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格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论文报告格式
**设计报告内容:
1.封面:单独1页(见样件)
2.摘要、关键词:中文(150~200字)、英文;单独1页
3.目录:内容必要对应页码号
4.设计报告正文:
一、前言:
二、总体方案设计:
包括方案比较、方案论证、方案选择
(以方框图的形式给出各方案,并简要说明)
三、单元模块设计:
①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②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③特殊器件的介绍;
④各单元模块的联接,以一个模块为一个框,画出框的联接图并简要说明。
四、系统调试:
说明调试方法与调试内容,软件仿真放这里。
五、系统功能、指标参数:
①说明系统能实现的功能;②系统指标参数测试,说明测试方法,要求有测试参数记录表;③系统功能及指标参数分析(与设计要求对比进行)。
六、设计总结:
包括:①对设计的小结;②设计收获体会;③对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或建议。
5.参考文献:
如:
[1]陈武凡.小波分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01.[2]
[3]
6.附:
①系统原理图;
**设计报告格式:
设计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设计报告正文大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小标题用四号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报告从正文开始统一编页码、左侧装订。设计报告要求20页左右。
第二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规定
竞赛结束时,参赛队需要上交的材料包括:(1)《设计报告》;(2)制作实物;(3)《200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登记表》。上述材料使用赛区统一制作的封条,封入由各校自备的纸箱。密封后的纸箱外部不得出现任何校名、参赛队代号、参赛队员姓名及其它暗记,否则视为无效。纸箱封条由赛区组委会自备,各参赛学校必须按照赛区组委会要求的时间、地点上交参赛作品。
9、《设计报告》写作与装订要求
《设计报告》正文的图文篇幅限制为6页,第一页含300字以内的设计中文摘要,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单倍行距,标题字号自定,一律采用A4纸,页面纵向打印、装订,装订时第一页为空白页。电路图可另附,报告格式按照竞赛题目中的报告要求撰写。《设计报告》每页上方必须留出3cm空白,空白内不得有任何文字,每页右下角注明页码。报告用纸由各参赛校自行解决。
10、《设计报告》的密封方法
竞赛结束时,参赛队应将设计报告密封纸在距设计报告上端约2厘米处装订,然后将参赛队的代码(代码由赛区组委会统一编制,在发放题目时通知各参赛队)写在设计报告密封纸的最上方。设计报告装订好后将密封纸掀起并折向报告背面,最后用胶水在后面粘牢。设计报告上不允许出现参赛队的学校、姓名等文字。
11、发题时间
参赛地区教委及赛区竞赛组委会必须保证本省内不同城市的参赛学校,在2007年9月2日这天同时如数取到竞赛题目,但开赛前不得启封。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格式
**设计报告内容:
1.封面:单独1页(见样件)
2.摘要、关键词:中文(150~200字)、英文;单独1页
3.目录:内容必要对应页码号
4.设计报告正文:
一、前言:
二、总体方案设计:
包括方案比较、方案论证、方案选择
(以方框图的形式给出各方案,并简要说明)
三、单元模块设计:
①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②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③特殊器件的介绍;
④各单元模块的联接,以一个模块为一个框,画出框的联接图并简要说明。
四、系统调试:
说明调试方法与调试内容,软件仿真放这里。
五、系统功能、指标参数:
①说明系统能实现的功能;②系统指标参数测试,说明测试方法,要求有测试参数记录表;③系统功能及指标参数分析(与设计要求对比进行)。
六、设计总结:
包括:①对设计的小结;②设计收获体会;③对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或建议。
5.参考文献:如:
[1] 陈武凡.小波分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01.[2][3]
6.附:
①系统原理图;
**设计报告格式:
设计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设计报告正文大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小标题用四号
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报告从正文开始统一编页码、左侧装订。设计报告要求20页左右。
第三篇: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1994题目一 简易数控直流电源题目二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1995题目一 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题目二 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题目三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题目四 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
1997 A题 直流稳定电源
B题 简易数字频率计 C题 水温控制系统 D题 调幅广播收音机
1999A题 测量放大器B题 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C题频率特性测试仪
D题短波调频接收机
2001
A题 波形发生器
B题 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C题 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D题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E题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F题 调频收音机
2003A 压控制LC振荡器
B 宽带放大器
C 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D 简易逻辑分析仪E 简易智能电动车
F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2005A 正弦信号发生器B 集成运放测试仪
C 简易频谱分析仪
D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E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F 数控恒流源
G 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
整理者 RobinQQ:982052324
2011-7-17
2007 A 音频信号分析仪B 无线识别C 数字示波器D 程控滤波器E 开关稳压电源
F 电动车跷跷板
G 积分式直流数字电压表H 信号发生器I可控放大器J电动车跷跷板
2009A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
B 声音引导系统C 宽带直流放大器D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E 电能收集充电器F 数字幅频均衡功率放大器 G 低频功率放大器
HLED点阵书写显示屏I模拟路灯控制系统
第四篇:历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第一届(1994年)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B.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第二届(1995年)
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B.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 C.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D.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 第三届(1997年)
第三届(199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直流稳定电源 B.简易数字频率计 C.水温控制系统 D.调幅广播收音机 第四届(1999年)
第四届(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测量放大器
B.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 C.频率特性测试仪 D.短波调频接收机
E.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 第五届(2001年)
第五届(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波形发生器
B.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 C.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 D.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 E.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F.调频收音机 第六届(2003年)
第六届(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电压控制LC振荡器 B.宽带放大器
C.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 D.简易逻辑分析仪 E.简易智能电动车
F.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第七届(2005年)
第七届(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正弦信号发生器 B.集成运放测试仪 C.简易频谱分析仪 D.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E.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F.数控恒流源
G.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 第八届(2007年)
第八届(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音频信号分析仪 B.无线识别 C.数字示波器 D.程控滤波器 E.开关稳压电源 F.电动车跷跷板
G.积分式直流数字电压表 H.信号发生器 I.可控放大器 J.电动车跷跷板 第九届(2009年)
第九届(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 B.声音导引系统 C.宽带直流放大器
D.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 E.电能收集充电器
F.数字幅频均衡功率放大器 G.低频功率放大器 H.LED点阵书写显示屏 I.模拟路灯控制系统 第十届(2011年)A.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 B.基于自由摆的平板控制系统 C.智能小车
D.LC 谐振放大器
E.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 F.帆板控制系统
G.简易自动电阻测试仪
H.波形采集、存储与回放系统 第十一届(2013年)
A.单相AC-DC变换电路 B.四旋翼自主飞行器
C.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 D.射频宽带放大器 E.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 F.红外光通信装置 G.手写绘图板
J.电磁控制运动装置 K.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
L.直流稳压电源及漏电保护装置
第五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心得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心得
短暂的大学生涯总有令人难以忘却的青春与记忆。画面定格在2015年的暑假,60天紧张有序的准备与坚持,4天3夜的不眠战斗,这些画面至今令自己都很难忘。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与挫折,有过无奈,面对过质疑,也有遗憾但却从未有过后悔,因为我们是在为梦想而拼搏!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比赛让我们对团队合作有了真正深刻了解与体会,也使得各自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2015年的暑假,我们在努力!比赛前的准备
诗经中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的准备,是比赛顺利的最基础的保障。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作为队长的我,为了能把单片机C语言尽快熟练掌握,我放弃了考试复习时间,在期末考试前3天我依然还在实验室写单片机程序。而我的两个队友也放弃了暑假的休息时间,每天呆在实验室或者寝室看书,研究电路,写程序等来为比赛做准备。
为了使这次比赛顺利进行,分院领导也充分重视准备阶段的工作,为我们开放了空调实验室,使得我们可以有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并提供了充足的电子元件、仪器仪表以及高速的网络接口。这就方便了我们查阅与下载资料,可以通过焊接设备制作电路并通过仪器仪表进行各项参数的测试。
在经过团队之间的商量之后,我们最终将准备阶段分为三个部分:资料收集阶段,基础训练与电路模块制作与模拟比赛阶段等。
1.1 资料收集阶段
5-6月因为平时绝大部分时间在上课,所以就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内容、历届赛题和优秀论文收集、基础电路收集。通过资料的收集,来了解如何充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
小组共3名队友,因为我本身对互联网很了解又擅长收集整理资料,所以资料收集阶段主要都是我来完成的。1.1.1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内容
主要是在网上查找下电赛的比赛内容和往届参赛人员分享的经验与总结,从而让自己对电赛的性质与内容有个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1.1.2 历届赛题收集
收集历届赛题、论文的不但是为下一步分析做积累,也是从中为下一步选题重点致命方向。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一般有五类方向,信号类,电源类,自动类,通信类,控制类。通过与队员的沟通,再结合小组乘员实力,初步选择了仪器仪表类和放大类作为以后重点的训练目标。1.1.3基础电路收集
熟练掌握基本电路包括常用的电路,如:直流稳定电源电路、电源滤波电路、信号滤波电路、二极管稳压电路、串联稳压电路。
基础运放电路,如:差分放大电路、同相与反相放大电路、积分与微分放大电路、信号变换电路、选频放大电路、电压跟随器电路、阻抗匹配电路、电压比较电路、差分输入运算放大电路。
振荡电路,如:RC振荡器、LC振荡器。
三极管放大电路,如:共集共射共基放大电路、小信号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30个基础电路外,还应该掌握常用芯片的作用与引脚定义。
1.2 基础训练与电路模块制作
将三个人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并尽量做到人手一份,以遍查阅。此时,小组成员内部也应完成各自分工,例如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软件编程、紧急采购元器件与论文编写等不同工作要齐头并进,尽量避免“短板效应”状况的发生。
当上述问题均已解决后,我们小组进入了第二阶段。1.2.1 基础训练
7月12号,比赛前30天,此时已进入了炎炎夏日,天气愈发显得闷热与躁动,在基础训练阶段后,觉得压力大了许多。在本次比赛中,我们队员的分工如下:
我:硬件电路设计+协助熊软件程序设计。
蔡:电路图绘制+论文报告+协助我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熊:软件程序设计+FPGA最小系统板的设计与焊接。
因为我擅长写单片机C语言程序,所以暑假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训练单片机,同时研究模拟电路这块,经过将近1个月的学习,自己的模拟电路和单片机C语言这块的技术能力得到很大提升。1.2.2 电路模块制作
比赛前12天,我们花了完成了直流稳压电源的准备工作,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的制作和一些基础运放电路设计的仿真图。
1.3 模拟比赛
最后12天冲刺阶段,模拟比赛是锻炼我们团队协作能力与考察我们的电路设计能力的最好的方式,这样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自己的缺点,并在以后的训练中加以改进,同时也让我们电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模拟比赛我们选择的题目第八届(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C题):数字示波器。可惜因为题目选择难度较大,准备过程不充分等原因导致最后作品没有完成,打击队员间的自信心。这次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实打实的团队配合完成作品才能真正加深团队间的合作。虽然模拟比赛最后没有完成,但也让我们得到了许多经验与锻炼。比赛过程与收获
2.1 比赛过程
参加比赛的确需要很大的付出。四天三夜,在我们的眼中有的只是努力,拼搏,不服输。在比赛中,我主要负责的是电路的硬件部分设计和协助另一名队员完成软件程序的设计。2015年9月12日上午8:00,赛题在网站上发出,经过短暂的讨论,我们选择了(F题)数字频率计。
在比赛过程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队员的是熊,他为了完成FPGA最小系统板的制作和软件调试部分连续3个晚上都没怎么睡觉,尤其是最后一个晚上连续通宵到凌晨6点半才微微休息了2个小时,在这点我很佩服她。
在比赛过程中,我应为仿真软件经常卡断和电脑卡机的原因,显得有点急躁和不安,还是另外一名队员蔡及时安慰和帮助了我,我才微微安下心来再度投入到作品的制作中去,最后我们相互配合,我在网上查阅资料确定好所选芯片然后设计出电路方案后由他负责在Proteus中仿真,然后我负责动手焊接调试。
尽管中途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把作品实现了信号幅度范围10mv-1V和频率范围50hz-50Mhz的测量且相对误差基本小于0.0001,并且也能测量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数据显示和刷新时间也符合要求。
虽然说最后测频的时候出了点意外-FPGA控制板短路,导致比赛中途夭折,很遗憾,但是我们真的努力了、和拼了,所以我们不后悔。比赛已经完全过去了,但我们依然会继续完善这个作品,争取把题目所有的要求全部做出来。这一刻我们不为荣誉,只为青春和梦想而拼!
2.2 收获
参加比赛的确需要很大的付出,同时也收获了队友间的信任,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第一、初步具备了实践开发能力。更深刻体会理论如何地联系实际,怎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比赛中通过数据,弄懂原理,到电子市场买器件,之后进行仿真,综合各电路的优点,组装成自己的一个电路,最后调试,焊接制板。现在我学会了单片机,对一个任务,一般能通过努力把它解决。比如说比赛前30天制作一个能显示万年历时间的时钟,上网找数据,收集分析,然后设计电路和写程序,最终通过单片机实现了功能。也就是说,真正做到“应用为本、学以致用”。这是自己的第一个收获。
第二、极大提高芯片数据手册的阅读能力和实战能力,刚开始过分依赖于仿真软件,设计了几个方案都是在Proteus中验证结果,导致前期阶段浪费了大量时间在仿真上,等最后电路焊好之后完全傻眼了,因为跟仿真结果完全不一样。因此最后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理论永远理论,只有真正通过实战做出来,通过现象才能表明方案的正确性,不能过多依赖于虚拟的仿真。最后只能连夜改方案才把要求做出来了。由于比赛要用到大量以前没用过的芯片,所以自己不得不独立查找芯片资料并且阅读研究,有时碰到英文资料也得读下去,这使得自己芯片数据手册的阅读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第三、我们还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任何事只有协调好团队才能赢得双赢,获得最大的成就。团队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做信号放大与整形部分电路的和做控制显示部分电路的队员应该要加强交流,这样才能弄清楚调试时问题出现的根源!第四、极大提高自学能力,比赛阶段大部分用到的知识与技术都是课堂上从未有接触到的,但是我们利用网上与书籍资源来学习,从而极大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四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比赛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也很难忘同时真的让我们学习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经验,还有团队间的合作与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