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我们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让我们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王振科
一、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因此,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教育和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转的现象,反映在学生评价的内容上,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对考试涉及的内容优先考虑,重点保证;而对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则较少关注。
虽然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社会、家长或上级部门的压力有密切关系,但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坚持教育的追求和理想,把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
生发展的理念。教育不能只关注升学率,而应促进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其次,要在观念上逐步让教师、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认识到,全面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符合学生的长远利益。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要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社会对人的要求正在变得多元化,全面发展意味着更强的适应能力,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即使是选拔性的考试,其考试目的和考试内容也在向素质教育靠拢。最后,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事实证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全面发展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爱生活、会生活的人。
二、认真把握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诸如确立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设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并收集数据和资料,达成和呈现评价结论以及评价的反馈等。评价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制约。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内容是选择评价方法的基础,笼统或琐碎的评价标准不利于数据
和资料的收集,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就不可能达成正确的评价结论,从而影响对学生的反馈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评价及其改革仅仅关注某个环节或采取某种方法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必须同时关注评价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对评价进行系统研究。例如,表现性评价是测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但如果不顾评价内容一味推行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点时也用这种方法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如果在评价改革中不注意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就可能使得改革工作收不到实效,特别是在学习别的地区或学校的经验时,如果只把片断的东西拿过来,没有领会其相应的理念、原则、背景及其局限性,很有可能出现表面化或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在进行评语改革时,有的学校要求只能采用激励性语言,这往往使评语陷入空洞和教条,出现一味赞扬学生,回避恰当地指出学生不足的现象。
三、恰当地运用多种学生评价方法。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与整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
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来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四、实行多主体评价。
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在实行多主体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多主体评价,这样会造成费时费力,而且有可能出
现形式主义。一般说来,多主体评价的目的是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使评价的多个主体都能从评价中受益。如学生间相互评价促进学习和交流,家长评价学生使得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
第二,多主体评价必须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往往是不同的。例如,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可能主要是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如果让家长对学生具体的学科学习进行评价,家长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这样做还会造成家长感觉教师推卸责任,教师感觉家长不负责任。同样,学生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三,在多主体评价时,特别是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的反思。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或划分等级上,这样不但无助于学生向他人学习,还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
第二篇: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我们说师生之间互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课便是一节好课。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是形成一节好课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呢?今天我围绕学生评价主要讲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原则
1、鼓励性评价原则
综观当今课堂,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博得了学生的好感,又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从一个默许的点头到一个微笑再到语言的赞扬,这些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教学效益变得提高起来。
每个人的工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扬,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会让我们充满信心,迎接困难,更何况是一群正处于善于表现自己年龄段的学生呢!所以不管学生在课堂上作出回答,可能与答案失之毫厘,亦可能离题万里;可能文不对题,亦可能独出心裁,我们教师都应该给以鼓励。
鼓励是学生获得肯定的一种赞美,鼓励是学生重拾信心的一剂良药,我们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在学习当中,许多知识,其实是没有什么固定答案的,教师更不能把一些所谓的“固定答案”强加到学生头上,对学生的标新立异进行否定,甚至是讽刺挖苦,那样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益又何从谈起?
鼓励缘于教师的崇高素质和修养,源于教师心中对学生的深深的爱。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让失去信心的学生重获勇气,一个温和的眼神可能让学生冰冷的内心得到温暖,一个肯定的默许可能让师生之间的隔阂化为乌有。而这些对我们教育者来说,又是何等的容易和简单。因此,我们何乐而不为?
2、及时性的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其实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习方面的,又有学生的纪律、卫生、生活等各个方面。不管哪个方面,都应作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尽快地认知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优点和不足,便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
对学生评价的及时性还应包括教语言的艺术性,面对学生良好的表现或切合自己观点的回答,教师往往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或积极性的评价;而当学生有违反常规的表现或不符合自己的思维时,及时性的评价往往会出现变质。这就需要教育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爱生如子的感情,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及时性的评价固然重要,但语言一定要讲求艺术,让受教育者在一种关心和关爱下成长。
3、引导性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其中之一原则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和及时性评价的基础上,多引导性成了一种评价的眼神。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对在哪里,如何才能更全面;错在哪里,如何才能更好的改正。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让哪些“失败者”“屡败屡战”,而又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对学生也应该多加引导,从而把他们引领到正确的生活道路上。所以,作为教师,要做一名引导着,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4、真诚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真诚,只有那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受到触动,才会真诚地接受评价,从而真诚地去改正。
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亦需要真诚。在学生眼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因此,在让学生针对对方的某个回答或者是某个举动作出评价时,要真诚地给对方指出优点或缺点,而不是戏谑或嘲讽,这样学生才能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充满信心;及时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作出有效的定位;引导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找准方向;真诚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坦然接受。只有符合这些原则的评价才算是有效的评价,才真正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
二、有效评价,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我们的教育正是要激发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成长轨迹。大到一个国家的教育,小至在课堂中学科教学,都应当遵循人的多元智能的规律。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所谓多元评价是指多主体、多方式、多途径、多方位的教学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方式的提出,必将代替传统的评价模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不但可以使教学质量评价更客观,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更具有说服力,而且还能释放学生的个性得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来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强调构建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格局。
教师评价,以温情感染。因评价对象而异,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生信心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我多给予启迪。如“这样学,特别好,不但理解,还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班上中等生,我诚挚地欣赏。如 “这句话你读得太好了,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吧!”对于差生,我热切地激励。如“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用温情的评价语言,适时给一个尝试成功的学生以鼓舞,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生生互评,以补充延伸。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一生站起来读了一段课文,让其它的学生评价,“读得如何?”“好,好在哪里?”“不好,哪里还需要改进?你认为如何读?”这样,本来很程序化的课堂在孩子们毫无芥蒂的回答讨论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同学们在平等、互助、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不要直接否定和指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来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就是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相结合来进行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两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3、评价内容多元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绝不能局限在知识和能力这个单一的维度上,还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多元而全面的评价。
比如朗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平时多读,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分别从是否使用普通话,声音是否洪亮,是否有加字漏字读错字的情况,能否有表情地朗读,节奏、速度过快或过慢,语气停顿、重音把握是否正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找出了朗读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他以后的改进提高;又锻炼了其他同学的倾听能力,并对同学作出中肯而正确的评价,还提高了评价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课程评价的理念,树立多元化的评价意识,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多一点研究思考,少一点等待观望;多一点实践探索,少一点空谈理论,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持续地研究、实验下去,让多元评价真正成为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三.高效课堂学生行为准则
(前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尊重学生,放手学生,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高分又要高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这里的尊重不等于溺爱,放手不等于放纵,要想达到真正的高效,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行为标准要求更高。
具体细则 独学环节
1、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
2、翻动书本、学案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
3、独学过程不许借用东西,不许问题和交头接耳。
4、遇到与己无关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
5、独学认真思考,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独立学习,全面完成习题,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学案。
6、学案的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合作环节
7、小组合作交流,依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对子——分组——整组。
8、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
9、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
10、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
11、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嘻戏、玩耍。
12、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切忌游手好闲。
展示环节 【展示】
13、展示者提前做好准备,面向全体,讲解时要用教棍等必要讲具,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过渡。
14、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不做无效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念答案。
15、展示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忌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16、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
17、板示者书写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听展】
18、听展者,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
19、听展者,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
20、听展者,盯住展示者和板面认真倾听,不许左顾右盼,不许低头,不许玩笔、尺等各种小东西,更不许暗中做小动作。
21、听展者,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
22、听展者,在展示讲解后根据实情要主动质疑、补充、点评。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不做重复补充、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
23、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要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24、听展者在移动时,要迅速有序,动腿不动口。
25、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学案填补。
巩固、检测环节
26、在穿插巩固时,组内要互帮互助,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争取全面收获。
27、在穿插巩固时,认真更改错题,填补遗漏知识点及新生知识点,全面完善学案。
28、达标检测时要严肃认真,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独立完成检测题,真实反馈学情。
四、快乐高效民主课堂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改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但是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后,学生分散,如果管理不善,势必造成整个班级混乱而影响教学质量。而建立合理、实用的小组评价机制,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充分、更合理的教育与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那么,我们就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只有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这里所说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那就叫捆绑式评价。
什么是捆绑式评价?简单地说,捆绑式评价就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行之
有效的评价方式。即,个人的多个方面捆绑在一起,个人与集体捆绑在一起,它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
对学生进行“捆绑式”评价,其目的是“要增强伙伴互助的实效性,把小组评价与学生个体的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考核时,既重视集体的进步,又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这种捆绑式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大锅饭,又可以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同伴之间要讲究交流和表达技巧,多一点商讨,少一点定性,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逐步养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悦纳他人的态度,使得每一次互助都是一次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与理念的升华。”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仅用于评价教育的结果,更应该应用于评价教育过程,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帮。
那么实施捆绑式评价需要重视什么呢? 一是重视小组内最佳个人的评比,找到领头雁,促使人人动脑,人人努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三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即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积极的奖励。
了解了以上的理论依据,我们就具体来看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一、建立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制度
学生的自我表现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学生投入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它能客观反映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制定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制度,一方面能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提醒的意识,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他人和教师的评价促进自身的发展。
自我表现评价包括:举手发言、课堂纪律、解题正确、质疑提问、个人参与小组合作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踊跃发言,回答问题有创意,小组学习中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
为了保证自我表现评价制度的落实,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发展性,按照老师所制定的小组,小组成员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主要目的发挥学生自己、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功能,以拓展评价的时空,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具体操作方法是:每个学生发一个自我表现评价记录本,学生每节课根据自己的表现给予量化评分,如果有小组学习的安排,除了自评分,还有本节课中小组其他成员给予的评分以及小组长给予的评分。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由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首先对自己一周的评分进行综合,根据综合得分在小组中陈述自己得分的来源,哪些方面做得好需要进一步发扬,哪些方面做得不够需要马上改正的地方,然后组内其他成员根据其陈述相互进行核实,最后教师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并将情况向班主任和家长汇报,联系家长一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这样做,不仅让每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而且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这种“多元评价”的方法,实现“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能够清楚地记录学生自己每节课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小组评价和教师的总评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看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建立小组合作评价考核机制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部分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甚至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在组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能够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同学好像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调动学习成绩差,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我们必须制定明确的小组评价制度。
(一)评价制度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1)、职责轮换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组长为常任制(任期2个月),副组长为轮换制(每天轮换一次)。副组长人选为上一轮评选的优秀学生担任。以便更好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内化相关规则。
(2)、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其他的成员要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要学会大胆、礼让;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3)、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等。
(4)、限制机会制度:对强势学生进行发言限制,优等生每节课发言不超过2次,学困生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如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时起立,优等生应请希望生优先发言,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困生。
(5)、“二人互助组”落实制: 在小组学习中每两个人结成学习对子,对学习目标、课堂纪律实现互相帮助和制约的捆绑式激励机制。
(6)、小组文化建设制度: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组内警言、课堂文化建设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
(二)评价方法的制定
有了以上制定的制度,我们就可以来制定评分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评分办法
1、小组内分工明确,加2分。
2、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每人次加1分,c组学生展示正确加倍加分。
3、点评、质疑,每人次加1分,有创新、有深度的加倍加分。
4、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加2分。
5、完成导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加2分。
6、不守纪、不合作,每人次扣2分,屡教不改加倍扣分。
7、导学案没有按要求完成,每人次扣2分。
8、导学案保管不善、撕毁或遗失,每人次扣2分。
9、反馈第1、2、3名的小组分别加6、4、2分。
10、对在课堂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课堂结束时给予“点评之星”、“解答之星”、“讲解之星”、“进步之星”、“质疑之星”、“挑战之星”等奖励。
11、每月评选出3个优胜组,按总评分评为“月冠军”、“月亚军”“月季军”,并予以一定的奖励。
12、期末评选出全期的智慧冠军组、团结冠军组、挑战冠军组等优秀小组。(说明:组内评价实行积分制)
第三篇: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结合课程学习和教育工作实践 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花果山乡
张志新
结合课程学习和教育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花果山乡
张志新
在新的课程标准执行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即对学生评价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李敏捷老师《用多元评价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的评价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 让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在此乐园中学生才能成长。
1、反思式的学生自评。
反思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 它能促进学习的深化,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如自由问答, 值日生汇报, 游戏等系列活动中, 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后, 进行自我反思, 总结成功经验, 反思不足之处, 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对那些弱势群体要特别留意, 都要予以特别“照顾”, 让他们独立做出反应, 即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有所触动, 使他们迎头赶上。
2、综合性的教师个评。
教师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往往伴随着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 教师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也是有必要的。如每单元, 每两周或每月, 每学期之后, 进行一些综合性的评价, 评选“每周之星”、“每月一星”、“学习标兵”、“学习有进步者”等, 并在班级、年级公示结果, 这不仅对受表彰者是份荣耀, 对其他同学也是个鞭策。
3、鼓励性的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着重对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因为家长和教师一样, 关注着学生的言行, 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问卷调查, 家校联系卡、访谈、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 从而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家长评价中的意见或赠言应以鼓励、肯定的语言为主, 对学习中的错误要以希望的形式提出,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评价学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重要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真诚的欣赏学生,这样言传身教也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2、在作业批改中鼓励学生
以前的作业批改,无非是旗帜鲜明的“”和“”,再加上批阅日期。现在,我会给学生做错的地方小心地划上一条直线,提醒其注意,如果改过来,下次就把这横线换成“”,给学生以纠错的机会。并且给作业后面写上恰当的评语。如:“你的化学学习比以前进步了,加油吧!”“老师最喜欢你„„,等等。当学生看到这些评语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被人重视的幸福,我分明看到了一艘艘自信的小船正迎风破浪。
3、在日常活动中欣赏学生。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以自主, 合作, 实验探究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 也应以学生互评或小组集体评价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 学会学习等各类活动中可“放权”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发挥, 大胆评判。在化学探究中, 我们发现大家很在乎同伴间的评价, 也能十分客观的评价他人, 着实让人放心。在此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取长补短, 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
三、其他方面的评价
1、评价内容要全面。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落实,或者是否有了提高,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是因为,不可能所有学生都会学习成绩很好,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在思想品德,人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在评价当中也要给予认可,这样一来,也许对他其它表现不好的方面也会有所促进。
2、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过去,我们往往只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不科学、不全面的,而且是单一的。除了考试以外,还可以通过技能比赛、交流展示、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3、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评价不能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有很科学的评定。个别学生可能平时学习不是很努力,通过考试前一段时间的“临阵磨枪”,也会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或者有学生智商很高,平时表现很不好,品德较差,考试时也会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如果对于这样学生只凭一个结果的评价,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即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其它各种评价。
4、评价应该是长期连续的。俗话说“一百次一分的赞美远比一次一百分的赞扬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只有多次连续刺激下,在学习、品德、行为等方面才会受到很好的教育,才会有很好的提高。
5、重视非正式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重视考试、比赛、辩论等等过程中的评价,还要依据自身的风格,形成一定的非正式评价。比如说,用一个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都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6、要对评价进行再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进行的小组评价、互相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主观上的,评价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方式是否多元、内容是否全面、过程是否科学等问题,因此,只有对评价进行再评价,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
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的评价,都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通过评价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四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一、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了生成性和丰富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加以反思,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索自己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习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二、教师要注重指导,使学生乐于自我评价“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乐于进行自我评价。1.鼓励为主,激发自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七、八年级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以补己之短,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不要一味地追问全班学生:“你们觉得他做得怎么样?”而应引导学生本人: “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为什么?”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整地做出自我评价,不要急着自己单一地评价学生或让大家一起来评价。当学生在自评时语言受阻、感到困窘时,老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与帮助,允许其“再想想”、“慢点儿说”,使之有勇气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2.注重指导,使学生掌握自评方法。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提出了一个设想时,教师总喜欢立即给予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既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使回答问题的同学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倚赖于老师,“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说应该这样做”,这就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而实施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教学中听取了其他同学的各种想法,结合老师的要求或提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不要急于给学生肯定答案,先让他们自我理解、分析和想象,给他们一定的学习空间,然后再让其他学生互评、分析和综合。最后,老师再给予点评。
第五篇:多元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利用星级评价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莱芜市农高区杨庄中学魏洪香
德育教育管理必须注重实效性,注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要利用好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我们秉承 “为生存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提出了“自主管理星级评价”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的行为规范进行自我管理。
我们设定了“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团结之星”五星标准,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周评、月评、年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全体同学均能不同程度地获得星级称号,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养成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对班级也实行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管理评价,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习、比纪律、比进步的良好班风、校风。
一、制订出具体、客观的星级评价细则学校、班级管理离不了用制度来作保证。学生自主管理也一样,必须有管理制度和管理依据,因此我们制订便于操作的具体、客观、完善的学校学生日常管理星级评价细则。细则内容分为学习、纪律、卫生、团结、礼仪等五大项,每项设若干条评比规定如:纪律之星的评比规定包括不迟到,不早退,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否则,发现一次扣0.5分;不打架,不骂人,不欺负同学,不向他人索要钱物,不在课间嬉戏打闹。否则,发现一次扣0.5分;有事外出必须请假,否则,扣1分等。学习之星的评比规定的基
本要求是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态度端正,上课认真,纪律良好。然后包括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大声喧哗,否则,发现次扣0.5分;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不睡觉,不看课外书。发现一次扣0.5分;在上课前2分钟必须准备好本节课学习用品在班内等候老师上课,未进班者扣0.5分等。团结之星的评比规则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否则,发现 一次扣0.5分;不骂人,不说脏话。尊重他人人格,不歧视不侮辱年幼体弱同学,不给同学起绰号。否则,发现一次扣1分;不拉帮结派,不无事生非,打架斗殴,影响班级团结。发现一次扣2分等。礼仪之星的评比的基本要求是仪表端正,文明礼貌,具体包括:仪表整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饰物,按要求穿校服、配戴校徽;穿着得体,不披衣散扣,不烫发、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不穿拖鞋、背心;讲文明、懂礼貌: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主动问好;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者;尊重老师劳动,犯错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不顶撞老师;校园内不准乱放自行车,不准骑车进出校园;升国旗时肃立,行注目礼;不吸烟,不酗酒,不打扑克,不谈情说爱等。
这些规则首先是班主任领着学生集体学习,让学生了解星级评价的具体内容,在班内组成星级评价小组,并确定出每日的值日班长,由值日班长带领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每日之星评价,张贴上墙,一周后汇总,评出每周之星,并将结果一式两份,一份上交上交学校德工处,一份在班内公示。一月之后,评出每月之星,班级进行奖励。根据一学期的评比情况,评出学期末的星级学生,学校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级部成立星级检查小组负责对本级部各班级进行综合检查
评价,评出周、月星级班级;学校学生会负责对级部进行检查评比,评出周、月星级级部。比率是60%。这样学生层层组织检查员依据学生日常管理评价细则开展自主管理,实行责任到组,责任到人,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落实,形成一个层层管、层层抓的有效管理体制。
许多同学通过星级评价这一活动的开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例如
初四五有个学生叫李明,单亲家庭,特别调皮,经常欺负同学,说粗话,上课和老师顶撞,乱讲话,下课就到外面跑。但他很爱劳动,打扫卫生区很积极。实行“星级评价”制度以后,老师根据他积极打扫卫生区这点给予卫生之星奖励,同时让他担任本班的劳动委员。他上任后,班里的卫生方面的工作有了极大的提高,每次都被评为卫生班级,同时他也开始热爱学习,对老师也尊敬多了。对于他做得好的方面,老师经常在班上表扬,奖星,同时又找他谈心,指出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一次次的表扬、鼓励,一次次的谈心,使他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现在,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欺负同学了,不说粗话了,上 课讲话也渐渐少了,下课能遵守课间纪律。在家里还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的父母看到他有这么大的转变,都非常开心。
二、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最主要的特点是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反馈机制分
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始数据反馈。它就是检查员当天或当周开展的各项常规检查所记录下来的原始数据给各班主任进行反馈,是可以具体到时间、人物、事件的客观凭证。该数据的反馈便于班主任了解
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和整改。第二部分即量化数据反馈。它根据检查所得的原始数据,按类别、违纪轻重等对其进行数据量化分析,最终以获星数量排名的形式予以公布。该反馈有利于班级了解自身在学校或年级中所处的位置,排名的先后,自然而然地对星级班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会对后进班级有所触动,使学生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进而推动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行为规范的优化。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会与班级、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关系。
三、把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体
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对事不对人,在检查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个人而
否定整个群体。而我们实行的学生自主管理正是可以避免这一弊端,它坚持“具体的负责到人”的工作要求,即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活动,都定出相应的负责人负责,这样一旦发现问题,即与具体的负责人联系,既能够及时地处理问题,又不至于全盘否定,还加大了管理的透明度。对于管理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检查也一样,将检查工作落实到个人,对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予以考核,对集体和个人来说,都能有所触动、有所推动、有所促进。
四、管理的能动性与民主性
“自主管理”不同于“自我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在于能否体现
学生的能动性与民主性。能动性即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其根本在于学生思想上的认识,在于对自主管理的必要与迫切的理解。民主性是参与性的一种表现,一切规章制度或学生干部的选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的意志。如每学期的学生会干部的选举和“星级学生”评选的产生都必须经过学生竞选与学生代表投票民主选出。自主管理提倡并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第一,从活动的组织策划,到集体综合管理,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才能,参加其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的实践活动。第二,当学生参加某一个项目的管理的同时,他还处于整个环境下对他的监督,这样真正做到学生自主管理。第三,坚持公布每日各项常规评比结果,检查结果的公平、公正性接受班级、学生的监督。
五、加强对各级“学生会干部”的管理力度。
学生自主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自我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因此,学生自主管理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管理,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个性潜能。因而,学生干部应当增强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着手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生工作尽可能地开展好。而根据各年级不同的实际情况,应当具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侧重点。初一年级:探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选拔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制定学生自主管理章程。在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多参考借鉴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才能最终实施。初二年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初一各项探索性工作的整合与梳理。初三年级:养成阶段,通过前两年的探索和发展,初三的学生干部已具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初
三、初四学生群体也早已习惯并认可了学校的管理常规,因而在初
三、初四阶段己养成习惯。另一方面,出于初四学生本身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整体都较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以保障自己
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初四学生干部可以把自己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告诉学弟学妹们,充分发挥他们对新生学生干部的培养作用。
“自主管理星级评价”目标具体,学生易把握,好操作,积极性
高,管理活跃,效果好,科学化的评比使班级潜在的竞争意识更加明朗化、公开化,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没有一个班愿意落后。学生轮流当干部,治理班级,做到了干部自己选,班级自己管,班规自己订,班会自己开,星级自己评。学生不仅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提
高,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的核心,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灵
魂。我们要不断探索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出学校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