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备课组小课题研究计划(模版)
小学备课组小课题研究计划
补充:
《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小组合作评改模式就是习作教学中的这样一种尝试。习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评改模式就是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以教师指导为辅,以学生间互评互改和本人自评自改为主的互动式评改形式,让每一篇习作在彼此间的合作、交流、赏析与批改中获得提升。小组合作评改模式旨在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社会性地建构生成并习得作文修改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习作能力。
第二篇:小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为落实《××区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
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研究计划:
(一)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业务学习
学习内容分集体学习内容和自学内容两部分,以学习笔记和读书体会的方式呈现。集体学习
内容主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确定,由教导处与学期初发布,自学内容主要体现教
师的个性需要和学科特点,以强化教师的理论素
2、专家引领以学科为单位经常组织教师欣
赏“名师精品课例”以及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现专家引领;
(二)、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1、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图(学期教研计划)根据教研员提供的课题,学科组成员选交分管
主任,分管主任整理形成本学科的课题研究网络图,科研主任负责汇总形成学校小课题研究
网络图。(课题名称、责任人、研究人、完成时间)
2、教研活动课题化
各科教研活动采取备课组轮流坐庄的方式进行,每次活动,由坐庄方围绕研究课题提供集体
备课教案、课堂展示、集体评课、阶段研究报告(主要是围绕课题的解决策略)
3、建立课题成果展示机制
每学年第一学期轮番开展金点子、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
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书面评选活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展教研组或备课组成果展评
活动。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过程资料等现场与材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三)、完善课题管理
学校科研处建立小课题研究的提交、审核、展示、鉴定的管理机制。并出台学校《小课题研
究程序》,规范课题管理。
(四)、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建立以业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学科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
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2、明确职责
业务校长负责协调、指导工作,教导主任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科研主任负责课
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学科主任负责审核、研究及指导等工作。教研组长及备课组
长负责具体的研究实施等工作。
3、制度保障
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和《教师梯度评价管理办法》中,并制定教师《小课题研究程序》
××小学2010、5
附件1 附件 附件1:
××区××小学小课题研究程序
为落实《××区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小学小课题研究程序》,以规范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或者教师个人单独认领小课题而开展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研究程序为:
一、征集问题
学期初,我校组织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项目负责人认领进行研究。(所选课题须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课题申报、教师向学校提交《××区小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2、教师将“方案”与“申报书”交学校教导处分管主任,学校分管主任组织力量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规定的时间内择优上报区教研室审查申报立项。其余部分作为校级课题立项管理。科研处负责制定小课题研究网络图,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
三、研究过程
学校科研处把各类研究问题汇总后归类,构建教师小课题研究团队,确定研究项目负责人,制定研究实施办法和评价办法。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科研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四、结题鉴定
每学年结束前,科研处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学校科研处提出结题申请;(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4)学校科研处组织有关专家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第三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_______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识字能力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
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四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研究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三、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
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思路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五、拟形成的成果。
通过实验,能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
第五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粗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纠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我于2010年12月份立题,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题以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11月下旬)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2月中旬)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①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②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③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①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②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③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④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1年12月)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①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②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③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的干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