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公司在非市场化费率环境下如何进行利源分析
寿险精算精算通讯第七卷第二期
保险公司在非市场化费率环境下如何进行利源分析
赵刚
王婷婷
嘉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保监会近期下发的《关于印发<精算报告>编报规则的通知》,详细规定了保险公司基于法定准备金评估的利源分析方法。本文针对此规定,基于公司经营管理的视角,提出了保险公司在费率非市场化情况下进行利源分析的四个步骤,讨论了利源分析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利源分析 法定准备金评估
一、前言
2009年11月12日,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印发<精算报告>编报规则的通知》(保监发〔2009〕121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在年度精算报告中增加利源分析报告。该文的下发,将促使广大保险公司更加重视业务利源分析,从而引导保险公司从只重规模的粗放式经营向规模与效益并重的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迈进。
利源分析在成熟的保险市场已经发展了多年,早已成为公司经营分析的重要工具。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期望或预期经营目标与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公司利润或亏损产生的原因,从而对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对科学的评价。在成熟的保险市场,公司对经营活动的期望往往集中表现在公司的产品定价过程中。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利源分析的起点应该从定价分析开始。因此,可能有人认为,由于目前国内的费率仍然没有市场化,使得公司的利源分析失去了重要的前提。另外,由于保险监督机关从保护客户的角度出发,更加关注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因而《通知》中的相关编报规则指出,“利源分析用于解释法定会计报告,分析中采用的评估基础与方法应与法定会计报告中采用的评估基础与方法保持一致”。法定准备金评估的保守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人为影响利源分析的结果。比如,法定准备金评估所采用的费用假设是法定的评估费用率(即评估时产生的Alpha和Beta值),该值很可能与保险公司经营预期的费用支出情况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因此,有人会认为,将评估费
用与公司经营实际发生的费用情况进行比较,意义不大。本文从利源分析的基本原理出发,试图说明:以《通知》规定的分析方法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就能够得到一个能够较为科学的方法,该方法使得保险公司在费率非市场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较为科学的利源分析。
二、《通知》规定的利源分析方法的实质
为了简要说明利源分析的实质,我们可以虚拟一家保险公司,并假设该保险公司仅经营定期寿险,且该公司未进行再保险业务,也没有营业外支出和收入。与此同时,由于良好的售前和售后服务,该公司没有主动退保和因欠费而失效的保单1。每个会计年度,该公司的法定利润可以表示为:
利润=保费收入(新单、续期)+普通账户投资收益
-赔付支出-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支出-营业税金-准备金提转差(法定评估基础)
..........(公式一)
为了进一步揭示利源分析的实质,我们对准备金提转差进行如下分解:
任何时点的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评估因子(以1000元保额为单位)×有效保额/1000 根据准备金评估的递推公式,有:
期末法定准备金评估因子=[(期初准备金评估因子+当期评估净保费率)×(1+评估利率)-1000
4×评估死亡率]/(1-评估死亡率)
3在后面,我们会对退保与失效的保单对公司的影响进行一个特别的分析。
2这里的期末指会计期末,也就是评估时点; 3
这里的期初指会计期初,也就是上一评估时点;
4假设赔付在保单年度末发生。
因此:
期末法定准备金=期末法定准备金评估因子×期末有效保额/1000=期末法定准备金评估因子×期初有效保额/1000×(1-实际死亡率)=[(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因子+评估净保费率)×(1+评估利率)-1000×评估死亡率]/(1-评估死亡率)×期初有效保额/1000×(1-实际死亡率)=(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净保费)×(1+评估利率)-期初有效保额×评估死亡率+(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净保费)×(1+评估利率)/(1-评估死亡率)×(评估死亡率-实际死亡率)-1000×评估死亡率×(评估死亡率-实际死亡率).......(公式二)
在公式二中,1000×评估死亡率×(评估死亡率-实际死亡率)相对于其他项是一个较小的量,我们可以将其忽略,同时令“普通账户评估利息”=(期初法定准备金+当期评估净保费)×评估利率,则有:
期末法定准备金=期初法定准备金+当期评估净保费+普通账户评估利息-期初有效保额×评估死亡率+(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净保费)×(1+评估利率)/(1-评估死亡率)×评估死亡率-(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净保费)×(1+评估利率)/(1-评估死亡率)×实际死亡率
将期初法定准备金移至等式左边,有: 准备金提转差(法定评估基础)=当期评估净保费+普通账户评估利息-[期初有效保额-(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净保费)×(1+评估利率)/(1-评估死亡率)]×评估死亡率-(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净保费)×(1+评估利率)/(1-评估死亡率)×实际死亡率.....(公式三)
在公式三中,“[期初有效保额-(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净保费)×(1+评估利率)/(1-评估死亡率)]”一项即为精算评估中所谓的“风险保额”,而“(期初法定准备金+评估净保费)×(1+评估利率)/(1-评估死亡率)×实际死亡率”一项近似为《通知》中规定的“准备金释放”。因此,公式三可以化简为:
准备金提转差(法定评估基础)=评估净保费+
56普通账户评估利息-风险保额×评估死亡率-准备
金释放。
将上式代入公式一,并令“风险保费”=风险保额×评估死亡率,则有:
利润=[保费收入(新单、续期)-评估净保费-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支出-营业税金]+(普通账户投资收益-普通账户评估利息)+风险保费-(赔付支出-准备金释放)
上式中的“保费收入(新单、续期)-评估净保费-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支出-营业税金”即为《通知》规定下的“费差益”,“普通账户投资收益-普通账户评估利息”即为《通知》规定下的“利差益”,而“风险保费-(赔付支出-准备金释放)”正是通知中的“死差益”。至此,公司的利润被最终分解为:
利润=费差益+利差益+死差益+其他差异,同时该公司简化的利源分析明细表则表示为如下形式:
778
这是一个死亡率的二次项,由于死亡率本身很小,故该项
更小。6
该项大致为理赔终止保单在评估时点的准备金释放值,而《通知》中定义的“准备金释放”是在责任终止时刻的准备金释放值,两者略有不同,但结果差别不大。这里没有考虑评估差益和再保差异。
使用此方法计算的评估利息不依赖于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在一年内均匀分布的假设,因而对于业务快速发展的新保险公司,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可能比使用《通知》规定的方法产生的结果更加准确。
当保险公司根据《通知》的规定,完成了上述表格,则公司法定利润的来源也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如果使用其指导公司的经营管理,我们需要考虑如下问题:上述中的各项损益是否真实反映了公司不同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答案是不一定!首先看死差益,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风险保费等于风险保额乘以评估死亡率,这里的评估死亡率可能远远大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也远远大于公司经营的预期水平。如果是这样,即使上表中的死差益很高,也不一定说明公司的核保或风险控制达到或超过了公司的预期。再看利差益,公司管理在不同的投资市场背景下,可能对投资收益有不同的期望与要求;但是,普通账户净投资收益可能随投资市场的大环境而变化,而普通账户评估利息率是固定不变的,两者的差值隐含着投资市场的变动因素,因而不能完全说明公司投资业务管理的真实水平。最后,也是最应考虑的一项是费差益。正如本文一开始就指出的,法定准备金评估所采用的费用假设是准备金法定评估方法产生的评估费用率,该值与保险公司经营预期的费用支出情况关系不大,因此,上表中的费差益很难体现公司实际的费用控制情况。
为此,要将上述表格和分析结果用于公司的经营管理,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工作。
三、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利源分析
本文从一开始就指出了,利源分析是将公司对各种经营活动的预期的经营目标与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对科学的评价。在费率非市场化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在定价时,可能并没有根据经营目标对产品进行利润测试,因而无法将保费拆分为基于公司经营目标的各个部分,如风险扣费、费用附加和投资收益附加等项目。基于这种情况,公司可以首先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设定最优假设,并在此基础之上,规划出公司的期望利润表,然后按照《通知》中规定的方法,对规
划的期望利润表进行利源分解,得到上述形式的预期利源分析明细表,再将该表中的各项与公司根据《通知》规定上报的实际利源分析明细表各项进行比较。从后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一比较结构能够消除法定准备金评估方法对利源分析的影响,突出实际经营情况与预期经营情况的差异。
上述分析工作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设定期望假设,规划期望利润表;第二步,按照本文上一节的描述,对期望利润表进行拆分,得到预期利源分析明细表;第三步,按照《通知》的规定,对当期实际利润表进行拆分,获得实际利源分析明细表;第四步,将预期利源分析明细表中的各个项目与预期利源分析明细表进行比较,从而正确评价死差、利差和费差等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第一步工作时,首先要明确如何确定保费收入。一种方法是根据公司经营计划确定新单保费收入,同时根据公司的死亡率和退保率假设来确定续期保费。如果使用这种方法确定保费来进行利源分析,则最终的分析结果不仅能够体现死差、费差、利差等因素,还能够体现公司期望的业务规模与实际业务规模的差异对公司的影响。但是由于保费规模的差异会严重影响死差、费差、利差,从而给数据处理和分析造成极大的困难。如果公司不打算通过利源分析来评价业务规模对公司的影响,而试图通过利源分析来揭示非业务线的经营绩效,则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设定保费收入假设,即认为公司期望的新单的规模和结构与实际发生的情况完全相同,然后根据这一假设来进行后续步骤9。
通过上述四个步骤,我们将能够得到如下表格:
9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将当期发生的实际新单引入预测
模型,并进行规划,获得预期的利润表的各个项目。当然,由于死亡率的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可能导致续期保费的规划值与实际值不符,但这部分差异及其对其他项目(如赔付、投资收益、费用)的影响可以统统计入其他差异。
观察上表,我们不难发现:
1、所有涉及准备金评估基础(如评估死亡率、评估费用率和评估利率)的项目在最终的分析结果(差额一栏)中,都被屏蔽掉了,从而法定准备金的评估对利源分析的影响被消除了;
2、分析结果(差额一栏)中的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都直接反映了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预期情况的差额,如果我们认为预期情况是公司对各项管理活动的目标,那么该分析结果就可以用于评价某管理职能是否达到了公司的目标。比如说,公司基于当时的市场情况,对公司投资业务的净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为6%,而公司当年的平均可投资资产为1亿元,则对于投资部门的投资收益要求为600万元(1亿×6%),如果实际的净投资收益率为500万元,即使该值高于普通账户评估利息,投资部门仍然没有达到公司的经营目标,反之亦然。
(一)对于退保损益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们都假设公司业务不存在退保情况,但实际上对于每个公司来讲,退保都是无法避免的。根据《通知》的相关规定,对于普通寿险业务,退保损益 = 退保时保单释放准备金–退保金。由于目前的法定准备金和现金价值的要求,退保时保单释放准备金往往大于退保金,因而会出现退保越多,公司当期利润越大的情况。简单采用本文所述的分析方法,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存在的根源是:我们在进行利源分析时,为了突出主要因素对公司的影响,将各个项目的交叉影响放入了其他差异之中。比如,退保率会影响公司的费差益:退保越多,续期保费收入越低,评估费用越低,从而可能导致费差益的降低。同样,退保率上升将导致公司的可投资资产的降低,从而降低利差益。如果对这些因素进行通盘考虑,就有可能得到退保上升将影响公司的利润的正确结论10。另外,如果要全面分析退保对公司的影响,一个时期的利源分析可能是不够的。退保率会影响公司未来续期保费的收入,使得公司无法通过未来的利差益来弥补高昂的保单获得成本;再有,由于逆选择的10
四、进一步的讨论
上面的讨论提供了寿险公司在费率非市场化的条件下进行利源分析的总体方法,但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包括对于退保损益的理解、对于利差益的计算、对于费用规划的假设结构、以及如何看待分析结果等等。
交叉项其实对死差益和利差益的分析和解释都会产生影响。
存在,风险程度低的客户可能更倾向于退保,过高的退保率可能会导致未来更加糟糕的死亡率经验,从而影响未来的死差益。总之,要要全面分析退保对公司的影响,我们需要内含价值分析等更加长期限的评估工具。
(二)对于利差益的计算
为了准确评估公司的利差益,以便衡量公司投资部门的业绩,对于净投资收益,我们不仅要在投资收益中扣除与投资相关的税金,还要考虑与投资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包括投资系统的开发、维持费用、咨询费用,甚至包括投资人员的奖金等等。只有去除这些费用的投资收益才有可能为公司创造真正的利差益。另外,当公司包含分红、万能等业务时,我们还要考虑保户红利中的利差部分和累积生息红利利息成本、万能业务的结算利息和万能持续奖金支出等项目,这些项目虽然来源于利差,但成为了客户的利益,并未给公司创造利润。
(三)对于费用规划的假设结构
在使用精算模型来对费用支出进行规划时,我们一般需要在预测模型中输入业务费用的精算假设,这些费用假设可以表现为保费的百分比(如各种激励费用、监管费、展业费等等)、保额的百分比(如核保费用)和每张保单固定费用额(如出单成本等),这些费用假设在本质上是变动费用。由于公司无法在短期内调整公司的人员、职场和信息系统,在短期的经营中,公司的费用支出应该包括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两部分,因此,在进行利源分析时,我们应该将费用支出的预期和实际核算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两个部分,形成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项差益,变动费用差益用于体现公司业务费用的控制情况,而固定费用差益则体现了公司对固定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在这一方面,公司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四)如何看待利源分析的结果
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我们能够在费率非市场化的环境对公司进行较为合理的利源分析。但是,我1
1们仍然要注意这一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各个要素之间的交叉影响使得死差、利差和费差等项目的评估结果都不够完整,都可能误导我们对某一方面的情况做出过于乐观和悲观的判断。另外,由于利源分析仅仅考察公司一年的情况,从时间跨度上讲是短期分析,因而评估结果往往包含着要素的短期的波动性。比如在计算死差益时,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说巨灾的发生)可能导致公司某一年度的实际赔付远远大于预期,但这并不能告诉我们公司的核保控制出现了问题。最后,在解读分析结果时,我们还应该区分哪些因素是公司经营管理可控的因素和经营管理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如果在经营期,营业税率或监管费率上升,导致了费差益下降,这并不能说明公司的费用控制不好,因为营业税率的变化是公司的相关管理部门无法控制的。另外,如果准备金的法定评估方法发生变化导致了评估差益,也不能作为公司业绩来进行评价。
五、结论
通过适当的加工和进一步的工作,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印发<精算报告>编报规则的通知》中的利源分析报告部分,不仅能够用于解释公司法定利润产生的原因,还能够用于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评估。但是,要想科学、合理地进行利源分析并应用于公司的实际经营决策有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做,这不是精算一个部门所能够完成的。利源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财务核算的支持。另外,利源分析作为一种短期分析工具,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保险公司只有加强利源分析、内含价值分析、行业比较分析等等多方面的评估工作,才能真正把握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参考文献
[1]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精算报告>编报规则的通知》(保监发〔2009〕121号),2009 [2] 李秀芳:《寿险精算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 陈兵:《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07
[4] 侯旭华:《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立信会计出
版社,2005
这点与内含价值评估的费用假设有所不同:由于内含价值
评估要规划未来很长时间的费用支出情况,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所有的费用都是变动费用。因此,在一定的业务规模假设下,我们有可能将所有的费用都以精算费用假设的形式引入精算模型。-24-
第二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品课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政治课堂教学的融合
——对政治课应用电子白板教学的思考
太谷水秀中学 要海翠
【摘要】随着社会进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数字化时代,整合了传统教学媒体诸多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业已悄然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学校从09年开始实施引进白板教学,引起了我对电子白板应用于政治课教学的思考。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系;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影响;对政治课应用电子白板教学的思考三个方面谈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政治教学 融合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品课教学,首先得感谢新课程给我们师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给了师生绽放思想之花,放飞心灵的空间。通过实际教学,本人深感网络环境下思品课教学的天地之宽,深感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了源头之水,有了活的生命力。
首先,通过网络,使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教育学生做眼光高远的人,做大气的人。新课程是我们从事实际教学的“引子”,给了我们导向作用。而大量的活生生的事例则要靠我们在生活中去挖掘,在师生生活空间、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多媒体就是了解广阔世界的好途径。通过多媒体补充、印证理论知识,使思想品德课有血有肉、生动活泼。例如:九年级思品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节,我们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些理论知识讲的再重要,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因为在校园的天地之中,学生怎能感受创新对企业、对经济、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但如果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或者通过网络“CCTV新闻”频道,2005年11月26日开始,连续七天播放的“创新中国”的收看,节目通过中科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海信等知名品牌企业总裁的采访,了解到我国电视、电脑、mp3等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都要靠技术引进,我们企业加工费用利润只有5-10%,有时甚至无利润,而国外则赢利40%,因而,海信企业副总裁伤感地说“国外的一个芯片,就是我们的一个心病,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技术创新,我们永远是在替外国人赚钱,永远被人牵着走”,为了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海信企业专门派技术组去美国硅谷考察,结果发现,研制这些产品的决大多数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要突出技术壁垒的重围,必须下决心进行技术创新。在这方面韩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当韩国第一汽车进口的时候,韩国人就下决心一定要乘坐自己国产的汽车,就是在这种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韩国研制成了自己的国产汽车。通过这些媒体,学生既能从中了解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对企业的影响,又能了解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明白在新时期,如何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要有战胜一切困难攻克技术难关的创新精神。《创新中国》给我们展示了国家在新科技方面的创新成果,对爱好科学的同学很有启发和鼓舞作用,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通过这些生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刻苦学习,承担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
尽管初三学生学习任务艰巨,但我还是挤时间让学生在多功能厅观看影片《可可西里》,引导学生写影评,本部震撼人心的影片反映了日泰等藏族守山队员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同偷猎者殊死搏斗的感人事迹。这是一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的影片;更是一部反映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宏扬正义的影片。在上“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节时,课本中引用了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一文中的一段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分析了历史上具有民族精神的“脊梁”后,我让学生列举今天的“脊梁”,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辛勤工作者、航天飞船的研制者、时传祥、牛玉汝----藏羚羊的守护者。当学生举出这一事例时,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们的媒体影片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这些事例的引用,有利于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高度,做有理想的人,做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宏扬正气的人,做大气的人。
其次,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
思想政治教师难当,思想政治课难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的一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比较低。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想政治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例如,过去在讲授有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也是有力的,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我国实际变化的图表数据、98抗洪抢险、反腐倡廉、三农问题等一系列人和事的视频材料后,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可信度也提高了。
第三,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展示给学生,能够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如在讲述《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可直接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每年“3·15”晚会的节目片段。通过晚会,师生能获得消费者有哪些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生活中那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等知识。《战胜挫折》一节,可以给学生播放《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片段;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残疾人节目《千手观音》的排练片段等,学生认识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怎样与命运抗争;残疾人面队挫折如何自强不息。这些媒体的播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比课本内容更丰富的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它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效果显著。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兴趣浓厚,吸引力强,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四,多媒体技术促进了思想政治信息的有效反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精讲多练”,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去死记硬背,不仅教师无法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后,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能通过人机对话,既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即时得到检验和反馈,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新课程与新的教学手段给思品课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只要留心,多种媒体就是思品课教学的大课堂:晚上的新闻联播,通过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领导人的互访,了解开放的中国,开放的成果;通过报刊了解“三农问题”;通过收听广播,免费治疗唇裂儿童患者的“微笑列车”、免费治疗眼疾患者的“健康快车”、义务捐款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等社会公益活动的了解,号召学生热心公益,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等等知识点,都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在生活中学政治,将生活变课堂。
上述简要概括了运用多媒体技术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切不可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上。有些教师将我们教材中已有的能用的名言、漫画、图表、数值等全部输入电脑,在课堂上给学生不断地展示。学生忙于观看,教师忙于介绍。课堂提供的信息过于丰富多彩,学生没有相应的时间去思考分析,结果教学手段改进了,课堂活跃了,但学生对所学知识结构却理不清,分析、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相应的教学目的得不到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中必须要先明确教学目的,依据教学目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2、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关系
政治教师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而放弃了自身的作用。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收集多媒体教学素材,选择教学内容,需要付出更多更艰苦的努力和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更突出,对政治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格。这就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的同时,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收集、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要充分利用社会关注的、身边发生的、学生易于接受的素材。教学中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实际内容,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的各自优势,更好地驾驭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走进媒体,走进生活,让思想品德课与时俱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浅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浅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宁强二中 吴伟
语文是重要交际工具,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其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养成必修课。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必然地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也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广大农村城镇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崭新的课题。
下面就谈一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可采用的一些策略。
一、应用网络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系统,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网络技术,建立友好的交互学习界面,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境,不仅是“一组刺激”,而是与教学目标相应的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人为的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激励学生情感投入、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着眼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如: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
二、收集教学资源,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研究性讨论,开展专题研究。
资源库,这里指的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组织的教学资源。我们建设资源库,一是可以购买现有的优秀资源;二是自己开发贴近课堂教学实际的资源;三是从互联网上下载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源,经过分类、归纳、整理入库;四是和各地区进行信息资源交换。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备课、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进行演示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网上练习、网上选题、拓展阅读等。但是,教师事先必须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源进行反复研究、勘比、过滤、精选、整合,然后制作成信息库或者网页课件,提供给学生,从而真正保证网络教学的高效和优质。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教学是在老师的任务驱动下进行的。网络资源丰富,容易获取,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查阅资料,并围绕任务有针对性地对此做出分析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支撑语文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在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自信心。
网络教学,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协作讨论。
在这种真正的个性自由的独立自主学习中,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有所收获,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挖掘,创造意识得到保护。因此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像、快乐的事情。
在网络教学中,面对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调用信息,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教师应该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和最佳学习途径,如何区分良莠信息。
四、建立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的方式,运用多元评价标准的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我们在开展语文网络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方式。
我们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将每个学生学习记录整理成个人“文件夹”,它包括学习计划、学习体会、读书笔记、调查报告、写作积累等,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学习评价中,我们根据“文件夹”的记录,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形成作品为基础,用多元评价标准取代单一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们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2 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决心,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网络环境下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它也成了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还有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目前正在开展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的。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还将不断探索网络教学中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第四篇:乙醇的教学在整体观念下进行教材分析
乙醇的教学在整体观念下
进行教材分析
晋城二中 姚永岗
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有机化学课程可分为两个部分: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前者将有机化学内容包含在主题“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介绍,后者是相对独立的有机化学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有机化学知识。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2(必修)》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因此,从两者来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再实验探究,讨论总结。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乙醇。
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最先接触的是《乙醇》,处于专题3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不同类的有机物,从乙醇开始要比烃类物质组成上复杂了,与人类生活及人体有密切的关系,更要注重官能团(能主要反映一类化合物的性质的原子团)。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烃的基础知识,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降低难度。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学生以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学生可来应用这一点。,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解羟基的结构。
2、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能力与方法:本节课突出表现了用途由性质决定,性质又是由结构决定的,所以要从乙醇分子的结构入手,分析其性质。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实验中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贴近生活为手段,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帮着发现隐藏的问题,具体分析,达到一种和学生共同学习的那种气氛。采用边讲边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
七、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教师演示实验1和学生实验2。
八、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新课]
这些是我们平时吃的一些食物,这些食物当中重要的营养物质象蛋白质、脂肪、淀粉等都是有机物。本单元就来学习食品中的有机物。象一些调味品中也含有有机物,比如:酱、醋、酒等。说到酒,大家知道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大家知道怎样酿酒吗?
[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这些都可以称为酒,为什么呢?因为都含有酒精,化学名称是乙醇,下面来了解一下不同种类的酒中乙醇的含量。
本节课对乙醇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学习。
[引导]结合日常生活中,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有关酒精的一些性质及用途说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补充:乙醇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78.5℃,易挥发,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用途:做燃料、制饮料、有机化工原料、酒精温度计、医用消毒,制农药等。)
[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是很好的有机溶剂却又可以溶解无机物,和水以任意比互溶呢?能解释吗?应该和乙醇的结构有关系吧!我们来看结构,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板书]
一、乙醇
1、分子式:C2H6O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讲解羟基]我们发现乙醇与我们前边学的烃这类物质的不同点是①元素组成多了氧,习惯上叫烃的衍生物。今后还要学有更多元素的物质。②结构上与烃的差别就是多了-O-H原子团,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基团,那-O-H原子团就叫做羟基。
(教师完成比较羟基与氢氧根,分别写出电子式)
[提问]想想看,无机物中有羟基的物质有什么呢?(希望学生答出水,当然还有酸)
水分子中有羟基,和乙醇相似,当然还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简单回忆氢键,不深入)也就是这些原因,乙醇与水才互溶的。那么请看乙醇分子的另一边,是乙基,我们可以把乙醇看成是羟基取代了乙烷上一个的氢原子所得到的物质,另一边很象乙烷,有机物,所以乙醇就又和有机溶剂互溶了。乙醇分子和水分子中都有羟基,那么在化学性质上会不会有相似的地方呢?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水能和什么反应?(会想到金属钠)那么我们就做实验来验证:乙醇能否和钠反应?
[观察与思考]演示实验
1、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并象并向1-2mL 无水乙醇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描述现象] 钠先沉在底部,表面有气泡,后来上浮,将试管中产生气体点燃有爆鸣声,试管温度升高。
[讲述]实验证明乙醇是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的,到底怎样反应,生成了什么呢?我们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分析一下;
[讨论]
1、钠和乙醇反应生成什么气体?
(与水类似,一定生成氢气,从元素组成上分析还可能有甲烷,生成的氢气中有没有乙基上的氢原子呢?
2、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煤油的成分是什么?
(煤油是多种液态烷烃,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不与烷烃反应,所以不会有乙基上的氢,只是羟基上的氢变成氢气,同时也不会断开C-C键生成甲烷。)
请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板书]
二、化学性质 1、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置换反应)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钠沉在底部,说明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反应放热,置换反应一般为放热的。
最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无响声,钠不熔成小球,总体反应不如水与钠反应的剧烈。因为乙基对羟基的影响,乙基使羟基上的氢变得不活泼了。那么可以想象羟基也应会影响乙基了。乙醇和钠的反应是乙醇被钠还原了,那么乙醇可不可以被氧化呢?乙醇放在空气中能被氧化吗?那么我们可以用CuO试一下,(准备实验2)
[实验与探究] 实验2: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3-4mL 无水乙醇和水,放在50℃左右的温水中,将两根铜丝螺旋状一端烧热,迅速插入两只试管中,反复多次,仔细观察现象。(学生活动做实验,可与其中两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总结]
CuO的颜色
不变
沸腾的时间
较短
较长
最后的气味
无 水
乙醇
变红 有特殊气味
根据现象,我们来探讨一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怎样得到氧化铜的?写出有关方程式
(难度低,提高学生兴趣)2Cu + O2 = 2CuO
2、伸入水中的氧化铜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伸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又为什么?
(水中的氧化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伸入乙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了,分析由羟基变换到醛基的过程,特别是断键的位置要明确)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乙醇与氧化铜反应时持续沸腾的时间较长,说明反应放热。(教师可演示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的焰心和外焰两个不同的位置加热,产生不同的现象,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说明了羟基对乙基也有影响。整个过程中 Cu丝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变化,那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催化作用,加快了氧气对乙醇的氧化作用。我们称它为乙醇的催化氧化。
[板书]
2、氧化反应 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
[总结性质]以上两个反应是乙醇的两个重要性质的表现,大家不难发现这些反应都与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有关系,结合分子中断键的位置和表现的性质联系起来。乙醇还可以做燃料,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个反应方程式大家应该很熟悉,生成CO2和水,这里就不多说了。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乙醛的内容,(资料卡)
醛类化合物分子中都有醛基,简写 –CHO。大家听说过甲醛吧,室内装修时其中有毒的气体中就有甲醛,甲醛的水溶液用来种子的杀菌消毒,标本的防腐,但绝对不能用于食品的保鲜。甲醛和乙醛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乙醛也有还原性,可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成乙酸2CH3CHO + O2 → 2CH3COOH(听说过酿酒成醋的故事吧)。[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醇这种物质,它有广泛的用途,其用途来源于它的性质,性质又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大家要抓住从结构入手,重点掌握羟基的影响,化学键断裂的位置。还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观察实验现象中的微小差别,这样你就会受益非浅的。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
1、下列有关钠与乙醇反应时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乙醇的液面上到处游动 B、Na表面有气泡 C、钠块沉在乙醇的液面下面 D、Na熔成小球
2、把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后,立刻浸入到下列物质中,充分接触后取出洗净,干燥后铜片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模块教学的特色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必修课的教学中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在选修中要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新课改的模块教学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篇:浅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浅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宁强二中 吴伟
内容摘要:本文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重点总结并阐述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应用网络技术,建立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
二、收集教学资源,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研究性讨论,开展专题研究;
三、在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自信心;
四、建立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的方式,运用多元评价标准的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键词:网络环境 语文教学 策略
语文是重要交际工具,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其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养成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提出更高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必然地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这个整合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加上语文课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使之成为素质教育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大新亮点、新链接、新突破。近几年,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革命。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演播式教学正向网络化教学发展。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也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广大农村城镇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崭新的课题。
下面就谈一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可采用的一些策略。
一、应用网络技术,建立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
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系统,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查询、检索、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网络技术,建立友好的交互学习界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境,不仅是“一组刺激”,而是与教学目标相应的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人为的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创设的、优化了 2 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激励学生情感投入、主动参与学习。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声音、图像、文字并用,把抽象文字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转换成音文并茂的可欣赏画面展示出来,使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时空。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唤醒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但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着眼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如: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
二、收集教学资源,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研究性讨论,开展专题研究。
资源库,这里指的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组织的教学资源。我们建设资源库,一是可以购买现有的优秀资源;二是自己开发贴近课堂教学实际的资源;三是从互联网上下载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源,经过分类、归纳、整理入库;四是和各地区进行信息资源交换。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备课、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进行演示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网上练习、网上选题、拓展阅读等。但是,教师事先必须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源进行反复研究、勘比、过滤、精选、整合,3 然后制作成信息库或者网页课件,提供给学生,从而真正保证网络教学的高效和优质。
传授性教学的教师总是充当“智者”的角色,学生只是一种从属关系。在网络教学中,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教学摒弃这种传统观念,建立师生“伙伴”关系。群体合作学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不再处于控制地位,而是学生的引领指导者,更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教师到位而不越位,帮助而不代劳,引导而不指令。师生都拥有主动权,教师是学生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协作、研讨,不断促进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发展。平等的主动权促进学生尊重自我,在对话与合作的激励与碰撞中,允许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使学生学习和发展潜力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教学是在老师的任务驱动下进行的。网络资源丰富,容易获取,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查阅资料,并围绕任务有针对性地对此做出分析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支撑语文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在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自信心。
网络教学,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协作讨论。在这种真正的个性自由的独立自主学习中,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有所收获,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挖掘,创造意识得到保护。因此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像、快乐的事情。在这种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并不断突破,由此引起的自我成就感,更激发出学生创造的活力。
在网络教学中,面对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调用信息,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教师应该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和最佳学习途径,如何区分良莠信息。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看到学习的成果,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坚定今后学习的信心。
四、建立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的方式,运用多元评价标准的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我们在开展语文网络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方式。
我们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将每个学生学习记录整理成个人“文件夹”,它包括学习计划、学习体会、读书笔记、调查报告、写作积累等,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学习评价中,我们根据“文件夹”的记录,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形成作品为基础,用多元评价标准取代单一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们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决心,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即在期末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开展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是注意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能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会做学习活动的主人。为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求学生随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与评价贯穿学习过程始终。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网络环境下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它也成了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还有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目前正在开展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的。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还将不断探索网络教学中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走进新课堂──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4、《现代教育思想》 主编:刑永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5、《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 主编:刘芳 北京大学出版社
6、《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主编:李永健、蒋果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