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北京大学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2009年3月1日)
为规范我院成人教育本科(包括函授、网络教育、成人脱产班、自学考试等形式的本科,专业包括: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写作,提高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要求》,学生在写作论文时,必须符合本《要求》的规定。以前有关规定与此要求不相符合的,请按照此规定执行;本要求未能够规定的一些具体情况,请论文作者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
在写作论文之前,请一定先看关于写论文的课件。在将论文(包括初稿)提交给导师之前,请作者认真阅读完本要求,并仔细检查自己的论文是否符合此要求。
一、论文装订
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不得小于或大于此规格,字迹清晰。
论文一律在左边装订成册。装订顺序为:(1)封面(2)个人声明
(3)论文评定页(4)目录(5)论文提要(6)论文正文(7)参考文献
请使用统一提供的封面,不得使用封面的复印件,并将封面上的有关信息填写准确、完整、清晰。
论文提要单独使用一张A4纸。一般在300-600字。论文提要下有本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3-5个。格式举例如下:
论文提要(黑体四号字)
中国经济发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小四号字)
关键词(黑体小四号字):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收入分配(宋体小四号
字)
“个人声明”单独使用一张A4纸。上面书写:
个人声明(黑体四号字)
在论文导师的指导下,本文确为本人独立完成,并愿意承担因违反学术规范而应该承担的全部责任。
签字:
年月日(宋体小四号字)
二、正文格式示例
论文标题(黑体小三号字)
一级标题使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注释使用宋体5号字。其它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
1,基本版式
正文内容以Word 文档、A4纸、宋体小四号字(论文标题、一级标题和注释除外)打印。
2,标题序号
(1)文章中标题序号按照“一”、“
(一)”、“1”、“第一”顺序排列。根据文章的叙述层次,不需要全使用时,可以适当减少。
(2)“一”、“1”后面加“、”号,“
(一)”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第一”后面加“,”号。
3,图表
(1)论文中含有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以及其它图表,请使用计算机制作相关内容,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清晰、规范。
(2)表格序号用表
1、表2等表示,表格标题置于表格上方。
(3)图序号用图
1、图2等表示,图标题置于图上方。
4,当页脚注
(1)脚注以 “①,②,③……”表示,仅在当页连续排序。
(2)脚注中有文献引用的,参照“参考文献”的体例编排。
(3)正文中脚注号的位置一般在标点符号之后,如“,①”、“。②”等,除非专门用来说明句子中的某个词,如“……凯恩斯主义①……”。一篇论文一般至少应该有3个以上的脚注。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黑体五号字)
1,中文文献(宋体5号字)
(1)张三:《论市场》[J],〈〈经济研究〉〉1989年第6期。
(2)张三:〈〈论计划〉〉[M],经济出版社,2001年。
(3)李四:〈〈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M],原载王五主编〈〈计划与市
场〉〉(论文集),经济出版社,2001年。
(4)张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N],〈〈xx日报〉〉,1993年3月2
0日。
(5)李四:〈〈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1994年。
2,英文文献
(1)John,D.,1956,“On Demand”[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Vol.9, Feb.,PP15-25.四、其它事项
1,注意用语的规范性。例如:
(1)“2006年”不要简写成“06年”。
(2)不要使用“今年”、“去年”等词。2006年12月31日
说“今年”和2007年1月1日说“今年”是不同的时间。
2,注意资料引用的规范性。所有数据资料都应该说明来源(一般用
脚注的方式)。例如:某同学在2006年12月写论文时候,看到一篇资料,资料上说“截止到今年10月,……”,该同学引用该资料,在2007年3月提交的论文上也出现了“截止到今年10月……”。在2009年3月提交的论文中,出现了这样的资料:“今年5月,上海市住房交易量为……”,很难解释作者是怎么在2009年3月就能够知道2009年5月的数据。
3,论文中不宜引用政府官员的“语录”。不要出现“xxx副省长指出:…….。”
4,认真进行文字校对,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达到一定比例、图表不准确清晰将严重影响论文成绩。
5,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举例:[1]很多论文中出现“1949年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有很长的历史了,怎么会是1949年才建国的呢?[2]2009年的某些论文中,分析2020年的中国经济或其它问题,写到“未来20年内……”,不知道作者是如何计算的,按照一般的算法,2009年到2020年怎么也不用经历20年的时间。
6,本科论文一般不要按照“章”“节”的格式来写。
7,本科论文是严谨的学术论文,请注意行文风格,不要写成散文、议论文、杂文等形式。
第二篇:北京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一)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
2008年5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了“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开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业务内容,然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文件迟迟未正式发布,其中就包括《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造成内控审计有点无所适从,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基本借鉴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2007年7月发布的《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S5),结合征求意见稿与AS 5,尝试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作出初步探索。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界定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本指引所称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鉴证,并发表鉴证意见。”对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与界定。
此处,不妨可以借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定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者公司行使类似职权的人员设计或监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满足外部使用的财务报表编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提供合理保证的控制程序,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
1.保持详细程度合理的会计记录,准确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交易和处置情况;
2.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进行必要的纪录,从而使财务报表的编制满足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动经过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合理授权;
3.为防止或及时发现公司资产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提供合理保证,这种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资产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风险评估程序的联系与区别
当前,财务报告审计方法是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之前,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其中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实施控制测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范围、审计方法大体一致,但是由于相关法规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单独发表意见,因此在审计程序上应比控制测试力度有所强化。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都是聘请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控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利用职业判断,可以考虑将内控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加以整合,以达到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三、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1.影响企业所在行业的事项,包括财务报告实务、经济状况、法律法规和技术革新;
2.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征和资本结构;
3.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
4.企业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
注册会计师的着眼点应重视被审计单位管理高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比如公司的道德规范、管理层的经营风格、角色和职责划分的清晰程度,以及是否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审计委员会等。
(二)制定审计计划
根据所掌握的控制环境及其对行为和财务报告完整性的影响,制定审计计划,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成员,界定角色、责任和资源;制定项目计划、方法和报告要求。对风险的考虑应贯穿整个计划过程。
以往控制测试往往流于形式,空有其表,其原因之一就是审计人员并不具备判断企业内控是否有效的能力。企业的内控制度,往往是管理层经过长期摸索逐步建立起来的,作为审计师,仅仅花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就要搞清楚企业内控在设计和运转上可能的漏洞,谈何容易,没有足够的经验以及对企业管理的理解,是无法形成正确的对内控的理解的。因此,在制定审计计划,必须分配好合适的项目人员,对项目助理人员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审前培训与督导,并且根据需要,制定利用专家的计划。
(三)识别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并完成公司层面的评估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属于控制环境。AS 5允许减少业务流程层次的测试,尤其是在公司整体层面的控制较强,并且和业务流程层次的控制紧密相连时;或者公司整体层面的控制足以防止或发现相关认定的重大错报。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识别公司层面的重大风险并作出恰当的评估。
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包括对公司部门、人员的权责利划分、重大政策决策流程与重大风险管理政策、管理层的风险测评流程、反舞弊控制、公司内控自我评测流程等,注册会计师应评估公司层面控制对流程层面的控制评估有何影响。
注册会计师还应识别各流程的责任人,并与其沟通,掌握其是否明确责任。其中,需重点对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工作方式、在公司监管中的实际地位、行使职能是否受到制约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的焦点应放在风险上,如果某一事项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来看是重要的,就必须重点关注。风险评估理念应贯穿审计的全过程。
(四)测试各相关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控制
选择那些针对最关键财务报告目标的流程控制,并对这些控制的设计有效性进行评估。应重点识别那些用来管理会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的重要流程的流程层面监督性控制,实务中的审计办法是从公司的财务报表着手,识别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业务活动和流程目标,选择关键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事项。
在对公司层面评估的基础上,应考虑重要性水平,以及财务报表和其他支持性会计科目余额、交易或其他支持性信息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分析财务报告中的关键风险防范事项,并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考虑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的重要性。
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会计科目余额或交易的大小和种类;因错误或舞弊而产生错报的可能性t该会计科目反映的交易的数量、会计科目的复杂程度;披露事项或相关会计科目的性质;会计科目反映的交易类型导致公司承担或有负债的风险;是否包含关联交易等。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重要交易事项和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明确识别每一重要会计科目或披露事项是否都有管理层签字、声明等法律手续方面的认定。
测试方法可采取穿行测试,通常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相关凭证以及重新执行控制等程序。在针对重要处理程序执行穿行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询问企业员工对企业规定程序及控制所要求内容的了解程威对于特定的相关认定,可能有多项控制应对评估的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没有必要测试与某个相关认定有关的所有控制。
(五)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在作出评价之前,应首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作出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包括两个要素:错报风险与控制失效风险。影响某项控制相关风险的因素包括:1.该项控制拟防止或发现的错报的性质和重要性;2.相关账户和认定的固有风险;3.交易的数量和性质是否发生变动,进而可能对该项控制设计或运行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4.账户是否曾经出现错报;5.企业层面的控制对其他控制的监督的有效性;6.该项控制的性质及其运行频率;7.该项控制对其他控制有效性的依赖程度;8.执行或监督该项控制的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发生变动;9.该项控制是人工操作还是自动完成;10.该项控制的复杂性,以及运行过程中需作出的判断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设计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内部控制能否防止和发现导致财务报告不当披露的重要事项。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的依据:被审计单位是否针对每一个控制目标都制定了适当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防止或检查出可能造成财务报告重大错漏的错误或舞弊。
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指设计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正确执行。控制未按照设计运行、执行人员未拥有执行控制所需的授权和不具备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发生上述情况之一,即说明内部控制存在执行上的缺陷。
(六)评价控制缺陷
对发现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注册会计师应按其严重程度,评价其是否属于缺陷、应关注缺陷还是重大缺陷。如果控制的设计或运行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错报,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应关注缺陷是指内部控制存在的、其严重性不如重大缺陷但却足以值得负责监督企业财务报告的人员关注的某项缺陷或几项缺陷的组合。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有合理可能性导致企业或中期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不能被及时防止或发现的某项缺陷或几项缺陷的组合。
控制缺陷的严重性取决于:1.企业控制是否存在无法防止或发现账户余额或列报错报的合理可能性,2.因一项或多项缺陷导致的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在评价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的错报的重要程度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受控制缺陷影响的财务报表金额或交易总额,以及受本期已发生或预计未来期间可能发生的控制缺陷影响的账户余额或某类交易所涉及的活动数量。
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迹象,就应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1.发现高级管理人员舞弊;2.重述财务报表,以反映重大错报的更正情况;3.注册会计师识别出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该错报不可能由企业内部控制发现;4.审计委员会对企业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七)形成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根据鉴证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内部控制形成鉴证意见的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应关注缺陷与重大缺陷,审计师就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保留意见或者反对意见。
最新大学本、专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
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 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 “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
收益” 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三篇: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第一部分 宪法学
1.论中国宪法的司法化
2.浅谈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3.浅谈近代中国的宪法发展
4.试论我国平等权问题
5.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6.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
7.从物权法的出台谈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8.试论英国不成文宪法的基本构成
9.从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谈宪法稳定与宪法的与时俱进
10.浅谈我国特别行政区制度
11.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12.论宪法的司法适用性问题
13.论中国违宪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4.论我国宪法的解释机构
15.论中国的选举制度
16.论中国人权之保障
17.论中外宪法意识之差异
18.试论如何健全与完善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论公民权利与自由的行使
20.论中国宪法在司法中的适用
21.论加强农村基层建设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22.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3.谈谈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一致性
24.对我国立法制度的几点认识
25.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几点思考
26.私产入宪与宪政精神
27.论法制原则
28.论言论出版自由
29.论宪法的修改
30.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二部分 法理学
1.法律思维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2.和谐社会需德法并进
3.司法公正与和谐社会关系初探
4.对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司法解释的若干思考
5.论司法独立及其实现
6.谈现代司法理念与审判监督
7.程序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作用
8.中国法律职业的问题及其发展路向
10.论法的位阶制度
11.见义勇为的立法评价与思考
12.论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13.论立法的民主性
14.司法改革问题研究
15.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第三部分 刑法学
1.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若干思考
2.论主犯与首要分子
3.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论司法活动如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罚金刑若干问题再思考
6.论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
7.论共同犯罪
8.论犯罪中止
9.论犯罪未遂
10.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11.家庭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思考及对策
12.论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
13.论我国死刑制度
14.论侵占罪
15.论单位犯罪的认定及司法探讨
16.中国废除死刑可行性的思考
17.论贿赂的范围
18.论我国刑罚的目的
19.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及防控措施
第四部分 刑事诉讼法学
1.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研究
2.刑事法人权力问题研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研究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4.计算机犯罪证据的问题研究
5.论辩护律师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
6.刑事赔偿改革刍议
7.死刑执行程序的完善
8.关于监听的法制化思考
9.对上诉不加刑原则的价值探讨
10.对上诉不加刑原则的价值探讨
11.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中的困境及超越
12.秘密侦查正当程序探讨
13.未成年人刑诉特别程序的理论探讨
14.死刑复核制度的价值及改革方向
15.翻供者人权保障
16.完善电子监听的法律规范
17.试论辩护律师的询问在场权
18.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思考
19.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则
20.刑诉中举证责任倒置探析
21.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原因及对策
22.网络犯罪之司法管辖探析
23.辩护律师的人权保障
24.论卧底侦探
25.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26.论遏制刑讯逼供与确立沉默权制度
27.关于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28.论强迫自供其罪规则
29.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的完善
30.刑诉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程序正以价值冲突
31.刑诉逼供中的刑事诉讼制度根源与相应对策探讨
32.论侦查阶段律师法律帮助权的扩大化
第五部分 民 法 学
1.论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论民法与商品经济
3.论民法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
4.论民法对于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意义
5.论民法的私法性质
6.论民法的本质
7.论民法上的平等原则
8.论意思自治原则
9.论诚实信用原则
10.论我国物权法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
11.论我国民法上人身权制度的完善
12.论人格权
13.论隐私权
14.论精神损害赔偿
15.论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
16.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
17.论我国物权法的重要意义
18.论担保物权的竞合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19.论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20.论物权法定原则
21.论一物一权原则
22.论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23.论所有权的法律限制
24.论民事行为无效的法律效果
25.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的法律效果
26.论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法律制度
27.论民事代理中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
28.论表见代理
29.论合伙的法律地位
30.论合伙财产的性质和特征
31.论合伙人的民事责任
32.论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
33.论诉讼时效的法律适用
34.论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法定事由
35.论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制
36.论财产共有
37.论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
38.论占有的法律效果
39.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40.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41.论不安抗辩权
42.论监护权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43.论监护的设定和监护人的责任
45.论不安抗辩权
46.论合同法对于交易安全的保护
47.论缔约过失责任
48.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49.论预期违约
50.论情势变更原则
第六部分 民事诉讼法学
1.论反诉
2.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3.论民事审判的正当性
4.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
5.论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
6.论法院调解原则
7.论处分原则及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8.民事诉讼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9.论代表人诉讼制度
10.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11.论督促程序
12.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3.论执行和解
14.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及其效力
15.中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及其完善
16.论我国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17.试论扩大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及其制度完善
18.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几点思考
19.关于强制措施若干问题探讨
20.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21.浅析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
2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反思与重构
23.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24.浅议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
25.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改造
26.论民事诉讼中的先予执行
第七部分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
1、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2、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定位思考----兼谈忠实义务
3、浅析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
4、我国事实婚姻现状与对策
5、有关我国《婚姻法》中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看法
6、夫妻财产制度略谈
7、论建立完全约定化的夫妻财产制度
8、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
9、婚约制度研究
10、离婚损害赔偿中的几个问题
11、夫妻侵权责任微探
12、配偶权初探
13、论我国协议离婚制度不足及建议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14、婚姻家庭法的弱者保护功能
15、婚姻登记及相关问题研究
16、试论配偶权
17、探望权的批判与重构
18、审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案件中的法律适用
19、婚约解除后赠与物归属问题研究
20、离婚妇女居住权保护探析
21、离婚过错损害赔偿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区别
22、论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
23、略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24、论夫妻财产约定立法与公证
25、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探讨
26、试论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
27、浅谈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
28、离婚案件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29、试谈我国的夫妻订约权
30、婚姻登记程序瑕疵与婚姻效力
31、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几点思考
第八部分 行政法
1.行政程序违法之我见。
2.对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几点理解。
3.当前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浅论行政许可法。
5.试论公务员的权利与救济。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6.略论公务员行为的认定。
7.略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缺失与完善。
8.如何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9.行政赔偿的精神损害之浅析。
10.论行政法律保留原则。
11.论行政主体资格。
12.论行政法基本原则。
13.行政行为分类的新观点。
14.行政指导诌议。
15.行政赔偿新论。
16.论对行政契约的行政审查。
17.论行政处罚中当事人之协助。
18.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主体的分离。
19.论行政公正原则。
20.浅谈行政行为无效与撤销的法律后果。
第九部分 行政诉讼法学
1.试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界定。
2.试论行政诉讼案件的执行问题。
3.论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
4.行政诉讼的举证、质证与认证问题的研究。
5.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
6.论行政机关为被执行人案件的执行。
7.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和范围。
8.行政诉讼的公益诉讼和客观诉讼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9.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10.论对行政自由裁量的司法审查。
11.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之我见。
12.论行政诉讼中几种特殊强况下的原告。
13.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
14.论行政诉讼一审、二审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15.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6.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之重构。
17.行政诉讼中对规章的参照之我见。
18.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反思。
19.论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20.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
第十部分 经济法学
1.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2.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
3.论惩罚性赔偿
4.论消费者组织的定位及功能
5.论我国产品质量法的完善
6.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之完善
7.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研究
8.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9.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法律问题研究
10.股东大会法律地位研究
11.股东权利义务法律问题研究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12.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的性质探析
13.论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14.论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
15.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法律性质
16.试论票据法中债权人的追索权
17.论票据贴现的经济功能及社会功能
18.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9.论税收法定主义
20.经济法调整对象之我见
21.论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法的背景根源
22.论经济法的地位
23.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
24.论反垄断的豁免制度及其必要性
25.广告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26.浅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保护
27.论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完善及其探索
28.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论经济法责任
29.论宏观调控的法律规制
30.论中国的公司治理及其转型时期的改革
31.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的反思
32.论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3.论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34.论经济法价值、理念与原则
35.论经济法的现代性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36.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框架
37.论金融危机的防范及其法制对策
第十一部分 商法学
浅析公司社会责任
2.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新探
3.论公司法的正义价值
4.独立董事职能研究5、5.对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之再思考
6.完善公司信用法律制度的对策
7.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的效力研究
8.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之我见
9.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经济法价值分析
10.关于一人公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1.试论新破产法的经济法价值取向
12.竞争机制下中国公司法变革之评析
13.论独立董事独立性与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
14.论股东瑕疵出资的法律责任
15.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探析
16.中小公司治理失范与对策
17.企业概念的法律分析
18.一人公司对传统公司制度的挑战及立法规制
19.论一人公司的负面效应的法律规制体的适用范围
20.试论票据的善意取得
21.试论大陆法系国家商法对中国的影响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22.试论代理商、居间商、行纪商各自的主要特征
23.试论商事登记对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意义
24.论我国现行公司资本制度
25.浅析企业“破产”逃债及其预防对策
26.论我国保险法上受益人之变更
27.论公司转投资行为
第十二部分 国际法学
1.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及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
2.关于国家主权的国际法思考
3.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法的实践与困境
4.关于台湾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思考
5.从国际法看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6.论日美防卫合作的危险趋势
7.从伊拉克战争看国际法上的自卫权的发展
8.论互相尊重主权原则
9.WTO体制下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
10.引渡: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
11.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国的测量船闯入中国专属经济区事件
12.浅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13.日本侵华战争使用生化武器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
第十三部分 法制新闻
1.人肉搜索:游走在情与法之间
2.谈媒体是否侵犯了“自愿型公众人物”的权利
---以杨丽娟事件为例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3.探析《法律讲堂》中对法的解读
4.《法律讲堂》栏目对妇女权益的关注
5.论少女暴力事件中媒介的角色
6.全景式报道对法律的诠释----以《人民法院报》为例
7.谈都市类报纸言论版中法制精神的彰显
8.案例选择:法制新闻报道的艺术
9.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进行分析)
10.当代电视法制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嬗变
11.论电视法制节目负面效应
12.电视法制节目的理论定位与实践探析
13.我国法制类栏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之探讨
14.谈法制新闻的媚俗化
15.河北法制行业报现状研究
16.法制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17.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18.媒体审判:错位的舆论监督
19.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0.试析隐私权保护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平衡
21.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历史考察及功能反思
22.法制新闻报道:新闻价值与法制价值的统一
23.寻求“媒体舆论监督”与法制精神间的平衡
24.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
25.如何规范法制新闻报道
26.媒体如何防范新闻侵权官司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27.论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28.论新闻媒体侵权责任的认定
29.关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认定
30.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1.论“新闻的真实”和“法律的真实”
32.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33.把握法制新闻报道的“度”
34.论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5.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6.媒体在法制报道中的角色“错位”
37.强调法制新闻的正面效应
38.阻碍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因分析
39.新闻报道中法治意识的缺失
40.媒体:权利与侵权间的博弈
41.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42.论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
43.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44.论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45.网络域名法律研究
46.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47.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48.司法独立语境下的法制新闻报道
49.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50.论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http://www.xiexiebang.com/quanxunwang/
51.法制框架下的新闻自由
52.党报法制新闻对公正的诠释
53.探析法制新闻与社会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54.论法制新闻报道的语言规范
55.法制新闻报道与和谐社会建设
56.论法制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第四篇:北京大学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
(2007年6月修订)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
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
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
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
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创新性成果 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
表明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
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
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
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二、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封面(参见附件1)
2.版权声明
3.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
简明扼要
让人一目了然
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内
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
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
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
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
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
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
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
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
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
参见附件
26.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
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序言(或序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
8.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
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但必须言之成理
论据可靠
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
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
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严禁抄袭剽窃
10.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
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
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参考文献:按不同学科论文的引用规范
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
外文用原文
不必译成中文(参见附件3)
文献是期刊时
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
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
12.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
便于读者加深理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
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
缩略语
程序全文和有关说明
其它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
13.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
14.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
15.封底
三、学位论文的打印和装订要求
1.学位论文要用规范的汉字打印
封面统一用我校印制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封面
封面上各栏目必须认真、正确填写
封面上导师的署名
一律以批准为本人的导师(我校在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为准
如有变动
应正式提出报告
经批准后方可变动
论文一律打印
打印论文装订后的尺寸为285mm×205mm(版心尺寸为240mm×150mm)
2.论文要求字迹和标点符号清楚、工整、正确
凡层次不清
错别字较多
语句欠通顺者
应予认真返回修改
3.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 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
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
其间不加虚线
4.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
要求装订、剪切整齐
便于使用
四、学位论文应打印和报送的册数
1.硕士学位论文应按导师、学术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1本
校图书馆2本
院(系、所、中心)留存册数
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要求
确定打印或复印的册数
一般应有10-15本
2.博士学位论文应按导师、论文评阅人、同行评议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1本、校图书馆3本
院(系、所、中心)留存的册数
及有关人员的要求
确定打印或复印的册数
一般应有15-25本
3.所有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应按图书馆的要求提交答辩通过后的正式论文
并且印刷版与电子版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完全一致
电子文本的文件格式为DOC或PDF文件
完整的电子文本包括封面、版权声明、中英文文摘、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或后记、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声明(具体要求请参见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北京大学学位论文远程提交)
4.经研究生院确定为保密的学位论文
提交一本标有密级字样的印刷本论文
同时出具一份盖有北京大学保密委员会印章的《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通知》
无须提交电子文本
具体参见《北京大学图书馆涉密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
5.研究生毕业离校时
电子版论文必须通过验证合格
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2007年7月
附件1:封面格式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题目:
[主标题]
[副标题]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院系: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研究方向:___________
导师姓名:___________
年月
附件2: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版式(中括号内为本人填写的内容)
[Title]
[Name]
([Major]
Directed by []
[Abstract]
Keywords: [Keyword]、[Keyword].........附件3:参考文献引用和罗列格式(图书引用方式同期刊)
格式1(中文常用格式):
正文:
第一个参考文献引用处 [1]
......第2个参考文献引用处 [2]
......参考文献列表:
[1] 作者
1、篇名
1、期刊名
1、年月
1、卷号
1、期数
1、页码1
[2] 作者
2、篇名
2、期刊名
2、年月
2、卷号
2、期数
2、页码2
............(文献罗列时按照引用先后顺序)
格式2(西文常用格式
理科常用):
正文:
第一个参考文献引用处(作者1等
1997;作者2等
2005)
......第2个参考文献引用处(作者3等
1995;作者4等
1990)
......参考文献列表:
作者
1、篇名
1、期刊名
1、年月
1、卷号
1、期数
1、页码1 作者
2、篇名
2、期刊名
2、年月
2、卷号
2、期数
2、页码2............(文献按照作者名字字母顺序排列
不用排序号;且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分别排序
中文放在英文前边)
??
??
??
??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第五篇: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六、国际法
(一)国际公法
1.论国际法的成文法发展趋势
2.论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和国际干涉 3.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问题研究
4.论自然延伸原则在大陆架划界上的地位 5.论国际人权条约不可克减权利条款的保留
6.论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格及其人权责任的承担机制 7.论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的表决制度
8.论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中对船舶污染的管理权 9.论岛屿在大陆划界中的地位和影响 10.论民族自决原则和国际法的新发展 11.论联合国大会决议的法律效力 12.论国际组织的多数表决制度
13.论《联合国宪章》中国内管辖事项的决定与解释机关 14.论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问题
15.论国际司法机构临时保全措施研究 16.论《联合国宪章》的解释
17.论国家对内部战争犯罪的普遍管辖 18.论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确定
19.从难民公约角度看难民权利的保护 20.论集团性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地位 21.论国际人权法上的工会结社自由 22.论国家间多边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 23.论预防性自卫
24.论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下义务的不对称性 25.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的形式 26.论“联合国1503号程序”
27.论联合国维和行动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责任问题 28.论第三国国民在欧洲联盟的自由流动权利 29.论战争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30.论人权保护对现代引渡制度的影响 31.论国际难民法上的不推回原则
32.论国家责任上的“危急情况”原则与国际人权公约的克减条款 33.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权及其与航行权的协调 34.论联合国附属机关
35.论国际法院对习惯国际法的发展
36.论WTO协议司法救济条款对个人的适用问题 37.论APEC的区域经济组织模式
38.从国际航空法论大气空间的法律问题 39.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
40.论主权及国家主权原则在现代国际法上的意义 41.论空中劫持的刑事管辖权问题
42.论《世界人权宣言》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43.论永久居留与归化问题
44.论公司的国籍与外交保护权的行使 45.论外国军舰在领海的无害通过权 46.论上游水道国建设水工程的国际义务 47.论国际刑事法院对第三方的管辖权 48.论国际人权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平衡 49.论欧盟法下的主权移转 50.论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
51.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问题 52.论用尽当地救济规则
53.论专属经济区国际渔业制度 54.论大陆架油气开发法律问题
55.论国际法院解决争端过程中的第三方介入 56.论国际组织成员国对第三方责任问题 57.论海洋法公约的强制争端解决机制 58.论外层空间商业化活动的国际法问题
59.论联合国秘书长的政治职能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 60.论南极地区矿物资源制度
(二)国际私法
1.论法院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地位 2.论域名侵权纠纷的法律适用 3.论海事诉讼时效的协议延长
4.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第三人制度研究 5.论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干预
6.论外国法院判决承认条件中的互惠原则 7.论对外国破产的承认与协助 8.论票据的法律冲突 9.论提单仲裁条款
10.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律适用 11.论国际信托的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 12.论我国著作权冲突规范的立法设计 13.论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的查明和适用 14.论公共秩序保留的法律适用
15.论国际私法中主权原则的承载及变迁
16.论国际技术转让合同适用最密切联系地法的依据 17.论国际商事惯例在我国的适用
18.论涉外非婚生子女准正及其法律适用问题
19、论保护弱者的国际私法方法及其立法完善
20.论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涉外商业贷款协议中的法律适用 21.论国际保险合同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22.论侵权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23.论国际货币法律适用问题及我国之实践 24.论承运人无单放货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25.论涉外案件的识别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影响 26.论网络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
27.论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民事管辖权法律冲突与协调 28.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区际冲突法中的适用 29.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员回避问题
30.论仲裁地法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法适用中的发展 31.论公共政策在国际商事仲裁司法监督中的价值 32.论国际商事纠纷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 33.论国际商事仲裁主体可仲裁性规则及其适用 34.论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35.论国际民事管辖权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36.论我国涉外遗产继承法律适用的立法完善 37.论涉外遗嘱处分方式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38.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完善 39.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侵权领域的适用 40.论涉外收养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41.论国际航空运输领域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问题 42.论物权法律冲突与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适用 43.论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的定性问题
44.论识别理论在中国区际民商事审判中的运用 45.论涉外遗嘱处分方式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46.论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涉外商业贷款协议中的法律适用 47.论涉外非婚同居的“自体法”
48.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一般法律原则在可仲裁性问题上的适用 49.论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发展及中国的相关法律现状 50.论外派船员雇佣合同法律适用问题
51.论反致制度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52.论适用或排除外国法制度中体现的对立统一 53.论外国法的性质及查明外国法的责任归属 54.论网络诽谤国际管辖权问题
55.论国际私法上外国法适用限制之实际标准 56.论我国国际私法制度中的移送问题 57.国际私法中亲属关系的准据法比较研究
58.论国际知识产权的必然法律冲突及其调整和解决 59.论网络传播环境下国际私法连结点的选择
60.论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性质及其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三)国际经济法
1.论反倾销产业损害确定的法律问题 2.论我国反补贴法律体系之完善 3.论买方拒绝接受货物的权利 4.论国际保理合同的法律规制
5.论WTO反倾销协议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 6.论定期租船合同中的任意性规则 7.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法律问题 8.论WTO在欧洲共同体的适用
9.论国际保理中应收帐款转让的法律问题
10.论GATS下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法律问题
11.论WTO针对中国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及其应对策略 12.论跟单信用证欺诈中的风险分担
13.论《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的教育服务对外开放 14.论WTO争端解决机制补贴与反补贴案件证明责任制度 15.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非违反之诉
16.论《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争端解决 17.论我国保险公司海外上市的风险与法律对策 18.论服务贸易自主自由化奖励机制
19.论WTO与多边环境协定的冲突与协调 20.论《SPS协定》中的风险预警原则 21.论跨国电子商务国际税收法律制度
22.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的根本违约制度 23.论中国当前外资并购的法律环境与政府规制 24.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25.论GATT/WTO专家组报告的事实先例效力问题 26.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监管的法律问题 27.论区域贸易协定成员方实施保障措施 28.论应用EDI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29.论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现状和完善 30.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入资问题 31.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
32.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 33.论IMF贷款的条件性问题 34.论信用证欺诈及其补救与防范 35.论国际海事欺诈中的单证欺诈
36.论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下的单边反贸易壁垒措施 37.论外资并购的争端解决办法
38.论GATS对金融服务贸易的规制 39.论特许经营合同之相关法律问题 40.论美国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问题 41.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 42.论汉堡规则承运人责任基础
43.论WTO 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 44.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制度
45.论国际货物的品质担保及卖方风险的防范
46.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违约损害赔偿基本原则 47.论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两项保留 48.论海外投资中的国有无形资产流失及其法律防范 49.论多边投资条约下的外国投资准入自由化 50.论国际经济一体化与我国涉外投资法发展趋势 51.论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争议及其解决 52.论我国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法律模式 53.论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限制性条款的法律管制 54.论国际技术转让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55.论外商投资企业BOT项目中公司土地使用权的法律问题 56.论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法的挑战
57.论海外投资保险的法律保护及制度构建 58.论船舶适航义务的涵义及判断标准 59.论集装箱承运人的认定及其责任限制
60.论海上危险货物运输中承、托双方的特殊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