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证据学作业一(2014年最新答案)
证据学大作业一
本次作业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题
1.证据学:是研究在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其他法律事实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学科。
2.火审: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要被告人接受火或者烧红的铁的检验,显示神意,借以判定当事人的陈述是否真实以及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4.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5.书证:是指能够根据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
6.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
7.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不利于已的案件事实的承认,可分为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
8.证据保全:即证据的固定和保管,是指为了防止特定证据的自然泯灭,人为毁灭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因而,在收集时、诉讼前或诉讼中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司法人员或律师在分析、评定案件事实时使用的一种措施。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
1.在学理上,我国学者对证据有哪些分类?
答: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本证与反证;根据诉讼证据是否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可将诉讼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根据诉讼证据的来源,可将诉讼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2.证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
答:证明对象是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相联系的概念;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在一起;证明对象是与实体法律规范相联系的概念;证明对象是指有必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3.如何理解与适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答:(1)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这是指作为定案根据的每一个证据都具有证据的本质属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这是指司法机关所认定的对解决争议有意义的事实均有证据作根据,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不得认定。(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办案中收集到的证据可能与其他证据工案件事实有矛盾,这时,必须进一步补充证据,有根据地排除矛盾,查明事实真相;否则,不得认定有关的事实。(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惟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以上四点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认为是达到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
4.对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有哪些?
答:(1)定案证据必须查证属实。(2)定案证据必须与本案有关,具有关联性。(3)定案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4)定案证据必须经当事人质辩,由法庭予以认定。(5)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询问 或讯问。
2.在我国,收集证据是 司法机关 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工作。
3.收集证据的方法有:询问、讯问、辨认、勘验、检查、搜查、实验、鉴定。
4.在刑事诉讼中,证据保全主要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主动进行。
5.任何一种证明制度,都由以下环节构成:证明对象、证明主体、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方法、证明程序。
四、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1题
2010年4月22日,海口某公司财务科保险柜内所藏的20万元人民币现金被盗。其中有100张钞票是连在一起的。被盗前,这100张钞票中还有43张是从不同的每扎100张的钞票扎中取出来的。侦查人员发现保险柜并没有任何的损伤和撬过的痕迹,仅仅在保险柜的侧面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指纹。经过鉴定机构的鉴定,该指纹与犯罪嫌疑人黄某某的左手中指指纹相同。侦查人员在侦查中进一步发现:黄某某过去曾经因为盗窃而被判除3年有期徒刑,半年前刚好刑满释放;黄某某现为该公司临时工,案发前曾经到财务科领取过工资,并在保险柜前抽过烟;当天上午,黄某某曾经到商场购买物品若干,其中用于付款的钞票中有3张百元的连号票,号码正好在失窃的l00张钞票的号码范围内;证人何某某、李某某证明在案发的当天黄某某曾经到过公司。根据上述事实,公安机关拘留了黄某某,但黄某某拒绝承认犯
罪。问:请你根据所学回答,能否依据上述证据认定黄某某盗窃20万元的犯罪行为成立?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总的来看,本案的证据尚未达到认定黄某某有罪的程度,使能认定黄某某是盗窃公司20元的犯罪分子。具体而言:
(1)本案中侦查人员查明,黄某某曾经在三年前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证据和事实,与本案没有关联性,只能说明黄某某有前科,不能对黄某某是否盗窃公司的20万元产生证明作用。
(2)黄某某在购买物品时所使用的3张连号钞票,并不能说明,这3张就是失窃的钞票。
(3)尽管有两个证人证明黄某某在案发当天到过公司,但并不能说明黄某某就是到财务科进行盗窃。
(4)虽然在保险柜的侧面发现了黄某某的指纹,但这个指纹既可能是黄某某在作案时留下的,也可能是黄某某在几天前领取工资时接触到保险柜时留下的。
因此,总的来讲,本案的证据尚不能得出黄某某就是犯罪人的唯一的结论,即不能仅仅依据本案现有的证据认定黄某某实施了盗窃行为。
第二篇:证据学作业一
证据学大作业一
本次作业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题
1.证据学
答:证据学,是研究在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处理过大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其他法律事实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学科。、2.火审
答:火审是一种主要流行于中世纪欧洲的证明方式和审判程序,但却长期被冠以愚昧、野蛮非理性之名。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答: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运用,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均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
4.物证
答: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5.书证
答: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
6.原始证据
答:原始证据,就是直接来源于案件客观事实的证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
7.自认
答: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承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为真实明确表明其真实性的陈述。
8.证据保全
答:是指人民法院在起诉前或在对证据进行调查前,依据申请人的申请或当事人的请求,以及依职权对可能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
1.在学理上,我国学者对证据有哪些分类? 答:证据在学理上分为:本证和反证,直接和间接证据,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证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
答:证明对象是与当事人的主张相联系的概念。
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
证明对象是指需要证明的要证事实。
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
3.如何理解与适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答:证据确实充分”要求对案件事实(或者主要事实)的认识必须完全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客观标准的真实。
4.对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有哪些?
答: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即客观真实的标准。
优势证据标准
合理可能性标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或。
2.在我国,收集证据是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工作。
3.收集证据的方法有:询问、、、搜查、实验、鉴定。
4.在刑事诉讼中,证据保全主要由、5主体、证明标准、证明方法、证明程序。
四、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1题
2010年4月22日,海口某公司财务科保险柜内所藏的20万元人民币现金被盗。其中有100张钞票是连在一起的。被盗前,这100张钞票中还有43张是从不同的每扎100张的钞票扎中取出来的。侦查人员发现保险柜并没有任何的损伤和撬过的痕迹,仅仅在保险柜的侧面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指纹。经过鉴定机构的鉴定,该指纹与犯罪嫌疑人黄某某的左手中指指纹相同。侦查人员在侦查中进一步发现:黄某某过去曾经因为盗窃而被判除3年有期徒刑,半年前刚好刑满释放;黄某某现为该公司临时工,案发前曾经到财务科领取过工资,并在保险柜前抽过烟;当天上午,黄某某曾经到商场购买物品若干,其中用于付款的钞票中有3张百元的连号票,号码正好在失窃的l00张钞票的号码范围内;证人何某某、李某某证明在案发的当天黄某某曾经到过公司。根据上述事实,公安机关拘留了黄某某,但黄某某拒绝承认犯罪。
请你根据所学回答,能否依据上述证据认定黄某某盗窃20万元的犯罪行为成立?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总的来看,本案的证据尚未达到认定黄某某有罪的程度,使能认定黄某某是盗窃公司20元的犯罪分子具体而言: 首先,本案中侦查人员查明,黄某某曾经在三年前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证据和事实,与本案没有关联性,只能说明黄某某有前科,不能对黄某某是否盗窃公司的20万元产生证明作用。
其次,黄某某在购买物品时所使用的3张连号钞票,并不能说明,这3张就是失窃的钞票。而且,尽管有两个证人证明黄某某在案发当天到过公司,但并不能说明黄某某就是到财务科进行盗窃。
最后,虽然在保险柜的侧面发现了黄某某的指纹,但这个指纹既可能是黄某某在作案时留下的,也可能是黄某某在几天前领取工资时接触到保险柜时留下的。
因此,总的来讲,本案的证据尚不能得出黄某某就是犯罪人的唯一的结论,即不能仅仅依据本案现有的证据认定黄某某实施了盗窃行为
第三篇:证据学答案
第一次形考作业的学习心得由同学们自己作答。
第二次形考作业案例分析答案:
宣汉县某单位职工王某和女青年李某结婚后不久,王某迷上了赌博,经常输钱,夫妻俩常常吵架。脾气暴躁的王某动不动便将妻子打得鼻青脸肿。1999年3月的一天,王某又因李某唠叨其输了钱,对着李某的胸、腹部一顿拳打脚踢。李某被诊断为脾脏破裂,脾被切除。李某决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通过法医学鉴定,她的伤情属重伤和七级伤残。之后,她又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要求追究丈夫王某的刑事责任。宣汉县公安局于2000年6月对王某刑事拘留,同月,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向法院提起公诉。
请问:(1)谁负有举证责任?为什么?(2)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的范围。
参考答案:
(1)本案属于公诉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诉案件中的证明责任由检察机关、承担。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察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2)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实体要件事实和程序要件事实。具体是:①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学理认为,一般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有四个: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的客观方面; 犯罪的主观方面。
②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量刑情节事实分为法定情节事实和酌定情节事实,具体包括:从重处罚的事实 ;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事实。
③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④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第三次形考作业答案
1在陈甲诉李乙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种证据:
(1)陈甲出具的由李乙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甲人民币3000元整,一个月以内返还。2005年4月8日。
(2)李乙的同事乔丙的证言。乔丙证明,他在2005年4月8日听李乙说,李乙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旅游时用。
(3)李乙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乙说:“我在2005年4月8日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
(4)李乙的朋友张丁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乙在2005年4月上旬与张丁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丁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
请问:在上述证据中,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对当事人陈甲的关于李乙向其借款的主张来说,哪些是本证?哪些是反证?
参考答案:
(1)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本案的原始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当事人李乙向人民法院的陈述。
(2)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本案的传来证据有:乔丙的证言、张丁的证言。
(3)言词证据是指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因而又被称为人证。本案的言词证据有: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张丁的证言。
(4)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又称作广义上的物证。本案的实物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
(5)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本案的直接证据有:陈甲出具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证言。
(6)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本案的直接证据有间接证据有:张丁的证言。
(7)本证,是指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即是能支持诉讼中一方的事实主张成立,证明其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本案的本证有:陈甲出具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张丁的证言。
(8)反证,则是指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本案无反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证据的分类的掌握、理解和应用。
陈甲出具的借条是原始的,而非复印件,李乙向人民法院的陈述是亲口陈述,而非转述,都是直接来源于原始出处,因而是原始证据。
乔丙的证言、张丁的证言都是听张已所言,并非本人所见到的事实,因而是传来证据。
证人证言是以言词方式表现的;物证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证据:物证、书证、音像证据、勘验笔录等,借条属于书证,具有实物形态的特征,因而分别属于言词证据、实物证据。
陈甲出具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证言,都能够证明陈、李之间借款合同的成立,因而属于直接证据;张丁的证言仅能说明李乙向他人借钱的事实,不能直接证明李乙的钱是向陈甲借的,即不能直接证明陈、李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关系,但可以对陈、李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关系起到间接证明作用,所以是间接证据。
陈甲出具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张丁的证言都可以支持陈的主张,是本证。李乙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李乙没有对此主张提出证明加以证明,即没有证据证明陈的主张不能成立,因此本案五反证。
2、李家村发生一起杀人案件,证人李四向公安侦查人员提供证言说:“我家就住在山脚下,离案发现场50多米远,大年初一晚上凌晨2点,我出来上厕所,看见一个黑影用斧子向另一个人砍了几下,那个人就死了,虽然没有灯,但是就着月光,我还是看得很清楚,是李抗美用斧子砍了他弟弟李援朝,一定是为了家产。”经过侦查人员侦查核对证据的审查,检察院最终没有采用李四的证言作为证据。
问题:请根据对证据的三要素进行分析,为什么检察院不采用李四的证言? 答:证据的三要素是: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其中,客观性是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本案中,李四所说的证言就是因为缺乏客观性而不能成为证据。在大年初一根本没有月亮,所以不可能透过月光看到,而且,距离50米的晚上,看到清晰的人很困难,也就是说在客观上李四的证言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检察院没有将该证言作为证据使用。
第四次形考作业由同学们自己作答。
第四篇:证据学作业2
证据学作业2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自由心证制度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17世纪以后,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从政治层面上推动了司法制度的改革,也包括证据制度的改革。崇尚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者对以刑讯逼供为特征的法定证据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封建制度被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法定证据制度所依赖的登记观念与资产阶级推崇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冲突。另一方面,诉讼制度与诉讼模式的变化导致了证据制度的更替。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在上述主张的影响下,辩论式的诉讼程序逐渐取代了纠问式诉讼程序。为了与诉讼制度的变革相适应,1791年1月18日,法国宪法会议正式废除法定证据制度,建立了自由心证制度。
2、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
(1)客观、直观、形象;(2)证明过程简单;(3)系统、全面、贮存量大;(4)体积小
易于保管;(5)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虚假成分。如剪辑、篡改或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失去真实性。
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概念和运用规则有哪些内容?
根据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
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即经过复制、复印、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是从原始证据派生出来的证据,故又称为非第一来源的证据或派生证据。
1)在证据的收集中,要尽可能地获得原始证据。司法和执法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追要求源,尽最大努力去发现原物、原件,直接听取原始证人、当事人的口头陈述,以获得对案件事实的最深入的了解。即使在无法取得原始证据的情况下,也应尽可能地获取最接案件事实的传来证据。2)传来证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传来证据的运用,首先要树立起传来证据也是证据的观念,不要对传来证据视而不见。其次,要充分发挥传来证据的作用。传来证据是从原始证据派生而来的,收集到传来证据,可以寻根溯源,找到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还可以与原始证据互相印证、核实,增强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在难于收集到原始证据的情况下,可以用传来证据代替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经审查属实,也可用作定案的根据。3)根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不同特点认真审查其真实性。(1)来源不明的材料;(2)在运用传来证据时,应采取传闻、转抄、复制次数最少的材料。(3)只有传来证据时,定案必须持慎重态度,对案件事实不能轻易作出结论。
4、我国关于证明责任问题有哪些立法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没有提到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这一词汇,只有在《行政诉讼法》第32条明确提到了“举证责任”的概念,但是该条文并没有揭示举证责任概念所包含的意思。不过,我国三大诉讼法实际上也建立了证明责任制度,表现在立法上,有如下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64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证据学作业31、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
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当然证据制度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消极的,它可以影响并反作用于诉讼制度。总之,二者密切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A.控诉式诉讼制度与神示证据制度的关系。
B.纠问式诉讼与法定证据制度的关系。
C.混合式诉讼与自由心证的关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建立了混合式的诉讼制度。按其法系之不同,各国的诉讼制度又有所区别,但一般分为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类。当事人主义主要盛行于英美法系国家。职权主义,又称审问主义,主要盛行于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无论是职权主义还是当事人主义,在诉讼证据上都采用自由心证原则,凭法官的良心、理性判断而采用证据。
D.新中国社会主义类型的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关系。我国的诉讼制度是分权主义的诉讼制度。我国证据制度所坚持的客观真实的原则,是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这种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要求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要求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以便正确地据实处理。我国的证据制度为充分确实的证据制度。案件对证据的具体要求,在质上就是要求确实可靠,在量上就是要求全面细致、充分。
2、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
答:由于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其陈述一般来说比较客观真实,而且具有直接、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被害人的陈述也有可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其具体表现:(1)由于身受犯罪行为的侵害,而产生了报复心理,情绪偏激,夸大事实情节,导致陈述的虚假性;(2)在一些案件中,由于被害人精神高度紧张,观察不细,记忆模糊,而导致陈述不清,甚至是主观推断的虚伪陈述;(3)个别被害人出于个人私利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无事生非,陷害他人,制造假陈述诬告陷害他人;(4)有的被害人出于个人的种种考虑,前途、名誉。家庭关系、子女利益,等等,有羞于口,不敢理直气壮地揭露犯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5)有的被害人出于亲情或者请客送礼,或者金钱收买,或者外力干扰,威逼恐吓,而作虚假陈述,等等。、3、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概念和运用规则有哪些内容?
言词证据,是指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因而又称为人证。它包括以人的陈述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证据,如刑事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民事当事人的陈述、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
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又称作广义上的物证。它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证据:物证、书证、音像证据、勘验笔录等。
运用规则:1)在证据的收集上,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讯问或询问。实物证据的收集,主要是勘验,搜查,扣压,查封,冻结等方式进行。2)在证据的保全上,言词证据一般是以笔录的方式加以固定,也可以录音、录像方式加以记录。实物证据的保全,则以不损毁、不变形、不丢失为原则,特别是要注意分案包管,以防不同案件的证据相互混淆。
3)证据的审查判断不同。对言词证据,主要审查内容的真实性,对实物证据主要是与案件的关联性。4)在证据的认定和运用上,应当结合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使二者相互引证,相互补充,扬长避短。
4、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专门概念,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涉嫌或被指控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在特定的司法机关经过特定的司法程序确认其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当推定其无罪或者假定其无罪。具体内容包含如下:
(1)只有特定的司法机关才能确定被告人有罪。对于被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其是否犯罪只能由法院予以确定,除了法院之外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不能确定公民或法人有罪。
(2)确定被告人是否犯罪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即对犯罪行为的侦查、审查、提起公诉、审判等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在依法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之前,不得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罪犯。由于被告是否犯罪,最终要由法院予以确定,因此在法院确定被告有罪之前,应将受刑事追究者视为无罪。
案例分析题答案
证据学作业11、答:(1):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将“谁主张,谁举证”作为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2):a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消费合同(门票)事实,(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
b原告在被告公园受伤的事实。
c被告未尽管理之责的过错事实。
d原告受伤与被告未尽管理之责(滑梯存在安全隐患)存在因果关系。
e 原告受伤治疗及费用的事实(争议事实)。
f 原告在诉讼时效内起诉的事实(程序事实)。
2、答:(1)被害人的 尸体,被害人骑的摩托车,被害人的血迹,汽车急刹车留下的磨擦痕迹,被害人被摔坏的手表及时针在5点50分;里程碑,车上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等均系物证。
(2)侦查人员对现场的勘验及拍摄的照片;出车登记表系书证。
(3)厂调度证明系直接证据,(4)侦查人员对司机刘某和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询问系直接证据也是辩护的证据。
证据学作业21、答:(1)本案的法定证据种类有:a物证(包括查获的部分走私集成电路、缴获的全部贿赂物品等赃物)它们以物质的存在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属于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
b书证(伪造的发票、审计部门的查证报告),以其所记载的内容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即走私的数额。
c 证人证言
d 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在本案中主要是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即对走私和受贿事实的供述。
(2)上述证据中,直接证据主要有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它能够直接证明主要犯罪事实。
间接证据包括物证、书证(伪造的发票、审计部门的查证报告)、证人证言以及鉴定结论。这三类证据都是间接地证明案件的事实,其中物证和书证只能证明案件的结果。
2、答:本案主要由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犯罪嫌疑人供述三类证据种类组成。其中董玲的多次供述系直接证据。这样的证据材料足已对董玲定罪。因为所有证据之间互相印证,内容一致,没有矛盾,证据间已形成证据锁链。且各证据所反印的事实是一致、协调的。同时,全案证据已确实充分,事实已查情。
证据学作业31、答:本案中原始证据是(1)证人证言(2)法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因为它们都是来源于案件的第一手的材料其中(1)和(3)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2)是来源于原始出处;传来证据是(4)法院调查和庭审笔录,它是对案件事实的部分证据的固定,不是第一手的材料,因此是传来证据。
本案中言词证据是(1)证人证言,它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是言词证据;实物证据是(2)法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4)法院的调查和庭审笔录,(2)和(3)是书证,其中(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这种证据由于证人证言的主体应该是自然人,所以单位不能作为证人,(3)也就不是证人证言而是书证。(4)是物证,它们都是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是实物证据。
本案中的直接证据只有(4)法院调查和庭审笔录,是对整个案件证据的固定,它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因此是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1)证人证言(2)法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因为它们都是无法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可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属于间接证据。
2、答:(1)本案中的被告应承担举证责任。因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说明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应该由被告承担。从理论上讲,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来说,被告是处在主张者的地位上的:行政机关有举证能力;由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能有效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些也都说明应该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2)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有以下几点不同:
第一,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不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通常说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行政诉讼中,原则上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
第二,证明构成要件的分配不同。一般来说,在民事诉讼中因案件的不同类型,案件的构成要素不同,证明责任的分配也有所不同。而在行政诉讼中,虽然被告承担了主要证明责任,但原告就一些特定事项仍承担证明责任。如:原
告就起诉所依据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就损害的事实承担证明义务。本案中,原告应以“面粉系经县粮食局调拨,原告无主管过错”承担证明责任。
证据学作业41、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首先,本案原告应对其主张“要求兑现奖金”承担举证责任。具体应证明原稿奖券与开奖号一致;且原告未获兑现奖金无过错。其次,被告应举证证明开奖的公布及公告的合法性,即证明被告对原告未获对奖无过错。最后,法院承担查清本案基本事实的责任,包括承担收集证据,根据需要采取证据保全的责任,组织质证、进行认证等。
2、答:(1)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由以下几部分构成:a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b民事争议发生过程中的事实。c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d有关法律规范的事实。
(2)a向被告购买啤酒的事实。b原告因开启所购啤酒爆炸受伤的事实。c原告在医院治疗及发生费用的事实。d原告在诉讼时效内起诉的事实。e有关法律法规的事实。
第五篇:电大证据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证据学第四次作业
1、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 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2、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在承担的主体上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是由()承担。B. 被告
3、下列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需承担一定证明责任的是()。C.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4、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 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
5、如县检察院查获白某受贿的证据,以受贿罪对白某进行起诉,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 检察院
6、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负证明责任的是()。D. 用人单位
7、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B. 古罗马法时代
8、下列诉讼中,被告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 刑事公诉
9、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某甲提出审判员王某是被害人的哥哥,应当回避。审判员王某应当回避的证明责任的承担者是()。A. 被告人某甲
10、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C. 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
11、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D. 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
12、两大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都是()。D. 盖然性的优势
13、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的表述是()。A. 排除合理怀疑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第1款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C. 盖然性的优势
15、我国行政诉讼法同民事诉讼法一样,对证明标准的规定也是采取了()。
B. 间接的方式
16、最早确定内心确信证明标准的国家是()。D. 法国
17、()主要是指甄别法,是审查鉴别的意思。A. 个别审查
18、组织辨认可以公开辨认,也可以秘密辨认。下列各项中,应公开进行辨认的是()。C. 尸体
19、司法人员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情理,具有成立的一般可能性的证明标准称为()。B. 合理可能性标准
20、进行(),必须经县以上公安局长批准。B. 侦查实验
21、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中,为了审查判断某一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情况下能否发生,而将该现象发生的过程加以重演或再现的一种活动和方法是()。B. 侦查实验
22、司法认知的主体是()。A. 人民法院
23、司法认知的客体是()。B. 特定的事实
24、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以裁定的形式直接确认待定事实的真实性,及时平息没有合理根据的争议,确保审理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诉讼效率的诉讼证明方式称为()。D. 司法认知
25、第一个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是()。A. 法国《人权宣言》
26、由法律规定或者由法院按照经验法则,从已知的前提事实推断未知的结果事实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的证据法则称为()。B. 推定
2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7条规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C. 意见证据规则28、2002年5月6日,张某因购房急需向赵某借款1万元,约定两个月后还款,张某向赵某出具了一张借据。两个月后,张某偿还了借款,并在还款时,当场将借据撕毁。此后,赵某由于经济困难,便以张某借据的复印件为依据,向北京市某区法院起诉,要求张某还款。在法庭的审理中,被告辩称已经还款。审判人员要求赵某出示原件,赵某称原件已经丢失,仅有借据的复印件。法院经审理后以原告证据不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驳回赵某诉讼请求依据的是()。A. 最佳证据规则
29、《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A. 最佳证据规则30、3《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或处以刑罚。” 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D. 补强证据规则
1、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有()B. 蔡清诉和平医院要求其承担因该院外科医生手术不慎而给自己造成残疾的赔偿责任的纠纷案件
C. 张华诉陈东要求其赔偿因饲养的宠物狗咬伤自己所遭受经济损失的纠纷案件D. 赵利诉李强要求其赔偿因驾驶车辆不慎撞伤自己所遭受经济损失的纠纷案件
2、原告林某持张某手书“今向林某借款一万元,一个月后归还”的借条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张某归还借款10000元,张某辩称借条不是其所书,并请李某出庭为自己作证。
就借条是否为张某所书这一事实,应当承担证明责任的是()。B. 被告张某3、2011年6月5日,吴某下公共汽车时,由于人太多车太挤,踩到了张某的脚,两人发生口角,后发生殴斗。在殴斗中,吴某击打了张某脸部数拳,造成张某脸部数处软组织损伤。在接到张某报案后,区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殴打他人”为由,对吴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吴某出来后不服,认为是由于张某先动了手,自己的行为属于防卫,遂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区公安局的行政处罚。本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者是()。C. 区公安局
4、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使用基本一致的证明标准,即()。
A. 案件事实清楚B. 证据确实、充分
5、关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下理解正确的有()A. 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B. 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
6、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的三种理论学说是()。A. 客观真实说B. 主观真实说C. 法律真实说
7、从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学理研究来看,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可以分为
()。A. 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B. 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
8、辨认是证据审查的主要方法,依辨认对象划分,可分为()。C. 对人的辨认 D. 对物的辨认
9、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应当有()。A. 公众周知的事实B. 生效裁判、公证文书和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C. 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D. 自然科学定律
10、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证据规则的特点有()。B. 判例法是证据规则法典化之前的主要渊源C. 证据规则内容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