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杨凌示范区)人事局、计划局,省级各部门,中央驻陕单位:
现将《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全省高级经济师考评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级经济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资格与职务聘任分开的制度,是对我省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今年又是全省实行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的第一年。各市、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战略的高度,按照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高度重视考评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及时部署,广泛宣传,认真实施。
二、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要树立为经济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的思想,模范执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全力支持广大从事经济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评,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专业设置。根据实际情况,今年暂开设企业管理、营销、财税、金融与投资、公关、人力资源等6个专业。
四、时间安排。2003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考生报名,12月组织统一考试,2004年元月起报送评审材料。2004年3月组织专家评审。有关考试报名、培训和评审等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陕西省人事厅 陕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ΟΟ三年九月四日
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我省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经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逐步建立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经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体系,充分发挥经济专业技术人员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高级经济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定办法。凡要求参加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定的人员,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在同一次考试中取得双科成绩合格后,方可申请参加评审。
第四条 实行高级经济师资格与职务聘任分开的制度。按照本办法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经济专业高级技术职务的水平和能力。凡被聘任高级经济师职务者,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第五条 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定工作在省人事厅、省计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设立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评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考 试
第六条 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制度。即:统一大纲教材、统一试题、统一阅卷评分、统一合格标准。
第七条 委托省人事考试中心承担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工作。
第八条 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考试科目为《经济理论》和《专业与实务》(暂分为企业管理、营销、决策、财税、金融与投资、公关、人力资源等7个专业)。
第九条 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分两个半天进行。考场原则上设置在西安。
第十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一)获得博士学位,从事经济工作满1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经济工作满4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经济工作满5年;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经济工作满10年;
(五)对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资历的人员,只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允许报名参加考试:
1、从事经济专业工作25年以上,并取得经济师资格5年以上;
2、近五年内在经济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被设区市党委政府、省级以上部门两次表彰奖励者;
3、获得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项的主要贡献者;
4、获得设区市、省级部门二等以上奖项的主要贡献者;
第十一条 凡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省人事考试中心按照报考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第十二条 考试合格人员,由省人事厅颁发高级经济师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该证书3年内有效。
第三章 考试大纲与教材
第十三条 由省人事厅组织专家编写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教材,参加编写大纲和教材的人员不参与考试命题。邀请有关行业专家组成命题委员会负责考试命题工作,组织有
关专家评阅试卷。
第十四条;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资格考试的培训工作。考生参加培训采取自愿的原则。培训工作委托省计划干部培训中心承担。
第四章 评 审
第十五条 评审工作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政策、统一标准。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六条 高级经济师评审工作由省计委组织实施。建立全省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评委库,年度高评会从评委库中抽调人员组成。对全省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的申报评审材料在逐级、逐类审核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统一评审。
第十七条 申请参加评审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在有效期内的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二)具有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证明;
第十八条 评审条件
长期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所从事经济专业业绩突出,具备下列
(一)、(二)项条件中的各一项:
(一)近五年取得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1、主持单位工作或管理项目中,有1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项目(或单位),或有2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项目(或单位)。
2、在承担的经济调查工作中,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被省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设区市政府、省级部门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所在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主持单位的主要经济工作或管理建设项目,有创新举措或先进经验总结,被设区市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并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同行业其它单位正式采用,或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主持或参与制定过县级以上地区、行业或单位的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制度、项目科研报告或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并经政府、主管部门或单位批准实施。
5、主持或参与撰写的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经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在国内或省内有较高水平。
6、在经济专业岗位上,研究解决了经济工作中的有关重要问题,为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或在近五年来有3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二)近五年取得下列学术技术成果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经济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经济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署名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4、在省部级经济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2篇以上或在设区市、省级部门学术会议上发表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
第十九条 凡符合评审条件人员的评审材料,由个人提出申请,单位推荐,经市人事局、省级部门审核后,再由省计委职改办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材料提交高评会进行评审。评审材料以各市人事局、省级部门为单位报送。其中非国有制单位人员的评审材料,凡在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由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审核报送,未在省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由单位审核后直接报送省计委职改办;中央驻陕单位人员的评审材料直接报送省计委职改办。
第二十条 高级经济师的评审结果,经省人事厅核准后,颁发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书。
第五章 考评工作纪律
第二十一条 考试管理机构应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组织纪律,切实做好试卷管理、考场组织以及其他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对泄密、舞弊者,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评审条件进行评审,认真执行保密和回避制度,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参加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评审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考试、评审资格或由发证机关收回其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书,三年内不得再参加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定: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
(二)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三)其它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第二条包括民营、三资、外资、个体私营、中央驻陕、外地在陕等企业的各类经济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中的“相关专业中级专业资格”是指会计师、统计师、审计师、工程师、商务师等。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经济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均含本级。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省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二篇: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审
陕西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审
一、申报范围及外语、计算机等相关要求
(一)持有2008年以来取得的高级经济师考试合格证,在省内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持有职称外语B级以上合格证书。按照陕人发〔2007〕52号《关于转发落实国家人事部〈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陕人发〔2007〕121号《关于职称外语免试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的文件规定,符合职称外语免试条件的,填写《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各市职改办及省级部门人事处审核后上报材料。
(三)持有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5个模块)合格证书。符合陕人办发〔2005〕34号《关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中规定免试条件者,填写《申请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考审批表》,各市职改办及省级部门人事处审核后上报材料。
(四)学历要求。按照陕人发〔2003〕69号、陕人发〔2003〕71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申报评审的专业必须与本人现在从事的工作和考试科目保持一致。
(六)申报人提交的学术技术成果必须与申报专业保持一致或相近。
二、业绩条件
参评人长期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所从事经济专业业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持单位工作或管理项目中,有1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单位(或项目),或有2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单位(或项目)。
(二)在承担的经济调查工作中,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被省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设区市政府、省级部门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所在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主持单位的主要经济工作或管理建设项目,有创新举措或先进经验总结,被设区市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并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同行业 单位正式采用,或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主持或参与制定过县级以上地区、行业或单位的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制度、项目科研报告或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并经政府、主管部门或单位批准实施。
(五)主持或参与撰写的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经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在国内或省内有较高水平。
(六)在经济专业岗位上,研究解决了经济工作中的有关重要问题,为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或在近五年来有3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三、学术技术成果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经济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经济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署名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二)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三)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四)在省部级经济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2篇以上或在设区市、省级部门学术会议上发表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
四、申报材料目录
(一)主管单位或市职改部门审核推荐函1份,同时附《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参评人员名册》(附件1)及电子版(Excel格式)。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三)《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评审简表》(附件2)一式15份。
(四)所在单位出具的以写实为主的业绩推荐材料1份。
(五)所在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出具的公示证明1份。
(六)个人业务自传一份,主要反映本人近五年从事经济业务工作情况。破格考试并申报人员还需另行提供个人业务自传一式15份,主要说明破格考试并申报的条件及理由,重点反映任现职期间的突出工作业绩。
(七)答辩材料一份,答辩者可根据本人从事的工作及所撰写的论文,提供一份综合性的答辩材料。
(八)在有效期内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包括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考试合格证书、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B级以上)或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或计算机免试审核表。
(九)学历证书和中级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十)任现职期间获奖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十一)能代表本人申报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理论水平的论著原件及复印件。
五、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各市、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人事(职改)部门,要从加强我省高级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负责地做好2010年高级经济师的申报工作。
(二)基层单位、主管部门及各市的人事(职改)部门应严把推荐关,认真核实被推荐评审人员的有关材料,对其专业技术工作做出实事求是的鉴定,把确实有真才实学,在经济建设第一线有突出业绩的人员推荐上来,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申报材料必须由单位人事(职改)部门集中一次性上报,个人报送材料概不受理。
(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简表》为A3纸张(可以复印)可登录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下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格式为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统一表格;表格栏目及格式不能随意调整。其余材料(含复印件用纸)均统一为A4纸张。
(五)所申报的表格中的相关内容、工作业绩、论著等材料必须是任现职期间形成的,取得现职资格以前的材料不需提供。
(六)凡持国(境)外学历申报者,必须出具国家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认证书。
(七)负责人签字、基层(呈报)单位意见必须用蓝黑钢笔或黑色碳素笔填写。“基层单位意见”和“呈报单位意见”栏目,要明确简述被推荐人有关方面的表现及推荐其评审高级经济师的理由。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真实。
(八)申报材料目录中的第(四)款、(五)款要加盖主管部门的人事(职改)部门的公章。申报材料中的所有复印件须经所在单位审核,加盖所在单位或单位人事(职改)部门的公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九)对部分申报材料应进行装订,顺序为:目录中第(四)款、(五)款、(六)款、第(七)至
(十)款中的复印件。目录中的第(一)、(二)、(三)、(七)款及
(八)至
(十一)款中所指的有关证件原件及论著原件不需要装订。要求个人申报材料装入硬盒(档案盒规格)报送盒上粘贴申报材料封面。
(十)评审材料待评审工作结束后1个月内按原报送渠道退回,逾期不予保管。
第三篇: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
人事部 审计署
人发[2002]58号
关于印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厅(局)、审计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现将《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中试行。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们,以便修订完善。
人事部
审计署
二○○二年六月六日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审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健全和完善审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审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考试和评审是评价工作的两个环节,凡要求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的人员,须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在同一次考试中取得双科合格成绩后,方可申请参加评审。
第四条 按照本办法取得高级审计师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水平和能力。
第五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在人事部、审计署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下简称“全国审计考办”)负责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的考务管理和评审工作由各地人事、审计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具体职责分工,由各地协商确定。
第二章 考 试
第六条 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考试科目为《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第七条 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分两个半天进行。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
第八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五)对虽不具备上述条件规定的学历、任职资格或从事审计工作年限,但审计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其破格报名条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报审计署、人事部备案。
第九条 凡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同意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考试管理机构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第十条 考场原则上设置在省会城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考场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批准,并报全国审计考办备案。
第十一条 全国审计考办确定国家统一的合格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审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当地当年的使用标准,并报全国审计考办备案。
第十二条 对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全国审计考办颁发高级审计师资
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对符合当地当年使用标准的人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颁发考试成绩有效证明,该证明在本地区范围本的评聘工作中有效。
第三章 评 审
第十三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应经人事厅(局)的批准后组织成立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
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的在京单位的评审工作,原则上由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统一负责。驻各地的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评审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亦可根据情况委托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代为进行。
第十四条 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评审工作原则上应在考试成绩公布后的3个月内完成。
第十五条 申请参加评审的人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在有效期之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或有效证明;
(二)具有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有效证明;
(三)取得中级资格以后各或任职期满综合考核“称职”以上的证明。第十六条 评审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大中型审计项目的主审5次以上。
2、主持实施全国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2项以上,或省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3项以上,或地市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4项以上。
3、担任审计署或省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2次以上,或担任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3次以上。
4、主持或承担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1项以上(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或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前述
课题2项以上。
(二)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业务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担任主审的大中型审计项目中,有1项以上在省部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或有3项以上在地市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2、在承担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以上被国务院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审计署或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3项以上被省级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被审计单位或委托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承担有关部门交办的专案审计工作,其审计结果成为司法机关、纪检部门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
4、在主持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工作期间,有过审计方法创新或先进经验总结,被省部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且相应的审计机关已决定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其它单位正式采用。
5、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过地市以上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工作制度或审计发展规划,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6、主持或承担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审计或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具有国内较高水平。
(三)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经两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鉴定为有较高学术价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审计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审计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注明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第十七条 审计署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需经同级的人事部门审核批准,并颁发审计署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用印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
国务院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应根据受委托的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的通知,由本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审核批准,并颁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
第四章 评价工作组织纪律
第十八条各级考试管理机构应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组织纪律,切实做好考试命题、试卷管理、考场组织以及其它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对泄密、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执行保密和回避制度,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第二十条 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评审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考试、评审资格或由发证机关收回其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三年内不得再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
(二)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三)其它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中的“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等。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中的大中型审计项目是指:县级以上政府财政收支审计、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地市以上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大中型企业审计;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审计;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及相应的其它经济单位审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中的大中型企业是指: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确定的标准中地、市级以上重点企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均含本级。
第二十六条 军队系统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组织进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人事部、审计署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30日后施行。以前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1995年8月8日由人事部、审计署联合颁发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人职发[1995]84号)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第四篇:高级经济师资格条件
关于印发广东省高级经济师资格条件的通知
粤人职[1999]33号
广州、深圳及各地级市人事局,各县、县级市、区人事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省经委组织拟定的《广东省高级经济师资格条件》印发给你们,请自2000年1月1日起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报告我厅职称处。
广东省人事厅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广东省高级经济师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高级经济师须系统掌握经济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从事的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熟悉相关专业业知识,了解国内外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经济法规,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经济专业工作经验,能主持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的筹建或从事学科重点课题的研究,独立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难题,在经济研究工作中取得有重大价值的成果,或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业绩显著;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一有组织专业全面业务、,培养专业人才和指导经济师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工交、基建、商业、餐旅、物资、供销}经贸、金融、计划和劳动工资管理、经济研究等经济专业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执行财经纪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谎报成绩,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四)严重违法违纪或严重失职、渎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不得申报。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取得经济师资格后,受聘经济师职务2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取得经济师资格后,受聘经济师职务5年以上。
(三)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经济专业工作20年以上取得经济师资格后,受聘经济师职务5年以上。
第四条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获博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工作或学习1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专业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专业工作经历(能力)条件之一
(一)主持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2年以上。
(二)作为骨干参与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3年以上。
(三)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省重点项目1项以上或市重点项目2项以上的筹建、投产等全过程工作。
(四)主持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以上达到省内同行先进水平。
(五)从事经济专业研究工作,承担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以上,或市(厅)级重点课题3项以上。
第七条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持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期间。连续2年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为企业的扭亏增盈作出突出贡献。
(二)为大、中型企业大幅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作出主要贡献,并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筹建的重点项目投产后达到设计指标。
(四)主持小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期间,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主要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同行先进水平作出突出贡献。
(五)从事经济研究工作,获国家级奖或省(部)级一、二等奖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市(厅)教一等奖2项以上,或市(厅)级二等奖3项以上奖励。(以奖励证书为准)
(六)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业务骨干,对本专业有独到见解,提出有较高价值的建议,对改进本单位(部门)工作,大幅度提高效率(或效益)作出重要贡献,或对行业的经济活动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八条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或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业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公开出版经济著作五部,以及在专业刊物(CN或ISSN刊物,下同)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或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在省级学术会议宣读并获奖的论文2篇以上。
(四)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为解决重大经济问题而撰写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调查报告、经济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报告等2篇以上。
第九条破格申报条件
虽不具备第三条规定的学历,但取得经济师资格后,受聘经济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的学历(学位),取得经济师资格后,受聘经济师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受第三条规定的限制。评审时一般要经过专业答辩。
(-)获国家或省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
(二)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近三年来连续使企业有较大幅度盈利或实现扭亏为盈,成绩显著,经省、市专业主管部门认定;同时,对所从事的经济专业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公开出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经济著作1部(主要编著者)和在专业刊物发表独立完成的论文2篇以上,或在专业刊物发表独立完成的论文3篇以上。
附录:
一、申报人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按要求填写好的《广东专业技术评审表》(简称《评审表》下同):一式一份。
(二)《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一式二十份。
(三)对照条件第一条,将申报的专业准确地填在评审表相应栏目上(在申报资格名称前贯以专业名称)。
(四)对照条件第二条,考核结果填入《评审表》内相应的栏目上。
(五)对照第三、五条,必须提交学历(或学位)证书、资格证书、任职的聘书、继续教育证书复印件。复印件须经单位审核、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六)对照第四条,必须提交外语考试成绩通知单或合格证书原件,或免试的证明材料。
(七)对照第六条规定,填写《评审表》相应栏目。
(八)对照第七条,提交业绩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若是获奖项目应清楚写明等次,复印件单位要审核盖章。
(九)对照第八条要求,提交规定数量内的论文或著作或实例材料。论文、著作或实例材料要提交原件。
二、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凡贯有“以上”的,均合本级(本数量),如“2年以上”含2年。
(二)本条件第五条所列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是指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证明。
(三)本条件第七条所列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持”人,是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分管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企业负责人(不包括党务政工主要负责人人“骨干”是指具体承担项目的调研、立项、项目实施、综合研究报告的编写等全过程的负责人(可以不是决策者)或者是具体从事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某一方面的负责人。
(四)本条件第八条所列“主要编著者”是指参与写作的主编、副主编或执笔人。
(五)专业刊物:指公开发行、取得CN或ISSN号的专业刊物。著作:指公开出版,取得ISBN号的著作。
第五篇: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试行)
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试行)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洛阳新区办公室,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
《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试行)》已经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9月9日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洛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福民强市步伐,进一步在全市上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建立健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其中包括科学发展、公众安全感、环境创优、效能提升、重点企业发展、安全生产六项考评指标。
一、考评指标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指标
1.考评对象:各县(市)区(含高新区、伊洛工业园区,以下同)。
2.考评指标:参考河南省对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的指标设置,结合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设置以下6个方面29个具体指标。
(1)财政收入(权重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权重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月累计几何平均增速(权重10)、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权重3)、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权重4)、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变化量(权重1)。
(2)固定资产投资(权重2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权重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权重10)、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权重3)、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权重3)、建筑业营业税增速(权重2)。
(3)工业发展(权重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额(权重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权重10)、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权重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权重2)、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权重3)。
(4)服务业发展(权重15):服务业增加值总额(权重2)、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权重8)、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权重3)、服务业营业税增速(权重2)。
(5)出口和利用外资(权重15):出口总额(权重2)、出口增速(权重5)、利用外资总量(权重1)、利用外资占目标比重(权重3)、利用省外资金总量(权重1)、利用省外资金占目标比重(权重3)。
(6)节能环保(权重1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权重4)、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权重2)、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权重2)、环境安全信访事件(权重2)。
3.排名方法:总分为100分。根据各项指标加权计算得分并由高到低排名。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按照省政府要求另行制定《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按季度进行考核排序。其他各单项工作的考核考评仍按原办法进行。
(二)公众安全感指标
1.考评对象:各县(市)区、各乡(镇)办事处。
2.考评指标:沿用省委政法委对全省各县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指数排名办法,确定对各县(市)区、各乡(镇)办事处公众安全感考评指标,内容主要包括公众安全感满意率等。
3.排名方法:按照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名。由市统计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以电话调查为主,问卷调查为辅),设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说不清”四个选项,对居住在考评对象辖区内半年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公众安全感满意率=(选择“满意”的人数+选择“基本满意”的人数)/(选择“满意”的人数+选择“基本满意”的人数+选择“不满意”的人数)。
4.责任查究:
(1)对每季度排名末位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县(市)区,仍按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关于印发〈全市平安建设争先年工作重点〉的通知》(洛综治委〔2009〕5号)文件予以查究。
(2)对排名后10位的乡(镇)办事处实施综治和平安建设查究。其中,第一次排名后10位、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乡(镇)办事处,视情查究;连续2次或一年内2次排名后10位、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乡(镇)办事处,给予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警示;连续3次或一年内3次排名后10位、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乡(镇)办事处,给予一票否决。
(3)对综合排名后10位(按加权排名方法确定年终排序,第四季度占70%,前三季度各占10%)、且安全感指数达不到市定标准的乡(镇)办事处,给予重点管理、一票否决警示或一票否决。
(4)对给予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取消当年平安建设及获得综合性政治荣誉、综合性奖励的资格,取消其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当年获得综合性政治荣誉、综合性奖励和晋职、晋级资格;县(市)区所属乡(镇)办事处有被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的,取消该县(市)区当年平安建设评先资格;被重点管理的乡(镇)办事处书记,在全市大会作表态发言,分管领导诫勉谈话,主管领导(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主动辞职;被一票否决的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主动辞职,分管副书记、专职副主任免职。
(5)被重点管理、一票否决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涉及干部职务变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6)对被查究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市综治委、县(市)区综治委可比照上述查究规定对负有主要责任的有关单位、部门及人员进行查究。
(三)环境创优指标
1.考评对象:各县(市)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重点市直委局和窗口单位(51个),城市区所有乡(镇)办事处(51个)。各县(市)区可参照市模式进行考评。
重点市直委局和窗口单位(51个):市法院、市检察院、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震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邮政局、市人防办(市民防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物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行政事业单位效能促进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残联、市工商联、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科协、洛阳日报社、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洛阳广电总台、洛阳火车站、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洛阳供电公司、洛阳移动公司、洛阳联通公司、洛阳电信公司。
2.考评指标: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结合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阶段性重点工作、日常城市管理工作和被考评对象的职能,每次分类编制10~15个群众关心、通俗易懂、合理适用、易于评价的民意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党政机关规范、简化办事程序和工作效率,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依法工作的公正度,诚信政府建设和市场监管满意度,各类社会宣传、促进文明素质提升状况,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举措及成效,群众对交通秩序、公共秩序和休闲公共场所满意度,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等。
3.排名方法:依据编制的民意调查指标设置调查题目,开展民意调查,并根据群众满意率计算具体得分。分县(市)、城市区(含高新区、伊洛工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重点市直委局和窗口单位、城市区乡(镇)办事处四个层次,按得分高低排名。
4.责任查究:
(1)考评工作同时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挂钩,作为晋级和撤销(或建议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重要依据。
(2)鉴于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环境创优工作除按照本《办法》进行考评外,对工作不力、排名靠后、严重影响全市创建工作的,将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四)效能提升指标
1.考评对象:市直部门(含公共服务单位,详见附件)。
2.考评指标:总体评价,政务(党务、厂务)公开,依法行政(守法经营),服务态度,办事效率。
3.排名方法:综合运用企业测评、民意测评、县(市)区党政机关测评、责任追究扣分、社会监督扣分五种方式,采取百分制倒扣分方法计分后排名。其中,对第一、二类考评对象按5项内容计分,企业测评40分,民意测评20分,县(市)区党政机关测评20分,责任追究10分,社会监督10分。对第三类考评对象按4项内容计分,企业测评40分,民意测评40分,责任追究10分,社会监督10分。
(1)企业测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下旬,从企业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0户规模以上、驻城市区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企业,由其法人代表或代理人对105个市直部门和64个公共服务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
(2)民意测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下旬,从市区居民、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中,随机等距抽取200名代表对105个市直部门和64个公共服务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
(3)县(市)区党政机关测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中旬,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机关随机抽取200人,对105个市直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
(4)责任追究。每季度末对市直105个部门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追究情况汇总1次,依扣分标准确认计分。
(5)社会监督。对第一、二类评议对象,每季度召集市纠风办、市企业投诉中心、市属新闻单位等,对其查处的涉及105个市直部门投诉举报情况和市以上主流新闻媒体监督情况,进行一次汇总,依扣分标准予以计分。对第三类评议对象,每季度召集市价格投诉举报中心、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市纠风办、市企业投诉中心、市行业主管部门、市属新闻单位等,对其查处的涉及64个公共服务单位投诉举报情况和市以上主流新闻媒体监督情况进行一次汇总,依扣分标准予以计分。
(五)重点企业发展指标
1.考评对象: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和隶属关系,不含公共服务企业)。
2.考评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权重30);
(2)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权重20);
(3)缴纳地方工商税收总额(权重30);
(4)缴纳地方工商税收增速(权重20)。
3.排名方法:每季度按照4项指标筛选出全市前100名企业和100名预备队企业,根据指标得分的总和排出全市前100名企业,并统计出退出和新进前100名企业名单。
(六)安全生产指标
1.考评对象:各县(市)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企业。
2.考评指标: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火灾、建筑施工等领域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死亡控制指标。
(1)县(市)区全年安全生产死亡总人数超过市政府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或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年终考评一票否决。
(2)与市政府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书》的17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年安全生产死亡总人数超过市政府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的,年终考评一票否决。
(3)中央、省管驻洛企业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市属及以下企业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年终考评一票否决。
3.责任查究:
(1)县(市)区:凡辖区内(城市区不包括中央、省管驻洛和市属企业)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委书记(党工委书记)3年内不能提拔重用,同时追究领导责任;县(市)区长(管委会主任)停职检查,依法、依纪、依规顶格处理;主管县(市)区长(管委会副主任)就地免职,依法、依纪、依规顶格处理;发生瞒报、迟报、漏报事故的,一经查实,主管县(市)区长(管委会副主任)就地撤职。
(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城市区中央企业、省管驻洛企业和市属企业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市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停职检查,主要领导3年内不能提拔重用。
(3)企业:凡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顶格处理。
二、考评结果的运用
(一)季度运用
一季度为一个考评周期。考评结果在次季度初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和市属新闻媒体上公布,并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考评情况进行点评。排名末位的,单位主管领导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主要领导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运用
1.奖惩。
(1)对各县(市)区设置“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对各县(市)区所涉及的科学发展、公众安全感、环境创优3项考评,按四个季度得分之和加权计算出综合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合安全生产指标,对排名靠前的,设一、二、三等奖,给予物质奖励。
(2)对市直部门(公共服务单位)设置“效能提升先进单位”和“环境创优先进单位”,分别就效能提升和环境创优两项指标,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合安全生产指标,对排名靠前的,设一、二、三等奖,给予物质奖励。
(3)对企业设置“企业突出贡献奖”。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合安全生产指标,对排名靠前的,设一、二、三等奖,给予物质奖励。
(4)对年终考评综合排名末位的,市委、市政府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考虑采取其他惩戒措施。
2.作为考评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
3.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尚朝阳为总牵头人,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应安为总监督人。
(二)市绩效办负责整个考评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奖惩等。
(三)科学发展指标的考评,由市统计局牵头负责;公众安全感指标的考评,由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牵头负责;环境创优指标的考评,由市文明办牵头负责;效能提升指标的考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负责;重点企业发展指标的考评,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安全生产指标的考评,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相关单位配合。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考评,由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