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9: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心得》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心得》读后感》。

第一篇:《论语心得》读后感

编号:11011405013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概论

课程论文

(2011届)

题系专班级:

学号:姓完成日期:

人生的处世哲学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摘要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很大的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的处世哲学,教会了我如何用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快乐地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关键词:交友之道 ;处世之道;心灵之道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同大多数的青少年朋友一样,认为传统文化跟我们当代社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是不需要传统文化的。假期曾经在家长的“逼迫下”,参加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听到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感人事迹,了解了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师们博大的胸襟。因此,得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

而这次能够重拾对论语的兴趣,也多亏了于丹教授的引领。她将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变得温暖而贴近人心。该书着眼于社会现实,针对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人们的心灵空虚,用《论语》的现实意义,引导人们追求内心幸福。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的为人处世之道:

心灵之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许许多多缺憾和不如意,无论大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我们的生活真的像差那么远吗?《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坦然的心境,内心足够强大;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我们才会腾出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处世之道。如今竞争激烈,物质生活如此丰富,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是更近了,也可以说是更远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呢?于丹教授结合《论语》给出了几点原则: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一切。2)忠告而善道,不可则止,勿自辱焉,与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间留一点分寸,留一点余地。3)对待社会亦是如此:“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交友之道。朋友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的为人,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但是朋友也有好坏之分,好的朋友是人生的财富,不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如何做才能交到优秀的朋友呢?首先我们的朋友应该是为人真诚,坦荡,刚直不阿的,而且应该为人诚恳,与这样的朋友交往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精神能够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当然,见闻广博的朋友更有利于你的进步。想要交上这种朋友,不仅要有辨别能力,还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

第二篇:《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1

手中的于丹的《论语心得》勿勿看完了,合上书,再看看本上摘抄的合乎自己心境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想想以前自己总觉得《论语》有点高深,或是有点枯燥。读过这本书后,我也认为《论语》确如于丹老师所讲,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用一种简单的道理,传授给我们生活的态度和智慧。

《论语》中的句子,经于丹老师讲解,更加易懂而适用了。有些是点悟了思想中的困惑;有些激励了自己求学的动力;有些则告诉我们要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真谛,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关于学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于丹老师也告诉我们,真正尊崇学问的人,学习是为了人类的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了到老。由此我也想到了尹建莉老师教育书籍中写到的,关于学习古诗应有的态度。她说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让她在人前炫耀,而是让她能体会诗中的韵味,诗中的美好意境。这段时间,我和女儿正在一起学习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虽然我没让女儿在人前炫耀,可有时我也会看看自己背了多少首诗,我想我不该去究其量,而应该求其质。

书中更多讲叙的是关于提高自身修养,生活的智慧,每一处于丹老师都有很精彩的见解。我想要再次的`阅读,去体会那其中的智慧。也因于丹老师的讲叙,让我也想去学习《论语》,学习其中的智慧,这些会让增加我的学习动力,也会让我的思想有新的'认识。

《论语心得》读后感2

古代就有“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见《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这部书,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而且大家对这本书都知道那么几句,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过的,当然这只是《论语》书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学过,可以说全中国人都有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像《论语》这样的古书,都很难看懂,所以也很少有人看。

某一天,一个人逛书店,看见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就翻开来看了下,在我个人理解中,《论语》对它很熟悉,可是从来没有看完过,没想到看了第一章,发现还有人把《论语》讲解的`这么简单易懂,并且非常有哲理,让我一下子有冲动要看完这本书,读后感《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把难懂的古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解释,并巧妙地把《论语》分为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让你从中感受到人生之哲理,生活之真谛。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把难懂的古文,用现代的语言很好的表示出来,并且让人看了很容易记住,很好的把古代的名句和现代的解释结合在一起。

《论语心得》读后感3

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的`。不经意间听人说起《于丹的论语心得》很棒,于是就抱着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这本书。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做为一个刚迈上自己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总是会想这个可以做那个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工作呢。听了于丹的话,我觉得自己的毛病不能仅仅用年轻气盛来形容,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

《论语心得》读后感4

假期,儿子在翻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很专注,很专心,我不假思索就好奇地问:“能明白吗?”虽然儿子今年就要上高中,但在我的印象中《论语》都好像是文言文,不好懂。我一说出口,儿子就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老妈呀,这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呀!好懂,不信你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于丹对《论语》的诠释。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建议大家不妨抽空看看这本书。

《论语心得》读后感5

读于丹论语,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读后确有感触。

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第一个态度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现在的英语教学结果应该说对我校的`英语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每一名英语老师都在尽力,都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有些同学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可以说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要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完这一部分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也许还要有很长时间需要面对的,我们要从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等中跳出来,因为这样做,除了给自己添堵外,我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反之,我们要积极思考,班级有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至少在求精,求尖方面我们做到了,我们需要反思或者在以后加强的是如何找到并实施更好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困生的各项能力,将缺憾降低到最小化,直至消失。

《论语心得》读后感6

于丹教授说:“《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她告诉我们:先修炼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听信他人对你的鼓动,要结交有平常心的朋友,结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朋友,她就是你最好的朋友。为人处世是有哲学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多听,多看,多闻,把人家走过的路,间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很好,也会走得很顺畅。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一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少苛刻别人,君子不抱怨别人,对自己每天都要检点,那样的人,才会做到慎言之.一个人尊从学问的人,才会让自己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论语心得》读后感7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

《论语心得》读后感8

于丹所谈的“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个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自己行为的'拓展,也如论语中所讲,一个人:“心中有眼中就有”,一天充足的阳光、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这些表面看来或许毫无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为自己设定的关于理想的那个淡定的起点。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于丹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

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为人正直,坦荡刚正,顶天立地的朋友,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宽容的朋友,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更容易让我们从内心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可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偏辟、善柔、便妄三种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他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优柔寡断的朋友往往会干扰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而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往往会让你我付出惨痛的代价。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于丹论语心得》,不正是这样一位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吗?

《论语心得》读后感9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作者以全新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对《论语》做了形象,生动,具有时代性的解读。使读者更容易亲近具有上千年的文化巨著《论语》。正如她自己所说:“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作者把此书分为八个小章节来叙述。让我体会到:天地人之道——宽容,心灵之道——自信与淡定,处世之道——同理心,君子之道——和而不同;交友之道——修身养性,理想之道——心灵快乐,人生之道——仁爱之心。她使我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她使我审视现在,定位自己;她使我冷静下来,规划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彻底的精神洗礼!我觉得她适合社会上每一个人去品味,思考,享受!

《论语》中到处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而很少长篇的大道理,我们不会觉得《论语》所说的遥不可及,而是会感到很温暖,很亲切。我觉得每个人看了于丹的解读都会深有体会。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人文思想的渊源;而看了于丹的'解读,我觉得“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都可以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书中的每一句都会让你有所得,这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吗?

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也许就是“道不远人”。道理或许离我们并不远,也不高高在上,她并不需要我们顶礼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愿更多的人能去享用这一精神大餐!

《论语心得》读后感10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论语心得》读后感11

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最早风靡一时的时候,我便想拜读了。可书一买回来,趁着热劲,读了不到一半,便搁置了下来。

忽一日在电视上看到于丹,又想到了她的书。便又翻出书想静静的品读一下。读书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净化的过程。论语向我们展示了中华五前年的传统美德和个人修养的魅力所在。主要以教化人的品质道德为主,里面还掺入了一些佛家的禅论。教人要“仁”,即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世间万物和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终须要得以见天日。一个人要行的端,坐的正,做一个正人君子,你也就不会被烦恼所困扰。另外孔子还崇尚修身养性,即把自己隐居起来,与世无争,经常要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坦荡荡,从这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把凶残的狼圈起来,就能轻易的.改变它的本性,变成善良的羊吗?儒家思想里存在的一些说教的东西过多,而且有些脱离现实,可能是时间上的差异,国情上区别所制,儒家思想精华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不能全盘接收,奉为“守则”,一律照章执行,是不可取的。我们推崇孔子的“仁”,即真、善、美,做一个真正的人,对人对事要真,要有付出,用自己的善去打动别人,用自己的个性美赢得别人的尊敬,就像歌词里讲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想说,只要人人都能自正吾身,世界将会是一片光明。

《论语心得》读后感12

不同于春节红红火火,读书要心自然凉,要的是专注修心,火候不可太过。

似乎曾经见过,一千年前也许与他品过茶论过学;他对世俗施教对人民的教诲不难看出;看他风情淡雅学富五车书,那和睦之下更没有更深之意。如何想如何做又不温不火,如他是船夫不需钱直接渡河也许还能改变人心修教。

似乎与论语而从他相见,又于于丹更深领悟,更喜欢翩翩君子而不是庄重面孔,孔老夫子为何贤德贤能为何宽宏大量饱含其中,并不是在品书似乎更能亲人,似乎不是诵读而是直接对调,他为讲师,吾为学生,于丹为聚缘人。

妙句不说,精髓片面何处不在,置身仙境之处的人何不尝知道内也如凡尘一般。从偷窥者到胜任只一步之遥,只是否到情到义是否为洒汗好男儿亦或是郎才小书生时代随于变化,本心质不变便天变样,一千年前教书知道又岂是今日草草二十章能理解?解字解意最重要为解心,人又七情六欲但并不会看一字有同样体会,那些感觉岂岂不过千张便收尾?她所之事不可能只出于于丹之口但于丹之说定位他心之所向眼之所见只不过不同之意不同之人领罢。

如何?手捧竹卷书头扎发带盘头嘴里念念有词身旁是等石桌伸出桃园世外桃花缓缓落下,此处美景何处有?志心中心如神明便若斯飞天也不觉如读书来的`轻盈,听他谈国家大事何治何说何学何亲,似以为朦朦欲睡安心睡便可,一切如他所说如果能一张嘴说完所有人睡熟无人高议自己飞上一片寂静又岂不是天下太平?

《论语心得》读后感13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例如: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

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告诉我们内心的从容缓和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

一个抑郁症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戏剧演员的演出,忘怀得失,那个患者满面流泪地说,我就是那个戏剧演员。质疑我们在角色之外,还留有多大的空间,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呢?这样的.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心领神会地颔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都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有所树立的,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社会竞争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论语心得》读后感14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第三篇:《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有着“和”的品性,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第四篇:论语心得读后感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论语心得读后感。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心灵之道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于丹是这写到的“当不幸降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要。要使学生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三、处世之道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和自己周围的人相处呢?如何适应这样的社会?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是这样说的:“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读后感《论语心得读后感》。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去评价他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该时时刻刻要遵循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用这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并贯穿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观念中提前适应社会。无论以后在社会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四、君子之道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她认为作为君子要具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种境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第三种境界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首先是第一种境界,我认为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应具有的境界。而且还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做人的标准。可能我们无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让我们的有限生命在苛责外在的世界中度过。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环境,我们自己的身上也需要这种“苛责”。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第五篇: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

寻找心灵的快乐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孔老夫子的《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在流传的2500多年中,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但一直以来,我们也认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晦涩深邃。今天,于丹手捧《论语》,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告诉大家《论语》的真谛,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捧一杯绿茶端坐台前,轻轻翻开书页,仿佛感觉孔子已穿越前年的沧桑,静静地坐在我们面前,他是那样的朴素、那样的从容不迫。此时,他不再是我们须仰视才见的圣人,而是一位温和的教者,在跟我们商榷怎样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

怎样才能寻找心灵的快乐呢?在我看来,孔老先生已经用最简单的四个字进行了阐述——仁者不忧。

何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要有宽大的胸怀,其实我们想一想,人的一生中,可能面临职业的波折、情感的背叛、亲人的离去、钱财的散失,凡此种种。我们姑且把它当成生命中一寸长的口子,人人都可能遇到。但是相同的客观境遇,在不同人心灵上带来的伤害与反响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豪放的大小伙子。所以,那种不忧不惧的境界是我们心之神往的,只有达到内心的安详、坦然、镇定,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仁者爱人,除了有宽大的胸怀,还毕竟学会宽恕。学生问孔子,说:老师你给我一个字,让我终身行之乎。孔子跟学生讲:“其恕乎。” 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一个字让你一辈子受用,就记住一个宽恕的“恕”字,也就是说,以忠恕之心去看他人。那又何谓宽恕呢?孔子的解释,八个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了。用对自己的心去对待他人,也就够了,说说就如此简单,却很难做到。

仁者爱人,我们还必须拥有爱的能力。对于我们新世纪的女性来说,爱别人的同时更是要学会爱自己。所以我们在把精力投入到事业和工作的同时,也应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有一个禅理故事说,一头驴子,从小拉磨,日复一日,唯一的动作是兜圈子。一天,它老得拉不动了。主人说:你工作一辈子,现在该退休了。从今天起你每天就躺在这里吃草、睡觉、呼吸新鲜空气。可是,这样的日子驴子活不下去,它每天还是绕着树

兜圈子,依然日复一日。所以说如果我们每天只顾着埋头工作,而忽视了健康、亲人、朋友、理想等等,那我们与这只驴子何异?

仁者爱人,从我们教育的角度出发,更应该要学会怎样爱孩子。曾经有一个女学生送给于丹一幅十字绣,上面绣着一个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下面是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举着胳膊,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起初于丹并没看懂这副绣品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意思,后来发现背面竟夹着一张女孩的字条,上面写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所以我想,在孩子的心里,我们老师就是这个可以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面对着孩子们的青涩、莽撞、唐突,我们要做到包容他们,用真心爱他们,鼓励他们。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呢?于丹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走进爱的误区。在书里,她告诉我们一个概念:爱,不一定意味着了解。所以说,爱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而这里我们首先面对的应该是自己的心。这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会让我们充满了迷惑。

有一个故事说得好。弟兄两人,白天出去远游,晚上回来走在自己家公寓门口,哦,突然想起来,电梯检修,这一天过了12点不再运行。站在这里要爬楼了。那家住在多少层呢?在公寓80层上。那怎么办呀?总要回家呀!好在年轻,怕什么呀,背着双肩背包迈开大步哗哗就往上走。

走个五层六层十层八层,问题都不大。走到20层,实在是太累了。两个人商量说,这样好了,我们把背包先存在这里,等有了电梯再回来取。放下行囊自然又步履轻松了,又往上走。

再走个20层,那就没有背包也举步为艰。心里一急就难免抱怨,互相指责;这个说,你为什么不提醒我早回来?那个说,你为什么不想起今天停电?总而言之都觉得对方对不起自己,一路吵吵闹闹相互指责,又走了20层。

走到60层呢,连吵架的劲又没有了,想想反正离得也不远了,就拖着疲惫的步子,缓缓慢慢悠悠逛逛,终于来到80层。

站在80层门口,两个人面面相觑,觉得忘了点什么东西。一想,钥匙忘了。钥匙放哪儿呢?放在20层的背包里„„

其实回过头想,这就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我们每一个人少小成长,老师、家长,鼓励我们荒废了多少青涩的愿望,那些勇敢的、荒唐的、充满浪漫迷思的童话般的心愿,被我们一个一个地扔进行囊,背着他就上路,觉得人生还长,让我们慢慢去实现。

但是走到20岁是什么时候?读完大学,要走向社会去接受规则的制约了。一个新新人类,突然之间要上岗受到考核,才发现自己的少年的憧憬多么不切实际。所以大家会想说,唉把这个心愿存在校园门口吧。有一天终于可以成名立业了,在社会上可以调动资源了,我们再回过头来实现它也不迟。

这样轻装上阵,新新人类去打拼,20岁、30岁,大家没什么可比。其实大家也没什么积累,也停顿不下来。只有到40岁的时候,大家看一看,彼此之间的差别出来了,心里不平衡了„„所以人到中年很容易抱怨,这就是所谓借支在斗的时候,心里不平衡嘛。那这种不平衡就会演变成相互攻击,吵吵闹闹。

走到60岁,一看,要退休了,觉得打打太极拳吧,练练剑吧,散散步吧,节奏放缓了。悠悠逛逛走到80岁门口,回头一望,当你回顾所来尽苍苍横翠微的时候,才蓦然惊觉,你20岁的那个梦想,其实一天也没有真正伴随过你,你把它存在的那个门口,其实是一条不归路,你已经回不去了。

我们的遗憾,往往就在于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在你了解的时候,才觉察丢失了最早的钥匙。

那除了了解自己,我们又了解别人多少呢?譬如说:我们了解过孩子吗?我们了解他们内心渴望拥有的真正的快乐吗?有一个美国的小故事,讲到周末的晚上,一个小男孩让妈妈换上一身崭新的衣服,妈妈在厨房里准备一顿精美的晚餐,全家人想要过一个很浪漫的周末夜晚。这个时候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这个小男孩一头就冲出去了,然后就在泥水里滚啊、玩啊,全身像小泥猴一样,可孩子还一边啪嗒啪嗒地往高台跳,一边隔着窗子喊,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了。

妈妈会说什么?反正中国的妈妈十个有八个会揪着耳朵拎回来饱揍一顿,这个晚上谁也别想过好。但这个妈妈就隔着窗子淡淡地说了一句:那好啊,别忘了从月球上回家吃晚饭。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从月球飞行器,迈出左脚踏上月球表面之前,从上面给自己的左脚拍了一张照片,他提了很骄傲的一句话。他说:“这对于我个人来讲,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却是很重要的一大步。”

就是这个替人类迈出一大步的宇航员,他回到地面上,所有的媒体冲上去采访,说,此时此刻,你要对大家说什么?他对着镜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妈妈,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要回家吃晚饭了。”

这是个很温暖的故事。却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文化教育,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有用的东西,而忽略了这种快乐?我们是不是用一些有用之才的教诲,使得他们的一生变得急功近利?而这到底是不是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呢?

还有个小故事很有趣,一对渔村的夫妇,两个人少年结发、恩恩爱爱。这个妻子从结婚那天起,就把这个鱼收拾好,每天把鱼的中段整整齐齐地打理出来,或者红烧、或者清蒸,做得很美味给他丈夫端去,她自己再厨房胡乱吃点鱼头鱼尾就算了。

日子一过几十年。等到儿女长成,老夫妻暮年相对,一辈子没有红过脸。老先生很惆怅地叹了口气。他说:“这一辈子我也没跟你提过什么愿望,我现在再不提我估计就晚了。”他说:“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做顿红烧鱼头啊?”这先生说,你看哪,我从小就爱吃鱼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娶了你以后就再没见过鱼头。

太太一听,眼泪就下来了。太太说:“我从做姑娘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鱼肉。我一直认为鱼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所以我就是因为爱你,我每天都把鱼肉给你吃了,我吃了一辈子我不爱吃的鱼头。但从来没想过你是爱吃鱼头。”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子女,往往是以自己的方式爱他们,不见得是以他们要的方式。

我们给自己的亲人买过多少他们不喜欢的礼物?那时因为我们喜欢。买得很昂贵,他如果不穿戴的话他怕你不高兴,但他用了他自己真不喜欢,是因为你并不了解他。父母都会爱孩子。我们经常在孩子选择志愿的时候告诉他说:嘿男孩子怎么可以学文科?没有出息!去报建筑系吧,或者学物理吧!言外之意就是说,孩子,一定要听爸爸的话,爸爸告诉你鱼肉是世界上最好的,你怎么能选择鱼头呢?儿子也不好意思说:爸爸,我这辈子就是喜欢鱼头。

所以说,知者不惑,才能做到仁者不忧,这当中又包含了多少的哲理人生呀!大家都希望拥有幸福生活,而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尊重、了解每个人的思想,把微笑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给爱人,给同事,给每个人。因为人生苦短,珍惜拥有。

不管世人对于丹如何评价,我还是感谢于丹,把灰色的孔子链接到多彩的世界来,姹紫嫣红的世界,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感谢于丹,让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解读《论语》,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从容淡定。

下载《论语心得》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心得》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 七年级八班 高青林 合上书本,心中升起一种充实之感,这感觉大概是读书所特有的吧!本书涉及方面较广,毕竟《论语》教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世之道。以下简单说说我......

    论语心得读后感

    寻找心灵的快乐 ——读《论语》有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 孔老夫子的《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在流传的2500......

    论语心得读后感10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一): 《于丹论语心得》透过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

    论语心得读后感500字

    论语心得读后感500字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论语心得读后感500......

    论语心得读后感(完整版)

    《论语》读后感 结合学校开展“品读好书,共铸师魂”的读书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仔细阅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这本书,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心中顿......

    《论语心得》之读后感

    《论语心得》之读后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福兴乡中学 张书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初二九班庞洪坤 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