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慧2012年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
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人民论坛》编辑部副主任王慧
(2012年3月29日)
尊敬的领导、尊敬的嘉宾:
非常荣幸这次能作为人民论坛员工代表进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人民论坛》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和关心我们的领导们、专家们、读者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20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作为员工代表,我深切感受到《人民论坛》团队的成长已经与杂志社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与她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
一路走来,我们作为《人民论坛》跨越式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了她一步步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张研农社长2011年视察人民论坛时,把办好思想理论刊物形象的比喻成跳艺术体操,要求很高,难度很大,激起了我们的强烈共鸣。在理论与大众之间寻求平衡、在思想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一个个重大选题的提出、策划、编辑,都是采编部门夜以继日的付出,汗水心血的凝聚。一份份杂志的发行、推广、营销,都是经营部门脚踏实地的苦干,忙碌奔波的累积。
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一政论期刊,《人民论坛》团队“苦其心志”,任劳任怨。思想理论期刊的记者编辑并不好当,因为 1
我们必须从现象中抽离出最本质的规律,在与专家的沟通中汲取最精华的观点,从实践中提炼出最鲜活的理论。为给读者打造最具价值的观点产品,我们选题毙了多次,还是咬起牙关重选、临时撤稿就自觉加班加点组稿,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大党纯洁性》专题,就是临时撤换已经即将付印的近30页内容,用三五天的时间重新采访、组稿推出的,为了更好服务读者,类似情况在《人民论坛》都是常态。晚上七八点钟,仍然是《人民论坛》一天中的热闹时刻,各部门都在加班加点,团结协作打响一个个的战役。虽然忙碌了一整天,但是大家依旧保持了昂扬的精神状态。编采部门辛苦,经营部门更是不易,为把观点产品变成观点商品,他们常常是“白加黑”、“五加二”的奔波在路上。在杂志社发展的同时,我们个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但是看到选题被大量转载,提出的政策建议被中央关注及采纳,我们的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更为珍惜这样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这,有参与记录历史片段的激情澎湃,在这,有挥洒汗水、实现理想的人生舞台。
在《人民论坛》工作辛苦,收入也不算高,但为什么每位员工都十分热爱这个集体?除了实践自身价值之外,还因为这个大家庭充满着温情,加班加点时,办公室户贴心地送来水果及饮料,不管工作到多晚,总编辑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的。杂志社为每一位想尽快提升自己的员工提供多方面支持,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杂志社对员工的关心还体现在对实际困难的解决,我就是一个典
型的例子,如果没有杂志社全力帮忙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可能我现在不会有这么幸福的生活及幸福的家庭。员工在外采访、调研,都能接到领导注意安全、嘘寒问暖的电话和短信。
广阔的空间、奋进的气息、和谐的氛围,吸引了诸多人才会聚《人民论坛》。《人民论坛》团队比较年轻,以70、80后为主,我们有着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思维、不同的阅历,在《人民论坛》20周年的今天,汇聚成同一个心声:把青春岁月奉献给《人民论坛》,我们无比充实和自豪。对于她的未来,我们充满着信心,也恳请更多的领导和嘉宾关注并支持《人民论坛》的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二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
进一步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2012年3月29日)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自己的一整套话语体系。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我们的话语体系又发生着有时激进、有时渐进的变化。它既深深扎根在中国本土的深厚土壤,又吸收了西方文明的很多要素;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又带上了苏俄文化的浓厚风格;既接受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在时代的熏陶中与时俱进。
这种话语体系,是中国社会实际生活、历史进程、价值观念的反映和表现形式,它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互为表里,交相辉映,共同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变化。
到了今天,中国的话语体系,除了纯粹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外,在世界上无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系统。它既在相当程度上与世界交融,又在很多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今天,主导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体系。所以,今天中国的话语体系,就其本质内容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辉煌,也指引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我们今天和今后,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解决自身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内外两个问题。一个是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问题,一个是解决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和理解问题。前者关系到能否团结13亿人民共同奋斗的问题,后者关系到能否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是体现在实践上,同时也表现在一定的话语体系上。1
实践是本质,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是表现。但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话语体系不可能决定实质内容,但它是实质内容的反映,也是实质内容是否广为普及、是否深入人心、是否得到普遍赞同的晴雨表、温度计。
应该肯定,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已经深入人心,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对此,我们有充分的自信。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话语体系也面临着很多这样那样的挑战和考验。因此,除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外,把话语体系这样的问题提炼出来,专门研究和探讨一下这种话语体系的传播、普及、接受、认同问题,也是很有意义的。
我认为,我们的话语体系要进一步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进一步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需要注意进一步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这“三化”问题。
第一,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水平。
为什么要提高?因为中国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作为其表现形式的话语体系,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其实质,就是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大家都很熟知的一些话语,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跃进、人民公社、走资派、黑帮分子等等这些独特的话语,曾经在当时火红一时。但是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是不科学的,自然要被淘汰出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出了大量新的鲜活的话语,比如说改革开放,比如说联产承包责任制,比如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有我们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是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到了今天,无疑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其科学化水平当然毋庸置疑。但是,时代在继续进步,所以我们也面临着一个继续不断提高这样的话语体系科学化水平的任务。比如说,我们要不断提高改革的科学化水平,我们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正因为它们都处在进一步科学化的实践当中,在现有成就、做法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精雕细刻,所以,相应地,表现在话语体系里,也就要同时提高话语形式的科学化水平。比如说,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科学化角度来说,这里面就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说,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区分出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这样几个不同的概念?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如何提炼核心价值观问题,但首先要把基本概念搞清楚。核心价值,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一般用几个词来概括;核心价值观,是由核心价值引发出的一系列重要的判断、命题,它是一种语言的表述,一种观点的表述,形式上是一个语句;进而,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系列成套的理论主张、观点等等的综合。所以,三个概念,依次递进。我们所要提炼的,实际上不可能是核心价值体系,也不可能是核心价值观,而只能是核心价值。如果概念没有搞清楚,提炼就成了很大的问题。这就启示我们,在话语体系的科学化问题上,我们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再比如,我们在网络上,可以看见很多复杂的语言现象。很多人在网上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主张。但是也有很多低俗的、恶俗的语言。尤其是骂人。凡是有不同意见就骂,戴帽子、扣帽子,一大堆的脏话,这种语言现象符合中华文明的传统吗?这种做法和现象是科学的吗?谁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但不能骂人。一定要讲道理。这也是一种需要科学化的地方。
第二,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
这里的大众化包含了什么呢?我简要地概括一下,不展开了。一是要正确处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关系。我们的主流话语,大都由一系列严谨规范的书面语言构成。但老百姓更习惯接受和传播的,是口头语言。因此,书面语言要善于转化为日常口语。与书面语言相比较,口语更亲切、更鲜活、更能打动人心、更能广泛传播。事实上,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创造了很多丰富生动的口头语言,比如摸着石头过河,比如说白猫黑猫,比如说发展是硬道理,比如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等等,都可以说非常生动、非常鲜明。
二是要正确处理官方话语与群众话语的关系。官方话语,一般来说是规范、严谨和精准的。它与群众话语的关系,应该是,很多官方话语来自于群众话语,经过提炼以后,又能够转化为群众话语。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发现这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对于官方语言,群众的接受程度还是欠缺的,或者说还是有相当程度距离的。因此,这两者之间怎么对接?怎么缩小它们的差距?这就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怎么做?怎么连接、交融?最根本的,是在一个“理”上。中国人历来强调“讲理”,我们什么时候把道理讲清楚了,讲得让老百姓接受了,这就衔接起来了。当然,老百姓也要讲理。这个理,有大
道理,有小道理。很多时候,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大家都统一到“理”上,两种语言就交融了。除了讲明道理,话语形式也要适当转换。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官方语言和书面语言,老百姓平时是不会这么说的,甚至老百姓对这句话都听不懂。这就要做转化工作。
三是要处理规范话语与多元话语的关系。主流话语是规范、精准的。但是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必然造成话语的多元化。而当今日益多元的社会,也进一步加快了话语多元化的进程。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四是正确处理传统话语与时尚话语的关系。话语体系是一种自然演进的过程,必然会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形成比较基础的、规范的话语体系。但是,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实际生活中就会不断出现各种时尚的语言。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出现,从微博、网络等等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时尚化的语言。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语言呢?很多原因。比如,为了方便。他要把自己的思想在很短时间里写出来进行交流,就顾不得写那么多话,于是加以提炼、简化。他自己能看得懂,但其他人很可能看不懂。所以出现了一些新词。还有一些,为了更加形象。此外,当然也有一些不合规范的,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这就要注意处理好两者关系,既要善于使用传统话语,又要对时尚话语加以引导。
第三,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的语言文字,相对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比如说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天然地形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更由于实际生活、文化观念和历史进程的差异,中国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非常独特的一种话语体系。
但现实又告诉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进行沟通。这不行。我们需要与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要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
由于中国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外部世界对中国愈来愈感兴趣。因此,我经常要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其中,西方国家的一些人们对中国的发展成就感到震惊,但是对其原因又感到迷惑不解,同时对中国的未来往往有一些质疑,他们往往从这样的角度来和我们进行交流。我们就需要把我们成功的缘由、我们这样做那样做的理由、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于未来的自信等等介绍给
他们,让他们听得懂和听得进。与发展中国家政要、客人等等的交流则是非常友好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士一般都非常想向中国学习,我们就需要把我们自己的体会、经验,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介绍给他们。这里面就要做好很多工作。
这种交流,从根本上来说,要认识一个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整个世界,文明类型多元化,充满着特殊性。但是,在所有的特殊性当中,又必然包含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这样的共性来做文章,用共性的语言来阐述特殊的事情,让我们的道理能够让他们听得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很多工作。要注意改进对话交流的方式、方法。
比如说,对外交流的时候,我一再主张,一般情况下,也就是说,除非非常正式的场合,一般不要念稿子,一念稿子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另外,我们演说的时候、做说明的时候,要尽量口语化,不能照本宣科,不要用干巴巴的文件语言。
从交流的语言来说,要善于把坚定的原则包裹上柔和的语言。基本立场、方针政策要坚定,但是语言要柔和、亲切,让人感到你是友善的,他能听得进去。另外,要善于讲故事,我们中国人喜欢讲大道理,但是外国人更喜欢听故事。在故事当中,他能体会,他能感悟,他能理解。还有,我们要敢于直面他们提出的问题,理直气壮地作出我们科学、准确的回答。不要回避问题。
诸如此类,都是在对外交流当中,需要注意的。
以上,就是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三篇:成锡锋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成锡锋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3月29日电(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隆重召开。研讨会以“理论自觉自信自强:路径与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为主题。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在会上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能够和大家参加《人民论坛》创刊20周年庆典,分享《人民论坛》发展壮大的欢乐,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对诞生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特殊背景下的《人民论坛》,我和多数同志一样一直给予高度的关注。我至今还珍藏着我们封面印有小平同志头像的,以“学习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为专题的《人民论坛》创刊号,其中刊发的《邓小平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和《改革,常讲常新的话题》等文章的题目,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一直认为,这些文章其实蕴含着《人民论坛》诞生的思想基因,昭示着《人民论坛》的办刊追求。在我看来,20多年来《人民论坛》正是秉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以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为己任,宣传政策,评点政事,纵论天下。特别是近年来,《人民论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主
动适应社会变化,自觉顺应时代要求,从波澜壮阔的政治实践中发现情况,从五彩缤纷的社会现象中挖掘题材,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寻找问题,根据改革发展的政治需要来遴选话题,组织编发了大量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品质的政论文章,积极回应了党和人民的理论诉求、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理论需要,既受到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人民论坛》还利用信息技术扩展理论阵地,依托网络传媒拓展舆论平台,使触角延伸到互联网络,舆论覆盖到虚拟社会,声音传递到更多群众,有效地扩大了科学理论的影响力和重要理论的辐射力。而精心策划的一次次社会调查和主动出击与地方、部门联办的一个个专题论坛,更不仅扩大了杂志的社会声誉和市场影响,还使言论文章因为接了地气而有了源头活水、充满春之生机,同时也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能够直接进入地方决策的视野,从而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回首过去,《人民论坛》不仅倾力打造了在国内有着广泛影响力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中国第一政论杂志,而且在政治类媒体如何实现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和基层的密切沟通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和读者的双向互动等方面,也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闯出了可供参考的新路。
20年来,《人民论坛》在探索中进步,在改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在拼搏中前行,给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道又一道思想大餐,也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她已经成为中国政治言论的一个明媚的窗口,中国政论刊物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同时也是政论媒体发展的一块品牌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块样板!大家的拼搏精神可敬可佩,大家的创业事迹可嘉可赞,大家的奋斗成果可喜可贺,大家的改革经验可圈可点。
总结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20周年庆典是《人民论坛》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我更相信它将成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开拓创新的一个崭新起点。作为关注媒体舆论的热心读者,作为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共和国公民,作为在地方政府工作的一名公务员,我真诚地希望人民论坛的朋友们,发扬20多来所形成的精诚团结、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敢于拼搏、永闯市场的奋斗精神,以人民论坛20周年和《学术前沿》办刊庆典为契机,以不断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办人民满意的刊物为目标,以奉献富有理论高度和实践品质的言论精品为己任,仔细聆听实践对理论的互换,准确把握时代对舆论的需求,认真研究宣传规律和市场规律,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经营水平,在深入生活中挖掘思想源泉,在联系群众中把握理论需求,在投身市场中拓展舆论空间,在服务读者中实现自身价值,力争以高度的职业自觉、理论自信和文化自强为舆论媒体的发展续写新篇章,为文化体制的改革提供新经验,更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作出宣传理论工作者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庆典圆满成功!祝《人民论坛》杂志社借本次庆典的东风,乘风而起,乘势而上,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志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辉煌、合家欢乐,万事吉祥,谢谢大家!
第四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2012年03月29日)
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周铁农(2012年03月29日)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和大家一道参加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首先,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与并支持本次研讨会的领导、中外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
《人民论坛》是一本思想理论期刊。1992年创刊之时,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掀开了全新一页,江泽民同志欣然题写刊名,李鹏、田纪云、胡乔木、耿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人民论坛》题词寄语。20年来,《人民论坛》见证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巨大进步,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民论坛》今天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创办20周年和《学术前沿》创刊“双喜临门”的好日子可喜可贺!在此,向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人民论坛》越办越好!
思想理论是时代的旗帜和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凝聚着社会的力量。无论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思想理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宣告了一个全新历史纪元的来临,他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的思想理论,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他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主张,以实业化为中心,以民主政治为杠杆,以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必要条件,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蓝图设计,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考和借鉴。我们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辛亥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革命思想的传承与光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又经过艰苦探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每一次伟大的变革历程中,都闪耀着思想理论的璀璨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实践的突破带动理论的突破。我们深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拓展,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这棵实践的“参天大树”,必将开出更加绚烂的思想理论之花!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中国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但同时,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时代需要更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成果。能否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深入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深刻分析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以更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推动实践创新、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议题。在这方面,《人民论坛》近年来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和努力,提出并深入研究了“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重大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民众由衷认同,改革发展需要,社会效果良好。希望《学术前沿》创刊后,能够把这种探索和努力继续坚持下去,继续深入下去,尊重学术规律、潜心学术研究,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回答更多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理论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今天与会的各位嘉宾,在各自的研究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必将以更多的思想创造和实践创新,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次理论研讨会,是一个碰撞思想、聚合高见的平台,也是一个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希望在座的各位在研讨中相互启迪,在理论创新上取得丰硕成果。
最后,预祝本次理论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第五篇: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2012年03月29日)
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
(2012年03月29日)
尊敬的周铁农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刚才周铁农副委员长作了重要讲话,《人民论坛》的作者代表、读者代表和员工代表也分别作了情真意切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今天是《人民论坛》创办20周年和《学术前沿》创刊的喜庆日子,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话发展,总结成绩,谋划未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人民日报编委会、代表张研农社长,对出席“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的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人民论坛的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
《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的直属报刊。自199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自身定位和使命,对思想理论期刊的创新发展和市场化道路作了不懈努力。近年来,发展思路不断拓宽,业态形式不断丰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研究性宣传、研讨型报道的路子,许多重大选题策划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社会效果良好,民众普遍认同。总的来看,人民论坛这些年的发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人民论坛的工作是满意的。
二十年,对一本期刊而言不算短暂。从刚才播放的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人民论坛在初创和发展的各个时期,经历风雨洗礼,克服种种困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最初的一本月刊,发展到现在的两本杂志、三个网站、并引入社会资本成立调查公司,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天的良好局面,凝聚了人民论坛历任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心血和努力,凝聚了理论部、企业监管部、新闻协调部等报社有关
1部门同志的奉献和付出。
思想理论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时代对思想理论有着巨大需求。这就为《人民论坛》和《学术前沿》这本崭新的高端学术期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从党和国家全局层面看,当前,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迫切要求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总结。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起步之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开好党的十八大,需要进行深入的思想理论准备,以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确保行动上的步调一致,以理论上的创新发展推动事业的不断进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主办的思想理论期刊,人民论坛应继续关注国内外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着力回答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引导人们辨明理论是非、划清重大界限,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这既是人民论坛的职责、使命所在,也是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
从报社整体发展格局来看,实现人民日报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的总体目标,需要更丰富的战略思想资源和更强大的学术理论支撑。从各位同志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大家对未来怀着美好的憧憬、坚定的信心,人民论坛这个“动车组”的动力相当充足。希望人民论坛继续创新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也希望《学术前沿》这本新刊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办刊宗旨,尊重学术研究规律,做到郑重、严肃而又富有生气,对中央关心、民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阐析,在人民日报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媒体的整体战役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借此机会,就人民日报当前的发展状况,向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做一简要报告。近年来,人民日报在中央的指导下,在编委会的领导下,人民日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报社工作的多次指
示,遵循“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明确了“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际一流媒体”的奋斗目标,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新闻舆论、事业发展、管理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报社整体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动力、活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权威性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国际一流媒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声音相呼应”,初步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主导,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环球时报等社属报刊为主体,融报、刊、网、屏为一体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正在建设之中。这大大提升了人民日报在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和地位。人民日报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离不开读者的关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衷心希望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友谊,也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人民日报社的各项工作。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今天的研讨会主题“理论自觉自信自强:路径与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议题,实践中,理论工作者、新闻宣传工作者也亟待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会议现场请到了很多资深望重、学养深厚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学者型领导干部,可以说是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对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接下来的研讨会上,希望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各抒高见,以学术上的洞见和理论上的智慧,指导我们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党报事业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