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早就在报纸、电视中了解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如何如何了得,于是一直盼望能读到这本书。拿到书,便迫不及待地读,一口气就将它读完了。
事实上,那天我读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我心里有些不爽,然而于丹的《论语心得》如同一碗心灵的鸡汤,让我迷茫的心渐渐趋于平静„„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我聆听孔子,心通孔子,神交孔子,我突然间感悟了生命的意义。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因而,不能不令我叹服——没有有渊博的文化作为基础,没有博大的气度作为支撑,不可能有这样理性、深刻的见解!正如于丹教授说的:境界有大小。
看看于丹关于“小人”的精彩言论吧!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你给他施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甚至你请他喝一顿酒,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时候,他不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责备,觉得你这儿也不够格,那儿也不达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费。他会想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很尴尬。所以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相处。”
当你如此透彻地看清“小人”的嘴脸,还有什么可以多说?还有什么值得计较?——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当然,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性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
于是我又想,要把于丹心得给予我的许多人生的道理,融入自己的生命里。
第二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福兴乡中学 张书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好处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应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刻内接收下来,不好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正因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十分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正因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这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爱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齐参加工作,你这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发奋、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职责、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第三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初二九班
庞洪坤
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读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其实,人这一生中,有什么样的朋友,就能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因此,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的环境中,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诉你,人这一辈子,做的所有事情,内心是应该以朋友作为一个坐标的。这种标准,有可能是防微杜渐的,不见得这个朋友作出多么伤大雅的事情来,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险。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读后感》所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吧!
《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
第四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心灵之道。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我们不称心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那?
孔子的弟子子夏曾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他的成败荣辱。
自信心决定人生!面对逆境我们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质,俗话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只有内心强大才可以战胜一切!
工作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民工的无理取闹,技术的难度,同事的相处,领导给的压力,都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需要我们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毛泽东曾说过:自信人生而百年,对我们来说自信心和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工程的质量,说小了可能会浪费我们公司的材料与资金还有窝工,说大了就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剧院,里面是无数人在坐的观众席,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健康!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可见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我们工作中的很多错误与不足。
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是一位心理素质及其强大的政治家,无论面对多大的失败多大困难都面无惧色。官渡之战时,明日就要杀马充饥了,而他却在自己士兵面前表现的好像自己军营之中还有粮草数百万一样,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士兵各个都无比消沉,战斗意识完全消失,但是曹操却能坦然如故,依然把孙刘看得不屑一击,让自己的士兵仍然看到胜利的曙光。
并不是曹操傲视群雄,而是他把自己的激情与斗志传递给自己的士兵,假如粮草不足时他面带畏惧与担心或者撤军怎么会有官渡之战的胜利,假如赤壁失败后的曹操万念俱灰,那么他和他的士兵能否回到北方。
可见曹操的心理素质是多么的强大,可见曹操的自信心是多么的鉴定!由此可见自信心与心理素质关系到我们的成败荣辱!篇二: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心灵产生强烈共鸣。让我明白了有善有恶心之体,无善无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真谛,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重新理解了《论语》,让我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为人之道,懂得己所不欲语,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
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淡然的心态,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天地人之道。《论语》的思想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无比的强大。
孔子在教学期间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态度都非常的平和,但是他的内心却十分的庄严。孔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仰的人,正是这种信仰给他一种强大的力量。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兵力,也不是钱粮而是百姓对国家的信仰。做为一个职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职工对企业的信仰,只有对企业有了信仰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在工作中感到乐趣,才能对工作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代社会人们无比的追求奢侈的生活、各种攀比、工作及其不负责,其根源就在于自己没有信仰没有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有所信仰。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想做的工作,难道别人就想做了吗?
这不但是我们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道德的体现,我们多做一点那么别人就可能轻松一点。工作中我们认真及时的去做、不要拖拖拉,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当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不仅仅是换得领导与同事的一句称赞,更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而是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工作的负责,做一个合格的职工只求问心无愧,不求别墅豪车只是追求自己的信仰。或许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吧!
第五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反复用温柔强调它的伟大之处,真正的经典是温柔的,他就在你身边,看起来很近,没有长篇大论,却细水长流般融入读者心中。
其中几句话,对我影响颇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苍天还用说话吗?她无声无息的使四季变换有序进行,养育了世间万物,她需要说什么呢?这几句话,把天地的包容写的极致,天地人,三者融合为一体,这不正应该是我追求的吗?
还有孔子对于勇的理解“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忧、惑、惧对应的仁、智、勇,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每一个的实践,都极其困难。需要很长时间内部消化。
孔子强调自身的修养,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何等的修为。他一生的坐标是“十五治学,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里我对“二十不悔,三十而立”最有感触。我正处在二十岁,我对自己前二十年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不能说没有悔。但是,我现在对自己的选择和作为都接受,我就认为我,做到了“二十不悔”。至于“三十而立”我也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想像的“三十而立”是在社会立足,有车有房有存款有地位。想想看真的太狭隘了。“三十而立”不是“三十而富”如果一个人把目标定位在三十岁有房有车,多数人可能觉得他把目标定高了,但是实际上,这个目标太低了。一个人一生中做的最伟大的事,不能仅仅停留在还完了房贷啊。“三十而立”立的是心态,是内在的坚定从容,在三十岁的年纪,内心可以在复杂混乱肮脏的社会中不惊不怨,不被世界左右。用温柔的方式,处理世界的一切变化。这才是“三十而立”吧。让我们在此约定,到了三十岁,再来翻看论语,到时候再体会不惑与知天命,也许更有不一样的理解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