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5 09: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2009年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年”活动,落实税源管理新模式,完善机制,强化税源管理,减少税收流失,促进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法、如实申报纳税,不断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市局《2009年全市地税工作意见》和《关于200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健全评估机构、科学搭配人员

纳税评估是优化税源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各单位要在力量配备方面,选拔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负责纳税评估工作,集中专业人才,发挥规模效应,真正通过纳税评估工作,促使企业财务核算真实、税收管理到位,起到以征管促收入的作用。

二、明确责任,做好学习培训

各单位要明确各评估岗位的工作责任,细化和量化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加强过程和质量监督,确保评估的顺畅、高效运行。各单位在确保充分运用省局评估软件流程评估的前提下,建立重点税源户评估制度,掌握纳税情况,挖掘税源潜力,对有较大波动的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切实加强管理。结合“大集中”系统中纳税评估子系统上线培训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围绕评估基本知识、软件实例操作、约谈步骤、约谈技巧、案例解说、税收法规等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丰富财会知识、税收政策、分析判断以及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三、以重点税源为中心,提高年度专项评估质效

纳税评估工作是2009年工作重点,对煤炭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年缴纳地方各税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评估面要达到100%,其中对于煤炭行业、由地税部门管理年纳企业所得税5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应于5月31日前完成年度评估工作,其余重点税源企业的年度评估工作应于10月底前完成。年度专项评估分析与核实的内容以企业所得税为主,兼顾地方各税,评估期间一般以评估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税收缴纳情况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以前年度。评估方式继续采取以省局纳税评估软件为主,人工评估分析为辅,人机结合的方法。对评估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企业要评深估透,挖掘和解决深层次的涉税问题,确保评估质效。

四、强化复核监督措施,提高评估质效

为了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质量的监督考核,指导和帮助评估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县局将按照《纳税评估复核制度》的规定,对一定时期内某个税种、某个行业的纳税评估案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个案抽查。各单位要确保做到程序合法、文书规范、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评估文书的底稿与缴款书在时间、数字等方面要符合逻辑。

五、深化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发挥数据增值利用效果

纳税评估与汇算清缴、稽(检)查的结合工作,是税源管理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统筹合理安排,紧密结合《税源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构建落实上下互动、部门联动的良性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以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通过评估为稽查提供案源,用评估结果改进和验证税收分析。建立落实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定期分析制度,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评估案件移交标准,发现需要转稽查的要及时转交稽查,转交比例一般不得低于各单位评估企业的5%(达不到1户的按1户转交)。

第二篇:米脂地税局:如何做好纳税评估工作

如何做好纳税评估工作

纳税评估是税务部门根据纳税人提供的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和评定的一项税收管理服务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就是事前介入,抓好预防。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容易发生问题的企业和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及时研究制定加强纳税人管理办法,要求纳税人在征期之前将有关需要审核的数据和报表及时报送到税务机关进行审核,重点核实发票是否齐全,金额是否相符,验收货物数量是否一致,货物付款是否全部支付完毕等内容,从而克服征期内时间短、企业集中申报难以仔细审核的弊端。通过审核,与发现问题的企业进行联系,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否是由于因政策掌握不准,理解不透等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对企业因各种非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在申报期前予以调整。这样既避免了企业因政策不明等非主观因素而遭到处罚,又实现了税法咨询和税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税收执法优质服务,为企业创造了优质的软环境。

第二个环节是事中管理,抓好落实。要根据纳税人提供的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和评定,通过对

相关指标的计算分析,找出疑点,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核实、认定和处理。一是通过计算机征管软件系统、发票查询系统、交叉稽核系统自动比较分析。二是人机结合进行评估分析。利用事先计算机形成的纳税人各项经济指标,比如销售变动率、成本利润变动率、税负率等正常变化幅度和峰值等标准值,将企业当期申报数据的变动率与之反复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以发现纳税申报中存在的异常申报的问题。三是人工进行评估分析。对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进行逻辑和勾稽关系的认定审核分析,以发现异常申报问题。四是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核实。根据评估分析的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和疑点向纳税人进行质询,要求企业提供举证材料,对所发现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填写质询记录,对经质询能做出合理解释,理由充分的,可免予处理;对发现的问题经质询以及根据企业提供的举证材料可以说明问题,事实清楚依据确凿的,可当场予以定性处理,避免了到企业进行检查。

第三个环节是事后防范,促进征管。要把事后防犯作为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一项补充,及时在每一纳税评估周期结束后,认真总结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对评估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类,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各企业。同时,将有代表性和突出性的偷逃税问题,通过编制案例的形式,在税法公告栏内进行曝光,将企业的违法事实和处理情况处理情

况公布于众,以防止今后类似问题再发生。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使纳税评估工作日趋规范,有效地扼制企业偷逃税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第三篇: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促进税收遵从,规范纳税评估工作,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结合上海市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下同)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价和估算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行为。

第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遵循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信息支撑、风险控制、分类分级实施、专业管理、人机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并采取项目管理的形式开展具体工作。

项目化管理包括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项目总结。其中,项目实施一般从初步审核、风险提示、案头审核、实地核查、评估处理、评估审核和评估执行等七个工作环节予以实施,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简化。

第四条 各级税务机关在各自征收管理范围内实施纳税评估,涉及重点行业、重点税源、跨区域纳税人、专业性强和重大涉税事项的纳税评估工作可由上一级税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统筹安排,综合实施。在一个纳税内对同一纳税人实施实地核查原则上不超过两次。

对纳税人同一税种同一税款所属期,已经或正在税务稽查的,原则上不再进行纳税评估。

第六条 评估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利,依法接受监督。

第七条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市局)统一搭建纳税评估工作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评估平台),各级税务机关运用评估平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第八条 本市税务机关管辖范围内各税种(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的纳税评估工作,均适用本规程。

第二章 纳税评估工作流程

第一节 初步审核

第九条 初步审核是税务机关采取计算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按项目确定的风险识别方案,对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识别,按户归集,并予以量化,依纳税人风险高低排序,结合税收征管资源配置情况,确定其风险等级,明确相应应对措施的过程。

第十条 税务机关根据初步审核的结果,确定纳税人的风险等级及应对措施:

(一)一级风险,确定为移送稽查对象;

(二)二级风险,确定为案头审核对象;

(三)三级风险,确定为风险提示对象。

经初步审核,未发现风险,纳税评估终止。

第十一条 评估实施部门应于30个工作日内,安排评估人员,针对纳税人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评估手段,作出评估认定和处理意见。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需报经评估实施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适当延长评估工作时间。

第十二条 纳税人风险等级确定为一级的,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第二节 风险提示

第十三条 风险提示是指税务机关对风险等级确定为三级的纳税人,就初步审核发现的涉税风险,向其进行提示,督促其在规定的期限内自行改正的税收管理行为。

第十四条 评估人员依据初步审核确定的涉税风险,制作《纳税人风险提示告知书》,并送达纳税人(同时附空白《纳税人自行补正报告表》)。

第十五条 纳税人对涉税风险存在政策理解偏差等问题,或经纳税人申请,可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辅导。

第十六条 评估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面、电话、短信、挂号信等形式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辅导。

第十七条 经风险提示,纳税人愿意自查补税的,应自收到《纳税人风险提示告知书》之日起15日内,填报《纳税人自行补正报告表》,并按期缴纳税款及滞纳金。

第十八条 经风险提示,涉税风险未排除,或发现新的涉税风险的应转入案头审核环节。

第十九条 经风险提示,涉税风险排除且未发现新的涉税风险的,纳税评估终止。

第三节 案头审核

第二十条 案头审核是指评估人员在其办公场所,对风险等级确定为二级的纳税人,选择运用相应的审核分析方法,分析纳税申报中存在的疑点,采取通讯调查或者约谈等方式予以核实处理,确定实地核查对象的过程。

第二十一条 在案头审核过程中,评估人员可以针对疑点采取通讯调查、约谈的方式进行核实。

通讯调查和约谈的对象可由评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主要经营者、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实施通讯调查,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电话、信函、网络等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约谈须由税务机关发出《询问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

对存在共性问题的多个纳税人,可以采取集体约谈的方式进行。

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参加约谈。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约谈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明。

约谈内容应当形成《询问(调查)笔录》,并经双方签章(字)确认。

实施约谈的评估人员应当不少于两名。

第二十四条 在通讯调查、约谈中,纳税人可以对税务机关指出的疑点举证。

第二十五条 在通讯调查、约谈中,纳税人愿意自查补税的,应填报《纳税人自行补正报告表》,并按期缴纳税款及滞纳金。

第二十六条 案头审核结束时,评估人员应当区分不同情况,按以下原则提出处理意见报批:

(一)纳税人涉税风险排除且未发现新的涉税风险的,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二)发现纳税人有疑点且无法排除的,或纳税人不接受通讯调查或者约谈的,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三)发现纳税人有逃税、抗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需要进一步核实的,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第四节 实地核查

第二十七条 实地核查是指评估人员根据案头审核的具体情况,就存在的疑点问题,进一步按照日常检查的要求,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及纳税情况等进行实地核查的过程。

第二十八条 实地核查须由税务机关发出《纳税评估实地调查核实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告知实施核查的时间、需准备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九条 实地核查须由两名以上(含)评估人员同时参加,并做好《纳税评估实地调查核实记录》,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行使税收管理权。

第三十条 实地核查应根据纳税人疑点情况确定核查内容,通过对纳税人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特点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等进行调查和核实,从而对疑点问题进一步予以确认。

第三十一条 实地核查完成后,评估人员应整理归纳有关核查情况,与《纳税评估实地调查核实记录》及相关证据材料一道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拒绝评估人员实地核查,或者以各种方式阻挠、刁难评估人员核查的,评估人员不得强行核查,应将未能实施实地核查的原因记载于《纳税评估实地调查核实记录》中,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第五节 评估处理

第三十三条 纳税评估处理是指评估人员根据案头审核、实地核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制作《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并就评估对象存在的疑点问题提出相应处理意见的过程。

第三十四条 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应当制作《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并签字、注明日期。

第三十五条 纳税评估实施部门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纳税评估实施任务,其评估人员应及时制作《纳税评估工作报告》,提出评估处理意见。

第三十六条 《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纳税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存在疑点及审核分析情况;

(三)采用的评估方法及参照的指标标准值;

(四)案头审核及实地核查情况;

(五)评估处理意见;

(六)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第三十七条 评估处理意见按以下原则提出:

(一)疑点全部被排除,又未发现新的疑点,由评估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无问题”处理意见;

(二)经案头审核,纳税人就疑点问题已说明清楚,并已自查补税的,由评估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已自查补税”处理意见;

(三)经案头审核,实地核查后,纳税人疑点问题确实存在,由评估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分别按以下情况提出相应评估处理意见:

1.属于一般问题,提出具体“补税及滞纳金”的处理意见;

2.涉及行政处罚(行为),提出“转税务法制”处理意见;

3.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提出“转稽查部门”处理意见:

(1)明显存在虚开或接受虚开发票现象的;

(2)纳税人拒绝评估人员实地核查,或者以各种方式阻挠、刁难评估人员核查的;

(3)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涉嫌逃税、抗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行为之一的;

(4)在一个内,发现评估对象在以前纳税评估时已被发现并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的;

(5)经初步审核,确定纳税人风险等级为一级的;

(6)其它需移交稽查的情形。

第六节 评估审核

第三十八条 评估审核指评估审核人员依据评估人员送审的《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及相应的评估资料,按权限进行审核审批的过程。

评估审核人员不得兼职同一评估对象的案头审核、实地核查和评估处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 评估审核人员对评估人员送审的《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及相应的评估资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审核:

(一)纳税评估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规程要求,评估所涉文书资料是否齐全并按规定制作;

(二)对应分析、说明的问题有无遗漏;

(三)评估处理环节注明的处理意见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不恰当之处。

第四十条 评估审核人员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审核,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应退回评估实施部门限期补正:

(一)对评估工作程序不符合要求,或者工作程序虽符合规程要求,但评估资料不全的,应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退回相关资料,限期补正;

(二)发现对疑点问题未分析或说明不清楚的,以及分析、说明时将疑点问题遗漏的,应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退回相关资料,限期补充分析、说明材料;

(三)对评估处理中提出的“已自查补税”处理意见,既未说明应补税的项目内容,又未附《纳税人自行补正报告表》及相应补税的完税凭证复印件,退回限期补充。

第四十一条 评估审核人员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审核后,拟同意《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评估处理意见的,按以下设定的审批权限报批:

(一)《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无问题”处理意见的,由税务所所长审批;

(二)《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已自查补税”处理意见的,由税务所所长审批;

(三)《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转税务法制”处理意见的,由税务所所长审批;

(四)《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具体“补税及滞纳金”处理意见的,原则上按补税金额,实行由税务所所长、科长和分管局长审批相结合的三级审批制。具体权限划分,由各分局自行确定;

(五)《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转稽查部门”处理意见的,区别以下情况设定审批权限:

1.设稽查局的税务分局应由纳税评估实施部门初审,报纳税评估工作牵头部门审批同意后转本分局稽查局实施稽查;

2.未设稽查局的税务分局应由局长审批同意后报市局稽查处,转对口稽查局实施稽查。

第七节 评估执行

第四十二条 纳税评估执行是指评估执行人员依据审批同意的《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评估处理意见,进行相应后续处理的过程。

第四十三条 评估执行按以下规定操作:

(一)《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无问题”处理意见的,经审批同意后,由纳税评估实施部门直接立卷归档;

(二)《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已自查补税”处理意见的,经审批同意后,由纳税评估实施部门直接立卷归档;

(三)《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转税务法制”处理意见的,经审批同意后,由评估人员在综合征管软件中另行启动“税务法制”模块;

(四)《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具体“补税及滞纳金”处理意见的,经审批同意后,由评估人员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于7个工作日内送达纳税人(同时附空白《纳税人自行补正报告表》)。

(五)《纳税评估工作报告》中提出“转稽查部门”处理意见的,经审批同意后的7个工作日内,由评估审核人员制作《移交税务稽查报告表》,移送相关稽查部门。

稽查部门应于1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移送部门;立案查处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移送部门反馈。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四十四条 评估项目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相关税收经济分析,各税种管理要求和相关涉税信息分析,明确评估对象范围、评估方法和工作要求,形成的评估任务。

评估项目确定为纳税评估工作开展的必经环节。

第四十五条 评估项目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上级下发的评估任务;

(二)根据当期税源管理的要求,各部门提出的需求;

(三)纳税评估软件预警形成的任务;

(四)根据日常税源管理情况,各基层税务机关认为应开展的评估项目;

(五)其他。

第四十六条 评估项目采取由市局、各区县税务局和市税务二、三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各基层税务所分别发起的形式,共同组成本市三级纳税评估项目体系。

市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市局处室的业务需求,确定需要进行纳税评估的项目,并定义为市局级项目。

分局根据所管辖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的实际征管状况,对市局级项目尚未涉及的领域补充确定需要进行纳税评估的项目,并定义为分局级项目。

税务所围绕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和降低税收流失两个方面,根据自身征管资源配置情况,对市局级项目、分局级项目尚未涉及的领域补充确定需要进行纳税评估项目,并定义为所级项目。

第四十七条 对各级税务机关提出纳税评估项目,按以下权限统一下达:

(一)对于市局级项目,由市局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下达;

(二)对于分局级项目,由分局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下达;

(三)对于所级项目,由分局纳税评估牵头部门统一下达。

第四十八条 市局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征管科技处)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决定,协调、管理评估项目的开展。分局评估项目的开展参照该模式执行。税务机关各业务部门要加强配合,建立纳税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四十九条 市局征管科技处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纳税评估工作相关制度,组织指导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负责组织纳税评估的初步审核工作,统筹下达评估任务。

市局收入规划核算处负责对税收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宏观分析,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市局税收政策管理部门负责行业税负监控,研究各税种的指标体系,测算指标预警阀值,制定各税种具体评估方法,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业务指导。

市局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提供纳税评估软件及数据维护工作。

第五十条 市税务二分局主要负责组织涉及本市重点行业、重点税源、跨区域纳税人、专业性强和重大涉税事项的纳税评估工作,以及市局级纳税评估项目的复核工作。

市税务二分局在纳税评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独立对纳税人采取税务约谈、通讯调查、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核实处理。

征管分局应对市税务二分局的工作开展提供协助。

重点行业、重点税源、跨区域纳税人、专业性强和重大涉税事项的划分标准由市局另行明确。

第五十一条 分局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可确定征管或者其他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本分局内纳税评估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业务流程操作细则,定期开展总结、交流和考核工作。

纳税评估专职税务所或税源管理所作为纳税评估实施部门,负责安排税务人员开展风险提示、案头审核、实地核查、评估处理、评估执行等环节的实施,以及部分评估审核任务,并承担纳税评估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五十二条 税务机关要广泛收集和积累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积极拓宽外部第三方涉税信息来源,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水平。

第五十三条 税务机关要持续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储备和综合评估能力,并配备安排素质高、业务精的税务人员从事纳税评估工作。

第五十四条 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岗位轮换、人员回避、评估复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

第五十五条 评估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以下情况的,应由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

(二)为有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纳税人通风报信致使其逃避查处的;

(三)瞒报评估真实结果的;

(四)应当移交稽查部门案件不移交的;

(五)因主观故意致使评估结果失真的;

(六)因主观故意不评估,给国家税收或纳税人利益造成损失的。

第四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纳税评估人员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中所涉指标和指标运用方法的保密,不得外泄。

第五十七条 市局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分局纳税评估工作进行复查。

第五十八条 分局应根据本规程制定具体操作细则。

第五十九条 本规程由市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地税局“四统一”规范纳税评估提升质效

地税局“四统一”规范纳税评估提升质效

一是统一评估对象,明确评估方向。通过推行“纳税评估派单制”,按季选择重点行业,有策略、有方向地开展评估。如汽车销售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销售模式由过去的混车销售转为品牌专卖,服务项目由单一的销售整车转为集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转换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日臻完善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但该行业的偷逃税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担保行业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行业,与之相配套的国家政策、监督管理手段尚不健全,税务机关对其经营情况以及业务运转模式了解较少,对整个担保行业纳税情况监管也比较薄弱。二是统一评估流程,强化评估基础。明确在评估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和《xxx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要求各单位提前布置评估工作,事前认真搜集相关信息,认真分析各项指标数据,在评估前做出可靠、详实的评估预案,并制定相关标准,对评估程序的执行、评估文书的填写、评估案卷的整理、重点户评估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基础工作加以规范,使基层单位评估工作有章可循。三是统一评估重点,提高评估质量。在进行派单评估之前,市局通过前期调研,对所选行业特点进行列举,提示评估中的风险所在,促使各单位多方位入手,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切实提高评估质量。四是统一考核评比,提升评估质效。评估结束后,依据各单位检查情况和上报的《重点户评估案例分析报告》和《派单评估成果统计表》,对各单位开展专项评估的情况和评估结果进行检查与评比,下发《工作通报》,进行讲评。同时把日常纳税评估和派单评估结果纳入年终考评内容,进行目标考评。

第五篇:地税局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地税局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市地税局在加强税源管理的过程中,把建“模”作为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抓手,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为突破口,构建了陶瓷货运两个行业的评估模型,在积极探索以模控税,实现行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局建筑陶瓷行业评估模型被评为全省优秀评估模型,并选送上报到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报》也对我局纳税评估工作进行了介绍。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合理调度,构建实用科学的行业评估模型

为确保评估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市地税局精心制作建模方案,成立编写团队,在借鉴总局、省局及兄弟省市的做法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确定陶瓷生产企业和货运企业的预警指标。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人员下企业进车间,与企业相关人员坐谈,了解掌握陶瓷生产的工艺和流程,测算出不同规格的陶瓷各种长度的生产线一天的关键物耗、关键能耗和各种产品的日产量。二是确保数据真实。对税收管理人员提出纪律要求,对评估模型指标系数严格保密,同时结合纳税申报表和其他信息,认真核实企业提供的有关数据,杜绝人为修改。三是认真开展评估。在大量调查摸底、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合法、合理和合情的方法,对企业最低产量、最低销售额、最低税收负担率进行了科学测算,对评估模型的预警信息认真组织开展纳税评估,逐条逐项进行疑点排查,逐步构建并完善出了一套陶瓷行业、货运行业的纳税评估数据模型。模型归集整理出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涉税风险,涉及到行业税负遵从评估指标、主营业务收入税负率、分税种评估指标等,为行业纳税评估及税源监控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切入点。

(二)反复校验,不断修正,加速评估模型在税收征管实践中运用 行业评估数据模型为企业税源管理提供了简单便捷的参考样本,为税源管理的后续管理和长效管理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有利于提升行业税收管理水平。我局借助评估模型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辐射效应,采取以下措施,实行良性互动,加速了成果转化:一是更新税源监控模式,有效破解了税源监控的瓶颈。税收管理员有参照的税源监控台帐和巡查日志,避免了重复劳动,从而可以有重点地放在对企业实施跟踪管理,切实掌握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做到以点带面有的放矢;税源管理部门可以对企业纳税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纳税评估与微观税收分析相结合的制度。由于行业评估模型揭示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数据指标之间的配比关系,为税收微观分析提供更精确的参考,可以对企业虚假申报进行初步判断和及时拦截,确保税收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纳税评估与稽查核动机制。纳税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稽查部门,提高税收稽查的针对性,稽查工作反过来修正行业纳税评估相关指标,促进纳税评估指标强维护完善。

(三)明晰思路,管评互动,完善行业税收征管办法 目前,在对我市建陶和货运两大支柱产业税源管理过程中,我局强化日常管理以求获取基础涉税信息,强化评估模型运用以求提高评估分析能力。评估中重点分析生产能力、主要成本的耗用、获利能力等,判断企业的申报数据的真实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有疑点的纳税人和重点问题进行评估,不断探索行业评估的规律。为增强税源管理合力,我局实行管评结合,以管补评、以评促管,做到了管评互动。同时注重分析行业运作特点、经营方式和市场规则,发掘行业涉税共性问题,切实抓好了行业税收的后续规范管理。近两年来,我局先后修订完善了《市地税局陶瓷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和《市地税局货物运输行业税收管理办法》。

(四)完善机制,强化监控,提升行业税收管理水平

针对行业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行业税收管理水平。一是通过政府搭桥,建立信息交换平台。积极拓展第三方信息源,不断加强对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加工,从而形成标准化的税源管理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作为纳税评估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获取的信息有效服务于税收征管工作。二是成立评估机构,指导全局的评估工作。对评估指标超出预警值的企业,及时确认为评估对象,通过评估软件,下发至属地分局,有效防范了税收风险,到达了行业税收管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抓住征管难点分析,找准管理突破口。针对陶瓷和货运行业,隐瞒销售收入现象普遍、盘点库存困难、财务核算不健全等实际情况,找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确立“以税收分析查问题,以基础管理强监控,以纳税评估查缺失促落实”的行业税收管理模式。积极开业行业税负分析,确定了“统一管理、促进规范、抓好落实”的工作方向,促进陶瓷行业、货运行业税负逐渐趋于合理化。

二、主要成效

该局建陶和货运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为税收管理员评价和确定企业应纳税额提供了有力武器,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评估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应用的引领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我局建陶和货运行业纳税评

近年来,市地税局在加强税源管理的过程中,把建“模”作为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抓手,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为突破口,构建了陶瓷货运两个行业的评估模型,在积极探索以模控税,实现行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局建筑陶瓷行业评估模型被评为全省优秀评估模型,并选送上报到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报》也对我局纳税评估工作进行了介绍。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合理调度,构建实用科学的行业评估模型

为确保评估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市地税局精心制作建模方案,成立编写团队,在借鉴总局、省局及兄弟省市的做法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确定陶瓷生产企业和货运企业的预警指标。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人员下企业进车间,与企业相关人员坐谈,了解掌握陶瓷生产的工艺和流程,测算出不同规格的陶瓷各种长度的生产线一天的关键物耗、关键能耗和各种产品的日产量。二是确保数据真实。对税收管理人员提出纪律要求,对评估模型指标系数严格保密,同时结合纳税申报表和其他信息,认真核实企业提供的有关数据,杜绝人为修改。三是认真开展评估。在大量调查摸底、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合法、合理和合情的方法,对企业最低产量、最低销售额、最低税收负担率进行了科学测算,对评估模型的预警信息认真组织开展纳税评估,逐条逐项进行疑点排查,逐步构建并完善出了一套陶瓷行业、货运行业的纳税评估数据模型。模型归集整理出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涉税风险,涉及到行业税负遵从评估指标、主营业务收入税负率、分税种评估指标等,为行业纳税评估及税源监控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切入点。

(二)反复校验,不断修正,加速评估模型在税收征管实践中运用 行业评估数据模型为企业税源管理提供了简单便捷的参考样本,为税源管理的后续管理和长效管理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有利于提升行业税收管理水平。我局借助评估模型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辐射效应,采取以下措施,实行良性互动,加速了成果转化:一是更新税源监控模式,有效破解了税源监控的瓶颈。税收管理员有参照的税源监控台帐和巡查日志,避免了重复劳动,从而可以有重点地放在对企业实施跟踪管理,切实掌握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做到以点带面有的放矢;税源管理部门可以对企业纳税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纳税评估与微观税收分析相结合的制度。由于行业评估模型揭示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数据指标之间的配比关系,为税收微观分析提供更精确的参考,可以对企业虚假申报进行初步判断和及时拦截,确保税收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纳税评估与稽查核动机制。纳税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稽查部门,提高税收稽查的针对性,稽查工作反过来修正行业纳税评估相关指标,促进纳税评估指标强维护完善。

(三)明晰思路,管评互动,完善行业税收征管办法

目前,在对我市建陶和货运两大支柱产业税源管理过程中,我局强化日常管理以求获取基础涉税信息,强化评估模型运用以求提高评估分析能力。评估中重点分析生产能力、主要成本的耗用、获利能力等,判断企业的申报数据的真实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有疑点的纳税人和重点问题进行评估,不断探索行业评估的规律。为增强税源管理合力,我局实行管评结合,以管补评、以评促管,做到了管评互动。同时注重分析行业运作特点、经营方式和市场规则,发掘行业涉税共性问题,切实抓好了行业税收的后续规范管理。近两年来,我局先后修订完善了《市地税局陶瓷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和《市地税局货物运输行业税收管理办法》。

(四)完善机制,强化监控,提升行业税收管理水平

针对行业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行业税收管理水平。一是通过政府搭桥,建立信息交换平台。积极拓展第三方信息源,不断加强对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加工,从而形成标准化的税源管理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作为纳税评估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获取的信息有效服务于税收征管工作。二是成立评估机构,指导全局的评估工作。对评估指标超出预警值的企业,及时确认为评估对象,通过评估软件,下发至属地分局,有效防范了税收风险,到达了行业税收管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抓住征管难点分析,找准管理突破口。针对陶瓷和货运行业,隐瞒销售收入现象普遍、盘点库存困难、财务核算不健全等实际情况,找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确立“以税收分析查问题,以基础管理强监控,以纳税评估查缺失促落实”的行业税收管理模式。积极开业行业税负分析,确定了“统一管理、促进规范、抓好落实”的工作方向,促进陶瓷行业、货运行业税负逐渐趋于合理化。

二、主要成效

该局建陶和货运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为税收管理员评价和确定企业应纳税额提供了有力武器,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评估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应用的引领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我局建陶和货运行业纳税评

估模型运行以来,指导纳税人修正涉税偏差和评估疑点130多个,涉税金额近500万元,评估入库税款384万元,陶瓷行业税负率由1.45%增至1.65%,货运产业的税负率由4.95%增至5.54%,企业申报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税收执法与服务相统一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彰显。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推广应用,既适应了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有效增加了税收收入,又为建陶和货运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深层服务,减少了纳税人的涉税风险,搭建了分析测算各税种涉税指标和税基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整顿了行业税收秩序,为地区间税收的平衡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执法环境。

三是税收管理员业务能力得到了锤炼。通过行业评估,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仅熟悉了税收工作本身,还了解了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不但掌握了计算机运用水平,而且掌握了案头分析、约谈、核查多项技能。

四是行业税收监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核实,及时发现了疑点,提供了预警帮助,把问题有效解决在萌芽状态和起始阶段,征管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三、几点体会

1、转变思维认识是树立新型税源管理模式的先导。目前,税源管理主要是以片或区域管理为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其弊端显而易见,如果能按照行业管税、模型控税的税源管理模式,用评估模型指标进行行业税源监控,必将极大地提高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规范指标设定是推广评估模型征管运用的基础。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纳税评估模型指标的设定还缺乏规范性,随意性较大。如果对模型指标的设置作出相应规范,既有利于模型建立和推广应用,提高评估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也有利于实现模型的信息化,加快新型税源管理模式的转变,3、提高能力水平是确保评估模型质量建立的关键。实现以模控税的税源管理模式,客观上要求建立的评估模型能真实反映行业的本质特征和税收经济规律。只有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和水平,学习了解行业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调查建模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全面提高评估模型的质量

下载2009年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一项国际通用的税收管理方式,几年来国税系统开展纳税评估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纳税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行 纳税评估的定位......

    纳税评估

    第九章、纳税评估管理 一、填空题 1、纳税评估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对象确定、......

    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管理资源吧(www.xiexiebang.com),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基础管理,促进纳税人自觉、如实、全面申报纳税,提高税......

    总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税法遵从,强化税源管理,规范纳税评估工作,降低税收风险,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

    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基础管理,促进纳税人自觉、如实、全面申报纳税,提高税收遵从度,加强国税机关对纳税申报的监控力度,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制定本规程。第二......

    纳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纳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适应税收法制建设和深化征管改革的需要,促进国税机关依法行政,规范国税机关纳税服务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构建和谐税收环境,确......

    纳税评估之我见[★]

    纳税评估之我见 纳税评估是随着征管改革而伴生的新生事物,在征管与稽查分离以后,其初衷是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旨在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 为进一步发挥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习题

    纳税评估习题 一、 由于纳税评估行为的复杂性,评税人员应分别不同情况对评税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具体有哪些情况?评税人员应如何处理? 答案:由于纳税评估行为的复杂性,应分别不同......