
险金;
5、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6、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与农户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7、具有较强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在稳定和平抑市场物价、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等方面,为国家分忧,为消费者减负,社会形象良好。
3、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应具备的条件
1、法人代表的社会形象和诚信。有偷税漏税或者违反社会治安等不良记录的,实行‘一票否决’;
2、法人代表的知识结构、能力等综合素质。不仅自身具备完成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能力,而且应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1.6.5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三种扶持方式,项目管理程序基本相同,但也各有侧重,大致梳理如下:
1、有偿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
1、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2、项目单位通过当地农发办,逐级申报至省级农发办→
3、省级农发办建项目库,进行初步筛选→
4、国家农发办下达申报项目通知、指导性投资控制指标→
5、省级农发办进行重点项目申报,组织对一般项目评审→
6、国家农发办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评审,下达立项通知和正式投资指标→
正文
7、编制初步设计,并由省级或地级农发机构组织审定,或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审定→
8、省级农发办编报重点项目计划和一般项目备案材料→
9、国家农发办批复重点项目计划,提出一般项目备案意见→
10、项目实施→
11、统计、项目验收、验收考评。
2、投资参股经营方式
1、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2、项目单位通过当地农发办,逐级申报至省级农发办→
3、省级农发办进行初步筛选→
4、国家农发办下达申报项目通知→
5、省级农发办进行项目申报→
6、国家农发办组织评审,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评审可行的项目进行资产评估→
7、国家农发办下达审定意见→
8、国家农发办与省级农发办签订委托监管协议→
9、国家农发办下达参股资金→
10、省级农发办授权资产运营机构进行运营→
11、资产运营机构独立实施资本运营。
3、贷款贴息方式
1、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下达项目申报通知→
2、项目单位取得贷款(或取得银行同意)后,通过当地财政(农发)部门,逐级申报至省级财政(农发)部门→
3、省级财政(农发)部门进行审查、核实,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汇总,正文
填列《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项目审核汇总表》报国家农发办→
4、国家农发办进行审定,并下达立项通知→
5、项目实施→
6、原则上一年后,凭立项通知、借款合同、借款凭证等,按要求实行县级报账。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