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写好学术论文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
1、什么叫学术论文定义:在学术刊物上或在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的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或研究总结
特征:公开发表(与研究报告、心得笔记、备忘录不同)科学性——这是科学术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创新性)——这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学术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学术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学术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术论文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术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学术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计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多些。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科技开发等的人员写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多些。
第五类是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学术论文(如文献综述),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学术论文较多。
2、为什么要有学术刊物和召开学术会议? 推动科学发展有力杠杆交流科技信息重要渠道
提供某些学科发展推动力和平台(数学、外语、哲学)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刊物,交流不够,科研成果失传了,损失巨大,落后挨打。科学连续性,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交流和保密的关系,保守国家机密,加强科学交流!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保密不可走极端。
开放是进步,封闭院校、封闭国家是落后和丑陋的代名词。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等人研究成果发表了是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总不能留在他们脑子里随肉体一起死去。否则哪有今天人类的进步和文明?
美国有6万种杂志,每年耗费几百亿元,有人刻薄说95%或99%是“垃圾”论 文,追逐名利的手段,但杂志还得办,为了5%或1%那些真金还是很值得的,大浪淘沙。4.为什么要写学术论文?
大道理:科学研究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撰写学术论文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道理:1)评职称,找工作,出国,获较高报酬。2)展示实力,确立学术地位。实现自身价值。若冲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此处不矛盾。大、小结合,对一个高校教师,写好学术论文非常重要,是必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不想写、不会写论文的教师恐怕要干不下去。教师这个职业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当然,社会公认和公务员比还是要差一些)
学术论文还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大学,一个单位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媒体每年公布的大学排名向国外标准看齐,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看得越来越重,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抓论文建设。5.什么叫好的学术论文?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1)内容本身好: 创新性强,信息量大。(2)写得好:便于阅读和交流(1)内容本身:
重要发明,重要成果,重大理论重要贡献,有理论价值或应用意义。
学术论文精髓:
图(简图、框图、照片、直方图…)——诺贝尔奖评选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论文
要体现创新性,给读者以有用的信息。
一篇论文必须要有创新点,这是评价论文好坏的重要标准和首要标准。
也是是否被学术刊物录用的主要依据。
(2)写得好,易于交流:文字要清晰、简洁、有说服力。
ClarityAccuracy
3“C”准则Concision“ABC”准则Brevity
CreditClarity
公开发表,便于交流,阅读是享受。写作技巧,西方有一种人被称之“论文机”。(清楚、简明,可信);(准确、短暂,明晰)6.写什么,论文素材从哪里来?
(1)参加科研课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理论推导,设计计算,软件编 程,实验方法,工艺研究,数据处理,什么都可写。有些年轻老师干活不要钱,但要允许我写论文,绝顶聪明人!(2)没有项目怎么办?自选课题。(结合课程,利用已有条件,设计实验,得到新的结果和曲线等,再申请项目,实 验室 和图书馆是学术论文的摇篮。树立信心,有所作为,反对空谈!)(3)从教科书和学术刊物中来,综述文章,归纳总结,科学评论,分析研究现状,指出改进和完善的途径,预测发展前景。读懂别人的论文,改变某些假设条件重新做,扩展适用范围,换 个方法也是创新,特别是数学等理科教师。
不畏困难,深入钻研,做出一点儿自己的东西来。重复得到国外已有,国内没有成果也是创新。
每个老师都应有自己的课题,至少是自选课题。
抄袭是绝对不允许的,参考是必须的。
7.学术论文的结构如何?
标题——作者,地址——摘要(关键字,中英文,分类号)——引言(前言、绪论)——研究方法(理论推导,结(机)构设计,各种计算,模拟仿真,实验研究,靶场试验„„)——结果和讨论——结论——致谢 ——参考文献
以上九个部分,致谢可省,有些可合并。
图文并茂表(试验方法、结果、对比……)曲线(实验曲线,计算曲线,模拟曲线…)
学术论文三宗宝,插图、曲线,对照表。
8.如何写标题?
具体,不空泛,集中一点,研究内容很窄,逐字反复斟酌。 明确,不含糊,突出中心动词。不用句子,动宾短语(倒装) 新颖,不牵强,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有吸引力,不夸大,不要文不对题。如 装甲板弹坑底部冠状裂纹的发现及对侵彻过程的影响其中: “发现”,有吸引力,但没夸大,最后改观测。
“ 冠状裂纹”,新颖,但符合实际。
不分散,全篇论文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点上。
又如:用粒子力学方法模拟压杆后屈曲的振动响应
9、如何署名?
学术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10.如何写好摘要、关键词、引言?
论文九个部分,除了标题外,写好摘要,关键词,引言很重要,这三部分难写。
(1)摘要(Abstract)目 的:为了解决„„问题
方 法:采用了(运用了)„„技术(方法)
工 作:进行了„„设计(仿真,实验,推导)
结 果:得到了„„结果(样机,样品,曲线)
分 析:对结果„„做了(金相,对比)分析
结 论:得到了„„结论
意 义:对„„有重要意义(推动作用,促进了发展)正文每个主要部分,抽出(Tract)一句话,就是摘要。
一般有6-10句话,8个字:目的、方法、结果、结论。(2)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
(3)引 言
1)破题,目的和重要性,为了„„目的(切记不要和摘要完全重复)。
2)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要引用参考文献。近来趋 势,指名道姓。
3)本文特色,(研究方法不同,改变了条件,扩展范围,有新内容、新结果)。4)结果和结论,(不要和摘要重复)。
2),3)两点是引言主要内容,引导读者理解和领会本文的创新点。1),4)可以简单代过。
2),3)是引用参考文献的主要部分,引用格式一定按要 求。国内、外各刊物大同小异,注意其小异。
摘要和结论一般不引用参考文献,其他部分引用较少。
11、如何写正文?(1)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2)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3)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
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12、如何写结论?
结论就是归纳和概括创新点。
一般不宜超过3条,可一气呵成,不加1、2、3 „„。一条结论,一个创新点。
研究方法和做过的工作,没有创新,可不写,不要写成工作概述和流水账。不要重速教科书和说明书内容,但交叉学科和方法移植可作为创新点。(哈密顿原理应用于固体力学,电镜扫描用于结构计算)
主要是通过结果分析和讨论,得到的闪光点,创新点。不要夸大,留给读者去赞美。
不要和摘要、引言重复,换一种表达方法,不沉闷。
13、如何写参考文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科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14、如何写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15.论文写好后,如何投稿?
论文也是商品,是劳动果实,待价而估。学术刊物是有层次和级别的,投高了,退稿;投低了,可惜。(不能一稿双投)
按要投刊物的格式修改。论文格式不可创新,越符合规定,编辑越高兴。
16、何为三大检索? SCI:《科学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学领域基
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创建于1961年,是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揭示的是期刊中的论文ISPT:《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创刊于1978
年,由美国科学技术情报所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学会议文献,揭示的是会议录中的论文
EI:《工程索引》,创刊于1884年;主要收录
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主要为科技期刊或会议录论文);兼而有之如何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三大检索有关的数据库(1)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创刊于1969年,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献索引数据库(2)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创刊于1976年,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献索引数据库 ISSHP:《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 创刊于1979年,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人文科学领域的文献
影响因子(IF)
是用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数除发表论文的总数计算方法: IF=(1992年)
A:该期刊1990---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
B:该期刊1990---1991年所有文章数
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用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学术影响也就越大
通俗的说“影响因子”就是期刊文章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2008年6月末我国最高的期刊影响因子是4.217 17.如何和编辑部联系与沟通?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和编辑部沟通是有好处的。论文发表不能说没有非学术因素。七分实力,三分关系;
对好的刊物,八分实力,二分关系。
学术刊物,白纸黑字,供读者阅读,也是公开监督,无捷径可走,一般说还是比较公平的。
只有一个办法,坚忍不懈,努力提高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18.如何对待挫折和失败?
任何一个知名学者,或者是大师级人物(院士、特聘教授),都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和正在经受失败,投稿退回来,申请课题不批准。
(Science, Nature发不了几篇,诺贝尔空白)要培养良好的心态:坚忍不拔,知难而进,追求卓越,永攀高峰。
不要逃避和气馁,要有不服输的实干精神。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教师就比别人差么? 肯干就能赢!19.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实话实说:没有科研就难有论文,不讲课当不了教师。传授知识,创造知识。
讲课要认真,科研要投入。讲课要规范,科研要创新。
年龄越大,职称越高,讲课容易,科研更难。一般地说,科研突出,讲课也优秀。
写学术论文是一件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弥缝现在就在忙活一篇1000+的英文哲学作文,想想就让弥缝头皮发麻。不得不说,长篇论文是学生的心头大患。当你选定好一个论题后,就得长篇大论几多页,不知让多少学生望而生畏。最近几个博客都翻译了lifehack.org上对于学生的如何写好研究论文的建议文章。弥缝在加上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后,把它们串在一起,在这里做个总结,希望对所有学生都有所帮助。
论文破题技巧
提出强有力的主题。你的主题表明了你的意图:你打算在论文里阐述或证明什么。以下一些类型的主题可能会抓住你的(以及教授的)注意:
o 挑战某个误解。挑战某一普遍被接受的理论或其
它类似于“人人都认为是如此”的东西,证明它其实并非如此。
o 找隐蔽的联系。比方说用科学理念来解释文学概
念,反之亦然。举例说明:波尔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分析为观察哈姆雷特与这出戏次要人物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方式。这个主意是为了帮助你在观察或思考某一概念时能找到一条全新的让人惊讶的道路。
o 为“坏人”正名。为被普遍认为是“坏人”的历
史人物或文学形象正名,著名生物学家史蒂夫杰古尔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大师,他撰文表示:拉马克,罗马主教八世——大多数人将他描述为科学进程上的阻碍者,实际上他是当时外科科学的佼佼者。找到被你的读者不公平对待或被恶意诽谤的人物或行为(提示:我会避免用这种方式对待希特勒,不管你写得多好,没人会欣赏你为此作的努力,并把希特勒当好人看的)。
o 灰姑
娘和简·奥斯汀笔下的爱玛在今天的合作社会会成为怎样的女人?牛顿和朱利叶斯·凯撒会如何使用苹果笔记本呢?
o 古时的技术、社会或文化传统思考现今社会。朱
利叶斯·凯撒会怎样想杰克·韦尔或比尔·盖茨?简·奥斯汀会如何思考当今的职业女性呢?
利用自己的经验作为资源。使用个人经验可以让你的论文既生动又明确——还能让你更投入到写作当中(谁不爱谈论自己呢?)
心中要有目标读者。绝对不要为了你的教授而写。想像你在对朋友或家人解释你的观点;想像这篇文章将成为《时代》的封面文章,或者在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为自己塑造一个目标读者,你就是在为他而写。论文很容易沦为让人觉得无趣和厌烦的文章,不仅仅是对你的教授,更可能是对你。只有这样你的写作才不会使人昏昏入睡,也使得文章目的更加明确,以及对内容提高了审核标准(扪心自问:“我这样解释,读者是否还有疑问呢?”)。
做好研究调查
围绕主题,制定计划。你需要弄清自己要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进行研究调查。你要先写一份计划书,其中应当包括整个研究的进展步骤和要需要完成的任务(比方说:9月20日前找到10份资料,10月15前完成初步的研究)。
适合于快速查找事实,对某一主题增加粗略的了解。所以在开始研究
前,为什么不Wikipedia一下?但是要注意的是,维基并不真正适合作为学院水平论文的参考资源,因为它缺少对学科课题方面细节的详细阐述。所以维基只适合作为你开始论文的地方,一篇好的学科论文的组成的核心是远远深于和广于维基所能提供的。
一次只处理一个论点。不要试图一次把你的主题搞定。对整个主题有一个大概的感觉,为你需要了解的东西建立一份大纲。之后每次处理一个论点,在完成初稿之后,你就不难发现论点之间的联系。
整理好使用的参考书目和资源。这条是弥缝自己添加的。你所参考的书目和资源都应该整理存放好,第一是为了方便再次查阅;第二是论文结束时写参考资料时不再需要重复去找这些资源。
询问导师和图书管理员。除了网上找不完的资料,你可不要忽略身边能利用的人力资源。你的导师,可能在办公室里花时间等待,便是希望某位学生能够闯进来提出一个值得他们花长时间与你讨论的问题。友好的图书管理员,多数的图书管理员很高兴帮助你去找和你的项目相关的资料.一些图书管理员甚至能将那些很难找到的信息定位到具体的一卷书中。所以不要浪费了哦~当然,也不要忘记向周围的学生们寻求指点帮助,说不定他知道的正好和你的主题相关。
解决论文写作
提前开始。很多人却总拖到最后期限才着急起来,却常常不以为然。学期开学,教授就开始布置任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有充裕的时间去计划、研究、写作和检查论文。如果你有效利用了这段时间,不仅可以写出更好的论文,还能减少压力,也不至于在截止日期前要熬通宵或不能出去玩。所以开学之初,你就应该制定好计划,如两星期研究,两星期写作,两星期定初稿,剩下一些日子审稿和校对。写作期间,你可以设定每天完成的字数量(五百字是可行的,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就能完成——一篇博客短文也差不多这个字数),设定结束的部分——当天停笔的位置应该是你第二天开始写的时候容易重拾思绪的地方,以免线索中断。
文章大纲。文章大纲可以说是你的思维导图,是你的文章将涉及的一系列要点,是你论述的目的,是你完成作品的大致面貌——甚至,如果你思路清晰,文章的第一段也可作为大纲将中心内容揭示,并看出写作脉络。不管是以哪种形式,一个有效的提纲能帮到你很多。写的时候它能作为检测进度的尺子,能作为提醒,帮你确定文章是不是已涵盖了在列提纲时你想要表达的那几点,当你思绪凌乱时,它还可以提示你。一个好的提纲让你写作更加灵活,不用拘泥于从头写到尾,如果你的思绪到那了,而且研究充分,可以先写你已经准备好的要点,比总考虑类似第七页还没决定写什么呢,我就不能先写第六页的问题要强多了。最后,手头上有个计划能帮你锁定目标,实现写作目的,而不是“想到哪写到哪,以至不知所云了”,这正是许多学生正在做的事情。
从中间开始。不同作家写作时面临的同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想不出来如何开头。与其盯着一个空屏幕看到视网膜脱落,绞尽脑汁去想一个充满敬畏激情和意义深远的开篇,还不如跳过开头的介绍,直接进入第二段。当你完成后面部分,你随时可以回来写出一段放在第一段——不过接着,你可能发现其实没必要这么谨慎,你会发现,第一段往往是文章最弱的部分,相较于其它有意义的功能,它更常作为进入主题的暖身。
不要剽窃。剽窃不仅仅指从网上摘抄文章——剽窃是指从维基百科或其它网页复制段落而不标注出处或将引用部分用引号括起来,是指摘要别人的论点或使用别人的数据而不表明来源,是指任何出现在你文章没有标示来处,不属于你原创思想的一切。请你避免用任何方式使用其他人的作品,甚至说它本来就是你的。即使是正确的引用,你也应尽量减少使用别人的作品。一篇有一系列论点和对论点阐述的论文如果缺少自己的语言,那绝不会是一篇好论文,就算你的论点和阐述来自于已具有完美形式的参考文章或书目,也是没有意义的。
避免使用维基百科。维基并不真正适合作为学院水平论文的参考资源,因为它缺少对学科课题方面细节的详细阐述。所以维基只适合作为你开始论文的地方,一篇好的学科论文的组成的核心是远远深于和广于维基所能提供的。
集中于与你文章的目的交流。重审你的文章至少一次,注意力集中在核查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实现了你预设的目的,你期待读者从文章里读到什么,产生怎样的感情,你的每句话可以帮你实现吗,可以让读者充分理解吗。每句话都应指引读者的思维奔向你的结论。
校对校对。校对是一项完全与重审分离的工作,而且是你在明确文章“结束”之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这时你该好好注意语法了——明确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和动词,而且搭配正确。更正所有的拼写错误,特别是文字处理器检测不出来的。充分利用文字处理器,但在校对过程中这只是开始,而不是最后步骤。一个很好的技巧是从后往前校对——先看最后一个单词,接着是倒数第二个,然后倒数第三个,以此类推。这样可强迫你的大脑脱离原先的文章顺序注意每个单词,意味着不受你记忆中想象的该写什么的干扰,看到你真正写下的东西。
做点总结。别把“总结”和“摘要”混为一谈。文章的最后一段或两段应是你的论点最出彩的地方,千万不要老调重弹,只是重复文中的观点。你可以解释你的研究发现,提出你对文中数据的理解,描绘未来研究的前景,或指出在你文中出现的事实的意义及重要性。结论应是论文的最强音,而不是软弱的摘要重述。
第二篇: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 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 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基本概念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学术论文承诺书
附件1:
学术论文承诺书
本人已对 年拟在《》期刊发表的论文:()开展了自查工作,自查结果如下(在〇上打勾):
1、由“第三方”代写论文 是〇 否〇
2、由“第三方”代投论文 是〇 否〇
3、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 是〇 否〇
4、有没有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 有〇 没有〇
5、有没有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有〇 没有〇
6、是否存在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是〇 否〇
7、科研原始数据是否可溯源性? 是〇 否〇
8、原始数据及实验记录本是否长期保存? 是〇 否〇
本人郑重承诺:该论文若将来在各类检查中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均由本人承担一切后果。
第一作者签名: 通讯作者/导师:
年 月 日
备注:已离院研究生由导师签名。
第四篇:学术论文读后感
论文读后感
我读的论文题目是《Progressive authentication: deciding when to authenticate on mobile phones》,这是一篇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在USENIX会议上。
该篇论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新发展,并对当前手机认证方法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论文中指出传统的验证方法并不符合大部分手机用户的需要,只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才是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该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手机安全验证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新的见解。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一、安全性和可用性
论文对当前使用手机人群的满意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有超过60%的手机用户不会再手机上使用PIN。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用户觉得该验证方法过于麻烦,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对自身手机的安全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文中提到“All-or-nothing”的验证方式,即或者全部验证,或者全部不验证,这也正是当前大多数手机的验证方法,该方式也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需求。
本文提到的验证技术对手机行业来说并不是一种新的验证方法,而是综合分析当前所有的验证方式后得到的一个结论:何时验证以及对何种应用进行验证。这正是该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希望可以对手机验证技术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用户方便使用,这不仅是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所有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也可以相应的借鉴该论文中的观点和理论。
二、多层验证
在文中,提到了多层验证的概念,即对于不同的手机应用,提供不同的验证级别。例如:对于游戏、天气等应用来说,可以对所有人进行开放,只要拿到手机就可以打开这些应用,也不会对手机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短信、电话、邮件等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应用,则应该设为私有的,当需要使用时,需要进行一部分的验证;而对于银行账户等涉及安全和财产方面的应用时,则应该给予最大的保密权限。
对于不同的验证级别,每一个使用该手机的用户的权限都是不太相同的。手机所有者在被系统识别为可信之后,可以方便的使用系统中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手机应用,而无需进行验证。对于那些初次使用手机的人来说,系统并不能识别他们的可信度,因此只能使用公开的手机应用,如果想要打开私有的或保密的应用,则需要其他的验证方法。该方案的提出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度方便用户的操作,已经超越了原有的“All-or-nothing”验证方式。
三、实验结果
论文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手机上安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用于采集可信用户的各种数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体温;声音传感器可以再用户打电话时逐步采集用户的声音特征;视频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的生理特征等等。另外,文中还提到了一种新型的验证方式,即设备间的验证。在用户的多个电子设备(如PC、Pad和手机)中通过蓝牙建立连接,当手机在使用时,可以自动的检测周围是否存在这些已经连接的设备。如果系统发现无法连接到其他设备时,将会提高手机的安全级别,用户需要使用涉及隐私的手机应用时,将会需要更多的身份验证。
实验的目标有以下四点:
1、减少验证开销
2、寻找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折中
3、对模型的安全性进行高低不同的推理逻辑
4、很少的能量消耗。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文中提到了FR(False Rejection)和FA(False Authentication)两个概念,即概率统计中“弃真”和“纳假”。FR表示一个合法的用户被不正确的要求身份验证的概率,而FA表示一个不合法的用户没有被验证的概率。在实验中,作者自定义了一个变量R,当R越高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便利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A;当R越低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R。
论文通过实验最终证明该验证技术可以满足用户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对于银行账户等安全性级别要求高的应用来说,FA的比率一直为0,即绝不会出现非法用户不经过验证即使用这些应用的情况;而FR的比率一直在96%以上,即对于一个合法用户,随着R的升高,被错误的要求验证的概率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在论文最后,用实际的数据表明该技术消耗的能量很低,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也为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读过该论文后,使我不仅了解了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知识,而且也学习到了一篇经典论文的脉络结构应该如何组织。这两篇论文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相当的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了作者很强的科研能力。
另外,通过读这篇论文,也使我认识和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的辉煌。但是伴随着事物的发展也会相应的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我们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要想着一蹴而就。
2、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3、任何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论文中提到了很多新兴的手机验证技术,这些技术都各有所长,但却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些缺点,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手机验证领域的更好更快发展。
4、手机验证行业的价值。手机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验证技术的空前繁荣,但危害手机安全性的事件也在不断发送,手机安全验证的形势是严峻的。我们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供用户使用。
总之,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更高的成就,我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自身修养,尽量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The book I read the title of the paper is the progressive authentication: deciding when to authenticate on mobile phones “, this is a recommended by the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and journal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USENIX conference.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som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mobile phone authentica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views and perspectives on the security and convenience of the current mobile phone authentication method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verification methods are not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most mobile phone users, only a more intelligent means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bile phone industry.The viewpoint is bright, argument is clear and strong, argument is sufficient and reliable, data is accurate, detailed information, literature review rich and normative, which the party about cell phone safety verification has quite high new insights.The following brief introduction is as follows: First, security and avail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use of mobile phone population satisfaction conducted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und that more than 60% of the mobile phone users will not use PIN.One aspect of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users feel that the verification method is too cumbersome, on the other hand also shows that users of their mobile phone security is the lack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This paper referred to the ”All-or-nothing“ verification, namely all validation, or are not verified, this also is is most of the current mobile phone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the way it does not meet the people's demand on security and usability.Verification technique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for the mobile phone industry and not a new verification method, b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ll current methods of verification of a conclusion: when the validation and on which application for verification.This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I hope you can have a good guide for mobile phone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y.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based 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make it easier for users to use.This is not only mobile phon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should also b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ll other industries, could therefore be th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to the ideas and theories.Two, multilayer verif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multi tier verification is mentioned, that is, to provide different authentication level for different mobile applications.For example: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games and weather can be open to everyone, as long as you get the phone can open these applications, not on the phone owner caused economic losses;for text messages, phone, mail, etc.These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should be set as part of the validation for private, when need to use and need, and for bank accounts and relat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security and property, should give the utmost confidentiality permissions.For different authentication levels, each user's permission to use the phone is not the same.When the mobile phone owner is trusted by the system, it is easy to use all or most of the mobile phone applications in the system.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a cell phone, the system can not identify their credibility, so only use public mobile application, if you want to open a private or confidential application, you need to other verification methods.On the basis of the secur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t can greatly facilitate the user's operation, has gone beyond the original ”All-or-nothing“ verification method.Thre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xperiment is to install a variety of types of sensors on the phone, used to collect a variety of data trusted users.For example: the temperature sensor can collect the user's temperature;the sound sensor can be used to collect the user's voice gradually when the user calls, the video sensor can collect the user'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mentions a new type of verification, which is the verification of equipment.In the user's multiple electronic devices(such as PC, Pad and mobile phones)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luetooth connection, when the phone is in use, you can automatically detect the presence of these are connected to the surrounding equipment.If the system finds that it is unable to connect to other devices, it will improve the security level of the phone, users need to use mobile applications involving privacy, you will need more authentication.The goal of the experiment is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1, reduce the verification cost 2, find the security and convenience of the compromise 3, the security of the model to the level of different reasoning logic 4, little energy consumption.In terms of safety and convenience, the article referred to the FR(Rejection False)and FA(Authentication False)two concepts, that is, the probability of Statistics ”abandon true“ and ”false"".FR indicates that a legitimate user is not required to verify the identity of the probability, while FA indicates that an illegal user does not have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verified.In the experiment, the author defines a variable R, when R is higher, indicating that the user needs more high convenience, this will also lead to more FA;when R is low, indicating that users need higher security, which will lead to more fr.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e verification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safety and convenience.For the high level of bank accounts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 ratio of FA always 0 that will never come illegal users not validated using these applications;and fr ratio has been in more than 96%, namely for a legitimate user, with the increase of R, the wrong of the requirements validation probability did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
第五篇:学术论文感想
学习成果的检阅
——学术论文写作课后感
08042226 余一帆
准确地说,学术论文课是我们正式接触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之前只听说毕业要写论文,一直没意识到什么事毕业论文。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怎样写毕业论文,上了学术写作课后感,我才渐渐对毕业论文写作有所了解。
首先:什么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指导性。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二是习作性。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三是层次性。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
其次是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撰写毕业论文有很多意义。首先,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其次,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最后,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怎样写毕业论文。杜隽老师告诉我们,写毕业论文有三个步骤。首先:确定范围,明确目标,可以自己找新论题,也可以反驳或者补充已有的论题;其次:了解现状,那些人已从哪些角度论述过该问题,不要引起冲突,看书时做好读书笔记;再次:深入研究;最后是开拓新角度。
写论文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切忌题目太大,内容空洞。题目是作者研究的话题,通过话题得出结论。故要考虑题目是否反映论文的基本信息,一般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要超过16个字)。题目要简明、具体、确切、要有吸引力。题目要有学术性。学术就是对问题的专门研究,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摘要:是让读者选择阅读,摘要要求反映论文的基本内容,即论文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从哪个方面、怎样研究的,研究的主要结论。关键词:也叫主题词,是关于主题内容的一些揭示,一般五到三个,是为计算机检索用的。
二、忌以情节描述代替分析
三、忌论点不明
四、忌东抄西抄
五、忌刻意求新,乱贴标签。尽量避免在文章中解释名词 我们还要明白关于论文的专业词汇。学术规范:人们在长期学术研究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共同遵守的原则及其与之相关的操作技术;技术操作:这是指学者在研究工作红,所应促掌握的操作技术;学术道德:保持学者的自我尊严,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学理依据:学术研究的目的,学术研究的目的与相应的学术思想。
我相信经过一学期关于学术论文的一系列学习,我们一定能够在老 师的指导下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