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学校如何搞好课程改革

时间:2019-05-15 09:0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学校如何搞好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学校如何搞好课程改革》。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学校如何搞好课程改革

趣味记忆的妙用

理解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趣味记忆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要诀可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但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如: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可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

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如:记各种酸的性质时,首先归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常见的几种酸的特点,就能知道酸的化学性质。

对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联想记忆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不要孤立地记忆,要扩大联想。

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河南省修武县第一高级中学

赵艳梅

从教十几年,教育界就一直在喊着搞素质教育,喊着要把学生、老师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而走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却有着很深的感受,光喊是不行的,只有切切实实的课程改革才有机会、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08年下学期开始河南省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新课程标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之风就此拉开了帷幕,到如今,一个半学期已经过去了。在此期间,我们做了多方努力,想出各种办法来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这里有困惑、有矛盾、有问题,但也不乏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此,我想把他们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勉。

一、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力求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河南省执行的是一标多本制,我们学校采用的是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它和旧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有了很大变动。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没有旧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强,而且很多旧教材上的名词、概念都没有了,结论性的东西少了,文字的篇幅明显减少,这让我们感到新教材就是一个“纲”,在这个“纲”的引领下,里面需要填入许多东西,到底填什么,细读教材,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专题在为我们做这方面的指导。“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等等各种问题探究的形式将需要填充的内容一步步引导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

对比新旧教材版本,可以看到新教材的图幅数量明显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新教材必修(Ⅱ)在讲到城市土地利用时,仅仅给学生呈现一幅“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 图,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市政用地的分布特点,而不是像旧教材那样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把这一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这种新课程理念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还发现,同样是“活动”,但在位置与数量上有着显著不同,旧教材的活动都设计在每篇正文之后且数量少,活动的内容也多为结合正文内容来回答的问题。而新教材的活动就大为不同了,首先是数量上的明显增多,再者就是贯穿在每节课当中,最重要的是,不少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出某一知识点,而这一知 1

识点是文字叙述中所没有明确阐述出来的,但却是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假如,新教材必修(Ⅰ)在第一章第一节活动中设计了演示昼夜更替的动手活动,解释昼夜更替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认识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如何判断晨昏线,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但通过这样一个动手试验便迎刃而解了。

常言道“不破不立”,新教材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材中出现的包含大量地理信息阅读、实践、观察和探究活动即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它们为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二、记录困惑,认真反思,探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

一个半学期的新课改教学,新教材给了我们很多,有收获,也有困惑。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很好地服务教学工作,我们把这些收获和困惑都尽量地记录下来,以求找到更好的、更科学的教学模式。还记得高一新学期刚开始一段时间,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曾经在备课过程中开玩笑地说“我们所教这一级学生就好比是一群小白鼠”,但真正放在课改这块达的试验田里,我们真的能把他们当做小白鼠吗?学生的路是不可逆转的,作为走在课改最前沿的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履行好这份责任呢?

回头看,新课改下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结构上新教材较旧教材系统性差了,这对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课堂活动明显增加,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的时间难以把握,安排好的课时,总是会被打乱。这就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上给我们每一位高一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高一上学期进行必修(Ⅰ)的过程是最明显的,那时我们感到课时特别的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就感觉活动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时间又难以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例如,学习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自转时,由于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时间”、“地球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化规律”都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我就设想着尽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以期在学习地球运动知识之初给学生开个好头,打下扎实的基础,结果活动时间把握不好,当堂任务未能完成,打乱了课时计划,影响了进度。

针对这一问题,高一下学期伊始,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

课时都编出相应的导学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导学,合作探究,自我检测等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一次性地呈现给学生,并坚持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完成。课堂上我们把全班学生都进行了分组,每组学生好、中、差各个程度的学生兼顾。上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预习结果,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再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展示来完成,最后留下的大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不了的难题,才是我们教师需要讲解的,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把课前预习活动真正告了起来,而且还使课堂效率大为提高,这半学期以来,我们感到教学进度完不成的次数明显减少,较上学期而言,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模式特别符合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它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三、注重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理解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很大,这让不少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难以适应,给我们的地理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我所教实验班的学生里面就有不少的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的),这在后面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上明显凸现出来。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补充、讲解,会使本来紧张的课时雪上加霜,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的话,又有一部分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难以接受。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时,特别注意要备上和本节课有关的初中地理知识,将这些知识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整节课中的地理知识保持连续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进入下学期采用导学案教学以后,这些补充的初中地理知识直接在导学案中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直接,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因素涉及到铁路、商品农业基地等,这些地理要素对学生来说已经很陌生,不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这样,我们在编导学案时,就将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示意图,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示意图补充上去,并且配以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的分布图,让学生从感性上先直观的了解我国商品粮基地和主要的铁路干线与

城市分布之间的关系。学生带着明确的地理事物名称,明确的位置,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茫然,当然也会使本节课的难度在原来基础上有所降低,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四、做好学生评价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谈起对学生的评价,不少人都会想到给学生打分,评优、良、中、差、合格等级等方法。这些都不失为一些好的评价方法,但我认为对于我们的评价对象,如果一种评价机制、评价方法用得久了,就会产生感觉疲劳、心理疲劳,就会让他们逐渐的不在乎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使用这些传统的记录性的评价方法外,还要尝试着采用一些其他的评价方法,给学生一些新鲜的感觉,缓解他们的听觉疲劳,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当学生做得好时,一句简单的英语“very good”、“you are excellent”既起到了鼓励表扬学生的作用,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兴奋不已。一句“今天表现不错,奖励一朵小红花─精神上的”,既缓和了课堂气氛,夸奖了学生,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诙谐幽默,兴趣大增。同时又恰当地展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评价方法没有严格的规定什么时候用,用那一种,但用好了,却会常用常新,出其不意,起到画龙点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还只是探索阶段,它要求我们这些新课改的操刀者必须努力学习,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学习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常规管理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常规管理改革

一、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将学生分成6到8人的学习小组。

2、确定组长:每组根据学习成绩和组织能力选好组长,负责维持纪律、学习分工、作业检查、学习辅导、评价组员等。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指导、使用和考评,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

3、座位编排:既可采取竖排对桌而坐,也可采取传统的秧苗式坐法。

4、组内学习:组内可再分组,各小组按学习成绩进行编号:1、2、3、4„„,按着编号从小到大进行一帮一帮扶,由小组长进行统一检查或者两个小组互换进行检查。

5、各班要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以课堂表现、当堂测试、周清测试、月考期考为主要载体,对小组个体和小组整体进行“捆绑式”评价,培养各小组的团队精神、合作交流意识,真正地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建立多种多样的小组奖励制度,通过任课教师当堂表扬、班级每周评星,学校定期表彰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改革备课制度:

要求教师备《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

1、《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要体现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创新性等原则。主体性即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性即要求《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要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即要求设计供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创新性即要求《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全方位渗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既要吸收传统教案的优点,又要真正区别于传统教案,为导教与导学提供框架、指明方向并预留生成空间。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要体现特色,但都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情,深刻领会教材,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提供适当学法指导。

3、《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内容应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和课后拓展延伸四个版块,并注明课题、课型、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课后反思。在大三维目标下应有分解后的各阶段小目标和相应的教与学的具体达成措施。

4、《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和原则是: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议课---主备教师修正---上课教师备课---课后备课反思。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以导入示标、自主学习(充分预习)、展示交流、引导拓展、针对测评为课堂教学主要流程。

1、导入示标:强调教学导入自然、简洁、有效,出示的学习目标要方向准确,要求明确,具体可行。

2、自主学习(充分预习):根据导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自学预习。

3、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教学生的,学生教;需要教师引导、点拔的,教师讲。

4、引导拓展:根据学生展示情况,教师适时引导、适度拓展。

5、针对测评:要求教师要精选练习,做到选题典型、分层要求、有的放矢、考查全面、题量适当。

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可在同一节课上体现以上全部环节或分别安排预习课、展示课和巩固测评课。原则上要求一节课上学生展示交流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四、改革坐班辅导制度:

加强坐班管理,科学安排坐班,将晚自习改为预习指导课和反馈巩固课。原则上语数外每天安排一节晚预习课,初三理化上课头一天安排一节晚预习课,其它学科在课外或上课时安排时间进行预习。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在每天的预习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充分预习,预习提纲可印发至个人或小组,也可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教师适时引导,为第二天的展示课做好准备。上反馈巩固课时,要求教师选择典型习题,做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投放精准,有的放矢。预习题和巩固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现有资料进行筛选,也可由教师收集布置或印发。

五、改革作业制度

:要求作业设计要突出针对性,体现有效性。教师要精选练习,做到选题典型、分层要求、有的放矢、考查全面、题量适当。

每节课(或每个知识点)作业应设计三套:课前预习作业、当堂检测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可以是说、唱、画、舞、演、奏、记、背、默、练等。内容上要注意难度梯度,明确分层要求。作业完成和批改要强调时效性,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进行订正后的针对性强化训练。文科教师要利用早读时间对背、记、默作业进行有计划的抽检过关。

各年级要有周末作业,由同级同科教师分章节分层次设计、印制并分发,于下周学生返校的第一时间检查,确保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作业。

六、改革考试安排:

科学合理安排各种考试,突出考试的检测反馈和督促激励功能。

学校统一安排月考和期中期末大考,每次大考由教研室、教导处进行成绩分析和反馈通报,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小组和优胜班级。

单元检测由同级同科统一安排。教师可根据学情对试卷进行灵活处理。无论何种考试,要求精批精评,部分面批面评。

七、改革课外活动制度:

树立课外是课堂的延伸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课外生活的引导。政工处、团支部和教研组要根据课改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方案、计划,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组织各种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小组和班级的考评,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生活共同体的建设。

八、改革教研制度:

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效果决定课改成败。要深入开展教学研讨,大力推进校本研训,积极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坚持每周培训制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完善教师业务培训考核制度,做到教师人人参与,个个重视。特别要注重新课程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课改知识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九、改革班级管理评价制度:

1、重视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学习常规制度》,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应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成长”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十、改革督导检查制度:

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改工作进行检查、通报、督导。要求——

1、每周检查教师导学案备课情况,并对照检查导学案落实情况;

2、每周检查教师作业设计和布置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每周按计划进行业务培训,搭建课改交流平台;

4、每天随堂听课,检查教师是否按课改要求进行课堂教学;

5、每天检查晚预习和早自习情况;

6、经常和教师交流,发现课改问题,推广成功经验;

7、经常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心声,改进课堂教学;

8、加强校园课改文化建设,创设有利课改环境;

9、组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验评小组,强力推进课改;

10、及时修订、出台、完善课改相关文件、制度,细化、实化教学管理。(作者:瑞金市合龙初中 曾石生)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课程领导力浅论

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课程领导力浅论

桐乡市高级中学陆炳荣

[摘要]

新课改已经进入第二轮,但“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之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要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理想的课改方案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最终落脚点是在学校,在校长,在教师。新课改越往前推进,越加显示出课程领导力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落实新课改,校长起着关键作用。校长应该是新理念的倡导者,新课程的践行者,新教学的引路人,新课堂的开拓者。实施新课程,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长课程领导力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

这次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课改来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课改指导思想要转化为教育实践,理想的课改方案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最终落脚点是在学校,在领导,在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许多学校边研究、边实验、边推进,继承与创新并举,开拓与进取共存,学校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课改中校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一: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我这里所讲的校长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综合性能力。其内涵包括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整合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团队专业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

思考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否就是课程管理的能力呢?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来源于课程管理,但又高于课程管理。“领导”作为学校内部驱动的统领行为,往往与领导者自身的专业权威和个人魅力密切相关;而“管理”则是外部授权的强制行为,更多的是依赖于行政的权威。校长应该以课程领导为主,课程管理为辅,并逐步由管理型校长向教育家型校长发展。

思考三:我们应如何确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呢?

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一)、确立新理念,校长是倡导者

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国家课程的坚决执行者,也是国家实施新课程的一面“旗帜”。校长的教育观念、角色行为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如果校长对新课程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解,就很难保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措施得到贯彻,更难做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尤为重要的是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谈到新课程的实施时是这样说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作为一校之长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学体系——由钢性体系向弹性体系转变,价值取向——由制造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

1学转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首长,应该站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把自己学到的新课程知识、领悟到的新课程思想介绍给全体教师,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育手段和技能等。如校长可以亲自或请专家定期为教师做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新课程培训,引导他们看一些有关新课程的资料等。

实施新课程有利于对广大教师的思想引导和管理。当课程处于相对稳定的非变革状态时,原有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领导的某些作用。而一所学校一旦进入新的课程实践,先前以常规为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将被打破,人们对校长就会产生某种依赖感。因为,在新状态下,会产生新的观念目标,行为指向、操作程序等相对不明朗,这个时候只有看校长,校长在学校代表着一种权威,当然主要是学术方面的。特别是新课程将课程的部分决策权下移了,校长领导课程的角色身份更加明显。新课程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所谓三级课程,实际上就是国定课程、地定课程和校定课程。新课程赋予了校长课程领导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课程领导的责任。

(二)、实施新课程,校长是践行者

校长在领导学校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承担首要职责。

在新课程推进的不同阶段,校长对课程的领导作用各不相同。在进入新课程前吃透有关精神,当好课程改革的预见者和设计者;进入新课程后,引领队伍,整合资源、选择策略,当好课改的组织者。所谓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显特色。这是新课程对校长领导角色的期待和检验。

与以往相比,高中新课程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制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顺应时代潮流,凸显了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课程改革目标,构建以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为基本特征的新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则呈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并且通过创建新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制度,推动课程体制与课程观念的同步变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还跟不上要求,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不够规范,成了摆设和装饰品;在学时安排方面,语文、数学、物理等高考科目增加了学时,而一些活动类、艺术类课程则减少了学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校长们统一思想,设法解决,而一些新课程实验学校的做法可以借鉴。

(三)、研究新教学,校长是引路人

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不仅是一个新观念、新方法倡导者,更应该是一个实践者、引领者。新课改迫切需要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了解和研究课改实际情况,与教师一起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了解和把握各方面的动态,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执行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名校并不是因为有高楼大厦,而是因为有一大批名师。没有一支观念新、业务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新课改不可能取得成功。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发展线。新课程实施需要教育教学科研有效跟进。而教科研发展了,反过来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新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教师搞教育科研的空间很大。作为校长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积极倡导教师加大教科研的力度,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进行研究。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实施新课程的目标和意义,对新课程的功能的改革,结构的改革,内容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的改革等都要有深入的了解。特别要研究实施新课程后应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必须注重两个字,那就是“研究”,学校是研究中心,课堂是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存在进行认识和发现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教育规律进而构建教育科学理论以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就在于沟通教育科学活动与理论的联系。

当然这里有两点我们必须明确:一是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教师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教科研氛围。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落实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不能仅仅依靠听几场专家报告、听几节有关新课程的优质课、搞几次教研活动就行了,必须紧紧依赖于持久深入的教育教研,必须扎根于日常的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还必须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说君子在九个方面要经常进行反思:看的时候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听明白了没有,脸色是否温和,表情是否端庄,说话是否忠诚,工作是否认真负责,遇到疑问如何向人家请教,发脾气的时候考虑后果,有利可图时想想是否该拿。可以说,这九个方面包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假如能做到,即使不是十全十美,也是“九全九美”了!一位教师假如能经常考虑诸如“我能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吗?”“我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吗?”“我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吗?”等问题,那么你的教学能力会不断地改进和提高,面对新课程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四)、构建新课堂,校长是开拓者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校长应该身体力行,成为实施新课程,构建新课堂的开拓者。新课改的生命线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课堂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生态环境中鲜活的生命体,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

以新课改为挈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着力构建好四种课堂:

①情感课堂:教师上课充满激情,神采飞扬,精力旺盛,以教师激情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②和谐课堂:教师上课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积极主动创设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使学生感觉充满愉悦的、气氛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

③动态课堂: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合理地、大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④高效课堂:实行新课程以后,我们在教学上仍然要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坚持教学创新,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强调有效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减少无效时间,实现有效时间最大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教材只是课改的一张皮,只有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真正占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时,我们才可以坦然地说,我们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思考四:我们应如何有效行使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要有效行使校长课程领导力,必须着力做好下面四点:

(一)优化学校课程的组织结构

良好的学校管理组织体制是课程实施的有效保障。为加强学校课程的组织力,我校积极优化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质量管理。纵向管理,为适应新课改、新教学,我们学校组织机构设置为一室两处三中心,即校务办,教务处与学生处,质量保障与资源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

横向管理,赋予年级部行政管理地位和权限,同时成立年级部工作管理指导小组,使年级部成为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交织点和连接点,成为学校一个最重要的管理实体。这样纵横结合,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也提升校长对课程管理的领导力。

(二)增强对国家课程的执行力

校长对课程的执行力是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不够规范,成了摆设和装饰品;在学时安排方面,数学、物理等高考科目增加学时,而一些活动类、艺术类课程则减少了学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校长们统一思想,设法解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根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性质和采用研究方法的不同,我校的做法是将其分为调查研究、科学实验、设计制作和服务体验四种类型。学校根据课题类型进行分班,课程教师在不同的课型班级进行授课,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指导形式称为“课型化”教学指导法。

“课型化指导”法的操作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在目前很多学校几乎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比较接近的老师担任课程教师。

如请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的老师担任调查类班级的任课教师,请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老师担任实验类的任课教师,请物理、通用技术等学科老师担任制作类的任课教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三)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桐乡市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试行)》。从90年代开始学校就十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我校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课、阅读指导课的省内学校之一。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

高一年级:合唱、书法欣赏与创作、物理思维能力开发、中国现代文学史、世界战争影视鉴赏、无线电制作与测向、物理思维能力训练、时政热点专题讲座、新概念英语、数码摄影入门实践、趣味英语、化学与生活、数学思想方法入门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奥赛辅导、男女篮球队等2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

高二年段主要开设了古诗赏析、函数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新概念英语(BⅡ)及学法

指导、高中英语趣味视听、物理高考题赏析、化学基础实验、自然的奥秘、文化现象鉴赏、历史经典视频赏析和简易机器人制作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舞蹈等18门选修课程。

几年来,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选修课、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ⅠB课程以及高二年级的音乐课,有不少课程实行了“走班学习制”的方式,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四)有效提升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力对教师起着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实施和培养目标的落实。对课程实施的评价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评价上。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业评价与学生成长手册记录相结合;对教师评价采取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经教代会讨论并通过了《桐乡高级中学教师客观性评价方案》,建立了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民主、开放和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同时通过开展“春蚕杯”技能大赛、量力教育奖励基金突出贡献奖、量力终身教育成就奖、量力英才奖、恒美教育奖励基金中青年教师奖、恒美优秀学子奖、红星教育基金园丁之星、领雁之星、教坛新星、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调动师生积极性,更好地调控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策略,有力地发挥了课程评价的“指挥棒”的作用。

“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

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国家培养明天的优秀人才,我们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季氏》;

2、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 ——提升“课程领导力”《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6期作者:王雪莲;

3、简谈校长课程领导力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8-01 作者:汪卫平

4、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领导力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PPT

5、努力以教育家精神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上海奉贤中学季洪旭

6、《人民教育》2009年第一期,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寄语中小学校长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

新课程改革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全新的视角与理念来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将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应试能力的同时,为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现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浅谈如下。中国论文网 /1/view-12875040.htm

一、渗透STS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规律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进而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科学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明确提出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理念。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高中生具有相当的生活阅历,其认知水平已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机渗透STS教育,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与生产现象入手来引入物理学习,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第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物理学习。“从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这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一个方向,即教学要围绕生活进行,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来学习新知。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大大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致。如在学习“静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上台来亲自操作,用手提课本、玻璃瓶等,学生很容易地提起来了,然后让学生在掺有洗洁精的水里洗手,然后再提玻璃瓶,瓶面很光滑,不容易提起。对于这两个操作,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此都非常熟悉。此时我告诉学生我们能提起东西是因为静摩擦力无处不在,但是有时却无法提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两种情况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曾遇到过,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的学科,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与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已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由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转变为以图片、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面为立体,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繁琐为简单的特点。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学习的热情,又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更多地接收信息,进而有利于学生能

力的培养与课堂效益的提高。

第一,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一章每一节都有教学重难点,这些重难点问题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激发。对于重点,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与特殊的符号或者用动画、图片等来突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物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的静态图片与平白的叙述,很难将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讲清讲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的知识点条理化、清晰化、动态化、宏观化地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从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其内在的联系,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如“简谐振动”的教学,此节的教学重难点是回复力、速度、加速度随位移变化的规律。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模拟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并动态显示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四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变

化规律,这样的动态显示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

第二,运用多媒体做好实验。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全面清晰而准确地展现物理过程与物理现象,尤其适用于一些现实中不能进行、不易操作或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的实验,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材中所给出的实验,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完成,如果只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文字描述和图形来学习,学生很难得到直观形象的认识,而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以动态而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加强理解与记忆。

三、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判断、总结与概括能力。

第一,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精神的集中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教师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第二,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尤其是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从属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加速度的相关内容时,我提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作出了种种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实践证明:运用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中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定理与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求学精神。

总之,我们要借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树立大的物理教学观与学生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宇)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学校如何搞好课程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学校如何搞好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灵台一中史志红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

    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工作

    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工作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学校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但就学校的发展而言,提高高中教学质量仍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学......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后进生的转化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初探 中江实验中学 杨信超 在全面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做好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中课程中,英语属于是基础课程,也是在高考中拉分的学科。英语学习中,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和翻译。作为高中学生,能够深刻认......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对高中地理进行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还能够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特征、促使高中地理授课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本文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