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复习1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9:5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评论复习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评论复习1》。

第一篇:新闻评论复习1

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中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党报的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从本报评论员文章发展起来的,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规格高于本报评论员文章,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文章作者的身份,给人一种“来头不小”的感觉,有些国外媒体称之为“中共高级领导人的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它不像一般评论员文章那样是选择一个侧面,而是多侧面,多层次地敞开来论述,专题性更突出,论述点更鲜明。主要请有关党政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其他学有专长的权威人士撰稿,一般不署名,必要时可以署名。《人民日报》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新华社评论员文章。

编者案:是依附于传媒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或文章的一种新闻评论。它是编者对所发表的报道或文章进行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一直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建议,一般运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和必要之处。特点是“立片言以扼要”,寥寥数语。

评论员文章:是规格仅次于社论的主要评论,也是代表编辑部或电视台,电台就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近年来,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报纸的社论日趋减少,而评论员文章却日渐增多。

主持人评论:是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并以与观众直接交谈的方式出现,融叙事性与哲理性,个性化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样式。

音响评论:音响评论是兼用现场音响,资料音响和解说,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样式;与口播述评的最大区别,是音响的运用,它是广播述评的特殊类型,也是最能体现广播传播特点,发挥广播传播优势的广播评论类节目。

专栏评论: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评论样式,专栏评论均是个人署名,在一般情况下仅能代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新闻纵横: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诞生于1994年,终身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2009年12月改版为2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周一至周日每天早7点至9点黄金高峰时间直播播出。《新闻纵横》追求高度、角度、深度、广度、速度。用独特视角报道评论新闻事件,用采访当事人和相关利益方接近事件核心,用昨夜今晨的最快报道把握最新变化,从而提供大量独家原创报道,领先其它媒体,凸现与众不同。此外,《新闻纵横》每期还通过放送昨日个性声音,来梳理昨日生动新闻;通过今日交通出行提示和今日预知新闻事件提示,贴近听众,实用生活。

谈话体评论:一般以主持人(记者)主持,嘉宾或现场观众参与,在演播室或其它固定场景,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公众关心的话题,通过访谈,讨论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是一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节目形态。

政治性评论:着重从政治上,理论上阐明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形势指明任务。

1、联系实际简述新闻报道为什么要配发评论。

新闻报道配发评论是由新闻本身在传达意见性信息上的不足引发的。新闻报道配发言论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强调的需要、补充的需要和平衡的需要,以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1)强调的需要。配发评论可以突出报道思想、强调报道意义、彰显报道的价值,增

强传播效果。一些新闻所包含的信息和意义往往不是外显的,需要借助于评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拨出来,配发评论就起到了这种“点晴”的作用。例如关于孙志刚案件的报道,只看报道,人们可能很难真正意识到这一事件背后的含义,执法人员的恶行一定程度上掩盖或冲淡了人们对制度层面的思考,这时,一篇《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就显得极其必要。

(2)补充的需要。新闻报道是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满足的是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需要,强调客观叙述,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在这种情况下,评论为新闻传播者开辟了分析议论的空间,满足了公众对意见信息的需要。配发评论可以增加相关背景,深化报道思想,弥补报道不足,延伸报道视野。如一篇关于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的报道,读者看后大多停留在对事件本身的唏嘘不已,而就此配发的新闻评论,补充了车臣非法武装与俄罗斯当局长期冲突的背景,以便读者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而评论中对事件的点评、局势的分析,又可以让读者继续思考:恐怖分子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惨案会不会再次重演?这些矛盾和冲突何时才能了结?对我们的借鉴何在?等等,使读者在更宽广的视野下,更深入地认识事件,更深刻地思考问题。

(3)平衡的需要。配发评论还具有调整立论角度、避免报道偏向、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避免传播误区的作用。新闻传播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但一些新闻报道由于题材及报道重点等原因,难免在传播中产生一些盲点或误区,这时就需要同时发表的新闻评论加以弥补和矫正。比如《新京报》前不久报道了一农民工将其客死他乡的民工朋友的尸体运回家乡一事,对这一报道读者会产生多种理解,有人会批评该农民工愚昧,有人会认为他在朋友生病时没有尽到责任等,在当天的报纸上同时刊载了一篇针对这则新闻的评论,文章转换了一个角度,肯定了这位农民工的善良与诚信,某种程度上起到平衡报道的作用。

2、举例说明,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有何异同?

答:

相同点:都是新闻写作的一种文体,一种表现形式。都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符合新闻的要素,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有强烈的新闻性。都注重时效性,都是以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为主题;注重新奇性,有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角度。都要以事实为基础,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二者都是发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并传递给受众的。

不同点:

1、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评论是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

2、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的目的是,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新闻评论是,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和话语权。

3、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是用事实说话,以客观的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评论;新闻评论是直抒胸臆,用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是不排除对实施必要的叙述或记录。

4、传播要求不同:新闻报道要求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楚事实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5个W俱全,注重时效性和时宜性的统一,将球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3、什么是新闻述评并简述其类型。

答: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受众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包括(1)、形势述评,主要指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军事形势和国际形势等,其范围大至世界形势,小至世界上某一局部或某一地区的特定形势。这一类评述,通常是记者抓住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取得显著进展的某一阶段,抓住倾向性问题,及时的分析形势,展望未来,指明方向,通过总结经验,揭示规律,有利于正确引导舆论。要求大量使用背景和新闻材料,知识性强,有较多分析。

(2)、事件述评,对国内外重要事件或由广泛影响的新闻事实,如国际上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比如,政权的更迭、人事变动、战局的发生与发展等,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事态的性质、意义和趋向,帮助受众辨明真相,澄清是非,以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一类述评,虽然有时候个人署名,但往往具有一定权威性。譬如,新华社记者就一系列国际事件发表有影响的述评,国际舆论往往把这看作是代表我们国家和政府的观点和态度的。在特定情况下,对国内某一重要事态的发生或发展,记者也是可以进行述评,以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

(3)、工作述评,抓住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人们普遍关心的紧迫问题,依托一定的典型或有说服力的事实,提到党的路线和政策的高度来进行阐释,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前途,对实际工作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类新闻述评,由于评述的面很广,涉及各

条战线,指导着各行各业,因而运用最为普遍,在报纸上较为常见。

(4)、思想评述,针对现实生活中处于萌芽状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倾向,通过典型材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帮助受众澄清糊涂观念,提高思想认知。这一类新闻述评,比较接近于思想评论,都是针对一定的思想倾向发言,但又不能等同于思想评论。它往往以典型材料为主,从事实出发立论,使所议之事、所论之物都具有时间、地点的条件,因而更给人以现实感。

4、举例论述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

答:(1)、口播类评论:采用包括本台评论、编前话、编后话等形式,由主持人(或评论员)直接发表评论或播音员直接进行口播的评论方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本台评论。

(2)、谈话类评论:包括访谈式(主持人与嘉宾实时连线进行一对多访谈)、论坛式(主持人与嘉宾漫谈或论辩、评论)、参与式(受众可以直接连线或线上参与的评论或讨论)凤凰卫视《时事开讲》

(3)、电视述评:包括记者现场报道、意见整合、主持人点评等将新闻事件与评论相结合的夹叙夹议的评论方式。中央电视台《新闻1+1》

5、主持人评论的应用范围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个人评论栏目中的运用;专题节目中的运用;杂志性栏目中的运用;现场直播节目中的运用。

第二篇: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 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

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

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

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

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1、立论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立论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立论具有针对性,能够合中鹄的、言当其时,方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共鸣和关注进而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反之,只会浪费读者的时间甚至引起读者的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立论具有新颖性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阅读心理,如果立论没有新颖性,评论就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立论的准确性是立论新颖的前提。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了读者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

2、立论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其要求表现为:(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3、怎样体现立论的新颖性?

(1)论题的新颖。评论只要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从中引发出人尚未言的见地和主

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2)见解的独到。即表现为是否有一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所未言,是否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

(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5)交锋中闪现亮点。

4、立论准确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立论准确性的具体要求理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点、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

(2)论据和引语的准确。

(3)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法政策和法规。

(4)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夸浮和武断。

5、调查研究对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选题和立论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占有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2)正确的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和

克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做,才能预防和一直主观和

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4)写评论总是有了解读者对象,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这些只有靠调查研

究来实现。

总之,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6、搞评论工作如何进行调查研究?

(1)博闻善学,注重知识、材料、情况的积累。

(2)博采众议,多谋善断。

(3)注意阅读记者、通讯员和读者的来稿来信,从中获取各种信息,了解各方面情况以及实际生活中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经常钻研党和政府的政策、决定和有关文件。

(5)做专题研究调查,其方法主要有全面调查、典型抽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信件调查等。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标题

[选择]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二者在标题上的相同功能在于导读。

2、在结构方式上,新闻评论的标题大多是一行题。

3、评论标题的最终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

4、在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广播、电视台,可以起到导听或导视的作用的是标题。

5、好的评论标题不仅可以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也可以传递作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感。

6、评论标题的要求主要有题文一致、意见鲜明、言简意赅、生动引人。

7、与“鲜明”相悖的新闻评论标题通常表现为含混、俗套、费解。

8、广播的传播特点要求其评论标题简洁、生动、浅显、平易、明确。

[简答]

1、评论标题的功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1)概括论题范围: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抨击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

的事物或要议论的问题。

(2)昭示中心论点:用标题的形式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

和看法凸显出来。

(3)表明作者态度: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立

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4)吸引群众注意:评论标题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调动他们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正文

的兴趣。

2、制作评论标题有哪些要求?

(1)题文一致,即要求评论的标题应与内容相吻合,包括评论标题所概括的论题、所提炼的观点、所涉

见血。

发人深思。

及的事实都应与评论的内容一致。(2)意见鲜明,评论标题应有立场、观点、态度,旗帜鲜明,一针(3)言简意赅,做到句式简洁、文字简练,题义精粹耐读(4)生动引人,即通过转换句式、语气等多种手段,做到引人阅读,、如何使评论标题生动引人? 使标题生动引人的方法有多种,具体包括:(1)转化句式、语气。(2)活用成语、俗语。

(3)巧用修辞手法。

【论述】

1、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是什么?

新闻报道的标题与新闻评论的标题二者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制作目的不同:新闻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

标题以提示论题和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和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

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

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特别是消息)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体与辅题得组合方

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 较为复杂,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

辅题得大都有一副题形式出现。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实题较多,句

式较为完整;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虚题较多,句式上较为灵

活,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

2、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1)所用符号不同:报纸评论的标题由单一的文字符号构成,报纸具有可以反复阅读和长久留存的特点,以及文字符号含义丰富,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的优势,使报纸评论的标题在结构、句式和语

言运用上更为灵活多样;广播评论的标题由单一的声音符号构成,有声有语言的感染力和易受性强

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快的吸引受众的注意,唤起他们的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但也有稍纵即逝、不易存留的弱点,又使得广播评论的标题更需要简洁、平易生动;电视评论的标题由多种传播符号

构成,包括文字的、声音的、图像的。其中文字符号是电视评论标题的主体。标题的可重复性、传

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手法的立体化,使电视评论的标题更有形象感染力。

(2)所起作用不同:报纸评论的标题一般至于正文之前,显要的位置与精粹的文字可以起到包括提示、评价、吸引、感染在内党的丰富的导读作用;广播评论的标题往往在正文前播放,为满足受众需要

或增强传播效果,经常在评论播出之后重播评论的标题,因此,其标题既起到导听作用,又起到强

盗的作用;电视评论的标题不一定出现在节目开头,制作成字幕或片头的标题往往在评论播出过程

中多次出现,除与上述评论标题发挥类似的导视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划分层次、调整评论节奏、强

调议论重点、烘托节目气氛等作用。

(3)制作要求不同:报纸评论的标题要求在简洁的基础上深刻、耐读,讲究一定的寓意和文采,带有某

种思辨性和哲理性;广播评论标题只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因而要求其标题在简洁的基础上浅显、平易,语意明确,形象生动;电视评论标题的表现手法最为立体多样,应恰当处理以文字为主和声

音、图像符号为辅的关系,处理好转瞬即逝的传播弱势与适当重复播出标题以弥补这一弱势的关系,使其在简洁的同时清洗、明了,既有一定的形象感,又有一定的韵味和深度。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

【选择】

1、从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以揭示其实质和发展趋势,这种说理论述方法叫总想法。“以子之

矛,攻子之盾”是说理论述中的批驳的方法。

2、在一篇评论中,堪称文章灵魂的是论点。

3、在新闻评论中的说理论述中,其中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论据和论点结合。在新闻评论中,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称为文章的论点。在新闻评论中,能够引起到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论点之作用的是证据。

4、评论的论据包括两大类,及事实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5、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

6、论据在说理论述中的作用有形成论点、引发议论、证实论点。

7、说理论述的操作方法主要有据事议理、比较分析、论辩交锋、算账说理。

【简答】

1、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论据和论点的结合、虚和实的结合、破和立的结合、严肃和生动的结合。

2、论据和论点怎样统一?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次,要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

3、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什么?

一是事例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引用古代事例尤需要切合现实情况;二是要注意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辅以切实的分析和说理,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倾向。

4、何谓引证法?运用这一方法因注意什么?

在说理论述中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原理、原则、道理来证明某个具体论点的正确,这就是引证法。

引证时注意三点:一是引证要准确,切忌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二是引证要恰当,不宜过多,不要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论述;三是引用的材料要力求深刻、新鲜、引人思考,并且在最重要的时候和地方。

5、为什么说虚实结合是评论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是因为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的方面。离开了抽象的方法,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的泥坑;同时,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腾云驾雾,大而无当。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15、什么叫算账说理法?它有什么功能?有几种具体操作方法?

算账说理就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做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揭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其功能有四:一是帮助提出问题;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其有三种操作方法:(1)统计算账。(2)推演算账。(3)折合算账。

【综合应用】分析下面这篇评论在说理论述上的特点。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

【选择】

1、古人写文章要求“言之有序”,是指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2、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称为归纳式结构。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新闻评论结

构方式称为演绎式结构。

3、古人所说的写文章要“画龙点睛”,在评论中,“点睛之笔”往往放在结尾部分。

4、报刊评论作为文章的一类特殊的形式,它既要有文采,也要有章法。

5、新闻评论的谋篇布局服务于其逻辑推理。

6、新闻评论的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

7、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

8、新闻评论结构方式主要有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

9、评论开头的形式主要有摆出结论、提出问题、亮出靶子、交代意图、由事入题。评论的结尾方式常用的有呼

应开头、做出结论、提出呼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

【简答】

1、新闻评论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它包括谋篇布局,即怎样开头,怎样转接,怎样过渡,怎样结尾,以及如何安排评论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它还包括逻辑结构,即如何运用材料,如何安排观点,如何摆出结论,如何排列材料与观点的逻辑顺序,以及如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评论具有一定的逻辑力量。

2、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3、如何理解“开门见山”?

不能把“开门见山”简单理解成在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就把论题或论点直来直去和盘托出,而应采用一些办法,变换一些方式,使开头部分在直接挑开话题或点明主旨时,讲求一些艺术和技巧。

4、何谓“摆出结论”式开头?

摆出结论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直接提出作者对事物或问题的基本判断或主要结论,以此引起受众的注意和重视。

5、何谓“提出问题”式开头?

提出问题的开头方式就是在开头直接对某一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以引发受众的兴趣,然后再评论的本论部分具体进行分析、议论,并做出较为明确的回答。

6、何谓“亮出靶子”式开头?

亮出靶子的开头方式是在文章饿开头树起“靶子”,把评论所要针砭的事物或所要批驳的观点告诉读者,以突出评论的针对性或针砭性。

7、何谓“交代意图”式开头?

交代意图式的开头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表明写作的动机或目的,帮助读者把握评论的意图,增强对全文的理解。

8、何谓“由事入题”式开头?

由事入题式的开头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注入事实性信息,以事实的新闻性或新鲜感吸引受众并引发议论,可以使评论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这些事实可以使具体的事例,也可以使概括的现象。

9、如何理解评论的结尾,其基本要求如何?

评论的结尾同样是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所说的写文章要“画龙点睛”,在评论中,“点睛之笔”往往放在结尾部分。

评论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10、何谓“呼应开头”式结尾?

“呼应开头”式结尾就是运用不同的语言或选择不同的角度,重复、关照、强化开头部分的内容或观点,形成首尾呼应。

11、何谓“做出结论”式结尾?

“做出结论”式结尾就是在文章结尾部分归纳论题,提炼观点,总结全文,集中作者的思想精华,以简练的文字为全篇“点睛”。

12、何谓“提出呼吁”式结尾?

“引发思考”式结尾就是一种对评论中心论点所做的“理论性引申”或“思想性引申”,以使评论的发人思考或深省。

13、何谓“举一反三”式结尾?

“举一反三”式结尾就是不仅也要就是论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通过联想与生发,开阔读者的思路和视野。

【综合应用】分析下面这篇评论的结构并指出其特点。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文采

【选择】

1、写评论要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说理的针对性。

2、评论的语言首先要先做到通俗易懂。

3、形象化说理可以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新闻评论的感染力如何,首先要看它的思想内容。

5、新闻评论的文采主要是指文风问题。文风最终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6、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7、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基本要求是深入浅出、形象说理、以情动人、要言不烦。

8、形象说理的方法主要有善于运用比喻、形象化得语言、巧用诗文典故。

【简答】

1、新闻评论为什么需要写得有文采?

首先,写评论不像写通讯,容易端架子,不大注意文章的生动性;其次,评论的语言影响社会上语言的运用。

2、何谓深入浅出,如何才能做出深入浅出?

深入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新闻评论要写得深入浅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是浅出的前提。

(2)了解受众的特点和要求。

(3)运用群众的语言。

3、新闻评论怎样才能做到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如果在评论的论述中适当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或者使用一些形象化得笔法和语言,就可以把评论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具体说来,要做到:

(1)善于运用比喻。

(2)使用形象化得语言。

(3)巧用诗文典故。

4、比喻的说理方法有什么好处?

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通过鲜明而熟悉的事物理解评论的思想内容。这种说理的方法使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增强评论的生动和说服力。

5、如何巧用诗文典故?

评论写作当中要巧用诗文典故,可以从一个故事引发议论,可以依托一个人物形象以古喻今,也不可以借用一句诗文或成语作为标题或用于文中说明自己的观点。总的原则是要用得恰当,特别是要弄清原意,不能随意改动或滥用。

6、如何理解新闻评论中的“零度风格”理论?

所谓“零度风格”的理论,意思是说理的文章不应当带有感情色彩,应当是纯客观的,不动声色、不带感情的。其实这是一种歪曲,起码是误解,而在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在实际生活中,理和情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新闻评论中的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入交融的关系,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所谓“零度风格”是不存在的。

7、新闻评论如何能做到要言不烦?

(1)道理实在,言之有物。

(2)论题集中,篇幅适度。

(3)字斟句酌,语言规范。

8、新闻评论如何做到简洁精粹?

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就是古人说的“炼意”。其次还要“炼句”、“炼字”,就是要锤炼语言,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第七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得休养

【选择】

1、新闻评论工作能不能做得好,质量如何,能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评论工作者得素

质和休养。

2、评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是其思想政治修养的重要内容。

3、《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一次通过的时间是1991年。

4、江泽民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依次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狂。

【简答】

1、思想政治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高政治觉悟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两方面。具体说来,就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中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同时还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发挥团结协作精神。

2、知识业务修养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知识业务修养的具体内容是指:一是重视知识积累。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利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二是提高业务水平。打好新闻评论业务根底,首先就要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包括较高的文字修养。

3、重视知识积累,提高业务水平的意义是什么?

(1)评论工作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写出满足能多领域读者要求的评论;还可以帮

助某些旧的思想方法的束缚,发挥创造性。

(2)打好业务根底,评论作者具备了调研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后,才能做到多谋善断,才能做到掌握政策,情况,占有材料,才能确定正确的选题和论断,也才能避免主观主义,避免武断和错断;较高的文字修养,可以将深刻的思想内容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又扩大宣传效果。

下 编

第八章:社论、评论员文章

【单选】

1、代表新闻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是社论。它称作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2、国际公运史上第一张马克思主义日报是《新莱茵报》。

3、称“社论是报纸的灵魂”的美国人是约斯特。

4、社论作为政论体裁最早发明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循环日报》。

5、我国报刊史上第一位政论家是王韬。

6、20世纪初,社论写水平据当时报界之首的报纸是《民立报》。

7、重要性仅次于社论的文体是评论员文章。

8、战斗性较强的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属于辩论型。

9、由于逢年遇事都要写,因此特别需要写出新意有力度的社论属于礼仪、纪念型。

【简答】

1、社论的地位如何?

社论之于媒体,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貌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不能代替的。

2、社论具有权威性的根据是什么?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有特殊的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有独特优势。

3、和社论比较,评论员文章有什么特点?

首先,它跟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旧规格而言,评论员文章仅次于社论的权威性强。

其次,就论题的重要性而言,一般来说,社论常常针对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言,显得特别庄重。而评论员文章则偏重于论述局部重要性时间或问题。它的选题范围比社论要广泛而有具体些。

再次,社会通常是独立发表的,对新闻报道的依附性不很明显。评论员文章除了少数独立发表的外,则常常是配合或结合新闻事实或材料而发,依附性较为明显,也因此,他要格外要求配合及时,不失新闻性和时效性。最后,评论员文章篇幅比社论要短些,介乎社论和短评之间,一般在千字以内。

4、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5、社论、评论员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静心写作,导向正确。

(2)面向广大的读者对象。

(3)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论述】

1、阐述型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任务和写作要求是什么?

阐述型社论的任务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其写作要求是:

一是善于交代国情和时代特征,说明和交代制定方针政策和有关决策的政治背景和客观形势的内在联系,以充分揭示制定并执行方针的现实意义及其精神实质。

二是论述要突出重点,顾及全面,力求重点与全面的统一,使论述既有针对性又不致陷入片面性。

三是实事求是的分清政策上,政治上的是非界限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界限。

四是顾及政策的连续性及其相关性。

五是善于依托典型来阐述政策,揭示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从而使人们加深对政策的理解你,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六是切忌板着面孔说教,力求说理论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耳入洞。

2、启迪型社论(评论员文章)的任务和写作要求是什么?

启迪型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任务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者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针方面问题的发言,从理论用于实践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进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其写作要求是:

首先,要正确理解指导,其次要虚实结合,不要就事论事。另外,为了增强思想引导的实际效果,还要讲究引导的艺术。

3、评介型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任务和写作要求是什么?

评介型社论的任务是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其习作要求是:首先,理论要旗帜鲜明,富有远见卓识。其次,写作评介型社论,还要善于对评介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和开掘,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切忌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作表面文章。再次,正确掌握褒与贬的指导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4、论辩型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任务和写作要求是什么?

论辩型社论的任务是:对外,揭露、批驳霸权主义的冷战思维和行径,及其推行的强权政治,尤其是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或别国内政,以破坏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图谋和谬说;对内,则是对重大违法乱纪和腐败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对极左思潮进行批驳,对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动思潮进行揭露和批驳,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揭批或辩正,旨在扶正祛邪,明辨是非,伸张正义,引导舆论。

其写作要求是:

(1)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针对不同对象,实事求是,区分对待,既敢于论辩,又善于论辩。

(2)摆事实,讲道理,就本质进行论战,坚持以理服人,破中有立,反对简单粗暴,强词夺理,或在非原则

问题上纠缠不休。

(3)原则上的坚定性和战术上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善于划清是非界限,既要防止温情麻木的右倾情绪,也要

切忌扣帽子、打棍子或辱骂恐吓等极“左”倾向。

5、礼仪、纪念型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任务饿写作要求是什么?

礼仪、纪念型社论主要是评述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国耻日以及外交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国领导人出访等送往迎来外交节性活动。具有阐述形势、明确任务,表明态度、揭示意义,联系实际、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

其写作要求是:

(1)立论要高瞻远瞩,善于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揭示纪念活动或政治活动的现实意义陈述面临的光荣任

务和时代使命,并积极的展望发展前景。

(2)善于联系当前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重大典型或针对现实的社会弊端和思想矛盾来写,以强化舆论引导

的功能。

(3)恰当的通过交代有关事件和活动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或总结有关事件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以

风和中国气派。

烘托其政治价值,强化其现实意义。(4)持论精当,分寸得体,逻辑严谨,文字清新畅达,具有中国作第九章 短评 【选择】、最为常用的短评形式是配发式。、短评应该短小精悍,这首先体现在篇幅的短小。

3、一般来说,短评的字数多在500字左右、4、短评的“新”首先体现在选题新鲜、及时。

5、短评的“活”首先体现为分析说理生动引人。

6、紧扣新闻报道进行议论是短评短小精悍的第一步。

7、对短评的全文长短优劣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和标示作用的部分开头。

8、短评写作的最重要原则是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简答】

1、短评有哪些种类和形式?特点?

短评的特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种类有:发表时有有署名与不署名。在运用时有:一,为针对事物或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二为配合新闻报道就实务虚、就事论理的短小评论。其中,配发式短评的运用更为经常和普遍。

第三篇:新闻评论

放开非公医疗价格能带来什么?

□剑客

日前,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其中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各地要将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定点服务范围,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4月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能给当下的中国医疗状况带来哪些改变呢?这无疑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能改变“看病贵”吗?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目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药品器械价格均处于政府严格定价和监控之下,民众尚且觉得看病贵,指望从“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那里得到廉价的医疗服务,恐怕不切实际。必须看到,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不是来做贡献的,也不是来搞慈善的,归根结底是为获利而来的。现时的民营医院,除了不时爆出“坑蒙拐骗”的新闻之外,哪家的医疗消费不是高高在上的?即便在新政的“感召”下浪子回头,民营医院也难以提供低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

能缓解“看病难”吗?这要从两个方面看。对于部分愿意以金钱换取时间的高端客户而言,非公立医疗机构推出的个性化、一对一的高端医疗服务,确实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难”处。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意义就不显著,因为这个层次的医疗服务,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事实上,更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非公立医疗机构以高薪将部分原本服务于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专家招揽于自身旗下,客观上反而摊薄了普通百姓接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几率。

能够消除民众对医疗价格飞涨的担忧吗?目前只能拭目以待。有关部门表示,“在放开价格的同时,要加强对医院价格行为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可是,表态容易执行难,在收费受到严格管制的当下,某些民营医疗机构诱骗高消费的纠纷还层出不穷,放开之后的监管又谈何容易?如果有关部门的监管利器果真如此犀利,那遍布城乡的无证黑诊所,哪里还有容身之处?

不可否认,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可以细分市场,提供部分高端医疗服务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但是,却未必能够有效增加整体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供给——到公有单位“挖角”,从来都是民营机构的强项,资本往往是不愿意自己培养人才的。因而,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还是有赖于政府加大投入,从整体上均衡公立医疗机构的布局。事实已经证明,指望通过甩包袱的方式来解决民生问题,是行不通的。

(作者是医疗界人士)

校际差距不缩小,消除择校仍欠公平

□洪 绩

在今年择校成为“最后疯狂年”和坊间流传的“天价择校费”引发舆论关注之际,昨日《羊城晚报》披露,广州中考校际之间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500多分,而江苏一些城市中相差不过100多分。专家直指校际间差距没有缩小而在扩大,致择校疯狂不止。

无论是择校现象久治不愈,还是择校费飙升引发民怨,话题再热却已是老生常谈。至于说疯狂择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不是新发现,但中考分数的惊人落差却生动证明了校际间差距之大。由此,不管是优质学位被“吊起来卖”,还是家长为优质学位而对就近入学不领情,舍近求远追逐择校,忍痛承受沉重的择校费,或苦心积虑购买昂贵的“学位房”,一切都是必然的事。

于是,我们不能不正视如何推进教育资源均衡、缩小校际差距的现实问题。客观讲,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实现资源均衡一步到位并不现实,但这不等于可以永远将不均衡当正常而懈怠。广州近年推进教

育资源均衡的想法和行动不是没有,但最终还要靠实质性的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才能促使择校降温乃至彻底消除择校现象,这也早有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对改变现实是否真正有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以及措施是否给力?

教育公平事关社会公平等道理无须赘述。实现教育均衡的前提是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投入多少也是衡量一个政府真正重视教育程度的重要指标。广州去年市本级财政教育投入近52亿元,并以“增速超过GDP增速”为荣。这的确值得肯定,但数十亿的投入是否已经足够,与广州的财力是否已经相称,教育历史欠账都偿还了没有,有无可能更大手笔投入,投入更多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相信这些问题不难找到答案。

另一个现实是,近年来虽然自上而下无数次重申禁止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但即使没有名分,政府在投入等方面厚此薄彼、偏向“重点学校”也是毋庸置疑的。由此无疑会进一步催化“强校越强、弱校越弱”的两极分化。财政投入多、择校生盈门,“名校”吃饱撑着,而那些薄弱的学校却“饥饿”得嗷嗷待哺,教育均衡就是空洞的口号。因而,要均衡教育必须大力扶持薄弱学校,让薄弱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跟上去,缩小与“名校”之间的距离。

说到底,学校间的差距除了办学硬件,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师资水平。这其中,“名师都在名校”是不争的现实。广州去年已出台“强师工程”方案,提出实行区域内教师按照一定比例流动的措施,今年将正式提上日程。这是个可以探索的办法,但毕竟有“削峰填谷”之嫌,恐怕还不是解决师资水平不均的治本之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基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之上。这就需要有计划地对所有老师进行系统再培训,同时要实现所有老师薪酬均衡,让各校办学条件大体一致,激发每个教师的积极性。

按规定,广州市小学明年起将实行100%就近入学,实现“零择校”。这是一个理想的效果。但是,即便完全关上了择校之门,也不意味着教育公平的到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是所有人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就这一点来说任重而道远,期待政府有更大作为。

街谈巷议

别把孩子入学弄成商业竞标

倘若细想,就会觉得所谓的“小学择校赞助费”,实在是令人恶心,从名头到实际内容,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天价赞助费”了。

这里说的“天价赞助费”,是指最近网络上流传甚火的关于广州小学择校费的帖子。民间流传说,最贵的择校费高达19万元,其他有16万元、12万元不等的。流传多了,记者就去问教育局,得到的答案自然是否认。不过各区教育局不是否认收了钱,而是说没有收到十几万,最多是六七万而已!

好吧,就算六七万,或者哪怕是两三万,一两万乃至几千块,那也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这个钱该不该收?第二,这个钱收了,该不该叫赞助费?

先说该不该收。相信如果做个民意调查,绝大部分人都会说“不该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喊了这么多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堂堂的法律文本摆在那里,凭什么孩子到公办学校念个书,家长要投入如此巨额资金?

当然,收费的学校不缺理由:户口问题啦,想入读的人太多啦,家长要求啦„„凡此种种,最终都成了“收钱”的依据。但既然是义务教育,那就不是市场,孩子入学也不是商业竞标,无论如何都不能通过收钱来解决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收钱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孩子从小就把教育和钱联系起来,这种观念的“软伤害”,不知要流毒多久。

可是我们知道,事已至此,不少家长都不得不交这笔钱,各地对此美其名曰“择校赞助费”,或简称“择校费”——听起来真像家长满心喜悦地要“赞助”地方教育。

但实际情况是,交过赞助费的人,绝大部分是敢怒不敢言。更有报道称,北京有小学在让家长交这笔钱时,要签协议,说明是自己愿意交的——看这情形,分明是被勒索、交赎金,哪里有半点赞助的意思!所以,这样的收费还是另立名目吧,千万别再叫教育赞助费,否则太令人反胃了。

不禁想说说外国例子。带学龄孩子到美国、加拿大或澳大利亚上过学的人,大多都知道,在这些地方,只要你能证明自己住在学区里,不论住宿舍还是租房,简单填上资料,孩子就可以免费入读当地公立学校,读不到最近的,那就往远一点的分配,直到读到为止。学区好坏是一回事,但方便快捷的确是这些家长的感受。

请不要说这是人家国情,对比之下,我们大收“赞助费”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不可能——天河区教育局不是说“零择校”吗?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体制众病缠身,而中小学赞助费乃其中重症之一。解决这个重症,是很多家长热切期盼的大事。

“不健康的健康证”需猛药治疗

□何勇海

没有体检和培训,记者暗访时,用假名花90元钱就“买”到一张健康证,4月9日晚,央视东方时空以《“不健康的健康证”调查》为题,报道了武汉洪山区张家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违规办证一事。据洪山区卫计委调查,张家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办理了800张健康证,对于没有经过体检就办的健康证将回收并重新体检。

根据《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化妆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等专业生产,有毒、有害、放射性作业,幼托机构保育等五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拥有健康证才能上岗。健康证是确保公众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服务人员上岗有健康证,就能减少疾病散播,保护顾客的健康安全。

然而在张家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去了“健康检查”和“卫生培训”两个法定程序,交钱就能买证,相关机构收钱就可发证,一旦身患传染病的人通过这种渠道办理了所谓的“健康证”,老百姓的食品卫生安全就失去了“第一道把关”,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就有了一条条“绿色通道”。

在这种不负责任背后,是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利欲熏心——健康体检及发放健康证只是他们的创收手段,只要有钱到手,大可敷衍了事,能中饱私囊或单位“小金库”不说,还可节约成本。这种行为说轻点是懈怠渎职,说重点则是违法犯罪——一个小的疾病传染事件,有可能成为公共安全事件,给公众的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办理健康证不严格的情况较普遍。除花钱不体检也能办证外,代人体检、信息全假也可办证、叫卖空白健康证和“山寨健康证”等现象也较盛行,本为健康而生的健康证因执法不严染上一身“疾病”,有关部门确该给予“治疗”。

如何“治疗”?一要消除“二龙治水”——办证由疾控中心管,检查从业者是否有健康证,则归卫生监督机构管,对于是健康证是怎么办的、体检与否,卫生监督机构却没权力过问,这就给办证方借机敛财提供了可乘之机。二要对出具体检结果者提高监管力度与违规成本,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违规办证定当严惩不贷。三要对从业者及用人单位实行动态监管、定期抽查,一旦发现“带病上岗”者,也要重罚和实行行业禁入。

承,不能止于文学形象

——“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系列评论之三

□阅尽

传奇,经典,这是许多人评价红色娘子军时常喜欢用的字眼。自1961年拍成电影上映,红色娘子军便风靡全国,此后不久,同名芭蕾舞剧上演,同样盛演不衰。多年来,它感染、激励了一代代人,影响所及,更远远超出了国界。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无论时势风云变幻,社会经济沉浮,它都巍然屹立。它是不朽的“红色经典”,是常青树,甚至堪称奇特的“文化现象”。它为何能保持如此长久的生命力?这似乎是个谜。

如果说是其美轮美奂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但无论舞台还是银幕,同时期曾有多少轰动一时的艺术巨制不都如过眼云烟?不错,是作家、艺术家们从史料中发现了那段珍贵历史,并将其搬上舞台银幕,从而让红色娘子军声名远播。但是,细细分析,如果不是作品表现出的深刻主题及主人公的命运、追求及精神风貌,它又何来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无疑,作为文艺创作,红色娘子军最能打动人的还是它展现出的“人”——那些为着自由解放与命运不懈抗争、坚贞不屈,追求真理与信仰的女战士。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其真实的“人生展现”打动了亿万人的心,缔造出绵延半个世纪的“传奇”。

尽管如此,仍然要说,真实的生活比艺术更让人震撼。艺术的渲染,时常让历史过于简单化,或富于浪漫色彩,有时苦难也被披上“悲剧美”的外衣,从而一定程度淡化了生活的复杂和残酷,模糊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事实上,当年那些娘子军连战士在队伍打散,被关进牢狱,所遭受的酷刑以及其后漫长人生道路上遭受的种种磨难,远非文学作品所表现的那么简单。

新闻报道中有个细节,老战士王运梅,因没有文化,又长期生活于封闭的农村,直到2010年百岁高龄时方知自己不是党员,而她一直以为,只要参加了革命,便是党员。这让老人受到极大的刺激,她口述请人写了入党申请书。102岁时,她终于成为中共党员。这位百岁老人说,她“只要活着,就跟党走”。这让闻者无不动容。谁能想到,80多年前投身革命的老战士,直到临近生命终点,用她自己的话说,才终于“回了家”。而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所以,对于红色娘子军,对这支浓缩着我们民族命运,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队伍,真实的历史发掘与传承绝不能停歇。而在今天,由于最后一位女战士的生命垂危,更令这件事有了“抢救”的意味。推而广之,那些在民族和祖国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做出贡献的先辈们,我们都应该将他们用真实的笔触记下来。显然,抢救那些活着的“历史”,在当下可谓是一项十分紧迫而意义深远的事业。

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太需要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汲取营养,荡涤灵魂。优秀的文艺作品固然能给人教益,但它的虚拟化以及理想化的因素,却又令“怀疑时代”的人们兴趣顿减,更削弱了对它的信任感。正基于此,无论是为了铭记历史,还是为丰富当下的人文精神、弘扬优良传统,都有必要对近代革命史上的参与者作一次系统性的“历史发掘”。

自来水污染拷问公共安全监管

兰州市自来水被检测出苯含量超标近20倍,引发市民抢购矿泉水。12日上午,当地政府通报,确认此次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是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经紧急处理,目前兰州自来水已全部符合国标。(4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一起水污染事件,折射出公共安全之脆弱。客观而言,官方正式发布自来水苯超标通告之后,当地政府的表现是适当的。信息公开及时,事故处理到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然而正如论者所言,由于之前措施的缺位,使它的再快反应也是“慢的”。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其实是一起本不该发生的污染事件,至少不应产生如此恶劣的后果和负面影响。

早在上月6日,兰州曾发生过自来水异味事件。彼时,官员坚称,水质符合国家安全饮用标准,并对“传谣者”进行了处理。“三月辟谣,四月成真”,如今看起来这像是个巨大的讽刺。虽无证据表明3月流传的自来水异味与此次苯超标有必然联系,但自来水水质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的饮水安全,即便是“谣

言”,政府是否也该加以重视,并用数据和事实来明确证伪,而不是单纯的辟谣。换言之,如果政府把公共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万一”当成“一万”,此次危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否是可以避免的呢?

更大的质疑来自于相关信息的滞后和拖延。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从当地供水企业发现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到停止供水,整整过去了18个小时。也就是说,由于信息公开的滞后以及危机处理的盲目,兰州市民多喝了18个小时被严重污染的自来水。

自来水公司方面的解释是:“停水涉及全市生产生活,作为供水企业并没有权力做出停水决定。”自来水是生活必需品,一旦被污染,必然会危害到公共安全。企业即便没有停水的权力,是否也该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通报?再退一步说,政府在得知污染情况后,又是否该一分钟都不耽误,第一时间做出停水决定,并告知公众?让人诧异的是,几乎所有的环节都慢了一步,整个危机处理的过程仿佛陷入了停滞。很难想象,在公共安全面前,相关部门究竟在思考什么?或者说,在当地官方眼中,还有比公共安全更重要的事情吗?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称,初步判断兰州自来水中的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而资料显示,发生污染的自流沟建于上世纪50年代。想想都让人后怕:30多年前的泄漏物质污染了建于60多年前的自流沟,公共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应对哪里去了?由此而论,政府必须反思:超标的是自来水,而未达标的又是什么?

一桩自来水异味个案,不期然导致了一场影响甚大的公共事件,表面看,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理失当,而实际上也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此次危机,无疑也为其他地方敲响了警钟。显然,像水、电、燃气等事关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在决策上必须提到更高的位置来对待,无论日常的安全运行监督还是应对各种可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都需从立法到具体实施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不留任何漏洞。

有些精神不能忘记!

羊城晚报记者 林曦

作为一名海南仔,同时又是羊城晚报社的一名员工,读了羊城晚报“红色娘子军系列报道”,我甚是骄傲。小时候在海南,上课时老师经常会提起红色娘子军,告诉我们这是一支全国唯一的女子红色革命军。那时我也看过《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不过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见到那些了不起的老一辈英雄。这几年,这类红色故事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现在若问一些年轻人,恐怕很多人并不了解红色娘子军,不知道这支队伍来自海南,更不用说那些英勇的战斗故事了。那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我们再谈起红色娘子军,我们在谈些什么呢?

我想,首先是“红色精神”不能忘记。海南省琼海市市委书记符宣朝说得很对:“现在很多地方的红色传统都已经淡漠了,甚至很多领导干部都把老一辈的奋斗史、革命史、进步史疏忽了。但其实,我们现在依然需要这种正能量,这是一种浸润在骨头里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一脉相承的历史传承,是鼓舞我们不懈向前奋进的精神动力。”

现代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很焦虑,为钱、为房、为权,甚至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家人的看病问题等等,都忙得焦头烂额。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变成了一个负能量火球,不时地抱怨经常地不满。

和平年代,正因为我们生活得幸福和谐了,红色精神和那段历史更不能被忘记,她们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应当得以传承。羊城晚报一如既往地关注着老战士们的消息,从王运梅、潘先英、符月雅到卢业香„„记录这些老战士,也是记录我们走过的岁月,也体现了一份报纸所要表达的人文情怀和精神传承。只有铭记先人,才能教育后人!

从国家到地方,每一次预结算账本公开都被媒体盯住,且不缺新闻点。广州市各区市部门及镇街近日相继晒出的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账本,也被媒体注意到存在参差不齐,费用升降原因说明空洞,公开流于形式等问题。

广州各区继去年首次统一范本公开财政预算之后,今年又有了一定进步。如市对各区预算公开并无强制要求单列会议费,但已公开的基本都单列。总体看,各区“三公”及会议经费预算绝大多数都有所压缩,但也有不降反升的。那么压缩幅度是否已足够,下降或增加的具体原因和项目又是哪些,这就需要有详细说明,让人清晰看到每项支出的依据,进而才能判断其合理与否。

然而,恰恰是在预算细化这个关键问题上还有不小的距离。从化区政府部门账本只有1张图片文件,400多字简单列出“三公”以及会议费各项数额、增减情况,增减原因基本未说明。花都区会议费预算高达2850万元,在十区市中“遥遥领先”,也没有会议内容、数量、规模等具体说明。

预算公开不细化,缺乏详细说明,公开的诚意与意义就大打折扣。试想,一个区的公务接待费预算过千万甚至几千万元,一个区级政府部门或一个镇会议费预算上百万或几百万元,这些老百姓眼里的“天文数字”背后无细致的来龙去脉,公车购置费“逆势上涨”而偏不列出购置车辆部门、数量和具体类型,公众依据什么来评判这些支出到底是否必要,合不合理?

向社会公开公共财政预结算账本的制度设计初衷,显然不是浅层次的为公开而公开,也不是仅为公开几个大数字,而是要告知公众每一笔公共财政的具体去向,接受社会各界的评判与监督。仅有粗线条公开,就有“应付式”公开之嫌。政府部门只让老百姓看几个大数字,看不到底细,说难听点还是给人在玩“数字游戏”的观感。

广州公共财政预结算公开领跑全国,从市级到区级也都依然行走在制度设置不断完善和逐渐规范化的进程中。最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预结算公开,也就是一分一厘是怎么用的都让公众一清二楚,这确需一个过程,但不等于预结算特别是社会关注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的明细可应付了事。

财政预结算公开艰难走到如今这一步,要实施彻底透明的根本性突破,除了制度设置要更规范完善之外,显然还需在监督上用力。一方面要从源头抓起,即提交人大审议的预算报告就要细化。不然,握有否决权的人大不给力,不让预算一开始就细化,审议时人大代表一边喊“看不懂”一边又举手通过,到向社会公开时又何来细化?

另一方面,要建立和落实监督问责机制。现在的问题是,每次到晒账本时都只是媒体“一头热”,一两个代表委员接受采访说几句,再加专家议论几句。即便是某个账本被质疑有问题,一两天过去就风平浪静,官员毫毛不损。要改变这种状况,无疑需要人大、政协及纪检监察部门也来审视公开的账本,介入监督,对有敷衍行为的单位责任人加以问责。否则,预结算流于“应付式”公开就始终难取信于民。

第四篇:新闻评论

两岸联合抵御侵略可不容缓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令全体中国人义愤填膺,强烈抗议,且抗议活动愈演愈烈。

而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之后,拟准备了从A到H的8套实施方案,其内容随字母顺序逐步升级,而预估中方的反弹力度也越来越高,最为强硬的H案是“常态驻扎自卫队”。足见日本嚣张到何种程度。面对日本赤裸裸侵占我国领土和主权,面对日本的公然挑衅,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11日发表讲话称,“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耿雁生强调,“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

对于一个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和流氓无赖的日本,我们要看清其岛国情结和与邻为恶的本质,对日本的公然挑衅,中国的反制措施应该是及时的、有力的,展现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面对钓鱼岛问题白热化,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9月7日搭机登彭佳屿巡视,宣示钓鱼岛主权。而对日本政府所谓购岛“国有化”,台方除紧急召回“驻日代表”表达抗议外,马英九也在13日首度公开响应,强调台方“寸土必争”的严正态度。紧接着,台海巡部门在距离钓鱼岛25海里海域进行“护渔勤务现地交接”。

从马当局对钓鱼岛的强硬态度可以看出两岸在维护领土和主权这一关乎民族大义上的高度一致性,它将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两岸一心对外,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和实现真正崛起新的开端。我们为马当局心系民族大业、为民族大义所为而叫好。

马当局在维护民族大义上展现出敢于担当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两岸联合保钓保持空前的默契,可谓两岸一家人,心灵相通,责任所系。“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日本来犯,马当局丢开两岸政治意识形态不同所带来的掣肘,同时

力排岛内政治势力所带来的阻力和干扰,放眼整个民族大义,不被外来因素所困扰,敢于作为。相信历史会给马当局一个正确的评价。

面对钓鱼岛被日本“国有化”,而民进党对马英九与国民党的积极做法冷嘲热讽,包括对把钓鱼岛说成是日本的、甘愿作日本奴才的大汉奸李登辉,民进党是充耳不闻,不予更正。民进党到底怎么?民进党想做什么?也想做牺牲钓鱼岛而讨好美国和日本的哈巴狗?无论民进党基于什么考虑,捞取选票也好,拉下执政的马英九也罢,但千万不要拿民族大义当儿戏、作筹码,那样全体中国人都会把它当作叛徒,遭到唾弃。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嚣张,两岸联手保钓已是大势所趋,是形势、使命、责任使然;面对越南对太平岛的觊觎和菲律宾将我南海部分岛屿划入其所谓的西菲律宾海的公然挑衅,无论是美国在背后为这些国家撑腰也好,还是这些国家利用美国重返亚太之机搅乱局面从中取利也罢,两岸在东海、南海联手抗击外来入侵,已迫在眉睫,箭在弦上。

中华民族向来爱好和平,与邻为善,和睦相处,以礼相待,以理服人,以德报人,但当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受到侵犯和践踏时,全体中国人是不会坐视的,必须坚决予以反击,决不手软,绝不能让日本这等欺软怕硬流氓式的国家得逞,必须以力让其诚服。日本如同一个泼赖小儿,讲道理对其不起作用,必须痛揍一顿,让其真正知道侵犯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真正感受一下中国的力量和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彻底打掉日本向外扩张的如意算盘,改掉日本与邻为恶的不良习气。

不管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背后有多大的支撑力量,也不管这些国家拉虎皮作大旗搅乱东亚多么嚣张,只要两岸联手共同抵御,他们统统都是纸老虎,不足为奇。何谓兄弟阋于墙为小,外御其侮为大。

面对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嚣张气焰,两岸联手保卫领土主权势在必

行。一则可痛打诸国的嚣张气焰,确保我领土主权之完整;二则展中国国威、军威,提振信心,凝聚民族精神,树中华民族伟大形象;三则突破两岸交流合作瓶颈,开启两岸合作新局,将两岸合作向更深层次上推进,为马当局的历史定位写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重一笔。由此可见,两岸合作于两岸人民有利,于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善哉,善哉!

诉求极端化 爱国不等于罔顾法纪

近日,由于日本政府执意将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领土争端不断升级,引发中国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9月15日,50多个城市的民众举行了规模不等的各类反日游行示威。

出于对日本政府非法行径的义愤而表达爱国诉求,本来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然而如同以往历次对日游行示威一样,这一次再度出现诸多过激行为,甚至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如打着抵制日货的名义对日本品牌的汽车进行打砸,对在华日本料理店、大型商场等进行了打砸抢,用石块等破坏日本驻华使领馆馆舍,甚至公然袭击来华旅游或商务活动的普通日本民众等。

纵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终结蜜月期,进入摩擦多发期以来的历次对日游行示威,人们不难看出,日本方面在历史和领土等敏感问题上不断挑衅的执着与一贯,同时也能发现国内民众在对日言行反应上高度敏感、同仇敌忾的一贯与执着,以及在诉求表达上激进化甚至暴民化的执着与一贯。

二十多年来,无论是中国民众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还是中日实力对比等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历次运动中少数民众对日爱国诉求的激进化甚至暴民化却惊人地相似:在抵制日货的所谓爱国主义旗帜下打砸抢烧,给本国同胞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给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也在国际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除了爱国义愤之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内民众在对日爱国诉求表达上的极端化、激进化甚至暴民化?公民教育的薄弱甚至严重缺失,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所谓公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用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解释,就是为一个国家的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为履行承担他们的公民角色而进行的教育。因此,公民教育就是政治教育,或者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原校长艾米.戈特曼教授的话就是“为必要的政治参与而培养(公民的)德性、知识和技能等”。一言以蔽之,公民教育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由此可见,公民教育中虽然有爱国主义这一关键内容,但绝不仅仅是甚至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还包括理性多元、科学开放的政治意识、政治理念、政治价值观等,深厚笃定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以及推己及人、服务奉献、诚信合作的道德素养等。换句话说,就是让公民学会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进而爱国家。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过分关注意识形态的灌输,而忽视甚至缺失科学政治理论、理性政治意识、开放政治观念的传播教育,特别是法治、民主、人权、自由等现代政治观念往往被视之为敌对思潮而大张挞伐,这方面教育尤为薄弱。在现实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取代公民教育,造成公民对爱国主义等理念的片面理解甚至错误理解,法治观念、人权观念、自由民主观念、公平正义等公民所需的基本理念严重缺失,公民道德素养不仅提升缓慢甚至部分严重倒退。

在此背景下,一些民众尤其是年轻公民以为扛起爱国大旗就可以罔顾法纪、为所欲为,拥有一腔爱国热血就可以宣扬暴力血腥、野蛮无耻,所谓的爱国诉求自然就难以合法、理性、有序的表达,自然就不可遏制地极端化、激进化甚至暴民化。

如果公民教育能够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公民们就能掌握并笃信市场经济理

念,就绝不会被“抵制日货”这种早就被证明是“杀人三千自损八百”甚或“杀人八百自损三千”的错误口号所蛊惑;公民们就能高度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就绝不会做出打砸日系车这种严重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公民们就能搞清国家、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就绝不会做出袭击在华日本公民的暴力违法行径;公民们就能崇尚宪政法治、自觉遵纪守法,进而熟知政治诉求的合法有序且理性平和的表达,就绝不会以极端情绪表达义愤、以仇恨宣泄追求正义、以违法犯罪显示爱国;公民们就能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素养,就绝不会打出宣扬血仇、暴行甚至类似法西斯的可怖口号……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算得上一份经典的公民教育文本。温总理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为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一定基础。必须继续前进,而不能倒退。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的公民尤其是年轻公民们热爱自由平等而非如对日游行示威中表现出的那样成为偏执狭隘甚至不少危险思想的奴隶,笃信民主法治而非如对日游行示威中表现出的那样践踏法律崇尚暴力,践行公平正义而非如对日游行示威中表现出的那样施暴于他人、为害于国家,让这些长期被忽视甚至严重缺失的公民教育迅速深入推广起来,无疑是中国教育迫在眉睫的要务急务。

第五篇:新闻评论

一、简答题2×10

二、论述题1×20

三、立论题1×15

四、分析题1×15

五、短评写作1×30(注意要写标题)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阐述自己观点、立场的新闻文体。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论题的新闻性

建立在适应现实需要的议论、品评上,它关心现实直接为现实服务; 常以新闻事件为由头,以事实和道理为依托展开思想; 表现在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2、论理的思想性

3、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是借助了大众传媒进行的; 是对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加以评论;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影响和引导社会大众全体的看法,作用于舆论; 群众对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4、政治性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三、邹韬奋

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编辑、出版家、评论家。言论特色:

1、依托由头,相关民生

2、短小精悍,深入浅出

3、口语化、大众化的话语

4、标题新颖,吸引力强

四、张季鸾

政论家,《大公报》主编。政论特色:

1、提出“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2、增强时效性,追求新闻价值基础上的评论价值

3、讲求预见性,洞悉时局与事态的本质及趋势

4、注重逻辑性

5、走向通俗性,用平实畅达的语言叙事说理

6、标榜公正性,在“客观”与“敢言”间寻求平衡

五、新闻评论者的素养

1、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正义立场,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

2、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理性的分析能力;

3、要打好理论基础;

4、要树立政策、法律、纪律观念;

5、打好知识根底;

6、要深入社会,善于调查研究;

7、精通新闻评论业务;

8、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六、新闻评论选题标准

1、扣准时代脉搏

2、选择富有新意的论题

3、评论的选题要有针对性

4、要有争议性

七、新闻评论三要素

(一)论点的要求

争议性;明确性;平衡性;挑战性。

(二)论据的要求

事实与论题相关;事实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论据要新鲜;论据要接近;论据要具体不要抽象。

(三)论证的谬误

前提不真;自相矛盾;不相干谬误;复杂问题谬误;虚假原因谬误;转移论题谬误。

(四)涉及事实的常见错误

1、把自己的推测或误解当作评论的事实性前提;

2、判断的适用标准错误。

八、几种常见的论证方式

1、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是以归纳推理作为论证方法的论证。它是将一件件具体的、个别的事例归纳在一起,找寻其共同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从而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归纳论证又可以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种。例如:直径2米,全长30米,粗4厘米的蚊香; 长38米,宽20米的报纸;

2、演绎论证

梁启超曾这样讲解演绎逻辑方法:

演绎法者,据总以推分;如云:凡绕日者,皆行星也。地球绕日者也。故地球行星也。此演绎法也。

例如:物质是可分的,(大前提;已知判断)基本粒子是物质,(小前提;已知判断)所以,基本粒子是可分的。(结论;新判断)

3、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从而推断它们的其他属性也都相同的一种论证方式。

辨识类比论证的着眼点:在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而结论中是否对其中一个事物的属性(不包含在上述相同属性之中)进行判断。

类比论证的可靠性,还在于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是否性质上相同或相近。

4、归谬论证

即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对的,然后将对方的观点进行合理引申,推导出明显的错误,由此证明对方观点的荒谬性,从而确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九、论证几种常见思维方法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2、纵深思维

其核心是不满足事物表象,深层挖掘更有价值的内容和思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知灼见,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3、逆向思维

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方向而动的思维。这种思维能够从相反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

4、超前思维

指人们从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物出发、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该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趋势作预见性判断。

5、批判思维

是对现存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对错误的、丑恶的、虚假的事物或现象的揭露和否定,也包括对正在实施的或被公众认为是正确的美好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十、表达效率的几个具体要求

1、引述新闻时要尽可能简洁;

2、铺垫部分尽可能短,快节奏地进入主题;

3、开始就要向读者言简意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4、论述中引述别人观点和新闻事实时,要尽可能地简略,否则给人拖沓之感,影响评论的节奏;

5、论点间应该有层次感,或并列,或递进,不要在一个论点上进行重复论证;

6、最好在结尾处以引人注目而又不让人有重复之感的方式重申你的核心观点,前后呼应的“首尾效应”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观点的印象。

十一、新闻评论标题的要求

1、具有吸引力;

2、题文一致;

3、意向鲜明;

4、言简意赅。

十二、新闻评论的三种常用结构

1、纵向结构

按照事物的本质联系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形成纵的不断递进的关系。纵向结构显示了事理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引导人们根据问题的前因后果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

2、横向结构

指各部分之间为并列关系的结构方式,文章的整体结构是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的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能使围绕论点的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来,让人在较宽的领域内对文中论点有一个全貌性认识。

3、点评式结构

始终不脱离具体对象本身,在对象的精妙之处做点评,不多加阐发。在短小、活泼的杂文式评论中常见。

十三、社论的制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宏观上说社论不是一种特定的文体,而是一种写作制度。

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影响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的评论形式。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从宏观上看,我国报业体制决定了社论的特殊地位;

从微观上看,社论与同其他评论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职业化操作的评论,它所对应的是一套职业化操作的制度。职业化操作制度主要表现在规格的掌握上、报纸版面的处理上。社论在制度上代表媒体。

集体讨论是社论写作的基本制度。

社论的制度性还表现在,社论是一种评论里最高的等级、规格。

党报社论具有“政论本位”色彩,市场化报纸社论具有“新闻本位”色彩。

十四、社论演化的趋势

社论文体演化的源流:社论时评化

社论发展变化的趋势:在内容上表现为在世界范围内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变化。

十五、“社论时评化”的意义

它使社论的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

它使社论的刊发频率更高,真正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个世界报纸的普遍规范;

它使长期以来社论在党报体制之内的崇高地位有所下降 ;

它使得社论有可能脱离抽象层面的政论,而更多地触及地方的社会生活。

十六、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短小精悍

1、尽量以报道为依托

2、论题具体些,角度小一些(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3、开门见山,力戒空话、套话(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二)新鲜独到

(三)生动活泼

(四)重在分析(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十七、编者按

1、编者按的分类(1)政论性按语

简明扼要地点明报道或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事物的意义,或依附报道及时传送党、政府有关的指示精神。(2)说明性按语

补充说明情况,如交代背景、作者身份、刊登目的等。

2、按语的形式(1)文前按语

特点:言简意赅,无需组织论证,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一般不用标题,不署名。(2)文中按语(3)编后

3、按语写作的特点和要求(1)必要性;

(2)依附性,即信息的补充性;(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

十八、专栏评论的特点

1、取材广泛

2、具有个性魅力

3、短而精

4、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例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1、话题选择

选题广泛不琐碎,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多涉及社会热点问题。

2、写作手法

a、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b、多列举事实,引用数字,客观真实;c、口语化词语较多,缩小与读者的距离感。

3、标题:标题即核心论点。

4、语言

a、犀利,不留情面;b、干练,利落。

4、抓住现象深入追问

5、坚持理性分析

6、多反问式结尾 《南方都市报》评论版

1、文字:批判性,平民化,多元化

2、凸显监督功能

3、新闻的时效性强

4、建设性批评

5、平民化趋势,贴近民生

6、评论范围广泛 《新京报》评论版

1、量大

2、法治和人文理念

3、理性和建设性

4、秉承严肃新闻理念,精做“社论”

5、贯彻新闻“专业”主义,细化栏目

6、搭建“开放”意见平台,贴近读者

7、开辟专家学者“专栏”,提倡思想

8、注重多种意见表达,鼓励“争鸣” 《晶报》评论版

1、评论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具有多样性;

2、重视和强调本土新闻,评论积极介入本地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题材以整合性的专题做深、做透、做细、做活;

4、语言犀利、个性化语言的运用;

5、时效性、针对性、政策性强,重视改革和创新的力量;

6、评论的形式多样,社论版加入漫画。红辣椒评论

1、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的能动性、鼓励其进行思维碰撞;

2、注重地方新闻评论(湖南),地方特色明显;

3、内容上,敢于直面社会矛盾,敢于抨击丑恶现象;

4、语言上,犀利辛辣,痛快淋漓;

5、态度上,旗帜鲜明,立场明确,一针见血。

十九、网络评论的特点

1、传播特点 传播渠道的开放性 传播主体的多元趋向 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互动性

2、表现特点 题材广泛 行文不拘一格 超文本写作 观点多元趋向

二十、网络评论出现的问题

1、重视不足,复制较多

2、网络评论版权混乱,侵权现象严重

3、论坛上重复言论较多,缺乏主导性

4、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二

十一、互文性在当代评论中的运用

任何篇章,都是通过引文的镶嵌来创造的。任何篇章都是其他篇章的转换和同化的结果。这就是文本之间的普遍关系:互文性。

“互文性”--接入另外文本的语言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标题的表意空间。具有互文性修辞的标题,对于读者来说,一般具有两个意义空间:一是文字本身体现出的意义,二是其所“接通”的另一个文本的意义空间。

例如:《论邓贵大的死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天上人间”的倒掉》

《掌掴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病人成了唐僧肉》

二十二、广播评论的特点

1、短:通过省文和省义来求短。

2、浅:第一,适当控制表达的抽象程度;第二,为听众理解抽象内容创造必要条件。

3、软

二十三、电视评论的特点

1、声画兼备

2、直观性强,受众面广

3、亲近性带来更强的说服力

二十四、广播评论的常用形式

(一)广播谈话评论 是一种模拟日常谈话的评论形式。

注意:坚持面向听话人;用商量的态度、口吻说理;讲究铺垫、过度,采用一些字、词、句;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二)口头评论

特点:讲究话题具体、单纯、说理浅显、平易,语言表述符合听知规律,比较接近日常口语,很多口头评论较多以述评的面目出现。

(三)音响评论

也称为录音评论,是一种以音响符号为表现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运用音响是音响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二十五、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

(一)口播评论

专指由播报者出图象、主要以口语表达内容的评论,是同图象评论相对应的一类电视评论总称。

(二)图象评论

指同时运用画面、声音和屏幕文字表现内容的电视评论,它以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区别于口播评论,以新闻述评和访谈占主导地位。

(三)电视述评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新闻述评中的重要特点是述、评结合,在电视述评中也是一样,以画面、同期声为主要叙事手段,解说词具有说明、解释、论述的功能。二

十六、如何做到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写作 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的注意事项:(1)照说话的惯例用字造句。(2)能浅近处,力求浅近。

(3)决不能为省力少写一个必需的字。(4)少用易于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成语。(5)多用声音响亮的字。(6)避免用同音字。

(7)避免使用古怪生涩的字句。

新华社语言广播部 “关于口语化”,提到以下五点: ①尽量用单句。

②用容易听懂而且念出来响亮的词。③简语只能适当地用。④避免用单字作词。

⑤一般听众易懂的成语口语可以用。

分析题:

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2、虚和实的结合。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3、破和立的结合。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5、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6、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7、评论的结构要求

A、布局合理;B、层次清晰;C、逻辑顺畅。

8、深入浅出

9、形象说理

①善于运用比喻。②形象化的语言。③巧用诗文典故。

10、以情动人

①有感而发。②寓感情于形象。③修辞手段的活用。

11、要言不烦

①道理实在,言之有物。②论题集中,篇幅适度。③字斟句酌,语言规范。例:别让美德惯坏了那些不知感恩的人

该评论在观点上论述到位,论点明确清晰,论据比较充分,从各种新闻事件到文艺作品再到法律法规,都能比较有力的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不足之处是写作角度不够新颖,如果能从“不能以暴力或不合理的手段来对付不合理”的角度来写会更具有说服力,一味的强调年轻人不让座不违反法律这点容易惹人反感,此外,对重新设置公交硬件的建议不够有可行性,会削弱文章的论证。

下载新闻评论复习1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评论复习1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评论

    习近平名言析读十七则 2013/9/2 21:46:06 [稿源:红网] [作者:刘细云] [编辑:叶鹏] 红网官方微博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是我党集体智慧的......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 《中国青年报》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11-01 姓名:温超航 学号:541107040142 《时代,你病了》 《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12日 02 版)“微博体” 时代......

    新闻评论

    7839《新闻评论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①现实的针对性②强烈的时效......

    新闻评论

    审计署自曝“家丑”勇气嘉 但不能一“曝”了之 朱海滔 2013年06月25日11:0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6月24日, 审计署公布了本部门20......

    新闻评论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 【绪论+第一章】 1新闻评论的新态势有哪些? (1)报纸:由评论专栏向言论版的扩张,中媒竞争逐渐进入“观点时代”,致使言论版竞争更火热,国内都市报(含晚报)都开设了时评版; (2)网......

    如何写新闻评论

    如何写新闻评论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但是......

    新闻评论 保险学

    《保险学》新闻评论作业 摘编: 十六大以来,中国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支出近1.7万亿元,在帮助人民抵御各种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险业已成为......

    新闻评论写作

    1.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2.新闻评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