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力工程设计规范要点
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2.《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
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
5.《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
6.《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
7.《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5182★★★★★
8.《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
9.《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
10.《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
11.《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
1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
1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
14.《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545★★★★★★★★★★★★★★★★★★★★★★★★★
第二篇:学生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要点
学生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 概论
宿舍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基地)宿舍不应建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宿舍用地宜选择有日照条件,且采光、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段。
3)宿舍选址应防止噪声和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并应符合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
总平面
1)宿舍宜接近工作和学习地点,并宜靠近公用食堂、商业网点、公共浴室等方便生活的服务
配套设施,其距离不宜超过250m。
2)宿舍附近应有活动场地、集中绿地、自行车存放处,宿舍区内宜设机动车停车位。
3)宿舍建筑的房屋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有关防火及日照的要求,且应符合各地城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4)机动车不得在宿舍区内过境穿行。
5)宿舍区内公共交通空间、步行道系统及宿舍出入口,应按照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
6)宿舍区内应设有明显的标识系统。
第三章 建筑设计 一、一般规定 宿舍内居室宜集中布置,通廊式宿舍水平交通流线不宜过长。每栋宿舍应设置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和晾晒空间。宿舍内应设置盥洗室和厕所。公共用房的设置应防止对居室产生干扰。宿舍半数以上居室应有良好朝向,并应具有住宅居室相同的日照标准。宿舍内应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图以及明显的安全疏散标志。每栋宿舍应在首层至少设置1间无障碍居室,或在宿舍区内集中设置无障碍居室。居室中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要求。
二、居室 宿舍居室按其使用要求分为四类,各类居室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1的规定。
表1 居室的类型与人均使用面积 居室的床位布置尺寸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两个单床长边之间的距离0.60m。两床床头之间的距离0.10m。两排床或床与墙之间的走道宽度1.20m。居室应有储藏空间,每人净储藏空间不宜小于0.50m3;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可适当
放大。储藏空间的净深不应小于0.55m。设固定箱子架时,每格净空长度不宜小于0.80m,宽度不宜小于0.60m,高度不宜小于0.45m。书架的尺寸,其净深不应小于0.25m,每格净高不应小
于0.35m。贴临卫生间等潮湿房间的居室、储藏室的墙面应做防潮处理。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居室不宜布置在半地下室。
三、辅助用房 公共厕所应设前室或经盥洗室进入,前室和盥洗室的门不宜与居室门相对。公共厕所及公共盥洗室与最远居室的距离不应大于25m(附带卫生间的居室除外)。公共厕所、公共盥洗室卫生设备的数量应根据每层居住人数确定,设备数量不应少于表2的规定。居室内的附设卫生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m2,设有淋浴设备或2个坐(蹲)便器的附设
卫生间,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50m2。附设卫生间内的厕位和淋浴宜设隔断。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应在宿舍建筑内设淋浴设施,其他地区可根据条件设分散或集中的淋浴设施,每个浴位服务人数不应超过15人。宿舍建筑内的管理室宜设置在主要出入口处,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m2。宿舍建筑内宜在主要出入口处设置会客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2m2。宿舍建筑内的公共活动室(空间)宜每层设置,100人以下,人均使用面积为0.30m2;101人以上,人均使用面积为0.20m2。公共活动室(空间)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m2。宿舍建筑内设有公共厨房时,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公共厨房应有直接采光、通风的外
窗和排油烟设施。宿舍建筑内宜在每层设置开水设施,可设置单独的开水间,也可在盥洗室内设置电热开水
器。宿舍建筑内宜设公共洗衣房,也可在盥洗室内设洗衣机位。居室附设卫生间的宿舍建筑宜在每层另设小型公共厕所,其中大便器、小便器及盥洗龙头
等卫生设备均不宜少于2个。宿舍建筑宜在底层设置集中垃圾收集间。设有公共厕所、盥洗室的宿舍建筑内宜在每层设置卫生清洁间。宿舍建筑宜集中设置地下或半地下自行车库。
四、层高和净高 居室在采用单层床时,层高不宜低于2.80m;在采用双层床或高架床时,层高不宜低于
3.60m。居室在采用单层床时,净高不应低于2.60m;在采用双层床或高架床时,净高不应低于
3.40m。辅助用房的净高不宜低于2.50m。
五、楼梯、电梯和安全出口 宿舍安全疏散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 50045的规定。通廊式宿舍和单元式宿舍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七层至十一层的通廊式宿舍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应设防烟楼梯间。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宿舍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应设防烟楼梯间。七层及七层以上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屋顶。但十层以下的宿舍,在每层居室通向楼梯间的出入口处有乙级防火门分隔时,则该楼梯间可不通至屋顶。楼梯间应直接采光、通风。楼梯门、楼梯及走道总宽度应按每层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且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宿舍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7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小学宿舍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楼梯扶手应采用竖向栏杆,且杆件间净宽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不应大于0.20m。七层及七层以上宿舍或居室最高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大于21m时,应设置电
梯。宿舍安全出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不应小于1.40m。
六、门窗和阳台 宿舍门窗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宿舍的外窗窗台不应低于0.90m,当低于0.90m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宿舍居室外窗不宜采用玻璃幕墙。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距本层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m。当低于2m时不应妨碍交通,并避免视线干扰。宿舍的底层外窗、阳台,其他各层的窗台下沿距下面屋顶平台、大挑檐、公共走廊等地面低于2m的外窗,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且应满足逃生救援的要求。居室的窗应设吊挂窗帘的设施。卫生间、洗浴室和厕所的窗应有遮挡视线的措施。居室的门宜有安全防范措施,严寒和寒冷地区居室的门宜具有保温性能。居室和辅助房间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0.90m,阳台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0.80m,居室内附设卫生间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0.70m,设亮窗的门洞口高度不应小于2.40m,不设亮窗的门
洞口高度不应小于2.10m。宿舍宜设阳台,阳台进深不宜小于1.20m。各居室之间或居室与公共部分之间毗连的阳台应
设分室隔板。顶部阳台应设雨罩,高层和多层宿舍建筑的阳台、雨罩均应做有组织排水,雨罩应做防
水,阳台宜做防水。低层、多层宿舍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宿舍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0m。中高层、高层宿舍及寒冷、严寒地区宿舍的阳台宜采用实心栏板。
第四章 室内环境
一、自然通风和采光 宿舍内的居室、公共盥洗室、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和公共活动室应直接自然通风和采光,走
廊宜有自然通风和采光。采用自然通风的居室,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居室地板面积的1/20。严寒地区的居室应设置通风换气设施。宿舍的室内采光标准应符合表4采光系数最低值,其窗地比可按表4的规定取值。
二、隔声 宿舍居室内的允许噪声级(A声级),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dB,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dB,分室墙与楼板的空气声的计权隔声量应大于或等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宜小
于或等于75dB。居室不应与电梯、设备机房紧邻布置;居室与公共楼梯间、公共盥洗室等有噪声的房间紧邻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措施,其隔声量应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三、节能 宿舍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宿舍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质量,采取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及节约采暖和空调能耗的措
施。严寒地区宿舍不应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入口应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寒冷地区的宿舍不宜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入口宜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寒冷地区居室的西向外窗应采取遮阳措施,东向外窗宜采取遮阳措施;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
地区居室的东西向外窗应采取遮阳措施。
第五章 建筑设备
一、给水排水 宿舍应设给水排水系统。宿舍给水系统应满足给水配件最低工作压力,当不能达到时,应设置系统增压给水设备。宿舍给水系统最低配水点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超过时应进行竖向分区。水压大于
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设施。宿舍宜设置热水供应,热水宜采用集中制备。条件不许可时,也可采用分散制备或预留安装
热水供应设施的条件。盥洗室、浴室、厕所及居室内附设卫生间的卫生器具和给水配件应采用节水性能良好及低噪
声的产品。盥洗室、浴室、厕所、居室内附设卫生间、公共洗衣房、公共开水间应设置地漏,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洗衣机排水应设置专用地漏。居室内附设卫生间的用水,宜单独计量。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低于室外地面的卫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应与上部排水管连接,应设置集水坑用水泵排出。污水集水坑应设置排气管,并应采用密闭型井盖。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的宿舍,应按当地有关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二、暖通和空调 采暖地区的宿舍宜采用集中采暖系统,采暖热媒应采用热水。条件不许可时,也可采用分散
式采暖方式。集中采暖系统中,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设施,不应设置于居室内。以煤、燃油、燃气等为燃料,采用分散式采暖的宿舍应设烟囱,上下层或毗连居室不得共用
单孔烟道。宿舍公共浴室、公共厨房、公共开水间、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竖
井,并安装机械排气装置。卫生间的门宜在门下部设进风固定百叶,或门下留有进风缝隙。宿舍每居室宜安装有防护网且可变风向的吸顶式电风扇。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大于和等于25℃的地区,可设置空调设备或预留安装空调设备的条
件。设置非集中空调设备的宿舍建筑,应对空调室外机的位置统一设计、安排。空调设备的冷凝
水应有组织排放。
三、电气 宿舍每居室用电负荷标准应按使用要求确定,并不宜小于1.5kW。宿舍公共部分和供未成年人使用的宿舍居室用电应集中计量;供成年人使用的宿舍,其居室用电宜按居室单独计量。电表箱宜设置在居室外。宿舍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宿舍电气系统应采取安全的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电源插座应与照明分路设计。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余电源插座回路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装
置; 供未成年人使用的宿舍,必须采用安全型电源插座; 有洗浴设施的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分室计量的居室应设置电源断路器,并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宿舍每居室电源插座的数量应按使用要求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电源插座不宜集中在一面墙上设置。居室内如设置空调器、洗浴用电热水器、机械换排气装置等,应另设专用电源插
座。宿舍应设置电话系统,宿舍的公用电话应每层设置。供成年人使用的宿舍,每居室应设电话插座。供未成年人使用的宿舍,每居室宜设电话插座。宿舍应设置有线电视系统,公共活动室应设电视插座。供成年人使用的宿舍,每居室应设电视插座。供未成年人使用的宿舍,每居室宜设电视插座。宿舍宜设置计算机网络系统。每居室宜设计算机插座。宿舍公共场所及居室的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
第三篇:电力工程
(1)电力规划的名词术语
城市用电负荷 urban customrs‘ load
在城市内或城市局部片区内,所有用电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之总和。城市供电电源 urban power supply sources
为城市提供电能来源的发电厂和接受市域外电力系统电能的电源变电所总称。城市发电厂 urban power plant
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各类发电厂。
城市主力发电厂 urban main forces power plant
能提供城网基本负荷电能的发电厂。
城市电网(简称城网)urb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为城市送电和配电的各级电压电力网的总称。
城市变电所 urban substation
城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
开关站(开闭所)switching station
城网中起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作用的配电设施。
高压深入供电方式 high voltege deepingtypes of electric power supply
城网中66kV及以上电压的电源送电线路及变电所深入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区布置,就近供应电能的方式。
高压线走廊(高压架空线路走廊)high-tension line corri-dor
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和安全距离情况下,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两边导线向外侧延伸一定距离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专用通道。
(2)编制城市电力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地区电力系统规划总体要求;
2.城市电力规划编制阶段和期限的划分,应与城市规划相一致;
3.近、远期相结合,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4.应充分考虑规划新建的电力设施运行噪声、电磁干扰及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并应按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5.规划新建的电力设施应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满足防火、防爆、防洪、抗震等安全设防要求;
6.应从城市全局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
第二章城市用电负荷分
(3)按城市全社会用电分类,城市用电负荷宜分为下列八类:
(1)农、林、牧、副、渔、水利业用电
(2)工业用电
(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用电
(4)建筑业用电
(5)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用电
(6)商业、公共饮食、物资供销、金融业用电
(7)其它事业用电
(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也分为以下四类:
(1)第一产业用电
(2)第二产业用电
(3)第三产业用电
(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4)预测方法的选择宜符合下列原则:
1.城市电力总体规划阶段负荷预测方法,宜选用
(1)电力弹性系数法
(2)回归分析法
(3)增长率法
(4)人均用电指标法
(5)横向比较法
(6)负荷密度法
(7)单耗法等;
详细规划阶段
(1)一般负荷选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等;
(2)点负荷选用单耗法,或由有关专业部门、设计单位提供负荷、电量资料。
(5)规范规定的规划用电指标包括四部分:
(1)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
(2)规划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
(3)规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
(4)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6)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当采用人均用电指标法或横向比较法预测或校核某城市的城市总用电量(不含市辖市、县)时,其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的选取,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地区动力资源和能源消费结构、电力供应条件、居民生活水平及节能措施等因素,以该城市的人均综合用电量现状水平为基础,对照表2-1中相应指标分级内的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幅值范围,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比较后,因地制宜选定。
(7)负荷特性和参数
日最大(小)负荷=每日24个整点负荷中的最大(小)值;
日平均负荷=日发(用)电量/ 24小时;
年平均负荷=全年8760小时负荷的平均值
(或全年各日平均负荷的平均值);
日负荷率γ=日平均负荷/日最大负荷;
年负荷率δ=全年平均日电量/ 年最大负荷;
年平均日负荷率=全年各日负荷率的平均值
(或全年每月最大负荷日平均负荷之和
/全年每月最大负荷日最大负荷之和)
日最小负荷率β=日最小负荷 / 日最大负荷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年发(用)电量 / 年最大负荷
日峰谷差=日最大负荷--日最小负荷
年最大峰谷差=日峰谷差的最大值
(8)负荷预测推荐指标
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指标宜为1.5~2.5万千瓦/平方公里。
人均综合用电负荷指标宜为1.5~2.0千瓦/人。
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宜为8000~10000千瓦时/人·年。
分类用地负荷密度指标宜符合表的规定。
第三章 城市供电电源种类和选择
(9)对用电量很大,负荷高度集中的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区,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可采用220kV及以上电源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布置。
除上述情况外,规划新建的110kV以上电源变电所应布置在市区边缘或郊区、县
第四章城市电网
(10)北京地区电网是京津唐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唐电网的负荷中心和网架中心,除承担为首都电网供电的任务外,还向相邻的天津、河北省部分地区转送电力,在京津唐电网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1)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的下列规定:500,330,220,110,66,35,10kV和380/220V。
第五章城市供电设施
(12)城市变电所按其一次电压等级可分为500,330,220,110,66,35kV六类变电所。
城市变电所规划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要求;
(2)靠近负荷中心;
(3)便于进出线;
(4)交通运输方便;
(5)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和协调,如:军事设施、通讯电台、电信局、飞机场、领(导)航台、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等,必要时,应取得有关协议或书面文件;
(6)宜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污秽区及严重盐雾区;
(7)应满足防洪标准要求:220-50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1%的高水位;35-11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2%的高水位;
(8)应满足抗震要求:35-500kV变电所抗震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220-500kV变电所设计规程》和《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9)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易发生滚石场所等不良地质构造。
(13)市中心地区规划新建的变电所,宜采用户内式结构;
(14)城市变电所的用地面积(不含生活区用地),应按变电所最终规模规划预留;规划新建的35-500kV变电所用地面积的预留,可根据表的规定,结合所在城市的实际用地条件,因地制宜选定。
(15)城市通信系统
城市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信息的各个传输交换系统的工程设施组成的总体。
(16)
一、电信局楼设置
(1)电信枢纽楼设置
电信枢纽楼的设置数量一般特大城市3-4个,较大的省会城市设2-3个,其它一般的城市设一个,个别较大的城市根据需要可设两个。
(2)综合电信楼设置
综合电信楼的设置数量一般特大城市12-20个,其它可根据本地网人口及城市规模设置,一般2-10个,不超过12个。
(3)一般电信局楼设置考虑历史现状,规划一般电信局楼数量可按如下测算
一般电信局楼数量=INT[0.4÷a×城市人口(百万)+0.5]
a——取3-10。对于较大的城市,a的取值应大些。
(17)住宅区有线广播电视支线管道和光缆管道
1).住宅区有线广播电视网支干线管道和光缆管道(以下称线缆管道)是住宅区规
划范围内用于敷设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支干线电缆和光缆的地下管道,由线缆管道和相应的人(手)孔组成。
2).住宅区内有线广播电视光缆采用光缆管道的敷设方式时,住宅区引入光缆的地方和引入光端机站的地方应设人(手)孔。
3).由光端机站引出的支干线电缆应采取管道敷设的方式。引入住宅建筑的支线管道在楼外应设手孔。由此手孔引入住宅建筑内放大箱的管道敷设时,其孔径应不小于40毫米,数量应不少于2条。
4).室外线缆管道的埋深一般应不小于0.8米。管道可采用钢管、混凝土预制管或硬质PVC管,孔径应不小于80毫米。钢管壁厚大于4毫米,PVC管壁厚应大于4.5毫米,钢管应进行防腐处理。
5).线缆管道所用人(手)孔定型图及相应的要求,由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提供。
6).有线广播电视系统线缆管道与其它管道和建筑物的最小净距按附录二的规定取值。
第八章城市电力电信规划
(18)
(一)供电规划
1.变电所
规划保留原110KV的电管所,供应全岛北部东部电力,改造中心村现有供电线路。
2.电网规划
规划主干线采用10KV的供电电压等级系统,供电线路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供电网络,供电主干线采用环状,并设环网开关,供电支线采用枝状布置。根据用电负荷及供电区域设置配电区。
3.架设方式
规划期内10KV系统仍然采用架空方式,380/220V系统采用架空与地下相结合的方式。远期视经济条件许可采用地下电缆。
(二)电信工程规划
1.在园墩村原址保留电信所。
2.近期电话装机容量为111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5%,远期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0门,电话普及率达到95%以上,同时鼓励移动通信和计算机互联网络业务的发展。
3.中心村电信线路沿道路西面和北面明杆架设,远期视财力许可在中心村主要地段采用地下电缆,规划要求在电信线路铺设时应考虑计算机交互服务的需要。
(三)邮政工程规划
规划保留兰秀路以北的邮电所,规划近期内应重点增强其服务能力,增加快递业务,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加邮政业务量和邮路总长度,并与电信部门合作,开展数据通信业务。
(19)电网规划
(1)根据用地负荷预测结果,并取定110kv电网容载比为1.8,在本区规划1座110 kv变电站,占地1公顷,首期容量为2×5万KVA,终容为3×5万KVA。
(2)本工业区内设两处10KV中心配电所,均以两回线引入,容量按1.2~1.8万KW规模设计,采用附设式(设于建筑物首层或地下层内),其位置的确定应考虑负荷中心和进出线方便。中心配电所的建筑面积为300㎡,其供电半径不宜大于1.5公里。
第四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点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点
一般规定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满足城市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的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交通分道的要求。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2。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m2/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m2/人。
城市道路中各类道路的规划指标应符合表.6-1和表.6-2的规定。
二、城市道路网布局
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确定。
各类城市道路网的平均密度应符合表.6-1和.6-2中规定的指标要求。土地开发的容积率应与交通网的运输能力和道路网的通行能力相协调。
分片区开发的城市,各相邻片区之间至少应有两条道路相贯通。
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七度地震设防的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
2.1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
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当城市放射的干路与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
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它车辆应在环路外的道路上行驶; 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确定,可采用半环或全环; 环路的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 河网地区城市道路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
对跨越通航河道的桥梁,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并应与滨河路的交叉口相协调; 城市桥梁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宽度应与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等宽。在有条件的地方,城市桥梁可建双层桥,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管线设置在桥的下层通过;
客货流集散码头和渡口应与城市道路统一规划。码头附近的民船停泊和岸上农贸市场的人流集散和公共停车场车辆出入,均不得干扰城市主干路的交通。
2.2山区城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道路网应平行等高线设置,并应考虑防洪要求。主干路宜设在谷地或坡面上。双向交通的道路宜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标高上;
地形高差特别大的地区,宜设置人、车分开的两套道路系统。
山区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宜大于平原城市,并应采用表.6-1、表.6-2中规定的上限值。
当旧城道路网改造时,在满足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应兼顾旧城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原有道路网形成的历史;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应适当加以保护。
市中心区的建筑容积率达到8时,支路网密度宜为12~16km/km2;一般商业集中地区的支路网密度宜为10~12km/km2。
次干路和支路网宜划成1∶2~1∶4的长方格;沿交通主流方向应加大交叉口的间距。
道路网节点上相交道路的条数宜为4条,并不得超过5条。道路宜垂直相交,最小夹角不得小于45°。
应避免设置错位的T字型路口。已有的错位T字型路口,在规划时应改造。 大、中、小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形式应符合表.14-1和表.14-2的规定。
三、城市道路
3.1快速路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快速路应与其它干路构成系统,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
快速路上的机动车道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应设置中央隔离带; 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相交道路的交叉口形式应符合表.14-1的规定;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3.2主干路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交叉口之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宜连续;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汽车服务站。
3.3支路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支路应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相连接;
支路可与平行快速路的道路相接,但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接。在快速路两侧的支路需要联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
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
在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支路网的密度应为表.6-1和表.6-2中所规定数值的一倍。
3.4城市道路规划,应与城市防灾规划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震设防的城市,应保证震后城市道路和对外公路的交通畅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m;(2)新规划的压力主干管不宜设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车行道下面;(3)路面宜采用柔性路面;(4)道路立体交叉口宜采用下穿式;
(5)道路网中宜设置小广场和空地,并应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地,划定疏散避难用地。山区或湖区定期受洪水侵害的城市,应设置通向高地的防灾疏散道路,并适当增加疏散方向的道路网密度。
第五篇:电力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理工大学整体地块电缆隧道工程位于房山区长阳镇,紧靠轨道交通房山线。本工程新建电力隧道包括多宝路电力隧道、良乡东路电力隧道、长虹东路电力隧道、高教园八号路电力隧道,电力隧道采用2m×2m单孔隧道,全长3018m,电缆井70座,其中四通井24座,直线井42座,三通井4座,电缆隧道进、出风口各6个。规划四十五路电力隧道、多宝路高压段电力隧道、长虹东路高压段电力隧道,电力隧道为2m×2.1m明开电力隧道,全长3246m,共设25座人孔井和井盖监控:其中直通井8座、直线二层井3座、三通井1座、道四通井10座、四通三层井3座;进风口7处、出风口6处、接地装置5处。
多宝路电力隧道西起规划四十五路。沿多宝路北红线内1.5m向东,东至圣水东大街,全长452m;良乡东路电力隧道西起长于路,沿良乡东路北红线内1.5m向东,东至圣水东大街,全长1044m;长虹东路电力隧道西起规划四十五路,沿长虹东路南红线内1.5m向东,东至圣水东大街,全长478m;高教园八号路电力隧道西起长于路,沿高教园八号路南红线内1m向东,东至圣水东大街,全长1044m。
规划四十五路电力隧道,起点位于规划四十五路与良乡高教园八号路路相交路口东南侧,规划四十五路东红线1.5m处,由南向北途径良乡高教园七号路、长虹东路、良乡高教园六号路、规划六十路、良乡高教园五号路、良乡东路、良乡东路北侧路、规划五十九路,终点位于规划四十五路与多宝路路口东北侧,全长2136m。多宝路高压段电力隧道,起点位于长于公路与多宝路路相交路口西北侧,多宝路北红线以南1.5m处,由西向东途径规划五十七路,终点位于规划四十五路与多宝路路口东北侧,全长532m。长虹东路高压段电力隧道,起点位于长于公路与长虹东路交叉路口西南,由西向东延伸,途径五十七号路,终点位于规划四十五号路电力隧道相接,全长578m。
工程总长为626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